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1710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03-11
admin
admin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夏培肃
夏培肃
思想个体户刘军宁
思想个体户刘军宁
庄礼伟
庄礼伟
智效民
智效民
张海迪
张海迪
张放
张放
袁伟时
袁伟时
余习广
余习广
于丹
于丹
杨奎松
杨奎松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唐孝威唐孝威,原子核物理及高能物理学家。江苏无锡人。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原子核物理、高能实验物理、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领域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多项重要成果。60年代直接参加中国原子弹、氢弹研究设计与试验,和同志们在中子点火和核测试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70年代末领导中国向西方派出的第一个高能物理科学实验组进行国际合作研究,合作组在实验中发现胶子。80年代以来领导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实验组参加L3实验及AMS实验等国际科技合作,并在生物物理、核医学、脑科学等交叉学科研究方面取得有创见的成果。近年来和我国神经科学家一起,组织神经信息学的研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目录

[显示全部]

人物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唐孝威院士祖藉太仓(现属江苏省苏州太仓市),1931年10月生于江苏省无锡市前西溪的一个书香世家。少年时期的启蒙教师是他的祖父,我国著名教育家、上海交通大学第一任校长唐文治先生。1949年秋在上海南洋模范中学毕业,考入北京清华大学。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先后在北京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北京二机部原子能研究所、苏联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青海核工业部九院、北京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德国汉堡电子同步加速器中心、瑞士日内瓦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等单位工作。现为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校兼职教授。

唐孝威
唐孝威
唐孝威,江苏无锡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历任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研究员,苏联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中方研究员,二机部九室主任,西德电子同步加速器中国组组长,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技大学兼职教授,上海原子核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物理学数学部委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等。对我国人造卫星空间辐射剂量的测量、粒子探测器的研究、粒子物理实验、核技术应用等方面做出可贵贡献。主编《粒子物理实验方法》获1983年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发表论文60余篇。经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国家科委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称号。

1979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院士)。曾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及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任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

研究方向:原子核物理实验;高能物理实验;核技术应用;生物物理学;核医学;脑科学;神经信息学等。

主要科研工作编辑本段回目录

1. 20世纪50年代进行核探测器研究及π介子实验。50年代初他和实验组同事在国内“从零开始”,进行探测核辐射的计数器和强流管的研制,并且研究气体放电的机制。他在实验上观察到卤素管坪中振荡的现象,并观测低溴压卤素管输出信号延迟的现象。他还先后参加我国铀矿的野外勘探工作和我国高空环境的监测工作。1956年至1959年在苏联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进行电磁级联簇射的实验和质子吸收负π介子反应的实验,并研制全吸收契仑柯夫计数器、取样式电磁量能器、星裂探测器等,他参加的小组率先研制成功可控制高压脉冲供电计数器。

2. 60年代初转到国防科研领域。1960年4月起参加中国“两弹”研制,进行在研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中所需的核测试工作,以及核探测器的研制工作。从60年代初至70年代,他领导的研究室在中国青海核基地艰苦创业,在原子弹中子点火、核试验近区测试和氢弹原理实验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解决了一系列重要的技术问题。在突破原子弹中子点火技术时,他领导实验组进行测试,是确证中子点火技术成功的第一人。完成任务后,又到新疆核试验现场进行核爆炸的测量。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是受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的有功人员之一。在1966年突破氢弹技术时,他领导实验组在新疆核试验现场进行测试,是判断并证实我国氢弹原理成功的第一人。他在两弹研制中,特别重视对青年人的培养,具体指导工作,并亲自讲课,组织学术讨论会,从而形成一支很好的科研队伍。

3. 70年代中参加中国“一星”工作,在北京进行中国第一颗返回式人造地球卫星舱内空间辐射剂量的测量,为我国卫星研制和应用提供了有实际价值的实验数据。他还和合作者在回收卫星内放置的核乳胶探测器中,观测和分析原初宇宙线高能重原子核径迹。

4. 70年代末转到高能物理领域。1978年1月他率领中国实验研究组,到德国汉堡电子同步加速器中心进行高能物理实验。这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向西方派出进行国际合作实验的第一个科学实验组。中国组参加丁肇中教授领导的马克杰组合作,进行高能正负电子对撞实验。在马克杰合作组里,他领导的中国组在实验方案设计、实验仪器制造、仪器安装调整、实验数据获取、事例选择、数据分析等方面,完成了大量的工作。1979年马克杰合作组在实验上发现传递强作用力的基本粒子枣胶子,还精确测量e+ e-→μ+ μ-反应的电荷不对称性,检验电弱统一理论。

唐孝威
唐孝威
5. 80年代初起到90年代末,他领导实验组到瑞士日内瓦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参加莱泼高能正负电子对撞机上高能物理实验的国际合作,进行L3组合作实验。他领导的实验组在北京研制和批量生产L3强子量能器正比室,运到欧洲总装后进行实验,还参加L3 BGO量能器和漂移室等方面的研制工作,并在国内进行实验数据分析工作,为L3组在实验上证实自然界存在三代中微子、精确测量Z0粒子与W±粒子的质量和宽度、以及精确检验电弱统一理论作出了贡献。1982年出版了他主编的《粒子物理实验方法》一书。1995年出版了他与合作者合写的《正负电子物理》一书。

6. 80年代起他在国内指导学生,在物理学的多个领域中进行实验研究工作,包括:电子偶素三光子衰变光子能谱与角分布的测量;量子力学局域隐参量理论的实验检验;相对论性氧原子核碰撞分裂为四个氦原子核现象的观测;原子核β射线与原子电子等同性的超高灵敏度实验;自淬灭流光特性的测量;离子轰击表面产生潜径迹的扫描探针显微观测等。

7.80年代末起,逐步转到生物学领域,开展物理学与生物学的交叉研究,包括:活细胞内部运动的研究,细胞分裂机制的研究,以及用近场技术研究亚细胞结构等。他和合作者在实验上观测到活细胞内胞质颗粒的拟布朗运动现象和花粉管顶端的跳跃式生长现象。90年代他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发展近场技术、研究生物大分子体系特征”的主持人。2001他年发表了《细胞运动原理》一书,阐述活细胞内分子涨落的观念,并探讨活细胞内部运动的定律。

8.90年代参加阿尔法磁谱仪(AMS)的国际合作,进行探寻空间反物质与暗物质的研究工作。和实验组同事在国内研制阿尔法磁谱仪内的反符合计数器及电磁量能器等,运到国外总装后进行空间实验。

9. 90年代初转到医学领域,开展物理学与医学的交叉研究,主要进行医学影像技术的研究,并应用于心脏疾病与脑疾病的诊断。90年代他担任国家攀登计划项目“核医学和放射治疗中先进技术的基础研究”的首席科学家。2001年出版了他主编的《核医学和放射治疗技术》一书。

10. 90年代中开始进行脑科学的研究,包括:人的工作记忆的心理学实验以及认知和脑疾病的脑功能成像研究等。他和合作者在实验上测量双任务短时记忆的混合广度,并提出短时记忆的生物物理学模型。他参加了973项目“脑功能和脑重大疾病的基础研究”中“脑高级功能的机制”课题的研究。他积极推动我国脑功能成像的工作,1999年出版了他主编的《脑功能成像》一书。2002年他发表了《脑功能原理》一书,提出脑内信息加工过程的量子化假说,并在脑的系统水平上探讨脑区激活与相互作用的定律。

唐孝威
唐孝威
11.2000年起他和国内神经科学家一起,推动和组织我国“人类脑计划”和神经信息学的工作,并在2001年10月代表我国参加全球“人类脑计划”研究。2001年协助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建立神经信息中心。还在浙江大学和同事们建立神经信息学中心,开展神经信息学研究。

12.2001年起在浙江大学领导实验组,开展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中若干问题的研究。和国内科研单位合作,对老年性痴呆患者脑内老年斑的结构与成份及蛋白质的异常积聚过程进行研究。

13.2001年起在浙江大学和同事们建立颗粒物质实验室,进行颗粒物质物理学的研究。并和国内科研单位合作研究。和多学科的专家一起,推动中国交通流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以及与一些自然灾害成因和防治有关的颗粒流运动规律的研究。

14.2001年起在心理学领域中进行情绪、梦、脑内评估等心理活动的研究。提出情绪的数学公式;探讨感知与情绪的相关性;分析梦中脑内信息加工的特点;讨论脑内评估与抉择的规律。

学术成就编辑本段回目录

他本人及与合作者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50多篇。学术专著有:《粒子物理实验方法》(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正负电子物理》(合著)(科学出版社),《细胞运动原理》(浙江大学出版社),《核医学和放射治疗技术》(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脑功能成像》(主编)(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脑功能原理》(浙江大学出版社)。除上面提到的几本学术专著外,还著有:《正负电子对撞实验》(1985年),《同步辐射及其应用》(1986年),《探索自然的对话》(合著)(2001年),《医林奇葩》(主编)(2001年)等书。译著有《狂热的追求》(合译)(1994年)。

主要贡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唐孝威
唐孝威
他在科研工作和高校教学中为国家培养了许多人才。除给大学生授课之外,多年来还在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单位指导和培养了一批研究生,其中硕士生31人、博士生20人、博士后6人。特别是2001年到浙江大学工作以后,致力于培养交叉学科人才。目前在读的研究生有14人,其中浙江大学10人,高能所4人。

1997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周发勤教授撰写的《唐孝威科学实验四十年》一书(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书中对他40多年来在国防科研、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前沿努力耕耘,并始终坚持在实验室第一线进行实验的科学生涯作了生动的叙述。

工作经历编辑本段回目录

1952年9月,唐孝威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开始了他科学研究的生涯,也开始了他和“两弹一星”的渊源。应该说唐孝威是幸运的。当时,新中国正开始研究原子核科学技术。一批留学海外的中国科学家心系祖国,克服重重困难回到“家”,他们和原来在国内的科学家一道,带领着像唐孝威这样一批新中国培养的大学毕业生工作。1953年冬,研究所由北京城内东黄城根原址搬迁到中关村新址,那时,中关村是北京的郊区,这里是一大片农田和坟地。所里的仪器装箱后用驴车陆续运到中关村。惟有一台真空设备,怕驴车在中关村的土石路上颠簸震坏,特别放在大轿车里,由唐孝威等几人用手抬着运到中关村。

20世纪50年代,开始进行核探测器研究及π介子实验,这是唐孝威科学研究的基础和起点;

60年代初转到国防领域。1960年4月起参加中国两弹研制,是确证中子点火技术成功的第一人,同时也是判断并证实中国氢弹原理成功的第一人;

70年代中参加中国“一星”工作,70年代末转到高能物理领域。1978年1月,率领中国实验研究组,到德国汉堡电子同步加速器中心进行高能物理实验,并参加了丁肇中教授领导的马克杰组合作,进行高能正负电子对撞实验,1979年在实验上发现传递强作用力的基本粒子———胶子

1980年,唐孝威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学部委员。80年代末逐步开展物理学与生物学的交叉研究;

90年代初开展物理学与医学的交叉研究,并担任了国家攀登计划项目“核医学和放射治疗中先进技术的基础研究”的首席科学家。90年代中开始进行脑科学研究,参加了973项目“脑功能和脑重大疾病的基础研究”中部分课题的研究;同时,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发展近场技术、研究生物大分子体系特征”的项目主持人。此外,他还参加阿尔法磁谱仪的国际合作,进行探寻空间反物质与暗物质的研究工作;

2000年起,推动和组织中国“人类脑计划”和神经信息学的工作,并在2001年10月代表中国参加全球“人类脑计划”研究。

核爆的幕后英雄编辑本段回目录

唐孝威
唐孝威
1998年9月14日,何梁何利基金评选委员会书面通知唐孝威院士:“鉴于您在科学技术方面的突出成就和对中国科技事业的杰出贡献,经专家提名推荐、初审评议和终审评定的严格评选,何梁何利基金评选委员会决定授予您1998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颁发奖励证书和奖金15万港元。”但令人料想不到的是,这项殊荣却被唐孝威谢绝了。他说:“我对一切奖励和奖金都看得很淡,只愿意老老实实为祖国多作贡献!”对此,有人惋惜,但更多的人对这位著名物理学家和中国“两弹”核爆的幕后英雄发出了由衷的赞叹。步入科学的圣殿唐孝威的家乡在江苏无锡。祖父唐文治是现代著名教育家,上海交通大学第一任校长。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年仅6岁的唐孝威随祖父、母亲和两个妹妹逃到桂林,一年后才迁居上海法租界。1939年,唐孝威进入上海南洋模范小学读书,靠奖学金读完了小学,直接升入南洋模范中学。在中学,唐孝威受学生运动的影响,参加了进步学生组织的读书会。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一位同学那里被《西行漫记》(原名《红星照耀中国》)深深地吸引并萌生了一个信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1949年2月,唐孝威光荣入党,成为一名“少年布尔什维克”。新中国成立后,唐孝威作为共和国的首届大学生从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后改名为原子能研究所)核探测器组工作。当时,核探测器的研究在国内刚刚起步。在著名物理学家戴传曾教授的指导下,唐孝威从仪器的设计、制作、安装,直到调试,都自己动手,闯过了一个个技术上的难关,终于研制成功具有国际水平的气体电离探测器,获得了1956年度的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当时,中国的地质部门正为寻找核工业的基本原料——铀矿成立了野外勘探队,由于勘探队没人会用新型的射线探测器,唐孝威便被派去与专家们一起到南方的崇山峻岭进行野外勘探。 50年代中期,唐孝威被派往莫斯科杜布纳核子研究所从事高能物理研究。当时,这个研究所已改组为由苏联、中国和东欧等11个国家的科学家参加的联合研究所,拥有1
唐孝威
唐孝威
00亿电子伏特的质子加速器,是50年代世界上最大的三个高能加速器之一。先期到达杜布纳研究所的中国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长王淦昌教授,看准了一个研究电子学探测器的实验室,便让唐孝威去经受锻炼。唐孝威在那里潜心研究了三年多,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仅在《物理学报》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就有14篇之多。与代号“596”的工程结缘 1959年6月,国际上政治风云突变。苏联单方面撕毁协定撤走专家,美、英、法等国也对中国在原子科学技术领域实行严密封锁。中国决定“自己动手,从头做起”,把“596”定为国研制原子弹特大工程的代号。唐孝威奉命从苏联回国参加“596”工程,负责核测试及探测器的研制工作。最初的研究是从缩小尺寸的模拟试验开始的。试验现场设在长城脚下的八达岭一侧。试验时,唐孝威常常在荒山石坡上爬上爬下,检查测试仪器的性能,记录数据;试验一结束,马上又开始下一轮试验的测试准备。如此循环往复转个不停,穿的胶鞋也磨破了好几双。当研制原子弹的工作进入决战阶段时,中央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主任,由7位副总理和7位部长参加的15人专门委员会。唐孝威和助手们也随大批科技人员来到青海湖附近的西北研制基地。这里海拔3000多米,高原缺,年平均气温为零下4℃。刺骨的寒冷使唐孝威的类风湿脊椎炎频频发作。关键时刻,他的妻子、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的小女儿吕芳风尘仆仆地从遥远的广州华南师范大学教学岗位调到青海基地工作。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唐孝威终于驱散了病魔。

唐孝威的三次“起跑”编辑本段回目录

被誉为“新中国培养的杰出实验物理学家”的唐孝威院士,虽年已近古稀,但工作起来仍劲头十足。如今,他是AMS?阿尔法磁谱仪?国际合作项目北京高能物理研究所小组的组长,带着六个博士生和一个博士后,参加了举世轰动的寻找宇宙反物质的国际空间科学实验,并作出重要贡献。唐孝威的成就何止于此呢,他曾在三个不同的科研领域里作出过巨大贡献。他将其称之为三次“起跑”。

第一次“起跑”:承担核测试及核探测器研制重任

1952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的唐孝威,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后改名为原子能所?从事核探测工作。时年21岁的他,从此开始了科学研究的生涯。

开展核实验研究,必先研制核探测器。因为核辐射是不能用人的感觉直接感触的。探测器是专门用来记录和测量核辐射的工具,好比是实验物理学家的眼睛,原子能事业的所有部门都离不开它。

唐孝威
唐孝威
唐孝威所在的核探测器组的研究成果,曾获得195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他们也因此被誉为“中国核探测器研究的奠基者”。

当国家地质部为寻找核工业的基本原料——铀,而专门组织的野外勘探队正苦于不会使用射线探测器时,唐孝威来到勘探队。他同地质专家们在崇山峻岭中勘探,并教会了他们如何使用探测器。之后,他参加了监测国外进行大气层核爆炸对中国大气环境污染的三人小分队,乘坐专用飞机,进行高空环境放射性的监测。此项工作被专家们称为“我国在野外地质探矿和高空环境监测工作中应用核探测器的开端”。

1958年,唐孝威被派往莫斯科杜布纳联合核子研究所从事高能物理研究。1959年6月,苏联单方面撕毁协定,撤走专家;美、英、法三个核大国也对中国在原子科学技术上实行严密的封锁。我们别无选择,只得“自己动手,从头摸起”。1960年4月,唐孝威奉命回国,到两弹研制单位报到。著名核物理学家朱光亚教授当即安排他领导一个小组,承担核测试及探测器的研制工作。

第二次“起跑”:揭开胶子之谜

十年浩劫之后,历经磨难的唐孝威接到的第一件任务,就是用核乳胶作为记录空间辐射的探测器,进行卫星载核乳胶的观测和分析。唐孝威一炮打响,取得了非常喜人的成果。

1977年8月,著名华裔科学家丁肇中教授应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的邀请来华访问。8月17日,邓小平会见并宴请了丁教授。席间,邓小平提请丁肇中帮助中国培训一百名物理学家。最后双方达成每年派遣中国科技人员参加西方国家大规模国际合作实验的协议。根据这个协议,唐孝威教授带领中国第一个科学实验小组,于1978年1月到达德国汉堡同步加速器研究中心,加入丁肇中领导的马克·杰?大型探测器的代号?合作实验组工作。合作实验组是在当时世界上正运行的能量最大的正负电子对撞机佩特拉上开展实验的。

来自中国的科学工作者,除了唐孝威?曾在莫斯科杜布纳联合核子研究所工作?之外,其余的人都是从低能物理研究领域转过来的“新兵”,从来没见过这么先进的实验设备。加之语言不通,困难重重。为了攻克这些障碍,唐孝威带领同志们主动找外国同行交谈,又将对方的谈话录了音,拿回宿舍再一遍遍地听、练……不到半年,就过了语言关。唐孝威身先士卒,每天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没有午休,没有星期天。刻苦的磨练,使中国科学家从事高能物理研究的实验本领迅速提高。

第三次“起跑”:跻身核医学和脑科学的研究

唐孝威
唐孝威
80年代初的一天,老一辈生物学家贝时璋在中关村遇到唐孝威,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你在物理学领域做了很多工作,这很好,我认为你仍有潜力可以发挥。你探索了无生命的科学领域后,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去探索另一个有生命的科学领域,即生物学领域。这样,你探索的就是整个自然界了。”这一席话,使唐孝威大受启发。

他的研究首先从核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开始——把核技术应用于医学,是使核技术造福于人类,和平利用原子能的一个重要方面。

为了适应从物理科学领域转到生命科学领域进行交叉研究这个大转折,唐孝威挤出时间奔波于许多图书馆查阅最新资料;到研究生院旁听有关课程;向从事医学、心理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等各方面的专家学者求教,与之讨论。

1994年11月,国家科委批准将《核医学和放射治疗中先进技术的基础研究》项目列入国家攀登计划,并聘请唐孝威院士担任该项目的首席科学家。

加盟这个研究项目的有中科院高能物理所,上海原子核所兰州近代物理所,北京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肿瘤医院等许多蜚声中外的科研单位。它的目标是为诊断和治疗威胁人类的癌症、心脑血管疾病和脑功能疾病作出贡献。唐孝威主持了项目专家委员会,详细讨论和制定了这个国家攀登计划项目的总体设计,确定课题设置和研究计划。

参考资料编辑本段回目录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唐孝威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