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3476 次
  • 编辑次数: 3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1-05-04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蓝色森林
蓝色森林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屏奴
屏奴
科技时代的约会
科技时代的约会
脱网一年
脱网一年
数字产品与职业病
数字产品与职业病
自拍
自拍
第一代数码族
第一代数码族
夜店生态圈
夜店生态圈
春节拜年信息格局
春节拜年信息格局
三线城市数字生活
三线城市数字生活
未来的家
未来的家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目录

[显示全部]

网络窥探(Online Snooping)编辑本段回目录

网络就像一层厚厚的面纱,隔开了两个人也遮住了两个人的真实面目。人们只能从对方的“言谈举止”中去猜测,即使有所了解也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看不真切,因而总有一种雾里看花的遗憾,总是吸引着人们想一看究竟,从而有了网络窥探心理。
 

  网络窥探心理——对网络虚拟实体的揣测和猜疑。

  15年来向社会捐款5000万元的慈善家李春平出版自传《忏悔无门-慈善家李春平的旷世情缘》是为澄清网民怀疑他资金来源和捐款动机,说他洗黑钱编造人生故事;

  “甜甜事件”中,部分网友出于道德谴责的“正义目的”公布他人的个人信息,网络讨伐打破当事人单位电话,凸显网络暴力,给当事人带来了负面影响;

  一份名为“基于google的毒药验证报告”的帖子,网名“”的一位网详细调查了MSN博客红人“友毒药”的身份;

  打开任何一个黑客网站你会发现破解QQ的密码破解器,袭击网站的软件。

  ……

  对他人的揣测一种是基于网络虚拟性而进行的自我防卫的表现。

  网络,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道德、法律、经济等待前面所说到的可能制约人类行为的规范的约束力减弱、甚至完全淡化了。比如我们可以在聊天室对着一群不知道真实性别和相貌的人肆无忌惮地谈爱情和性;我们可以对他们发泄心中的不满,也可能寻找他们的安慰;这当然也为某些人通过网络犯法的可能。因其虚拟,网友在网络上常常作出一些不负责任的行为。因此对于那些被伤害的 “良民”来说不得不提高警惕。有时也就会窥探他人心理,看看对方是否对自己构成危害。

  网络窥探心理在黑客身上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而在这其中的技术和手段如破解软件,也为图谋不轨的人提供了便利。他们利用自己手中的技术和手段非法侵入他人网站或邮箱、QQ等获取信息想一探究竟或进行破坏。而在互联网上利用技术篡改、监看他人的电子邮件也是很普遍的现象。这和现实生活中私拆他人信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

  “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揣测国人”是鲁迅先生的话,如今猜疑和揣测他人不仅在社会生活中存在,也存在于网络传媒中。因此,过度心理防卫、过度警惕正成为部分国人的精神常态,长此以往必将会危及我们的民族文化,戕害我们民族的心理。

网上窥探(Online Snooping)——你的配偶偷偷的看你吗?编辑本段回目录

已婚夫妇的44%中,至少有一方偷偷的查看另一方的网上活动。

在网上打情骂俏,与异性分享与秘密的性爱关系,看色情作品。

已婚夫妇认为上网干什么是不能接受的呢?他们相互检查对方做过什么吗?如果检查过,怎样检查呢?

为了找出答案,Helsper和Whitty(2010)召集了992对英国夫妇,组成了一个代表性样本,询问他们什么是可以接受的行为,以及他们是否窥探对方。

什么不可接受?

不可接受的行为都是平常引起问题的事情。人们会不高兴,如果:

     他们的配偶网恋(80%)

     与他人进行网上性刺激(84%)

     与其他人调情(69%)

     与他人交流性爱关系方面的问题(70%)

并不是所有的夫妇都同意以上观点。对于这些行为,妻子们通常比丈夫们更加的容易不高兴。实际上,女人更倾向于认为夫妻双方或者仅仅是她们的丈夫的网络使用是有问题的。

娱乐活动很少会引起争议,比如说逛街购物,看成人材料,玩游戏等,对于这些,夫妇们更倾向于赞同彼此。

偷窥工具

配偶们会偷偷的观察他们的另一半吗?

是的,44%的夫妻中至少有一方会暗中观察另一方。在这些窥探者中,20%窥探者是男人,43%窥探者是女人,37%是彼此窥探。

当情侣们互相窥探时,男女之间大约平等,但当仅一方窥探另一方时,更多的是女人窥探男人。

以下是人们提供的三中最常见的窥探方式。

1 看邮件:

         10%的夫妇窥探彼此的邮件,

         22%的夫妇中有一方是窥探者。

2 看手机短信:

         10%的夫妇窥探彼此的短信

         20%的夫妇中有一方是窥探者。

3 检查网站浏览历史:

         4%的夫妇会检查彼此的浏览历史,

         16%的夫妇中有一方是窥探者。

其它的一些偏少的窥探行为包括:看及时通讯记录,用监测软件或者假装成另一个人,等等。

你正被观察着吗?

如果你窥探你的配偶,那么很可能他们也在窥探这你(临时样本中73%的夫妇的监视行为是类似的)。女人比男人更爱窥探自己的配偶。或许这是因为她们对不忠,“网瘾”或者色情作品等更加担心。或者更简单的,因为普遍来说女人比男人更爱焦虑。

记住,所有这些数字可能偏低,因为人们可能会不愿意承认偷偷监视自己的伴侣,这是缺乏信任的行为。但实际上,这么多人竟然承认了这种行为,我感到很吃惊。真实数据可能会更高。

已婚夫妇间网络窥探行为多 编辑本段回目录

  眼下,网络已成为不少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不忠行为时有发生。英国研究人员调查发现,英国已婚夫妇中五分之一有过窥探配偶电子邮件或手机短信的举动。


  在线调查

  调查所涉问题主要关于网络使用方式和习惯。当被问及是否查看过配偶的电子邮件时,8%的男性和14%的女性回答“是”。研究人员再次询问时,这一数据均增加10%。当被问及是否查看过配偶的手机短信时,7%的男性和13%的女性回答“有过”。研究人员再次询问时,这一数据同样均增加10%。
  研究人员统计得出,约五分之一的已婚者查看过伴侣的电子邮件和手机短信。
  此外,6%的男性和10%的女性查看过配偶的网页浏览历史记录,研究人员再次询问时,这一数据均增加4%。1%的男性和女性使用过监控软件,还有1%的研究对象曾假扮他人与配偶联系。
  女性居多
  调查结果显示,已婚者大多无法接受配偶在网络上的不忠行为,不少人进行网络窥探。

  研究人员发现,女性对自己和配偶在网络上的行为更为留意,“让我们感到惊讶的是,先前研究称女性在技术掌握方面较男性逊色,但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妻子往往比丈夫采取更多监视措施。这说明若感到婚姻出现问题,她们有能力克服技术障碍”。

  网络影响
  研究人员表示,网络对伴侣间亲密关系有何影响,网络的使用是否可能引起伴侣间发生冲突等问题均有待进一步研究。
  英国先前一项调查显示,男性往往在社交网站上查看配偶动态,当发现有其他男性评价配偶的照片时,他们容易“吃醋”。
  另一项调查说,窥探配偶网络行为的举动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少,25岁以下的年轻人中三分之一有过窥探配偶的举动,54岁以上人群中这一数据为12%。
  黑尔斯佩尔和同事得出结论:网络使用习惯和规范有所发展,伴侣间在这一方面或有意或无意向对方作出妥协。不过,在评估情感关系的威胁方面,传统的性别差异仍然存在,女性更易对自己和伴侣的行为产生怀疑。

我能跟踪你编辑本段回目录

智能手机提供了地理标记功能,而许多人对此一无所知。

一则涉及隐私的新闻让人们非常恼怒:iPhone收集位置信息并将其存储在用户的计算机文件中。但是,专家指出,有关信息每天的去处让智能手机用户处于更大的危险之中。在Source Boston计算机安全会议的演讲中,梅汉米尔实验室(Mayhemil Labs)的本·杰克逊(Ben Jackson)和NWN公司高级安全顾问拉里·佩谢(Larry Pesce)指出,许多用于收集拍摄照片的方式通常具有经纬度标记的编码。当用户通过TwitPic等服务将照片发布到网络上时,常常没有意识到他们已经暴漏了更多的个人数据。

“这些人没有意识到这种危险,这一点毫无疑问。”杰克逊说到。

例如,研究者查看Twitter匿名用户发布的图片所含的位置元数据,即可定位该用户大概的家庭住址。然后,使用城市记录对该位置进行交叉查询,就可以找到他的姓名。利用这些信息,研究者接着还找到他的公司地址、他妻子的姓名以及有关他孩子的信息。

过度曝光:上图为安全研究员创建的网站:我能追踪你(I Can Stalk U)。该网站用于说明:用户将智能手机拍摄的照片上传到社会化网站时常常会暴漏他们的位置。
来源:I Can Stalk U

少数智能手机,比如黑莓手机,在默认情况下关闭了地理标记功能。但是,对于许多设备,如果用户自己没有禁用这种功能,照片将具有这些信息的标记。

为了让人们意识到这些数据的危险,杰克逊和佩谢推出了“我能追踪你”(I Can Stalk U)网站。该网站搜索Twitter上泄露了位置信息的推讯,然后创建了一个地图,定位图片拍摄地点。“我们想要让他们明白他们实际上发布了什么内容。”杰克逊说到。

研究者一直在努力寻找一种有效的方式来传播这一讯息。Twitter曾两次关掉了这些信息(不过,他们自己能够进行恢复)。当用户看到“我能追踪你”网站的内容时,他们的反应是惊恐。杰克逊和佩谢称,他们希望能够引导人们,并且该网站提供了有关关闭地理位置功能的信息,还有访问保护用户隐私机构的链接,比如电子前沿基金会(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

每天大量具有位置数据的图片被发布到网络上,研究者试图分析TwitPic发布的所有图片,但无法保持做下去。现在,他们的网站每天平均下载15G的照片,扫描35000多条推文,并分析2万多张图片。

一家名叫SANS Institute的机构,提供一种叫 “互联网风暴中心”的互联网安全服务,该机构的首席研究官乔纳斯·乌里其(Johannes Ullrich)指出,位置信息通常是随着照片而被发布到网络上。除了杰克逊和佩斯所描述的那种跟踪,他说,这种行为还增加了失窃的风险。允许用户发布销售用品的网站常常还包含了图片,窃贼可以利用这些图片定位这些用户的位置所在。

去年,在一次安全大会上,加州伯克利大学国际计算机科学机构的研究员杰拉德·弗莱德兰德(Gerald Friedland)和罗宾·萨摩(Robin Sommer)公布一项有关“网络窥探”(cybercasing)的研究,网络窥探指利用网络地理位置标记增加现实世界的攻击。“我们发现人们的确是在无意的情况下加入了位置标记。”弗莱德兰德说到。例如,他指出,他们发现这样一种情况:显而易见,人们努力保持账号匿名,但不料竟泄露了重要的位置信息。今天这一问题尤其严重,因为,网络服务提供的强大的编程接口,让当事者快速将多种服务的信息关联起来。

弗莱德兰德表示,位置标签并非没有益处——这种信息对于个性化等服务是有用的。但是,他说到:“这种服务有责任明确说明发布了哪些信息。人们应可以选择。”

“服务应[删除]这种信息。”乌里其说到。他还指出,这在技术上并不苦难,而且对网站自身也是有益的:剥离图片中的元数据可防止攻击者使用这种信息攻击网站服务器。某些网站,如Facebook,已经采取了这种策略。

无论网站采取何种策略,用户都需要留意他们设备的功能,Katana Forensics公司首席技术官兼主工程师亚历克斯·莱文森(Alex Levinson)如此说到。该公司制作了一款应用程序,可分析iPhone、iPad等使用苹果公司移动操作系统的设备上保存的数据。莱文森已经研究了存储在这些设备上的位置信息,并且当前正在研究当用户在公共网站上发布内容时他们如何共享这种信息。“当你买了一款技术产品时,阅读产品附带的用户手册。”他说,“这样你就会知道这个设备如何处理和使用了位置信息。如果不喜欢你看到的内容,那就退货。”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http://article.yeeyan.org/view/112339/97031
http://media.people.com.cn/GB/40606/11254934.html
http://www.mittrchinese.com/single.php?p=52120
http://www.spring.org.uk/2010/03/online-snooping-is-your-partner-secretly-watching-you.php#more-9681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网络窥探 online snooping 网上窥探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online snooping ,网上窥探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