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是阳历年的第215天(闰年是216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50天。
大事记编辑本段回目录

435年——基督教聂斯脱利派创始人聂斯脱利被拜占庭帝国皇帝狄奥多西二世流放到埃及。
460年——苏格兰国王詹姆斯二世逝世,其子詹姆斯三世继位。
1492年——意大利热那亚水手哥伦布代表西班牙政府率领三艘卡拉维多船从巴罗士港启航,开始第一次航海。
1778年——意大利米兰的斯卡拉歌剧院启用。
1904年——英军侵占西藏地方首府拉萨。
1914年——德国向法国宣战。
1918年——日本抢米暴动开始。
1923年——鲁迅出版小说集《呐喊》。
1933年——冯玉祥辞去同盟军总司令职。
1938年——日军向武汉合围。
1940年——波罗的海三国加入苏联。
1943年——史迪威力图速建“中英联合突击兵团”。
1947年——荷兰与印尼达成停战协议。
1956年——电影《巴黎圣母院》公映。
1958年——美国制造的第一艘核动力潜艇 “鹦鹉螺”号在大块浮冰下穿过了北极。它打开了北极通道。
1960年——尼日尔脱离法国殖民统治,宣布独立。
1965年——中国首次人工合成了牛胰岛素结晶。
1981年——华沙发生大规模车队游行,抗议供应恶化和食品涨价。
1982年——法国正式把参加《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批准文件递交给其它签字国。

1986年——沈阳防爆器械厂宣告破产,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正式宣告破产的国有企业。
1992年——南非黑人爆发反对白人的全国大罢工。
1994年——落实汪辜会谈协议成果海协负责人首次赴台。
1998年——萨达姆长子遇刺案告破。
2002年——英格兰发现军团病。
2002年--中华民国总统陈水扁公开表示台湾与中国的关系是“一边一国”。
2003年——北京奥运会会徽发布——“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2003年——中国女子排球队夺得第十一届世界女子排球大奖赛冠军。
2004年——第五届亚太口琴节于香港文化中心举行。
2005年——法国航空358号班机在多伦多国际机场因天候不佳墬毁,机上309人全数生还。
2006年——第六届亚太口琴节于台北县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2008年——“鼎湖山泉南粤歌王争霸赛总决赛”在广东举行。
2008年——第十五届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南盟)首脑会议在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闭幕,会议讨论并通过了涉及反恐、消除贫困、能源和环境保护等多项内容的《科伦坡宣言》。
2008年——为期6天的第十七届世界艾滋病大会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开幕,这是世界艾滋病大会首次在拉美国家举行。
出生编辑本段回目录

1567年——伊达政宗,日本战国大名。
1867年——鲍德温,前英国首相。(1947年逝世)
1872年——哈康七世,挪威国王。(1957年逝世)
1907年——傅秋涛,解放军将领。
1915年——邢慕寰(1915—1999),经济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
1923年——教宗欣诺达三世,现任的亚历山大科普特正教会教宗。
1941年——玛莎?司徒华,家政学家。
1946年——杰克?司特劳,英国政治家。
1948年——让?皮埃尔?拉法兰,法国政治家,总理。
1948年——翁启惠,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院士。
1975年——伊藤英明,日本演员。
1978年——余进德,台湾棒球选手。
1982年——张育保,台湾棒球选手。
1979年——Suara,日本歌手。
1975年——蒙嘉慧,香港女演员。
1977年——蔡淳佳,新加坡歌手。
1987年——金亨俊,韩国艺人。
逝世编辑本段回目录

1460年——詹姆斯二世,苏格兰国王(1430年出生)。
1906年——中国清末著名小说家、《官场现形记》作者李宝嘉逝世。
1954年——科莱特,法国女作家(1873年出生)。
1968年——中国散文家杨朔逝世。
1978年——十大将军罗瑞卿逝世。
1992年——王洪文,原中共中央副主席,四人帮成员(1935年出生)。
2004年——亨利?卡蒂尔?布雷松,法国摄影家(1908年出生)。
2008年——索尔仁尼琴,1970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被誉为“俄罗斯的良心”的世界著名作家在他莫斯科的家中因心脏衰竭逝世,享年89岁。
节日编辑本段回目录
赤道几内亚——武装的兵力日
尼日尔——独立日
历史详解编辑本段回目录
窦建德(573-621),清河漳南人,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
616年,窦建德指挥起义军大败隋军,部众发展到10多万人。次年在乐寿称长乐王,隋炀帝派大军前来镇压,他于河间乘大雾袭击隋军,歼敌3万余人,河北大部都县皆为所有。
618年称夏王。次年初,大败隋将宇文化及。不久,迁都洛州,建立各种制度。
621年(唐武德四年),为唐王李世民战败,被俘。
8月3日(七月十一日)在长安遇害。
哥伦布第一次远航(1492年) —————
1492年8月3日,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1451-1506)率领由“圣玛丽亚号”、“平塔号”、“尼尼亚号”三艘帆船组成的船队从西班牙的帕洛斯角出发远航。船队由优秀的海员所组成。
哥伦布在“圣玛丽亚”号船上指挥。他先是向西南航行,9月初离开加那利群岛后,就转舵向西驶人大西洋。在10月12日凌晨登上巴哈马群岛的瓜纳哈尼岛。他成了第一个登上美洲大陆的欧洲航海家。
他于1493年知返航西班牙,归国后受国王王后隆重接待。
哥伦布误以为他们所发现的地方是印度的属地,所以后来就把这一带称为西印区群岛,把这里的居民称为印第安人。
英军侵占西藏地方首府拉萨(1904年) —————
英国抓住日俄战争一触即发的有利时机,于1903年11月6日批准英印武装使团通过春丕河谷前往江孜,英军侵藏的闸门由此打开。英军集结了2000余人,并装备了新式武器,由麦克唐纳准将统带,12月10日越过咱里拉,大举入侵,开始了英国继 1888年之后的第二次侵藏战争。1904年4月11日,英军到达江孜。8月3日,侵占西藏地方首府拉萨。英军在拉萨大肆劫掠,抢走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和经典。英军上校荣赫鹏胁迫西藏地方官员于1904年 9月7日签订了《拉萨条约》。
美国发表“中立声明”(1914年) —————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美国传统的外交政策可以说是由3个部分构成的:在西半球坚持门罗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推行门户开放政策,对欧洲则奉行孤立主义。在大战爆发之初,美国仍继续坚持这种传统政策。
威尔逊总统于8月3日发表“中立声明”。
8月19日,他又在咨文中宣称,美国人“必须在道义上和感情上首先想到美国和美国的利益”,“美国不仅必须在名义上,而且必须在事实上保持中立”。大战初期,美国在“中立”的旗号下,与交战双方都进行贸易,出售军火和军用物资,获得巨额利润。
1916年度美国48家最大公司盈利近10亿美元。对外贸易的迅速增长,反过来又刺激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从1914年到1916年,美国工业总产值由242亿美元增加到604亿美元。
日本抢米暴动开始(1918年) —————
1918年8月3日,抢米暴动(亦称米粮暴动、米骚动)首先在日本富山县爆发。
1918年日本国内通货膨胀,米价居高不下。同年8月因政府决定出兵西伯利亚、干涉苏俄革命,下令大量征集军粮,米商乘机哄抬米价,劳动群众愈加生活困难。8月3日富山县中新川郡西水桥町的近200名家庭主妇举行示威,要求降低米价并冲进米店抢米,掀起反抗斗争。6月,东、西水桥叮和滑川町千余居民以实力阻止大米外运,迫使町当局降低米价。经报刊报导后,影响强烈。至8月14日舱米风潮波及名古屋、京都、大贩等大中城市。群众袭击米商,与前来镇压的军警搏斗,抢米暴动进入高潮。8月17日暴动向各地町村扩展,山口县煤矿等工矿工人以武装罢工加以响应。至9月13日暴动席卷37个城市、134个町镇、139个村,参加人数达70万人以上。
警察镇压不力,政府出动5万7千余人军队弹压。9月17日抢米暴动平息,被捕者2万余,被起诉者7708人。但军阀寺内正毅内阁深受打击而垮台,群众斗争显示了巨大威力。
鲁迅出版小说集《呐喊》(1923年) —————
1923年8月,新潮出版社推出了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在这本小说集中,人们仿佛看到一个骑着战马,手持盾牌与长矛的武士从天际一路劈杀过来,一边用嘶哑的声音呐喊着,孤独地狂奔。这部集子收入了鲁迅的14篇小说。他在小说集的序言中这样诉说他的孤独:我感到未尝经验的无聊。我想,凡有一人的主张,得了赞和,是促其前进的,得了反对,是促其奋斗的,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这是怎样的悲哀呵,我于是以我所感到者为寂寞。
这寂寞又一天一天的长大起来,如大毒蛇,缠住了我的灵魂了。然而我虽然自有无端的悲哀,却也并不愤感,因为这经验使我反省,看见自己了:就是我决不是一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只是我自己的寂寞是不可不驱除的,因为这于我太痛苦。我于是用了种种法,来麻醉自己的灵魂,使我沉入于国民中,使我回到古代去,后来也亲历或旁观过几样更寂寞、更悲哀的事,都为我所不愿追怀,甘心使他们和我的脑一同消灭在泥土里的。但我的麻醉法却也似乎已经奏了功,再没有青年时候的慷慨激昂的意思了。但这麻醉并没有泯灭疯狂,他终于还是要喊叫了。他说,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
冯玉祥辞去同盟军总司令职(1933年) —————
1933年8月3日和4日,冯玉祥两次召开同盟军军政会议,决定取消同盟军名义,离察出走。他表示如引起内战,将使日军坐收渔人之利,希望宋哲元回察,同盟军名义虽不在,但可惜宋的掩护,保存一部分力量。3日,何应钦发表解决察事谈话,同意宋哲元返察。5日,冯玉祥发电宣布自即日起“忍痛收束军事”,欢迎宋哲元返察,接收一切,并表示“抗日雪耻之念,愈挫愈坚。
一息尚存,此志不渝”,6日,宋哲元发表复职通电。同日,冯玉祥通电全国,宣布交还察省政权,称:“顷原任察省主席宋哲元昨己抵察,兹自本日起,即将察省一切军政事宜,统交由宋主席负责办理矣。”7日,宋哲元部冯治安师接防张家口。9日,宋哲元派秦德纯接收察省军政各机关。当天,冯玉祥撤销抗日同盟军总部,辞去同盟军总司令职务,14日,冯玉祥离开张家口,再上泰山隐居。
16日,方振武发表通电,宣布就任代理同盟军总司令职。25日,方振武、吉鸿昌、米文和、阮玄武等人通电表示“既以抗日为起源,必以抗日力归宿”,“倘再有阻遏抗日进程而为亡国之催命符合,决以深仇大敌视之”。
日军向武汉合围(1938年) —————
1938年8月3日,南浔会战开始。日军攻陷九江后,华中派遣军司令官田俊六率30余万人溯江向武汉进犯,以第一○一师团、第九师团、第二十七师团,配合波田支队,携兵舰80余艘,飞机数十架,自湖口、九江南下,企图攻占德安、南昌,再西趋长沙,截断粤汉铁路,对武汉形成大包围。本日,盘踞九江的日军第一 0六师团向金官桥一带攻击,与薛岳部第七十、第八、第四军发生激战。
上旬,日军集结10万余人于合肥、舒城一带,图占六安、霍山,再取道豫南占据信阳,最终包围武汉。第五战区司令孙连仲统带10万兵力在商城一线役防作战,武汉会战大别山北麓战役由此开始。
波罗的海三国加入苏联(1940年) —————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苏联于1940年6月先后向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三国立即停止反苏活动,成立对苏友好的新政府并允许苏军进驻该地。7月14日和15日,波罗的海3国宣布成立苏维埃政府,请求加入苏联。1940年8月3日至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第七次会议通过决议,接受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加入苏联。
史迪威力图速建“中英联合突击兵团”(1943年) —————
1943年8月,美国马歇尔将军给中国战区参谋长美军中将史迪威调来一支志愿突击队,有3000多人,代号为“抢劫者”支队,正式番号是“美国陆军第五二○七团”,代号G字军。该队在印度占西接受英国人的训练,并交由英国远程突击队司令温格特少将指挥,这使史迪威深感不服。马歇尔极力给予劝慰,并同意美国军人不参加英国人《天佑吾王》的合唱,不过应起立致敬。
史迪威为求早日从温格特手中接过对“抢劫者”突击队的指挥权,就怂恿蒋介石尽快选派“中国远程突击队”赴印度接受英国人的训练,以便尽快建成“中英联合突击兵团”。在魁北克会议上美英中三方对此再次作出决定,并规定:史迫威受英国的第四集团军总司令斯利姆指挥,而“中英联合突击兵团”则受史迪威指挥,美国的“抢劫者”支队又由温格特指挥。但史迪威已是统帅缅甸战区和东南亚战区的“东南亚盟军副统帅”。英国人就喜爱这种互相矛盾而错杂的指挥关系。对此,史迪威一直是极力反对的,然而,由于他一心想要英国人参加反攻缅甸作战,就同意了这种安排。
荷兰与印尼达成停战协议(1947年) —————
1947年8月3日晚,荷兰和印尼共和国宣布,他们将服从联合国安理会提出的停战要求。这标志着联合国安理会阻止矛盾发展的初步胜利。
仲裁问题尚未解决。荷兰人将承认美国为调停者。然而印尼则渴求由几个国家进行仲裁。他们还要求安理会“继续监督”这次停火协议,而且要求荷兰军队撤回到7月20日战争前夕的所在地。
电影《巴黎圣母院》公映(1956年) —————
《巴黎圣母院》由让·德兰诺瓦导演,安托尼·奎恩饰加西莫多,吉娜·罗洛碧吉达埃斯梅拉达,影片全长110分钟,由法国巴黎影片公司/意大利帕尼塔利亚影片公司联合摄制。
我国首次人工合成了牛胰岛素结晶(1965年) —————
1965年我国首次人工合成了牛胰岛素结晶,在当时这一领域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我国散文家杨朔逝世(1968年) —————
杨朔(1913—1968),中国小说家、散文家。山东蓬莱人。1937年参加革命,并开始文学创作。1939年,参加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组织的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华北抗日根据地。1941年底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后深入矿山、部队进行创作活动。1950年10月随中国人民志愿军到朝鲜前线,1956年起从事外事工作,曾出席当年的亚洲作家会议和1958年的亚非作家会议,曾任亚非人民团结理事会书记处中国书记。其散文创作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结构严谨,文字洗炼,富有诗意。著有散文集《海市》、《东风第一枝》,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及《洗兵马》的上卷《风雨》等。
罗瑞卿逝世(1978年) —————
1978年8月3日,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共中央委员、中央军委常委兼秘书长,第五届人大常委罗瑞卿逝世,终年72岁。
罗瑞卿于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一军团保卫局局长、红一方面军保卫局局长、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公安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副部长兼解放军总参谋长以及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12日,罗瑞卿同志追悼大会在首都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叶剑英主持追悼大会,邓小平致悼词。
建国后首次企业宣告破产(1986年) —————
50年代初期,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私人企业已不复存在,国家对企业实行统收统支,破产制也不复存在。1986年8月3日,在沈阳市人民政府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市工商局的负责同志宣布:连续亏损10年,负债额超过全部资产三分之二的沈阳防爆器械厂在“破产警戒通告”一年期限内,经过整顿和拯救无效,宣告破产倒闭。这是建国后第一家正式宣告破产的企业,社会主义企业不存在倒闭问题的传统认识与做法到此划上了句号。
就在一年前的这一天,沈阳市人民政府依据《沈阳市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破产倒闭处理试行规定调对市衣机三厂、五金铸造厂和防爆器械厂发出了“破产警戒通告”,这一重大举措,震惊了国内外。美国《时代》周刊就此撰文评论:“一个在西方并不罕见的现象,成千上万的工人被警告说他们的公司陷入了困境,他们的工作也将保不祝这回,这种现象不是在底特律或里昂或曼彻斯特,而是在中国东北部的沈阳。”评论惊呼:“中国的‘铁饭碗’真的要被打碎了!”一年以后,沈阳防爆器械厂将这一 切变成了活生生的事实。
同年12月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企业破产法(草案)》。
全国厂长负责制工作会议召开(1987年) —————
1987年8月25—29日,国家经委、中共中央组织部、全国总工会联合召开全面推行厂长负责制工作会议。
会议提出,全国所有的大中型工业企业1987年内要普遍实行厂长负责制,把厂长负责制作为企业的根本制度,加快改革的步伐。
截至1987年6月底,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中实行厂长负责制的占同类企业总数的63.9%。这项改革已经从试点进入了全面实行的新阶段。
落实汪辜会谈协议成果海协负责人首次赴台(1994年) —————
应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焦仁和的邀请,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唐树备一行6人,1994年8月3日晨离开北京赴台北进行为期4天的两会负责人会谈。
这次会谈是依据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在1993年4月“汪辜会谈”中达成的《两会联系与会谈制度协议》举行的。据悉,这次会谈双方将回顾“汪辜会谈”四项协议的执行情况,规划落实协议规定的各项商谈议题与合作项目,还将就两会会务及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临行时,唐树备与前往送行的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陈云林在机场简要回答了两岸新闻记者的提问。唐树备表示,海协负责人首次赴台商谈,是落实“汪辜会谈”协议成果的一个进步,是海协与台湾海基会联系与合作的一个进步。
陈云林说,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委托海协负责人同台湾海基会负责人,就两会会务及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或非正式交换意见,继续寻求解决三项事务性议题中尚存分歧的途径,争取取得实质性成果;尽快开始经济、科技议题的商谈,并讨论开展文教交流的项目,以全面落实“汪辜会谈”的成果。对近年来发生的涉及两岸同胞生命财产损害事件,他希望双方能从关心、维护两岸同胞权益的立场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回答关于前不久台北桃园机场发生影响海协商谈小组人员安全与尊严的事件的问题时,陈云林说,首先,我们不愿意看到此类不利于两会商谈和两岸关系缓和的事情发生;其次,只要台湾方面真正做到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认真负起该负的责任,这类事情是完全能够避免的;第三,日前发生的事件,只是极少数人所为,根本不能代表广大台胞,更不能反映台湾民众的意愿。
萨达姆长子遇刺案告破(1998年) —————
伊拉克与1998年8月3日宣布,1996年底发生在巴格达的行刺萨达姆总统长子乌代一案已被侦破。在5名涉嫌者中,已有两人被逮捕归案,另外3人仍在逃。伊拉克安全部门发表的声明指责,“某邻国”的情报部门策划和组织了这起暗杀阴谋。
声明说,被安全部门抓获的两名刺客分别是“向乌代开枪的凶手贾利德和他的同伙纳塞尔”。参与谋杀行动的另外两人已经逃到一个“邻近”国家,还有一人去向不明。根据贾利德的供词,是一名自称穆塔哈尔的“邻国”特工招募他们并提供枪枝弹药的。
伊拉克安全部门的声明说:“某邻国的情报部门卷入了这起罪恶行动,……我们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这一点。但理智使我们不会轻易透露,以便让主管当局通过特殊渠道通知该国,并获得答复。”
1996年12月12日晚7时左右,乌代驱车行驶在巴格达市中心繁华的曼苏尔大街时,遭到不明身份的武装分子袭击。乌代身中 14弹,当即被送往医院救治,在随后的6个月里,乌代经历了数次大手术,至今下肢还不能活动自如。
事件发生后,好几个流亡在外的伊朗反政府组织宣布对该事件负责。英国的《独立报》说袭击行动是由萨达姆的一个远亲拉阿德·哈扎策划的,目的是为他的叔叔奥马尔·哈扎报仇。奥马尔因批评伊拉克现政权而于1990年被处死。
而科威特一家报纸报道说,伊拉克杜莱米家族的一名成员宣称对袭击事件负责。这名成员说,他是为了替他家族中另一名当上将军的成员报仇。这名将军在1994年11月被当局以间谍罪逮捕后处死。
乌代受伤后曾多次发表谈话,公开指责伊朗是暗杀阴谋的幕后策划者。但伊朗予以断然否认,今年1月,伊拉克外长萨哈夫致信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指责伊朗拒绝将凶手移交给伊拉克接受审判,并要求联合国进行干预。
现年34岁的乌代是伊拉克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拥有一家日报社,一家电视台和数个周报社,他虽然没有在伊拉克政府中担任要职,但依然被看作是伊拉克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所拥有的《巴比伦报》发表的言论,经常被西方新闻媒体转载。
乌代受伤后的首次公开露面是在去年10月,他右手拄着拐杖出现在由伊拉克奥委会和伊拉克青年和学生联合会组织的群众集会上。今年2月20日,乌代在接受日本共同社记者采记时,否认将在萨达姆死后接替其担任伊拉克总统。
参考资料编辑本段回目录
[1] 历史上的今天 http://board.verycd.com/t266418-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