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4270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03-17
admin
admin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湖北科技学院
湖北科技学院
大学成为搞笑场
大学成为搞笑场
大学生幼童化
大学生幼童化
农村大学生比例下降
农村大学生比例下降
中国高校教师身份危机
中国高校教师身份危机
30年高考状元全军覆没的原因
30年高考状元全军覆没的原因
中国大学生的能力缺失症
中国大学生的能力缺失症
过去教授的骨气和底气
过去教授的骨气和底气
大学官僚化
大学官僚化
重庆大学
重庆大学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中南民族大学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中南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是一所直属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校园内绿树成荫、花香四季,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现代建筑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湖光山色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校园环境清幽秀雅。学校现拥有全国高校第一家民族学博物馆

目录

[显示全部]

基本信息编辑本段回目录

学校全称:中南民族大学
前身:中南民族学院
英文名称: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地址:武汉市洪山区民院路708号
邮编 430074
办学理念:笃信好学,自然宽和

城区位置图编辑本段回目录

中南民族大学



 

学校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中南民族大学坐落于白云黄鹤的故乡——武汉南湖之滨。创建于1951年,2002年3月正式更名为中南民族大学。
学校始终坚持“面向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为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服务,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为维护民族团结与稳定,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校园环境
    学校占地1600亩,现代化校舍面积66万平米。   中南民族大学校园基本上可以分为如下几个区域:教学区,宿舍区,教工区。校园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现代建筑与民族特色融为一体,与湖光山色相互映衬,构成了教学、科研和生活的优美精致环境。 学校内现有宿舍26栋,公寓15栋.另有校外当代学生公寓社区。校内有包括学生食堂5个(第一、二、三学生食堂、清真食堂、大学生食堂),教工食堂两个(大礼堂后为教工一食堂,东家属区内有教工二食堂)。

教职状况    学校现有教职工1,545人,其中专任教师977人,正副教授500余人,博士导师、硕士导师15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20余人,省部级专家和学科带头人40余人。另长期聘请国内外兼职教授、客座教授60余人。

专业设置      开设了文、理、法、工、管理、经济、历史、医学、艺术9大学科门类的54个本科专业、43个硕士专业和1个博士专业,其中2个一级学科硕士专业。有11个学科为省部级重点学科,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学校设有民族学、民族高等教育、女书文化、民族文化、土家族、应用化学、等离子体、生物医学工程、古典文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等30个研究所(中心)。

培养成果      学校目前共出版学术著作750余部,完成科研项目500多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项90多项,发表科研论文9,000多篇。50多年来,学校已累计培养了40,000多名各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他们遍布祖国的四面八方,

学术交流      中南民族大学杰出的办学成就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声誉。学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先后与美国、德国、英国、法国、加拿大、瑞士、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日本、俄罗斯、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所大学合作办学,建立师生对等互访机制,开展国际间科学文化合作研究,常年聘请外籍教师,招收留学生。 随着教育改革与开放的不断深入,学校加快了对外交流、开放办学的步伐。目前,学校已与美国的威斯康星Plattevele州立大学芮布拉斯加大学惠特曼学院澳大利亚南澳大学昆士兰大学,加拿大的圣·弗朗西斯·查维尔大学里贾纳大学萨斯喀彻温印地安联邦学院,德国路德维希堡公共管理大学,日本的东京学艺大学,韩国的全北大学等20余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学校每年都选派一些教师出国讲学、进修,并聘请大批外国专家来校执教,扩大了学校在国际上的学术。

发展成就       近年来学校事业获得了飞速发展,2001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02年学校更名为中南民族大学。2003年9月,学校成为国家民委与武汉市政府人民政府共建院校, 2001—2002年、2003-2004年连续2次被评为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2005年5月学校被国务院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200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校荣获博士学位授予权。中南民族大学的办学模式为我国民族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成功的范式。

前景展望      中南民大人在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坚持走“质量立校、学科兴校,人才强校,品牌荣校”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发挥优势,彰显特色,正朝着建设一流民族大学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进。

校区图编辑本段回目录

中南民族大学


 


历史沿革编辑本段回目录

1950年,为了适应少数民族地

中南民族大学
中南民族大学
区的工作需要,满足培养各少数民族干部的迫切要求,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发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方案明确提出了创办民族学院,并对民族学院的培养目标,学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经费来源、学生生活待遇等都做了明确的规定。

1951年1月,中南军政委员会遵照国家政务院颁发的《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的规定,委托中原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的前身)筹办中央民族学院中南分院,并由中原大学副院长孟夫唐(1951年—1953年11月)兼任院长。同年四月开始选择校址,经过三次移动,于12月最后确定校址在武昌洪山南麓(现湖北省军区大院内)。

1951年5月,中南军政委员会下达征调学员通知,全中南地区总数为200人,征调对象以行政干部为主,主要培养县、区级干部(其中也有县级文科科长及其他教育行政干部),他们学习期满后仍回原籍工作。所有学员全部学习6个月。从征调的学员身份来看,一开始学校的定位在于干部培训方面,而学校也就相当于干部进修“基地”。中央民族学院中南分院第一期学员,于1951年八月开始入学,他们分别来自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包括苗、瑶、壮、黎、回、侗、毛南等11个民族。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主要只有初中小学文化,还有的是文盲。他们来自不同的区域,民族众多,语言不通、风俗习惯互异,文化水平悬殊、宗教信仰不一,这给学院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但是能做好这方面工作,在当时来讲有着极大的政治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952年7月新校舍的建设工作正式动工,同年10月完成第一期工程。首批建成行政楼、学生宿舍、教室等四栋楼房,这时学院迁入新校址。

1952年11月27日,经中南军政委员会批准将中央民族学院中南分院改名为中南民族学院。由中南民族事务委员会领导,院长仍由孟夫唐兼任。第二期学员336人包括19个民族于1952年10月开始入学,并在洪山新校址举行开学典礼。

中南民族事务委员会为了集中力量办好中南民族学院,决定将1953年着手筹办的广东民族学院停办,把已集中到
中南民族大学
中南民族大学
该院的干部、学员调到中南民族学院,作为中南民族学院的干部和学员。1953年4月,广东民族学院迁入中南民族学院。1953年7月,学院教职工达130人学员569人。学校组织形式由院、科、组三级改为院、处、科三级组织系统。另外还设立了院刊编辑委员会,领导院刊编辑出版工作。中南民族歌舞团则是院长领导下的附设机构,后并入中央民族歌舞团。

1953年十一月,孟夫唐辞去院长职务,后由中南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熊寿祺兼任院长。1954年调李守宪出(1954年8月—1958年4月)任院长一职。

1954年中南行政取消后,中南民族学院改属中央教育部领导,湖北省教育厅代管。1956年秋开学后,中南民族学院在校学生达1062人。

现任领导编辑本段回目录

党委书记   李步海 校长 高瑞
党委副书记 徐柏才  副校长 雷召海
副校长 雷振扬 副校长    罗建生
副校长李金林 党委副书记   白江源

 


 

师资队伍编辑本段回目录

中南民族大学拥有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素质较高、发展良好的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1667人,其中,专任教师992人。专任教师来自国内外120余所大学或科研院所,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位的667人,所占比例为67.2%,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60人,占总数的16.1%。学校具有副教授职称以上的教师369人,其中教授101人;研究生导师17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专家21人、湖北省政府津贴专家5人;国家突出贡献专家1人、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3人、湖北省突出贡献专家14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专家6人、湖北省学科带头人3人、湖北省学术骨干5人。学校组建了自己的学术梯队,现有首席教授1人、学科带头人39人、骨干教师34人、优秀青年教师11人。教师的数量、结构、素质满足人才培养和本科教学工作的需要。这支队伍潜心于教学与科学研究,为国家识别与确定毛南、仫佬、土家、京等民族成份提供了科学依据;在材料科学、化学、生物医学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应用等学科领域拥有一批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女书的发现与研究受到世界关注。

院系介绍编辑本段回目录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2008年3月4日,经中南民族大学校党委常委会批准,文学院正式更名为文学与新闻传播

中南民族大学
学院。学院前身可以追溯到1952年建校之初的文化班,是学校历史最悠久的教学单位之一。1956年设语文师范专修科,1958年秋创办中文系,1965年受“文化大革命”影响停办,1981年学校重建后恢复,设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1995年增设了新闻学专业。1998年随着学校新的专业调整,在原中文系的基础上,吸纳原美术系的艺术设计专科专业、民族学系的广告学专科专业,1999年1月整合组建成文学院。2004年,艺术设计专业独立成为美术学院。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学科专业涉及文学、新闻传播学两大门类。现设有汉语言文学(校级品牌专业)、新闻学、广告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和对外汉语教学5个本科专业,目前在校本科生1460余人;拥有文艺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新闻传播学民俗学6个硕士研究生专业,目前在校硕士研究生113人。学院设有文艺理论、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民间文学及外国文学、语言学、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广告设计、大学语文等10个教研室。另有女书文化研究中心、古典文学研究所、美学研究所、中国少数民族审美文化研究中心等4个研究机构。学院配有资料室1个,藏书2万余册。建有新闻广告综合实验室和摄影实验室,其中新闻广告综合实验室为我校文科最大的实验室。配有40套先进的非线性编辑系统、30套方正报刊编辑系统及三维虚拟演播室等。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目前拥有一支年富力强、朝气蓬勃的师资队伍,整体结构合理,发展态势良好。现有职工70人,其中专任教师56人。教师队伍中,校首席教授1人,省级名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1人,享受省政府津贴2人,省管专家2人,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1人,校级学术带头人5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3人。博士及在读博士23人,博士后2人。学院还聘请了曾繁仁、王先霈、曹顺庆、玛拉沁夫、李传锋、阿来、李鸿然、江作苏、张泽勇、罗以澄、张金海等知名学者、作家为客座教授。已故著名语言学家、中国音韵学会第一任会长、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前中南民族学院副院长严学宭教授,曾任中文系主任。著名《左传》语言研究专家、《汉语大字典》编委陈克炯教授,曾任中文系副主任。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师资队伍教学科研能力突出。曾在《中国社会科学》(中英文版)、《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等权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并在东方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等出版学术专著、教材14部,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9项,校级科研课题15项,各类科研成果20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社科成果奖、图书奖。学院拥有《中国文学史》和《古代汉语》两门省级精品课程,以及《新闻学概论》和《广告学概论》两门校级精品课程。

学院非常重视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注意引导和发挥学生社团的积极作用。在新华社湖北分社、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贵州民族报社、南宁电视台、湘西电视台等数十家单位建立了实习基地。学院倡导和创办了邓小平理论研究会、“月亮化石”剧团、采风文学社、五色土文学社、广告协会、影评社、青年志愿者协会等8个学生社团,其中“月亮化石”剧团被评为2006年度全国第二届百佳大学生社团。学院建有专门网站,还支持学生创办了《文苑》、《先锋团报》和《采风》等报刊,以及《长空》、《激扬》、《浅草》、《那些花儿》等多种班刊,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平台。

为进一步加强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和激发学生科研创新精神,学院将学生创新创业成果作为平时学习考核的重要内容。根据学院特色和专业特点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成才导航工程实施方案》。充分发挥“导航工程”对学生成长成才的指导和帮助作用,在学院内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和科研创新风气。在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04级马艳、吴芳等同学的《广西壮族民歌传播与民族文化传承发展调研报告》获全国铜奖,湖北省特等奖。05级范娜在湖北省英语演讲比赛中荣获一等奖。特别值得骄傲的是我院师生继多次在全球华人“金犊奖”大赛中取得金犊、银犊奖等优异成绩外,还连续在第一、二届 “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获得一系列奖项,其中第二届全国广告艺术设计大赛上刘柏因、王中法等40名同学和9名老师共荣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优秀奖5项的辉煌成绩,获奖级别和数量在全国600多所参赛高校中排第二,湖北省高校中排第一位。在学校“共青杯”系列比赛中我院更是摘金捧银,表现不俗,2006、2007年分别荣获总分第一、第二名。

法学院  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成立于 2001 年,由原政法系发展而来,现有教职员工 64 人,专业教师 57

中南民族大学
人,其中教授 9 人,副教授 26人,法学专业中有16名硕士生导师;20 人拥有律师资格,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11人,在读博士8人;青年教师全部具有专业硕士学位; 2 人被评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并入选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 1人享受湖北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 2 人获首届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奖,1 人获湖北省劳动模范,1 人获湖北省优秀教师,5人为校学科带头人,1 人为部级学科带头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 1300余人。 
     
美术学院
   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前身始建于1993年的中南民族学院美术系,根据学校学科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于2004年成立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院的总体办学思路是:以本科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以完善师资队伍结构为重点、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专业建设为主导、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改善办学条件为基础、以教学管理为手段、以人才需求为导向。学院成立两年来,师资队伍不断壮大,办学条件稳步改善,生源质量逐年提高,办学规模稳步扩大,教学管理日益规范。

美术学院现有美术学、艺术设计动画等三个专业,其中艺术设计学具有硕士授予权,美术学专业设有油画、国画、民族民间美术等三个专业方向;艺术设计专业设有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公共艺术设计等四个专业方向。学院面向湖北、山东、河南、安徽、湖南、江西、广西、浙江江苏、河北、山西等11个省、市、区招生。目前在校生有1016人,2007年计划招收本科生240人,到2010年在校本科生规模达到1200人。本科毕业生90%以上顺利就业。

美术学院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师资力量不断壮大。现有教师48名,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12名,讲师10名。计划到2010年时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达到10名、副教授职称的教师达到20名、讲师职称的教师达到35名。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充满实力的教师队伍。

近年来,该院教师在全国和省级专业展览中获奖60余项,发表专业论文(著)100余篇(本)。共有40余人次的学生在全国和省级大赛中获得金、银、铜奖。

美术学院为发扬民族民间文化精髓,设立了民族美术研究所和民族服饰艺术研究所。为加强实践教学,学院建立了四个实验中心,下设十二个专业实验室。我院还在安徽、江西、四川、贵州等民族文化较浓厚的地区建立五个专业实习(写生)基地,为实践教学和科研提供服务。新建成的5600平方米的中南民族大学光谷美术馆设施精良、功能齐全,将为教学、科研提供一流的学术交流环境。

美术学院秉承教书育人这一理念,配合学校“建设一流民族大学”的总体目标,结合本院的自身特点,力争创建具有鲜明特色的综合性美术学院。

经济学院   于1999年由原经济管理系和财经系部分专业合并而成,是我校具有较大规模和鲜明特色的教学单位之一。学院现有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保险学、金融工程五个本科专业,有西方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三个硕士点,其中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为湖北省重点学科。学院设有经济学和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两个研究所,三个经济学类综合实验室。

学院现有本科生2440余人,硕士研究生160余人。专任教师86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23人,湖北省跨世纪骨干教师1人,校学科带头人4人;教师中现有博士32人,硕士43人,教师中拥有硕士以上学位的占87%。学院还聘请了一批客座教授,经常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我校进行讲学。学院近年来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近20项,发表学术论文373篇,出版学术专著15部,编著(含教材)4部;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5项,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教材奖1项,其他奖励8项。

为推动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为民族地区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我院提出了“立足中南,服务社会,面向全国,争创一流”的办学定位,明确了“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支撑,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基础,以科学管理为保证,以人才培养为目标,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力争把经济学院建设成一个在民族地区有重要影响、全国同类学院中有一定地位”的办学指导思想,坚持了“拓宽专业,加强基础,提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方向。经过不断努力和发展,我院在以本科教学为主的基础上,加强研究生教学,积极争取博士点。学院积极推行部分课程双语教学,开设了金融英语、经济英语、外贸英语、保险英语等专业课程,在历届本科毕业生中,我院学生英语四六级通过率均在91%和43%以上,居我校非英语专业前列。同时,学院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在专业学习之余,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在湖北省“挑战杯”竞赛中荣获一等奖;两年来,在校学生获科研基金资助项目72项,参与者占学生总数的12%;多次组织学生外出进行社会实践;各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也均在90%以上。

外语学院   成立于 1985 年 , 由英语系、日语系、大学英语部组成。有英语、日语、德语法语韩语五个语

中南民族大学
种,英语、日语两个本科专业和商务英语专科专业,有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点和与美国大学合办的英语教育硕士点。共有教职工 148 人,专业学生 1346 人。

外语学院师资雄厚,现有教授 5 人,副教授 24 人,硕士 66 人,外教 7 人。经常派教师出国考察、学习和交流。学院办学条件先进,拥有多媒体数字网络语言实验室 15 个,同时可容纳 840 学生。外语自主学习中心有计算机 600 多台,网络资源丰富,办公自动化程度高,网上教学、科研和课外活动频繁而多彩多姿。

学科建设是龙头。学院设有 3 个研究所,承担各级科研项目 20 多个,出版专著 40 多部、教材 7 套,发表论文 300 多篇,体现了较强的群体科研实力。

教学质量是生命。学院严格教学管理,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标准培养学生,注重学生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和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学习,培养了一批批深受社会欢迎的人才,升研率就业率保持同类学校的领先地位,学生在各类大赛中频频获奖。

学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特色校园文化活动和创新社会实践活动 ,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素质。

计算机科学学院    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自动化、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五个专

中南民族大学
计算机学院党政领导及专家
业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数学两个硕士点。截止 2006 年 6 月,学院有普通本科生 2400 余人,研究生 105 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 130 余人,形成了一支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发展态势良好,发展潜力较大,学术氛围好,团结合作,求实创新的学术梯队。 

学术梯队中有教授 8 人,副教授 32 人,硕士指导教师 17 人,博士 10 人(含博士后 1 人)。我院学科带头人陆际光教授是国务院授予的全国劳动模 范,国家人事部授予的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王江晴教授、段汕教授、康东升教授均为中南民族大学学科带头人;宋中山副教授为湖北省跨世纪中青年学 术骨干。 

近3 年来,本院共完成和承担科研项目 42 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项目 12 项,获省部级奖的科研项目 4 项,科研项目经费 300 余万元,出版学术专著 1 部,出版教材 7 部,发表论文 300 余篇,其中被 SCI 、 EI 、 ISTP 收录 40 余篇。 

学院始终把对外交流与合作作为提高整体办学水平和扩大学院知名度的一个重要途径,努力开创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新局面,已与美国威斯康星州立大学加拿大泽威尔大学、韩国全北大学、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等学校的相关学科签署了交流与合作协议,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定期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原化学系)  始建于1981年,2001 年更名为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2004 年成立中南
中南民族大学
民族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形成理工科兼有、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并重的格局。现设有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环境科学、材料化学、化学生物学等6个本科专业,2005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单位,能够招收与化学相关的材料、环境和生命等研究方向的硕士生。学院有教职员工 84人,其中专职教师 52 人 ,教授 14 人,副教授 15 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2% 。因学术上的突出贡献,有 4 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 人为省管专家,8人为校学科带头人。

学院现有两个重点实验室:催化材料科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分析化学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学院下设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应用化学研究所及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化学实验中心被评为“湖北省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所2006年获准建立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工业废水处理及回用研发推广中心。在学科建设方面,分析化学为湖北省重点学科,有机化学为国家民委重点学科;本科课程“物理化学”及“ 物理化学实验 ”为湖北省精品课程。学院现有建筑面积 13000 平方米的综合实验楼,200平方米的资料室,拥有价值近3000万元、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仪器设备,如:FEI Tecnai G20 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康塔公司全自动物理/化学吸附分析仪、耶拿分析仪器公司TOC/TN 分析仪、Nicolet Antaris 近红外分析仪、Axon公司膜片钳操作系统、Beckman P / ACE MGQ 毛细管电泳仪、Agilent 5973N 气质谱联用分析仪、VG Multilab 2000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 (XPS)、Bruker D8 X-射线衍射仪等,为我院本科生、研究生的培养和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学院注重科学研究工作。目前承担各类研究项目 40 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1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6 项,参加国家“863”项目2项,“973”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 19 项。近五年,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 318 篇,其中 SCI 、 EI 、 ISTP 收录 110 余篇;出版学术著作 4 部;获国家发明专利 6 项,获省部科研成果奖 6 项;转让科研成果8项,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加强合作,促进学术交流,学院与美国、俄罗斯、日本、加拿大韩国等国家的高等学校建立了学术合作关系。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湖北省化学研究院等科研单位实现共建。从中国科学院北京化学研究所、美国西肯塔基大学、马来西亚理科大学聘请了多位专家来校长期参与学术研究工作。2003年以来,本院邀请了日本东京理工大学教授、南非皇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等20余名国际、国内著名专家来校讲学;与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建立互派研究人员的合作关系,先后派出 10 余名研究人员出国研修、访问。

该院现有本科生1100 余人,研究生 80 余人。学生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2003年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中获铜奖一项,2004年第四届全国“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中获铜奖一项,2006年第五届全国“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中获银奖一项;学生考研录取率和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在全校名列前茅;全院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评比中屡创佳绩,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05年湖北省翻译大赛中获一等奖、优秀奖各一项;2006年湖北省首届大学生化学实验与技能大赛中获三等奖二项;2006年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荣获优秀奖一项。9902班、04材化班分别获2003、2005年“湖北省优秀班集体”荣誉称号。0202班荣获2004年“湖北省学习许志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在“十一五”期间,本院将申报“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硕士点、“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博士点。在校本科生将达到1500余人,研究生120余人,博士生20人。拟引进2-3名在国内外有较高学术造诣和声誉的专家作为领军人物,重点推动“分析化学”、“催化材料科学”等方面科研工作和本院的师资队伍及学科。

生命科学学院     成立于2004年,前身是中南民族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中南民族大学是面向少数民族地区

中南民族大学
较早开展生物学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基地之一,自1988年创办第一个生物化学(现为生物技术)本科专业以来,已为我国20多个省、市和自治区培养了一大批各民族(包括汉族)生物技术的高级专门人才。

自1988年以来,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中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已经成为我国民族高校具有特色的生物科学与技术和民族药物的重要教学与科学研究基地之一,现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药物化学专业招收硕士生,遗传学和药学硕士点正在建设之中;有生物技术、生物工程、药学和药物制剂4个本科专业。

生命科学学院拥有一栋16000M2的生命科学实验教学大楼。有生物技术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生物工程研究中心、药学综合实验室、民族药物研究所和湖北省首批中小企业共性技术民族药物研发推广中心等科研教学机构。拥有一批先进的科学仪器设备,包括透射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系统、荧光光谱仪、差热扫描分析仪、DNA序列分析仪、凝胶成像系统、高速、超高速系列离心机、成套高压液相色谱系统、气质联用系统及荧光显微系统(Cold CCD)。

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有:植物分子生物学、稀有放线菌分子生物学、比较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植物发育遗传学、植物抗性代谢与基因工程、模拟酶工程、微生物次级代谢与生物工程药物、植物次级生物活性物质与药物开发、民族药物资源与利用等。近3年来,承担和参加的“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武汉市“晨光”计划等项目共20余项。近5年来,先后共派出10余名研究人员去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及韩国等国进行中短期研修、访问及参加学术交流与合作,并与日本国立生物资源研究所生理机能部、韩国全北国立大学基础学部等建立了长期的研究合作 (包括互派研究人员与研究生)关系。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植物园、中国农业科学院武汉油料研究所、国家天堂寨森林公园以及湖北省众多的中小制药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与共建关系。

近年来,生命科学学院强化学科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院现有教职工56人,其中专任教师41人,含教授7人,副教授11人,讲师21人,助教1人。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达到100%,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含在读)比例达到78.57%,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80.95%。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湖北省管专家1人,湖北省部属高校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梯队成员2人。校学术带头人1人,骨干教师4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生40余人,本科生近900人。

中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通过整合资源,构建学科建设平台;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和加强科研团队建设,不断提升竞争力;正处在蓬勃向上的发展时期,将为培养高素质的祖国建设人才做出新的贡献。

校园风光编辑本段回目录

中南民族大学 中南民族大学
中南民族大学 中南民族大学
中南民族大学 中南民族大学


 

 

 


 
  

     

 


    
   

 

 

校园文化编辑本段回目录

网络社区 现有中南民大论坛、南湖虫子、5016论坛三大论坛。

文体活动  南湖杯、社团活动月、大学生第二课堂、挑战杯等。

生活传统  早操签到

知名社团列表

月亮化石 六月航灯 法学研究会
羽毛球协会 电影 飞翔动漫
美术学院动画社 艺苑书画 剪纸协会

 

 

重要校园媒休

中南民族大学民大在线  中南民族大学广播台   中南民族大学校报
中南民族大学民大论坛  中南民族大学共青网

中南民族大学学工网   

 

推荐链接编辑本段回目录

1. 中南民族大学主页: http://www.scuec.edu.cn/
2. 中南民大 : http://news.scuec.edu.cn/
3. 中南民大论坛:  http://bbs.scuec.net
4. 南湖虫子论坛 : http://www.nanhubbs.com/bbs

相关词条编辑本段回目录

参考资料编辑本段回目录

中南民族大学主网:http://www.scuec.edu.cn/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中南民族大学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