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永乐宫 |
概况编辑本段回目录
![]() |
永乐宫正殿 |
永乐宫,原来一处道观,是为奉祀中国古代道教“八洞神仙”之一的吕洞宾而建,原名“大纯阳万寿宫”,因原建在芮城镇永乐镇,出被称为永乐宫。永乐宫系元代定宗贵由二年(公元1247年)动工兴建,包括彩绘壁画在内,元代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迁)竣工,施工期长达110多年。
永乐宫内,宫宇规模宏伟,布局疏朗。除山门外,中轴线上还排列着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等四座高大的元代殿宇。这些元代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中的优秀遗产。在建筑总体布局上风格独特,东西两面不设配殿等附属建筑物,在建筑结构上,吸收了宋代“营造法式”和辽、金时期的“减柱法”,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
永乐宫壁画,满布在四座大殿内。这些绘制精美的壁画总面积达960平方米,题材丰富,画技高超,它继承了唐、宋以来优秀的绘画技法,又融汇了元代的绘画特点,形成了永乐宫壁画的可贵风格,成为元代寺观壁画中最为引人的一章。
布局编辑本段回目录
![]() |
永乐宫壁画 |
纯阳殿,是为奉祀吕洞宾而建。
纯阳殿内,壁画绘制了吕洞宾从诞生起,至“得道成仙”和“普渡众生游戏人间”的神话连环画故事。
纯阳殿内对扇后壁的“钟、吕谈道图”,是一幅极为珍贵、人物描写极为成功、情景相融得非常好的一幅壁画。
![]() |
永乐宫壁画细节 |
纯阳殿、重阳殿内的连环画,虽是叙述吕洞宾、王重阳的故事,但却妙趣横生地展示了封建社会中人们的活动。这些画面,几乎是一幅幅活生生社会生活的缩影。平民百姓的梳洗、打扮、吃茶、煮饭、种田、打鱼、砍柴、教书、采药、闲谈;王公贵族、达官贵人的宫中朝拜、君臣答理、开道鸣锣;道士设坛、念经等各式各样的动态跃然壁上。画中,流离失所的饥民、郁郁寡欢的厨夫、茶役、乐手,朴实善良而勤劳的农民与大腹便便的宫廷贵族、帝王将相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照。
特色编辑本段回目录
![]() |
永乐宫壁画 |
乡人为缅怀圣贤而建的吕公祠之所以会变成规模宏大的永乐宫,得益于道教全真派的全面兴盛。全真教是宋金对峙时期在我国北方兴起的新道教,公元1220年,全真教首领丘处机率十八侍行弟子应诏拜见了成吉思汗,被封为国师,掌管天下道教,从而使全真教在道教中居于正统地位。吕洞宾被全真教尊崇为北五祖之一,吕祖故里的吕公祠因而也就被改建为大纯阳万寿宫,与终南山重阳宫、大都长春宫并列为全真教三大祖庭之一。永乐宫的修建与宫内壁画的绘制前后延续了一百一十年,几乎与整个元朝共始终,永乐宫的兴建,主要归功于邱处机的两位弟子,宋德芳和潘德冲,太原西南的龙山保存着中国唯一的道教石窟龙山石窟,它的修建者,即是宋德芳。
现存的永乐宫主要建筑为一门三殿,一门为龙虎殿,也就是无极门,三殿为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
比永乐宫的建筑更为珍贵更为引人注目的,是杰出的壁画艺术,永乐宫壁画的精华,是无极殿内的《朝元图》,它的作者是元代河南画家马君祥及其弟子们。
《朝元图》描绘的是各路道教神仙朝谒元始天尊,长达95米的壁画中,286位神仙人物向着一个方向朝拜,人物前后排列四、五层之多,彼此相互交错,井然有序,使整个壁画显得场面壮阔,气势恢宏。威严肃穆的帝君,安祥凝重的王母,端庄秀丽的侍女,骁勇骠悍的武将,天姿绰约的玉女……画师们用遒劲流畅的神来之笔,将这些形态各异神采飞扬的人物勾勒得细腻传神呼之欲出。无怪乎专家们评价说:《朝元图》,无论从场景、构图,以及笔墨的变化,充分反映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精华,无愧于中国元代艺术宝库的美誉。
三清殿编辑本段回目录
![]() |
永乐宫壁画 |
三清殿壁画所描绘的是道教神仙朝元的盛况。在东、西、北三壁及神龛的左右两侧,分别画有8位身高3米的主神。围绕主神,二百八十余位神仙重叠地排成四层,组成长长的行列。在神仙行列中,有肃穆庄严的帝君,仙风飘逸的仙伯、真人、神王,有威武骠悍的元帅、力士,有清秀美丽的金童玉女,他们有的对话,有的倾听,有的顾盼,有的沉思,场面宏伟庄严真切,使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壁画对人物形象的描绘充分地体现了传统中国绘画的特点。画师以简练而严谨、流畅而刚劲的线条刻画了众多生动的形象,这些形象按不同的年纪、性格和表情,变化多样而不雷同。线条在疏密有致的组织中,刚柔相济的变化中,创造了和谐的韵律和装饰性效果。壁画色彩除了主神衣服用绯红和堆金沥粉以外,全画以青绿为主,表现了理想中神的庄严和清静。二百八十多位神仙组成八组,在统一中求得变化,以免单调平板,显示了作者高妙的构图技巧和匠心。
![]() |
永乐宫三清殿 |
永乐宫内除三清殿主殿以外,还有无极门、纯阳殿、重阳殿。殿内也绘有壁画。纯阳殿壁画创作的时间比三清殿壁画晚三十余年,所描绘的是吕洞宾一生经历的故事,由连续性的52幅组画组成。其中每幅约16平方米,画中内容以现实生活为背景,有宫殿、园林、山野、街市,九流三教,山水人物,可谓包罗万象。重阳殿壁画描绘的是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的故事,构图及画风与纯阳殿相近,由49幅连续性的画面组成,各部分之间以山、石、云、树相隔。永乐宫内璧画的总体面积达873平方米。内容丰富,技巧精湛,是对唐宋人物画的继承与发展。所表现的虽是神话故事,但形象并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富有个性的。对于署名为马君祥、马七、张遵礼等这些普通的民间画工,虽然不见于画史的记载,但他们的作品将永远记录在中国绘画史中。
乔迁经历编辑本段回目录
![]() |
永乐宫牌匾 |
原来,永乐宫有一段乔迁的特殊经历呢!
永乐宫的原址的芮城西南的黄河北岸,相传该地是八仙之一吕洞宾的家乡。1959年,那里要修建三门峡水库,永乐宫正好位於计划中的蓄水区,水库建成后它将成为淹没在几十公尺深水之下的海底龙宫。
当时,来自全国各地的现代鲁班们,仔细研究如何将这近1000平方公尺的壁画完好地搬走重建。之后,他们决定先拆几座宫殿的屋顶,再以特殊的人力拉锯法,用锯片极细微地将附有壁画的墙壁逐块锯下。一共锯出了550多块,每一块都划上记号。再以同样的锯法,把牢固地附在墙上的壁画分出来,使之与墙面分离,然后全部划上记号,放入垫满了厚棉胎的木箱之中。墙壁、壁画薄片和其它构件,用汽车、骡车、马车等交通工作逐步运到中条山麓,先重嵌宫殿,在墙的内壁上新铺上一层木板,再逐片地将壁画贴上,最后由画师将壁画加以仔细修饰。
这项曾经被形容为神仙也不容易办到的工程,经过了近5年时间终告完成。重建后永乐宫里壁画上的切缝几乎小得难以辨别,令人难以置信地完美保留了这群壁画杰作的旷世神韵。
壁画编辑本段回目录
![]() |
永乐宫壁画 |
20世纪30年代,被日本商人盗运出国并转售给加拿大的两壁道教壁画,现藏加拿大多伦多市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据称原为平阳府某观壁画。这一壁画曾有宋治平二年重修之文字附记在一起,这只是盗画者为提高卖价做的手脚,不足为据。平阳襄陵西齐村原有万圣观,元至元初建。这一壁画似也完成于此前后。平阳府襄陵即朱好古之家乡,此一壁画似亦为朱好古或其门徒所绘。故与永乐官壁画在绘画传承上有一定的关系。今试将两处壁画作一比较:平阳府道观壁画规模较小,东壁高3.17米,长10.26米;西壁高3.20米,长10.37米。因此其内容也相应地有所限制,集中表现朝元的主要神祇与部属。东壁以中宫紫微北极大帝、大上昊天玉皇上帝、后土皇地祇为中心,向北行进。前导者为天蓬大元帅、翊圣黑煞将军、北斗七星,后随者为五星、五行。西壁以勾陈星官天皇大帝、东华上相木公青童道君和白玉龟台九灵太真金母元君为中心。前导者为天猷副元帅、佑圣真武、九官太乙,后随十二元神。两壁主神均为立像,并聚集在画面中部,这就减少了侍从部属以及仪仗等的描绘,而可以利用有限的画面主要刻画朝元诸神的形象。紫微、玉皇、勾陈、木公都是帝王装束,但是人物的颜面、须眉、气宇、神态各不相同,在相同的庄严威肃中,各具情性。后土、金母都是后妃服饰,而在相同的端严华贵中,年龄、仪容、气质、神情各不相同。十二元神、九宫太乙与北斗七星,在行进中,各具神仪,人物细微的转侧、俯仰的动态变化,增加了形象神情的多样性。并不因为相同的服饰或队列,而觉得雷同。五星由于有各自不同来历,形象各有所本。画家几乎是按道经轨范刻画的。土星作老人形,杖锡持印;水星作女人状,头戴猿冠,手持纸笔;金星形如女人,头戴西冠,白练衣,抱琵琶;火星头戴驴冠,手持弓剑;木星形若卿相,着青衣,戴亥冠,手执华果。天蓬元帅和天猷副元帅的形象最为惊人,在狰狞中显示威武,在怪异中寓含人性。两壁仙班形形色色,正是世间朝廷景象。画家把假想的神话人物,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观众的眼前。
![]() |
永乐宫壁画 |
关于朱好古,《山西通志》卷三十记:“朱好古元时襄陵人,善画山水,于人物尤工,宛然有生态。与同邑张茂卿、杨云瑞俱以画名家。人有得者若拱璧。当时号襄陵三画”。朱好古元大德十八年曾在稷山县兴化寺画《药师变》与《弥勒变》。也曾在太平县修真观画壁。《太平县志》称:“修真观在县南关西高阜处。殿壁间绘画人物,元朱好古笔。精妙入神,有龙点睛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