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7684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09-18
方兴东
方兴东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走向未来丛书
走向未来丛书
《如何改变世界》
《如何改变世界》
价值进化论
价值进化论
数理情感学
数理情感学
思想史上的盗火者
思想史上的盗火者
《1984》60年
《1984》60年
《纳米科学与技术》
《纳米科学与技术》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1984》60年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1949年,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出版了反乌托邦小说《一九八四》,一部在后来的60年里被不断谈论的政治寓言。60年过去了,人们目睹了“大洋国”般的极权社会一一出现,也目睹了它们的坍塌。时至今日,人们仍在争论“那样的历史是否已经终结”,但《一九八四》这本书,过了60年依然没有落伍。该书繁体版译者刘绍铭说,越多人看《一九八四》,自由就多一份保障。这或许是60周年之际,全世界都在纪念它的原因。

目录

《一九八四》身后六十年编辑本段回目录

时代周报记者  马欢

  列一份最佳书籍排行榜总是一件棘手的事情,浩瀚书海,谁敢说自己推荐的就最好?最近,美国《新闻周刊》在参考了全世界几大图书机构以及媒体推荐的书单后,整理了一份有史以来最好的100本书榜单。

  这些机构当中,有出版业巨擘兰登书屋旗下的“现代文库”,全美最大的公共图书馆纽约公共图书馆,著名的人文学院圣约翰学院,此外,还有《卫报》、《每日电讯报》、《纽约时报》,以及奥普拉等名人。《新闻周刊》在综合了这些经典书单的内容后,再推出这份“有史以来最好的100本书”,虽有大杂烩的嫌疑,但也值得一看。

排名仅次《战争与和平》

  在书单中,我们看到了耳熟能详的古典名著,我们也看到了激进的现代先锋派作品,我们还看到了一些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传世之作。不过,有一位作者,他也许并没有其他文坛明星那般闪耀,但他的作品同样在这份榜单中出现,并且不容忽视。他就是英国小说家乔治.奥威尔和他的《一九八四》。

  《一九八四》在这份榜单中的排名,仅次于托尔斯泰的巨著《战争与和平》,与此同时,这本小说也得到了世界两大图书馆以及英国两大报纸《卫报》和《每日电讯报》的一致力荐,此外,奥威尔的另一本反乌托邦名作《动物农场》也进入了这个榜单(排名第61)。与《一九八四》齐名的反乌托邦文学,阿道司.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也排名第23,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适逢《一九八四》出版60周年之际,奥威尔,和他的作品,再度走入了我们的视线。60年前的6月8日,一本反乌托邦小说《一九八四》在英国出版,5天后就在美国上市,并立刻被视为杰作。然而,作者奥威尔还来不及享受成名后的荣耀,就在次年1月因动脉迸裂去世。

  尽管如此,在这60年来,《一九八四》不仅以书的形式影响着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还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广播剧、舞台剧、音乐剧、网络版连环漫画,甚至电视节目上的真人秀。而作者奥威尔的创造“奥威尔式的”(Orwellian)风格也被当作英语词汇收入字典。书中的一些新造词语,比如“老大哥”(Big Brother)、“双重思想”(doublethink)、“新话”(newspeak,指意识形态语言)、“真理部”(Ministryof Truth)和“思想警察”(thought police),也成为了日常英语用语。

 

  60年后,这本小说仍然不断在激起一些新读者的共鸣,也许,读者们的意见最能反映事实。在英国今年3月的全国性调查中,《一九八四》以22%的得票率荣登榜首,被评为最具20世纪特色的小说。在出版60周年之际,世界各地以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在提醒人们,60年前,曾经有一名叫奥威尔的人,给人类敲响警钟。

60年不曾被遗忘

  在奥威尔的故乡英国,各大报纸均以撰文的方式纪念这一事件:《独立报》采访了包括安德鲁.莫申在内的多位作家,畅谈《一九八四》及奥威尔的影响;另一作家杰里米.帕克斯曼则在《每日电讯报》撰文,赞扬奥威尔的散文写作水平。《每日邮报》评论说,尽管时隔60年,奥威尔创他所预言的那个冰冷世界仍然值得我们注意。《卫报》也再度详细介绍了奥威尔的生平和作品。

  二战期间,奥威尔曾在英国广播公司(BBC)东方部全职工作两年。作为他的老东家,BBC以另种方式纪念—他们公布了奥威尔在二战期间的19份档案。《泰晤士报》从中挑出一份备忘录,在这份备忘录中,BBC当年的海外业务主管曾抱怨奥威尔的音调单一,播音没有特色,甚至还建议他不要再碰麦克风。随后,奥威尔在1943年9月递交了辞呈,不过理由不是嗓音问题,而是由于认识到“我正在浪费自己的时间和公众的金钱于无结果之工作”。

  在纽约,59E59剧院在3月推出了改编戏剧“奥威尔的1984”。这个新版的故事尽管情节内容和原著有出入,在风格上仍旧延续小说的冷峻风格。《纽约时报》的影评形容它“用超然冷静的态度,再度寓意对所谓的乌托邦世界的恐惧”。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也以自己的方式来纪念这位作家,在今年5月推出的小说《1Q84》。作为致敬之作,《1Q84》的书名本身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九八四》,因为在日语中数字9的发音和英文中的字母Q接近。

  在出版日期上,村上选择了在2009年5月29日出版,与奥威尔1949年6月8日的出版日期上相差了10天;奥威尔的《一九八四》篇第一句为“4月间,天气寒冷晴朗,钟敲了13下”,村上的《1Q84》则标明时间“4月—6月”;《一九八四》以“老大哥”(BigBrother)隐喻独裁者,《1Q84》以“小人儿”(LittlePeople)对应,暗示某种邪恶力量。光从这些文字间,就能看出村上对奥威尔的致敬。

  当然,和当年《一九八四》一样,这本《1Q84》也在出版后受到了读者的欢迎。截至2009年7月6日,《1Q84》销量已突破200万册,销量还在一直攀升。
  如今这个时代,并不是奥威尔所预言的那个寒冷透骨的世界,但我们并非不需要《一九八四》。正如止庵所说的那样:不读《一九八四》,思想上会有漏洞。虽然它所描述的世界太痛苦了,太违背人性了,现在的世界应该更像是赫胥黎笔下的那个“美丽新世界”。

奥威尔六十年祭编辑本段回目录

作者  刘绍铭

  上世纪50年代末,我快大学毕业了,一天到夏济安老师宿舍交功课,他忽然想起一桩心事似的对我说,书是读不完的,但无论如何得抽空读完奥威尔的讽刺小说《一九八四》。看完后休息一两天,等心情平伏后再找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来读吧。

  小说定名《一九八四》,因为他是在1948年动笔的(编者注:刚好把后两个数字颠倒过来)。其时他肺病已近末期,一边咯血,一边书写。小说在他逝世前一年出版。有些文学作品,如卡夫卡的《审判》不能不读,但不忍再读。一个向来奉公守法的市民忽然被押上法庭,定罪,跟着就推出“正法”了。这就是卡夫卡笔下的荒谬世界。奥威尔眼中的未来世界更似鬼域。

  1984那年,忽接林山木电传,问我要不要替《信报》翻译《一九八四》分段连载。就当时查得资料所知,此书有三个译本。比对之下,发觉一来删节的地方不少。二来译文以讹传讹。这就是说,甲本的译文,乙丙两家拿来参考,结果是甲本出现的误译,也如数出现在乙本和丙本内。我觉得这样太辜负原作者一片苦心了,因此决定再入“大洋邦”这个dystopia(编者注:糟糕的世界,即上文的“鬼域”),给《一九八四》一个全译本。

最初的无产主义者

  像《一九八四》这样一本作品,很难光凭想象写出来。奥威尔本名Eric Arthur Blair,生于印度,父亲是大英帝国的公务员,在贵族的EtonCollege(编者注:全世界最显赫的贵族子弟学校伊顿公学)毕业后,家里供不起他到牛津或剑桥升学。这对他打击至巨,因为在势利的英国社会中,他昔日的同窗都会一一成为陌路人。在无可选择的情况下,他只好走父亲的老路到印度当“皇家警察”,后来又调派到缅甸。

  20世纪初,英国人在南亚殖民地的嘴脸有如“君临天下”。奥威尔在印度和缅甸的经历让他亲身体验到做顺民是什么一回事。他“感同身受”5年后,再也受不了,辞职返回英国全心写作,用文字来排遣心中挥之不去的贫下阶层民不聊生惨况的记忆。他初期的作品如《缅甸岁月》,多少带有自传成分。这时期的奥威尔相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消灭资本主义贫富悬殊和阶级矛盾的社会现象。

  给奥威尔认识共产党和共产主义不同面的机会,是西班牙内战(1936-1939)。当时选出来的左翼政府致力推翻独裁者佛朗哥。奥威尔认定这是体验“民主政制抗拒法西斯主义”千载难逢的机会。1936年,他抵达巴塞罗那,投入一个他当时看来完全是由“无产阶级”统治的城市中。街上少见红男绿女,百姓穿的多是蓝工作服。理发店都挂着牌子宣示:我们不再是奴隶阶级了。

  奥威尔决定要为这个新阶级卖命。他参加了一个当地的民兵单位,与佛朗哥军队对抗,结果身受重伤。谁料养伤期间政局骤变。原来政府中的共产党把他认同的反佛朗哥激进分子列为非法。巴塞罗那城内的清算斗争跟着开始蔓延。他体力稍为康复就躲起来,俟机回英国。回国后他在报上追看有关西班牙局势的报道。他拿自己的亲身经验参照着看,发现报章所载,全是“历史创作”。那儿根本没有放过一枪一弹的地方,在报道中竟然是“战况惨烈”。那儿曾经伤亡枕藉的,现在却只字不提。他在《向加泰隆尼敬礼》一书中为当时的战友鸣冤:“我亲眼看到的英勇作战的军队,被贬为懦夫、叛国者;那些根本没听过枪声的人,却被捧为‘光荣战役’中的英雄。”

  信奉“战争是和平、自由是奴役、无知是力量”的“大洋邦”,集极权政府统治手法于一身。无知怎会是“力量”?很简单,你只要深信2+2=5这个真理就成。因此农作物虽然因天气反常失收,但在政府公布的数字中永远不断“增产”。一个本来是“老大哥”哥俩好的亲密战友,因思想“不正确”而突然“人间蒸发”,成为non-person,所有历史档案都找不到这“非人”的名字,更不用说生平了。时时刻刻看着你的“老大哥”,你再不需要他们了。大洋邦的“新语”辞典中,“母亲”和“父亲”这两个字从来没出现过。“老大哥”在大洋邦中得到全民爱载,全民誓死保护。一个老太婆小贩一次用了一张印有“老大哥”玉照的旧报纸包裹东西,被两个“革命小将”看到,就往她身上纵火,几乎活活烧死。

狂想中的“一九八四”

  在赫胥黎的《美丽的新世界》中,婴儿是在“孵化场”(hatchery)炮制出来的。这个泡在试管中的“卵细胞”,依上方旨意特别培养后,可以一次生产8个至96个婴儿,个个样貌相同,智商和体能也相同。他们长大后,就会成为模范公民。“大洋邦”就有这么一位人物。他名叫奥兹维。23岁那年,他在印度洋上空执行任务时,为敌机穷追猛打,迫得把机枪扎在身上以增加下沉重量,连同携带的重要文件一起跳出直升机葬身海底。“老大哥”表扬他时,说他一生守身如玉,忠党爱国,烟酒不沾,每天除在体育馆健身一小时外,再无其他嗜好。他立誓终身不娶,因为婚姻生活跟他一天24小时奉献给党的志愿有冲突。

  在《美丽的新世界》中,人可粗分两类。一是Alpha Plus Intellectuals (API),或可称“极品高知”。第二种是Epsilon MinusMorons(EMM),“超级白痴”。《一九八四》的主角温斯顿的日常工作,是替“大洋邦”改写历史,是理所当然的API。他是占人口少数中的少数。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是“普理”,取自proletariat(编者注:最下层阶级)的头两个音节。“大洋邦”为了证明“战争是和平”以战养战的真理,战争连年不断。民间一穷二白,百姓饿不死,但从没有过丰衣足食。但相对来讲,类同EMM的“普理”比温斯顿那帮人幸福。他们干粗活,既不通文墨,就不会犯“思罪”,免了人间“蒸发”之灾。为了让他们生活得有“希望”,政府做大庄家,发行彩票。

  彩票是希望的凭借,因此大家向前看。在希望成真以前,得有一个渠道帮助“普理”打发空闲时间,抒发剩余的精力。温斯顿冒着“蒸发”的危险,私自在宿舍外租了房子,方便跟朱莉娅幽会。一天,六月的阳光洒满他房子的后院,窗子下面有人唱歌:

本来不存希望,
心事化作春泥。
谁人巧言令色,
使我意马难收?

  温斯顿往下面看,原来这位女低音歌手是个体态健硕的中年妇人,腰间系着麻袋布围裙,展着肉腾腾的双臂,一步一陡地在洗衣盆和晒衣绳间来回踱步去晒孩子的尿布。她哼着的曲子在伦敦风靡一时。这类“郎是春日风、妾是断肠红”的靡靡之音,是音乐科一个小组为迎合“普理”口味而大量生产的成品。曲词是“谱乐器”撰写的,不是什么专家创作。靡靡之音有助稳定社会情绪,痴男怨女各自哼着,就觉得身心有所托。

  跟温斯顿幽会的女子朱莉娅,敢作敢为,属于API品种。是她先用纸条传递“I loveyou”向温斯顿示爱的。跟温斯顿一样,她恨透了“老大哥”和他用统治“大洋邦”的一切高压手段。两人第一次幽会时,温斯顿得知朱莉娅曾跟多名党员发生关系。他听了很高兴,告诉她说:“你听着,你阅人越多,我越爱你。你懂吗?”温斯顿的想法是,越多党员跟朱莉娅私通,党的清规戒律会越早崩溃。他把自己和朱莉娅的身体看作推翻“老大哥”的武器。要是他们能把麻疯或梅毒传染给“内党”和“外党”的每一个党员,他们都愿意做。他们愿意做任何使“组织”腐化、堕落、沦亡的事。

  大洋邦“情报系统”监视党人的“电眼”无处不在。温斯顿和朱莉娅心里明白,他们两人早晚会被“老大哥”捉个正着。温斯顿早有预感地对朱莉娅说:“我们被捕后,谁也帮不了谁。我招供了,他们固然枪毙你。但即使我不招供,他们也一样枪毙你。不管我说什么、做什么,或者不管我怎样守口如瓶,也拖延不了你的死刑。到时我们谁也不知谁的死活。我们什么力量也没有。最要紧的是,我们不能互相出卖,虽然我也晓得到后来结果都一样。”

  “你是说招供?”朱莉娅问道:“我们当然招供,谁抓进去都招供不误。有什么办法,他们用刑折磨你。”

  “我不是说招供。招供不等于出卖。你说什么做什么都没关系,感情才是重要的。如果他们能迫使我不再爱你,这才是出卖。”

  温斯顿以为,“他们”可以用刑迫他招供,指控朱莉娅,但却不可以阻止他爱她。但他错了。审讯时,“他们”用最“先进”的刑求手段,肉体的、精神的和心理的,让他的“人格”全面崩溃。他没有“蒸发”,但往日的温斯顿剩下来的只是一副毫无心智的躯壳。他不再爱朱莉娅了。现在只爱“老大哥”。朱莉娅也不再爱他了。

  住在温斯顿旧时“幽居”的后院的女低音,依然身心康泰,悠然哼着:
虽说时光最能疗创
虽说旧恨转眼遗忘
旧时笑声泪影
历历在我心上

作者系翻译家、《一九八四》繁体版译者。文中小标题系编者加注。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一九八四》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