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21831 次
  • 编辑次数: 4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09-16
方兴东
方兴东
发短消息
方兴东
方兴东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林肯实验室
林肯实验室
电子前线基金
电子前线基金
Captcha
Captcha
24家浙江省重点市场
24家浙江省重点市场
浙江省市场协会
浙江省市场协会
贝尔实验室
贝尔实验室
在线计算机图书馆中心
在线计算机图书馆中心
ECMA
ECMA
IRSG
IRSG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贝尔实验室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贝尔实验室是公认的当今通信界最具创造性的研发机构,在全球拥有10000多名科学家和工程师,为朗讯科技公司及朗讯客户提供高技术的服务与支持。 1925年1月1日,AT&T 与Western Electric 公司的工程研究开发部合并,成立了贝尔实验室。今天,它是朗讯科技公司的研究开发部门。贝尔实验室承担的任务是提供技术以创建世界上最先进的电信系统。 贝尔实验室自成立以来共推出27,000多项专利,现在平均每个工作日推出4项专利。在二三十年代,贝尔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推出了远距离电视传输和数字计算机,领导了有声电影和人工喉的开发。两项信息时代的重要发明-晶体管和信息论都是贝尔实验室在40年代研究出来的。贝尔实验室贝尔实验室在50和60年代的重大发明有太阳能电池,激光的理论和通信卫星。 目前,全球经济正处于信息化的蓬勃发展中。而信息时代有联网,计算机和软件组成的基础设施,许多都出自贝尔实验室强大的创新之手;晶体管,信息理论和数字传输作为信息建设的物理,数学及技术方面的重要基础,更是贝尔实验室研究成果所铸就的诸多科学史上的里程碑之一。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贝尔实验室为全世界带来的创新技术与产品囊括了:第一台传真机、按键电话、数字调制解调器、蜂窝电话、通信卫星、高速无线数据系统、太阳能电池、电荷耦合器件、数字信号处理器、单芯片、激光器和光纤、光放大器、密集波分复用系统、首次长途电视传输、高清晰度电视;从1939年展示的Ovodero电子语音合成装置到现在最先进的语音合成及识别等。它的存储程序控制和电子交换、数据库及分组技术为智能网的应用铺平了道路;它开发的UNIX操作系统使各类计算机得以大规模联网,从而成就了今天实用的Internet;C和C++语言是使用最为广泛的编程语言之一;而由贝尔实验室推出的网络管理与操作系统每天支持着世界范围内数十亿的电话呼叫与数据连接。可以说,人类迈向文明的每一步都与贝尔实验室息息相关。

目录

[显示全部]

研究内容编辑本段回目录

贝尔实验室是晶体管、激光器、太阳能电池、发光二极管、数字交换机、通信卫星、电子数字计算机、蜂窝移动通信设备、长途电视传送、仿真语言、有声电影、立体声录音,以及通信网的许多重大发明的诞生地。自1925年以来,贝尔实验室共获得两万五千多项专利,现在,平均每个工作日获得三项多专利。贝尔实验室的使命是为客户创造、生产和提供富有创新性的技术,这些技术使朗讯科技(LucentTechnologies)公司在通信系统、产品、元件和网络软件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贝尔电话实验室或贝尔实验室,最初是贝尔系统内从事包括电话交换机,电话电缆,半导体等电信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机构。

1925年,当时AT&T总裁,华特·基佛德(WalterGifford)。收购了西方电子公司的研究部门,成立了一个叫做“贝尔电话实验室公司”的独立实体。AT&T和西方电子各拥有该公司的50%。

贝尔实验室的工作可以大致分为三个类别:基础研究,系统工程和应用开发。在基础研究方面主要从事电信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包括数学物理学材料科学,行为科学贝尔实验室和计算机编程理论。系统工程主要研究构成电信网络的高度复杂系统。开发部门是贝尔实验室最大的部门,负责设计构成贝尔系统电信网络的设备和软件。

1984年以后,按照美国政府分拆AT&T的协议,从贝尔实验室中分割成立了Bellcore。Bellcore为分拆后的一系列小贝尔公司统一提供研究开发的服务。

1996年,贝尔实验室以及AT&T的设备制造部门脱离AT&T成为朗讯科技。AT&T保留了少数研究人员成为其研究机构——AT&T实验室。

贝尔实验室的重要研究成果包括:

1933年,卡尔·央斯基(KarlJansky)通过研究长途通讯中的静电噪声发现银河中心在持续发射无线电波,此电波称为3K背景辐射。透过此研究而建立了射电天文学。

1947年,贝尔实验室发明晶体管。参与这项研究的约翰·巴丁(JohnBardeen)、威廉·萧克利(WilliamShockley)、华特·豪舍·布拉顿(WalterHouserBrattain)于195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香农(ClaudeShannon)于1948年发表论文《通讯的数学原理》,奠定了现代通信理论的基础。他的成果是部分基于奈奎斯特和哈特利先前在贝尔实验室的成果。

贝尔实验室发明光电池。

贝尔实验室也是UNIX操作系统和C语言的发源地。C语言是由BrianKernighan、DennisRitchie和KenThompson在1970年代早期开发的。在1980年代,又由比加尼·斯楚士舒普发展为C++语言。

基础科学研究院(中国)编辑本段回目录

2000年3月23日,贝尔实验室在北京成立了一个新的研究机构--贝尔实验室基础科学研究院〔中国〕。这是贝尔实验室有史以来第一次在美国本土之外建立研究院。

贝尔实验室基础科学研究院(中国)是卓越科技与创新的中心,为朗讯商业部门以及中国与亚太地区客户提供技术支持。研究院主要致力于应用技术领域的研究,通过发展应用创意、实现技术原型,将其应用技术向朗讯产品部门及朗讯全球服务部(LWS)进行转移。在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应用研究的同时,贝尔实验室基础科学研究院(中国)也致力于互联网技术、软件、无线通信、光网络、计算机科学和应用数学等领域的基础研究。研究院将基础研究作为依托,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应用。

贝尔实验室基础科学研究院(中国)与中国科技界和教育界贝尔实验室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同时,研究院还积极为朗讯本地各个部门提供支持。目前,研究院正在进行与澳大利亚、新西兰工业界及高校的合作,这为朗讯提供了新的业务机会。

研究院年轻并独具天赋的研究人才工作在不同的研究领域,致力于发展科技,并努力在科研领域中实现自我。

贝尔实验室基础科学研究院(中国)一直致力于成为一个创新技术与革新的中心,以加强对朗讯业务部门以及中国及亚太区客户的支持。研究院在全光网、下一代互联网IPv6、无线通信、通信和软件系统集成与互通性等领域内开展并完成了若干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研究院的IP路由器测试软件系统、光网络管理协议系统以及无线通信系统的研究成果已经申请美国及中国专利,并正在向朗讯产品部门转化。研究院在系统集成与互操作性方面的工作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研究院研发的具有光接口和无线接口的IPv6边缘路由器成功地实现了与光交叉连接设备和无线移动通信设备的互联。2001年4月,研究院作为首批外资研究机构加入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络。

自2004年起,研究院的研究方向转向了创新应用技术的研究。目前正在进行的四个面向应用的研究项目进展十分迅速。2004年9月,在美国茉莉山贝尔实验室总部举办的应用技术交流日上,研究院演示了一些项目的技术原型,朗讯许多产品部门和市场队伍都对研究院从事的研究项目表示了极大兴趣。研究院也将在此基础上与朗讯全球服务部进行合作为客户提供专业服务。为了支持这些项目的研究工作,同时为了迎合电信的未来的融合趋势,研究院成立了6个功能小组:SIP/RTP、Multimedia、UserProfile、PolicySupport、Location和Security进行以上技术领域的研究工作。这些功能小组将应用技术与基础研究紧密联系起来,同时也为所有的应用提供了一个统一平台。

贝尔实验室基础科学研究院(中国)与中国高校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它与清华大学合作建立了三个联合实验室;与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合作建立了一个联合实验室;与复旦大学合作建立了一个联合实验室。这些联合实验室的研究领域涉及光网络、下一代互联网IPv6、无线通信、软件系统以及网络分析与设计。与此同时,研究院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进行合作,共同资助重点项目和青年基金项目。                             

阎康年:贝尔实验室成功之道编辑本段回目录

一、 简介
贝尔实验室原是美国电报电话公司(AT&T)的研发机构,1925年成立,从成立至今一直是世界上最大和成就最突出的企业研发机构,其最显著的特点是按照A.G.Bell发明电话的研发模式: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和经营管理三结合,巩固和发展起来的。1996年AT&T公司一分为三,它成为朗讯科技公司的研发机构至今。
1. 运作模式: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新产品生产—市场营销—信息反馈
2. 组织机构:总裁—几位副总裁—基础研究部、技术发展部、质量监督部、运营部
3. 通信技术研发历程:有线电话—无线电话—雷达与控制—微电子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
—计算机与通信联网—多媒体通信—蜂窝移动电话—无线与有线通信联网—通信软件研发
4. 规模:1925年3600人——二战时期5000-8000人——1995年29000人——2005年18000人。
         研发人员:基础研究人数占研发人数的10-12%,总经费的11%。
                   新技术开发人员数占70-80%,占总研发经费的85%。
         2001年左右有博士4000人,硕士9700,研发人员约19000人。
5. 历程:1879年美国贝尔电话公司,1884年成立机械部负责研发。
         1885年美国电话公司,成立工程部,负责研发。
         1889年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成立工程部。
         1925年在AT&T公司和西方电气公司工程部的基础上,成立了贝尔电话实验室,
科技人员2000人。
6.A.G.Bell的理想和建室目的
 A.G.Bell的理想:“我相信在未来,电线将把各个城市的电话联系在一起,某个美国人可
以通过万里之遥的他乡直接用嘴巴通话……然而正像我做的那样,可以相信这一途径将成将电
话普及到公众的最终结果,我将使你们所有人把我对这结果说的话牢记在心,所有现在的电话
设施安排最后会由这个大系统予以实现”。
 A.G.Bell 当年的预想,像他办《科学》杂志和倡建Smisonian Institution  一样发扬光大。
 A.G.Bell提出的大通信网络,在今天不但完全实现,而且从有线发展到无线,从Boston发展到
全球和宇宙空间。他的企业研发从基础研究开始的模式今天遍地开花。
6.R&D定义:1934年, R: research,  D: development (发展),技术上可译为开发, R&D: 研究与发展
 7.贝尔实验室历任总裁:                                                      简称:研发

No. 总  裁 任  期 专业和学位 研究方向 研发方针
 1 F.B.Jewett 1925-1940 物理,博士 基础物理,电话通信 

基础研究驱动
 2 O.E.Buckley 1940-1951 物理,博士 电子通信 
 3 M.J.Kelly 1951-1959 物理,博士 固体物理,电子通信 
 4 J.B.Fisk 1959-1971 物理,博士 航空工程,核物理,通信 
 5 W.O.Baker 1971-1979 物理化学,博士 化工材料,通信技术 
 6 I.M.Ross 1979-1991 电气工程,博士 晶体管,网络技术与管理 市场拉动-科技推动
 7 J.S.Mayo 1991-1994 电气工程,博士 通信和网络数字化及管理 市场驱动
 8 D.C.Stanzione 1994-1999 电气和计算机博士 计算机,通信网络与管理 市场拉动-科技推动
 9 A.N.Netravali 1999-2001 电气工程,博士 数字技术的通信和计算机系统 
10 W.T.O’Shea 2001- 电气工程,博士 信息和网络信息系统及其管理 科技与市场双驱动

8. 主要成就:
 (1)建室前:
1876年发明电话
      1912年用三极电子管的放大作用实现远距电话通信。
      1914年实现横跨北美大陆的远程有线电话敷设于通信。
      1915年实现横跨大西洋的无线电话通信。
 (2)建室后:1925-1927年,电视播放并在城市间播送。
      1932年K.G. Jansky发现来自射电天体的电磁波信号,开创了射电天文学研究的新时代。
      1936-1945年固体物理研究,用镍晶体的衍射实验证实物质波理论,获诺贝尔奖。
      1937年Stibiz发明继电器式二进位数字计算机。
      1941年提出p-n结概念和涉及有关电路。
二战期间:
•用数字继电器式计算机实现飞弹和火炮的弹道计算,飞机和舰船的无线通信与遥控。
•90% 毫米微波雷达的研制、生产与与应用。
•战时大批军用通信和控制技术人员的培训与大量教材的编印。
  1947年J. Badeen和Brittain发明点接触晶体管。
  1947-1956年半导体和晶体管制造工艺技术蓬勃发展:材料提纯、参杂、硅氧化掩模、光刻和印刷技术、MOS技术。
  1948年C.E.Shannon提出信息论。
  1948-1950年 发明结型晶体管和场效应晶体管。
1954年制成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
步进晶体管制成,为集成电路的先导。

1956年Badeen、Brittain和Schockley获得诺贝尔奖。
1958年A.L.Schawlowh 和C.H.Townes 发明激光。
1954-1956年J.R.Piercej接连发表卫星通信论文,奠定了卫星通信的理论基础。由此美国在1960年后,发射了“Echo”、“Telstar”、“Comsat”、“Intelsat”、“”Pioneer”和“”ATS等系列的通信卫星,开辟了卫星通信及其控制的崭新时代,他们的通信和控制技术主要由倍尔实验室进行的。
1961年A.Javan发明 氦-氖激光器。
1962年Mayo主持研制成第一个送谷子通信系统T-1数字传输系统
1963年C.K.N.Patel 发明二氧化碳激光器。
1957-1966年P.W. Anderson 提出局域性破缺理论,与Mott合作提出非经半导体理论,1977年获得
     诺贝尔奖。
1962年
1965年A.A. Penzias 和R.W.Wilson 发现宇宙微波本底辐射,为宇宙大爆炸理论提供佐证。
1965-1970年间A.H.Bobeck和L.K.Shick等发明了石榴石、铁磁体的磁畴和磁泡存储芯片和寄存器技术,为计算机的存储能力和存储期间的迅速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1965-1968年间,J.R. Athur和美籍华人A.Y. Cho (卓以和) 等发明了分子束外延技术,可用原子或分子淀积技术设计和制造高精密的高性能芯片、光电子器件和微型激光器等。
1967年M.B。Panish等发明GaAs和Alx1-x As异质结构半导体三明治材料,可用于制造光纤、好性能的光电子器件和微型激光器。
1969年K.Thompson 和D.Ritche 发明“UNIX系统”。
1970-1973年A.D.Person和W.G.Frenchdeng 发明可使用的光导纤维,魏光前通信解决了关键问题。
     同时期该市许多科学家研制成许多光通需要的光电子器件,为光纤通信创造条件。
1973年D。Ritche 提出计算机用C 语言。
1976-1978年成功地进行了亚特兰大和芝加哥的光潜通信实验,为光通信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1975-19080年间H.C. Casey 和R.Logan 等制成可使用的集成光路,大大推进了光通信的大规模应用。
1978年贝尔实验室科学家提出今天通用的蜂窝式移动电话早期形式“AMPS”系统和小区“cell”
    概念,同年在芝加哥做实验并取得成功。
1985-1985年美籍华人朱棣文发明激光冷冻和捕获原子技术,于1997年获得诺贝尔奖。
1982年H. Stormer、C.Tsui和R.C。Laughlin实验发现分数量子霍尔效应,受发现原子由戴分数电荷的准粒子组成,他们于1998年获得诺贝尔奖。    
1980年 L.Mollenauer 利用光孤子原理成功地实现远距离光纤信息传播而不衰减的效应,极大地推进了光信息传递的效率。
1983年贝尔实验室实现通信系统与计算机系统联网的数字化。
1983-1990年代微型激光器:光孤子激光器、解离耦合腔激光器、多量子阱激光器、
1985年B.Stroustrup发明计算机用C++语言。
1993年AT&T公司首先向顾客推出AT&T1280蜂窝电话系统实现了语言移动电话。为此R.H.Frenkiel和J.S.Engel 获得美国国家技术奖。
1998年F.Capasso等制成激光蝴蝶结式激光器
此后,被尔实验室在光纤通信软件的设计和研制上,做出一代代传输速度更快和频带更宽的软件,
以及在文本合成和语音合成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重要的成就。

9. 获得的诺贝尔奖:
                             贝尔实验室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11人

No.    姓名        奖项和获奖原因 获奖工作    完成工作  国籍   时间  年龄  时间  年龄 
 1    C.J.Davisson 发现电子的衍射现象 验证物质波理论 1937   美国
 2 J. Bardeen    发明晶体管  1956   50  1947  41 美国
 3 W.H.Brittain     44  1947  45 
 4 W.B.Shockley     46  1947  37 
 5 P.W. Anderson    研究磁和无序 材料的电子结构 1977   54  1955  32  美国
 6 A.A.Penzias 发现宇宙微波  背景本底辐射 1978   45  1963  32 
 7 R.Wilson     42  1963  27  美国

 8 S.Chu(朱棣文) 用激光冷冻和捕获原子 1997   49  1985  37 美籍华人
 9  H. Stormer 发现带分数电荷的新量子流体 1998   39  1982  33  美国
10 D.C.Tsui(崔琦)     49  1982  43 美籍华人
11 R.C. Laughlin      48  1982  32  美国

 贝尔实验室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的科学家:9人
贝尔实验室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的科学家:6人

二、 研发方针的转变
   贝尔实验室的研发方针对于它的全面发展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历史经验证明,高技术企业的经营和营收决定于其技术和产品的创新和服务,而这一切又决定于科技研发,所以,科技和产品的创新是企业的核心。可是,科技和产品的创新归根结底又决定于科技和产品的研发,因此企业的研发机构是企业的心脏和原动力,其研发方针的选择和执行比人才和体制还要重要。贝尔实验室研发方针的转变大致如下:
1. 办室的方针:
 1932年F.B.尤厄特提出办室的方针:
“通信领域中基础研究的行为和这种工作成果的利用,是通过基础科学和科学训练所能提供的最佳结合进行控制的,并且与我们已经瞄准的商业导向相融合,我们的研发机构是一个真正的科学团体.但是这个团体的任务之一是将科学成果设定为可利用的东西,以便造成电气通信有序的进步,并且应当以必须关注成本的方法进行生产”。
    这个方针特别强调了基础研究在通信企业中的极其重要的作用,并把基础研究与营业的导向相结合。这是非常全面和富于预见性的,他用这个方针奠定了贝尔实验室的研发基础。
 H.D.Anord对研究和研究精神的精辟定义:
“研究是心智对于以前谁都不了解的关系所作的努力,并以最切实的实力予以说明,
它既是实用的,也是理论的,总是倾向于有价值的联系,它要求平凡的意识和不平凡的的
能力。”
“好的研究必须具有强烈的求知精神,以发现的事实为牢固基础。研究精神必须是勇
敢的、精细的、不迷信的、无偶像的,强烈追求别致的和好上加好的的想法,他需要大丈
夫的气概,利用一切技巧,像一台工程机械駛进新的疆土,开出一片沃土来。”
   这个精神后来在贝尔实验室中被称为贝尔实验室的“研究精神”。

2. 研发方针的转变;
  (1)基础研究驱动时期:1925-1985年。
 这个方针的代表性看法如Kelly所说的:
         “不论这个研发机构如何,它的工作是从基础科学领域的前沿开始的,持续地推进科学和
技术的运作,基础科学的前沿对于工业是重要的,通过制造新产品或设施的递次步骤——
研究、发展、设计和工程来进行”。
      他甚至在担任总裁的第6年讲到:
         “贝尔实验室将从物理、化学和数学的研究中取得的新知识,作为
过去40年中这个实验室对通信技术的重大贡献的核心要素。”
      在他的任期内,贝尔实验室已经发展成美国和世界上的:“研发机构的象牙之塔”。
 Fisk在1966年的一次会议中写道:
“从早年有两大价值观摆在我们们面前,它们形成了贝尔实验室的两大特色: 一个是
证明了基础研究和新知识对于我们企业的重要性,另一个是按照日程计划完成用新知
识制定的大而困难的运营”。
 Baker在他写的书《贝尔系统工程和科学:早年》中说:
“本世纪早期贝尔实验室确立的研发方针是工业研究中完全新的方针……这些年的无数
经验确认了公司对基础研究价值的信任。”
      他还指出,“贝尔系统成为代表高技术产业中高度技术集成结构的最佳范例。”
(2)市场拉动和技术推动方针:
 Ross时期的前半段1979-1985年坚持基础研究导向的方针,他和贝尔实验室研究副总裁Hanny
的看法鲜明地表现出来。但是两件大事改变了传统的研发方针:一件是1984年反垄断法的实施导
致公司和贝尔实验室的分裂,另一件是日本和德国半导体产业的产值在1985-1986年分别超过和
接近美国的产值,美国上下一片哗然,争论和埋怨思潮蜂起。Ross作为美国半导体学会主席,认
为问题不是美国的科学技术落后了,而是生产成本高和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的速度太慢了,提出
将后者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因此开始了经济全球化浪潮和跨国公司,继而出现研发的全球化;在
国内从Ross在1991年提出“市场拉动,科技推动”的新研发方针;从而解决了这个矛盾。
 这个阶段促使贝尔实验室不得不改变研发策略,减少基础研究投入,而加强新技术的开发,
转向光纤和蜂窝移动通信机软件开发。这导致Mayo时期改革研发方针,实际上实行“市场驱动”
的研发方针,虽然一度挽回了经济颓势并有一定发展,但是它遭到贝尔实验室重视基础研究传统
的抵制。
 Stanizone的双驱动方针:十年的美国经济大发展,促使Stanizone 和Netravali 时期向基础研究导向倾斜,但是O’Shea 在目前似乎又向市场驱动倾斜,可是需要继续观察。

三、 成功原因分析
1. 在AT&T 和西方电气公司的机械部和工程部内孵化了大40年之久,研发政策经过多次变革和锤炼,
研发人员已经具有丰富的经验,研发设施和经费的分配找到了可靠的方法,因而为贝尔实验室成立后的大发展准备了稳妥和可靠的基础。
2. 研发任务始终有极其清楚的认识和理解:以通信科技和产品的研发为重心,向其他科技和产品辐射。
对任务的认识和理解随时间而俱进。
3. 锐意追求研发的原创性,并用以发展成型技术和产品开发,应为公司总是面对与先进的通信技术和产品,因此必须也只有从基础研究的原创开始,才能在激烈的通信产品竞争中取得优势,才能提高人类同性生活的质量。         
4. 英才荟萃、善于选择和培养杰出科技人才:
 Jewett 在1932年指出:“除非在从自然吸取新知识上,证明极其有利的类型和方法的人去做研究,否则要取得进步是根本无望的,于是才出现了现在庞大的研发机构的胚芽。

他在1944年人美国科学院院长时呼吁“我愿举起警旗…..我们处在没有经过训练的人加入研发班子,而面临构建研发机构的危险。”
 菲斯克在1966年提出贝尔实验室成功的成分:合适的人、对任务有明确地认识、良好的环境。约1996年Stanzione 指出:贝尔实验室在世界上的首要地位应归功于“人和技术的杰出及室的标牌”。
(1) 总裁和研究指导的选择
• 必须使该实验发领域有成就的专家,并以自己的实践证明自己在过去的研发工作中成果显著和能力超群。
•深切了洁公司和实验室的宗旨、使命、方针和运作方法,能审视公司和研发机构存在的为题,提出改革和创新的新思路和方法。
•能够从战略的眼光发现和发现所管辖的各学科在世界前沿的发展动态、分期、空白点和生长点,找出突破和创新的方法。
•在公司内为研发机构的管理者,在公司外甚至国家成为公司的代表和代言人。
•必须善于通过各种途径,应造福于及发行的、思想活跃的和学术思想交流的治学环境,形成自由的和有组织的创新氛围。
•总裁和研究指导出任后,必须与原专业工作脱节,献身于研发管理。
•总裁和研究指导的选择,应按各时期的主要研发方向的发展要求,选择在此方向上成就最大、水平最高和最富于组织和管理的专家。十任都具有物理、物化、电气工程和计算机博士学位。
(2) 研发人员的选择:
•面向世界,从名牌大学招收最好的和合适的博士、硕士,汇集世界各地杰出的精英。
•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的素质和能力。A.Norld说“研究不是构筑,不仅是观察和数据积累,也不仅是调查核实验……研究室心智对于理解以前谁都不乐节的关系做出的努力…..要求平反的意识,不平凡的努力”。
•有突出的业绩,并对要从事的专业或课题有独到的看法和打算。
•多眼发的任务和要研究的问题有相当深度的理解和创造性的理解。
具有合作的作风和团队精神。
•有专长和较广泛的兴趣:Hanny说:“研究人员要有广泛的多种兴趣,能适应多种广发的任务”。
 案例:Pierce提出卫星通信
(3) 继续教育:
•每周有0.5-2天的自学时间。
•建立研究生院,按需要与“脱产充电”。
•到大学听课
•暑期学习班
•尽可能参加学术会议和交流
5.自由研究与团队结合:基础研究采用大学自由研究的做法,取得明显的成效。但是信技术和产品的开
发则需要不同专业人员的合作和协作。风险技术和产品需要组成团队,进行攻关。因此,Jewett 在1944   美孚石油公司组织的工业研究实验室经验总结和探讨进一步发展存在的问题的研讨会上,发表了讲演,介绍了贝尔术验室的团队经验,以及配对(coupling)应予以“焊接”的经验。从此团队和配对的研究方法迅速普及,大大推动了美国的产业的大发展。
6.创新是贝尔实验室的灵魂:该市博物馆高悬大条幅:
“创新是贝尔实验室的核心所在,我们正赋予它以新的意义……
我们创新的共识是简单的:组织世界上最杰出的专家和经营人员与许多小集团,
给他们一所需要的工具,允许他们瞄准客户的需要而设计创造性的新解决方案。“
Stanzione 在1997年提出:
        “我们各项事业的基础是建立在持续的创新之上的”,
        “发明、创新是推动朗讯科技前进的动力”。

7. 尔实验室良好的治学环境——研究的“伊甸园”:
 Bakeley:“企图从上面直接质询,肯定是挫伤科学精神的方法,所有成功的工业研究指导都知道这一点。从经验得知,研究指导必须永远不要做的恰是指导研究,他也不能允许任何督导部门指导研究。成功的研究要的是找到好奇心驱使的方向……科研领导者应该做的只是组织队伍,按照需要提供便利条件,并给他们探求的自由,它不仅要为他们的工作的必要联系提供保证,而且同时要保证他们不收干扰或暂时工作需要改变方向的要求。”
 Fisk几次写道,贝尔实验室成的药方有三种成分:对人物的清楚认识、人员的杰出、良好的研发环境。良好的环境就是研究的乐园。
 Ross 说:“贝尔实验室将要保持这样的工作气候,吸引和考察来自各种来源的最优秀人才,
并将哺育他们的生涯”。 他说的“工作气候”就是研发氛围和治学环境好。
 该室1980年代的研究副总裁兼首席科学家、诺贝尔奖
获得者Penzias 说过:“我发现管理成功的研究,更多
地取决于确保个人之间想法的交流,而不
是来自上面的固执领导。虽然贝尔实验室雇佣了1000
多个基础研究人员,却极少能找到在同一课题上多达
半打的工作人员”
 朱棣文在他的诺贝尔奖讲演中说到:
“贝尔实验室是研究的乐园……
生气勃勃的讨论时常打断研讨会,而在自助餐厅的偶然谈
话有时又标志着新合作的开始。” 贝尔实验室为了提供良
好的研究环境,所有房间都设计得能见到光亮和绿荫,并
将该市建设在野外大片绿茵上和湖水旁,甚至连房间的墙
壁也造成可移动的,以便调整得适合促膝研讨的环境。     贝尔实验室的房间可移动墙壁结构

8. 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和市场营销诸要素的双螺旋结构图示:
   科技和产品的研发与产销实际上是一条龙,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因果联系,因而可用基因双螺旋结构
予以模拟,从而能得出很多教益:          双螺旋由人才链和成果链组成,
9. 科、技、产、销的短程化和开闭循环

讨论:(1)四阶段闭循环:为最短流程,科研成果高效率地向市场效益转化,市场信息迅速反馈到研究人员,作为新的课题进行研究。
     (2)图B: 为一开环,不进行基础研究的企业,只作技术开发和产销。大多数大中型企业。
     (3)图C:为二开环,不进行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的企业,集传统的工厂企业。
     (4)图D:为三开环,为不进行科技研发和生产的企业,即商场和商店。
   企业如果要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和取得大的赢利,以闭循环最好,但是必须与外部交流信息。
   其次为一开环、二开环、三开环。

10. 科学精神和团队精神与作风:
i. 科学精神:
献身科学的精神
敢于发现和富于开拓的精神
不迷信、无偶像、敢于冲破已有观念和理论的精神
敢于尝试、不怕失败、勇于追求成功的精神:Shockley的“创造性的失败”精神。
将学问做深、做透、作准的彻底精神
   11. 成功是由成功构筑而成的
前朗讯科技公司总裁R。McGinn 在1998年,将贝尔实验室的成功说成哲理性的话:
“因为成功是由成功构筑而成的”
这句话与A.B.Pippard将卡文迪什实验室成功的经验说成“由成功培育成功”是耦合的。
  12. 成功源于上述各种原因和要素形成的系统工程。

在中国的发展编辑本段回目录

贝尔实验室是工业界少有的几个研发机构。R&D中的R指的就是基础研究,而D是开发。目前贝尔实验室R和D的比例是1:10。这和微软研究院有很大不同。微软是做纯技术研究,而贝尔实验室既有基础研发又做产品开发,还包括基础研究后的应用研究。贝尔实验室的研发分三个阶段:一个是贝尔实验室自己发明或是创新,还有一个是产品自己的演进及更新,另一个是到外面通过并购吸收新技术、新产品。

一个大公司只做开发的话是比较短期的行为,从长远来看,技术发展很快,虽然不能讲十年以后怎么样,但最起码要看到三、五年后的规划,如果没有基础研究的理论的经验,或者是方向性的知识,就好像无源之水。但是做R和D也不能本末倒置,不能一天到晚写论文,弄不出产品来。出不了产品就带不来效益,不能产生利润,也谈不上研究了。

朗讯作为一个高科技的公司充分意识到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产品开发都要投入,朗讯一直把每年销售额的11%~1贝尔实验室2%作为贝尔实验室的研发经费,大约40亿美元。贝尔实验室目前有28000人,里面有不到3000人在做基础研究,剩下的都在做产品开发。

贝尔实验室到中国来也是一个公司全球化战略的一部分。引用外经贸部研究院的王教授的归纳,就是说外国公司来中国最开始是卖自己的产品,是一个销售中心,卖了一段产品以后发现以美国的产品价格卖不合适,也不适合本地市场,就要想在中国进行生产,就建立了好多合资公司,朗讯也不例外。而在建立了销售中心和合资公司后,产品开发就是这部分也移到中国来了。ONMP光网络管理协议系统项目是朗讯贝尔实验室基础科学研究院(中国)成立后承担的第一个重大科研项目,它是以朗讯新一代的全光交换机WaveStarTMLambdaRouter为研究背景的。目前已经完成了协议系统的设计和研究原型的实现。该项目的若干成果正在申请美国专利,并且正在向朗讯的产品部门转化。

在过去十年中,光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用户提供了巨大的带宽。在前几年,研究的热点主要在物理层,如光纤技术、光器件和光开关等,而对于上层的光网络管理协议和系统等,还刚刚起步。目前的电信网络智能只存在于由IP路由器和ATM交换机等组成的电子交换层,而在光传送层,尽管已经有大容量的波分复用传输设备和光交叉连接设备面世,光通路的连接依然以人工方式配置,这种方式效率低、操作复杂、容易发生错误,严重制约了网络的灵活性、可靠性和可扩性,因此需要在光层引入更高的智能,这样的智能是通过光网络的管理系统来实现的。ONMP正是这样的一种协议,通过它可以建立一个满足经济高效、灵活扩展和支持业务服务质量保证的核心网。

ONMP光网管理协议系统项目的目标是实现智能的光传送核心网络,采用重叠模型,带外控制信令,支持端到端光通路的自动请求/分配,以及端对端的服务质量保证。采用ONMP,使得光网络智能分布到了网元。光层业务服务能够通过软件进行定义,对光网络资源进行动态分配。使从仅仅提供传输通道变成能提供全面业务解决方案,使光网络成为能够提供各种带宽应用与服务的智能、全光的网络,保证了光网络的灵活性、可靠性和可扩展性。ONMP为新一代的光网络提供了智能的平台。
贝尔实验室












今年中国贝尔实验室得到了贝尔实验室总裁金奖,这是在朗讯做研发能得到的最高的奖励,也是中国贝尔实验室四年发展的成绩。

贝尔实验室已退出芯片研发从事基础研究编辑本段回目录

2008年09月02日消息:贝尔实验室现属于阿尔卡特朗讯一个部门,实验室研究人员已经获得6次诺贝尔物理学奖。过去六年,贝尔实验室陆续剥离了半导体,材料科学以及物理学研究,而主要专注量子计算、高速电子以及纳米科技。

  贝尔实验室副总裁兼研发负责人Gee Rittenhouse说:“由于我们不再从事半导体业务研发、贝尔实验室已经退出材料科学及器件物理(device physics)领域,但我们将继续从事基础研究。我们还将关闭Murray Hill的CMOS工厂,只保留砷化镓、光学部件设备组装工厂。”

  贝尔实验室目前在全球雇佣的员工有1000人左右,研发预算在20亿美元以下,实验室绝大部分工作在新泽西州的总部进行,其余工作在位于巴黎、德国、爱尔兰、印度以及中国的研发中心进行。

  ABI Research主任Lance Wilson说:“回顾历史,回到1940,半导体研究刚起步的年代,很多工作是由贝尔实验室来推动的。但时至今日,半导体研究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铺开,从大学到企业研究机构都在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因此,今日的半导体研究分散而多样。无人在这一领域拥有垄断地位了。一家机构的退出对半导体研发造成的影响非常小。”

  Rittenhouse说,贝尔实验室将继续从事无线,网络,光学,计算机科学以及物理学方面的基础研究,但主要重点会放在量子计算,高速电子以及纳米科技上。

  贝尔实验室曾经是物理学,甚至天文学基础研究太空中的一颗璀璨星星。这个实验室目前分为八个部门,分别是物理科技,计算科技,光学,固定接入,无线接入,网络,服务架构与应用。

  贝尔实验室最著名的半导体研究方面的突破当属晶体管了。1945年,实验室组建了由物理学家William Shockley领导的固态物理学部门,其任务是开发电子真空管放大器的替代品。

  这个部门在物理学家Julius Edgar Lilienfeld研究基础上进行工作。Shockley、John Bardeen和Walter Houser Brattain被人们认为是晶体管发明人,1956年,他们为此被授予诺贝尔奖。

探访贝尔实验室:曾六次问鼎诺贝尔奖编辑本段回目录

北京时间9月2日消息,据美国《连线》杂志报道,闻名世界、曾经六夺诺贝尔奖的贝尔实验室最近决定,放弃基础物理学研究,以后研究目前将围绕母公司的主要业务展开。这一决定标志着这个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机构灿烂篇章的结束。

  事实上,贝尔实验室的很多著名发现和发明——例如晶体管和激光——都源于对基础物理学的潜心研究,它们的问世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上演这些发现,贝尔实验室在国际上享有巨大声望。自1937年实验室研究员克林顿·戴维森(Clinton Davisson)因发现晶体对电子的衍射作用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以来,贝尔实验室已经6次问鼎这一科学界的最高荣誉。

  现在的贝尔实验室将目光锁定在网络、高速电子、无线电、纳米技术、软件等可能更快为母公司“阿尔卡特-朗讯”带来回报的领域。在即将向这个基础物理学研究的一个最后堡垒说“再见”的时候,我们不妨细数一下贝尔实验室在物理学研究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

  贝尔实验室大楼

探访贝尔实验室:曾六次问鼎诺贝尔奖(组图)

贝尔实验室大楼

  我们在图片中看到的就是位于新泽西霍姆德(Holmdel)的贝尔实验室大楼。这是一个基础物理学研究的家园。由建筑师埃罗·沙里宁(Eero Saarinen)设计的贝尔实验室大楼建于1962年,是当地的一座标志性建筑,可容纳6000名员工。但现在的它已经人走楼空,惨遭忽视。据悉,阿尔卡特-朗讯已将这座大楼卖给一名开发商,后者计划将它变成一个集居住、办公和零售于一体的“多面手”。

  贝尔实验室美国总部

探访贝尔实验室:曾六次问鼎诺贝尔奖(组图)

贝尔实验室美国总部

  图中所示建筑就是贝尔实验室位于新泽西默里·希尔的美国总部,这里是很多发明创造和科学突破的诞生地。阿尔卡特-朗讯表示,贝尔实验室总部仍具有令人无法抵御的魅力。相比之下,身为基础物理学研究“老巢”的霍姆德大楼运气就没有这么好了,现在已成他人囊中之物。霍姆德大楼取得的技术成就包括研制第一颗通讯卫星,以及朱棣文(Steven Chu)在激光冷却和“捕获”原子的研究中取得的巨大突破——他曾凭借这一成就摘得诺贝尔奖。

  验证电子波动性

探访贝尔实验室:曾六次问鼎诺贝尔奖(组图)

验证电子波动性

  1927年,贝尔实验室的两名研究员——戴维森(图片中的人)和莱斯特·格莫尔(Lester Germer)通过将缓慢移动的电子射向镍晶体标靶,验证了电子的波动性。这项实验为所有物质和能量都同时具有波和粒子特性这一假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戴维森的发现成为固态电子学多个领域的基础。10年之后,他又凭借在电子干扰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获得诺贝尔奖。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晶体管问世

探访贝尔实验室:曾六次问鼎诺贝尔奖(组图)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晶体管问世

  图片中呈现的就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晶体管。它是在1947年问世的,身份是作为真空管和机械继电器的替代品。这一发明改变了电子学世界的面貌,成为当前承载所有电脑技术的基础。1956年,贝尔实验室科学家威廉·肖克利(William Shockley)、约翰·巴丁(John Bardeen)和沃尔特·布拉顿(Walter Brattain)因研制晶体管共享诺贝尔奖。值得一提的是,肖克利还在加利福尼亚州山景城创办了“夏克利半导体”公司,这也是首批落户后被称之为“硅谷”的高科技公司之一。

最有创造力的物理学家:菲利普·安德森

探访贝尔实验室:曾六次问鼎诺贝尔奖(组图)(2)

最有创造力的物理学家:菲利普·安德森

  图片中的人就是菲利普·安德森(Philip Anderson)。因在了解玻璃和磁性材料电子结构方面取得的成就,安德森于197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研究打开了研制电子开关和电脑存储设备的大门。2006年,根据一种新的科技论文评估方法,安德森成为世界上最有创造力的物理学家。新评估方法建立在马德里大学统计物理学家何塞·索勒(Jose Soler)所提理论基础之上。1984年,安德森离开贝尔实验室,现在是普林斯顿大学的一名教授。

  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探访贝尔实验室:曾六次问鼎诺贝尔奖(组图)(2)

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图片中展示的就是“喇叭天线”,站在上面的两个人分别是阿尔诺·彭齐亚斯(Arno Penzias)和罗伯特·威尔逊(Robert Wilson),正是他们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根据“大爆炸”理论,早期宇宙是一个非常炽热的所在,随着不断向外扩张,宇宙中的气体慢慢冷却下来。如果这一理论成立,宇宙中应该充斥着大量辐射,即原始热量的残余物。经过潜心研究,贝尔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最终证实了这一推测。1965年,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在位于新泽西默里·希尔的贝尔实验室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这种辐射正是他们研制的无线电接收机内部过量噪音的来源。凭借这一发现,彭齐亚斯和威尔逊于1978年共享诺贝尔物理学奖。

  用激光冷却和捕获钠原子

探访贝尔实验室:曾六次问鼎诺贝尔奖(组图)(2)

用激光冷却和捕获钠原子

  图片中所呈现的就是用激光冷却和“捕获”钠原子的过程。用激光冷却和“捕获”原子的想法最初是在贝尔实验室位于霍姆德的大楼举行的一次午餐会上提出来的。1978年,朱棣文加盟贝尔实验室,后来凭借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获得诺贝尔奖。他在传记中写道:“两年内,贝尔实验室雇佣了大约20多个年轻科学家,我就是其中一个。我们都觉得自己是‘被上帝选中的人’。除了热衷的研究外,我们没有义务做其它任何事情。科学研究带来的快乐和兴奋遍布大楼的各个角落。”朱棣文现在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负责人。

  电子的分数量子霍尔效应

探访贝尔实验室:曾六次问鼎诺贝尔奖(组图)(2)

电子的分数量子霍尔效应

  1998年,贝尔实验室研究员霍斯特·斯多莫尔(Horst Stormer)、罗伯特·拉夫林(Robert Laughlin,现就职于斯坦福大学)和崔琦(Daniel Tsui,现就职于普林斯顿大学),因发现并研究电子的分数量子霍尔效应,共享物理学诺贝尔奖。根据这个三人组的研究发现,电在强磁场下可产生关联并形成新的粒子,也就是所说的准粒子,只携带分数电子电荷。图片中展示的就是被散射和扫描的电子,呈现了准粒子创建的干扰图。(孝文)  

参考资料编辑本段回目录

http://blrc.edu.cn/blrcweb/chinese/
http://tech.sina.com.cn/d/2008-09-02/10062428977.shtml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3

标签: 贝尔实验室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Bell Labs,AT&T Bell Labs,AT&T贝尔实验室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