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3848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2-01-13
明天
明天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创新悲观主义
创新悲观主义
创新无法拯救经济
创新无法拯救经济
创新为何遭遇失败
创新为何遭遇失败
延续性创新
延续性创新
保持创新活力三定律
保持创新活力三定律
创新神话的谬误
创新神话的谬误
营造创新氛围5条建议
营造创新氛围5条建议
复制创新与纵深创新
复制创新与纵深创新
梅耶尔9条创新原则
梅耶尔9条创新原则
乔布斯能否复制
乔布斯能否复制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中美创新之战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中美创新之战编辑本段回目录

2012到2022这十年将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这次将会是创新大战,看似无休无止的高风险战斗将决定谁才是21世纪的超级大国。

美国还会是世界领袖吗?抑或如许多人所预测的,中国对创新与技术、教育和创意的巨大投资会得到回报,让中国在2022年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超级大国?
是的,《华尔街日报》提醒道,在一场“针锋相对的军事技术竞赛”中,形势会越来越复杂,威胁会越来越大,气氛会越来越紧张,而竞争双方的自负也会导致冲突。这场战争的长期赌注太大了,预料不到的后果太可怕,新的债务负担太沉重了。

尽管实行边缘政策(brinksmanship)以及无休止的短期冷战战术,2012至2022年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不会以军事冲突收尾,而是会不可避免地趋于缓和。是的,因为理智最终总是会占上风,推动创新与技术的转变,促使创新与技术的着眼点放在解决人类面临的真正重大的问题上:最重要的是人类的生存而非杀戮。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100亿,比现在多30亿,每个人都希望过上更好的生活,而全球资源却越来越少。

什么才会诱发这种历史性的转变呢?过去十年,我们关注的总是美国领导人在商业、政治、银行业及不断变化的文化思维方面的不足,如今我们必须改变,因为最有智慧的美国人能够、必须且将会做出改变。

未来,我们将致力于创新解决方案,我们要相信新的领导人的洞察力,他们知道美国在2022年之前需要做出哪些改变,正如肯尼迪总统(President Kennedy)当年曾要求要在十年内将美国人送上月球一样。

我们将在未来十年看到一个令人振奋的新美国。以下是八大原因:

1. 我们并没有与中国交战。我们的战争在内部,是为了新的美国梦而战。

在最近一期的《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中,前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写道,“后美国时代:美国衰落的世界会是什么样?非常危险,非常不稳定。”为什么?许多人已经“得出结论,美国的衰落与中国的崛起都是不可避免的。”

错。美国在输掉这场战争是因为我们的思维还局限在一种陈旧的说法上:即中国“有鲜明的帝王血统以及韬光养晦的战略传统,这两样是中国在过去几千年中极度辉煌的关键”。不可避免?除非你接受这种陈词滥调。这意味着屈从于一个自我应验的预言,这个预言正是我们自己创造的。

不,这并非不可避免。因为我们必须、也将被迫醒来,来面对人类生存的另一个现实,一个新的美国梦。

2. 在2012-2022年第三次世界大战中创新力量会从军事领域转移

《华尔街日报》文章《中国寻求挑战美国海上霸权》(China Challenges U.S Navy in Asian Seas)是一个很吓人的标题。开头更吓人:“杰拉尔德•R•福特号航空母舰(USS Gerald R. Ford)被认为会帮助美国将自己在全球的海军优势再延续半个世纪,”这艘航母“可配备各类人员4,660人,并配有飞机和其他一系列令人生畏的武器。但在这艘航母的设计蓝图出炉到它2015年按计划交付使用之间的这段时间,突然出现了一个未曾预料到的问题:中国正在建造一种新级别的弹道导弹,按照设计,它能穿越大气平流层,击中美国航母的甲板并爆炸,杀死船上的水手并严重损坏航母的飞行甲板……所以美国也正在相应调整自己的策略”,继续进行这场代价昂贵且“针锋相对的军事技术竞赛”。

想象一下:新舰队一艘航母的成本就是150亿美元,这笔钱本可用于商业创新,以确保全世界100亿人的生存。用不了多久,这种思维模式必须、并且将会从关注霸权军事手腕转到关注人类文明的生存上来。

3. 中国在2022年前将成为创新领袖。为什么?因为他们是深谋远虑者。

在《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一篇引人深思的文章中,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的戴维森(Adam Davidson)警告说,“研究机构巴特尔纪念研究所(Battelle Memorial Institute)最近在一份研究报告中预测,中国的开支将在2022年赶上美国;从研究领域看现在已经赶上了。”

Getty Images
中国已经在“绿色能源、生物与纳米技术方面投下巨资,这些投资很可能会在21世纪20年代形成产品。如果美国政府实验室、大学与企业研发人员现在不马上站在下一代突破创新的最前沿,那么在这些创新技术形成可出售的产品时,美国将落后10或20年。美国一直是最新、最好的创意的源头,这是美国全球竞争力的基础。”

“如果这些创意源自其它地方”,美国梦会怎么样?“……全球经济将变成美国迎头追赶中国的局面。”

4. 美国企业必须改变短浅的思维方式

戴维森指出了美国最大的问题:美国的短期思维文化。他写道,“从一位CEO的角度看,长期研发是一项非常糟糕的投资……研发项目需要很大的投入,并且常常会失败。即便成功,其它的公司也会来免费拷贝所有最好的创意”。他援引杜邦公司(DuPont)一位退休CEO的话表示,“很难让股东从长远角度看问题,他们最多只看未来两年。”

警告:我们没有选择。美国企业必须扭转近期研发开支下降的趋势,与中国在2012-2022年的创新竞赛中针锋相对。

戴维森认为美国的思维方式必须快速转变,以下是他提出的战略,其实就是恢复到早期使美国成为世界超级大国时的思维方式。很简单:“在日本偷袭珍珠港前三个月,化学制品巨头杜邦公司执行委员会成员埃科尔斯(Angus Echols)就开始制定公司未来10年的发展计划。”与肯尼迪提出的十年挑战一样,杜邦也是从长远思考问题:

“埃科尔斯多次在备忘录以及高层会议上表示,美国将很快卷入战争,杜邦应该为此效力。但杜邦也需要想得更远。在战争结束时,美国妇女将需要便宜的长统袜。”所以杜邦“在为美国军队生产降落伞与轮胎的同时,其研发部门也在研究如何生产便宜的长统袜。”

日本投降后,杜邦马上就从生产尼龙军用产品转到了女士内衣。另外杜邦还为从战场回来的士兵提供了稳定的工作机会。这种长线思维使杜邦“在欣欣向荣的合成纤维与塑料行业占据了数十年的领军地位”。

5. 美国是不是太局限于旧思维,难以改变,正在屈从?

最近,《福布斯》(Forbes)出版人卡尔加德(Rich Karlgaard)在其令人深思的“创新规则”(Innovation Rules)专栏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科技进步是在加速还是在减速?他援引了硅谷亿万富翁泰尔(Peter Thiel)的消极答案:泰尔拿着自己的iPhone说,与阿波罗登月计划相比,这不是技术革新。

接着卡尔加德说,“乔治梅森大学(George Mason University)经济学家考恩(Tyler Cowen)对此表示赞同。考恩在他的新书《大停滞》(The Great Stagnation)一书中写道,他的祖母亲历了更大的时代变迁。她见证了飞机、摩天大楼、悬索桥、无线电与电视、抗生素、原子弹与核能的诞生,并看到州际高速、飞机旅行与登月成为现实。”

而“在首次登月成功及波音747首次飞行后一年,即1970年出生的孩子,看到了个人电脑、生物技术、手机、网络浏览器、搜索引擎与纳米技术。这并没有多么震撼,对吗?”

错,这些产品确实振奋了下一代人。泰尔与考恩都缺乏远见。幸运地是卡尔加德看到了美国领导力在未来十年的进步:“工业革命在加速……基因工程与纳米技术将很快消除疾病,让所有人都有可能健康地活120年。”

他还预见到创新与技术会带来更多进步:“我们需要耐心。”是的,耐心,信任,还需要一点崭新的“积极生活态度”。

6. 到2022年,创新将会远离五角大楼战争机器

《福布斯》的文章让我思索:有没有可能所有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创新本身有自然的极限,而我们正在接近这些极限?或者可能性更大的一种情况:商业创新的减速是不是因为军事创新在加速?戴维森在《纽约时报》专栏文章《当创意机器停止工作》(When the Idea Machine Stops)中写道,“创新公式”(Innovation Equation)是否存在一个平衡点、一个设定值、一个极限?

或许你会想到这一点:美国将纳税人一半的税收用于五角大楼的战争机器。和中国、朝鲜、伊朗等国家一样,我们在军事开支上从来都是下大手笔的。因此,虽然美国近期在军事领域还会有新的创新出现,但不久我们必须且将会经历军事较量向商业创新的历史性转变,这对人类文明的生存来说至关重要。

7. 五角大楼游说团将失去影响力,纳税人一半的税收将不再用于国防

八年前,五角大楼预计,随着全球人口在2050年向100亿大关逼近,战争将在2020年定义人类生活。这是“所有国家安全问题的根源”。

“到2020年,毫无疑问将会有大事发生。随着地球的负载能力减弱,一种古老的模式将重新出现:世界将爆发对食品、水与能源进行争夺的全面战争,战争将定义人类的生活。”

当然,五角大楼高官、军事承包商与保守派政客都对花费约半数联邦预算来维持战争机器的运行有既得利益,这个战争机器包括易受攻击的新型航空母舰及即将到货的其他过时武器。

但是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质疑战争是否是解决世界真正问题的最好手段。我们看到五角大楼战争机器如何占用了对人类生存至关重要的创新所需的有限资本和自然资源。这种尚武思维模式已经过时,将遭到下一代的唾弃。

8. 美国的创新战略会很快向关注全球生存转变

美国有线新闻网(CNN)编辑扎卡利亚( Fareed Zakaria)在《时代》周刊(Time)中说,盖茨(Bill Gates)在几年前说过,如果他可以实现一个改变人类未来50年命运的愿望的话,他会选择“能源奇迹”,一种“以煤炭一半价格且不排放二氧化碳就能生产能源”的神奇新技术。他说,“跟发明一种新的疫苗或药物或选择未来几届的新总统相比,我更希望能够实现这个愿望”。

我们需要更多像盖茨一样长远考虑的领导者。自1994年开始,他已经将其260亿美元财富中的很大一部分投资于疫苗与医药“能源”,以延长人类的寿命及稳定人口增长。不过,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从现在的70亿增至100亿人,要保证地球的生存,我们必须在短短的几十年内找到大胆新颍的非军事创新解决方案和新“能源”。

这对投资者来说意味着什么?无止境的非军事创新!

忘掉战争机器。是的,忘掉所有威胁、战争游戏、蔓延的恐惧、膨胀的自我,以及所有从维持6000亿美元战争机器中获得的特殊利益。

事实上,谁赢得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创新战争并不重要。我们能够、我们必须、我们将会尽快醒来,共同着手解决人类文明生存的问题,让中国与美国携手一起努力,思考该如何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解决100亿人的吃饭问题。

是的,这才是2012-2022年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真正挑战。从这些创新大战中涌现出来的将会是令人振奋的新技术投资。

Paul B. Farrell

本文译自MarketWatch

美国企业要在中国打一场“创新大战”编辑本段回目录

中两国企业之间正在进行一场大规模较量,这一点在美国总统奥巴马(Barack Obama)上周的国情咨文中就有所体现,并注定会在未来数年时间里成为两国关系的主宰。

焦点问题就是:创新。

Bloomberg News
胡锦涛访美期间在白宫发表讲话。
中国政府一直在出台各种环环相扣的规章制度和国家投资计划,目的就是让中国到2020年成为全球科技大国。

新方案中既包括大举投资国家重点产业,也包括偏向中国企业的专利法,还包括要求那些想在中国市场销售产品的外资企业向中国转移技术的规定等。这些方案受到日益增加的民族主义情感和认为外资企业不公平地垄断着关键技术等看法的影响。

来听听美国企业高管的描述吧。北京出台的庞杂的新产业政策就像电视剧《星际迷航》(Star Trek)里同化一切物体的巨大有机机器博格(Borg)。套用在这里的话,北京的政策同化的就是别国的发明创造。值得注意的是,写入中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路线图”是这样说的:中国将在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联合创新和再创新,提高原始创新能力,打造自己的优势。

一家在中国开展业务的美国技术公司的高管说,这是一个巨大的长期战略问题,对美国企业而言,这不仅是一天的危机,这就是最主要的危机。

对于奥巴马来说也是如此。他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这些问题上刚刚较量过,并且把美国创新(受到中国严重挫败的美国创新)作为国情咨文的核心要义。奥巴马提醒说,中国和印度正在“科研和新技术领域投资”,“我们要在创新、教育和建设方面出类拔萃”。

奥巴马总统上月和胡锦涛会面时还从中国那里得到了些许“优惠”,包括让中国取消(或承诺取消)新的政府采购目录,这些目录歧视那些产品设计不在中国进行的外资公司。

美中商务关系从一开始,有关市场准入的纷争就没有消停过。但中国最近出台的有关方案改变了这个游戏,揭开了其旨在全球技术竞争中获胜、更加宏大的国家级“作战计划”。中国于2009年底开始加速出台这些举措。

作为商业团体的美国商会(U.S. Chamber of Commerce)因不断接到大量企业投诉,专门发布了一份报告,估测中国的行动范围。报告中的有些部分用慷慨激昂的语言将这些行动描述成是新规构成了一张“错综复杂的网络”,“很多国际科技公司认为这些新规是一张科技窃取行动的蓝图,而中国正以全球前所未有的规模发起这场科技窃取行动”。

放在美国商会网站上的一份长达44页的报告名为《中国“自主创新”的动力:一张产业政策的网络》(China's Drive for 'Indigenous
Innovation': A Web of Industrial Policies),详细列明了中国打算实施的一系列复杂的新举措,这也正是外国公司需要面对的。该报
告在去年夏天出版时受到了媒体的关注,在随后几个月该报告引发的热度逐渐升温,成了最近和中国谈判之前各大企业和政府机构谈论的焦
点。

在克林顿政府时期任美国首席贸易谈判代表的巴尔舍夫斯基(Charlene Barshefsky)说这份报告写的非常好,让决策者比以往更加清楚地了解了中国的政策。

这份报告也在商界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和警觉。IBM、普莱克斯(Praxair)、微软、Alstrom、摩托罗拉(Motorola)、思科(Cisco)、康宁(Corning)以及卡特彼勒(Caterpillar)等公司的代表都获得了有关报道的信息。中国学者也加入到读者的行列。通用电气(GE)还向高级管理人员分发了报告。

中国说自己的努力并不构成威胁:中国只不过是想实现现代化。在中国的有关部委看来,发展本土技术总比继续向外国发明支付高昂的专利
费要好。至于“再创新”或“吸收”国外的技术,这和日本以及西方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所走过的道路没有什么不同。

然而,美国公司并不这么认为。比如,他们担心中国新的审批程序要求在边境拦下货物,让技术人员检查产品的设计,这其实是想尽早抄袭
国外的技术。

在该报告的作者、安可全球(APCO Worldwide)驻北京的高级顾问麦健陆(James McGregor)看来,这是他们首次将分散的元素联系起来
,向世界展示中国产业政策的宏大程度(麦健陆在上世纪90年代曾任《华尔街日报》中国分社社长)。麦健陆说当时自己并不清楚这其中发生了这么多的变化,包括转向强调国营工业。

麦健陆的话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胡锦涛主席对奥巴马总统的承诺,美国商会认为,中国政府的这一新计划是其经济策略的重中之重,对其的重视程度超过了任何市场特权。

在这场创新的竞赛中,中国想的更远,且视角宏大。中国的目标不止是对外国技术修修补补,而是想完全超越国外技术。

任何一个竞争者都会这么做!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http://cn.wsj.com/gb/20120113/bch072759.asp?source=whatnews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中美创新之战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