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2450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03-11
admin
admin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郑哲敏
郑哲敏
何祚庥
何祚庥
任咏华
任咏华
屠基达
屠基达
叶培大
叶培大
钱学森
钱学森
华罗庚
华罗庚
金怡濂
金怡濂
孙钟秀
孙钟秀
罗沛霖
罗沛霖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施雅风
施雅风
施雅风,江苏海门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教授。地理学冰川学家。中国冰川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1942年6月在贵州遵义毕业于浙江大学史地系,1944年6月获得浙江大学研究院硕士学位。1958年起主持建立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机构,历任考察队长、研究室主任、副所长,1978年起任冰川冻土所所长、研究员,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现称院士)、地学部副主任,1984年后改任冰川冻土所名誉所长,兼南京地理与湖泊所研究员。

目录

[显示全部]

生平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1919年3月21日,施雅风出生于江苏海门市。

施雅风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1937年—1948年,浙江大学毕业,在著名地质学家叶良辅指导下,撰着“遵义附近之地形”论文,获教育部奖;1944年在黄秉维教授指导下着“华中水理概要”论文,获硕士学位;后进入设在重庆北碚中国地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1947年在南京参加中国共产党,从事科技界革命活动。?

1949年,南京解放后,参与创办《地理知识》月刊。?

1950年—1984年,1953年调到北京,任中科院地理研究所副研究员,从事地貌区划研究;1954年兼任中科院生物学、地学部副学术秘书,主要从事1950年代地学发展规划;1958年到兰州,组织中国西部高山冰川考察,先后任高山冰雪利用研究队副队长、冰川冻土研究室主任、冰川冻土沙漠研究所副所长冰川冻土研究所所长、兰州分院副院长、研究员。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地学部主任、常委。1984年改任冰川冻土研究所(现为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名誉所长。?

1985年至今,兼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并聘为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河海大学名誉教授。在学术团体内曾当选为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冰川冻土分会主任、中国第四纪研委会副主任、竺可桢研究会理事长、国际冰川学会理事、皇家伦敦地质学会、国际冰川学会等名誉会员。同时还任《冰川冻土》杂志、《地理学报》、《中国科学》等期刊的主编、副主编和编委;他发表论文200多篇、主编各种专着18种,他开拓建立了中国冰川学研究体系;推进新学科冻土学和泥石流的研究,为地貌学、冰土学、泥石流研究、西北水资源研究、第四纪研究、青藏高原的综合研究和有关全球变化研究等多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1964年与谢自楚合作的《中国现代冰川的基本特征》获中科院优秀成果奖。

80年代主编的《中国冰川概论》获中科院自然科学二等奖。?

他参与的集体研究成果《青藏高原隆起及其对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影响》,获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获。?

1997年,获得何梁何利”地球科学”奖。?

1987年他主持的《中国气候与海面变化及其趋势和影响》研究项目,获1999年系列成果奖。?

在1958年以前,中国的现代冰川研究还几乎是一片空白。国家的地位,民族的尊严,都迫切地要求尽快改变这种落后的状况。当时,作为一个事业心极强的中年学者,作为一个有着深厚根底的地貌学家,施雅风先生勇敢地迎接了这个严峻的挑战。他以坚毅无畏的气魄和献身于科学研究事业的巨大热情,抛弃了北京市的舒适生活,离开了科学城的优美环境,义无反顾,直奔白雪皑皑的山峰,踏上了大西北的艰辛之路。在神秘、静穆、杳无人烟和充满危险的冰川之上,他一下子就度过了几十个春秋,辛勤耕耘着这块科学上的“处女地”。让看一下他走过的足迹吧!?

1958年,他到甘肃兰州主持成立了中国科学院高山冰雪利用研究队。作为该队的负责人,施雅风先生组织了各有关研究所、高等院校地理系以及有关的生产部门,通力协作,开展了对于祁连山、天山的冰川考察,成为中国第一支有组织和大规模的高山冰川研究队伍,为中国现代冰川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施雅风珠穆朗玛峰
珠穆朗玛峰
?

1962年,他又主持了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冰川冻土研究室,集中在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冰川区进行了较深入的冰川学和水文学的研究,初步揭示了中国大陆性冰川的基本特征。?

1964年,攀登喜马拉雅山区的希夏邦马峰和珠穆朗玛峰,并且考察了西藏东南部的海洋性冰川,初步建立起中国区域冰川学的一些理论概念。?

十年动乱中,他遭遇到异常的苦难,虽然人身失去了自由,但是“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执着追求,成为鼓舞他与逆境奋斗的基本动力。终于在1974—1975年,首次到国外承担巴基斯坦境内的巴托拉冰川的研究任务。通过对巴托拉冰川地段的考察与观测,不仅提高了冰川学研究的水平,也解决了中巴公路通行的实际问题。?

十年动乱结束之后,他几乎在现代冰川学的各个方面,都开展了扎实的研究,并且在繁重的科学组织工作之外,还主持了一个又一个的研究题目,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受到了国际冰川界的重视。?

施雅风的足迹就是中国现代冰川学研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见证。?

施雅风说:“我在读初中、高中和大学的时候,就对地理、地质、地貌学方面的知识发生浓厚了兴趣。我总觉得,一个国家要想富强起来,没有对这个国家自然环境的了解,那是办不到的。‘七七’事变的当年,我考入了浙江大学史地系,到了大学二年级,我进一步选择了地质地貌学作为自己的主科,在1942年毕业时,我撰写的毕业论文就是‘遵义附近之地形’(当时由于抗战,浙大校址西迁贵州),并曾获当时教育部的嘉奖。毕业之后,我对地貌学的兴趣一如当年,乐此不疲地在这个领域中探索着。这些都给我以后投身于冰川学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接着他对伸出了两个指头,继续说道:“喜欢冰川研究的第二个原因,恐怕要归结到我对于野外考察的喜爱。考察、探险、旅行,有一种天生的魅力,而只有在体验了之后,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到这一点。野外考察不仅能锻炼人的意志,也能培养人的独立工作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我希望青年人,尤其是青年地理工作者,只要有可能,都不应错过到大自然中实践的机会。我之所以后来走上了从事冰川学研究的道路,与我酷爱考察的嗜好是分不开的。”?

科研实践编辑本段回目录

一门学科的发展,不能光走“学院式”研究的道路,还必须时时想到它的实际应用,以及在国计民生中的价值。施雅风说:”冰川学的研究与生产建设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对外援建的国际喀喇昆仑公路,要通过巴基斯坦境内长达59公里的巴托拉冰川地段。该地段曾多次被改道的冰川或冰川融化后的洪水所冲毁,这是该项工程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为了确定这段公路的修复方案,曾对巴托拉冰川进行了大量的考察与观测,并且提出了‘波动冰量平衡’的概念与‘冰川—气候相关方法’较正确地预报了巴托拉冰川地段的变化规律,最终确定了中巴公路的线路通过方案,为桥位定点和设计提出了理论的依据。施工后经过两年的复测检验,证实了所作的预测和推断是合理的,解决了此项国际工程的实际问题。”

施雅风风洞
风洞模拟实验

任何一门学科,只有紧密地联系到国民经济的实际,它的发展才有更大的前途。施雅风先生自从主持冰川学研究以来,为生产建设服务,一直就是他的基本目的。例如,对于新疆天山地区三条国防公路的修建问题、对于南疆铁路的雪崩危害问题、对于祁连山的融冰化雪问题等,都是在他领导下所从事的重大应用项目。他的基本要求是:在比较系统的观测试验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工作和风洞模拟实验的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治工程试验,从中找出有关冰川危害和雪害的成因、分布、类型以及运动的若干规律,最后总结出一套可行性的工程防治措施与设计方案。如在1972—1973年与铁路部门协作,在天山南疆越岭地段铁路经过的古冰碛分布区,就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其成果立即被生产部门所采用。在铁路工程竣工正式交付使用之后,实际效果证明了他们的研究是靠得住的。

主要成就编辑本段回目录

建国后,

施雅风

施雅风
历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科院兰州分院副院长,中科院地学部委员、学部副主任。是我国冰川学研究的奠基者之一。曾组织领导了对祁连山天山喜马拉雅山喀喇昆仑山冰川的考察。将亚洲中部冰川划为大陆性、海洋性和复合性三类,并对喜马拉雅山区冰塔林的成因作出了科学的解释。建立并应用波动冰量平衡法正确地预报了喀喇昆仑山巴托拉冰川的变化,并主持拟定了中巴公路通过巴托拉冰川区的实施方案。首先指出了中国西部山区小冰期和末次冰期的冰川遗迹的位置,并为后来地质年龄资料所证实。还推动冻土泥石流研究,对四川西昌地区的泥石流进行了考察研究,并帮助有关部门选定了成昆铁路通过泥石流地区的线路。撰写了有关冰川学、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及科普方面论著二百余种。

施雅风是中国冰川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对现代冰川和第四纪冰川研究有重大贡献,积极推动冻土学、泥石流研究,西北水资源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和环境变化研究,全球变暖对自然灾害影响研究等。撰著论文180篇,主编或组织编写专著10多本。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次,三等奖1次),中国科学院奖多次,1997年获得香港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1953年起当选中国地理学会理事,90年代当选副理事长、理事长,现为名誉理事;80年代当选江苏地理学会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冰川冻土学会主任。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竺可桢研究会理事长,国际冻土协会理事,国际冰川学会理事,现为伦敦皇家地质学会和国际冰川学会名誉会员。

在几十年的科研生涯中,施雅风在现代冰川学方面获取了很大成果。他思想活跃,肯于钻研,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不仅作了大量的科研组织工作,而且身体力行,着述颇丰。仅在冰川学方面,由他主编或由他组织编辑的专着就有十余部之多,至于学术论文和考察报告已达百篇之上。其中他主编的《祁连山现代冰川考察报告》等几部着作,奠定了中国现代冰川学的基础;他与别人合作完成的“中国现代冰川基本特征”一文,比较全面地综合了有关中国西部祁连山、天山、喜马拉雅山、喀喇昆仑山冰川研究的一系列成果,初步地建立起中国区域冰川学的理论体系,为此曾获中国科学院1964年优秀成果奖。由他主编或与别人合编的《喀喇昆仑山巴托拉冰川及其变化》、《珠穆朗玛峰科学考察报告》等专着,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和赞赏,其中有关巴托拉冰川的研究成果,曾获1982年中国自然科学奖。此外,以他为主还首次对中国现代冰川提出了划分类型的标准,主张把亚洲中部山地冰川划分为大陆性、海洋性与复合性冰川;还对喜马拉雅山冰川上的冰塔林成因给予新的解释。所有这些都给地理界留下深刻印象。?

施雅风正按照国际统一规范的要求,系统地开展了中国各山系冰川目录的编制工作。今后,将尽量应用新的技术手段,使中国的冰川学研究更上一层楼,即从冰面研究转入冰内研究,从定性研究转入定量研究,从宏观研究转入微观研究。使得中国的现代冰川学,更快地进入当代国际水平。?

敢于争论编辑本段回目录

在1980年代,

施雅风
施雅风著作
施雅风先生发动了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问题的讨论,他与若干同志一道,较确切地提出了对庐山第四纪冰川的否定意见。关于中国东部是否有第四纪冰川发育的问题,在中国地学界曾有过长期的争论,而对地貌和沉积物成因认识的差异,正是这个问题的主要症结所在。

李四光先生从20世纪20年代起,力主中国东部许多中低山地,如庐山、黄山、北京西山、太行山等都发育过冰川。当时就引出了许多不同的意见,这些争论延续了50余年之后,分歧又有了新的变化,并广泛地涉及到第四纪古地理的各个领域。施雅风先生虽是现代冰川学专家,但他对古冰川学的研究也有很深的造诣。在中国东部是否存在着第四纪冰川的认识上,他深受竺可桢教授的影响。1970年,竺在给他的信中说道:“实际东亚大陆气候冬天少雪,夏季温度高而多雨,除高山而外,第四纪时代冰川很不易成立。”这个观点与李四光先生关于中国东部许多中低山都存在第四纪冰川的意见是不一致的。

1980年6月,施雅风先生与许多冰川地貌学家同去庐山作短期考察后,认为李四光用冰川成因解释侵蚀和堆积的现象是不合适的。像庐山山麓所见的大小混杂,无分选的泥砾堆积,如以泥石流成因去解释当更优于李先生用冰川成因的解释。再则,他认为从气候学上来说,庐山若有冰川,那么夏天必须下雪,而7月份下雪就意味着当地温度要下降16度之多,然而从中纬度来讲,降温幅度不可能有这样大。另外,他又从孢粉的鉴定去进行分析,由此推知,当时实质上为暖性植物,因此,在庐山形成冰川也是不可能的。他以上的这些论点,使得关于庐山冰川的争论出现了新的局面。?

主要着作编辑本段回目录

《喀喇昆仑山巴托核冰川考察与研究》(主编),科学出版社,1980年。?

《中国冰川概论》(主编),科学出版社,1988年。?

《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与环境问题》(第一主编),科学出版社,1989年。

《中国全新世大暖期气候与环境》(主编),海洋出版社,1992年。?

《气候变化西北、华北水资源的影响》(主编),山东科技出版社,1995年。

《中国冰川学的成长》,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5年。

《冰川的召唤》,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年。?

《青藏高原晚新生代隆升与环境变化》(第一主编),广东科技出版社,1998年。?“地理环境与冰川研究”(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98年。?

“中国冰川对21世纪全球变暖响应的预估”,《科学通报》,2000年,45卷4期。

相关词条编辑本段回目录

参考资料编辑本段回目录

1、《中国大百科全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      浙江教育出版社
3、http://www.pku.edu.cn/about/yuanshi/hrz.htm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施雅风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