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2465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0-05-04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Snap上市
Snap上市
社交媒体政治传播功能
社交媒体政治传播功能
真实版《逃离德黑兰》
真实版《逃离德黑兰》
社交媒体文化症候
社交媒体文化症候
微信十条绑住自媒体
微信十条绑住自媒体
职业社交网站之争
职业社交网站之争
全球女性网民社交智慧
全球女性网民社交智慧
2014年社交媒体五大预言
2014年社交媒体五大预言
社交媒体实况转播叙利亚战争
社交媒体实况转播叙利亚战争
家谱社交
家谱社交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公民新闻功能分析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公民新闻功能分析编辑本段回目录

 摘要
  关键词:公民新闻 功能 问题 思考

  根据《维基百科》解释,公民新闻也称“参与式新闻”,它是指普通公民利用互联网等新兴传媒技术收集、报道、分析和散布的新闻信息。这种新闻未经专业新闻机构的采访、编辑与审核,它是相对职业新闻而言的。



  一、公民新闻功能分析

  1、重新解构新闻定义


  一直以来,新闻的定义在学术界众说纷纭。中国新闻学开山鼻祖徐宝璜先生在其《新闻学》中写道:“新闻者,乃多数阅者所注意之最近事实也。”陆定一在《我们对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中说:“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著名记者范长江在《记者工作随想》一文中则称:“什么是新闻呢?我觉得,新闻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上述定义侧重点虽不同,但从“多数阅者”、“广大群众”等字眼中不难判断新闻概念的潜在特征:即受众的大众化,传播的规模化、影响的广泛性。

  与传统媒体相比,公民新闻主要以网络为传播平台,其优势在于能为小群体受众打造针对性更强的新闻信息。公民新闻的发布者分布于社会各阶层,不同的社会地位、经济基础及兴趣爱好决定其关注点迥异。因此,公民新闻最初可能只会在社会属性相似的某一小群体中产生共鸣。这就牵涉出几个问题:小众化传播的信息是否属于新闻,新闻到底该怎么定义?

  “公民新闻”的出现,让我们对这一问题产生新的思考:由于网络新闻日渐呈现出社区化、地方化、个性化的趋势,且远远超过传统媒体的信息容量。原来在传统媒体看来“不是新闻”的信息,现在则可能成为新闻。其实,是否需对“新闻”进行重新定义意义不大。公民新闻概念的引入,重在让我们对“何为新闻”这一问题多些理性、深入的思考。值得注意的是,公民新闻信息最初阶段虽被社会某一小群体关注,但凭借互联网强大、广泛、迅捷的传播效应,它最终会在舆论造势下演化成热点话题,从而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

  2、颠覆传统媒体垄断地位,赋予受众更多话语权

  以往的新闻传播中,传统媒体凭借其政治、资本、技术方面的优势及长期积淀的媒体经验,在新闻发布方面一家独大。它在“传→受”的单向传播模式中一直居于绝对主体地位,牢牢垄断着社会话语权。2008年的“天价烟”事件中,传统媒体最初并未对周久耕之言进行过多阐释,只是进行常规性报道。网络媒介却极为敏感地挖掘出“潜台词”,将矛头直指官员腐败问题,并为众多网民提供一个各抒己见的言论空间。正是在此基础上,“天价烟”事件演变为社会热点。

  公民新闻诠释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但凡具备一定网络传播技术能力的人,都可以制作并传播自己定义的“新闻”。此类新闻由于和社会底层较接近,很容易在普通民众中产生共鸣。草根媒体凭借“公民新闻”这把利剑重新解构职业新闻的内容构成,对居于霸主地位的传统媒体更具颠覆意义。

  公民新闻诞生之前,受众基本处于绝对被动地位,在“传→受”的单向传播模式中难以找到反馈渠道。这种传播模式因缺乏互动性极大限制受众的言论自由。在网络时代web2.0的技术条件下,公民新闻的传播方式冲破了“点-→点”的单向传播模式,走向“点←→点”、“点←→面”的双向互动模式。普通公民利用网络论坛、博客及播客等媒介,传播讯息,表达情感,扮演起“新闻发布者”的角色,新闻图景也因公民新闻的注入增添了不少亮色。

  言论自由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在现实社会当中却缺乏稳健的表达渠道。“天价烟”事件中网民成为舆论主角,他们的发言掷地有声,引发社会各界对该事件及此类社会现象的关注。由此可见,公民新闻作为体制边缘的话语表达方式,有效改变了传统媒体“一家独大”的垄断格局,使普通公民的言论表达自由得到有力保障。

  3、探寻事实真相,构建客观全面的新闻图景

  传统媒体在一贯的妄自尊大中容易陷入盲目和偏执状态,新闻采访浮于表面的现象司空见惯。在信息纠偏机制不尽完善的状况下,传统媒体的权威性自然无法撼动。一些失实的新闻报道经广泛传播成了“事实”,这对新闻真实的本质带来重大损伤。公民新闻的传送者是普通公众,或身处社会底层,对某些民间新闻场景有着贴身体会;或是社会某领域的精英,能对新闻报道中某些专业问题进行权威解读。公民新闻的介入,可以对职业新闻中的失实部分进行纠正和补充,无形当中构建起一种纠偏机制。

  2007年,“华南虎照”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由最初官方媒体报道的“确有其虎”到最后“虎去山空”,网络理性力量起到重要作用。网络上各路“打虎”英雄由多个阶层组成,包括白领、IT精英、摄影师及学者等。其社会角色虽不同,但在网络平台上却拥有共同身份——网络公民。他们扮演着新闻发言人的角色,利用专业知识、技术对虎照层层揭秘,并不断将最新动态公诸于众,并积极引导其他网民揭秘。正是在这种密切配合、有序分工之下,“虎照门”事件得以大白天下。

  网络力量的理性回归,彰显出网络公民的巨大力量,同时也证明,公民新闻在对职业新闻进行纠正补充方面意义非凡。公民新闻酝酿产生的纠偏机制,有望不断成熟完善,在与职业新闻的密切配合中,诠释出新闻真实的涵义所在。

  新闻图景作为新闻事实的符号化表现,理应时刻反映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为受众建构起接近事实世界的“拟态环境”。传统媒体作为“把关人”,对新闻信息能否进入公众视野起着掌控作用。众所周知,传统媒介机构的控制因素很多,政治力量、经济力量、媒体行业控制、媒体规章制度、伦理道德自律方式等等。在上述诸多因素的制约下,传统媒介的传播内容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

  公民新闻的出现,为新闻报道与新闻事实找到了更为稳妥的平衡点。公民新闻颇具“平民化”色彩,摆脱了严肃媒介机构筛选新闻的硬性标准,甚至将琐碎的日常生活细节纳入传播范围。“人人即媒体”的时代,普通公民注重个性张扬与自我满足,他们乐于传播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所观所感皆可诉诸网络平台,宏观的新闻图景因此变得五彩缤纷,新闻图景与事实世界某种程度上也更为吻合。

  4、行使社会监督功能,有效引导社会舆论

  2007年,山西“黑砖窑”事件中,网络的社会监督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公民新闻成为正义与真理的化身,揭露内幕、引导舆论,积极行使社会公器的功能。它的崛起,宣告一种崭新的媒介互动报道模式诞生:即网络媒体利用其草根性与及时性等优势率先爆料,以公民新闻的形式对新闻事件率先揭幕,随后传统媒体凭借其权威性、影响力迅速跟进,不断补偏救弊,直到最终揭露出真相。

  公民新闻信息除最初网民的爆料外,还包括网上对此形成的评论、态度、意见等主观信息。这些信息相互作用不断叠加,最后形成一股“信息流”。在“沉默的螺旋”机制的作用下,产生强势论点,即网络舆论。网络舆论继而渗透到现实生活,促生社会舆论的产生。在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下,传统媒体立即出洞,以深度报道形式展开挖掘,最终呈现出真实度更高的新闻报道。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社会包容度不断增强的时代语境下,公民新闻在崛起之后正逐步走向理性与成熟。并且作为一种民间话语表达方式,它颠覆了传统媒体的话语霸权,捍卫着普通民众的话语权,为其言论自由构筑起表达渠道。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当前中国,公民新闻有力保障了言论自由这项基本人权,诠释着“以人为本”的深刻内涵,营造出和谐、有序、开放的社会环境。它必将推动社会民主走向成熟,促进社会文明不断进步。

  二、公民新闻存在的问题及其思考

  从诞生到崛起,公民新闻的发展面临着重重挑战。网络暴力不时发生,“人肉搜索”愈演愈烈,公民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及公正性不同程度受到质疑。这些恰是其发展受阻的原因。上述问题如何解决,值得深思。

  1、公民新闻发布者的范围受限

  公民新闻作为一种发自社会底层的声音,有着较强的“草根性”特征与“平民化”色彩,然而其发布者范围却很有限。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首先,受技术条件的限制。公民新闻的传播并非主要通过人际间的口头交流,而主要依靠具有传播优势的网络媒介,新闻传播者最起码应具备一定互联网知识和应用技术。如此,网民发布的公民新闻才能在网络这一强势媒介上高效传播。

  其次,需要公民意识的觉醒。公众需要从“两耳不闻窗外事”的闭塞心态中走出,以一种公民责任意识和国家主人翁观念去关注时事,了解民情,在社会信息方面与民众互通有无,从而推动社会信息系统的良性运转。相反,若没有这种公民意识,普通民众对周围发生的一切都视而不见,公民新闻的源泉必然枯竭。

  若要实现公民新闻最大程度上的民意化,扩大公民新闻的发布者范围十分必要。当社会上大部分人都能在网上自由发布新闻信息时,网络舆论的民主化程度才更高,才更能代表民意。这就需要解决两方面问题:硬件上,大力推广计算机、手机及摄像机等现代传播媒介,为公民新闻的传播奠定物质基础;软件上,普及互联网知识和计算机技术教育,提升公民综合素养。当然,这些问题的解决,又会牵涉到社会经济、教育与科技发展等诸多问题。
 2、充斥虚假信息,公民新闻的真实性受到质疑

  网络空间中,虚假信息层出不穷,假新闻事件屡见不鲜。杭州“飙车”事件中,网络上最初关于肇事者有高官背景的传言,作为公民新闻信息误导了大批网民。这一传言之所以一开始就被网友认同,是因传统媒体在相关信息发布方面行动迟缓,公众获取信息别无他处,只好诉诸网络。在传统媒体证实其纯属谣言后,“公民新闻”的可信性遭受很大冲击。一般情况下,网民对论坛、博客等网络空间内发布的信息反应如下:先是震惊触动,继而思考怀疑,然后诉诸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考证信息的真实性。可见,网络传播的公民新闻虽能满足受众一时的“猎奇”心理,却不能在信息真实性方面给予保障,现实社会中其公信力十分受限。

  相比之下,传统媒体在新闻报道上的权威性,源于其严格的审查制度。一套缜密、系统的把关体系有效保证了新闻真实性。新闻事件的背景材料、前因后果及详细过程均在专业化采访中水落石出,新闻事实得到最大程度呈现。有别于专业媒介机构的严格审查制度,公民新闻的把关环节近似于缺失。网民发帖子基本不受限制,博主发博文畅所欲言。公民新闻的传送者直观地将所观所感用文字、图片或视频等形式记录下来,却没有对事件背景、起因等要素进行深度挖掘。只将事实表象呈现于公众眼前,难免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窘境。

  若要走出此困境,对网络信息实施监管十分必要。首先,应该制定相关的网络信息管理条例,对在网络上恶意发布虚假信息的行为给予适当处罚,在他律制约之下促成网民自律。其次,网络管理员、论坛版主等作为网络一线的“把关人”,有责任和义务对信息进行必要的核实与查证,从源头上肃清虚假、不实信息。当然,这就牵涉到度的问题。网络媒介魅力就在于其自由性与开放度。若管理过当,无形当中会扼杀其生命力与创造力。

  3、滋生网络暴力,公民新闻的客观性受到质疑

  2007年的“铜须门”事件中,网民在网络虚拟空间里以“正义”化身自居,用网络道德标准对当事人进行猛烈抨击。更有甚者,借助“人肉搜索”将当事人私人信息公布于众,力图使其在现实生活中遭严惩,这便滋生“网络暴力”。

  某种程度上来说,网络公民在现实生活中地位有限,话语表达容易受阻。因此,他们在博客、论坛等网络社区乐于发出尖锐呐喊,并渴望自己的言论得到其他网友的回应和认同。因此,网络论坛充斥着诸多非理性信息。这些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信息渗入到公民新闻当中,成为其信息构成的一部分。这使得公民新闻的客观性大打折扣。

  “铜须门”、“虐猫”事件的源头皆为公民新闻,但这些新闻信息在最初阶段就带有强烈感情色彩。发布者没能以客观冷静的姿态去观察叙述新闻事实,而是大声叫嚣严惩不怠,如此营造出的舆论氛围又影响到其他网民。

  网络暴力的产生,关键在于网民的非理性言行。鉴于其危害性,解决此问题迫在眉睫。首先,需要考虑为网络立法,限制“人肉搜索”,阻止网民在现实中对网络事件当事人“施暴”。其次,网民应注重自身的道德重建,回归理性,以责任意识来权衡自己在网上的言行。只有网民严格自律,才能营造出一种和谐有序的网络环境,使网络媒介发挥出最佳传播效应。

  4、排斥平衡报道,公民新闻的公正性受到质疑

  2007年7月,“丁香小慧”事件一出,舆论哗然。小慧的继母当即成为众矢之的,尤其在网上,舆论一边倒。指责声、谩骂声不绝于耳,小惠的继母俨然成为千古罪人。网民将内心的怨恨与愤怒全部倾泻其一身,没有人冷静思考,更没人公正评判。网络审判席上,小惠是受害人,小惠的继母是被告,而千千万万的网民皆为法官。被告完全没有发言权,只有等待网民的“宣判”。最后,在公安机关调查下,真相水落石出,网上顿时鸦雀无声。原来小惠自己的伤是因病所致,而非其继母殴打所致。

  新闻报道中的公正原则关乎新闻真实性与媒体公信力,在新闻报道中意义重大。公民新闻的发布者通常排斥平衡报道,只将话筒和镜头对准新闻事件中自己所倾向的一方,对另一方极为漠视。因此,网上常出现一种强势声音,并且在“沉默的螺旋”机制作用下,这种声音逐渐占据绝对优势,进而影响到社会舆论。这无疑背离新闻报道的公正原则。在网络天枰失衡的状态下,公民新闻表现出消极作用,危害的不仅是新闻事件中被舆论排斥的一方,还有很多被误导的受众。

  网络舆论可谓社会舆论的导火索,因此解决网络空间的公正性问题十分关键。首先,公民新闻发布者需树立起客观理念,将个人情感与事实进行隔离。其次,还需努力培养出“职业新闻人”所具备的报道观念,即采用平衡报道方式,赋予所涉及双方对等的话语权,以冷静公正的姿态描摹事实真相。

  参考文献

  【1】杨保军《新闻理论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3】范东升《公民新闻的兴起与启示》,《国际新闻界》2006年第1期。

  【4】余建清《公共新闻与公民新闻辨析》,《国际新闻界》2008年第7期。

  【5】蔡雯《“公共新闻”发展中的理论与探索中的实践》,《国际新闻界》2004年第1期。

  【6】范东升《网络传媒的新天地》,《对外大传播》2005年第10期。

  【7】杨保军《新闻的社会构成:民间新闻与职业新闻》,《国际新闻界》2008年第2期。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公民新闻功能分析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