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1849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03-11
admin
admin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郑哲敏
郑哲敏
何祚庥
何祚庥
任咏华
任咏华
屠基达
屠基达
叶培大
叶培大
钱学森
钱学森
华罗庚
华罗庚
金怡濂
金怡濂
孙钟秀
孙钟秀
罗沛霖
罗沛霖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图)曾呈奎
曾呈奎
曾呈奎(1909 年 6 月18日-2005年1月20日),著名海洋生物学家,福建省厦门人。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海洋生物学家,藻类学家,中国海藻学的奠基人。编著《海带养殖学》 ,《中国经济海藻志》, 《中国常见海藻》等

目录

[显示全部]

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曾呈奎(1909 年 6 月18日-2005年1月20日),著名海洋生物学家,福建省厦门人。
美国密执安大学理学博士(1942)、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荣誉理学博士(1987),中国科学院院士(1980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85 -),世界水产养殖学会终身荣誉会员(1991 -),国际藻类学会终身荣誉会员(1999 -)。曾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长、名誉所长;山东省科协、山东省侨联名誉主席;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中国海洋学会、中国水产学会、中国藻类学会名誉理事长。第三至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至九届山东省人大副主任。
曾呈奎教授,因患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症医治无效,于2005年1月20日16时在青岛逝世,享年96岁。

成就编辑本段回目录

(图)曾呈奎
曾呈奎
曾呈奎教授是中国海藻学研究的奠基人,中国海藻化学研究的开拓者。70 多年来,先后发表论文 384 篇、专著13 部,多次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奖和省(部委)奖。

1989 年被评为首届新时期全国侨界十大新闻人物—侨界十佳奖

1991 年被山东省委、山东省政府授予杰出贡献科学家

1995 年获第18届太平洋科学大会畑井新喜志奖

1996 年获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科技成就奖

1997 年9月获香港何梁何利科技基金会科技进步奖

2001 年获美国藻类学会杰出贡献奖

2002 年获首届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

先后发现并报导了上百个新种,二个新属,一个新科;首次发现并报导了西沙群岛原绿藻,组织领导了西沙群岛海洋生物调查研究;创造了海带夏苗低温培育法、陶罐施肥法,完成了商品海带南移栽培实验,使海带在中国长江以南大面积海域栽培成功;提出了紫菜壳斑藻阶段的大量培养方法,并成功地组织领导了中国紫菜的半人工和全人工栽培实验;创造了利用马尾藻为原料提取褐藻胶的方法,并成功地应用在工业生产上;通过海藻光合作用和色素吸收研究,提出了光合生物的进化途径;提出并倡导中国海洋水产生产必须走农牧化道路,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蓝色农业研究和开展大型底栖海藻栽培以改善日益恶化的海洋环境的必要性,并成功组织领导了海洋水产农牧化实验;提出了中国海洋生物技术研究设想,领导开展了海藻的生物技术研究,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海藻基因工程研究实验室。

平生编辑本段回目录

中国海洋科学的开拓者

人物简介

曾呈奎(1909-2005),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海洋生物学家,藻类学家,中国海藻学的奠基人。曾任:山东大学系主任、海洋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理事长,国际藻类学会主席等。逝世前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名誉理事长,山东省科协名誉主席等职。

1931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植物系获理学学士学位;

(图)曾呈奎
曾呈奎
1934年毕业于广州岭南大学研究生院获理学硕士学位;
1942年毕业于美国密执安大学研究生院获理学博士学位和拉克哈姆博士后工作;1943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斯格里普斯海洋研究所任副研究员,负责海藻研究工作,特别是琼胶及琼胶海藻的资源及增养殖的研究;1946年底回国在山东大学植物系任教授、系主任兼水产系主任和海洋研究所副所长;1950年,他和童第周、张玺教授共同组建了新中国第一个海洋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前身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海洋生物研究室),历任研究员、副主任、副所长、所长,名誉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名誉理事长、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名誉博士;第三届至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曾呈奎教授是中国海藻学研究的奠基人。他从事教学和科研达67年之久,取得了许多科研成果,至今已单独或合作发表论文报告约300篇(中、外文),主编或合编的著作有九部。
  
海洋人生

“的海洋事业在中国”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内外著名海洋生物学家曾呈奎,一生与海洋结下不解之缘。1909年6月18日,曾呈奎出生于海滨城市厦门的一个华侨世家。他在长达76年的海洋教学和科研中,功绩卓著。2005年1月20日,96岁的曾呈奎院士在青岛病逝,骨灰撒入大海,这位自喻“大海的儿子”将相伴大海母亲到永远。曾呈奎的海洋人生,有三次重大选择,从而实现了一个爱国科学家忠诚党的科学事业的转折。1945年在USA1940年,曾呈奎到美国密执安大学研究生院学习,并获得理学博士学位。1946年,37岁的曾呈奎已成为当时美国海藻工业和食品利用方面的领军人物。就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他得知山东大学(青岛)复校,毅然放弃美国优越的工作条件和优厚的生活待遇,回国任山东大学(现中国海洋大学)教授。他对人生第一次重大选择的理解是:“的海洋事业在中国。”

(图)曾呈奎
曾呈奎-海洋人生
在青岛解放前夕,曾呈奎是国民党政府所要争取到台湾去的科学家之一,但他相信共产党,坚决留下投身于新中国的海洋科学事业,这是他一生中的第二次重大选择。 曾呈奎人生的第三次重大选择,是1956年郑重向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可是经过十年考验,到1966年曾呈奎的入党申请通过了基层党组织讨论,并期待上级党组织批准之际,文化大革命却将曾呈奎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大特务”,他受到了批斗和折磨。直到1980年1月8日,他才实现了20多年渴望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夙愿,并同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他数十年如一日,为发展新中国的海洋事业屡建奇功。1950年8月,曾呈奎和童第周、张玺教授受中国科学院的委托,共同创建了新中国第一个海洋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后来发展成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如今已拥有科研人员1100人、完成科研成果300多项。

1958年开始,中国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大规模海洋综合调查,共调集600多名科技人员和50多艘船只参加,曾呈奎作为这次调查领导小组的副组长,功不可没。20世纪60年代初,曾呈奎与赫崇本等7名著名科学家联名向国务院写报告,建议成立国家海洋局,并规划了其管理、研究的任务。国务院很快批准成立了国家海洋局,从此中国海洋国土有了专门的政府机构管理。研究海藻标本20世纪70年代末,他又向国家建议开展南极的调查研究工作,被国务院采纳。到目前为止,中国已开展了20多次南极考察。1978年曾呈奎提出发展中国海洋水产生产必须要走“农牧化”的道路,被称为科学地综合开发海洋生物资源的“蓝色革命”,对全世界的水产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992年,国家采纳了曾呈奎提出的“国家攀登计划B中应增加有关海洋高技术的项目,海洋生物技术应成为国家863计划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的建议,并聘请他担任了首席科学家,对推动中国海洋生物技术研究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海洋科技要走自主创新之路”

(图)曾呈奎
曾呈奎
曾呈奎院士在76年的科研和教学生涯中,独自或与他人合作发表370余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出版12部学术专著,并获得国内外一个又一个殊荣。他一生为推动中国海洋科技的自主创新,始终活跃在国际海洋科技前沿。
20世纪70年代初,曾呈奎将基础研究的重点转移到藻类的进化研究。他提出了一个引起科学界异常关注的问题,关于色素、光合作用和光合生物进化的理论设想——海洋植物在登陆之前进化的主要动力是光合作用,而光合生物的进化同光合作用的结构和功能有密切的关系。这个有关生命起源问题的理论系统,是建立在曾呈奎40多年对海藻研究的厚实基础之上的。这一设想在曾呈奎率队考察西沙群岛首次发现原绿藻时得到了验证。

1979年采集海藻标本1975年,66岁的曾呈奎率队对西沙群岛进行海洋生物科学考察。1980年,他又不顾72岁高龄,率队二进西沙群岛,实地考察40天,获得了更多的标本资料,初步认定了原绿藻在中国热带海域的分布。这种没有明显细胞核的单细胞的原绿藻在生物进化中占有特殊地位,受到国内外的生物学家的高度重视。1982年,在北京举行的“纪念达尔文逝世一百周年学术讨论会”上,曾呈奎满怀信心地作了题为《光合生物的进化》的报告,正式系统地论述了光合生物进化理论,同时报道了原绿藻的发现和研究成果。大会组委会认为,这一发现丰富和发展了生物进化论。2002年,93岁高龄的曾呈奎自主创新意识仍然不减。一次因病住院,他一边准备手术,一边准备去马来西亚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为了不影响陪床老伴的休息,他半夜悄悄起床躲到病房洗手间里,坐在马桶上修改英文学术报告。与他相濡以沫半个世纪的老伴张宜范看在眼里痛在心里。老伴“告状”到所领导,但他还是工作起来不要命。手术后刀口尚未完全康复,他就带着助手和学生飞赴马来西亚吉隆坡参加“亚太地区海洋科学与技术大会”,并精神饱满地用英语作了45分钟的学术报告。他所发出的利用栽培马尾藻、海带等大型海藻,来净化海水污染、改善鱼虾养殖水质的倡导,受到广泛好评

“要给人们饭桌上添几道菜”

曾呈奎有一句诺言:“要给人们饭桌上添几道菜。”他,确实办到了。解放前,曾呈奎目睹了广大农民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惨况。当他看到当地人采集野生的紫菜、萝带和礁膜等海藻充饥时,一种想法油然而生:人们既然可以在陆地上种庄稼,为什么不能“耕海”产海藻,海藻梦可实现他解救劳苦大众的愿望。他取名“泽农”,以明心志。中国原本不产海带,主要靠从日本等国进口。这是因为海带是一种喜欢低温的孢子植物,中国海区由于夏天水温高,又加上北方海区是少氮的瘦水区,海带自然无法生存。

(图)曾呈奎
曾呈奎

曾呈奎和一些海洋生物学家都把注意力集中到海带能否在中国进行人工栽培的自主科学研究上。对中国藻类分布、形态生活史研究很深的曾呈奎细心地观察海带在初夏的变化情况,发现海带初夏也放孢子,思路一下子打开了,能不能用夏苗代替秋苗?这个新思路将人工养殖海带引向了成功之路。曾呈奎与他的助手以及一些科研部门先后培育出海带夏苗,并安全度过炎热的夏天,秋后将苗下海养殖,为海带人工养殖做出了奠基性的工作。曾呈奎又提出陶罐渗漏施肥,对海带生长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切梢增产法、合理密植法、夏苗病害防治法等新方法的诞生,海带养殖南移成功。到1985年, 国年产海带干品25万吨,占全世界年产量的80%,成为世界上头号海带养殖生产大国。

紫菜是曾呈奎奉献给人们的又一道美味佳肴。20世纪50年代初,紫菜冬长夏亡的生活史和孢子来源一直是个谜,所以无法人工采苗和养殖,全凭经验和运气从海里捞取野生紫菜养殖,产量甚微。如果掌握了孢子的来源,便可像农民在土地上种庄稼一样在海里种紫菜。曾呈奎与助手进行研究,于20世纪50年代初得出壳斑藻晚秋生成的孢子、萌发为幼体后长成叶状体紫菜,这是紫菜生活史的结论。他们进而又在实验室内证实了秋季海面上出现的大量孢子正是养殖紫菜需用的壳孢子,从而结束了养殖紫菜靠大自然恩赐“种子”的历史,开始了科学种植紫菜的新纪元。“壳孢子”(COHCHOSPORE)一词,就是由曾呈奎定名,得到了国际藻类学界的普遍承认并一直沿用下来。从20世纪50年代末,他们的成果在沿海推广,使得人工栽培紫菜业迅速发展起来。中国紫菜年产量达1万多吨干品,成为世界上第三大紫菜生产国

成果编辑本段回目录

(图)曾呈奎
曾呈奎

1、在海藻资源调查和分类区系研究方面,发表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学术论文,首次发现并报道了西沙群岛原绿藻,并编著了《中国经济海藻志》 (1962),《中国常见海藻》(1983,英文版),后者获得1986年中科院科技进步三等奖;"西沙群岛海洋生物调查研究"获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2、在海带栽培生物学研究方面,创造了海带夏苗培育法、陶罐施肥法,并完成了商品海带南移栽培实验,使海带在中国长江以南大面积海域栽培成功;并合作主编了《海带养殖学》 (1962)。该项研究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3、在紫菜研究方面,“紫菜生活史的研究”1956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他提出了紫菜壳斑藻阶段的大量培养方法,并成功地进行了中国紫菜的半人工和全人工栽培实验。 4、提出了马尾藻褐胶的提取方法,成功地试验了在工业上的应用方法。 5、通过海藻比较光合作用研究成果,提出了光合生物的进化途径。
6、提出并倡导中国海洋水产生产必须走农牧化道路。 7、“八五”期间领导开展了海藻的生物技术研究,特别是海藻基因工程研究,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海藻基因工程试验室。

1989年被评为首届新时期全国侨界十大新闻人物。1991年11月,被山东省委、省政府授"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1995年6月在北京举行的第十八届太平洋科学大会上被授予“烟井新喜志奖(Shinkishi Hatai Medal)”。1996年8月荣获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颁发的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1997年9月荣获香港“何梁何利科技基金会”颁发的“科技进步奖”。2001年4月荣获美国藻类学会“杰出贡献奖”。

著作编辑本段回目录

《海带养殖学》 《中国经济海藻志》《中国常见海藻》《琼胶》《褐藻胶》《曾呈奎传》《藻类名词及名称》(第二版)

年表编辑本段回目录

(图)曾呈奎
《曾呈奎传》
1909年6月18日 出生于福建省厦门市。
1927—1931年 毕业于厦门大学植物系,获理学学士学位。
1930—1932年 任厦门大学植物系助教。
19321934年毕 业于岭南大学研究院,获理学硕士学位。
1934—1935年 任厦门大学植物系讲师。
1935—1938年 任山东大学生物系讲师、副教授。
1938—1940年 任岭南大学生物系副教授。
1940—1942年 美国密西根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获理学博士学位。
1942—1943年 美国密西根大学拉克哈姆博士后。
1943—1946年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
1946—1952年 任山东大学植物系教授、系主任,山东大学海洋研究所副所长。
1946—1947年 兼任山东大学水产系主任。
1950—1954年 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研究员、副主任。
1954—1957年 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室研究员、副主任。
1957—1959年 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
1959—1978年 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
1978—1984年 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所长。
1984—1987年 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
1987年—今 任中国科学院实验海洋生物学开放研究实验室主任。

参考资料编辑本段回目录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曾呈奎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