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8750 次
  • 编辑次数: 5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09-28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方兴东
方兴东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银河Ⅱ型
银河Ⅱ型
DJS-200系列机
DJS-200系列机
DJS100系列
DJS100系列
DJS-140计算机
DJS-140计算机
第一台军用计算机
第一台军用计算机
441—B计算机
441—B计算机
DJS-130小型机
DJS-130小型机
中文译报机
中文译报机
第一台百万次计算机
第一台百万次计算机
“银河”仿真计算机
“银河”仿真计算机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441—B计算机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441-B
目录

[显示全部]

第二代计算机:哈军工的441—B晶体管计算机编辑本段回目录

军博收藏的照片。左起:王振青、胡守仁、慈云桂、陈火旺。右441-B晶体管计算机。

1961年9月,慈云桂赴英访问,写信回国毅然建议停止列入计划的电子管机研制;在历时两个月的访问中,依靠晚间就地完成了晶体管计算机体系结构和基本逻辑电路方案。

聂荣臻副总理指示:尽快用国产晶体管研制通用计算机。国防科委1961年决定安排哈军工为第二家单位参与研制。慈云桂宣布电子管计算机立即下马,队伍震惊。

1962年3月5日,设计组成立。1964年11月,经过332个小时25分连续考核,441-B整机在没有一点差错的情况下宣告成功。国防科委参谋唐遇鹤、袁林祥日夜监守,寸步不离!

中国计算机学会成立大会(右三);陈福接、胡守仁、慈云桂、康鹏,1968年(康鹏提供)

1965年4月26日,441—B机通过国防科委鉴定,研制小组荣立集体一等功。408教研室讲师刘德祯任设计组组长、见习助教康鹏为副组长,成员有王振青、任连仲、嵇启先、刘文玺、李忠德、谭信、彭长贵、陈显惠、曹恤如、黄盛忠、林信荣、俞咸宜、周风武、盛允焕等十余人。(中国计算机学会成立,右起莫根生、张效祥、慈云桂、阎沛霖。

唐遇鹤参谋

国防科委参谋唐遇鹤参加过早期计算机科研管理,见证了多种重要任务的计算机型号的研制过程。他任参谋时,两人在哈军工日夜坚守11天,轮流睡觉、吃饭,验收441—B晶体管计算机运行持续时间,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这次验收,也成为中国科技创新史中的一个闪光点。

441-B参加北京展览馆1966年仪器新技术成果展览会

中国首次展览计算机,有441-B,DJS-21(15所和738厂)、DJS-5(清华大学与北京计算机三厂)、X-2(华东计算机所研制的中型机,上海无线电十三厂生产)等4台计算机在北京展览馆参展。  

441-B是这样炼成的编辑本段回目录

441-B的研发人员与天津电子仪器厂生产人员在441-B机器前合影

1964年11月,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研制出运行速度为每秒两万次的441-B型通用晶体管计算机。1965年3月,该机通过国家鉴定并对外公布,成为我国自己独立研发的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当时,该机连续运行268小时未发生任何故障,稳定性达到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

在研制过程中,慈云桂教授带领部分青年教师,从国产晶体管生产工艺的实际水平出发,经过反复研究实验,采用康鹏发明的隔离阻塞推拉电路,解决了计算机稳定运行的问题。441-B计算机的研制成功,在国内计算机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中国进入第二代计算机的发展阶段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965年末,他们又研制成功441-B-Ⅱ型计算机。

在研制441-B系列机的过程中,慈云桂领导的研制组两次荣立集体一等功。441-B系列机在天津电子仪器厂生产了100多台,及时装备到全国各重点院校和科研院所,成为我国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的主流应用机型之一。

1955年11月,我国第一台通用晶体管计算机——441-B诞生。该机由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自主研发制造,运行速度每秒两万次。

1956年4月,国防科工委组织北京工业学院、北京航空学院、上海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8所高校,以及国防科工委的有关实验基地和研究所,开办441-B推广应用培训班。

计算机50年-441-B机在京参展记编辑本段回目录

一场漂亮的协同攻坚战---441-B机在京参展记(1964)

    (原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四系计算机研究室 任连仲) 

    突然指令

    1964年底,441-B计算机样机鉴定完毕不久,国防科委当即决定,经过完善之后,在国防科委系统内,一切有生产能力的单位都要准备生产各自所需的机器,上海交大自报生产三台,天津电子仪器厂定点生产,以尽快满足军内和国内对电子计算机的迫切需要。样机是当时四系的计算机研究室研制的,理所当然,样机的改进,量产所需的正规图纸也应该由该室完成。 

    一切都在按部就班的进行中,大规模培训在进行,电路在改进,系统在优化,图纸在绘制。话说已经到了哈尔宾的春暖花开时节。 

    就在这时,我们接到通知,国家决定将在年(1995)底举办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新仪器仪表展览,并开始向全国征集展品。当时我们这些做具体工作的也不知道是哪一级做出的决定,只是接到“指令”:441-B计算机参展! 

    协同部署

    各种图纸,我们加班绘制,电路和系统实验,我们突击进行,但是器材,全国定货会议已经开过,在百分之百的计划经济时代,没被列入计划的数千只晶体管、上万只二极管、数百个品种的电阻电容以及各种材料等等,从哪里能够搞来?这成了第一大问题。电路板可以在四海厂生产,但是新机器的机柜是由天津厂设计的,且我院的板金水平不是很好,那么,机柜只能在天津生产了。于是院内院外的协同作战便紧张地开始了。 

    记得,时任技术部部长的刘国霖部长亲自带队到各大元器件生产厂去“软磨硬蹭”、“求爷告奶”;四海厂开始做生产准备;天津电子仪器厂加紧机柜设计和生产,紧接着开始机架底板焊接。为了保证生产进度,在机器底板网线焊接的关键时刻,我们还专门把彭昌贵同志派到天津。后来别人告诉我们,就是彭昌贵同志在那里一个人顶三个人,这才保证了机器调试的进度要求。 

    奋力攻坚

    预定的开展日期临近了,同馆参展的兄弟单位开始用飞机往北京运整机,我们也开始奔向北京。可是我们运往北京的不是整机,而是零部件。从哈尔滨运去的是一箱箱电路板,从天津运去的是一个个机柜、导线和接插头,这些零部件全部运进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的电工实验室。 

    我们这几个二十几岁的青年,在支部书记稽启先的带领下,接近一个月的时间,除了机房、饭堂、寝室之外,我们没有去过任何别的地方,尽管北京对我们是新鲜的,北京工业学院这所知名大学对我们是新鲜的,可我们每个人,除了不超过5个小时的睡眠和简短的吃饭之外,全部时间都用于机器的装配和调试。 

    各部件的调试同时展开,然后联调。工作头绪繁多,困难和问题可想而知。用那么多元件装配起来的一个机器,不象现在这样,集成度那么高,整个调试工作,从正确性到稳定性,都是相当麻烦的、复杂的,但由于我们的电路工作、元器件筛选工作、图纸绘制等各项基础工作做得扎实,加之所有人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同志之间互相配合,听到的只是鼓励和加油,从没有过埋怨,因此,整个调试工作进展顺利。 

    此次参加展览的计算机一共四台,上海计算所一台,华北计算所一台,北京无线电三厂一台,再就是我们的一台。此时上海的和北京的机器已经在展览馆树立起来,只有留给我们的位置还空着。我们正在紧张调试的时候,展览馆的同志电话问我们,你们还参展不参展?我们,鼓足勇气回答:参展!又过了几天,展览馆又问:你们到底参展不参展?若不参展,留给你们的展台我们就另做别用了! 

    这时,我们的正确性调试已经完成,正在做可靠性实验,所以,这次回答,不再象上次,只是鼓足勇气,而是十分坚定:请放心,我们一定按时参展! 

    我们的机器是在电工实验室调试,这个实验室为可靠性实验创造了天然的条件。装载计算机旁边的10千瓦的电机反复启停,20千瓦、30千瓦的反复启停,震动实验、抗电源波动实验全都通过了。 

    开幕的前一天上午,我们开始往展览馆运送机器。人家往展览馆运输时都用铲车,我们哪里有那玩意,都是人扛手搬。机器运进去了,展览馆也已经下班了,而留给我们的展台只是完整的木版一块。线缆不能拖在地面,必须走在地板下边,怎么办?这时,我们又拿出“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精神,找来斧头、凿子,自己凿眼、开洞,连夜让机器运转了起来。
  因为我们的机器不使用经过变换的400周电源,就使用普通市电,“即插即用”。第二天早上,展览馆负责同志检查准备情况时,我们的机器反而是第一个可以进入正常表演的,这令展览馆的同志非常吃惊。 

    现场立功

    我们的机器与其他几台机器不同,只供展览,我们的机器是,白天接待观众,晚上还要供国防科委某基地为两弹实验做计算。 

    就在展览期间,河北沧州地区发生地震,波及北京,同台展览的其他几台机器因经不起如此强烈震动,全部停止运转,惟独我们的机器巍然不动,毫不惊慌地依然在那里算题。

    中为任连仲同志

康鹏和中国首台晶体管计算机编辑本段回目录

  哈军工的“441-B”是中国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也是中国首次自主创新且实现工业化批量生产的计算机,而“康鹏电路”是它的核心部分。

  2006年,中国计算机事业

起步的第50个年头。学界评出对我国计算机事业贡献最大的十位科学家,在九位两院院士的辉耀下,康鹏——这个位列第三的名字显得有些特别。

  他,只是国防科技大学一位普通的退休教授,但在终身创造的诸多成果中,却有着中国上世纪六十年代唯一的计算机发明——“康鹏电路”。

  1966年春天,康鹏还只是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中尉衔助教。当他在408计算机研究室的一个角落里,为我国首台晶体管计算机“441-B”的继续研发而冥思苦想时,聂荣臻同志签发给他的“发明证书”已送到学院;当几级首长正准备隆重表彰他时,那场持续十年的浩劫开始了。这不仅阻止了“仪式”,也使证书至今无影无踪。

  荣誉,已消失在历史深处;耄耋老人仍在为计算机而忙碌,甚至很少回忆起那些关于“第一发明”的故事……

  “你有胆量,有才能,研发半导体计算机的任务交给你”

  2006年9月5日,“纪念中国计算机教育50周年”座谈会在清华大学举行,中国计算机界先驱10多人出席。清华、北大两校专家特别称赞上世纪60年代的哈军工“做出了441-B计算机的一流工作,比我们做得都好”。这些第一流工作自然离不开康鹏。

  哈军工的“441-B”是中国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也是中国首次自主创新且实现工业化批量生产的计算机,它应用在“两弹一星”、歼六、海军、空军、二炮,以及中国电信、大庆油田,以生产100余台的数量创造了当时的全国第一。而康鹏发明的“隔离阻塞-推拉触发器电路”是它的核心部分,后被称为“康鹏电路”。

  康鹏记得,这项工作开端于1961年底。哈军工三系副主任慈云桂教授约他单独谈话:“你有胆量,也有才能,研发半导体计算机的任务交给你”。康鹏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从此两人结下不解之缘。

  晶体管计算机的上马,对新中国意义重大。

  1958年,中国科学院向计算所下达了研制109乙晶体管计算机的任务,华北计算所于1962年也开始研制108甲晶体管计算机。用了两年时间安装好109机,一通电,几分钟就出一次故障,称为“跳动”、“抓鬼”(故障现象不重复)。这时,国外计算机界权威断言:中国5年之内做不出晶体管通用计算机。

  1961年9月,慈云桂随中国计算机代表团赴英参加学术会议,访问了剑桥、曼彻斯特、牛津等大学,深感全晶体管化就是计算机的未来。他立即写信回国建议停止列入计划的电子管机研制;在历时两个月的访问中,依靠夜间就地完成了晶体管计算机体系结构和基本逻辑电路方案。同年,国防科委决定安排哈军工参与晶体管计算机研制。

  “用参数不一致的晶体管,构建出一致的电路”

  慈云桂选中康鹏,不仅因为他在清华进修了一年“自动控制”,还因为他肯挑重担。

  1961年,在哈军工尚未毕业的康鹏就被留用担任助教,成功开讲新课《脉冲技术与数字电路》,从无到有地编写出40万字的讲义。一学期讲课120学时,每周6-8学时,期末累得吐血,一身重病住进医院。1977年,他已经在计算机、数字仿真、智能兵器、集成电路四个领域中留下了创新纪录。国防科技大学(时称长沙工学院,由哈军工主体南迁而成)当时只有两名教师晋升高级职称,他是其中之一,而且是从助教破格晋升副教授的。

  康鹏的拼搏,源于他的切身经历。他是苦出身,本来姓袁,爷爷、奶奶都饿死在逃荒路上,爸爸小时候得病被扔在村外,后来被救当了工人,落户唐山临西矿。1948年,康鹏要饭扒火车到徐州、南京、安徽流浪。1949年4月,解放军过江后,部队送他回山东,后来和妈妈一起到唐山与爸爸团聚。从此,他的生活完全改变了。

  1955年,康鹏从开封高中毕业。他回忆说,“高考报名时,我正在犹豫选择北大还是复旦,哈军工的招生组选中了我,400多人筛选后剩了20个。”就这样,康鹏参军进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

  在慈云桂的领导下,1962年3月5日,晶体管计算机设计组成立,康鹏担任副组长。

  当时我国半导体器件还不能满足计算机技术的要求,能供计算机用的晶体管型号、产品寥寥无几,质量也不过关。冷风不断地吹过来:“人家专业院所技术人员多,加工、试验、资料、后勤条件俱备,120多人会战,都没有搞出来,你们10来个小年轻就在坦克仓库中,还能搞出来?”

  康鹏偏不信这个邪。在攻关中,晶体管的工作寿命短和不稳定是两大难关。电流小,状态就不稳定;加大电流,管子很快就烧毁。康鹏大胆提议:我们不是做管子的,内部微观的问题我们解决不了;把晶体管的电流进出特点搞清楚,把三个电极间的电流关系搞清楚,不让里面的问题影响使用,不就达到目的了吗?慈云桂同意了他的看法,让他放手安排。

  “用国产的参数不一致的晶体管,构建出一致的、波形宽度标准的电路”,是当年康鹏的目标,而他确实做到了。当年5月,25岁的康鹏就完成了第一项发明“隔离-阻塞振荡器”,解决了晶体管性能不稳的问题,初战告捷。

  国外解决“信号竞争”是靠逻辑方法,用四个逻辑门来实现隔离阻塞,一个触发器就要用20个晶体管;另一个方法是用延迟线,会影响计算速度。康鹏不选延迟线,也不多用晶体管,他另辟蹊径,利用晶体管自身的性能解决隔离阻塞。最后的结果是,国外用10个管子,康鹏用1个。

  康鹏邀请正在负责研制119型大型通用电子管计算机的中科院计算所吴几康先生和后来成为院士的高庆狮、沈绪榜二人前来参观。吴先生很欣赏康鹏,他对慈云桂说:“康鹏思路很敏捷,有很丰富的想像力。”他还要求康鹏做出40位的运算器,很快也成功了。

  罗沛霖院士这样评价:“我认为康鹏是一位极有科技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对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作出重要贡献的、多学科的突出的优秀专家。”他曾对康鹏说:“要是你用国产晶体管做出计算机,我就请你吃奶油蛋糕。”那时蛋糕是幸福生活的象征,一般人很难见到。40年后,康鹏还记得罗老的评价。“不过,许愿的蛋糕,我后来一直没有吃到。罗老还欠我一个奶油蛋糕呢。”

  “441—B是国家的自留地!我们多么希望多一点这样的自留地”

  上世纪60年代是学大庆、学解放军、全军学空军的日子。康鹏白天不能安心思考,做实验更难,只能依靠晚上。长期夫妻两地生活,他又不会照顾自己,钱和饭票经常丢失,身体瘦弱不堪,每天工作到深夜,睡在实验室的大工作台上还在思考电路。

  他面临的第二个问题就是要从原理上解决触发器“一触即发,谁触都翻”的问题。

  1963年六七月的一天半夜,“双边推拉”的思路全面“联通”。康鹏焦急地从工作台上一会儿起来、一会儿躺下地等候天亮。

  双边推拉,即一侧信号强行“推”,让双态电路一边的晶体管“关闭”;另一侧信号“拉”,使其对应边的晶体管“打开”。把触发信号设计成两个不同极性的脉冲,并同时到达电路两侧;相反,在电路两边入口同时得到不同极性的干扰信号的概率几乎为零,可靠性得以保证,工作电耗也大大下降。

  40年后,康鹏回忆说:双态电路的状态老实极了,开关电灯、电扇、电机,插拔烙铁,它都稳稳当当地待着。

  1964年11月,441-B整机终于在没有一点差错和返工的情况下宣告成功,样机连续工作268小时,直到一个电路板上的微型变压器被击穿才停机。两位国防科委的参谋日夜厮守,寸步不离,高兴地签字做出证明。他们说,谁想替换我们都被谢绝,整整坚守了11天啊!

  研制小组荣立集体一等功。1965年4月26日,经过332个小时25分连续考核,441-机通过了正式鉴定。

  据1985年《中国计算机工业概览》记载,“哈军工441-B机的稳定性很高,较之电子管机有很明显的优越性,在试运行期间,已经造成很大影响,对我国计算机进入第二代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高庆狮院士在计算机50年的《创业历程》中写道:“哈军工计算机系慈云桂教授领导的自行设计的晶体管计算机441-B(每秒8000次)1964年研制成功,骨干有康鹏等人。1965年,改进为每秒2万次。”

  1965年6月,中科院计算所完成了称为109乙的晶体管计算机,在《人民日报》刊登为首台晶体管计算机。当时主管研发的国防科委参谋唐遇鹤说,两个鉴定会我都参加了,当然是哈军工的441-B在先。

  1965年3月1日至4月17日,哈军工举办培训班,16个单位64人参加了441-B复制和推广集训。

  此时,有关康鹏“做计算机是种自留地”的风言风语逐渐响起。1965年9月4日,国防科委路扬秘书长带领工作组到哈军工参加院党委扩大会议,特别讲到康鹏和441-B的问题:“有人说,康鹏搞创造发明是搞自留地,什么是自留地呀?441—B计算机是咱们国家最急需的重点项目,要说是自留地,也是国家的自留地!我们多么希望多一点这样的自留地!”

  10天后,国防科委在北京召开441-B推广大会,路扬秘书长主持会议,康鹏跟着慈云桂教授到了会场,并意外地被路扬请上主席台,讲述在441-B中的发明。

  他的《推拉触发器可靠性分析》、《隔离阻塞推拉触发器电路系统》等5篇论文,在国防科委的评奖中皆获一等,哈军工的《工学》全文刊登,这份《工学》现存于中央档案馆。

  四年时间,慈云桂和康鹏等人,就把理想变成了现实,至少把中国计算机的进程提前了两三年。现在,晶体管早就离开了不断更新换代的计算机序列。但是他们的创新精神、科学态度,却不会被后辈遗忘。

  计算机50年,康鹏跻身整个发展链

  1965年,哈军工奉命参加在北京举办的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新仪器仪表展览。据回忆,在4台参展机器中,441-B是第一个正常工作的;在遭遇3月8日邢台地震时,也是展品中唯一不受影响的,稳定性荣居首位。

  1965年,国防科委决定全面公开441-B的电路和图纸资料,上海交大、成都电讯、西安交大等都仿制了441-B,第一批共生产11台。哈军工在天津电子仪器厂合作建成生产基地,达到了年产15台的生产能力,生产了约40—50台,还有一批C、D型号。上百台441型计算机遍及全国,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开发、应用人员,441-B占当时全国计算机数量的1/3以上。最“年长”的一台居然兢兢业业地工作到上世纪80年代,算题39000小时。

  441-B的推广,带来了对人才的需求。1966年4月1日,中国第一个计算机系在哈军工1号楼成立,慈云桂教授任系主任。

  康鹏和他的战友们继续探索441系列计算机的应用,又开创了中国的“数字仿真”,将441-C机用到高射炮指挥仪。1972年6月12日,在河北昌黎靶场进行人工智能实射机动飞机成功,将高射炮命中率从二战时的0.3%提升到66%,炮兵司令员孔从洲亲临验收,为康鹏的成功而欣喜。

  2006年,在《中国计算机事业50周年纪念特刊》中,“十大领军人物”有康鹏;“著名计算机型号”有康鹏参与的441—B;“典型计算机应用创新”中有康鹏的“人工智能高炮指挥仪”。自上世纪60年代至今,从电路、整机到创新应用、系统仿真、集成电路,康鹏跻身于整个计算机业发展链。他的“全面破击”,在今天的技术创新发展战略中,也仍然是一个耀眼的亮点。

  没入烟尘的“发明证书”

  为441—B机立下汗马功劳的“康鹏电路”一经问世,便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

  1964年4月10日,黑龙江省科委组织鉴定,第三方单位哈工大431教研室作出评价:“隔离—阻塞式它激间歇振荡器可靠性高,逻辑上灵活,对晶体管要求不高,在目前我国晶体管生产水平的条件下,可以在数字计算机线路中应用。同意列为发明。”

  1964年8月17日,电子工业部发文:康鹏电路“是一种具有良好整形特性,并且除能完成通常变压器二极管组成的‘与’、‘或’逻辑外,还有阻塞功能的单元电路。尚未见过具有类似功能和特点的电路,同意列为发明。”

  1965年10月10日,在国家科委“发明记录”中,肯定康鹏发明的隔离—阻塞式它激间歇振荡器“是国内、外文献中还未看到过的,既起逻辑作用,又起整形放大作用的脉冲数字电路”。

  1966年初,国防科委四局局长李庄告诉康鹏:“你对计算机发展立了一个大功,我们请示了聂老总,要给你三个鼓励———给你颁‘发明证书’;给你的发明命名‘康鹏电路’;给你发奖金。”不久,国家科委就下发了由聂荣臻副总理签署给康鹏的“发明证书”。据中央档案馆永久保存的资料表明,当时全国仅有100余个项目被确定为“发明项目”并颁发证书。

  但遗憾的是,3月18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和北京几乎同步开始了“批判‘三家村’”。441-B给哈军工和康鹏带来的喜悦转眼被“三九”天的寒流吹散。科研处领导“顺便”在上班的路上告诉康鹏有这么个事,庆功大会不可能再召开。“发明证书”先是悄悄锁到了学院科研处的保险柜中,最后竟然不知下落。连看都没看上一眼的大红证书,从此与康鹏无缘。国家科委也在“文革”中被彻底砸烂,只有残存的百多个发明项目的审查记录,静静地躺在档案柜的角落中,为当年的艰辛与光辉作证。

  发明证书一直没有下落,成为康鹏全家的“心病”。

  2003年7月2日,两位原哈军工的同志邵国材、宁钢通过单位写了证明:“记得大约1966年初,我们在处里的保险柜内见到过一份由国家科委主任聂荣臻元帅签发的‘发明证书’,比一般杂志稍大些,系红色硬壳封面,是发给当时军工学院六系六○一研究室的康鹏同志,以表彰他在研制我国首台使用国产晶体管的441—B计算机工作中,发明‘隔离阻塞推拉电路’所作出的贡献。”

  康鹏的发明,是上世纪60年代中国计算机的唯一发明。他的“发明证书”,是中国计算机史的重要内容,不应成为不解之谜。康鹏在期待这一天,参加过441-B开发应用的同志们在期待这一天。

使用441-B的20年——老同志的体会编辑本段回目录

  编者:一台晶体管的441-B计算机,居然在一个单位使用了20年,简直把它用活了。这个单位任务多、业务忙。他们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不仅完成了任务,还培养了一批了解和掌握计算机应用的队伍。要纪念中国计算机的50年,就要学习老同志的精神和科学态度。文章作者为陆载德,我们对他表示深深地敬意(文章有删节)。
   我从事计算机的调试维修、应用开发工作40年,使用过各代计算机。这里着重叙述1966年-1986年441B型晶体管电子计算机是如何在我单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事情还要从电子管计算机的使用说起。  晶体管计算机在我单位的使用
   1966年411B型晶体管计算机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研制成功。我单位分配到一台。经安装调试,很快就投入了运行,这抬计算机工作稳定可靠,浮点运算达到1万次/秒,初步满足了当时的工作需要,我单位的电子管计算机很快就被淘汰。411B型计算机在我单位使用20年,共算题39000多小时,在我单位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面谈一谈,多年来我们对这台机器做了那些工作,使它充分发挥作用。
   ⑴维护保养持之以恒
   每周做周维护,每半年做半年维护。周维护主要是电压拉偏情况下,通检查程序,寻找不稳定的扦件,半年维护还要把机架上所有的扦件拔下来,擦扦件头扦座触点上的污垢,减少接触不良的发生。多年来,晶体管、电容等都有坏的,但是坏的数量很少,说明该机的电路设计和元器件质量很好。
   我们自编教材,对机房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了检查和排除故障的能力。但有一次出现的故障把我们难住了,最后确定故障可能在磁芯体内。磁芯体在玻璃壳内,经请示领导允许,小心翼翼地打开,对磁芯体内部线路一根一根查,发现有一焊点上的电线金属包裹在焊锡内,是一个虚焊点。把此点焊好,机器恢复算题正常。
   ⑵应用程序配套成龙
   当年441B型计算机各类计算任务要想由手工计算转变为使用这台计算机计算,就必须先编写相应的应用程序,大家逐步使应用程序配套成龙,并且随着计算方法不断的改进,应用程序也不断的完善,使这台计算机利用率提高。
   ⑶挖掘潜力,扩大应用
   我们除了充分利用441B型计算机的原有功能外,还根据工作需要对它做一些改进,使它具有新的功能。
   该计算机计算结果是用窄行打印机打印在纸带卷上,每行为一个数据,有階码尾数组成,共计15位。有的计算任务算完后,结果数据打印出许多纸带卷,由人工去四舍五入,定小数点位置,整理成表格,需二、三个月时间,满足不了工作需要。
   1970年我国试制成功每行为160字符的宽行打印机,411B型计算机增加了三百多根连线和三块备份扦件扳,增加了直接打印表格的功能,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1972年我单位开始用磁带机记录遥测信息。记录于磁带上的大量信息,需要配备一台专用计算机进行处理。当时增加这样一台计算机需要几十万元,等待势必会耽搁工作的急需。
   第一步是在441B计算机上增加一些线路,使磁带上的遥测信息能输入到内存。第二步是编写软件,识别信息内存,处理成人们能利用的数据表。就这样,我们在短时间内把问题解决了。
   处理目标的坐标用摄影经纬仪记录于照相底片上。底片上光点的相对位置读出后。经电传打字机分两路输出,一路打印在纸上,另一路用把单位纸带穿孔。只能把电传打字机打印出来的数据,重新按照441B型计算机五单位纸带输入格式在五单位纸带上穿孔,才能输入441B型计算机,计算出坐标值来,很麻烦,效率极低。
   经我们研究,把电传打字机输出纸带由宽的八单位纸带改为窄的五单位纸带,穿好孔的纸虽然少了三排孔,但只要把441B型计算机的输入控制线路稍做更改,也能使信息输入计算机,再编一个专门软件就能把信息识别,并进行计算处理。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工效。
   处理数据的坐标用电影经纬仪测量记录于电影胶片上,再从电影胶片上读出坐标信息数码,由卡片机穿孔在卡片上输出。卡片上的信息441B型计算机,不能输入处理。单位买了一台国产卡片输入机,并改进441B型机的控制线路,使卡片输入机能与它联通,使它能输入卡片上的信息,并算出坐标值。
   70年代我国试制成功绘图仪后,我们在441B型计算机上增加相应的控制线路和专门软件,买来一台绘图仪,使它与441B型计算机联通,问题圆满解决。
   多年来我们保持441B型计算机稳定算题;又使它扩大功能:能处理计算多种记录于介质上的测试信息;能打印数据表;能自动绘图。作到了一机多用,尽量多地发挥它的作用。以上是我们单位使用441B型计算的概况,供参考。
   80年代以后微型计算和高档计算机的使用,大大的改变了我单位对计算机的使用情况,而当年使用计算机的艰难情景,记忆犹心,历历在目,深有回味。
   注:441B型计算机原来只配有一台5单位纸带输入机和一台窄型打印机,还有两台磁鼓为外存储器。

441—B机带动了行业应用和人才培养编辑本段回目录

电信40年后,2007年2月8日,邮电部原副部长朱高峰致函感谢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当年对中国电信的支持。张琪司长借行业活动机会向任连仲、王振青、康鹏赠送纪念标志。

1965年秋,邮电设计院工程师罗宗贶(右图右)提议使用计算机进行长途电话计费,邮电研究院梁建院长(中图,梁斌提供)即到哈军工听课三天,果断决定上马441—B晶体管计算机。1966年1月,解晓安(右图左)带队奔赴哈军工,使用441-技术的电脑计费专用计算机一举成功,计费精度为6秒,1967年夏设备运到北京电报大楼安装。1969年9月,《人民日报》报道,配备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全电子化的自动记录和计费设备的长途电话系统,已开始在京津电路应用,并为实现全国长途自动电话创造了条件。

航空工业 我国飞机设计研制的开拓者和第一个飞机设计研究机构的创建人之一——徐舜寿,主持组建了航空工业的首个计算机研究室,与天津电子仪器厂和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协作,研制生产出441—B电子计算机,为课题计算、型号设计和后来歼—8飞机的研制成功奠定了基础。 徐舜寿和沈阳飞机工业公司设计室旧址。

441-B软件鼻祖——不穿军装的哈军工精神编辑本段回目录

作者:徐祖哲
熊十力先生在新中国建国之初说过:凡一国之历史,其对于民族思想之指示,与民族力量之启发,恒于不知不觉之间,隐操大柄。

一九五一年,熊十力先生在致董必武、林伯渠、郭沫若的长函中,提到民族精神。愚谓今之所急,莫如立国立人精神,中华立国五千年,自有高深悠久之文化,中国人之作人与立国精神,自有其特殊处不待言。但欲实究中国人之特殊精神果为何似,诚以其事至广远幽深,难以言说表达固也。



1965年在松花江畔的共青团员——哈军工441-B机房人员

六十年过去,立国立人开始提上日程,从阶级斗争天天讲改变为建立“和谐社会”。然而社会由人构成,立人之何为,则难以表达。我以为,国人之精神是诸多团体精神的合成,国家精神就是“立人”的汇总。“筑室先基,植树培本”,一个国家的精英是在基层单位,在学校、在军队、在企业,在诸多乡镇培育的。然而,笔者以为更可贵的是一个单位的精神持久不衰,可贵的是它向外的展延和传承。

50年来,中国的信息化史,计算机史虽则汹涌激荡,然而在不断发生的升级换代中,史料大多体现在机器的型号和性能,忽略了诸多大师的思想形成和他们品德传递,甚至仅仅把远隔大洋的硅谷作为源头。在调研计算机的历史过程中中,知道要谈中国的计算机历史,就不能不说哈军工。也有不少人在研究哈军工精神,研究精神的实质,何以建校10余年,精神持续50多年,经久不息?

然而,从中国首台441—B晶体管计算机的发展史中,我悟到我们不应当忽略的精神作用。1965年,哈军工按照国防科委的安排,组织了16个单位64人的复制和推广,就是哈军工精神的一个重要传承。没有军装、没有建制的一群青年人,以为国尽力,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学计算机处理、创计算机技术、开推广应用计算机之路。依靠他们,创造了中国最大批量的441—B的晶体管计算机型号,而且是一炮成功,生产了100多台,在70年代培养了2000—3000人之多的技术队伍,为改革开放的腾飞打下基础。

在70年代中国计算机应用能够拓展到国防和国民经济的若干行业第一线的惟有441-B。

中国计算机的起源和传承,有中科院的计算机训练班和计算所,有清华、北大、哈工大、交大等,还有重要的一支——哈军工。

在中国政治军事史中,黄埔军校有特殊的位置,至黄埔一期开始,逐个学员的成长、变迁记载着历史。而哈军工在中国计算机事业发展中,也有这样一个清晰和不甚清晰的脉络。依靠由晶体管计算机、依靠441-B的培育发展起来的技术队伍,不管你是否感觉到,依然体现了这种精神的血脉,依然体现了“勤钻研、讲科学、认真行、壮国威”的哈军工精神。

从陈赓—慈云桂—441-B—哈军工计算机系—学员;

从哈军工—两弹一星—陆海空三军—国防工业—电信—石油—电子工业—教育……

这个培育和传承的过程,是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奇迹,也是中国科技创新与拼搏开拓的奇迹,作为哈军工精神,作为中国精神,是当之无愧的。

除去哈军工计算机系、计算机研究室的老师,还有一批并肩工作的战友,他们分别来自国防工业的八大院校,来自航空工业、电子企业、电信、石油和电子仪器,来自全国10多个省市,也包括从哈军工调动到外单位的同志。其中有孟庆余、龚天富、彭一苇、何文永等许许多多同志,哈军工精神和“中国加油”的精神就是从他们这一代人形成,并且传承起来的。
龚天富春节留影1965年

441-B的全体软件人员——都是老鼻祖啊!

陈景春、杨声林(女)、黄天发、许加才、龚天富(左起)。
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的五位同志,来到哈尔滨,一呆就是一年多。
他们之后的经历正在整理中。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http://xuzuzhe.blog.ccidnet.com/blog-htm-do-showone-uid-53507-type-blog-itemid-422138.html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中国首台441—B晶体管计算机 441-B 441-B机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441B机,441-B计算机,441B计算机,441-B晶体管通用计算机,441—B晶体管计算机,441-B机,441-B,441B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