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12861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03-18
admin
admin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西太平洋大学
西太平洋大学
欧洲工商管理学院
欧洲工商管理学院
美国人文课堂讨论
美国人文课堂讨论
哈佛工商末日硕士
哈佛工商末日硕士
美国精英培养探微
美国精英培养探微
达特茅斯学院
达特茅斯学院
日本名古屋大学
日本名古屋大学
神奈川牙科大学
神奈川牙科大学
明治药科大学
明治药科大学
日本女子体育大学
日本女子体育大学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Harvard University

 哈佛大学

 哈佛大学围墙里风景优美的院子,阴影里边是哈佛大学创始人John Harvard的坐像

美国最早的私立大学。以培养研究生和从事科学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其前身为哈佛学院

目录

[显示全部]

美国第一所学府编辑本段回目录

 15世纪末,由欧洲通往美洲大西洋航道被哥伦布开辟出来以后,欧洲人纷纷远涉重洋来到美洲。17世纪初,首批英国移民到达北美,在那里开拓自己的“伊甸园”——新英格兰。移民中有100多名清教徒,曾在牛津和剑桥大学受过古典式的高等教育,为了让他们的子孙后代在新的家园也能够受到这种教育,他们于1636年在马萨诸塞州查尔斯河畔建立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所学府——哈佛学院。1780年,即美国建国后的第四年,已经有了140多年历史的哈佛学院升格为哈佛大学。
当初哈佛学院的创办者把剑桥大学的模式移植过来,学院最初定名为“剑桥学院(Cambridge College)”。1639年,为了纪念学院的创办者和建校费用的主要捐献者约翰·哈佛(John Harvard),马萨诸塞议会通过决议,将学院改名为“哈佛学院”。
由哈佛学院时代沿用至今的哈佛大学校徽上面,用拉丁文写着VERITAS 字样,意为“真理”。哈佛大学校训的原文,也是用拉丁文写的,意为“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以真理为友”。校徽和校训的文字,都昭示着哈佛大学立校兴学的宗旨-求是崇真。
担任哈佛大学校长长达20年(1933~1953)之久的美国著名教育家科南特曾经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一代人的质量”。正是在择师和育人上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哈佛大学才得以成为群英荟萃、人才辈出的第一流著名学府,对美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科学和高等教育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世界各国的求知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在竞争中争先编辑本段回目录

 1693年,北美第二所学府威廉·玛丽学院(今弗吉尼亚大学的第一所学院)诞生。1701年,耶鲁学院(今耶鲁大学的第一所学院)成立。这两所学院的出现,使哈佛学院有了伙伴和竞争的对手。18世纪下半期,北美洲陆续建起了9所学院,新建的学院虽然大体上仍沿袭英国古老学府的模式,毕竟时代不同了,受欧洲启蒙运动和产业革命的影响,数学和自然科学陆续挤进这些学院的教学领域。受英国古老大学传统影响较深的哈佛学院,面临着强有力的挑战。1727年,哈佛学院建立了数学和自然哲学的教授讲座,这是顺应时势的变革之举。此时,北美产业革命的势头兴起,新兴的工商业对应用科学的需求使哈佛面临着重大的抉择:要么墨守成规,这将失去它在北美高等学府中的领袖地位;要么推陈出新,以求继续执掌北美学府之牛耳。哈佛选择了后一条路。
数学和自然哲学教授讲座开设后,哈佛学院还置备了一批科学仪器和设备,教授们用实验的方法,向学生讲授天文、物理和化学知识。在数学领域内,设立了测量术和航海术等技术学科。1780年,医学教授讲座的建立,促进了植物学和化学的研究。教授们开展各种各样的科学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在北美和英国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自然科学终于在哈佛建立起牢固的阵地,并对其它学院产生影响。
1775-1783年,北美13个英国殖民地爆发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哈佛学院顺应潮流,站在同情和支持独立战争的正义事业一边。在马萨诸塞,几乎所有著名的革命者都是哈佛的毕业生,包括美国《独立宣言》起草人之一、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1775年7月3日,乔治·华盛顿在哈佛学院所在地坎布里奇就任北美独立战争军队的统帅,他的司令部也一度设在坎布里奇。1776年美利坚合众国诞生后,哈佛学院给独立战争的主要领导人乔治·华盛顿、托马斯·杰斐逊(《独立宣言》主要起草人,美国第三任总统)、约翰·杰伊(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首任首席大法官)、亚历山大·汉密尔顿(首届美国联邦政府财政部长)等人授予荣誉法学博士学位。
到1780年,哈佛学院已先后建立了神学、数学和自然哲学、医学等教授讲座,学院升格为大学。按照欧洲中世纪大学的传统,必须拥有3个学院的联合体,才够格称为大学,当时马萨诸塞州议会竟破格承认哈佛学院升格为大学,这既是厚爱,也是鞭策。哈佛大学继续抓紧自身建设,1816年设立了神学院,1817年设立了法学院,加上原有的以文理为主科的哈佛学院,一共有了3个学院,成为名副其实、名正言顺的大学了。19世纪上半叶,哈佛大学的影响已超出马萨诸塞之外,及于美国中部和南部。
哈佛大学在北美独立战争初年,哈佛学院的基金,连同地产的租金在内,不足1700英镑。战后的1793年,哈佛的基金已超过18.2万美元。到了19世纪,由于校友的赞助,哈佛大学的基金稳步上升,1800年为24.2万美元,1869年为225万美元。
在此期间,哈佛大学的课程设置有了较大的变化。1790年,哈佛大学开设了拉丁文、希腊文、数学(包括天文学)、英文写作、哲学(包括形而上学、道德和政治)、神学、自然科学,希伯来语和法语两科由学生任选一科。哈佛大学课程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受德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在此时期,德国著名教育家威廉·洪堡关于大学教育改革提出了著名的三条原则:独立性;自由与合作二者统一的原则;教育与研究统一的原则和科学统一的原则。洪堡不仅提出了大学改革的理想,并在他倡办的柏林大学中付诸实践,提倡学术自由,教育与科研相结合,柏林大学成为德国新型大学的榜样。在哈佛大学任教的一些青年教授,曾经留学德国,受到德国大学的影响,他们要求改变英国大学的模式,转而以德为师,效法德国大学的一套制度。1825年,有4位青年教授联名提出4项改革意见:减少古典文学课程的比重;重视对现代外国文学的研究;设立研究生的学位制度;按照学生的能力分班教学。这4项意见当时未被采纳。
1829年,昆西(J.Quincy)出任哈佛大学校长,他大刀阔斧,极力扭转哈佛大学的方向,大力倡导重视理科的教学。他任职16年(1829-1845),在哈佛大学办起了理学院,建立了一座天文台。18世纪和19世纪,随着哈佛大学的发展,学校课程内容范围扩大了,重点转换了,自然科学受到了极大重视。
1869-1909年,化学家埃利奥特(Charles.William Eliot)担任哈佛大学校长,他任职40年,把哈佛大学建设成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现代化大学。他使法学院

发展历程编辑本段回目录

哈佛大学1636年10月28日马萨诸塞海湾殖民地议会通过决议,决定筹建一所象英国剑桥大学那样的高等学府。1638年在马萨诸塞的剑桥正式开学,第一届学生共4名。1638年9月14日,牧师兼伊曼纽尔学院院长的J.哈佛病逝,他把一部分遗产和400余册图书捐赠给这所学校。1639年3月13日,马萨诸塞海湾殖民地议会通过决议,把这所学校命名为哈佛学院。在建校的最初一个半世纪中,学校体制主要仿照欧洲大学。1721年正式设立神学教授职位,1727年设立数学和自然科学教授职位,1780年设立医学教授职位。同年扩建成哈佛大学;1816年 成立神学院,1817年成立法学院,以后各学院相继在19世纪成立。 教育学院成立于1990年;1936年又成立了政治学院(1966年命名 为J.F。肯尼迪政治学院)。1966年以来,哈佛大学共设10个研究 生院,即文理、商业管理、设计、牙科医学、神学、教育、法学、医学、 公共卫生和肯尼迪政治学院;2个招收大学本科生的学院,即哈佛学院和拉德克利夫学院;并设继续教育办公室,专门负责暑期学 校、附设课程和终身学习中心。牙科医学、医学、公共卫生等3个 研究生院设立在波士顿,其余各学院均集中于剑桥。各学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历史上,哈佛大学的毕业生中共有六位曾当选为美国总统。他们是约翰·亚当斯(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昆西·亚当斯拉瑟福德·海斯西奥多·罗斯福富兰克林·罗斯福(连任四届)和约翰·肯尼迪。哈佛大学的教授团中总共产生了34名诺贝尔奖得主(Nobel Laureates )。

如今,哈佛大学已发展为拥有十个研究生院、四十多个系科、一百多个专业的大型院校。正式注册有18,000名学位候选人,以研究生为主,也包括本科生。 另外还有13,000名非学位学生在其扩展学院学习一门或更多的课程。在哈佛大学工作的教职员工超过14,000人,包括超过2,000名的教授和讲师。 还有7,000多教员在所属的各个教学医院工作。

多年来,哈佛大学除了培养大量的美国学生外,还接纳了来自世界各国的大批留学生和访问学者。

它的总部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波士顿的剑桥城,医学院和商学院位于波士顿市区。在剑桥城,与哈佛大学相邻的竟然是与之齐名、同是世界第一学府的麻省理工学院(MIT)。两大校园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线。

1986 年,哈佛大学隆重庆祝了350周年校庆。哈佛大学诞生于英国清教徒1620年移民到普利茅斯之后的第16年。1636年(当时中国正值明朝末年),是遵照麻萨诸塞海湾殖民地最高法院的表决建立的。命名源于它的第一个捐资人约翰.哈佛一名年轻的牧师,1638年去世时,把他的图书馆和一半财产留给了新学校。由于清教徒中不少人出身于英国剑桥大学,他们就把哈佛大学所在的新镇命名为剑桥。最初学校仅有一名男教师和九名学生。

学校早年开设的课程以英国大学的模式为基础,但是在思想上与这个殖民拓荒地盛行的清教徒的哲学保持一致。尽管它早年的许多毕业生成为了整个新英格兰地区的清教徒聚居地的牧师,学校却从未正式加入过某一个特定的教派。一份出版于1643年的早期的小册子阐明了哈佛大学的存在:“促进知识并使之永存后代。”

机构设置编辑本段回目录

哈佛大学哈佛大学的校务领导机构,一是哈佛大学董事会,另一个是校务监督委员会

哈佛大学董事会,负责大学的财政和校务的管理。有关教育政策和机构设置的重大事务,由校长和各部门主任向董事会提出讨论定。哈佛大学各个研究生院院长和各个系的系主任,都由校长任命。

哈佛大学校务监督委员会,由30名成员组成。这些成员大多由哈佛学院和拉德克利夫学院毕业的校友中选举产生,任期为6年。校务监督委员会举行定期会议,对大学的工作进行调查研究,就有关大学的教育政策和教育实践提出建议,支持学校的重大活动。
哈佛大学规模庞大、资产超群,常被人戏称为“哈佛帝国”。全校共设有13所学院。其中本科生院两所,即哈佛学院与拉德克利夫学院;研究生院11所,即文理学院、商业管理学院、肯尼迪管理学院、设计学院、教育学院、法学院、神学院、医学院、牙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及大学扩展部等。
几个主要的研究生院的著名系、部有:
文理学院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生物科学部、应用科学部、计算机技术研究中心、地质学系、化学系等;
医学院的细胞与进化生物学系、微生物与分子遗传学系、神经生物学系、生物化学系、生物学与生物物理学系、药物学系、免疫学委员会、与MIT合建的健康科学部等;
公共卫生学院的微生物学系;
设计学院的建筑系和设计专业等;
教育学院的管理、计划和社会政策专业,教学、课程和学术环境专业,人的发展、阅读和咨询心理专业等。
哈佛大学拥有2400名教授,6700名本科生和12400名研究生,校色是深红色(Crimson),深红色(Crimson)也是哈佛的运动队和日报The Harvard Crimson的名字。

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MIT) 之间一直存在著友好的竞争关系,这种关系可以追溯到1900年,那时候两校合并的问题被广泛讨论,甚至在某个时候被当局达成一致(后来被马诸塞州的法院取消),今天,这两所学校之间的合作和竞争依然不相上下,经常有很多合作的研讨会和项目,包括哈佛MIT健康科学与技术部,哈佛MIT数据中心, Dibner历史科技研究所,此外,两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之间还可以不用缴纳额外费用就能相互注册,获得学分来得到自己本校的学位。
哈佛大学最近才成立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由于哈佛的工程学科没有邻近的麻省理工学院完善,许多哈佛学生会到麻省理工学院修理工的课程或做理工的研究(哈佛大学曾经数次尝试与麻省理工学院合并,但一是受限于双方校园内部的意见,再加上为防止大学独大,麻省大法庭于1904年裁定此举违法,至今并无任何合并举动) 。

校训编辑本段回目录

哈佛大学哈佛早期的校训是“察验真理”(Veritas [1643])、“荣耀归于基督”(In Christ Gloriam [1650]),以及“为基督?为教会”(Christo et Ecclesiae [1692])。哈佛早期印章展示三本翻开的书本,两本面向上,一本面向下,象征着理性(reason)与启示(revelation)之间的动力关系。哈佛的一份最早期文献——1642年的学院法例--如此写道:"让每一位学生都认真考虑以认识神并耶稣基督为永生之源(约17:3),作为他人生与学习的主要目标,因而以基督作为一切正统知识和学习的惟一基础。所有人既看见主赐下智慧,便当在隐密处认真借着祷告寻求他的智慧。"

大学名人编辑本段回目录

到目前为止,哈佛共出过6位美国总统,33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和32名普利策奖获得者。此外,还出了一大批知名的学术创始人、世界级的学术带头人、文学家思想家,如诺伯特·德纳、拉尔夫·爱默生、亨利·梭罗、亨利·詹姆斯、查尔斯·皮尔士、罗伯特·弗罗斯特、威廉·詹姆斯、杰罗姆·布鲁纳、乔治·梅奥等。著名外交家、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也出自哈佛。我国近代,也有许多科学家、作家和学者曾就读于哈佛大学,如胡刚复竺可桢杨杏佛赵元任陈寅恪林语堂梁实秋梁思成江泽涵等。

哈佛的杰出成就,还表现在校史上和今天还在校任教的教师中,曾出过许多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依时间排序,他们是:

理查兹,因确定化学元素原子重量的研究成果,于1914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乔治·明诺特,因致力于对贫血病的肝冶疗法取得成功,于1934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珀西·布里奇曼,因研究各种物质在极高强度的压力下,其内产生的变化,于194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爱德华·珀西尔,因发现测量原子核中磁场的核共振法,于1952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弗里兹·李普曼,因证实了一种蛋白质“辅酶A”以及发现认识蛋白质的基本方法,于1953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约翰·恩德思,因应用组织培养法,培养出骨髓灰质炎疫苗,于1954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弗雷得里克·罗宾斯、托马斯·韦勒,因将组织培养法用于研究病毒性疾病,于1954年,与约翰·恩德思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乔格·贝克西,因在研究耳朵对声波的反应时,发现了行波,于1961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詹姆斯·华生,因写出了DNA即所谓脱氧核糖核酸的分子结构,于1962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康拉德·布洛奇,因研究有关胆固醇与脂肪酸的生化合成的反应模型的成果,于1964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哈佛大学朱利安·斯温格,因研究量子电子学的贡献,于1965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罗伯特·伍德华,因在实验室合成络合物的分子,于1965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乔治·沃尔德,因研究视觉生物化学过程取得成果,于1967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西蒙·库兹内兹,因提出以GNP的概念,作为衡量国家经济增长变化的一种测度,于1971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肯尼思·阿罗,因对总体经济均衡理论和福利理论的研究作出了贡献,1972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瓦西利·列昂杰夫,因提出用于经济的计划和预测的投入产出分析法,于1973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威廉·范弗里克,因领先将量子力学的理论用于磁性的研究,于197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谢尔顿·格拉索、史替芬·温伯格,两人因用数字假说解释电磁场和弱相互作用,自然界这两种基本的力具有相同的规律,于1979年共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巴鲁·贝拉塞拉夫,因发现虽然每个人的免疫枣反应基因各不相同,但人的抗病能力可以通过遗传来传递,于1980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沃尔特·吉尔伯特,因创造了制备DNA的方法,于1980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戴维·休贝尔、托森·韦塞韦,两人因研究视觉系统中的信息处理过程,于1981年共同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尼利里斯·布鲁伯根,发明了激光分光镜,使人们可以在更高的精度下研究原子,于198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卡罗·鲁比亚,发现和研究了新的逊原子粒子及其特性,于1984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贝尔纳德·洛恩,因与当时苏联人叶夫根尼·卡卓夫共同创立“国际防止核战争医生联合会”,于1985年获诺贝和平奖;
杜德利·赫巴奇,因发明了使科学家能观察到分子碰撞及其生成物的技术,于1986年获诺贝化学奖;
诺尔曼·拉姆西,因研究了分离振荡场,使人们能够精确测量原子和分子的各部他之间的相互作用,于1989年与华盛顿大学的汉斯·德美尔特、联邦德国的物理学家沃夫冈·保罗三人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埃利阿斯·柯雷伊,因发明了一套可让科学家以普通的化学方法制备新的复杂分子的方法,而于1990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约瑟夫·默里,因为成功地开发了一种器官移植的前方法,与前华盛顿大学的唐纳尔·托马斯合得199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参考资料编辑本段回目录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哈佛大学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