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nDisk董事长、CEO兼总裁Eli Harari:从物理学家到企业家编辑本段回目录

Eli的冒险之旅编辑本段回目录
在IT业奋战了18个年头之后,SanDisk公司的CEO Eli Harari确信,最大的成功还在前面。
如果Eli Harari顺从其天赋发展的话,那现在他可能仍然在实验室中研发下一代内存芯片技术。这位普林斯顿大学培养出来的材料科学家的技术成就,包括于上世纪70年代取得的100多项美国和国外专利并发明了电可擦写只读存储器技术(EEPROM)。
年度CEO——SanDisk 公司 CEO Eli Harari
但是过去18年来,作为闪存芯片厂商SanDisk的创建者和CEO,Harari将其绝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一项确实更富挑战性的工作上:确保这家半导体行业发展最为迅速、也最为成功的公司之一的生存及不断扩大。
“我仍然喜欢发明工作,”他说道,“但现在我作为CEO所做的大量工作都与此无关。”
事实上,尽管Harari喜欢跟SanDisk的工程师们聊天并对其设计和专利应用评价上几句,但现在他大部分的注意力还是用于处理许多其他事情上。短短几个小时内,他的活动可能包括检查最近的企业收购情况、SanDisk为遵从萨班斯法案而进行的50亿美元的生产扩充计划、甚至还包括对位于加州Milpitas的公司总部的职工餐厅中供应的佐餐水果贡献些个人意见。
“任何一天,我都得处理30~40件事,而且这些事或多或少都是同时进行。这确实是一项多维象棋比赛。”幸运的是,对Harari本人的精神健康及整个公司的健康发展而言,他拥有一支由高级和中层经理构成的高度专注的团队,能代表他做出许多决定。他说,这些人无愧于公司的功臣。
其他身价达数十亿美元的成功企业的CEO很可能也面临着近似的挑战。但是,事实是Harari如今仍然在管理着他于将近20年前与人共同创建的公司,就如同苹果公司的史蒂夫·乔布斯和甲骨文公司的拉利·艾利森等人一样,这点令之与众不同。达到SanDisk所取得的成功这样的公司不多,而仍由公司创始人掌舵的就更廖廖无几了。
Harari表示,管理SanDisk这样一间公司需要不断的学习和适应。“当我们身价5亿美元时,我从未管理过一家5亿美元的公司;而当我们成为10亿美元的公司时,我也从未管理过这样的公司。”他坦承,“所以本质上说,这是冒险。”
这又是怎样的冒险啊。过去五年中,SanDisk的年营业额几乎成十倍增长:2001年为3.66亿美元,2006年预期将达近30亿美元。由于安全度过了2001年的行业经济低迷,尽管也面临着需要大量生产投资,以及高度竞争的市场压力(闪存芯片价格以每年50%甚至更快的速度下跌),SanDisk却始终稳固且持续地保持赢利。
同时,SanDisk还拥有2005年IT行业表现最佳的股票之一,其股票价格涨了3倍,几乎达到80美元(经同意,其股票与2006年中下降了一半,接着又反弹到50多美元)。机构股东服务公司(Institutional Shareholder Services)对SanDisk的公司管理的评价要好于同行业其他硬件及设备厂商,而其2005年的资本回报率也达到17.3%,令人印象深刻。
此外,SanDisk始终对电子业保持着重大影响。作为闪存技术领域的先驱,它或独自发明或与其他公司共同研发了电子行业绝大多数标准内存卡格式,其中包括CompactFlash、MultiMediaCard、SD、miniSD、Memory Stick Pro和TransFlash等。工程师们正是依据这些发明,开发出从数字相机到多媒体手机等多种新型便携式电子产品。
还有最重要的:其创始人的远见卓识以及毅然决然选择闪存作为电子消费产品存储介质的勇气,所有这些促使ELECTRONIC BUSINESS将Harari选为本刊2006年度CEO。
艰难岁月
尽管SanDisk现在已成为半导体行业一颗耀眼新星,但其成功绝非一蹴而就。事实上,正是凭借着坚韧的毅力以及往往是不落俗套的策略,SanDisk度过了早期颗粒无收的艰难岁月。
Harari回忆起1988年,他与公司的另两位创建者Sanjay Mehrotra及Jack Yuan一道,怀揣着计划去找一些投资者,打算用内存芯片作为硬盘驱动器的粗糙的低功率的替代品,而遭到嘲笑的情形。风险投资家对于采用晶体管的数据存储器颇有兴趣,但对于Harari坚持开发新型闪存芯片而非采用英特尔或其他厂商的现有芯片产品的要求,他们却犹豫不决。
SanDisk在闪存市场的竞争对手(2006年NAND闪存市场份额,按发售的bit百分比计算)
有几家公司打算投资,但不会采用Harari的想法,他因而拒绝了这些人,自掏腰包1.5万美元创建了这家最初名为SunDisk的公司。风险投资家Irwin Federman最终提供了25万美元作为种子基金,1998年,他又率领一群投资者,包括Oak Ventures(橡树风险投资公司)、Western Digital(西部数字公司)和AT&T等,为SanDisk首次融资投了850万美元。Federman现在已是SanDisk的董事会副主席。
最初两年,SunDisk开发了其最早的4MB闪存芯片,并以高出英特尔和德仪的价格,将IBM锁定为其第一个客户。到1995年时,SunDisk与柯达、佳能及Polaroid共同开发了一系列可移动闪存卡标准的技术规范。公司也在那一年在纳斯达克股票交易所上了市,并将名字改为SanDisk,以免与Sun公司混淆。
但是,Harari一直期待的采用闪存产品的数码相机市场的形成极为缓慢。其中有几年,SanDisk靠为NASA的航天飞机计划等开发定制内存系统糊口。“从这儿赚25万美元,再从那儿赚50万美元,我们就是这样存活下来,直到好运到来。”Harari回忆道。
SanDisk于2000年初决定与东芝成立合资公司,这可谓公司的转折点。这家名为FlashVision的合资公司,集SanDisk多层存储单元(multilevel cell,MLC)技术(采用此技术,每个闪存存储单元可存储多个数据位)和日本芯片巨人在NAND闪存领域的专长于一身,这样与当时市场居主导地位的NOR技术相比,既可节约成本,又能更快地记录数据。两家公司最初决定共同投资7亿美元,对东芝位于美国弗吉尼亚州的200mm装配厂进行改造,以生产NAND闪存芯片,两家公司对此装配厂拥有相等的权利。
在此之前,SanDisk完全属于无晶圆厂半导体公司,而靠UMC、Tower 半导体以及其他晶圆厂据其设计生产芯片。但在经历了严峻的闪存芯片短缺之后,公司领导层认识到需要发展属于自己的芯片制造业务。“事情已经变得非常清楚,这一行业的赢家最终都是那些同时拥有研发及闪存制造能力的企业。”SanDisk总裁、共同创建者之一Mehrotra分析道,“这是因为,只有这样做他们才能以最低成本生产内存芯片。”
2001年年中,FlashVision开始投产时,IT行业恰好处于低谷,而SanDisk的销售也随之一路下滑。那一年,该公司亏损几近3亿美元,并被迫裁员40%。但它仍然保持着与东芝的合资企业的正常运转,这家合资公司自此之后的发展一路高歌猛进,因而被Mehrotra称作“很可能是半导体行业有史以来最为成功的合作”。现在,SanDisk和东芝共同负责另外两家位于日本四日的代工厂以及一家制造中心的运营管理,同时还在建造新的300mm晶圆厂,并于2007年投产。
据Merrill Lynch的研究数据,2006年,SanDisk在全球NAND制造市场占据10%的份额,东芝另占了19%。但两家公司对其现有的市场地位并不满意。它们计划,从2006年到2008年,共同投资108亿美元以扩充新的NAND生产能力,这将远远超出NAND市场领导者三星公司的投入,据Merrill Lynch估计,三星会于此间投资83亿美元。
尽管SanDisk的制造成本增长迅速,但是有能力生产属于自己的具备领先技术的芯片对于公司的其他业务来说也是无价的。SanDisk称,由于能够自行生产多数芯片,其闪存卡成本不足竞争对手的一半,因为这些公司中多数都要花高价从其他芯片厂商手中购买芯片。
当半导体行业的其他公司都在不遗余力地转向低成本的MLC技术时,由于已率先完成了这种技术上极具挑战的转换,东芝和SanDisk因而拥有更多的成本优势。迄今为止,即便三星也只在其60%的芯片生产中采用了MLC技术。“非常明显,对于SanDisk来说,MLC技术无愧为其核心竞争力所在,正是这一点令之鹤立鸡群。”美国技术研究所(American Technology Research,ART)的分析师Doug Freedman分析道。
投资银行Caris & Co的分析师Richard Whittington 将SanDisk的另一优势称作“皇冠上的宝石”,即其长于闪存控制器芯片设计。这一点有时会为人所忽视。
绝大多数采用闪存的产品都需要用控制器来实现数据出入芯片的传输,并负责纠错。虽然其他NAND厂商都要求客户从第三方厂商处采购控制器,但SanDisk的多数控制器都是自行开发的,这样不仅提高了芯片的性能,而且还缩短了其客户将产品推向市场的时间。
垂直整合
很明显,SanDisk已经不是普普通通的芯片设计公司了。 “它创建了闪存卡业务,” Semico Research分析师Jim Handy评价道,“但已成功转型为电子消费品公司。”
尽管多数芯片厂商都将其产品卖给数字相机、手机、音乐播放器和U盘等电子消费品制造商,但通过在全球近20万个零售网点中销售SanDisk可移动闪存卡和其他SanDisk品牌产品,SanDisk取得了其产品收入的75%。Semico估计,SanDisk2005年以16亿美元的闪存卡销售额占到了全球市场的26%,这比名列第二的索尼10%的市场份额高出了两倍还多。
SanDisk在电子消费品领域的最新举措是建立了一条数字音乐播放器生产线。据市场研究机构NPD Group数据,从6月起,SanDisk的Sansa播放器已成为美国第二大畅销品牌。尽管SanDisk目前在这一市场的份额只有10%,还远远落后于市场统治者苹果公司的76%,但它与iPod产品一道,从其他竞争对手手中抢走了大量的市场份额。“SanDisk将自己定位为非iPod MP3厂商。” Caris分析师Whittington介绍道。
SanDisk于七月签署了以15.5亿美元收购位于以色列的msystems公司的协议,这将有助于其 U盘的销售。Msystems是U盘市场的先驱,同时也是用于手机的嵌入式闪存市场的领导厂商。该笔交易预计于2006年末结束,届时将有助于SanDisk充分利用其新工厂的生产空间,而无论对于手机还是U盘市场来说,合并后的公司也将成为更强大的NAND厂商。
新的竞争
经纪公司Robert W. Baird的分析师Tristan Gerra表示,SanDisk的行业整合战略促进了其利润和股票价格的增长。但他并不认为这一战略的独特性会保持更长时间。“因为那是个很好的业务模式,其他公司也会采用的。”
Micron已经在这个方向上迈出了一步,于3月份花6.8亿美元收购了被Semico Research列为第三大闪存卡厂商的Lexar Media,后者2005年的销售额为5.26亿美元。经过此项交易,Lexar将有能力生产低成本闪存芯片,而Micron迅速扩张的闪存生产又多了一条销路。
闪存业务的弹性(NAND 闪存营业额 vs. 美元/GB)
2005年,Micron和英特尔共同成立了一家名为IM技术公司的合资NAND制造厂。尽管该合资企业目前产量还比较小,但Merrill Lynch预计,到2008年,其产量会由现在占全球市场5%增至9%。这家市场研究机构还推测说,届时,Micron和英特尔会投资40多亿美元,在位于弗吉尼亚州和犹他州的代工厂建立新生产线。
来自全球首屈一指的芯片厂商的竞争总是会引起关注。但Pacific Growth Equities的分析师Satya Chillara表示,更大的威胁将来自三星,他认为三星会被其相对弱小的竞争对手迅猛增长的资本开支所“激怒”,进而决定加速自身的NAND扩充计划。由于供过于求,2006年,这一行业产品价格下跌的速度已经快于往常。但三星由于可以将其生产在NAND和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之间进行转移,因此可轻而易举地将市场推向极度供过于求的状态。
UBS Securities分析师Alex Gauna也认为,过度生产是SanDisk短期内面临的最大风险。迄今为止,半导体行业所能生产的每样产品始终都能在音乐播放器、手机和其他新市场找到用武之地。但是,Gauna强调:“当市场走向商业化时,即使最强大的厂商也不能幸免。”
生产工艺不断精细
从长期来看,分析家担心这一行业为生产更小、相对廉价的芯片而不断向更细微技术转移的做法能持续多久。SanDisk刚刚将其全部芯片的生产转向70nm工艺,并计划于2007年再转移到56nm。Micron和英特尔计划于明年开始生产50nm芯片。但除了30~40nm技术,在能可靠存储数据的前提下,目前还不清楚半导体行业到底能生产多小的NAND芯片。
Harari坦承,如果San-Disk丧失了降低NAND成本的能力,公司必将会陷于麻烦之中。但像那些老谋深算的投资者一样,他在心中坚信,借助未来技术的进步,他的公司会持续运行于快速增长的轨道之上。为此,SanDisk的工程师们正致力于用新的MLC技术在每个内存存储单元中存储3~4个二进制位。Msystems最近发布了一项名为x4的新技术,可在每个存储单元中存储4个二进制位,并称该技术将于2007年用于生产。
除了MLC技术,Harari还对2005年以2.5亿美元收购的Matrix半导体公司的存储技术寄予厚望。尽管Matrix内存存储单元由于采用密集的垂直堆栈方式,目前仅能允许一次性数据存储,但SanDisk已开始投巨资用于开发该技术的可重写版。“我们今天还无法取得突破性进展,”他说,“但在未来3~5年内定能做到。”
与此同时,他又表示,SanDisk还刚刚起步。Harari为其公司制定的五年计划,是要成为全球十家最大的半导体厂商之一以及最具影响力的电子消费品厂商之一。他承认这些目标可谓高远,但其中的挑战性仍逊色于其最初的公司目标:“通过更好更便宜的产品改变世界。”至少从这点上看,他也许最终能宣称“任务达成”。
附:我们如何选择年度CEO
ELECTRONIC BUSINESS编辑根据判断,选择在管理公司方面表现最佳、同时兼具行业领导能力、并且拥有最高的正直与道德水平的CEO,授予其年度CEO头衔。今年,我们除了评估由本刊编辑和作者提供的候选人名单,还参考了100多名读者的建议。为确定最后获胜者,本刊主编及编辑部同仁对进入最后评审阶段的候选人进行总评,并对其财务业绩、其他定量因素以及定性因素(如候选人的诚实度、创新能力、在整个行业和同行中的威望等)进行评估。除了SanDisk的Eli Harari,进入2006年最后评审阶段的候选人还有:苹果公司CEO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Microchip技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CEO Steve Sanghi;德仪总裁兼CEO Richard Templeton;Avnet董事会主席兼CEO Roy Vallee。
SanDisk简介董事会主席兼CEO:Eli Harari总部地址:美国加州Milpitas成立于:1988年网址:www.sandisk.com股票交易所代码/定单符号:NASDAQ/SNDK雇员人数:2200*
SanDisk CEO哈拉里将于2010年底退休编辑本段回目录
北京时间7月23日下午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SanDisk第二季度业绩令投资者失望,该公司CEO艾里·哈拉里(Eli Harari)将于年底退休。
Sandisk第二季度实现收入11.8亿美元,实现每股收益1.08美元。美国投资公司Auriga Securities分析师丹尼尔·博伦鲍姆(Daniel Berenbaum)表示,尽管这些数据超出了分析师平均预期,但投资者希望SanDisk能够在苹果的带动下实现更好的业绩。
SanDisk是全球第一大闪存卡制造商,并且为苹果提供零部件。苹果本周发布的财报显示,其6月季度的销售额和利润均超出分析师预期。苹果6月季度共销售327万台iPad平板电脑和840万部iPhone,这两款产品均使用闪存芯片。苹果该季度实现收入157亿美元,较分析师预期高出10亿美元。
博伦鲍姆说:“苹果业绩优异而SanDisk却表现平平,这不够好。人们很可能期待着SanDisk业绩大幅超出预期。”
财报宣布后,SanDisk股价在周四纳斯达克市场盘后交易中下跌3.22美元,至39.88美元,跌幅达7.47%。该股今年以来累计上涨了49%,而同期的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则呈现下跌态势。
现年65岁的SanDisk CEO哈拉里将于今年12月31日退休,并由现任总裁桑杰·莫罗特拉(Sanjay Mehrotra)接任。哈拉里还将继续在SanDisk担任两年的顾问。2003年加盟SanDisk董事会的迈克尔·马克斯(Michael Marks)则会接任哈拉里的董事长一职。
哈拉里22年前与莫罗特拉一同创办了SanDisk,并成为闪存卡领域的先驱。如今,闪存卡已经被数码相机、手机等设备广泛采用。由于价格波动和竞争加剧,使得SanDisk在保持利润的过程中一直举步维艰。SanDisk于2008年阻止了三星电子的恶意收购。
哈拉里说:“我们的商业和技术领导力空前强大,我对公司在桑杰的领导下达到新的高度充满信心。”
SanDisk第二季度净利润翻了将近5倍,达到2.579亿美元, 折合每股收益1.08美元。去年同期为5250万美元,折合每股收益0.23美元。第二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61%。
SanDisk预计第三季度销售额为11.75亿美元至12.5亿美元,分析师平均预计为12.45亿美元。该公司还将全年销售额预期从47亿美元上调至49亿美元。
SanDisk CFO朱迪·布鲁纳(Judy Bruner)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我们的用户需求下半年将保持强劲。”他表示,该公司的产能不足以满足所有需求。
莫罗特拉此前曾在英特尔和Atmel工作,他2001年开始出任SanDisk COO,后于2006年出任SanDisk总裁。(鼎宏)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http://www.mcuol.com/News/226/85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