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阙端麟 |
基本资料编辑本段回目录
阙端麟男,1928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科院院士。1954年在国内开始了半导体温差电材料研制。1959年开始硅材料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并完成的研究课题有硅烷法制取高纯硅;红外光源硅单晶寿命仪;减压充氮直拉硅单晶技术;双频动态电导法硅单晶导电型号仪.1超高纯硅烷国家六五攻关;探测器级特高阻硅单晶国家六五、七五攻关项目;微氮直拉硅单晶的基础研究有关课题和多孔硅发光机理研究等。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电工材料》、《半导体材料》、《近代物理基础》等课程。其中国家攻关项目都获得四委表彰。除省部级奖外,“全分了筛吸附法提纯硅烷”获1980年国家发明三等奖;“高额109/m红外光电导衰减硅单晶少子寿命测试仪”获1988年国家发明三等奖;“减压充氮直拉硅单晶技术获1989年国家发明二等奖。发表的重要论文50余篇。获中国发明专利权8项。个人荣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浙江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 |
阙端麟 |
长期从事半导体材料研究工作,在国内首先开展用硅烷法制备纯硅,驻高纯硅烷的研究。负责并领导高纯极高阻硅单晶的研制,成功地研制出极高阻控测器级硅单晶。在硅单晶电学测试方面,提出双频动态电导法和间歇加热法硅单晶导电类型判别技术。发展了单色红外光电导衰减寿命测试技术和理论,使硅单晶工业产品寿命测试仪全部国产化,首先提出用氮作为保护气直拉硅单晶技术。冲破长期以来认为氮与硅在高温下发生化学反应的思想束缚,生产出优质低成本硅单晶。促进并领导CZ--硅中氮杂质基础研究的开展。
工作经历编辑本段回目录
1951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电机系,毕业后留校任教;
1953年调浙江大学工作,1954年晋升为讲师,1978年晋升为副教授,1981年晋升为教授;
曾先后任浙江大学电机系实验室主任、无线电系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教研室副主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半导体材料研究室主任、半导体材料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副校长、校务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 |
阙端麟 |
研究成果编辑本段回目录
![]() |
阙端麟 |
1954年,他开始从事温差电材料的研究,跨入了半导体材料这一新兴学科,试制成我国第一台温差发动机。1959年转向硅材料的研究,1964年在国内首先用硅烷法制成纯硅,随后在浙江大学组成了扩大的研究课题组,于1970年完成了高纯硅烷及多晶硅生产的成套技术研究,工艺简单,流程短,易于保证高纯度,30年来一直是我国生产高纯硅烷的主要方法,该成果获国家发明奖三等奖。他首次为国内提供了电子工业急需的纯硅烷气体;负责并领导了极高阻硅单晶的研制,并成功地研制出了探测器级硅单晶、P型电阻率高达100K??CM的硅单晶,达到国际水平。在硅单晶电学法测试方面,他进行了新的测试方法和理论研究,提出了双频动态电导法和间歇加热法测试硅材料导电型号;发展了红外光电导衰减寿命测试技术和理论,创立并首先发表了高频单色光电导法寿命测试的表面修正公式。
人物荣誉编辑本段回目录
![]() |
阙端麟 |
八十年代他研究发展了单色红外光电导衰减硅少子寿命测试仪并在各大学及工厂推广应用。该成果于1988年获国家发明三等奖。他首创减压充氮直拉硅单晶技术,取得中国发明专利7项,该成果于1989年获国家发明二等奖。近十年来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在掺氮直拉硅单晶的研究方面又取得了重要进展,发表的重要论文50余篇。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为我国硅材料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56年,他被评为浙江大学先进工作者,1983年被评为浙江省五讲四美为人师表优秀教师,1986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88年获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1990年被评为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同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他在政府和学术团体中担任的专业职务主要有: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学位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人民政府经济建设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电子材料学会专业学会副主任、浙江省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国务院第二届、第三届学位委员会非金属材料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科委发明委员会特邀评审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半导体学科评审组成员、中国发明协会理事等。现任九三学社中央常委、浙江省主任委员,浙江省政协副主席。
工作特色编辑本段回目录
![]() |
阙端麟 |
确定研究方向、选择研究课题在科研工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关系到能否取得高水平成果、能否有发展前途。阙端麟在确定研究方向和选题时所遵从原则是:既要寻找有发展前途的高水平课题,又要照顾到本单位乃至我国所具备的实际条件,量力而行。30多年前,他经过深思熟虑,由研究温差电材料,转而选择了量大面广、性能优良的硅材料作为研究方向,迈出了关键的一步;30多年后的今天,在浙大建成了以高纯硅材料为特色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他认为,科学研究不能“人云亦云”、“凑热闹”,搞低水平的重复。在了解和研究前人及同时代人工作的基础上,必须要有自己的思想和独特的技术思路,才会有所建树。这些思想促使他选题方向正确,且富有创造性,往往取得显著成果。?
![]() |
阙端麟 |
人物评价编辑本段回目录
![]() |
阙端麟 |
阙端麟不仅一直非常重视科研与生产相结合,而且积极主张努力发展校办产业,他的多项成果一经鉴定就直接转入浙江大学半导体厂生产,工厂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又用来支持学科和实验室建设,形成了生产与学科建设紧密结合的思路。在此思路的指导下,半导体厂发展很快,1995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授予半导体厂“中华之最”荣誉称号。?阙端麟是我国自己培养的专家,他深信在中国的土地上能够做出自己的贡献。几十年的攀登拼搏,换来了一项又一项成果、发明,为中国人争了光。在科研道路上闯过了坎坎坷坷的阙端麟深深体会到,自力更生精神在科技工作中的体现,不仅仅是艰苦奋斗,它更深刻的含义在于利用中国现有条件,去争取高水平的成果。他对前人的经验和结论并不盲从,而是独立思考,批判地吸收,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院士语录编辑本段回目录
![]() |
阙端麟 |
在各种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创新也趋于多样化。阙老指出,那些公认的问题、实验的新发现、学科的交叉移植及理论的新突破都是创新的焦点。并且,实验的思考和论文的综述十分重要,只有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并时时关注学科的发展,才会找到自己的创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