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3352 次
  • 编辑次数: 2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2-04-19
土土
土土
发短消息
土土
土土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被遗忘权
被遗忘权
个人信息权的法律保护
个人信息权的法律保护
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
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
iCloud艳照事件
iCloud艳照事件
小米泄密门
小米泄密门
隐私的商机
隐私的商机
第四修正案中的隐私权
第四修正案中的隐私权
监听行动与美国自由
监听行动与美国自由
屏蔽NSA监控
屏蔽NSA监控
垃圾短信黑网
垃圾短信黑网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网络时代的隐私权和八卦权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网络时代的隐私权和八卦权  编辑本段回目录


谈到“隐私权”话题,近几年从未间断过,最近期的莫过于这则关于应用的血案——泡妞应用 Girls Around Me 苹果下架的事件。当然,其作者 i-Free 是肯定要喊冤的,尤其是 Foursquare 迫于舆论压力一刀子掐死它的时候。

就 Girls Around Me 事件来说,我推荐 ATD 女作者 Liz Gannes 的精彩长评。Liz 作为一个女性科技博客作者,对这封应用全无好感是可以理解的:事关女性尊严。如果八卦一点的话,我们可以认为跟 i-Free 是一个俄国公司也是有关联的——斯拉夫血种里的豪爽奔放泡妹作风让米国人民不爽。

但事实上,如《这款骇人应用不仅在未知情情况下跟踪女性,它将唤醒 Facebook 隐私政策》作者 John Brownlee 纠结两个月终于下笔原因一样,这事关近几年西方互联网公司“重灾区”:隐私权问题。

隐私权

简单的回顾一下过去,苹果等面临的 GPS 定位争议,Facebook 一路走来的动态新闻危机、“灯塔”危机, Google 新的隐私政策,以及不久前美国国会要求苹果解释社交应用私自上传通讯录的问题,隐私权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其实故事的背景是可解的:

  • 矛:IT 界更加关注于用户的切身感受体验,然后自然而然加强对用户的反馈的调查。
  • 盾:在无孔不入的众多技术手段面前,几乎没有公司能 hold 住传统的 feedback 搜集用户反馈的模式。

对于用户来说,手持设备的普及,带来多元交流方式和信息分享平台,也正以更灵活、不自觉的途径挖掘出或高尚或卑鄙(结果导向论)的隐私与秘密。比如这样的例子:女孩子们买了新的爱马仕,最好不要传到微博,因为你万一被人认证成了红十字会官员或者中非希望基金会什么的,你或你的那一位的前途就彻底拜拜了;看到吵架也要敬而远之点,如果被别人翻出点往事不堪回首,也只有默默地一夜删掉千条微博,泪成千行。

很可能只是你的一次手贱往下拉,结果刷新出来的一个信息爆炸的世界已经与刷新前截然不同了。

八卦欲

从人类的社交习性来看,八卦欲绝对是一种最为自然而正当的需求。只要不是对 Wikipedia 或者百度百科严重上瘾的,正常人类都是需要从别人的小秘密中得到一种偷窥欲的满足的。

更深入一点的话,碎片式的细致分工,需要这种彼此窥探来满足我们的社交需求。你会发现,疏离感和私人空间是伴随着窥探欲一起存在的——甚至是一起发展的。但同时,确立空间的过程也给整个社会到每个社会成员个体提出了更深刻的要求,八卦的上限和标准在何处?

我们似乎是可以找到一些启示的,比如,来自 Google 的“不作恶”信条很精炼地传达了人类社会普遍的信念:自由和得利要建立在不损害他人相应权利(益)的基础上。

文化层面上来说,这也是无关“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历史上看,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有的一个习惯,那就是“出恭”是最不喜欢别人伺候的时候。所以如果你要是知道《楚门的世界》的担忧有多么深切的话(为了出名,牺牲隐私和自由),你也可以理解到从极端的《1984》 中的 Big Brother 到“通讯录上传”事件,其本质,就是“好奇害死猫”传统的不断发展着的现代形态。

如何平衡隐私权和八卦欲?

不仅是用户个人的窥探欲,对于 IT 企业来说,平衡八卦欲的重要性也是同样显著的。试想 Facebook 挨过的这么多骂,每被骂一次,人们就会问一次:Facebook 保证用户隐私的上限在哪里?或者说:泄露隐私的下限在哪里?在 8.5 亿 Facebook 用户里,八卦的诉求可以想象有多么热烈。但 Facebook 在保证人们八卦的合法权益的时候,几乎隐藏掉的调整隐私选项,为别人的窥私欲敞了个大口子。

所以对于隐私和八卦的平衡,加强隐私保护和对窥探欲做出更多限制是两个必须坚持的原则。

来自于 ifanr 最近的一篇文章:《一键阻止网络追踪,从 SafeShepherd 谈起》向我们介绍了一种追踪隐私的全新方式。从中提炼出一种方法即是,从技术层面狙击隐私的泄漏完全是一种可行的方式。

对于从技术层面上保护隐私的方式,我们已经可以找到很多种例子了。比如来自于 Google+ 的圈子功能,就是一种限制信息流通范围的手段。这一手段也被国内外各大社交网站学习,成为了我们的社交网站隐私权限功能不断加强的源头所在。同时,它们最大的优势还在于这是一个能动的过程,用户可以自己调节隐私保护的程度。

纵然也出现过 Google 使用技术手段绕开 Safari 的 cookie 限制这种事件,不过只需要打开你的浏览器,更新到最新版本,你会发现不管是何种类型的浏览器几乎都已经引进了“无痕浏览”或者类似的功能。从这里,你就可以感受到技术的发展总会为用户的隐私保护带来更多可供选择的手段与工具。而同时,加强隐私保护意识这一老生常谈的话题似乎也随着技术的发展需要被更多的宣传与讨论了。

而关于对窥探欲的限制,如上文中提到的,限制信息分享功能的扩散范围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限制手段。从广告学的信息传播角度上来说,受众的减少必定会带动热点程度的下降。如果八卦者可供获取的信息受到有效限制,他们的窥探欲自然会得到一个降温。另外更严肃的来自于制度和法律上的保障。执法机构需要提高对用户隐私的保障意识,比如加大对隐私侵犯应用的打击程度,更主动的对 IT 公司,尤其是互联网巨鳄们的侵犯隐私行为的调查力度,才是从根本上合理规范窥探欲的有效手段。

而除开传统的对隐私的保护和窥探欲的限制的思维方式以为,不妨尝试新的一种思维方式:合理疏导用户的八卦欲。既然这种正常的欲望,从狗仔队到事关言论 自由的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都如影随形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话,为何不可以改堵为疏呢?——扩大信息的公开程度和透明程度,业界也可以尝试着在坚持原则与底线,或得到用户授权的情况下开发更多形式的信息分享应用。比如在得到我授权的情况下,我一直以为微博等手机客户端的通讯录功能就是一个很方便实用的功能(实际上现在这类应用也需要用户亲自确认)。而微信等应用的好友推荐功能也曾帮助我的朋友找到过他失去联系的高中同学。而最近已经开始被国内公司跟风的 Pinterest 和 Thumbr 之类的新应用的涌现,也是疏导用户八卦欲的很好的范例。

在今天的IT业界,一方面,隐私权的侵犯行为泛滥成灾,但同时,知识产权(SOPA)和隐私问题也已经越来越成为应用开发者的紧箍咒。平衡的度与量在哪里?如同两千年的梭伦在古希腊没有给出答案的改革一样,平衡用户的利益和发展的利益,始终是一件需要时间和智慧慢慢才能能解决的问题。

这是一篇来自张浚逸的投稿。他热爱移动互联网,并对移动互联网的热点事件保持着热切的关注。前一阵子的 Girls Around Me 侵犯隐私的事件,让他对隐私权和八卦权进行了一番对比。到底是如扎克伯格所梦想的,该致力于构建真正透明的社会,弱化隐私项设置;还是控制人们八卦的欲望,为这种窥么构筑高墙?来看下面的思考。

如果您也有一些思考希望能够通过 iShout 这个平台来发声,请通过 iShout 与我们联系。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http://www.ifanr.com/81596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网络时代的隐私权和八卦权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