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1636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03-11
admin
admin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模仿秀
模仿秀
互联网
互联网
五毛党
五毛党
傍爷文化
傍爷文化
很禽兽
很禽兽
跟帖免责声明
跟帖免责声明
Chinglish网络博物馆
Chinglish网络博物馆
贺岁片
贺岁片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
科研奴隶
科研奴隶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目录

[显示全部]

装嫩编辑本段回目录

装嫩

是对年龄已大、容颜青春不再却故意在言行、举止、外貌上装作年轻或时髦的一种方式的嘲讽语。


 

相关介绍编辑本段回目录

“你的包包好好看哦!”听到这撒娇的声音,你千万别以对方是个不够十岁的小女孩,对方正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如今大学校园的女生中,正兴起一股“装嫩”风:说话用词,“猫猫”、“包包”、“饭饭”;穿衣娃娃装,身上挂满维尼熊史努比等饰物;还有的游玩喜欢去儿童游乐场……

纵观大学校园:如今大学女生流行"装嫩"编辑本段回目录

装嫩

“你的包包好好看哦!”听到这撒娇的声音,你千万别以为对方是个不够十岁的小女孩,对方正是一名在校大学生。

记者近日发现,在广东大学校园的女生中,正兴起一股“装嫩”风:说话用叠词,“猫猫”、“包包”、“饭饭”;穿衣娃娃装,身上挂满维尼熊、史努比等饰物;还有的游玩喜欢去儿童游乐场……

记者在大学校园内随手撷取了一组镜头

场景一,中大南校区对面的麦当劳内:

一位大学女生霸道地对男友说:“你来麦当劳都要吃儿童套餐,因为我正在收集儿童套餐赠送的史努比的各种款式!”

场景二,华师大宿舍内:

一女生的电脑桌面是:她穿着颜色鲜艳的娃娃装,手抱硕大的米奇公仔,在儿童游乐场的机动旋转木马上灿烂地笑着。

场景三,暨大饭堂内:

两人吃完饭,男生端着两个餐盘在前面走,女生拉着他的衣襟小步跟在后面,让人想起幼儿园老师因怕小孩走丢而发明的“拉衫尾”。

场景四,广外校道上:

“亲爱的,你喂我嘛。”一名身穿白色娃娃装的女生向身边的男生撒娇说。男生正拿着一支雪糕。说话的女生有着长长的黄色卷发、翘翘的假睫毛和涂了蓝色眼影的大眼睛,乍一看还以为是个洋娃娃。

大学女生到底为什么越活越“嫩”呢?中山大学四年级学生小睿说,喜欢幼稚的东西纯粹是个人偏好,不代表人也幼稚。“我的幼稚装扮完全不影响学习和工作”。小睿穿着一件娃娃装小背心、绿色五分短裤,头上的橡皮筋上吊着两个有米奇图案的小方块。卧室也布置得近似幼儿园。小奇是新闻系大四学生,平常最喜欢和室友捏着嗓子装小朋友声音说话。“只是为了好玩。”小奇说。华师大四学生小铃有时会站在宿舍阳台上吹泡泡,去儿童公园跟娃娃玩跷跷板。她说:“偶尔装一下小朋友很快乐,对减轻压力帮助很大。”

大学女生“装嫩”,旁观者却普遍不看好。有人说,是为吸引男生。有人说,幼稚。而男生们的主要观点是:如果那个女生本来就长得很可爱,装嫩倒没关系,如果外表不出色,再装嫩就有点恶心。

中山大学心理学专家古南永认为,部分大学女生喜欢装嫩,这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打扮或言语上装小孩,只是一种表面装饰。

 

逃避现实——“嫩”没有错,但要“嫩”的健康编辑本段回目录

装嫩

武警总医院心理科大夫史宇是一位年轻的心理医生,对于“装嫩”一族,她是颇有心得。

她认为,在校园里到处能看到抱着奶瓶喝水、穿着可爱娃娃装、脚踩大头鞋的女生,有时说话偶尔也会带一点奶声奶气。这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说是一种潮流,其实也可以说成是一类现象。

对于粉色纯棉长裙、平底娃娃鞋和婴儿奶嘴也分人,绝大部分人的确是纯粹追求流行。

很多人认为年轻打扮是一种时尚,于是也将自己置身其中;也有一部分人是有心理问题的,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她们是在追求一种童年期的安全感,往往这种人不能接受现实中存在的压力,期待能像孩童时期一样能够得到别人的保护,是儿童期滞留的现象。

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业、生活的压力是我们必须承担面对的,躲过去一时不能躲一辈子,所以,年龄在增长,最好的办法是要自己内心也成长起来,足够成熟地处理应对外面世界的压力。

史宇表示,对于如何分辨自己的“装嫩”是正常还是不正常,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分析:如果你在面对巨大压力时还是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也能够正视自己犯的错误,这就是一种健康成熟的心态,外表的“装嫩”只是一种纯粹的个人爱好、追求流行。

如果面对压力,你总想逃避,想找一个依靠;在犯错时,也总以“我还小”这种借口来原谅自己或求得别人的原谅。那就表示,你在用外表的“装嫩”来表达“我还是个孩子”的心理,希望别人让着你、宠着你,这就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了。

她说,这种心理问题是一种儿童期滞留的状态,主要是非常怀念童年无忧无虑的时光,想逃避现实,没有克服困难的坚强心理、没有责任感,渴望被保护、被宠爱,面对现实的压力时,希望寻找幼时的那种安全感。

“嫩”并没有错,但要“嫩”得健康,“嫩”得积极向上。

 

讨异性喜欢——装嫩是为了讨异性喜欢编辑本段回目录

装嫩

我有一个闺蜜,姑且称她为橘子吧。高中时每天腻在一起,晚上就挤到一个被窝里细数那些女生的小心思。彼时,我们都是属于中不溜儿的小孩子,不惹祸,亦不是老师的得意门生,从没接到过情书,也不会被谁排挤。就那么安安静静的过了高中三年,只有彼此陪伴。

后来念了大学,一南一北,相隔甚远,各自也有了截然不同的生活,联系也就渐渐的少了。寒假时,同学聚会才得以相见,橘子已经完全变了个样子。我走进去的时候,橘子正坐在人群中大声谈笑,闹着同别人干杯,看到我便大声招呼我在她身边坐下来,很亲密的样子。

那一天的橘子,穿了粉色的毛绒外套,胸前有很张扬艳丽的卡通图案,帽子上还有两只动物的小耳朵做装饰。草莓戒指,海绵宝宝的耳环,我看的眼花缭乱。

我坐在橘子旁边,有些不自在,或许是我表情太呆滞,她突然转头指着自己的戒指对我说,喜欢吗?送给你。说完便塞到我的手里。

我没来的及做反应,她就又回头过去,满嘴都是“人家怎样怎样”,或者“我的包包我的鞋子”,我皱眉,不再讲话。

分别的时候,我们互留了电话和QQ

后来,也偶尔在QQ上聊天,橘子总是发一些自拍的照片过来。无非是嘟嘴巴、瞪大眼睛、俯拍,假睫毛和增大瞳孔的美瞳片是不可或缺的。

大学一年多,我不是没有变化的,亦不再是初时那个缩在人群中的默不作声的小女孩,对这些“装嫩”伎俩也是司空见惯。我不知道大学生怎么就刮起这么一股装嫩的风潮,这在我眼中是肤浅的,即便是时尚,也应该有自己的品味和个性,我不喜欢一切跟风和做作。只是这些都未曾与橘子说,想,毕竟已不再有太多牵连,没必要给谁难堪。只是日渐疏远,她Q我,要么假装不在,要么借口有事出去,然后隐身。

直到一天周末,我在寝室里睡着,突然被电话惊醒,迷糊中便接起来。是橘子,在电话那头抽抽噎噎的哭。

我问她,发生了什么事。

橘子便哽咽着说,他还是跟我分手了。

我便知道,无非又是一场爱情戏目,“那,怎么办呢。”那一刻,我突然发现我声音冷漠的残忍。

橘子微微怔住,然后说,“小爱,你是不是也讨厌我了?”

我停顿了下,然后说,我只是不喜欢做作的人。

挂掉电话,却再也没了睡意,打开电脑,就看到铺天盖地的留言,都是橘子的。

心理依赖——“幼稚”成年人依赖心理强编辑本段回目录

 

“在临床上,有幼稚、装嫩心理的人非常多。”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心理师王彦玲说,他们虽然是成年人,甚至年纪不小了,但言谈举止却比较孩子气。更重要的特点是,他们通常缺乏责任感,依赖心理比较强。

成年人的幼稚心理不是疾病,却是心理方面的一个缺陷。王彦玲说,这种心理缺陷会对人际关系等有很大的影响,从而导致他们的社会适应受到约束。虽然他们看上去很好交往,但只要谈到责任,往往就退缩了。

成年还想当孩子人际关系受影响

有些成年人孩子气,希望回归到孩子的世界里,这是成年人幼稚心理的表现。他们虽然在生理上已经进入成年,但在心理上还不能适应,逃避责任、逃避生活,不愿意当大人,想永远当孩子。

王彦玲说,成年人的幼稚表现最容易影响他们的人际关系,如夫妻关系、同事关系等。他们很愿意和别人相处,但对别人却特别依赖。在家里依赖父母,跟朋友在一起就依赖朋友,结婚以后依赖配偶。当他们不能再依赖的时候,要自己做决定的时候,就容易出现问题。国外有研究发现,有“彼得·潘综合征”的人,通常比较容易离婚。

王彦玲介绍,在心理门诊中发现,很多女孩子结婚以后和丈夫发生争吵时总会问,为什么丈夫不让着我?为什么他不来哄我?这些都是幼稚心理的表现。在婚姻当中夫妻应该是平等的,大家都是成年人,不存在谁要让着谁。

生活安逸少挫折社会功能较欠缺

成年人的幼稚、装嫩心理跟从小的生活环境和教育方式有关系。

王彦玲分析,现在20多岁的成年人,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了。他们从小生活在蜜罐里,跟大人生活在一起,造成成年以后在生活上仍然比较依赖别人。很多家长因为过度溺爱孩子,孩子长大以后,社会化的功能也受到一定的剥夺。

此外,当下多数青壮年生活过于安逸,没有经历过挫折,也没有吃过苦,一帆风顺的经历也会让他们“长不大”,像个小孩子。

幼时多找同龄伴成年要对己负责

王彦玲指出,预防成年人幼稚心理的最好方法当然是防患于未然。“人格都形成了,改变就比较困难。”因此,当家长教育孩子的时候,就要多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家长最好让孩子多看一些书籍,借以了解别人的生活状态等。而多出去走走刻意增长见识,帮助孩子完善沟通技能等,有益于他们成长为一个社会人。

孩子应该多和他们的同龄朋友在一起,不要老是和大人在一起。大人经常会给孩子拿主意,这也会剥夺他们成长的权利。如果他们和同龄人接触,就不会总是把自己当孩子,有助于他们发展社会化功能。

此外,适度的挫折教育还是非常必要的。既要有成功教育,也要有一定的挫折教育。

王彦玲说,有幼稚化倾向的人,怎么改变他的这种人格是最重要的。国内外的专家都认为,应该让他们自己负起责任来,直面现实,为自己的事负责。比如,早晨要是不起床的话,如果上班迟到,这是他们自己的事。家长不要总是去叫他,应该从这类小事开始,让他们对自己负责。

 

相关链接编辑本段回目录

 

要防止发展为彼得·潘综合征

王彦玲指出,成年人的幼稚、装嫩心理如果发展到极致,可能会进展成为“彼得·潘综合征”。

彼得·潘诞生于苏格兰作家詹姆斯·巴里笔下,后来成为家喻户晓的童话人物。彼得·潘生活在梦幻里,永远也不想长大。我国的一些社会心理学家也将这种现象称为“社会依赖综合征”。

这类人不愿意以成人的标准看待自己,感兴趣的大部分是同学聚会、朋友生日、一起出去玩儿等,对个人的前途、婚姻设想得很少,根本就没有长远打算。尽管他们都已经三四十岁了,但是他们在外表和内心的一些信念、想法、价值观方面比同龄人要差很多。

弥补童年缺憾——装嫩,是为了弥补童年缺憾编辑本段回目录

装嫩

大学上了一半,发现对于姑娘们来说,追求知性已经是老黄历上标注的日程了,装嫩才是当务之急。大家组团儿装嫩似乎不仅仅是跟风那么简单,但也是突然间就那么一窝蜂的去装嫩扮可爱了。虽然我与只是刚刚适应了这种风潮,可我却已经等不及要跳进这波浪头里去弄个潮了。然而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在装嫩之前,我必须给我们这些正在或者正要乔装未成年的老女人们找一个说法,能把这个嫩装的有理有据,名正言顺才行。

总得要说的就是,我们装嫩,是为了弥补童年的缺憾。
1.灰姑娘的童年

跟大学生比起来,我们这些人大部分小时候可真是不折不扣的灰姑娘。无论小学、初中、还是高中,从头到脚都被万恶的学校规定所禁锢着。几个女生凑到一块,头发只有长短之分,衣服只是红、白、蓝、绿、黑中的几个色调的几何图案拼图,鞋子也不过是布鞋或者有限的几款运动鞋罢了。我们为了考入大学这个被高扬到几乎神圣的地位的目标,打磨着我们的童年、花季和雨季,把无尽的记诵和演算堆满眼睛和心思,被无尽的纸张和油墨淹没身体。那样的岁月里,我们真的很青葱。没有更多的颜色和形状,只是带了一点泥土的气息清清爽爽的像上生长。听起来似乎也没什么不好,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如青葱一般,站在一起就不会有人知道你究竟是哪根,没有谁会想知道我们对于审美的需要,大家都忽略了我们每个女生心里的公主梦,只是让我们相会姑娘一样的做这做那。哪怕只是衣服稍微艳丽一点,裙子稍微短一点,都要被扣上浮躁、无心向学之类的帽子,而坐而为学生,我们只能忍着,收起好看的衣服、漂亮的鞋子,套着宽松肥大的学生服任书本和习题把我们掩埋。直到走过那一年的“黑色七月”,我们才有自由给自己披上彩虹,才有力气放开胆子去任性。
2.从“装老”走向回归

还记得小的时候走是一天天数着盼着要过年的那段日子。不单是为了好吃的、好玩的、新衣服,也是因为心里惦记着要快点长大。

长大,对于小时候的我们来说,是一个有些魅惑的词语。无论从爸妈、老师,还是其他成年人身上,我们都能隐约感知到,世界在他们那里,自己是渺小甚至是无知的,而他们却能掌控许多。虽然当时的我们还说不上来他们究竟掌控了什么,但起码我们能看到他们在受人尊敬,能做我们想做而做不到的事。仅仅是这些就足以让我们对“长大”心驰神往。于是,我们也想、希望、甚至是渴望着长大,也就忍不住要学学大人的样子。

学着把头发留长在脑后挽一个规矩的髻,学着穿朴素大方的衣服,学着学着端庄的走路、说话、和笑……在大人们夸奖着“这孩子真能看出是长大了”这样的声音里,我们长大了。而且多半也邃了他们心愿的上了大学。

长大了,一只脚踏进了社会里,却发现这样的长大并不像小时候我们想要的那样。我们走进了更大的规则和限制里。我们可以做的,我们可以支配的,似乎反而是更少了。比起这样来,还要可悲的是,我们为了这样的长大挤压了儿时无忧无虑、撒娇打混的纯真日子。很上当的感觉


直到有一天,看到一群孩子从身边像一团小龙卷风一样从身边追打着跑过,笑声遮过整个弄堂,我在他们身后怔忡了许久,终于发现,自己竟然错过了那么宝贵的东西。

然而无论如何,比起中学时候的学校管制,我们还是有了一点塑造自己的自主权。那么,为什么不趁着另一脚还在学校,心态还能向童年扭转的时候,给自己一个“回归”的机会,装装嫩,补补童年的遗憾呢?
3.行将就木的话

那么,粉红装、小银饰、泡泡袖、蕾丝裙、公主鞋……统统拿来,把自己打扮的水水嫩嫩、花枝招展,拿捏着小孩子的强调奶声奶气的跟男朋友或者老妈撒娇,要坐旋转木马、荡秋千,甚至是把私人空间装饰的像幼稚园。甚至有一次去肯德基吃东西,还恶作剧的要了一份儿童套餐。在别人诧异的目光里,甚至有一些洋洋得意的情绪。无论如何,做自己喜欢的事是需要一种勇气的。似乎是这样就能像小孩子一样生活,拥有他们那种毫无掩饰的简单快乐。不用“前怕狼,后怕虎”,亦不需要承担太多的责任,偶尔任性一些,突然就变得很简单很快乐

不是所谓的跟从风潮,也不是以此来故意的吸引别人的注意里。只是要扮嫩给我那日渐暗淡的青春点颜色看看。即便不必这样,我也要以此谨献给那在我们给自己揠苗长大时被蹂躏的童年。记得有一个电视剧里,一个四十岁的单身男人突然重逢自己的中学初恋情人,女人已经离异,男人经常为了逗她开心做一些傻事,甚至是找了以前的中学制服、桌椅和老版课本,放着老师讲课的录音,然后一边假装听课一边在课本的掩饰下吃便当。后来,男人说,过去的日子我们已经无法挽回,一秒钟、一分钟、一个小时,过去只会越来越远,只是,你要知道,现在是距离我们的十八岁,最近的日子。

?里?嗦一下子就说了很多,不过,也总算是给了自己以及一同正在或正要扮嫩的姐妹们一个理由,一个说法。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投身于装嫩的花海中去跟“人家”们争奇斗艳了。

以后逛街、打扮约会,一个都不能少,老娘也要水水润润的活一回。

秀的是一种心态——装嫩,只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编辑本段回目录

最近一项研究表明,在我们的人群中间有25%左右的人有非常突出的“装嫩”心理,其中男人的“装嫩”周期是8年,也就是说如果他是40岁的话就愿意表现出来是32岁,女人比男人还厉害,一般是装10~12年。

扮嫩有理

任何衣服一缀荷叶边就温柔了起来。如今在女人的穿着概念里,性感是压倒一切的主题,即使不透不露,也务必要绷出山峦起伏的曲线来,总之最大限度地突出女性特征,为穿衣规范之头号纲领。不过,就有那么一撮人偏偏要反性感之道而行之,当然不是扮男人,而是主动抛弃性感,向“儿童look”看齐。她们高喊着“我们不做女人做女孩”,留着齐眉顺耳的童花头,或者甩着一脑袋小辫儿,泡泡袖、荷叶裙、妹妹鞋地一蹦一跳走过来,远看13岁,近看30岁的大有人在。

最先把扮嫩理念变成现实的是嗅觉如猎犬般灵敏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如今无论你打开任何一个电视频道,都能看到蹦蹦跳跳的男孩女孩在台上“作秀”。那男孩一定要像个新新少年,而且最好把腰带再露出一截儿,尽管他是一大把年纪的男人了;那女孩也一定要梳着两根朝天辫,脚蹬一双松糕鞋,像个新新女生。而且,两人在开头的时候,一定要共同高喊一声“口也”——那样一来,所有的欢乐就都有了。

放眼一望,步行街上30岁以上化透明装、穿迷你泡泡纱裙的“女孩子”比比皆是。在校园里,人们不难看到一群年龄不详的“女孩子”一边吮吸着奶瓶,一边不屑地说:“我是宝宝我怕谁?”有人说这本就是一个后纯真时代,究竟是我们太厌倦成人世界的虚伪了,还是太羡慕儿童国度的纯真了?虽然穿得像孩子一样并不能把自己真的就变成了无忧无虑的孩子,但那总是成人心中的一个童话吧!各个年龄段有各个年龄段的美,除了神仙和妖怪,谁也不能永葆青春。但是,我们至少能保持20岁的心态。

心理学家对“装嫩”似乎忧心忡忡,他们认为,这是人们潜意识里拒绝长大,渴望被保护,逃避现实,不敢承担责任的一种表现。他们认为,目前社会上存在两种心理错位,即小孩大人化和大人儿童化。他们认为,小时候盼长大,长大了留恋无拘无束的童年,这都是很正常的。不过,每一个时期还必须保持自己的本色,做自己该做的事,说自己该说的话,这样身心才健康。

其实,对所谓的“装嫩”真的不需要如此紧张。人类比其他动物聪明就体现在会制造和使用工具,汽车是代步的工具,筷子是吃饭的工具,奶瓶也同样是一种喝水的工具,并非婴儿专用,它喝水方便不外洒,最符合喜欢在床上、沙发上活动的人的需求,所以成年人用奶瓶喝水也很正常。喜欢毛绒玩具,喜欢穿卡哇依服装,这都是纯属个人喜好或是单纯追求一种流行风尚,与心理健康关系不大。女人天真浪漫那是天性,纯真,并不代表幼稚。装嫩,秀的只是一种心态,只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心态上的年轻,言行上的体现,给自己快乐,给大家快乐,让世界更加多姿多彩,何乐而不为呢?

"装嫩"相关新闻编辑本段回目录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装嫩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