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2162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03-11
admin
admin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郑哲敏
郑哲敏
何祚庥
何祚庥
任咏华
任咏华
屠基达
屠基达
叶培大
叶培大
钱学森
钱学森
华罗庚
华罗庚
金怡濂
金怡濂
孙钟秀
孙钟秀
罗沛霖
罗沛霖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图)张广学张广学

张广学(1921年-     ),回族,山东定陶人。中国近现代昆虫学家。1946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农学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将中国蚜虫记录从148种推进到1000余种,发表9新224新;利用系统演化理论和支序分类学方法突破蚜虫11科分类系统,建立了13科系统;研究世界斑蚜科属间系统演化,创立4亚科分类系统;首次证明中国植物界的科级、属级分别与蚜虫的属、种级平行演化;提出杂草蚜虫演化为作物害虫进而演化为世界危险害虫生物型的重要事实和论断;最早提出以基地非耕种指数、生态自然调控机制和生物多样性作为评选马铃薯无病毒原种基地的首要条件,并提出综合防治蚜传病毒方法;首次确定了当归麻口病的病因及用种苗包衣剂防治办法。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目录

[显示全部]

个人概述编辑本段回目录

(图)《昆虫学报》:《昆虫学报》:1983年张广学任副主编

张广学,1921年1月31日出生于山东省定陶县农民家庭,自幼生活简朴,刻苦努力。少年时代,由于营养不良,体质太弱,甚至不能直立行走,全靠母亲照顾。在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养成了倔强性格。为了找到适合自己的成功之路,他以顽强的毅力,终于恢复了直立行走,后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央大学农学系。

在大学期间,张广学除了孜孜不倦地学习外,积极参加抗日救国宣传活动,思想进步很快。1946年,他大学毕业,到四川省农业改进所工作。1950年,调到北京农业部棉产改进处,在冯泽芳领导下从事棉花害虫防治工作。后一年调到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由朱弘复指导从事蚜虫学的系统研究。

张广学于1951年被聘为助理研究员,1979年任副研究员,1983年任研究员。1984年任中国昆虫学会理事、常务理事和《昆虫学报》副主编。1985年起,任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四、五届常务理事,第六届副理事长。1985年任国家科委发明评选委员会审查员。1986年,国务院授予博士生导师;1994年当选为优秀博士生导师。1989年当选全国先进工作者。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院士。同年,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

张广学1991年-1993年主编系统进化动物学论文集第1及第2集,1994年主编《动物学集刊》第11集。共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133篇,专著25部,其中包含棉花害虫论著43篇(部),蚜虫论著103篇(部),编写科技电影7部,其他论著72篇(部)。他先后培养硕士3名,博士5名。他和他的科研小组曾14次获得国家、中国科学院和省市的奖励。其中,获全国科技大会奖、世界国际博览会金奖、全国发明展览会金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各一次;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4次,科技成果奖和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各1次;获省级科技进步奖多次。1991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职业生涯编辑本段回目录

1946年 毕业于中央大学农学系。

1946年-1950年 在四川省农业改进所,北京农业部棉产改进处工作。

1951年至    历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现为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昆虫学会常务理事、《昆虫学报》副主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

成就贡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图)中国蚜虫蚜虫(张广学是中国蚜虫系统研究的先驱之一)

一、中国蚜虫系统研究的先驱之一

1948年,在朱弘复的指导下,张广学在原来基础上开始了蚜虫学研究。当时国内蚜虫标本、文献廖廖无几,经费、条件十分有限,只有钟铁森与他一同工作。

作为一个新领域的开拓者,张广学饱尝了创业的艰难。经过40余年努力,收集到全国蚜虫标本2万余号,蚜虫种类1000余种,占全世界总纪录的1/4,发现8新属,189新种和新亚种。先后共发表蚜虫分类论文68篇,专著15部。1983年完成了第一本《中国经济昆虫志·蚜虫类》,奠定了蚜虫分类学的雄厚基础。这本书被大英博物馆布莱克曼和伊斯吐布(Blackman&Eastop)在其名著《世界农作物蚜虫》(Aphids on the World′s Crops)中推荐为东亚蚜虫鉴定的重要用书。使中国蚜虫学赶上国际先进水平,受到国内外重视。

二、近缘种间杂交实验与种间隔离机制

杂交实验证明:蚜虫物种之间的繁殖隔离是物种独立生活和繁衍后代的基础。

张广学领导的研究组通过实验证明:两个近缘的异寄主全周期型物种——棉蚜和大豆蚜,在其共同的第一寄主鼠李上,于自然界可以偶然杂交;在实验条件下,易于杂交。且棉蚜()×大豆蚜()和大豆蚜()×棉蚜()两组合的后代,却只能在其亲代母蚜的第二寄主上生活,其形态也与亲代母蚜相似。两杂交种都能营与亲代母蚜相同的异寄主全周期生活。同样证实了二者杂交的季节隔离、杂交的生境隔离和杂交的生殖隔离。故认为二者仍是独立的物种。结合地球史和生物史提出在演化关系上多食性、广布型的棉蚜应是寡食狭分布型的大豆蚜的祖型。这项工作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上两项研究写成的论文“几种蚜虫生活周期型及二个近缘种杂交实验研究”曾被列入1988年第18届世界昆虫学大会的学术报告,并被收入坎贝尔和艾肯博儒(Cambell et Eikenbary)博士(1990)主编的《蚜虫—寄主植物相互关系》(Aphid-Plant Genotype Interaction)一书,成为书中重要的一章。

三、提出俄罗斯麦蚜和冰草麦蚜是由同寄主全周期的杂草蚜虫演化而来的小麦害虫

1990年,在美国俄克拉何马(Oklahoma)州召开的国际蚜虫学会议上,张广学作了“俄罗斯麦蚜在中国”的专题报告,提出冰草麦蚜Diruaphis(Holcaphis)agropyronophaga Zhang是麦类的第45个新害虫,并以雄辩的事实说明它是杂草蚜虫在环境压力下演化为小麦害虫的实例。他提出世界麦类危险性害虫俄罗斯麦蚜Diuraphis noxia(Mordv.)系由全周期杂草蚜虫演化为局部地方小麦害虫,进而扩大分布,在80年代扩散到亚热带,在环境压力下演化为生态幅度更大的不全周期型的世界危险害虫的假说。张广学还提出利用自然调控机制进行调控的设想,引起与会专家的极大重视和反响。主持会议的彼特斯(Peters)和艾肯博儒(Eikenbary)教授在他发言后立即表示同意,并决定将该论文收入1991出版的《Aphid-Plant Interaction:Population to Molecules》一书中。

学术影响编辑本段回目录

(图)蚜亚科进化模式蚜亚科演化模式

张广学运用先进科技方法研究蚜虫分类,创下中国首例,并且挑战国际权威对他们的部分研究理论提出重要的修正,受到植保界重视,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数值分类及支序分类

70年代,张广学在中国首例将数值分类法应用于蚜虫研究所得结果与传统分类方法的结果相符合。他提出,其不相符者有可能作为改变蚜虫分类学地位的启示,并提出它可以检验近缘物种的亲缘程度,很有应用前途。80年代,张广学利用系统演化理论和支序分类学方法,突破传统的11科分类系统,建立13科分类系统,澄清了国际上科间及亚科间的混乱现象,发现了从大蚜族Lachnini向长足大蚜族Cinarini过渡的口器类型;对长期争论的大蚜科的演化位置,提出大蚜科是相对进化单元的有力证据。

二、染色体分类

张广学改进实验方法得出99种蚜虫核型,其中71种为首次报道。绘制的核型模式图,总结了45类基本核型;提出最原始的蚜虫染色体数目可能是中间类型并朝两个方向演化。他根据蚜虫核型染色体带型研究,提出萝卜蚜从蚜亚科转隶于长管亚科的细胞学证据;根据声蚜属的独特核型参考其形态学上独有的发音刺和发音网,提出应把声蚜属提升为亚族级阶元。他还提出桃粉大蚜属应提升为族级阶元。核型特征还支持前人把分隶于不同亚科的两个属Tinocallis和Therioaphis改隶于同一个族。

三、蚜虫及其寄主植物关系

张广学研究中国293种瘿绵蚜科、斑蚜科和大蚜科蚜虫及其寄主植物关系时发现,中国这3科蚜虫的物种数占世界已知数的24.2%,与中国植物属数占世界已知数的24.5%相对应。同时中国3科蚜虫的属数占世界已知数的55%,恰与中国植物科数占世界已知数的56.9%相接近。表明中国蚜虫的属级、科级演化分别与植物科级与属级演化阶元是互相对应的。

四、对蚜虫生活周期型演化的新见解

张广学对国际权威R.A.莫都勒库(R.A.Mordvilko)的蚜虫生活周期型的演化理论提出了重要修正。

国际间多数蚜虫学家认为,棉蚜(Aphis gossxpii Glover)是失去第一寄主和两性世代的不全周期型。经多年研究,张广学用实验方法证明,不全周期的生活可以引导棉蚜产生体色和食性各异的两个不全周期的生物型;首次发现棉蚜还有3个异寄主全周期的生物型:花椒--棉、瓜生物型;石榴--棉、瓜生物型和鼠李--棉、瓜生物型。根据古生态学古植物学和化石资料分析,他推断棉蚜的生活周期演化起源于新生代第三纪,提出花椒--棉、瓜生物型较另二个型更原始。

张广学对莫都勒库(Mordvilko)关于蚜虫生活周期型演化学说用图解方法提出修正。

他认为,冰川来临等大气候变化不是不全周期生物型产生的唯一原因,小气候变化才是重要原因;异寄主全周期生物型不是蚜虫生活周期型演化的终结,随着新寄主的获得,将会演化为另外的同寄主全周期型,并进一步演化为别的异寄主全周期型,如此循环。如果产生两个生物型间繁殖隔离,则伴随的便是新种产生;如果不产生繁殖隔离,则一个种内可以有几个不同的生活周期型存在。

个人荣誉编辑本段回目录

(图)张广学张广学

主要业绩(论文、专著):
1950-1989年发表论文和专著141篇(本);
1990年至今发表论文和专著144篇(本);
1997年至今发表的论文目录见“蚜虫研究组”的科研绩效。

获奖情况:
获得首届北京国际博览会金奖;
第四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金牌奖;
全国科技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
国家科技成果一、二、三等奖各一次;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五次;
1989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1996年获得香港求是科学基金会颁发的“求是奖”;
其他省部级奖十余次;
1991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主要学术任职(部分):   
中国昆虫学会                    名誉理事长
曾任中国昆虫学会                理事长
曾任中国植保学会                副理事长 
曾任《昆虫学报》、《昆虫知识》  副主编
曾任《动物学集刊》              主编
曾任动物研究所学术委员会        主任
国家科委发明评选委员会          审查员  

主要承担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蚜科蚜亚科昆虫的系统发育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北京及其周边地区蚜虫物种多样性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重大项目子课题:中国动物志 、同翅目、斑蚜科。 

人物评价编辑本段回目录

(图)张广学:老骥伏枥张广学:老骥伏枥

一、擅长理论联系生产实际,解决农业生产难题

辽宁省朝阳地区是中国东北特早熟棉区,棉蚜是首要害虫。张广学和他的协作研究组经1975年-1984年采用耐蚜品种辽棉8号和黑山棉,改集中连片植棉为分散植棉,与小麦、油菜、高粱、玉米条带间作种植,选择在山麓、河流沿岸、与森林、果树、蔬菜临近的土地植棉,使棉田环境由单一作物改变为多样植物,以招引天敌。这使棉蚜的天敌种类和数量大量增加,形成一个适于天敌发生与繁殖,不适于棉蚜生活的环境。同时,在间苗和定苗时汰除销毁受蚜害的弱苗,采用放宽药剂防治指标,尽可能推迟防治的措施。并提出棉田天敌指标和种群结构指标为自控机制指标,用以修正防治指标。结果,1980年和1981年分别创造了7817亩及5225亩棉田完全未用农药,利用自然调控机制自控棉蚜的样板田。1985年,自控棉蚜样板田(包含极少用药的)已扩大到26000 亩。张广学树立利用生态自然调控机制自控棉蚜万亩样板田的作法,受到植保界重视。

1988年-1989年,张广学深入甘肃省20个条件各异的马铃薯脱毒种薯基地,研究评选优良原种基地。结果发现,单纯用高纬度、高海拔、冷凉和多雨等传统非生物量度作评价,时常失败,而利用夏季黄皿诱来的有翅蚜总量或有翅桃蚜总数、蚜虫种类丰盛度、蚜虫天敌丰盛度和植物多样性等生物量度来综合评价基地的优劣,常获成功。据此,他提出生物量度是评选马铃薯原种基地的最佳量度,在“六五”攻关中,张广学与中科院植物所和微生物所的同志共同主持“马铃薯原种生产及良种繁育体系”研究,使马铃薯产量增加50%。张广学的工作改进了国际上多年来主要用非生物量度来评价脱毒马铃薯原种基地的办法。

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张广学将理论灵活运用,解决了很多生产中的重大难题。这与他平时对自己要求很严,苦练基本功,实践中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发奋努力,自强不息分不开。在早期,作为课题组的负责人,他除了抓技术,还要和骨干一道负责具体工作。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置各种压力于不顾,仍夜以继日地整理标本文献资料。他为中国搞科研的心始终炽热,饱尝工作中的苦与乐,经历了成功与失败,但他历尽磨难终不悔,遇到任何困难从不气馁。自1979年之后,有利的工作环境,使他越来越刻苦勤奋。

张广学不仅是个严谨的科学家,还是为人师表的好导师。他先后培养了3名硕士研究生和5名博士生,并被邀到全国各地讲学,为各种层次的技术人员、管理干部讲授各方面的知识。他对地理学植物学、气候地史等均有涉猎。他为人和蔼,没有架子。他以他那种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高度的专注力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主要论著编辑本段回目录

(图)《中国科学》《中国科学》

1、朱弘复,张广学:《棉蚜为害对于棉株生长与棉产量之影响》,《中国科学》,1950,1(1):201-242

2、张广学,孟祥玲包继先:《云南保山潞江棉区改变栽培制度金刚钻Earias fabia(Stoll)及Earias insulana(Boid.)发生情况》,《昆虫学报》,1963,12(1):21-29

3、李显荣,张广学,朱弘复:《烟蚜的研究》,《植物保护学报》,1963,2(3):297-308

4、张广学,钟铁森:《蚜虫的数值分类》,《昆虫学报》,1975,18(2):211-216

5、张广学,王林瑶:《1974棉虫图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74

6、张广学:《棉花害虫的综合治理》,《中国农学会编·现代农业科学讲座》,北京:农业出版社,1982

7、张广学,钟铁森:《几种蚜虫生活周期型的研究》,《动物学集刊》,1982(2):7-17

8、张广学,钟铁森:《中国经济昆虫志·蚜虫类》,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

9、陈晓社,张广学:《北京地区51种蚜虫的染色体核型分析》,《动物学报》,1985,31(1):12-18

10、张广学,张万玉,钟铁森:《中国四脉绵蚜属研究及新种描述(同翅目:瘿绵蚜科)》,《动物学集刊》,1991(8):205-236

参考资料 编辑本段回目录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张广学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