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4910 次
  • 编辑次数: 5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2-08-30
明天
明天
发短消息
明天
明天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互联网6月19日
互联网6月19日
互联网6月
互联网6月
互联网6月10日
互联网6月10日
互联网6月25日
互联网6月25日
互联网6月16日
互联网6月16日
互联网6月24日
互联网6月24日
互联网6月18日
互联网6月18日
互联网6月23日
互联网6月23日
互联网6月1日
互联网6月1日
互联网6月21日
互联网6月21日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互联网6月9日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国内大事记编辑本段回目录

2004年6月9日,空中网登陆纳斯达克,融资规模达1亿美元;   
2007年6月9日,“2007年新媒体暨首届中国博客发展峰会”在湖南长沙举行,来自国内外知名网站、投资机构、监管部门和专家学者约300人,以“构建和谐网络环境”为主题,共同探讨中国新媒体和博客发展大计。峰会期间,多家主要网站首次联合发出规范博客行为准则的倡议并签署博客发展自律公约。   
2011年6月9日,晚间消息,淘米网(NYSE:TAOM)今晚在纽交所挂牌交易,此次IPO募资近6470万美元。上市首日淘米网开盘价8.49美元,较发行价9美元下跌5.67%,随即股价出现15%左右的跌幅。按照开盘价计算,淘米网市值约为3亿美元。                                                 

国外大事记编辑本段回目录

1986年,匹兹堡超级计算机中心向互联网的前身开放。80年代中期,为了满足各大学及政府机构为促进其研究工作的迫切要求,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在全美国建立了6个超级计算机中心。1986年7月,NSF资助了一个直接连接这些中心的主干网络,并且允许研究人员对Internet进行访问,以使他们能够共享研究成果并查找信息。最初,这个NSF主干采用的是56Kbps的线路,到1988年7月,它便升级到1.5M bps线路。这个主干网络就是NSFNET
1986
The Pittsburgh Supercomputer Center opens to assist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Network (NSFNET), a precursor to the later Internet, which links five supercomputer centers at Cornell University, Pittsburgh, Princeton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San Diego, and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Read more about the NSFNET.
1993
Eric Gordon Corley, who writes under the pseudonym “Emmanuel Goldstein” as the editor of 2600: The Hacker Quarterly, appears before the House Subcommittee on Telecommunications and Finance regarding network security. The session will later become known as the “Emmanuel Bashing.” During the hearing, Massachusetts Democrat Representative Edward J. Markey and other members of the committee grill Goldstein on the pros and cons of publishing 2600 magazine. 2600 magazine will later holds up the transcript of the session as an example of the gulf in the perception between the somewhat naive committee and the hacker community. Visit the official 2600 website.
1996
Version 2.0 of the Linux kernel is released. It is the first version of the kernel to supportkernel modules, multiple architectures (Digital Alpha and Intel 386) and symmetric multiprocessing (SMP). Visit the official Linux website.
1997

The website of THU Konsult is hacked anonymously. View an archived version of the defaced website.

1998
Version 3.5 of the Slackware Linux distribution is released by creator Patrick Volkerding. Slackware is most notable for its policy of incorporating only stable releases of applications. It’s philosophy is to maintain its stability and simplicity, in an effort to be the most UNIX-like Linux distribution. Visit the official Slackware website orthe official Slackware blog.

Yahoo! launches Yahoo! en Español.

1999
Apple Computer releases version 4 of QuickTime for the Macintosh. This version features MP3 audio support. Visit the official QuickTime website..

MessageMedia, Inc., a provider of email-based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and direct marketing services, announces a signed letter of intent to acquire Huntsville, Alabama-based Revnet Systems, Inc., a developer and vendor of email marketingsoftware and services, of for approximately US$46 million in common stock. Together they will form North America’s largest e-mail marketer, which will be bought by theInternet advertising company DoubleClick in June 2001.

2000

The Fede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 (FBI) meets with Network Security Technologies experts to discuss a new virus called the Serbian Badman Trojan and distributed to unsuspecting downloaders as a movie clip. When activated, the program collects local passwords and network information and transmits the data back to the hackers.

The San Jose Mercury News reports that an April survey conducted by the Pew Internet Project has determined that thirteen million Americans are downloading music files without charge to their computers. Fewer than two million Americans pay any fee to download their music.

The Washington Post reports that the White House has lost an entire year’s worth of Vice President Al Gore’s emails. The loss is blamed by “a technical configuration error.”

2001
The Los Angeles Times newspaper reports that hackers attacked a computer system that controls much of the flow of electricity across California’s power grid for seventeen days or more during the worst period of the state’s power crisis. According to the Times, the discovery wasn’t made until Friday, May 11th when it was determined that the attacks began as early as Wednesday, April 25th. The attacks appear to have been directed by an individual associated to China’s Guangdong province and routed through China Telecom. The seventeen day intrusion into the networks running California’s leading electric power grid caused considerable concern among state and federal bureaucrats.

2008
Apple introduces the iPhone 3G, featuring faster internet access, improved battery life, and GPS functionality. Visit the official iPhone 3G website. Price: US$199 (8GB) and US$299 (16GB)

大事详解编辑本段回目录

1986年,匹兹堡超级计算机中心向互联网的前身开放。80年代中期,为了满足各大学及政府机构为促进其研究工作的迫切要求,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在全美国建立了6个超级计算机中心。1986年7月,NSF资助了一个直接连接这些中心的主干网络,并且允许研究人员对Internet进行访问,以使他们能够共享研究成果并查找信息。最初,这个NSF主干采用的是56Kbps的线路,到1988年7月,它便升级到1.5M bps线路。这个主干网络就是NSFNET。一开始,NSFNET被设计用来连接下列超级计算机中心。 位于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的John von Neuman国家超级计算机中心(JVNNSC:John Von Neuman National Supercomputer Center); 位于加州大学的圣地亚哥超级计算机中心(SDSC:San Diego Supercomputer Center); 位于伊利诺斯大学的美国国立超级计算应用中心(NCSA: National Center for Supercomputing Application) ;位于康奈尔大学的康奈尔国家超级计算机研究室(CNSF:Cornell National Supercomputer Facility) ;由西屋电气公司,卡内基·梅隆大学和匹兹堡大学联合运作的匹兹堡超级计算机中心(PBC: Pittsburgh Supercomputer Center) ;美国国立大气研究中心(NCAR: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 )的科学计算分部,它设在科罗拉多的Boulder。

神奇的网上救助

摘自: 《南方周末》1995年6月9日

  (作者原注:本文当年在《南方周末》头版头条刊出后,被媒体广为转载,是我所写过的东西中转载率最高的。而我个人看重的是,当时国人对因特网(当时还 未对Internet有确定的翻译,一般译作互联网,后来才定译为因特网)是何物,基本上一无所知,国内只有北大、清华和中科院联了网,正面报道因特网 是非常重要的。我对此事还算有一定的敏感性。事实也表明正面报道一定程 度上有助于扭转网络救助事件在国家有关部门中的负面印象。

  在朱照宣、陈耀松教授的帮助下,我首次充当了一回“记者”,采访了当事人,并保存了约120万字的背景材料。稿件写好后用特快专递寄给《南方周末》的头版编辑沈灏。补充一点:在北京大学读本科时,我就是北大燕园新闻社的成员,它是一个学生团体,从事校内新闻报道。那时就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过新闻稿。)

  个人机(PC)功能再强,它也只是网上的一个部件。微机处在网络中,将发挥出强大的、有时竟是意想不到的功能。

  1995年4月,北京大学力学系几个本科生成功地利用Internet,为清华大学21岁的朱令同学所患的奇怪病症进行了确诊——重金属铊中毒。这是大陆首次利用Internet进行全球医学专家远程会诊。

  朱令患病后头发迅速脱落,后来昏迷,中枢性呼吸衰竭,生命危在旦夕,国内医学专家均无法确诊。朱令的中学同学贝志诚(北大力学系92本科生)与同宿舍蔡全清商议,决心向Internet求救。 Internet连接了全球无数专家学者,网上办有各种电子杂志和名目繁多的专题讨论会。只要你的计算机接入Internet,就可以参与其中的活动,坐在家里,便可与世界一流的学者“面对面”地交流。

  蔡全清等迅速找人拟好一篇地道网络新闻及公开信。4月10日晚他们从北大力学系联入Internet,在Internet的新闻网、Usenet和Bitnet的邮件讨论组中发出求援信。Usenet和Bitnet是Internet的子网。电子信函发出三小时后便收到世界各地的热情回函。4小时后求救信已传遍美 国,两周后已传遍世界。在随后的十多天里,共收到1000多封Email(到5月中旬累计共收到3000余封),国外许多著名医学专家根据描述的症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很快诊断出是罕见的铊(Thallium,81号重金属元素) 中毒,并建议用“普鲁士蓝”解毒。

  朱令的父母激动地说:是北大师生,是Internet救了他女儿。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外的留学生反应十分积极,收到求救信后马上又向自己所了解的个人以及权威机构转发北京发出的呼救。许多人在信中写道:“我不是医生,不能提出具体诊断,但我尽我所能向更多的人传达这个消息,或许能得到具体帮助。”一位叫卡拉(Cara)的美国朋友还用汉语拼音写道:“在美国,我们都希望你的朋友的健康越来越好。”一位名叫迪伯恩(Tad Dibbern)的学医的四年级大学生,根据病症进行了分析,提出几种可能的诊断,但一再表示,“只提供了一些信息,不能当作医嘱,因为我不是医生,也未见到这个病人”。布里莫尔(David Bullimore)则直接了当认为:“好象是铊中毒。”经数据库统计分析,发现30%的回函认为可能是铊中毒。后来证实的确是铊中毒。

  这次网上救助活动,只是利用Internet的一个小小的实例,但它给人们留下了一个又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准确描述病症,采用高科技手段,及时收发、翻译、转达往来信函,这一切都是自发组织起来的,而且做得井井有条。北京大学力学系师生为此牺牲许多宝贵时间,做了大量信息收集整理工作,体现了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此举受到国际社会的注意,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均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通过这个事例,学生们进一步掌握了Internet的运作方式和使用技巧。现在是网络的时代,国家应该提出系统的规划,让有关部门充分利用Internet网上的资源。节省的资金以及获得的效益将是不是几十万元,而是几百万元甚至更多。高科技社会里各部门都注意保守机密,但许多极其有价值的信息却是公开的,它们就放在那里,通过一定的技巧把它们取出来、收集起来、利用起来,就能创造财富。

  国内计算机网络普及程度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扭转局面的战略措施是,首先在大学、科研院所建设局域网络,然后与Internet联网。应及时向大学生普及网络知识,学生掌握了网络知识,随着学生一批批毕业分配,用不了几年网络知识就会迅速传播到社会各界,开花结果。目前一些大医院应当与Internet联网,主动获取大量有价值的资料,这样有利于疑难病症的快速诊治。

关注清华铊中毒女生的昨日和今天

关注清华铊中毒女生的昨日和今天(组图)
12年前的朱令 图片来源:新民周刊

关注清华铊中毒女生的昨日和今天(组图)
  5月10日,朱明新在喂女儿朱令吃饭,家里墙壁上还贴着倒着的“福”字。 图片来源:新京报

关注清华铊中毒女生的昨日和今天(组图)
曾经聪明美丽的朱令 图片来源:新闻晨报

关注清华铊中毒女生的昨日和今天(组图)
  100%伤残、全身瘫痪、双目近乎失明、大脑迟钝、100公斤的体重和基本语言能力丧失是她的真实状况

  【周末报报道】-本报记者 陈璐

  5月14日,又一个即将到来的母亲节。

  整整十三年,朱明新都没有听到女儿朱令亲口说“节日快乐”了。

  朱令是谁——她1973年11月出生在北京,1992年考入清华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和仪器分析专业;曾为清华大学民乐队队员,曾获1994年全国高校艺术表演独奏组二等奖,曾是北京市游泳二级运动员。

  1994年冬和1995年春,朱令至少两次摄入致死剂量重金属铊盐;第二次中毒后昏迷多日,几近成为植物人。1995年5月经对症治疗后得救。但因为误诊时间过长等原因,肌体受到严重损害,并因输血感染丙型肝炎。

  如今的她,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全身瘫痪、双目近乎失明、大脑萎缩、100公斤体重、基本语言能力丧失……生活不能自理,由年迈的父母照顾。

  这并不是这个家庭惟一的悲剧。

  1989年,朱令的姐姐,已经在读北大的吴今在一次野外旅行中,失足摔下悬崖遇难。

  有时一睁眼,天亮了,朱明新微微有些恍惚。

  她曾经有两个聪慧、可爱的女儿,一个上了北大,一个上了清华。一个女儿早逝,未满20岁。一个女儿还活着,但面目呆滞,已看不到一丝青春的活力。

  “换上别人,恐怕精神早崩溃了。没有她妈妈,朱令活不到今天。”朱令父亲多年的老同学、老同事,国家

地震局的耿庆国喟然道。

  朱令喜欢靠着窗沿望着那些透过玻璃窗直直射下来的光,尽管她已经看不见窗外的红色小花儿在骄阳下开放的样子。

  朱令还喜欢古琴,她的左手总是无力地搭在古琴的琴弦上,因为呼吸困难,她费劲地往后仰着脖子。

  “为什么上天会把如此残忍、稀罕的痛苦加在我的女儿身上?我根本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我保护不了自己的女儿。”朱明新欲哭无泪。

  “蒙难的清华之珠”

  这是救助朱令的志愿者们,特别为关注朱令在网站上开设的博客名。

  “一个不幸的女孩,一个苦难的家庭。昔日曾经璀璨的明珠,坚强不屈的慈祥妈妈。我,只想真实地记录她们的生活片断,希望能给她们带来关爱、真情和帮助。”这是版主珍珠开设它的目的。

  假使意识能有片刻清醒,朱令或许仍会选择那一幕作为此生记忆的最后落点:金色聚光灯下,一曲悲壮的古琴独奏《广陵散》呜咽着从她指间滑落,端坐古琴旁的她身着白衣长裙,静默的空间是她一个人的世界。

  那是1994年12月11日晚上,朱令作为清华大学民乐队的成员在北京音乐厅演出。可是就在第二天,铊毒开始在她体内全面发作。

  “我当时在台下就觉得她弹古琴时是在强忍着疼痛。”朱明新说她几乎是含着泪看完了朱令的演出。

  朱令的父亲吴承之是上海人,1959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地球物理系,朱明新和丈夫是同学,两人退休前都是高级工程师。他们培育的一双女儿吴今(随父姓)和朱令(随母姓),又分别在19岁时踏入每个父母都企望的北大和清华。这对父母原本可能会比其他父母更幸福,可是他们却遭遇了别的父母难以想象的苦难。

  1989年4月,朱明新的大女儿,就读于北大生物系三年级的吴今,在一次学校组织的去野三坡旅行中失足摔下悬崖,不幸遇难。那一年朱明新48岁,二女儿朱令16岁。在妈妈的印象里,吴今和朱令是不一样的,她的性格身段更像林黛玉一些,忧郁、善感,总是让人放心不下。而朱令则像是《红楼梦》中最快乐的人物史湘云,你看她醉卧花丛中,脸上总泛着调皮的红晕和无邪的微笑,仿佛世间没有任何不测会降临于她。可姐姐的遇难改变了朱令的人生轨迹,她的性格也开始变得内向,大学的报考志愿也从“北大”改到了“清华”,“这是我剩下的惟一的女儿,我只有把全部的爱、寄托放在令令身上,不能再让任何事情伤害到她。”朱明新说。

  朱明新祈盼厄运到此为止了,然而她并不知道这仅仅是开始。

  “其实在演出之前,朱令的身体已经出现了异常。她吃不下东西,直喊肚子疼。”朱明新对此并没有太放在心上,“我们估计可能是她忙于准备演出,过分紧张引起了肠胃不适。”

  演出完的第二天,让朱明新意外的是,头天还不肯回家的女儿,自己一个人回来了,原来她已经“疼得受不了了”。

  朱明新急忙带她到同仁医院就诊。“在北京同仁医院治疗近一个月,病因始终无法确诊,头发全部掉光后病情好转出院。2月20日回校上学,仅过了一周,她再次发病,双脚疼痛难忍、双手麻木,再次脱发。”

  1995年3月9日,朱令前往北京市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专家门诊就医。因为没办法确诊,朱令的病情日益严重。1995年3月26日,朱令被收入ICU,靠呼吸机生存,1995年3月28日,朱令进入长达两个多月的深度昏迷。

  SOS的尴尬独角戏

  尽管婉拒了记者的采访,朱令的同学童宇峰还是提供了他在2004年11月10日写的一篇文章,其中回忆了他第一次见到朱令的情景。

  “朱令第一次亮相时,带来了一架黑色的古琴。古琴由于难度高,会演奏的人很少……朱令的双手细长而灵活,她的手指在琴弦上自如而精确地滑动,让人叹为观止。乐队的指导老师都惊喜得合不拢嘴。后来听说朱令不仅会演奏古琴,还弹得一手好钢琴,学习也很好,还是游泳健将,在校级比赛中拿过名次。我对朱令的钦佩油然而生,甚至有了一些微妙的敬畏。”

  朱令的班长张利也这样回忆朱令:“她的优秀是由内及外的,是全方位的,迄今为止,我还未曾见过如此完美的人。天生丽质的她有着明亮的双眸、白皙的面庞,加上高挑的身材、高雅的举止,举手投足间带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贵族气质,辅导员甚至曾经建议她参加礼仪大赛。”

  然而现在看来,所有的描述似乎都像在说另外一个人。眼前的朱令,却是一个瘫在床上,五官扭曲、神情呆滞、身材臃肿不堪的“中年妇女”。

  即便是13年之后,已经是一家软件公司老总的33岁的贝志诚,在中央电视台的纪录片《朱令的十二年》中依然对朱令中毒后那一幕耿耿于怀:昔日活泼可爱、多才多艺的漂亮女同学已经面目全非,悄无声息地躺在病床之上,肿胀的身子上插满管子。那一瞬间,20岁的贝志诚“恨不得转身就走”。

  也正是因为这痛心的一幕,让贝志诚决心为朱令做点什么。

  “既然国内没办法确诊,那我就向全世界求救。”贝志诚想到了当时正在北大进行试验的互联网,他决定利用这个向海外发送求救邮件。

  “这里是中国北京大学。一个年轻的女孩正在死去,医生没办法确定她的病因,我们需要得到你的帮助。”贝志诚在邮件的开头这样写道,他在信中详细描述了朱令的症状。1995年4月10日,贝志诚发出了第一封电子邮件。

  “3个小时后我收到了第一封回信,紧接着第二封回信到了,回信人明确指出朱令是典型的铊中毒症状,解毒药是普鲁士蓝。”贝志诚说前后他总共收到了约3000封回信,“其中有60%认为是铊中毒。”

  贝志诚还回忆说:“4月18日,我到ICU病区门口等大夫传送我找很多同学帮忙翻译好的E-mail,希望他们能够采纳,但是我从早上8点等到下午5点,除了少数愿意看但是不起作用的年轻大夫外,其他人谁也不看。”时任ICU主任的大夫还说他们这是在给院方“施加压力”。

  至此,这次甚至在海外都很有影响的、充满人道和国际主义色彩的“网上求救SOS”以独角戏的结局尴尬告终。

  4月28日,朱令父母设法收集了朱令的皮肤、指甲和从1994年12月朱令第一次发病时穿的尼龙运动衫上收集到的第一次发病时脱落的长发,以及血、尿、脑脊液等供化验样品,一起送往北京职业病防治所陈震阳的实验室。

  1997年3月5日陈震阳在谈话记录中叙述:“(朱令的铊中毒化验)是家属委托我做的,协和医院事先没有委托我。朱令的妈妈来找我,我提出请家属带来朱令的脑脊液、血液、尿液、指甲和头发,做全面化验……第二天,朱令的父亲拿到了五种样本,我们马上做化验,化验结果,是严重铊中毒,下午我们重新做了一次化验,最后确认了朱令铊中毒的含量(是致死量),同时,我建议协和医院使用口服普鲁士蓝解毒。”

  “我们发了疯似地四处寻找普鲁士蓝。”吴承之在协和医院的配合下,终于在中日友好医院库房里找到了仅存的20针普鲁士蓝化学剂,后来又在北京市劳动卫生所找到了十盒普鲁士蓝,“你知道吗?只要3毛钱一支!可是朱令发病50天以后我们才知道它能救朱令的命。”

  一个月后朱令体内的铊含量降为零,中毒症状消失。“但是因为延误了治疗时间,毒物已经侵害到了她的大脑神经、视觉神经和四肢神经,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朱明新现在回忆起这些往事,依然十分痛心。  

 一封公开的网络声明

  2006年年初,大量媒体再次对事隔12年的朱令事件进行报道,在这之前,用朱明新的话说:“来访问的记者很少。”

  报道的原因是什么?是一封署名为郑某(化名)的网络声明。

  这些年来,吴承之夫妇除了在寻找让朱令康复的治疗方法外,他们还在试图探究一个真相:“这么大剂量的稀有金属铊,究竟是怎么进入我女儿体内的?一切都太匪夷所思了。”

  在吴承之夫妇试图找出幕后真凶的过程中,有一个人始终在他们的怀疑范围之内,她就是与朱令同宿舍的女生郑某。“因为清华大学校方告诉我们,郑某一直在跟一位老师做课题,她是清华内惟一可以接触到铊的学生。”

  据吴承之说,朱令病发后,协和医院也曾经怀疑过她患的是中毒性疾病。但身为化学系的学生,朱令仔细回忆后非常明确地否定了她曾经接触过重金属,“况且作为仅次于氰化物的剧毒物品,铊也不是随便谁都能接触到的,那么剩下的答案只有一个,就是有人故意投毒!”

  吴承之说,1995年4月28日朱令“铊中毒”的检验结果出来后,他们就通过校方向清华派出所报了案,但几天后朱令的宿舍就发生了一起离奇的盗窃案。

  “据当时勘察现场的民警后来跟我们说,钱撒了一地,其他同学的东西都没丢,惟一不见的是朱令曾经用过的一些洗漱用品。”“朱令用过的不锈钢杯子也被扔到了床下,我们怀疑凶手在消灭投毒证据。”

  “我后来回忆起在发病前朱令曾经跟我谈起过郑某。”朱明新说,但此前据她了解在宿舍里朱令和郑某的关系比较好。“可有一天她心事重重地问我,为什么关系好的朋友有时候反而感觉也不好呢。”“还有一次朱令生气地跟我讲,校乐队开课,郑某跑到老师面前说朱令的音乐水平已经很高了,不用再学了,老师因此把朱令安排在了靠后的位置。”

  1997年4月2日,警方将郑某带走讯问,但是在1998年8月警方宣布郑某的嫌疑已解除,因为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她和朱令中毒有关。

  尽管如此,关于郑某是投毒凶手的说法却一直在流传着。

  直到2005年12月20日,一篇署着郑某名字的声明出现在了网上。这份声明里解释了郑某一直保持沉默的原因,并且就外界最关注的“郑某是清华惟一可以接触到铊的学生”这一焦点问题进行了说明。

  “许多人一直在想方设法帮助朱令,同时也愤怒地要求缉拿和惩罚凶手,其中关于我的流言很多,但多年来我一直保持沉默。因为我相信清者自清……但是最近网络上关于我的谣言愈演愈烈,不断有身边的朋友、熟人向我询问……使我不得已决定针对看到过的流言作一些必要的声明。”

  “我是清白无辜的。我也是朱令中毒事件的受害人。”声明中说,“我(1997年)4月2日被讯问时第一次从公安那里了解到的情况竟然是:我是惟一能接触到铊的学生,而且实验室的‘管理非常严格’。但这完全是谎言!”

  声明中还说,郑某每次帮老师做实验使用的铊溶液是别人已经配好了放在桌上的。“最重要的是学校对于有毒试剂没有严格管理,铊溶液和其他有毒试剂在桌上一放就是好几年,实验室有时也不锁门。很多同学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帮老师做实验,实验室也对外系学生开放。”声明中称,为了验证,1997年4月郑某的哥哥在白天工作时间进了化学系实验楼,先后去了几个实验室,并从其中一个实验室里拿了一大瓶有骷髅标记的有毒试剂,把它带出实验楼,然后又送回原处,并拍摄下整个过程,但各个环节都无人过问。

  一年多后的今天,记者试图和郑某取得联系,但屡次尝试,均未果。

  艰难的生活

  “你抵住她的腰,别让她往下沉。”吴承之一边高声指挥着妻子朱明新,一边躬着身子费力地从轮椅上架起女儿的双臂,一点一点地把她挪到了

客厅里一部简陋的用于站立训练的康复机上。

  朱令站稳的一瞬间,吴承之顺势用康复机上的带子牢牢绑住了她的腰,就在此时,女儿发出了一声声低沉的呼喊声。“她这是感到疼了,以前住院时她的肚子上开过刀,每次上康复机都会碰到伤口。”“但是即便如此也得训练,否则她只能一辈子躺在床上。”

  吴承之直起身子擦了擦前额白发下渗出的汗,“这样的训练每天要进行4次,可过不了几年我们两个就没力气抬动她了。”说这话时,声音低得几乎只有他自己才能听见。

  站在康复机上的朱令咿咿呀呀含糊不清地说着什么,从歪斜的嘴角流出的口水打湿了胸前的衣襟。被绷带固定住的双腿不由自主地微微颤抖着,似乎随时都有瘫软下去的可能。她的头摇摇晃晃没办法摆正,始终向左歪着。她的眼睛睁得很大,听见声音便艰难地四处张望,然而事实上她却什么也看不见。由于卧床13年,她的身材已完全变形,像怀了孕的中年妇女。

  在给朱令海外同学的回信中,母亲朱明新这样描述女儿现在的情况:大脑开始萎缩,智力下降到幼童水平;体重已经达到100公斤,腰部肌肉能支撑背部,可不靠椅背独立坐着,但平衡控制能力差,重心稍有偏离就会倒;视力很糟,只可辨别不到一米远的手指数。

  每天,朱令常常要折腾到深夜1点才艰难入睡。为防止褥疮,女儿睡觉时,朱明新每隔两小时就起来一次为她翻身。每隔2小时就自然醒来一次,这是13年来朱明新每个夜晚都一成不变的生物钟。

  但是,朱令的身体状况却一直没有明显的改善。几次生命垂危,虽都万幸被抢救过来,但长期的卧床不起,导致她腿部肌肉萎缩,肺也萎缩到了第四根肋骨。

  “她过去还比较清醒,最近几年已经有些神智不清了。”朱明新经常半夜惊醒,习惯性转身看看小床上躺着的朱令。她发现女儿经常整夜睡不着,睁大着眼,呼吸沉重,仰躺着不能翻身。床边立着氧气瓶,床头挂着一个旧了的布娃娃。

  2004年的一天,朱明新在家里突然摔倒,而后昏迷了一个星期。“颅脑血管破了三根,只有开颅,把头盖骨拿掉,补一块巴掌大的钛合金。”大夫对她的老伴吴承之说,“不是半身不遂,就是痴呆。”

  可这位母亲竟然还是挺了过来,也许是朱令,紧紧地牵动着她的心。

  当别人一提到“以后怎么办”时,朱明新的眼神就会顿时黯淡下去。他们去为女儿申请低保,但由于两人之前的单位均不错,目前退休金平均下来还是高于低保标准,被告知办不了;他们去申请三险,但朱令并无任何工作单位,三险无从说起。“我不愿意去福利院,这么多年令令连一次褥疮都没有长过,除了父母,还有谁能如此细心地照顾她?我每天都在紧张忙碌中度过,每天醒来时发现女儿也醒来了,就是我最大的安慰,但是我害怕某一天女儿醒来时,我已经醒不来了……”

  为了帮助这对艰苦生活着的老人,珍珠告诉记者:“目前我们有两个募捐方法来帮助朱令:一是通过朱令同学和当年民乐队队友在美国注册成立的帮助朱令基金会来进行募捐,另外一个就是捐款人直接给朱妈妈的账户捐款。美国的帮助朱令基金会会定期地统计募捐数目,朱妈妈那部分我们就不知道了。募捐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朱令治病。朱令每个月需要大约5000元的医药费,朱令父母两个人的收入基本都用在朱令的医药支出上,他们家经济上显见是捉襟见肘。两位老人老了,家里需要请护工、保姆等,都是开支。我们必须伸出援手啊!”  

朱令:16年前铊中毒的清华女生今安在?

吉玲、孙潇潇

  16年前,她是清华大学化学系的高材生,天生丽质、成绩拔尖、才华横溢。

  而如今,她全身瘫痪、视力范围不到20厘米、智力只有6、7岁孩子的水平,更要命的是,因免疫力受到破坏性的损坏,一次感冒都有可能致命。

  这个极具悲剧色彩人生的主人公,名叫朱令,而悲剧的源头就是她21岁时遭受的2次中毒,致毒物是很少有人能接触到但具有致命伤害的铊。

  经诊断调查,朱令系被人投毒,家属到公安机关报案。可如今16年过去了,此案仍未告破。

  这16年,本应是朱令人生中最为闪耀的年华,可她却是在与病魔的艰辛抗争中度过,就如她喜欢的“不死花”一样。而这背后,凝结了朱令的父母──爸爸吴承之、妈妈朱明新太多的爱与艰辛!

16年如一日的坚持,有小进步

  “对我们家来说,时间过得特别快。”朱妈妈说。他们老两口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全都投在了对女儿的照料上,16年来日复一日。

  虽然探访这个家庭之前,记者做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当目睹这一家3口的生活时,还是感到非常无措而沉重。

  家住北京南城的朱令家的房子是朱妈妈之前的单位分房,自朱令中毒后,十几年来家里几乎没有添置过一件新家具。摆放在客厅一角的铁制风扇,是上世纪70年代买的,客厅里的黑皮沙发好几处已经破裂,露出的海绵也被灰尘侵蚀成了灰暗色。

  如今朱令每天的生活,除了睡觉和吃饭,其余的时间都在父母的陪伴下做康复运动,与病魔斗争。

  父亲吴承之是“主教练”。每天清早起床后,先将朱令抱上练习站立的器械上练习一个小时站立,然后再抱下来休息会儿,再搬个小凳子与坐在沙发上的朱令面对面,让朱令把手搭在自己肩上,做推拉的练习。

  随着一声声的“起──推──”,每当朱令吃力地将手放到父亲肩头,吴承之都会大声鼓励女儿:“哎,不错不错!另一只手!”。

  而朱妈妈则在一旁手上握着白手巾,频繁地给朱令擦汗水和口水。

  简单的站立、坐起这些对常人来说再简单不过的动作,对于被铊破坏了全身神经的朱令来说却是极大的挑战,并且日日重复枯燥冗长的训练也需要极大的耐性和恒心。

  “刚开始她还配合,但是时间一长,她就变得烦躁起来。”朱妈妈说。有一次训练中,不耐烦的朱令甚至混混糊糊地说,“我是学化学的,是脑力劳动者,你们干嘛让我做体力劳动?”

  “我们不敢奢望这个病完全康复,就希望她能保持下去,千万别再恶化了。”正是老两口提携着女儿不停地运动、锻炼,朱令才由起初卧床不能动弹到扶持下短时间的站立,从需要喂食到能自己拿勺吃饭。

  医生说,根据朱令当时严重的中毒病情,十几年来能保持现在这个样子,太神奇了。这个神奇的创造者就是16年如一日悉心照顾朱令的年迈父母。“我要起来干事业。”一次,从睡梦中醒来的朱令突然地含糊说出了这么一句话。

  吴爸爸平时话不多,但他喜欢和女儿如好伙伴一样逗乐。吴爸爸将一小块桃子送到女儿嘴边问,“令令,吃不吃桃?”当听到朱令含糊不清地回答时,吴爸爸假装生气:“说大声点哦,要不然拿走不给你吃了。”

  朱妈妈则温柔地给朱令讲《木偶奇遇记》、《哈利波特》,尽管凭朱令如今的智力根本无法理解故事里的人物关系。

  锻炼之余,三人唯一的娱乐就是看电视新闻。对于视力严重受损的朱令来说,新闻只能听不能看,可久而久之,当吴爸爸问“俄罗斯总统是谁”时,她竟然能够说出“梅德韦杰夫”。

“好心人的帮助,今生无法回报”

  朱令家的屋子里摆满了各式各样没有拆封的玩具娃娃。朱妈妈说,这些装饰品都是许多热心人送来的,这其中有朱令的同学,也有很多原本不认识的,甚至匿名的。连朱令每天练习站立的器械,也是医疗器械厂的热心人专门为她量身订制的。

  朱令站在机器上,头顶上悬挂了很多装饰品。“那两个红灯笼是前年朱令生日的时候,朱令在清华大学民乐队的同学来看她时给挂上的,那个玩具牛是去年医院大夫送给她的,墙上的藏族装饰品是她小学同学从香格里拉带回来的。”朱明新如数家珍。

  朱令在光明小学上学时好朋友王晓丽,现在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研究生。2008年时,通过打听找到了朱令家,她惊讶地发现她家只和朱令家隔了一条马路。

  “08年夏天那几个月我去的比较勤,把朱令家里需要调整的地方,只要我想到的都做了。”王晓丽说。“这屋里好多东西都是晓丽带来的,连手纸她都能想到给我们送来。”朱明新感激地说。

  由于经常去西部采风,2008年王晓丽为朱令从香格里拉请了缂丝的唐卡,后来又请喇嘛来做法会。她还请来了给邓小平看过病的中医大夫李红莲,给朱令开药调治。李大夫看到有这么好的朋友也很感动,在药材上资助了朱令不少。

  “等我研究生毕业就有更多时间投入到这个家庭中了,首先要把我自己的工作做好,才有能力帮助她。物质上的援助是必须的,但主要还是精神上的支持,平复一下两位老人的恐慌感。虽然朱令恢复是非常缓慢的过程,但是我们坚持做下去就会有希望。”王晓丽说。

  采访中,站在器械上练习站立的朱令,可以缓慢但清楚地说出“王晓丽”三个字。

  “我有一个朋友的儿子,自己开了公司。他就把令令聘为职工,这样一来就‘三险’什么的都有了,他整个管起来。其实他的压力也挺大的,自己本身好几个孩子。”朱明新表情严肃地历数着帮助过他们的人。

  2007年,有个叫“珍珠”的网友联系了宣武医院康复科的王主任,并通过电子邮件告诉朱明新。“那里的大夫对令令挺不错,现在基本上每周去一次,看看各方面情况如何,让大夫指导一下怎么活动。”朱妈妈说。

  “这么些人的帮助,我们今生已经无法报答了。真是托大家伙的祝福,我们这一年还是有进步的。是吧,令令?”母亲边整理着女儿耳后的碎发边说道。

二老已七十多岁,“危机感上来了”

  这是一个经历了过山车般起伏跌撞的家庭。

  朱令的父母都是上世纪60年代的大学生,在北京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婚后育有一对聪明女儿,大女儿考上了北京大学、朱令考上了清华大学。

  可天有不测风云,厄运接踵而至。1989年大女儿在一次郊游中意外丧命,随后,风华正茂的朱令铊中毒。

  虽然眼前的朱妈妈穿着一身素雅的连衣裙得体大方,吴爸爸戴着厚厚的圆框眼镜精神饱满,但岁月的印记还是无情地爬上了这两个已经年过古稀的老人身上。

  “朱令刚出事的时候我们50多岁,还想着她能尽快好,可现在我们已经70多了,危机感一下子就上来了。”谈到朱令以后的生活,朱妈妈说“都不敢想下去”。

  小区里的熟人平常难得见到朱妈妈,见到一次就拉着朱妈妈的手说,“你们太辛苦了,出来玩玩吧,给她搁到福利院什么的。”

  “这不可能,除了我们,没人能照顾好令令。”朱妈妈说。也有好朋友心疼老两口,想邀请他们去大连休养,可朱妈妈一口拒绝了,“家里离不了人。”

  “朱令是怎么铊中毒的,又是谁投的毒?我想把它搞清楚,可我不明白为什么事情碰到朱令这里就这么难。”朱妈妈说。

  10多年的时间里,凡是感觉有可能促进这个事的,老两口都认真地去试了,连他们自己也记不清在公安局、清华大学、协和医院以及法院跑过多少次了。

  朱妈妈说,她现在唯一的愿望就是“公安机关能早日破案,给朱令一个交代。”

清华女生朱令“铊”中毒事件时间表

·1973.11,朱令(随母姓)出生,家里有一姐姐吴今(随父姓)。  
·1987.9,朱令的姐姐吴今进入北大生物系学习。·1989.4,吴今与同学周末去野山坡春游失踪,三天后在一个悬崖下面找到了尸体。

·1994.12.5,朱令首次因不明原因发病,腹、腰四肢关节痛。在北京同仁医院治疗近一个月;病因无法确诊,头发全部掉光后病情好转出院。   
·1994.12.11,清华民乐队在北京文艺厅专场演出纪念一二九。朱令参加大多数节目,并且古琴独奏“广陵散”。

·1995.2,开学一周后,朱令再次因不明原因发病,双脚疼痛难忍、双手麻木,再次脱发。  
·1995.3.9,朱令到协和就诊,李舜伟教授初诊“高度怀疑铊中毒”。并请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与卫生职业病研究所的张寿林大夫会诊,张提出可能是“铊中毒”或“砷中毒”,但因该所当时不能做检测,张建议到朝阳医院做检测,但没去。协和因为朱令否认接触过铊,就排除了铊中毒,没有检测。 

·1995.3.15,朱令在协和住院,协和按照神经炎来治疗。  
·1995.3.22,朱令吃东西开始呛,医院对她做为了抢救和维持生命必须的气管切开术,手术中她产生昏迷。 
·1995.3.24,协和给朱令输血导致朱令感染丙肝
1995.3.26,朱令收住ICU。  
·1995.3.28,开始深度昏迷两个多月

·1995.4月,朱令中学同学贝至城在互联网上发贴,描述朱令病情,希望得到专家意见以确定病因。前后收到1000多封信,很多怀疑“铊中毒”。
·1995.4.18,贝至城把翻译好的email给协和,未被采纳。
·1995.4.20,朱令父母找到北京职业病防治所的陈震阳,测出严重铊中毒。
·1995.4.28,协和开始用普鲁士蓝化学剂排毒,一个月后朱令体内的铊含量基本排除,中毒的症状消失,然而严重的后遗症却将和她相伴终生。

·1995.4,协和认为朱令是二次中毒。公安部门介入调查。
·1995年下半年,朱令的同学、熟人和朋友被广泛的调查,其中包括朱令的室友孙维。

·1996.12,朱令父母第一次告协和。
·1997.3月,朱令家人致信北京市公安局长,指出朱令的同学即将毕业离校,其中很多人将出国留学,此案急需抓紧侦破。不久又上书国家领导人。

·1997.4.2,孙维被公安局14处作为嫌疑人带走讯问,持续8小时,然后放回。孙维在这次讯问中得知清华出具材料声称孙维是唯一能接触到铊的学生,而且实验室的管理非常严格。
·1997.4,为了证实清华出具材料存在问题,孙维哥哥多次独自一人在白天工作时间进出清华化学系实验楼,取出有毒试剂,带出实验楼并全程录像。每次都无人过问。

·1997.5.5,孙维找到清华党委办公室,把孙维哥哥拍摄的录像放映,要求学校向公安反映真实情况,说明孙维不是唯一能够接触到铊的学生。 
·1997.5.6,清华的实验室大整改,要求师生停下工作,把所有药品严格分类管理,有毒试剂上锁。
4月和5月,孙维两次收到朱令舅舅的恐吓信,明指孙维为凶手,并且提到了黑社会。孙维去清华派出所报案,同时提出对孙维测谎的要求,没有收到答复。 

·1997.7.18,孙维方把孙维哥哥拍摄的录像带和查到的其他师生使用铊的文献交给公安。
·1997.7.28,国家教委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学校实验室化学危险品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备厅[1997]13号),指出:“1995年5月,1997年5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先后发生了两起学生铊盐中毒案件。除涉嫌人为作案外,铊盐未按剧毒品管理是其重要原因。”

·1997年7,8月,孙维方给清华党委领导写信,要求学校将缓发毕业证书的决定尽快以书面形式通知孙维方并加盖公章。经多次交涉,学校坚持不给书面通知。
·1997.9.29,清华大学化学系领导打电话给孙维方通知孙维第二天去学校领证书。
·1997.10,北京市医疗事故鉴定中心作出鉴定,认为协和医院在朱令案中没有过失,不属于医疗事故。

·1998.8.26,公安局14处宣布解除对孙维的嫌疑,承认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孙维和朱令中毒有关。 
·1999.4.2,朱令父母起诉协和败诉。
·1999.12,朱令父母第二次告协和。
·2000.11.26,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协和医院补偿朱令医疗等损失10万元。

·2002年,贝至城发表文章“朱令案件的一些情况”,明确表示怀疑孙维为凶手。 
·2002年至2005年,朱令事件每年都在网上流传,mitbbs几乎每年一次,其中“孙维祖父求情说”和“公安局长的麻袋说”广为传播,每次的传言都指明孙维是凶手。
  
·2005.11.30,ID为skyoneline的网友在天涯贴出“天妒红颜:十年前的清华女生被毒事件”。再次掀起指责孙维的浪潮。  

·2005.12.30,自称孙维的网友在天涯贴出“孙维的声明--驳斥朱令铊中毒案件引发的谣言” 

·2006.1.3,贝至城在天涯贴出“关于朱令事件的几点说明—贝志城”

·2005年12月至今,有多名自称朱令和孙维同班同学的网友网上发贴,讨论孙维的“作案嫌疑”。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index.php?doc-view-131214.html
http://news.sohu.com/s2006/05zhuling/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2a760c0100n376.html?tj=1
index.php?doc-view-150857.html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互联网6月9日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