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肘”(cell phone elbow)在医学上被称作“肘管综合征”。“手机肘”早期表现为肘关节疲惫麻木、疼痛、胳膊有时抬不起来,类似于平常所说的“鼠标手”发病症状。患“手机肘”的人大多是一些平时用手机联络业务的白领人士,每天接打手机的时间超过4个小时。目前在年轻白领中流行的“手机肘”,是因为接打手机时间太长,打电话时总把手臂圈起来,长期就会造成神经牵拉受损,出现轻度麻木疼痛,严重的会出现手萎缩无力。
教你四招预防治疗“手机肘”编辑本段回目录
说到“鼠标手”,大家可能并不陌生,但提到“手机肘”,恐怕知道的人就很少了。据6月2日美国有线新闻网报道,老用手机打电话就会形成“手机肘”,更要命的是,也可能损伤神经。
多娜·马洛伊最近就患上了严重的“手机肘”,现在她患病的那只手连做针线活都困难了。美国整形外科医生学会发言人、整形外科医生利昂·本森博士对此表示,经常打手机会让肘部过度弯曲,肘部弯曲得越厉害,尺神经绷得越紧,手肘部位的供血就会越少。“神经是用来拉伸的,如果紧绷状态持续1小时,不仅肘部和手腕都会感到酸痛,还会因血液流通不畅而损害神经。”本森说。
不仅常使用手机煲电话粥的人会出现“手机肘”,那些喜欢用手撑住桌子的人,司机,常用键盘的人以及喜欢枕着手臂或蜷缩手臂睡觉的人,也容易患上“手机肘”。因此,专家提醒,如果你在打电话时感到小指和无名指僵硬或酸麻,就有可能是患上了“手机肘”,这时,你就要停下来,放松一下手部了。
克利夫兰医院手与上肢医疗中心主任彼得·J·伊万斯医生说,治疗和预防“手机肘”的方法其实很简单。第一,打电话最好控制在1小时之内。第二,尽量不做肘部弯曲超过90度的活动,用手机打电话时可以使用耳机。第三,根据自己的坐姿和身高调整工作台和键盘的高度,以不让肘部弯曲小于90度为宜。第四,午休时不要枕着胳膊睡觉。
手机肘?编辑本段回目录
手机使用者除了要担心每个月大笔的话费以外,还有其他担心吗?骨科专家给我们解释了什么是肘管综合症,也称为手机肘,以及其是否应该引起我们的担心。
作者:凯瑟琳豪曼
究竟什么是手机肘(肘管综合症)?经常使用手机会引发此症状吗?一位有丰富一手经验的医生将给我们解释以上问题。
据CNN和其他媒体报道,越来越多的手机使用者抱怨他们的手机肘:手指特别是无名指的指肚出现疼痛和麻木。和网球以及高尔夫球肘不同,这种症状起源于经过肘的神经。
根据国际通讯社的年度报道,全球有超过40亿的手机用户,这将是一个重大的健康问题还是仅仅是一种炒作?
克里夫兰德医学杂志的一篇近期报道称,手机肘的确切发生与否还不能确定,但是轶事报道和我们的临床经验表示手机肘的发生和手机以及电脑使用者的增多是相对应的。
那么是这些手机使人们处于危险当中吗?为了找出原因,我们电话采访了正在土耳其参加会议的纽约西奈山医院的手肘外科主任麦克豪斯曼。
以下是编辑的采访手稿
您熟悉手机肘这个术语吗?
这是肘管综合症的通俗名称,即神经炎或尺神经炎
它和网球肘有关系吗?
它们是完全不相关的。网球肘是腱炎,是由肌腱发炎引起的
那么作为一种已知病症,肘管综合症的症状有哪些呢?
症状包括疼痛、麻木或者小指以及邻近无名指指肚的的震颤,以上手指受管神经的支配,剩下的手指则由正中神经支配。
怎样诊断?
一些患者会出现以上症状,也有一些在尺神经受到压迫或敲击时异常敏感。
引发原因?胳膊肘里真的有一条管道吗?
尺神经经过位于肘部的通道。在肘的内侧可以摸到这条通道,其与肘管邻近。
它与腕管综合症的区别是什么?
两者都对神经产生压迫。解剖构成不同,但是神经都受到压迫。疼痛和震颤就是神经告诉你它们受到压迫了。
使用手机并不会引发此症状。具有易感性的人在肘弯曲超过90°时可能会出现相关症状。我们睡觉时或者做某件事情比如打手机时都可能发生。我们都习惯蜷缩着睡觉,要说是睡觉引起的,未免荒谬。
手机是肘管综合症的罪魁祸首吗?
这种症状没有具体的诱发原因。数亿手机用户从未有过此种症状。此症状患者具有易感性,他们有的比常人的肌肉多一些,有的则先天肘管较窄。
怎样治疗或预防?
可以使用车载免提装置或耳机。事实上,这也是我们给患者的最初治疗建议。
如果症状没有减轻,可以通过手术来缓解此问题。在管附近开缝保证神经有更大的呼吸空间。
如果症状持续,尽管保持肘平直,如果不加重视,长期经历麻木或震颤会对神经造成永久的伤害。因此偶尔的麻木是良性的,但持久震颤或麻木会引起永久性病变。
您以前遇到或治疗过此症状患者吗?
我现在通过手机跟你谈话,我的小手指是麻木的。这种症状很常见。
屏幕脸、手机肘等成新电子职业病 编辑本段回目录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由电脑和手机带来的新“电子职业病”正在困扰白领们。对于现代都市白领来说,电脑和手机毫无疑问已经成为他们最亲密的伙伴,他们和电脑、手机在一起的时间往往比与家人在一起都长,他们接触键盘、鼠标以及屏幕的次数超过了所有其他物品。
常见的新“电子职业病”
一是屏幕脸。天天与电脑打交道的人,长期面对电脑屏幕,不知不觉中会生出一张表情淡漠的脸,影响日常的人际交往,且容易产生人格障碍与性格异常。特别是从事IT业人士,长时间的人机对话,缺少正常的感情交流,久而久之可能就会出现面部表情不丰富甚至无表情、表情淡漠的情况。时间长了,人际关系也会受到影响,严重的还会因此发生心理障碍。
二是手机肘。同原来的“网球肘”相像,“手机肘”在医学上被称作“肘管综合征”。患“手机肘”的人大多是一些平时用联络的白领人,每天接打手机、发送短信的时间超过四个小时。据了解,“手机肘”早期表现为肘关节疲惫麻木、疼痛、胳膊有时抬不起来,因为接打手机时间太长,打电话时总把手臂圈起来,长期就会造成神经牵拉受损。症状较重者为持续性疼痛,手臂无力,甚至持物会掉落,在前臂旋转向前伸时,也常因疼痛而活动受限。
三是键盘腕。医学上称为“腕管综合征”。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腕、拇指、食指及中指的麻木和疼痛,常自觉大拇指笨拙无力,拇指、食指、中指感觉迟钝和异常,而小指和无名指内半侧完全正常,如果让患者将两手搁在桌子上,前臂与桌面垂直,两手腕自然屈掌下垂,大约一分钟即可出现食指和中指的麻木。主要原因是长期从事电脑打字工作敲击键盘所致。
四是鼠标手。症状表现为手部麻木、灼痛、腕关节肿胀,手部动作不灵活甚至无力等,之所以叫“鼠标手”,主要是因为人们使用鼠标时,总是反复机械地集中活动一两个手指,而配合这种单调轻微的活动,还会拉伤手腕的韧带。导致周围神经损伤或受压迫。
养成好习惯 预防为上策
如何预防这些新“电子职业病”呢?专家表示,这些病症在早期防治效果最好,一旦到了晚期,大多都需要手术治疗,虽然现在的手术技术比较成熟,但毕竟费时费力还费钱。如果能尽早改掉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惯,重视科学地保养和护理身体,就可以有效地预防和缓解这些病症。
屏幕脸的预防要点:首先调整显示器的桌面,将电脑屏幕中心位置安装在与操作者胸部同一水平线上,眼睛与屏幕的距离根据屏幕大小而定,一般14英寸应在50厘米至60厘米,15英寸应在60厘米至70厘米,以此类推,视线应保持水平向下约30度。其次,室内光线要适宜,并避免光线直射在屏幕而产生炫光等干扰光线。如果空调房间比较干燥,可以在附近放一盆水,每过一段时间用清水湿润一下脸部(包括眼眶周围),每注视屏幕一小时,就应闭眼休息或远眺数分钟,做眼球转动。
手机肘的预防要点:专家建议常用手机的人士,打电话时应尽量使用耳机,避免手臂长时间弯曲,或尝试“左右开弓”,让双手轮流放松休息。一般打完电话后应进行适当的活动,还可以用毛巾热敷缓解肌肉紧张。专家提醒,如果发现手臂等部位酸痛、麻木等症状出现的频率增高,或者在极短时间内就出现此类症状,应立即去医院就诊。
键盘腕的预防要点:应让长期操作电脑者将腕部垫起,避免悬腕操作。工作一个小时左右应作短暂的休息,同时活动一下腕部。治疗时应该暂时停止使用电脑,并遵从医嘱用物理、封闭、手术等方法治疗。
鼠标手的预防要点:每工作一小时就要起身活动活动身体,做一些握拳、捏指等放松手的动作。使用电脑时,电脑桌上的键盘和鼠标的高度,最好低于坐着时的肘部高度,使用鼠标时,手臂不要悬空,移动鼠标时不要用腕力而尽量靠臂力做,不要过于用力敲打键盘及鼠标的按键。另外,鼠标最好选用弧度大、接触面宽的,有助于力的分散。
据了解,目前出现新“电子职业病”症状的人不在少数,但是大多数人并不认为这些疾病很严重,不但不及时就医,而且也不了解相关的防治知识。专家表示,目前到医院就诊的病人中,就有很大一部分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忽视对身体的保护所造成的,如过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伏案看书,使用电脑,过度开空调,疲劳开车等,而且这种现象正在呈现明显的上升和年轻化趋势。
不少人认为,出现腰酸、手腕酸等就是因为最近太累了,休息两天就会好了。但久而久之过度劳累以至于最后积劳成疾,特别是年纪一大,相应的疾病就会显露出来,而且拖得时间越久越不利于治疗恢复。
专家还提醒说,如果出现了腱鞘炎,要避免过量的活动和次数频繁的活动。尽量不要揉,因为腱鞘炎本身就是过劳引起的劳损,再揉就更不好了。这种病可以适当做一些热疗,包括理疗,例如中药泡洗,贴药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