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2843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03-11
admin
admin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郑哲敏
郑哲敏
何祚庥
何祚庥
任咏华
任咏华
屠基达
屠基达
叶培大
叶培大
钱学森
钱学森
华罗庚
华罗庚
金怡濂
金怡濂
孙钟秀
孙钟秀
罗沛霖
罗沛霖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贾兰坡
贾兰坡
贾兰坡1908年11月25日~2001年7月8日。中国著名的旧石器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第四纪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目录

[显示全部]

个人介绍编辑本段回目录

贾兰坡,字郁生、

贾兰坡周口店遗址
北京人
笔名周龙、蓝九公。考古学、地质学、古生物学家。直隶(今河北)玉田人、北京汇文中学毕业后刻苦钻研,自学成才。曾任中国地质调查所技佐、技士。建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中科院地学部委员。对中国的第四幻地质、古生物古人类的研究和考古工作作出了重工贡献。1935年起接替裴文中主持周口店如掘工作,发现了大量石器、脊椎动物化石和三个完整的北京人头骨化石,对北京文化的性质和分期及北京人的生活环境诸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建国后,主持和指导蓝田人遗址、丁村人遗址等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工作。1957年提出更新世初期的泥河湾组(距今100-300万年0地层有最古老的人类遗骸和文化遗物存在的论断,后为科学发现所证实。首先提出华北旧故事顺时代文化至少存在两个大系统的理论,对中国远古文化的探讨起了积极作用。著有《猿人脑发展到现代人脑》、《周口店--北京人之家》、《西侯度--山西更新世早期文化遗址》等。

科研历程编辑本段回目录

贾兰坡1908年11月25日出生在河北省玉田县刑家坞村。小时候,父母教他识字,后来又在外祖母家读过几年私塾。12岁时,母亲为了让他能受到正规教育,带他来北京找他在北京谋生的父亲。他先在汇文小学读书,又进汇文中学。1929年中学毕业,因家境困难再也没能力供他上大学了。他只好在家边自学边寻找合适的工作。

1931年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知中国地质调查所招考练习生。他去报考,并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分配到地质调查所领导下的新生代研究室工作。上班后,贾兰坡就被派往周口店协助裴文中先生搞发掘"北京人"工作。裴文中先生于1929年12月4日下午4时发现了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在世界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贾兰坡能在他手下工作十分高兴,下决心也要像裴先生一样,做出一番成绩。

贾兰坡在“北京人”遗址洞口
贾兰坡在“北京人”遗址洞口
1936年11月,贾兰坡在11天之内连续发现了三个"北京人"头盖骨。新生代研究室名誉主任、德国古人类学家魏敦瑞得知这一消息后,高兴得连裤子都穿反了。他在新闻记者招待会上说:"对于这次伟大之收获,不能不归功于贾兰坡。"这次的发现,再一次轰动国内外。金灿的光环照耀在贾兰坡的头顶,迎来了他28岁的生日。

1945年,贾兰坡晋升为技士(相当于现在副研究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生代研究室划归中国科学院,建立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他任副研究员、标本室主任、新生代研究室副主任和周口店工作站站长。在周口店办过好几期考古训练班,他都亲自撰写讲义和授课,并进行田野实习辅导,培养了一大批中国各地的考古工作者,后来这些人都成了考古工作的骨干和专家。

1956年,贾兰坡升为研究员。他从小小的练习生,攀登到了高层的研究领域。相继发现了比北京人时代为早的"□河文化"、距今180万年前的"西侯度文化"、距今160-170万年前的"元谋人"牙齿及石器、距今110-115万年前的"蓝田人"头盖骨,充分证明了贾兰坡推断的正确。

贾兰坡的工作更多地转向周口店以外的地区,足迹遍及中国。特别是华北地区,投入的精力最多,收获也最大。60年代和70年代主持西侯度文化、峙峪文化和许家窑人遗址的研究,奠定了华北旧石器文化发展序列的基础。70年代初他提出了华北旧石器存在两个以上不同文化传统的学说,即"口河-丁村系"和"周口店第一地点-峙峪系",首先提出了中国原始文化的继承关系。他还亲自在河北、内蒙古、东北等地考查和研究后,提出中国、东北亚北美的细石器可能起源于中国华北的论点。他的学术见解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重视,美国学者也认为这些论点"对北美考古是指导性的意义"。

1989年,在美国西雅图举行的"太平洋史前学术会议"上他曾建议把地质年代表中的最后阶段"新生代"一分为二,把上新世至现代划为"人生代";把古新世至中新世划为新生代。1990年,他在《大自然探索》上发表了《人类的历史越来越延长》一文,提出了"根据目前的发现,必将在上新世距今400多万年前地层中找到最早人类遗骸和最早的工具,(人)能制造工具的历史已有400多万年了"的新论断。

贾兰坡在安徽合县
贾兰坡在安徽合县
60多年来,贾兰坡凭着对本门科学执着的追求,苦钻苦学,孜孜不倦,积累了大量的科学资料和实践经验。撰写了400多篇(册)学术著作和文章,为中国的古人类学、旧石器考古学、第四纪地质学等方面作出了突出的成绩和贡献。他曾被日本美国瑞士阿尔及利亚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邀请去讲学,所到之处都受到了热烈欢迎。

1980年,贾兰坡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996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他虽没有大学文凭,但他抓住了机遇并通过自己的勤学苦练,结出了国内外公认的闪光的硕果。

贾兰坡90岁高龄时,仍每天都在伏案工作,为他热爱的这门科学默默地奉献着。1994年年底和1995年秋,在他患有严重眼疾困难的情况下又出版了两部著作:《中国古人类大发现》(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中国史前的人类和文化》(与杜耀西、李作智合作,台湾幼狮文化事业公司出版)。随后他又写了一本《悠长的岁月》(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以总结自己的一生。书中他迫切地希望,有更多的青年人成长起来,热爱这门科学,能够接替他们老一辈的事业,运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新的学术思想,把人类起源的时间、地点等问题搞个水落石出。1995年4月他去美国参加院士会议,在旧金山为他举行的来自海湾地区的著名科学家、教授、作家、记者、华人代表等一百多人参加的欢迎会上,他致答辞时说:"我虽然老了,但还希望在有生之年为这门科学作出自己的贡献"。

严谨作风编辑本段回目录

一盒化石三次鉴定

贾兰坡周口店遗址
周口店遗址

1931年,当时的实业部地质调查所招收练习生,23岁的贾兰坡被录取了。这一年的5月,他来到周口店的龙骨山,在中外著名学者的指导下进行工作。

龙骨山有保存完好的上新世和更新世的堆积,地层出露状况很好。这里东南面是华北大平原,西、北面是山峦重叠的西山,山脚下有河水潺潺流过。数百年来,龙骨山一向以出产龙骨闻名,许多洞穴是原始人类理想的住所。因此,这里十分吸引中外地质和古人类学家的注意。

起初,贾兰坡主要干些杂事,比如洗刷标本、整理化石、管理账目、贴制图版,事无巨细,他都做得十分认真。他同时也懂得,自己在地质学、古生物学、古人类学和考古学方面,知识几乎等于零。所以,在每天完成本职工作之外,他就如饥似渴地找书来读。有一次,龙骨山出土了一批狼的化石,可是他却不认得。为了补课,他相约几个年轻人打了一只野狗,把吃剩的骨头制成了一具挺漂亮的标本。然后,他翻阅书籍并对照标本,将每个部位的骨骼名称一一记熟。狼和狗是同一个属的动物,他认识了狗,也就认识了狼。

一天,他的导师杨钟健手拿一盒动物化石,对贾兰坡说:“你拿去鉴定一下吧,分分类。”他接过来一看,是些兽牙。他对照图版,认出了牛、羊、猪、鹿和马的牙齿。不料,当他把这些结论讲给杨教授听时,杨教授却摇摇头,要他把这些化石鉴定到“属”以下的一个单位——“种”,并要一个一个地写上标签。贾兰坡按导师的要求一一做完后,第二次送到杨教授那里,谁知又被退了回来。杨教授说:“你还得把这些动物的上、下牙齿分开,标出是第几颗牙齿。”经过贾兰坡的又一番努力工作,杨教授才满意了。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一盒化石,三次鉴定,使贾兰坡终生难忘。他的许多考古学知识,就是这样“逼”着学到手的,从而也培养了他一丝不苟的作风。

未了心愿
卢沟桥头的炮声打断了周口店遗址上正在进行的发掘工作。为了保险起见,周口店遗址上发掘出来的所有化石,都保存在协和医院B楼解剖科的保险柜里。当时美国处于中立状态,协和医院还算安全。

1941年,随着日美关系的紧张,协和医院的保险柜也不再“保险”。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物,翁文灏和胡恒德商量了好几次,有三条路可以走:“北京人”继续留在北京,妥善予以保藏;运往陪都重庆;运到美国,待战争结束后再运回北京。经过多方权衡,最终选定了第三种方案。于是,工作人员先用白棉纸包好化石,再用卫生棉和纱布裹上,包上白纸后放入小木盒内,盒内还垫上了瓦楞纸,最后分装在两个白茬木箱里。为了怕引起注意,特地不写名称,只在箱子上标了A、B字样。

化石装箱后,美国海军陆战队用火车将其运往秦皇岛,准备搭乘“哈里森总统号”轮船运往美国。但是就在化石装车后第三天,太平洋战争爆发了,装载化石的火车被日军截获,“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就此神秘地失踪,60年过去了,至今仍然杳无音讯。从此,“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的下落成为贾兰坡永远的牵挂。

贾兰坡周口店遗址
周口店遗址

他生前曾经说过,此生此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那些“北京人”化石。贾兰坡生前,书房里有一个大夹子,专门存放着60年来他追寻“北京人”的全部资料:当年占领协和医院的日军军官的照片、日本来华寻找化石特派员的资料、中外提供线索者的来信、从四面八方收集到的真真假假的各种线索,即便是那些最荒诞不经的传闻,贾兰坡也收集了起来。贾老曾经说过:这些“北京人”标本化石,就像我的孩子,我对它们的感情是常人难以理解的。这些年来,我一直被失踪的“北京人”头盖骨所折磨,我今生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把它们找回来。

在此后的岁月里,贾兰坡所做的各种努力都失败了。1999年,他和中科院14位院士联名呼吁,由于大部分知情人和当事人的辞世或年事已高,破解“北京人”头盖骨之谜愈发迫切。如果时间再拖延下去,这很可能变成一个千古之谜。贾兰坡等人在倡议书中写道:“即使它们已经毁于战火,也应该努力找到一个确切的下落,否则,将如何面对后人。”“北京人”头盖骨的下落成为他生前未了的一个心愿。

▲与青山同在
周口店发掘是贾兰坡人生最辉煌的时刻,也是他科学之路的起点——“没有周口店就没有贾兰坡”。从周口店开始,他的眼光放在人类的起源研究上。新中国成立之后,贾兰坡继续负责周口店地区的发掘工作。这位没有正式大学文凭的学者在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外籍),1996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几十年来,贾兰坡的足迹遍布中国,他的身影频频出现于丁村遗址、西侯度文化遗址、峙峪文化遗址、许家窑人遗址、蓝田人遗址等地,一生着述等身。他的研究对于中国史前文化的建构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贡献,同时也奠定了他在古人类学、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界大师级的地位。他把探求古人类学的研究,通俗地概括为:“回答人是从哪里来?到底是神创造了人,还是劳动创造了人。这不仅是自然科学的问题,而且也是一个哲学问题。”

贾兰坡70岁以前基本上在野外搞调查发掘。88岁那年,他被选为美国世界探险中心会员,贾老说,我现在老得连小板凳也上不去了,怎么能和宇航员同称探险家呢?美国人说,你一生钻过三百多个山洞,没人能和你相比。

个人评价编辑本段回目录

贾兰坡在贵州盘县
贾兰坡在贵州盘县
贾兰坡一生著述等身,成果丰硕。从五十年代开始,贾兰坡院士参加、主持、指导了丁村河、西侯度、蓝田、峙峪、许家窑、萨拉乌苏、水洞沟和泥河湾等一系列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工作,为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及古人类学的奠基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先后发表了400多篇学术著作和文章,广泛涉猎人类的起源、旧石器时代文化的发展、不同文化传统的源流、更新世环境与气候的变化以及第四纪地质学等诸多领域。五十年代,他对北京猿人的文化性质提出新的看法,倡导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学术讨论,将周口店遗址的研究推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进而带动了中国旧石器工作的开展。七十年代,贾兰坡院士提出中国华北两大旧石器文化传统的理论,奠定了华北旧石器时代文化发展序列的基础,从理论的高度探讨了世界范围内细石器文化的起源和分布问题,引起了学术界广泛反应。近十几年来,他耄耋犹勤,提议更改地质年表,建立“人生代”,提出人类的历史应追溯到400万年前的新学说,并为寻找失落的“北京人”化石奔走呼吁。这些都对中国乃至世界古人类学和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贾兰坡一生诲人不倦,桃李芬芳,为培养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人才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科学院在周口店举办了多届旧石器时代考古培训班,贾兰坡院士亲自撰写讲义和授课,指导田野实习,为中国各地的旧石器时代考古队伍培养了基本的骨干力量。他先后在北京大学、山西大学等大专院校作兼职教授,为学生讲授古人类学和旧石器时代考古学课程。中国的旧石器时代考古工作者很少有人没有聆听过先生的教诲和没有接受过贾兰坡先生的指导和帮助。即使在90多岁高龄的晚年,他仍然关心科学队伍的建设和后继人才的培养。

贾兰坡积极参与中国的博物馆建设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就参加了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陈列设计工作,还几十年如一日地关注着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建设,经常亲临北京自然博物馆指导工作,并长期担任国内许多博物馆的兼职研究员,受到国内博物馆界同仁的爱戴和崇敬。

贾兰坡一生刻苦好学,努力进取。中学毕业后,他先后进入地质调查所做练习生、在北京大学协和医学院进修和学习地质学、古脊椎动物学和人体解剖学。工作中他刻苦钻研,勤奋自学,不耻下问,为获取科学知识和提高业务能力废寝忘食。晚年中,贾兰坡院士忍着眼疾及多种疾病的疼痛折磨,仍然每天手不释卷,伏案工作,用一把放大镜和一支钢笔解读、诠释着人类早期的历史。就是靠这样的苦学、钻研和勤奋,他由一个中学毕业生成长为建树卓著的学者,由一个不懂化石和石器为何物的练习生成长为享誉世界的三院院士,创造出一个刻苦进取、勤奋向上、靠个人的不懈努力实现自我价值重大转变的现代传奇。贾兰坡院的这种精神境界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立志成才的青少年在科学探索和自我完善的道路上不断奋进,去勇攀高峰。

科普情怀编辑本段回目录

贾兰坡
发现头盖骨后应媒体要求留影
贾兰坡先生一生致力于史前考古学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贾兰坡先生的学术研究大多体现为论文,而面世的著作中,绝大多数都是科普或半科普性的图书。

贾兰坡一直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尤其是青少年将来能投入考古学、人类学的研究,使这项工作后继有人。贾老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是和他的成才道路分不开的。他是一位没有大学文凭的院士。在高中毕业后,他完全是靠自学以及后来在工作中老师和前辈的帮助走上考古学道路的。学习的过程中,贾老觉得老师的指导和著述越能深入浅出,传授效果就越好,所以他在自己的著述中较多的采用了科普的方式。

1950年,贾兰坡先生的第一本科普图书《中国猿人》问世了,出版者是龙门联合书局。这本书相当受欢迎,7月份出第一版,当年的12月就再版了。遗憾的是现在贾老一家已经找不到初版的版本了。这本书严格地说介于科普和专著之间,主要介绍了中国猿人产地的发现和发掘经过、中国猿人化石的研究和中国猿人的文化等方面内容。在1951年前后,贾老写的科普类书籍还有《河套人》、《山顶洞人》、《从鱼到人》(与刘宪亭合著)、《五十万年前的祖先》和《二十万年前的祖先》。前两本也属于半科普性著作,后两本则有些类似于连环画,左边一页是文字,右边是一幅插图,主要是给孩子们看。从1952年到1964年,贾老写了《劳动创造了人》、《从猿人脑发展到现代人脑》、《“北京人”的故居》、《中国猿人》等约7本科普书籍。自1966年到1973年,不光贾老的科普类著作没有面世,就连学术性文章也没有刊登出来的。在贾老生前做的笔记上,记者看到这期间贾老实际上也写了大量的文章,但是在旁边都注上了“未刊稿”。从1974年开始,贾老的科普著作又开始出版了,这一年里他为“十万个为什么”写了三篇文章。1975年贾老的著作《周口店——北京人之家》出版,并在同年有了英文版,译名为《TheCaveHomeofPekingMan》。这一年里贾老还有《什么是大角鹿》、《猛犸是什么样的动物》两本科普书问世。1978年贾兰坡先生的一本极其重要的科普著作出版了,在这本名为《中国大陆上的远古居民》的书中贾老提出了两个学术观点:一是他认为应该修改地质年代,另一个就是他认为人类的起源地应是在中国广大的西南地区以及巴基斯坦以东地区。可见贾老的学术观点并不是非要在学术专刊上首次刊登,他愿意和广大读者们共同分享研究成果和探讨问题。

进入80年代以后,贾兰坡先生和港台及海外的学术交往明显多了起来。1983年由他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香港三联书店联合出版的《人类的黎明》问世,这是一部科普图说,共收图400余幅,约四分之一是彩图,内有12万字说明。它围绕着人类的起源和演化,以“图解”的方式介绍了古人类学的基础知识和新近的研究成果。香港《明报》曾专为此书发表述评说:“……大陆青年可以读到这么精美的科学图册,应是首次,深信必会引起他们对于科学的兴趣——任何一种读物,印刷、设计与装帧的精美,都会使读者爱不释手。……我将这本《人类的黎明》拿在手上,会产生一种自豪感,我已不是把它看作是某出版社的出版物,而看成是中国的出版物……”

1984年贾兰坡先生和黄慰文合著的《周口店发掘记》更是在国际间造成了影响,这本书对整个周口店的发掘过程作了最全面的叙述,英译本名为《StoryofPekingMan》,被美国斯坦福大学人类学系采用为教科书;日文译本名为《北京猿人匆匆来去》,在日本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并且由日本电视工作者同盟根据此书拍摄了电视片。1994年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贾老的科普著作《贾兰坡说中国古人类大发现》,香港《读书人》月刊发表了占3页版面的评论,其中写道:“以贾兰坡的高龄,及对古人类学修为之深,很难要求他的文章能令初学者看得明白。但令人赞叹的是,这部近150页的《中国古人类大发现》,竟是一个娓娓动听的中国古人类历史故事。贾兰坡像在对一群年轻朋友讲话。”

1995年,贾兰坡先生和台湾幼狮文化事业公司合作出版了与黄慰文合著的《发现北京人》一书,这是一部带有回忆录色彩的科普类读物。1999年,贾兰坡先生以91岁的高龄,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著名科学家谈科学”丛书撰写了《爷爷的爷爷哪里来》,后来此书在2000年被收入《生命的历程》一书。

研究领域编辑本段回目录

贾兰坡对第四纪地质、

贾兰坡周口店遗址
北京人
古脊椎动物、古人类和考古等方面都有很多研究,在旧石器的考古方面,成绩最为显着。作为一位世界公认的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家和古人类学家,贾兰坡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参加了周口店的发掘工作。贾兰坡1935年主持周口店的发掘工作,除发现大量石器和脊椎动物化石外,1936年11月又连续发现了三个比较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震动了国际学术界。1949年后,他又多次主持周口店的发掘。1984年贾兰坡与他的学生、考古学家黄慰文合写的《周口店发掘记》一书,对周口店的发掘历史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和评价,对周口店发掘与研究工作进行了系统总结。这本书已译成日文和英文。他对华北旧石器做了大量研究工作,所提出的华北地区古文化年代表奠定了华北旧石器文化发展序列的理论基础。贾兰坡十分热爱中国旧石器的研究工作。1956年,他就在《考古通讯》上发表“对中国猿人石器的新看法”。1957年又发表“试述中国旧石器时代初期石器文化的相互关系”。由此可以看出,他已经把注意力放在有关理论研究上,而不是单纯对石器本身的描述。中国学术界20世纪50年代末展开“北京人”是否使用过骨器的争论,贾兰坡支持法国旧石器考古学家H?步日耶(Breuil)的意见,认为“北京人”使用过骨器。他于1960年发表的“关于中国猿人的骨器问题”一文以及1964年出版的《中国猿人及其文化》都探讨了这个问题。贾兰坡把周口店“北京人”制造的骨器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角工具,第二类是盛水工具,第三类是肢骨做成的尖状器和刀状器。关于骨器的观点受到国内外不少学者的重视。

20世纪50—70年代,贾兰坡对中国旧石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北部,特别是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等地,尤以对山西旧石器的研究最为出色。1958年,他与裴文中一起研究了山西丁村发现的旧石器,指出丁村文化是旧石器时代中期之初文化的新发现。他在1962年与人合作的《河》中,指出河遗址的时代,属于中更新世早期,并指出丁村文化是由河文化逐渐发展而来的。1972年贾兰坡与盖培、尤玉柱发表“山西峙峪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从地貌、地层、脊椎动物化石和旧石器等方面作了全面研究,指出华北旧石器时代文化的发展至少有两个系统,即“河—丁村系”,和“周口店第一地点—峙峪系”。提出中国原始文化的继承关系后,又提出中国、东北亚和北美的细石器可能起源于华北的论点。国内外同行对这些观点给予了极大关注。1979年,贾兰坡与卫奇等研究了许家窑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认为许家窑文化在细时器技术传统上是“北京人”文化与峙峪文化的过渡桥梁,并对世界范围内细石器的两大传统以及细石器起源和分布等理论性问题作了探讨。1978年贾兰坡对细石器研究作了系统总结,发表了“中国细石器的特征和它的起源与分布”,把中国的细石器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受到美国考古学者的支持。美国学者认为它对北美考古是指导性的。

贾兰坡在研究人类起源和进化方面有着比较突出的贡献。他在《科学通报》上发表“泥河湾期的地层才是最早人类的脚踏地”一文,并提出在中国属于早更新世初期的泥河湾地层,才是人类最早的生存地。指出“北京人”在体质特征和石器制作上有了许多进步性质,又具有使用和管理火的能力,因而不代表最古老的人类和最原始的文化,人们对中国远古文化的认识还是很晚的。在20世纪以前没有发现过确切的石器时代遗址,直到20世纪初,一些外国学者还不相信中国有旧石器时代文化。从20世纪20年代初起,在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相继发现旧石器之后,特别是裴文中于1929年发现第一个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接着又发现“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和用火遗迹之后,才使这种局面改观。但由于受旧观念的束傅,有的学者又提出中国没有比“北京人”再早的文化了。贾兰坡与王健的论文无疑是对这种观点的挑战,因此在学术界引起一场持续一年多的争论。他们这一科学论断为后来西侯度文化元谋人牙齿化石和蓝田人头盖骨的发现所证实。1978年所出版的《西侯度——山西更新世早期文化遗址》一书,是他们对中国更新世早期人类及其文化存在问题的多年研究成果。早在30年代,贾兰坡就对北京人的地质分层文化性质和生活环境诸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贾兰坡还根据“北京人”遗址各层出土的动物化石的不同性质,提出“北京人”在周口店生活的几十万年中,华北气候出现过冷暖交替的变化。解放后,贾兰坡发表过不少论文和专着。

贾兰坡周口店遗址
北京人

他撰写的《人体骨骼学纲要》(1954)以及《从猿脑发展到现代人脑》(1954)曾是医学院很好的参考书。贾兰坡还着有《旧石器时代文化》(1957)、《周口店——北京人之家》(1975)、《中国大陆上的远古居民》(1978)等,后两种已被译成英、日、德和西班牙等文种出版。1982年出版了由贾兰坡主编的《人类的黎明》,这本书是一本图文并茂,系统地阐述人类起源演化,并包括最新科研成果的人类学着述。

贾兰坡也关注着脊椎动物学及第四纪地质学。早在20世纪30年代,他就到四川万县盐井沟采集化石,并和卞美年一起在云南富民等地寻到哺乳动物化石,一批有代表性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1951年他与地质学家王曰伦共同研究了周口店的冰川遗迹,为研究“北京人”的生活环境提供了新的线索。1982年,贾兰坡与卫奇在《地质学报》上发表“建议用古人类学和考古学的成果建立中国第四系的标准剖面”一文,这是把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古人类学、古脊推动物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结合起来的范例。

贾兰坡从20世纪30年代起孜孜不倦地从事研究和着述,发表论着已超过400余篇(种)。为中国的地质、古生物、古人类和考古工作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由于他在科学上的成就,他曾多次被日本、美国、瑞士、阿尔及利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邀请去讲学,受到同行们的热列欢迎。

主要著作编辑本段回目录

出版著作

贾兰坡年近九十仍辛勤工作
年近九十仍辛勤工作
《河套人》,1951年3月第1版
《山顶洞人》,1951年5月第1版
《从鱼到人》(与刘宪亭合著),1951年
《五十万年前的祖先》,1951年
《二十万年前的祖先》,1951年
《劳动创造了人》,1953年6月第1版
《从猿人脑发展到现代人脑》,1954年3月第1版
《“北京人”的故居》
《中国猿人》,1950年7月第1版
《周口店——北京人之家》,英文版《TheCaveHomeofPekingMan》
《什么是大角鹿》
《猛犸是什么样的动物》
《中国大陆上的远古居民》
《贾兰坡说中国古人类大发现》
《爷爷的爷爷哪里来》
《周口店发掘记》(和黄慰文合著),英译本名为《StoryofPekingMan》
《悠长的岁月》,1997年12月第1版
《旧石器时代考古论文选》,1984年8月第1版
《北京原人(日文)》,1977年第1版
《北京人之家(德文)》,1976年第1版
《中国标准化石(脊椎动物)》(与杨钟健、刘宪亭、周明镇合著),1954年11月第1版
《化石的发掘和修理》,1952年1月第1版

撰写文章

周口店新发现的中国猿人化石,吴汝康贾兰坡,1954年
河套人及其文化,贾兰坡,1951年
中国猿人及其文化,贾兰坡,1951年
周口店第四纪冰川现象的观察,王曰伦贾兰坡,1952年
由挖“龙骨”作副业生产谈起,贾兰坡,1952年
由人类学的观点看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手段,贾兰坡,1952年
周口店龙骨山中国猿人产地巡礼,贾兰坡,1952年
在中国发现的手斧,贾兰坡,1956年
人类用火的历史和火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贾兰坡王建,1956年
对中国猿人石器的新看法,贾兰坡,1956年
中国人类化石和文化遗物,贾兰坡,1956年
由中国猿人产地谈到周口店新建立的陈列室,贾兰坡,1953年
中国目前古生物学的研究工作,贾兰坡,1953年
由中国猿人谈到人类起源,贾兰坡,1953年
如何由碎骨片中辨认出人骨,贾兰坡,1953年
苏北新安县新沂河的古遗址,贾兰坡1953年
苏北新沂河的化石产地,贾兰坡,1953年
似石器和非石器,贾兰坡,1956年
先祖同共的“猿人类”与“人”,页数:2,1950年
新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的新发现,贾兰坡,1956年
NEWDISCOVERIESABOUTSINANTHROPUSPEKINENSISINCHOUKOUTIEN,WooJu-Kang,1954年
评贾氏三书,贾兰坡,1954年
NEWANTHROPOLOGICALDISCOVERY,CHIALAN-PO,1954年
中国猿人,贾兰坡,1954年
FossilMyriapodsFromChoukoutien(周口店多足类化石),贾兰坡刘宪亭,1950年
吉林西团山古墓之发掘,贾兰坡,1950年
从人类的脑髓谈到民族的偏见,贾兰坡,1950年
火的发明,贾兰坡,1950年
中国南部巨人,贾兰坡,1950年
察哈尔左云县冯家窑附近石器遗址,贾兰坡,1951年
怎样制造和辨别石器?  贾兰坡,1950年
中国猿人化石的失踪及新生代研究室在抗日期间的损失,贾兰坡,1951年
答王时风先生所评我的关于人类起源的观点,贾兰坡,1955年
略评贾兰坡先生关于人类起源的观点,王时风,1955年
丁村旧石器时代遗址在科学上的意义,贾兰坡,1955年
脊椎动物化石采掘法,贾兰坡,1955年
丁村发掘记,贾兰坡,1955年
下草湾的人类股骨化石,吴汝康贾兰坡,1955年
山西襄汾县丁村人类化石及旧石器发掘报告,贾兰坡,1955年
中国化石人类研究的展望,杨钟健,1955年
中国发现的各种人类化石及其在人类进化上的意义,吴汝康贾兰坡,1955年
周口店的石家窑,贾兰坡,1951年
评劳动创造人,周龙,1951年
谈中国猿人与爪哇猿人的关系,贾兰坡,1951年
周口店又发现了一个新的化石地点,贾兰坡,1950年

相关词条编辑本段回目录

参考资料编辑本段回目录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贾兰坡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