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7966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03-11
admin
admin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SIM卡
SIM卡
WEBSPHERE
WEBSPHERE
FTP
FTP
並行計算
並行計算
国外计算机科学状况
国外计算机科学状况
混龄教育
混龄教育
学科信息门户
学科信息门户
UBUNTU
UBUNTU
恩尼格玛
恩尼格玛
广播工程师
广播工程师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P2P是peer-to-peer的缩写,peer在英语里有"(地位、能力等)同等者"、"同事"和"伙伴"等意义。这样一来,P2P也就可以理解为"伙伴对伙伴"的意思,或称为对等联网。目前人们认为其在加强网络上人的交流、文件交换、分布P2P计算等方面大有前途。



目录

[显示全部]

技术概述编辑本段回目录


P2P还是point to point 点对点下载的意思,它是下载术语,意思是在你自己下载的同时,自己的电脑还要继续做主机上传,这种下载方式,人越多速度越快,但缺点是对硬盘损伤比较大(在写的同时还要读),还有就是内存占用较多,影响整机速度。

德国互联网调研机构ipoque称,P2P已经彻底统治了当今的互联网,其中50-90%的总流量都来自P2P程序。

在P2P程序里,BitTorrent已经超过eDonkey(含eMule),占了P2P流量的50~70%,而后者根据地区不同份额为5~50%,不过在某些地方,eDonkey仍是P2P首选。
另外有趣的是,虽然Skype对带宽需求并不敏感,但在一些地方的带宽占用率最高也能达到2%。

Ellacoya Networks在6月份公布的统计数据则显示,北美网络流量中只有37%来自P2P,HTTP依然高达46%,而这其中又有三分之一以上源于YouTube等视频分享网站。

虽然统计数字有差异,但ipoque和Ellacoya Networks都认为视频已经成为当今网民的一大需求,也正是各种各样的分享视频和高清视频占据了大量的网络带宽,ISP应当尽快部署新技术,满足网民需求,而不是一味将P2P视为洪水猛兽。

简单的说,P2P直接将人们联系起来,让人们通过互联网直接交互。P2P使得网络上的沟通变得容易、更直接共享和交互,真正地消除中间商。P2P就是人可以直接连接到其他用户的计算机、交换文件,而不是像过去那样连接到服务器去浏览与下载。P2P另一个重要特点是改变互联网现在的以大网站为中心的状态、重返"非中心化",并把权力交还给用户。 P2P看起来似乎很新,但是正如B2C、B2B是将现实世界中很平常的东西移植到互联网上一样,P2P并不是什么新东西。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按照P2P模式面对面地或者通过电话交流和沟通。

即使从网络看,P2P也不是新概念,P2P是互联网整体架构的基础。

P2P
P2P
互联网最基本的协议TCP/IP并没有客户机和服务器的概念,所有的设备都是通讯的平等的一端。在十年之前,所有的互联网上的系统都同时具有服务器和客户机的功能。当然,后来发展的那些架构在TCP/IP之上的软件的确采用了客户机/服务器的结构:浏览器和Web服务器,邮件客户端和邮件服务器。但是,对于服务器来说,它们之间仍然是对等联网的。以email为例,互联网上并没有一个巨大的、唯一的邮件服务器来处理所有的email,而是对等联网的邮件服务器相互协作把email传送到相应的服务器上去。另外用户之间email则一直对等的联络渠道。

事实上,网络上现有的许多服务可以归入P2P的行列。即时讯息系统譬如ICQ、AOL Instant Messenger、Yahoo Pager、微软的MSN Messenger以及国内的QQ是最流行的P2P应用。它们允许用户互相沟通和交换信息、交换文件。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流不是直接的,需要有位于中心的服务器来协调。但这些系统并没有诸如搜索这种对于大量信息共享非常重要的功能,这个特征的缺乏可能正为什么即时讯息出现很久但是并没有能够产生如Napster这样的影响的原因之一。

下面试图用三句话来揭示P2P的影响:

对等联网:是只读的网络的终结(Peer-to-peer is the end of the read-only Web)

对等联网:使你重新参与互联网(Peer-to-peer allows you to participate in the Internet again)

对等联网:使网络远离电视(Peer-to-peer steering the Internet away from TV)如上文所言,P2P不是一个新思想,从某些角度看它甚至是整个最初创建互联网的最基本的思想。我们不妨花时间作一点回顾。

作用在互联网编辑本段回目录


互联网能够发展至今,根本原因在于其布建的任何一根血脉都是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而设置的。而现在能够引起互联网震动的,无非也只有交流方式的变革本身。 如今,在基于网络的各种技术充斥于我们周围之时,恐怕只有很少人不知道P2P的概念了,即便您没有深入探究,但您每日在互联网间进行的活动几乎没有不沾P2P技术的。一个简单的例子,在你使用QQ尽情聊天之时,实际上就享受着P2P技术给你带来的快感与兴奋。P2P技术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关于P2P技术的两种解释或许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一种解释是,P2P即peer-to-peer。而peer在英语里是“(地位、能力等)同等者”、“同事”和“伙伴”的意思。这样一来,P2P也就可以理解为“伙伴对伙伴”的意思,或称为对等联网,我甚至觉得解释成为person-to-person更好一些。反正交流也都是人的交流。

而另一种解释是,P2P就是一种思想,有着改变整个互联网基础的潜能的思想。客观讲,单从技术角度而言,P2P并未激发出任何重大的创新,而更多的是改变了人们对因特网的理解与认识。正是由于这个原因,IBM早就宣称P2P不是一个技术概念,而是一个社会和经济现象。

不管是技术还是思想,P2P是直接将人们联系了起来,让人们通过互联网直接交流。它使得网络上的沟通变得更容易、更直接,真正地消除中间环节。这听起来仿佛全新的概念,但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我们每天见面,或者通过电话直接交流都是P2P最直接的例子。而这个时候你有没有从电话的发展的历史中隐约感觉到,P2P必将在互联网时代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因为他可以改变现在的Internet以大网站为中心的状态、重返“非中心化”,并把权力交还给用户,让我们的语言影像以最直接的方式传递到对方身边。它最符合互联网络设计者的初衷,给了人们一个完全自主的超级网络资源库。现在在业界,比较认同的P2P计算应用系统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类:

1.信息、服务的共享与管理

2.协作

3.构建充当基层架构的互联系统
 
P2P价值

P2P
P2P
个人认为P2P代表了互联网的精髓,那就是“互-联-网”,互联的网,互相联结互通有无的网。
基于P2P技术的下载方式已经让我们获得了空前丰富的资源,但好戏还在后面,P2P网络很可能是下一代互联网(NGN)的主要模式,“互-联-网”的威力发挥出来,那我们会更加幸福的。

详细说明
P2P是peer-to-peer的缩写,peer在英语里有“同事”和“伙伴”等意义。这样一来,P2P也就可以理解为“伙伴对伙伴”、“点对点”的意思,或称为对等网络。总的来说,网络信息系统可分为两类,分别是C/S构架(客户端/服务器)和P2P构架的应用系统。P2P应用允许主机之间通过互联网直接进行相互通信,众多Peer之间形成一个P2P覆盖网络(Overlay Network),从而使各种数据(如文本文件、视频文件等)能方便地在普通主机之间共享。目前人们认为其在全球的即时通信(如Skype)、文件共享(如BT)、分布计算(如SETI@home)、协同工作(如Groove)等方面大有前途。 P2P技术迅速成长并不断出现新的应用,众多研究者也在跟踪有关P2P技术,对其应用的发展起着导向作用。主要的研究方向体现在P2P网络拓扑结构优化、基于不同拓扑结构的发现算法、基于不同发现算法的应用以及P2P网络安全等,体现出研究的层次性。目前,常用的P2P应用有Gnutella、BitTorrent、Kazaa、eDonkey、eMule、Skype、Shareaza、Morpheus等,国内开发的主要有:QQ、POCO、PPLive、VNN、PP点点通、北大Maze等。

 

发展历程编辑本段回目录


如果说涉及此种特点便称之为信息技术中的P2P的诞生,那么它的历史这可就远了。P2P 本身的基本技术的存在时间和我们曾经熟悉的USENET、FidoNet 这两种非常成功的分布式对等网络技术几乎是一同的,甚至更长些。翻翻资料就可以知道,USENET 产生于 1979 年,FidoNet创建1984年,它们都是一个分散、分布的信息交换系统。在最初的 P2P 应用出现时,许多使用该技术的人们甚至不会使用计算机。然而正是这种孕育着思想的网络技术为P2P的出现搭建了温床。

P2P正式步入发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97年7月,那几乎就是互联网在中国起步的阶段。在一段介绍此时P2P技术的时间表中这样写着:“Hotline Communications is founded, giving consumers software that lets them offer files for download from their own computers.”(1997年7月,Hotline Communications公司成立,并且研制了一种可以使其用户从别人电脑中直接下载东西的软件)

或许有人还记得,早在1998年,美国东北波士顿大学的一年级新生、18岁的肖恩?范宁为了能够解决他的室友的一个问题——如何在网上找到音乐而编写的一个简单的程序,这个程序能够搜索音乐文件并提供检索,把所有的音乐文件地址存放在一个集中的服务器中,这样使用者就能够方便地过滤上百的地址而找到自己需要的MP3文件。到了1999年,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叫做Napster的程序成为了人们争相转告的“杀手程序”——它令无数散布在互联网上的音乐爱好者美梦成真,无数人在一夜之内开始使用Napster。在最高峰时Napster网络有8000万的注册用户,这是一个让其他所有网络望尘莫及的数字。这大概可以作为P2P软件成功进入人们生活的一个标志。

时间表中这样记录着这一段历史:

January 1999:

Shawn Fanning, 18, creates the Napster application and service while a freshman at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1999年1月,18岁的美国东北波士顿大学的一年级新生肖恩?范宁开始了Napster程序的服务)

May 1999:

Napster Inc. is founded.

(1999年5月,Napster公司宣告成立)

之所以我们注重开端,是因为这是一个非同意义上的起始,也正是从这天起,P2P开始了它曲折但极富生命力的发展。

到了2000年,P2P技术的发展就得使用月甚至日来记载了。直到现在使用P2P技术的软件比比皆是,人们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P2P作为高科技发展载体的快乐。平常我们使用的QQ 、MSN就不提了,其他软件更是铺天盖地,让人目不暇接。简单罗列下面。

软件简介

P2P
P2P
eMule  是以 eDonkey2000 网络为基础的新型 P2P 文件分享工具。

OPENEXT 一款P2P软件。通过它,Internet用户之间可以直接建立点对点的连接。

迅雷Thunder 一款智能下载软件——迅雷(thunder)。迅雷它拥有比目前用户常用的下载软件快数倍的下载速度。

易载ezpeer 易载ezPeer简体中文版,免费注册使用!ezPeer 是一个革命性的P2P(点对点)文件共享软件。

Kuro M3 Kuro-全球第一款全中文界面的MP3抓歌软件!

酷狗(KuGoo) “KuGoo”是酷狗的简称,是基于中文平台专业的P2P音乐及文件传输软件。通过KuGoo,用户可以方便、快捷、安全地实现国内最大的音乐搜索查找。

APIA APIA 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 P2P 网络系统,如同目前熟知的 eDonkey、Gnutella 与 Kazaa 等软件。

iMesh 能够让你设定分享文件的类型,音乐、影片或其他文件;也能够让你搜寻并且下载你想要的文件。

BearShare BearShare 是一个非常好的文件分享软件,它让你、你的朋友、在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分享文件。

成长状况
P2P的风暴起源于三年前美国的一场著名官司,被告名叫Napster,它提供的MP3下载服务就是最早的P2P实践。
Gnutella和电驴代表了第二代P2P无中心、纯分布式系统的特点,BT则开创了新一代P2P潮流。
在中国,P2P软件的企业应用之路推进缓慢。除了早先的PP点点通、Poco等P2P软件以外,去年年底TOM和Skype这一全球性P2P电话公司合作推出TOMSKYPE要算得上是业界最大的应用合作了。

与盗版编辑本段回目录


在我们尽在说P2P的好时,也不得不想到,就如同历史总是在曲折中前进,任何新事物的发展总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我们来看下面的日程表:

1999 年 5 月,由范宁和帕克共同创办的文件共享社区网站—Napster正式成立,他们面临的麻烦就由此而起。

12 月 7 日,美国唱片业协会(RIAA)代表环宇音乐、索尼音乐、华纳音乐、百代唱片、BMG等七大唱片公司以违反版权保护法为由把Napster公司推向法庭。他们称Napster向网民提供MP3文件共享软件侵犯了音乐版权,要求法院关闭该公司并赔偿损失1亿美元。

2000 年 4 月 13 日,重金属乐队Metallica起诉 Napster,称其侵犯了自己的版权,并涉嫌诈骗。

6 月 12 日,美国唱片协会(RIAA)和美国音乐出版协会(NMPA)向加利福尼亚州北地区联邦地方法院起诉Napster公司,请求法院禁止在社会上流通Napster公司的MP3文件交换软件“Napster”。

7 月 11 日,参议院就围绕Napster展开的诉讼召开听证会,无果而终。一些议员敦促国会立法,以澄清Napster公司是否违反了知识产权法;而支持Napster一方的人却认为国会不应该现在介入双方的争端,以免影响新技术的发展。

P2P7 月 26 日,Patel同意美国RIAA的要求,作出初步判决,命令Napster立即停止服务。

2001 年 2 月 12 日,美国第九巡回上诉庭作出决定,Napster必须终止其免费互联网服务,并不再向音乐迷提供共享版权保护音乐的服务。

3 月 6 日,美国地区法官Marilyn Hall Patel做出判决, 责令Napster在五个工作日内删除所有存在争议的歌曲。

就在今天,就在此时,争议仍然不绝于耳。国外有关于P2P技术的纠纷一发而不可收拾,这种全新的极富生命力的传输方式从一诞生就和音乐,和版权联系在一起。为什么会引起音乐制作商们这么大恐慌?显然是其前所未有的传输速度挑起了他们的不安。在他们极力拦截还没有来得及开始的时候,一首歌曲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传遍了整个互联网,而更加确切的说应该是全球,这显然是传统的盗版方式所不能比拟的。

在中国编辑本段回目录


在传统的方法不能奏效的情况下,出版商们便只有从源头上遏制了。不知道国外关于此的争闹还会继续多久,然而在中国却又是另一种风景。众所周知,现阶段中国的版权保护制度和国外还有实质上的差距,这实际上使P2P技术的运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可以规避版权问题的困扰。按照国内我们的理解,P2P软件提供的只是一个资源共享平台,并不需要对其中传播的内容负主要责任,只要适当地监督引导当然可以大胆运作。从这方面来说,国内的P2P软件厂商处境要比国外的同行幸福很多,路已经有前人开好,又不必像国外的先行者如Napster一样面临官司的压力。而我们面对现状,一个形象的比喻是:你愿意挥汗如雨在天桥淘碟,还是愿意轻松候意在家享受宽带视频下载? 网络传输这种传播方式迟早有一天会取代传统的以磁带、光盘为载体的影视音乐发行渠道,从而成为人们获取影音资源的主要渠道,这似乎已经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看看国外已经进行了多少年的争端,能不能给我们一些启示。在中国这样一个走进任何一家音像店,你都可以用低廉的价格获取几乎与正版没有任何区别的音像制品的情况下,利用新技术的无穷魅力与优势建立一个全新的发行渠道,打破以往那种发行模式才有可能避免切肤之痛。或许,国内的P2P行业有可能比国外的同行更有优势率先实现成熟的商业模式。

参考链接编辑本段回目录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P2P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