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基亚以22亿美元收购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以下简称“诺西”)股份的交易将改变无线通信行业的竞争局面。这笔交易有利于诺基亚和西门子,但不利于微软。
以下为文章全文:
诺基亚已决定对该公司僵化的商业模式做一些大幅调整。诺基亚一系列激进的举措将在未来几年内改变全球无线通信行业的发展形势。
首先,诺基亚已签订了一份最终协议,将向西门子支付22亿美元,收购合资公司诺西的其余股份。随后有传闻称,微软将收购诺基亚的手机业务。
诺基亚目前已是微软的手机业务优先合作伙伴,因此微软收购诺基亚该业务非常合理。而考虑到诺基亚CEO史蒂芬·埃洛普(Stephen Elop)是微软前副总裁,因此他也有可能促成这样的交易。此外外界认为,诺基亚需要出售一些资产以筹集现金,才能完成对诺西的收购。所有迹象都表明,诺基亚还将进行一次大规模交易。
如果关于诺基亚出售手机业务的传闻成真,那么该公司还剩下什么?诺基亚将成为一家纯粹的电信设备及服务提供商,与市场领先者爱立信直接竞争。
这样的交易与爱立信此前的做法类似。爱立信已将合资公司索尼爱立信的股份出售给索尼,从而专注于电信设备业务。爱立信的交易于2012年2月完成,并未影响该公司的营收,目前看来反而加强了现金流状况。
在与微软合作的过程中,诺基亚已出现赤字,因此该公司毫无疑问希望加强现金流。对诺基亚来说,最好的做法可能就是将手机业务这艘将沉没的大船丢给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这对微软来说不是聪明的做法,但符合鲍尔默傲慢的管理风格。如果诺基亚市场领先的手机业务走向衰落,鲍尔默最终只能承受财务损失。诺基亚手机业务的复苏并不是仅仅依靠微软这样大公司的支持就可以实现。
另一方面,在诺基亚收购诺西股份的交易完成后,西门子将可以从手机业务完全抽身。近年来,西门子陷入了执行力不足的困境中,导致股价下跌了26%。在近期的行业会议上,西门子首席财务官约瑟夫·凯瑟(Josef Kaeser)谈到了根本原因:“这主要是由于缺乏项目管理能力。西门子对大量项目操之过急,但最终未能按时完成,或遭遇了成本问题。这一局面需要改变,因此西门子将明确产品线的重心。”
凯瑟当时也谈到了无线行业的复杂性。换句话说,西门子希望推动产品线的简化。
按照当前的发展趋势,最终局面可能是:
- 一个更强大的诺基亚,在电信设备业务领域有着良好的商业模式。
- 一个虚弱的微软,接手了诺基亚最糟糕的资产。
- 一个更简洁、更加专注的西门子。西门子将全力专注于医疗、能源基础设施和重工业等领域。
因此,诺基亚目前有着更好的前景,该公司已经找到了业务发展所需的元素。(维金)
“诺西”回归诺基亚:到底谁救谁?编辑本段回目录
2011年底,在接连给诺西注入运营资金之后,仍然看不到诺西复苏的诺基亚和西门子宣布从2012年起不再给诺西注资,这使得诺基亚西门子在2012年将遭受巨大的运营压力,不得不进一步大幅裁员和出售多项资产以求自保,而2012年又迎来全球通信业的寒冬(多家设备商销售和利润下滑),也许正是这种多重的压力下,诺西的整合显然比同样处境艰难的阿朗更干脆更有力度。虽然2012年销售额同比下滑,但2012年,诺西全年利润达到7.77亿欧元,比2011年的2亿多欧元有了大幅增长。而2013年,全球通信业仍将保持较低的增速,但对于诺西而言,却可以轻装上阵,虽然销售额可能会进一步降低,但继续保持盈利显然不是奢望,比如其2013年第一季度就继续保持盈利,而2012年同期则亏损高达10亿欧元。这使得诺西逐步走向了良性运营的轨道。
也许正是看到这样的一种趋势,诺西在2013年初就加大力度寻求改变目前这种由两大股东各持一半股份的局面,寻求一种更加稳固的运营和管理模式。然而,全球通信业的持续低迷使得资本市场并没有谁愿意接盘诺西,整个上半年,我们都看到两家股东在积极兜售诺西股份的消息,尤其是铁了心要退出的西门子,但直到7月1日,才有了诺基亚全盘接手的消息。
最为有意思的是,诺基亚本身也刚刚从“被微软收购失败”的漩涡中以及“被华为收购的流言”中解脱出来。虽然仅仅是17亿美元的收购,但对于一度处于高速下滑的诺基亚而言,这次收购显然被业界普遍看好,甚至认为是一种双赢的结果。
然而,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个自我低估值的收购,就不免怀疑,到底是谁救谁了。
在西门子和诺基亚兜售诺西时,诺西被外界估值超过50亿欧元,然而这次自我估值却只有34亿欧元,这充分说明西门子完全是抱着赶快脱手的心态来对待这项交易的。
那么,西门子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心态呢?
我认为主要有两点,一是诺西从2007年整合经过5年多时间,规模不升反降,连年亏损,西门子非但没有获益,还多次注入运营现金救市。虽然从2012年诺西开始实现盈利,但仍有高达近10亿欧元的长期债务,加之这个领域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得西门子并不看好通信设备业的长期发展。二是西门子本身也面临重大的转型,不想再把精力分散到诺西身上,尤其是过去几年兜售诺西股份失败让西门子产生了迅速脱手的想法,因此西门子在无奈之下接受了17亿欧元的分手费。我想西门子回想诺西的发展,肯定后悔死了。
回过头来看诺基亚,其处境其实远比诺西的处境更为艰难。因为在过去几年,几乎所有市场传出的都是诺基亚市场份额大幅度下降的消息。以2013年第一季度为例,诺基亚2013年第一季度手机销量占全球14.8%,同比减少4.9个百分点(Gartner)。而在智能手机市场,2013年第一季度诺基亚排名已经跌到第十位,与去年第四季度相比下降两个位次。在全球每一个市场,诺基亚手机出货量环比均出现下滑。比如一季度诺基亚在西欧智能机出货仅为160万部,同比减少30%,排名第五。而在中国市场,诺基亚一季度出货量仅为340万部,同比大幅下滑63%。
在苹果、三星及众多对手的打压下,诺基亚的手机业务可谓是节节败退。这种败退不仅体现在市场份额上,在营收和利润上更是如此。据诺基亚2013财年第一季度财报,诺基亚第一季度净营收为76.5亿美元,同比下降20.4%;净亏损约3.55亿美元。其中手机所在的设备与服务部门净营收37.71亿美元,同比下滑32%。更关键的是,诺基亚的功能手机业务也在不断下滑,这使得诺基亚希望以功能手机换取诺基亚智能手机业务增长的时间变短,为此,有分析称,按照目前诺基亚手机(包括功能手机)业绩下滑的速度,不久诺基亚的现金将会被耗尽。
可见,诺基亚的手机业务的财务状况已经陷入十分恶劣的境地。与之相反的是,去年诺西的营收占据了诺基亚总营收的46%,高于埃洛普任诺基亚CEO之初的30%,更何况2012年诺基亚没有向诺西注资1分钱。
可以说,诺西已经成为诺基亚稳定的现金来源。对此有业内分析认为,并购诺西而使其成为诺基亚的全资子公司,可以利用诺西的营收缓解手机业务的亏损压力,重要的是,可以为诺基亚仍在进行中的从功能手机向智能手机的转型争取到更多的时间。
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诺基亚收购诺西股份,先是把西门子的一块心病给去了,同时诺西的表现又短时期解救了诺基亚。
最后说一说新“诺西”的未来。
整体来说,这次收购短时期内对诺西是利好消息,因为过去几年,两家股东各怀鬼胎,给诺西的发展蒙上了阴影。而从2012年开始,诺西通过自我救赎,终于扭亏为盈并顺利转型,至今保持盈利状态,这将使得诺西面对客户需求时更加的自信。
而其主营业务移动宽带,尤其是LTE业务将迎来快速增长期,这使得轻装上阵的诺西有望获得较高的市场份额,迎来新的一轮收入增长。另外,其服务业务相对稳定,这使得诺西在未来几年不会大起大落。不过,这个领域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这使得该领域将长期处于低利润发展时代,如果没有较高的利润,那么势必影响其长期的研发投入,因此诺西的未来除了保持目前的运营态势外,还得看诺基亚对新“诺西”的下一步举措。
而诺基亚显然还处于进一步下行趋势,其CEO埃洛普势必承受更大的压力,如果在2014年中仍然无法止住进一步下滑的趋势,那么埃洛普将自身不保,诺基亚也将迎来被收购或者被股东出售的新局面,那时新“诺西”的命运又将出现新的变化。
我们不得不说,属于诺基亚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而“诺西”也许还要承受其CEO苏立所说的,这个领域还将消失2家企业,其中一家可能就是“诺西”,残酷性可想而知。
谁救谁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自救,但能否救的过来,还得看运气!
诺基亚回购诺西,对手机信心不足?编辑本段回目录
上述交易将于今年第三季度完成。对于此次收购,诺基亚CEO史蒂芬·埃洛普表示:“诺西拥有明晰的战略重点,强大的管理团队,已经结构性地改善了运营和财务业绩。它已经在LTE领域拥有显著优势,这是一个富有吸引力的成长机会。”很显然,诺基亚要赌LTE的机会,未来在这个市场上,诺基亚希望能够靠LTE获得东山再起的机遇。由于苹果、三星等手机制造商专注的是终端市场,而诺基亚希望能够像华为那样无论在终端还是通信设备方面,都有所建树。但能不能如愿呢?
飞象网CEO项立刚先生认为,“以前诺基亚可能会觉得,如果把系统设备和手机整合在一起,对手机发展不利,对系统设备的发展也不利,所以他们寻求和西门子的合作。但现在手机领域,像华为、中兴这样的企业,兼做系统设备和手机,反而可以相互配合,同时和运营商进行比较好的互动,有助于销售。”难道这就是诺基亚此次出手的目的?不过,笔者对此并不看好,华为和中兴的整合其实不适用于诺基亚,毕竟华为中兴的整合更多来源于中国本土市场的机会以及以此积攒下的技术和成本优势,诺基亚在这方面的优势并不存在,异或者市场没有多少比较优势。再说了,其实中兴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这都是值得诺基亚借鉴和思考的。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http://tech.sina.com.cn/zl/post/detail/2013-07-03/pid_84303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