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8109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0-01-16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央视创业帮
央视创业帮
《纽约时报》推虚拟现实应用
《纽约时报》推虚拟现实应用
维亚康姆中年危机
维亚康姆中年危机
BBC全媒体战略
BBC全媒体战略
英法视听新媒体建设
英法视听新媒体建设
BBC媒体融合报告
BBC媒体融合报告
新型媒体集团
新型媒体集团
新闻客户端探索
新闻客户端探索
机器人编辑报纸
机器人编辑报纸
《新闻晚报》停刊
《新闻晚报》停刊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华尔街日报》网站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华尔街日报》电子互动版于1993年正式启动。1996年推出第一个栏目“金融与投资”,接着创建了“网络听闻”频道,这标志着其第二代网络版的诞生。随后开始涵盖《华尔街日报》纸媒的所有版面──美国、欧洲和亚洲──的全部内容,以及道琼斯通讯社实时新闻的大量内容。其全球1600多名采编人员每天提供1000多篇稿件支持着《华尔街日报》网络版(WSJ.com),使其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远远超出竞争对手。除此之外,该网站还提供数千家公司的深层次背景介绍以及大量特写,每天24小时更新。 
    1996年8月起《华尔街日报》网络版的订户每年需交纳49美元的订阅费。2003年5月,网络版第二个行业专栏“媒体和市场版”出台,专门面向广告、市场、娱乐和媒体行业的专业人士。两个专栏的订户可以浏览《华尔街日报》网络版的所有内容。 同年《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络版(chinese.wsj.com )正式与华文读者见面。2006年3月14日该网站再一次进行了全面改版。 
目录

[显示全部]

《华尔街日报》网络版:网络时代媒体的生存秘诀编辑本段回目录

   道琼斯公司摸着了互联网时代媒体的生存之道:不是单纯的内容,而是与内容相匹配的运营模式。

    1996年8月,就在某人将信用卡号码输入《华尔街日报》网络版的表格并按下提交键的那一刻,该网站第一个付费订户诞生了。他(她)作为首名付费订户的特殊身份从未被明确记载,但他(她)的名字很可能仍在付费名单当中。

    时至今日,最初登录《华尔街日报》网络版的人中有一半以上仍是该网站的忠实订户。事实上,到2004年第二季度,该网站订户已达68.4万人,成为全球最大、也是最为成功的付费新闻网站。

    尽管订户数量对于任何一个出版物、印刷刊物或电子出版物都至关重要,但《华尔街日报》网络版的与众不同之处并不仅在于此。其高层次的订户群以及所选择的付费内容模式才是该网站真正的独到之处。2003年《华尔街日报》订户研究报告显示,《华尔街日报》网站群(包括WSJ.com、CareerJournal.com、OpinionJournal.com、StartupJournal.com、RealEstateJournal.com和CollegeJournal.com)的每月有效访问人数超过540万人次,这些网站吸引了众多高层次订户,他们当中很多人都是业内精英。研究还显示,《华尔街日报》网络版26%订户的职位为C级(项目管理专家),54%为高层管理人员。

    2003年,以《华尔街日报》网络版为主体的道琼斯公司的网络出版部门实现了正现金流,2004年的营运收入开始创造利润。2004年第二季度,网络出版部门的营运收入增长了27%。道琼斯电子出版集团总裁戈顿.克洛维茨(L. Gordon Crovitz)对《环球企业家》说,“按照道琼斯旗下各网站目前的盈利水平,我们的投资不久就会全部收回。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对此运营模式的长期盈利有充分信心。”

    这一成就足以令其他著名财经类媒体的网络版啧啧称羡。以其最大的竞争对手之一、英国《金融时报》来说,其在网络版的建设中已投入了4.8亿美元,而WSJ.com的投资额为1.3亿美元,仅为前者的1/4多一点。而《金融时报》网络版远未开始盈利。

    《华尔街日报》的出版人、道琼斯公司高级副总裁贺开宇(Karen Elliot House)在近日接受《环球企业家》专访时说,其网络版的成功与《华尔街日报》本身的成功一脉相承。严肃、独立、紧贴用户需求的新闻报道使《华尔街日报》成为发行量超过200万份、全美最大的财经金融类日报,“内容本身,是带给我们成功的核心竞争力,”贺开宇说。是内容,使《华尔街日报》的用户,无论是网络版还是纸媒,始终对其保持着高度的忠诚。

    但是,纸媒的成功并不能直接复制到网络媒体的经营上。

    1993年,《华尔街日报》的母公司道琼斯意识到随着商用电脑逐渐普及、网络联系日益紧密、图形界面更加容易使用,公司将得以通过电子信息服务接触到更为广泛的客户群。这一年,《华尔街日报》电子互动版正式推出。在最初时期,网络版将重点放在如下几个方面:了解潜在客户需求、挖掘《华尔街日报》以电子版形式给订户带来的价值、以及将《华尔街日报》的影响力带到新兴的电子版媒介。

    两年后,《华尔街日报》网络版推出的第一个栏目“金钱与投资”(Money & Investing Update),标志着其第二代网络版的诞生。随后开始涵盖《华尔街日报》纸媒的所有版面──美国、欧洲和亚洲──的全部内容,以及道琼斯通讯社实时新闻的大量内容。其全球1600多名采编人员每天提供1000多篇稿件支持着《华尔街日报》的网络版,支持着它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远远超出竞争对手。除此之外,该网站还提供数千家公司的深层次背景介绍以及很多特写,每天24小时更新。

    在网络泡沫兴起的前夕,流行的普遍观念认为,没有人愿意付费访问网站。很多网站为了拉拢订户甚至不要求他们注册,更不用说收取费用了。为了做出正确选择,道琼斯选择着眼未来——与其笼络偶尔登录的普通订户,不如抓住那些频繁登录的忠实订户。而且公司意识到,只靠广告是很难支撑产品的长期运营的。

    甚至从推出免费的“金钱与投资”栏目开始,公司就一直要求用户注册登录。而在1996年4月《华尔街日报》网络版整版推出后的免费登录期间,注册数量持续增长——这一切正如道琼斯所希望看到的:忠实订户持续发展壮大。道琼斯等到了恰当的时机,随后宣布:从当年8月起《华尔街日报》网络版的订户每年需交纳49美元的订阅费。

    在公司结束免费登录、开始向付费订户索取信用卡号码后的3个月,《华尔街日报》网络版的订户增长了3万人;到第二年4月,这个数字达到10万;从1999年6月到2000年9月的15个月内,付费订户则从30万人猛增至50万人;一年后,即2001年9月达到60万人。

    作为《华尔街日报》网络版的一部分,道琼斯还运营着6个免费网站,包括CareerJournal.com, StartupJournal.com和CollegeJournal.com。 建立每个免费网站的决定都是基于其市场定位、内容特点、产品价值、以及广告等收入来源的业务状况所确定。这些网站的成本结构通常根据其收入模式而定,与创建和发展《华尔街日报》网络版相比,公司在成立和运营这些以广告收入为主的免费网站时相对投资较小。

    2002年1月,道琼斯对《华尔街日报》网络版进行重新设计和业务重组,在道琼斯目前仍潜心拓展的一项业务上投资了2800万美元。这个项目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的宗旨,进一步改善了网站导航和网页内容安排,使订户更容易找到想要的信息。并且,网络版增加了定制服务,在保留编辑价值的同时,让网站更加个性化,订户可以根据他们关心的问题定制相关内容,并作出优先选择。

    半年后,《华尔街日报》网络版推出了两个行业专栏中的第一个:多次获奖的医疗行业版,提供权威人士的分析、突发新闻以及资深行业记者的评论。2003年5月,网络版第二个行业专栏——媒体和市场版——出台,专门面向广告、市场、娱乐和媒体行业的专业人士。两个专栏的订户可以浏览《华尔街日报》网络版的所有内容。

    在这一年,道琼斯还推出了《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络版──这是道琼斯的第一个中文服务项目。同《华尔街日报》网络版一样,它提供每个工作日全天24小时信息更新。推出后的6个月内,《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络版的订户已接近1.5万人,如今活跃订户超过4万人。

    这些年来,源源不断的奖励和赞誉对《华尔街日报》网络版的产品质量给予了充分肯定。1996年12月,在推出的第一年内,《华尔街日报》网络版获得了首届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奖中的“互联网商业产品”奖。随后获得的奖项还包括2002年和2003年WebAward奖项中的“最佳报纸网站奖”,2001年和2002年雅虎互联网生活杂志的“最佳商业新闻网站”奖。(作者:叶南)

2005年:《华尔街日报》变脸 无缝对接网络版编辑本段回目录

    是否会在世界报业范围引起新一轮的大报瘦身风潮,目前仍难以判断

    “我们不跟从趋势,我们设定趋势。(Wedon’tfollowtrends,wesettrends)”——《亚洲华尔街日报》主编蔡翔祁(ReginaldChua)日前在回答《第一财经日报》提问时坚定地。

    蔡先生这里所说的“设定趋势”与素以严肃沉稳著称的《华尔街日报》计划采取的一次改版行动有关。

    10月17日,《华尔街日报》欧洲版和亚洲版将一同“变脸”,改以“紧凑型版式”(compactedition)出版。

    此前的9月8日,《华尔街日报》美国版为了打开周末市场,已经史无前例地推出了周末版。

    是跟从还是设定暂且不谈,不过《华尔街日报》这个116岁的财经媒体“大鳄”,在2005年的这个秋天,动作频频,试图在广告下滑和网络媒体冲击的双重压力下,寻求新的出路已成事实。

    网络版的重要性

    据了解,《华尔街日报》国际版此次的主要改变包括:栏数从6栏减为5栏,从对开大报缩小为与家用计算机屏幕大小相当的紧凑型版式;在编辑制作上减少“转版”并改进数据图表设计;提供更多的彩色广告版位并在该报历史上首次在头版提供彩色广告版位。

    此外,创刊于1976年9月1日的《亚洲华尔街日报》此次将对应《华尔街日报欧洲版》,更名为《华尔街日报亚洲版》,以突出《华尔街日报》品牌。另据介绍,改版后的新报纸将刊载更多具有当地特色的新闻内容、经过改良的数据图表,并扩大覆盖个人投资理财、职场和文化娱乐等“生活商业内容”。

    在回答《第一财经日报》关于版式缩小是否将导致内容损失的问题时,道琼斯公司方面称,新的小开本报纸将至少有36个版(本报注:原来的国际版通常为对开24个版,美国版则通常为对开96个版),而且可根据广告和特刊情况以4个版为单位向上有相当大的调整,所以“新闻内容空间不会有任何损失”。

    此外,蔡翔祁9月8日在一篇题为“报纸的未来”的演讲中强调,此次调整将使印刷版和网络版两个平台更紧密地整合在一起,这比版式大小的改变更为重要。这一点也是道琼斯公司公关部门试图通过多种渠道突出的。

    蔡翔祁说,他们需要提供给读者的不是两个单独的、互无联系的媒体,而是一个使每种媒体潜能最大化限制最小化的、无缝的一揽子方案。这意味着在网站上不间断地对重大突发新闻进行更新,并且在次日的报纸上刊载较长的相关分析文章。在由于截稿压力来不及在报纸上刊载完整的新闻故事时,可以登载新闻标题并引导读者参阅网站,而网站也可以突出报纸即将刊载的主要内容。

    事实上,《华尔街日报》已经辟出了一条报纸与自营网站商业运作良性结合的蹊径。根据2004年第四季度数据,《华尔街日报》网络版(WSJ.COM)在全球拥有超过73万名付费订户,是全球付费用户最多的网站和最成功的网上收费刊物。此次改版的措施表明,道琼斯公司高层有意进一步巩固这一强势地位。

 平面媒体“瘦身”潮

    来自道琼斯公司的一份文字材料承认,“报纸出版经验显示紧凑型版式在世界许多地区的读者中越来越流行”。

    近来大报“瘦身”的风潮实际上起于英国。许多主流报纸纷纷放弃了坚守多年的对开大报(broadsheet)版式,转以四开小报(tabloid)版式发行。

    2003年9月,《独立报》同时出版了大小两种规格的报纸,7个月后全部改为小报。《泰晤士报》随即跟进,在2004年11月也改用双版本印刷发行。今年9月12日,经过18个月的准备和800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12亿元)的投资,《卫报》也抛弃了传统的大报版式,推出了英国第一张“中间版式”——规格介于大报和小报之间的“柏林式”全彩色日报。《卫报》目前的纸张大小是315×470mm,印刷页面的大小则是287×443mm。

    目前,坚持大报版式的全英日报仅剩《每日电讯报》和《金融时报》。而且《每日电讯报》副主席杰里米·迪德斯(JeremyDeedes)日前暗示,有可能追随《卫报》,转走小报路线。至此,英国大小报之间在报型上的分野已被完全打破。

    据分析,大报“瘦身”风潮在以保守闻名的英国发端并大行其道的原因,一方面是为了解决现代人在紧凑空间里读报的麻烦,另一方面是为了应对电视和网络等媒体紧张激烈的竞争。

    目前,大报“瘦身”浪潮在英国以外的欧洲国家有蔓延趋势。参加《华尔街日报》国际版改版设计的美国加西亚媒介公司,现正在给《卫报》的姊妹报《观察家报》以及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晚报》(LeSoir)提供咨询,建议其改走小报路线。加西亚媒介已经帮助16张曾经的大报“变脸”成为小报版式,有60多家小报是他们规划设计的。

    此外,大报“瘦身”风潮尚未涉及大洋彼岸的美国。美国的严肃型大报,从《纽约时报》到《今日美国报》,仍采用大报版式。在亚洲,著名的英文大报《南华早报》(SOUTHCHINAMORNINGPOST)和《海峡时报》(STRAITTIMES)目前都还维持原样。因此,《华尔街日报》国际版的最新行动是否会在世界报业范围引起新一轮的大报“瘦身”风潮,目前仍难以判断。

    有迹象表明,《华尔街日报》国际版改版与报纸广告大幅下滑的情势有关。《华尔街日报》今年第一季度的广告收入下降8%,其中以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为基地的欧洲版下降20.6%,以中国香港为基地的亚洲版下降7.9%。据香港ABC2004年7~12月数据,《亚洲华尔街日报》的发行量为80883份,欧洲版则为86156份。

2007年:竞争使《华尔街日报》放弃网站收费编辑本段回目录

  世界知名媒体《华尔街日报》一直深受全球财经人士的关注,虽然现在新闻集团尚未完成对道琼斯公司的收购,但新闻集团董事长默多克已开始与道琼斯公司讨论一项重要的战略话题,即让诞生11年的《华尔街日报》网络版由收费改成免费。如果未来《华尔街日报》真的实现网上免费阅读,那么是否意味着数字报业未来将确立以网络广告为主的创收新赢利模式?

  竞争使《华尔街日报》放弃网站收费
  即将入主《华尔街日报》的媒体大亨默多克,此次考虑免费提供《华尔街日报》的网站内容,以便大幅提升全球读者数量,从而刺激公司收入。
  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收费的报纸网站早已遭遇了“叫好不叫座”的尴尬。一方面人们对网上阅读报纸的新方式表示认同;另一方面,也许人们习惯了互联网上的“免费午餐”,对网上阅读报纸付费并不认可。另外,网络虽然提供了大量及时的信息,但是一般投资者还是只相信传统媒体,而且他们往往并不在乎每天花几个小钱来订阅纸质报章。再加上报纸网站受到了门户网站和电视媒体的冲击,收费的报纸网站举步维艰,一度火热的网络报纸广告也在降温。如《洛杉矶时报》曾在2005年针对网站内容收费,但网站流量立即大减,没过多久就黯然取消了网站内容收费措施。而《纽约时报》最近也表示,将终止“时报精选”等付费网站服务。
  业内人士认为,美国报业巨头相继放弃网站收费将对未来世界报业的网络运作和赢利模式产生冲击。

  用免费读报换取广告创收
  表面上这些报业巨头虽然放弃了网站收费,但是免费在线阅读报纸的方式,将会大大增加网站浏览量,浏览量上升了,其未来的赢利就有了基础。俗话说, “东方不亮,西方亮”。在网站浏览量上升的基础上,增加搜索服务、网络广告等新的赢利点,完全能够弥补取消网站收费带来的损失,甚至能带来更大的赢收。
  吸引人气——投放广告,已经成了很多网站赢利模式的首选。而“流量=广告=赢利”也是广大IT业者脑子里的黄金公式。美林证券等权威机构预测,在未来三年内,互联网广告份额年增36%。互联网广告反应速度快,覆盖面广,使互联网精准营销与互动性的特征不断显现,从而为广告客户进行精准营销创造了条件。8月,微软就斥60亿美元巨资,收购互联网广告公司aQuantive;在微软之前,Google已宣布斥资31亿美元收购Double Click,而Google收购Double Click的目的就是为了进入网络广告市场。
  此次,《华尔街日报》打算放弃网站收费,目的也是在打网络广告的“如意算盘”。通过免费的方式使读者感受到数字报纸丰富的阅读体验,从而更好地吸引眼球,使得网站浏览量增加。然后,以浏览量为基础,利用网络大容量、多媒体等优势来吸引广告商青睐。实现“大发行、大读者、大营销”是未来报业探索价值体现和创新赢利模式的重要手段,也将为数字报业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默多克在谈及网站实施免费措施的潜在影响时说:“这会损失5000万至1亿美元营业收入吗?我不这么认为。如果这是个好网站,你就会得到更多。”他预计取消《华尔街日报》在线版的订金收费,在短期内会造成约3000万美元的收入损失。不过长期来看,因浏览用户上升可增加搜索服务和其他广告收入。他表示,《华尔街日报》网站的每月访问用户数将从目前的100万上升到1000万-1500万,使广告商能拥有一个巨大的、影响广泛的用户群。

  免费模式也要“因报而异”
  当然,利用免费模式,提高浏览量,实行“大发行、大读者、大营销”的数字报业营销概念还是有局限性的,并不是所有数字报纸都适合这一模式。
  实行这一模式,首先要求报纸提供的内容要有“价值”。否则,即使是免费也是没有用的。其次,报纸要有一定的知名度,知名度是增加网络浏览量很重要的基础,一个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报纸要提高浏览量相对会容易很多。再次,报纸提供的信息最好是专业化的。专业化的报纸能吸引相当一部分专业人士的注目,特别是大家关注较多的财经类报纸、IT类报纸,这样就有一个稳定的读者群。在这个稳定读者群的基础上再进行扩大,就容易多了。同时,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想要吸引读者的眼球,就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而这也正是专业化报纸的优势所在。
  作为全球财经媒体的佼佼者,《华尔街日报》侧重金融、商业领域报道,以深度报道见长,对题材的选择也非常谨慎。据了解,这份报纸的记者选题平均周期长达六周,日发行量达200万份,每天的读者有2000多万人。在此基础上用网络免费阅读的形式换取广告创收,实行“大发行、大读者、大营销”的营销模式,再加上媒体大亨默多克的背后操盘,《华尔街日报》的前景可谓是一片光明。
  无论是免费还是收费,报社都应找到符合自己自身情况的数字报纸赢利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产品得到最有效的传播,这也是数字报业真正的意义所在!

《华尔街日报》网络版成功的背后编辑本段回目录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其内部运行情况,借鉴其成功经验,本刊记者通过邮件采访了纽约《华尔街日报》网络版(WSJ.com)副编辑主任戴维·佩蒂特(David Pettit)、《华尔街日报亚洲版》总编辑约翰·伯西(John Bussey)以及其他管理人员。

   《网络传播》:《华尔街日报》在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紧密结合上已经做到了彼此嵌入,又互有分工、各有侧重,请您谈谈该报和网站相互融合的具体做法?

    戴维·佩蒂特(David R.Pettit):报社的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一直都密切合作。网络编辑每天都和传统媒体的编辑有联系,两个团队合作一起报道新闻。传统媒体的记者经常使用网站查找可以深入挖掘的新闻线索。我们一直都在寻找如何利用网络使传统新闻报道更加完整全面。举个例子来说,在报道去年可怕的飓风新闻的时候,网络版发布了新奥尔良的一张互动地图,上面有飓风幸存者描述的灾难细节。地图是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新闻工作者一起绘制的,对传统媒体上精彩的新闻报道文章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网络传播》:你们选择网络编辑的标准是什么?合格的网络编辑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戴维·佩蒂特: 报社的网络编辑需要的技巧和传统媒体编辑差不多。我们寻找能力全面的记者,他们应该能够重新组织一篇文章,能够清楚、公正、准确地进行报道。网络编辑还需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网络记者可以在报道中综合互动信息、社区信息以及多媒体技术。例如,网络互动制图使我们能够解释清楚复杂的问题,并且提供详细的信息,这是传统媒体无法做到的。

    《网络传播》:《华尔街日报》的资深头版撰稿人威廉·E·布隆代尔的《〈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 一书已经被翻译成中文正在中国大陆热卖,书中论述了“讲故事”的方式、技巧等,“讲故事”可以说是新闻的本质,记者不仅是寻找故事人而且也是讲故事的人,但怎样才能把故事讲得精彩,引人入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么你们是如何培养他们讲故事的能力的?

    戴维·佩蒂特:我们充分发掘他们报道新闻的热情,并且要求他们及时、公正、准确地进行报道。他们到报社的时候就已经具备了这种能力;在同其他编辑密切配合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技巧不断提高。当他们掌握了所有技巧的时候,就可以接受新的挑战了。

    《网络传播》:有人认为网络编辑不需要技术,不需要文采,只要按住键盘的Ctrl-C与Ctrl-V键、将文章标题缩短或扩长到所规定的字符数区间、用PhotoShop将图片剪切到规定像素,把火辣字眼排列组合成最诱人的标题来引诱读者的点击就可以了,对此您怎么看?

    戴维·佩蒂特:我们的网络编辑和记者都负责为读者提供最新信息;他们不是在简单地将为传统媒体写的新闻重新编辑一下发表出来;我们的新闻工作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天二十四小时从不间断。当有新闻发生的时候,我们的编辑立即投入报道,写出完整的新闻稿。他们会利用《华尔街日报》和道琼斯的报道资源,并同这些传统媒体的同行密切合作。

    《网络传播》:所有被称为伟大的故事,都来自伟大的创意,几乎在所有伟大故事的创意中,都有一种人性的展现。《华尔街日报》其所以能够讲述那么多令人惊叹的故事是因为其内部拥有一批优秀的记者和敬业的编辑,对于那些有突出贡献的采编人员你们会有什么样的奖励机制?

    约翰·伯西(John Bussey《华尔街日报亚洲版》总编):报社的记者和编辑都是根据他们的表现和业绩决定是否获得提升的。每一个有才华的人面前都有很多发展机会。对他们的奖励包括提薪,分配新任务,或有机会到国外工作。报社在世界地各都设有办事处,当地有很多颇具挑战性的报道工作,因此有才华的员工有很多机会可以选择。

    《网络传播》:在国际金融界、新闻界,《华尔街日报》都享有很高的声誉,权威性、实用性和可读性永远是你们追求的目标,该报驻世界各地的采编人员每天提供上千篇稿件支持着《华尔街日报》网络版,对公司的深层次背景介绍以及大量特写文章都深受读者欢迎,对中国的报道也逐渐在深入,但我发现你们的中文网络版做得还不够成熟,内容远不及英国《金融时报》的中文网络版丰富。对此你们有没有新的打算?

    约翰·伯西:“Chinese.wsj.com还是一个新的网站,正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在中国和全世界的记者队伍日益壮大,为网站增加了许多重要的文章。关于中国的深度分析报道,我们认为我们的网站一点都不逊色。”

    网络传播:《华尔街日报》网络版于2006年3月14日进行了全面改版,不再使用2002年的版面,改版后的网络版与过去比较有哪些不同?

    比尔·格鲁斯金(Bill Grueskin《华尔街日报》网络版执行总编):新改版的网站能够为在线用户提供最好的服务,新的导航功能和全新的设计让我们的读者更容易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文章、报道和工具。读者还是能够像从前一样接收需要的新闻和信息种类,同时使用更加简便,设计更加吸引人。

    《网络传播》:网站新增了哪些新的内容和功能?

    比尔·格鲁斯金:我们在页面上方和左侧的导航栏里增加了新的链接,导引读者进入“我的在线日报”、“研究和工具”、“在线专题”、“今日报纸”频道。在个性化方面,我们新设计了一个页面“我的在线日报”,订户可以使用浏览方便的全页面形式找到自己定制的新闻。这些新闻还会以滚动的形式出现在主页右侧;过去则只出现在主页的右下方。以前读者只能设置五个公司、行业、专题和主题,如今可以设置十个。

    另外,主页还新增加了一部分内容,包括主要频道的文章标题,如市场、技术和见解,使用户一目了然了解主要的新闻内容。

    这些变化都是根据客户的反馈意见和调查结果决定的,我们希望能够得到顾问和读者的首肯。我们的网站为广告留的位置比以前更加明显,使广告商能够最大限度地扩大品牌的宣传力度。

    我们计划在今后的几个星期和几个月时间里继续增加新的功能,加强新闻的个性化和搜索能力,从而使用更加创新的方式更快地将信息传达给读者。为了提高网站的创新能力,公司最近创建了道琼斯实验室,专门负责研究和开发的部门。

    《网络传播》:你们是如何与读者互动的?

    戴维·佩蒂特:读者希望新闻报道中能够有更多的内容和背景知识,他们想要使用新的方法接收新闻,比如说希望使用新一代手持型设备接收新闻,而不仅限于在网页上浏览新闻。他们希望广告能够少一点,尤其是那种动画广告或者以跳出窗口形式出现的广告。而且他们还想要更多适合电视广播的新闻报道。这些都是读者希望网站未来能够具备的一些特点,在WSJ.com创建十周年之际,我们请读者展望未来,为我们描述他们心目中2016年的理想新闻网站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有些评论是专门针对WSJ.com的,有些是针对所有新闻网站的。

    《网络传播》:读者都有哪些具体要求?

    戴维·佩蒂特:首先是过滤新闻。人们如今接收的新闻和信息太多了,他们真正需要的其实是经过编辑处理的新闻报道,以最大限度地节约他们的时间。其中一位读者给我们留言说:“我只想接收对我来说是新闻的那些新闻,而不是我已经读到过或听说过的旧闻。”另外一个人则说:“有的时候我觉得如果只有一张晚报和六点半网络新闻该有多好啊!”

    解决方法:要求网站能够“过滤、分级并有效地限制新闻数量,以适应我的需要。我只想知道凤凰城发生一起枪击事件,并不想了解20位目击证人都说了些什么。”

    《网络传播》:你们的读者心中理想的新闻网站是什么样的?

    戴维·佩蒂特:理想的新闻网站并不应该仅仅是一个网站,就像一位读者写的那样:“它应该能够放在我们的手掌上。”如今,有上百万人使用手机或Blackberry设备接收新闻,但这还只是一个开始。下一代人将会有一个硬盘驱动器、更大的屏幕和更好的输入设施。

    另一位读者预见新闻网站将向信息化方向发展:“不再需要点击页面,而是按照不同等级将新闻按部分归类(世界新闻、国内新闻、地区新闻、商业新闻、体育新闻、生活时尚等)”。

    还有人提出新闻网站应该是便携式的;内容可以移动,但是像经纪公司的用户则“不需要在网上到处复制信息从不同的来源获得定制新闻,只需要进入安全的‘经纪’帐号就能够在我的文件夹旁边找到WSJ新闻和文章的链接。”

    读者中还有人认为“完全使用声音控制的”网站最为理想。

华尔街日报:因为互联网 我们需要做得更多编辑本段回目录

    2006年3月21日,在美国报业编辑协会访华间隙,《华尔街日报》营运副总裁弗兰克·詹姆斯·潘瑟艾罗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的专访。潘瑟艾罗表示,互联网时代并不意味着传统媒体的消亡,只不过,我们需要比互联网做得更多

    ●内容是最重要的,我们首先应该做出最棒的内容,至于读者的阅读形式,我们不应该苛求

    ●互联网的出现,推动传统媒体更加完善,这要求报纸的新闻更有深度、更全面、更有我们自己独特的分析及见解

    ●尤其对于商业报纸来说,你可以得到经过编辑精心挑选及分类的更有效的数据及信息

    3月12日至22日,美国报业编辑协会(A merican Society of Newspaper Editors)代表团一行26人,应中国外交部之邀,在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传播学院的协助下访问中国。在10天的行程中,来自美国多家报业集团及日报的高层管理人员,近距离感受了中国社会的各种变化。他们中的大多数是第一次来到中国,这其中包括《华尔街日报》营运副总裁弗兰克·詹姆斯·潘瑟艾罗(F r a n k J a m e s P e n s i e r o)。

    3月21日,在他下榻的饭店,《第一财经日报》对他进行了专访。有着30多年报业经验的潘瑟艾罗,在谈话中无时无刻不透露着对传统媒体的坚定信心,但他同时指出:“与我们的读者和时代共同成长,是更加必要的。”

    互联网刺激纸媒完善自己

    《第一财经日报》:你认为对读者来说,以什么形式阅读很重要吗?

    弗兰克·詹姆斯·潘瑟艾罗(下称潘瑟艾罗):我想《华尔街日报》的所有同仁应该都认为,内容是最重要的,我们首先应该做出最棒的内容,至于读者的阅读形式,我们不应该苛求。如果读者希望看到报纸形式的,我们就将内容放在纸上;如果读者希望看到网络形式的,我们就将内容放在网站上;如果读者希望看到有声书形式的,我们就将内容放在有声书上——读者喜欢什么形式,我们就会尽力以那种形式呈现。现在我们认识到,之前我们把太多注意力放在了报纸的形式上了。

    《第一财经日报》:有人说,在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就如同恐龙,即将走向消亡,你怎么看待这样的说法。

    潘瑟艾罗:是的。自从互联网诞生及盛行以来,我就一直听到这样的声音。无可否认,互联网是一种潮流,这种潮流影响了读者以及广告商,他们都立刻加入到互联网的热潮之中,这样无形中就排挤了传统媒体。

    但我认为传统媒体依然有自己的市场,互联网的出现,并不会推动传统媒体走向灭亡,相反,它会推动传统媒体更加完善自己。因为那种不动脑筋的新闻内容都被网站所占领了(因为网站更及时),所以这要求报纸的新闻更有深度、更全面、更有我们自己独特的分析及见解。对于报纸来说,我们必须以更开放的姿态面对这个时代来做新闻,固守陈规是没有出路的。

    《第一财经日报》:在美国,互联网抢夺传统媒体广告收入的说法已经不新鲜了,你认为在这方面,互联网的优势在哪里?

    潘瑟艾罗:互联网作为一个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其优势在于它有一个巨大的阅读人群数据库,并能够做出精准的人群分析,这一点对于广告商很有诱惑力。但是,互联网作为一个新媒体,也同样有很大缺陷,它们没有自己的记者,也没有自己的内容。你可以在YAHOO网站上找到很多关于中国经济的大量信息,但你想在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中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希望得到关于中国经济准确而专业的信息,这个时候,选择《华尔街日报》更胜于网站。

    《第一财经日报》:你认为,在互联网海量信息的巨大影响之下,报纸的优势还存在吗?

    潘瑟艾罗:我仍然认为报纸有自己的优势。当你上一个网站的时候,你要凭借自己的力量去找对你有效的新闻和信息,而当你看一张报纸的时候,所有的新闻都是经过整理和推荐的,尤其对于商业报纸来说,你可以得到经过编辑精心挑选及分类的更有效的数据及信息。而如果所有的报纸都做不到这一点,人们得不到比网站更多、更有深度的内容时,那么报纸的确没有理由存在了。

    《第一财经日报》:这就像是传统媒体与互联网之间的一场战争,一场传统媒体的保卫战。

    潘瑟艾罗:目前的媒体状况与20年前有很大不同,读者更挑剔,可以阅读的渠道也越多。传统媒体目前的确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所有人都感受到了这样的压力,但我们必须对自己有信心。如果没有传统媒体作为保障,网站也不可能实现它们强大而海量的信息供应。现在,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也开始建立自己的网站,这样形式的多样化,也是给予读者更多的便利,同时也是为了更加巩固自己的读者群。

    《第一财经日报》:1996年《华尔街日报》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是什么促使了你们当时大投入建立网站,网站目前的订阅用户有多少?

    潘瑟艾罗:这也是当时管理层的一个共识,网络是一个潮流。所以,我们果断而较早地进入了这个市场,事实证明,我们是正确的,目前我们网站的付费订阅用户达到了80万,在所有经济类媒体中位居第一。

    《第一财经日报》:《华尔街日报》网站目前是订阅人数最多的经济媒体网站,成为了你们又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你们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与传统的网站有什么不同方式吗?

    潘瑟艾罗:对于互联网来说,大部分的网站都是通过吸引点击率和眼球来获得更多的投资及广告收入的,但这一点只适用于普通的门户网站或者搜索引擎等。但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看到哪个媒体网站通过这样的方式盈利,因为媒体的网站是特殊而专业的,我们的内容是通过大量的资金投入所实现的,同样这些信息也是经过加工而非常有价值的,所以我们选择用阅读收费的方式来运营网站。

    《第一财经日报》:但你们的《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站目前是免费阅读所有内容的。

    潘瑟艾罗:对,这是因为我们对于中国市场非常期待,在美国,人们有一个意识,就是一般的内容都是免费的,而精华的内容都是收费的,而这样的概念在中国可能还需要时间去培养。

    老报纸碰到的新问题

    《第一财经日报》:你目前在《华尔街日报》的主要工作方向是什么?

    潘瑟艾罗:我目前的主要工作是要尽快完成《华尔街日报》的外观重新设计,而重新设计后的报纸大小与式样将与《华盛顿邮报》、《今日美国》等类似,也可以说是美国报纸的标准式样吧——看上去窄了一些,更简洁精致一些。

    《第一财经日报》:除了大小上的改变,《华尔街日报》的这次重新设计还包括其他方面吗?

    潘瑟艾罗:版式上以及栏目方面也有不少改动。我们希望新的设计更加容易翻阅及传阅,同时从视觉上看会更加有吸引力,也希望吸引到更多的新读者。

    《第一财经日报》:为什么选择这一年进行《华尔街日报》的重新设计呢?有什么经营上的考虑吗?

    潘瑟艾罗:以节约成本为基础的重新设计对我们来说应该是老生常谈,但这对于《华尔街日报》却是一个巨大而有风险的工程。保持传统有其理由,改革创新也有其理由,之前一直没有一个很好的时机与决策。我们选择在这个时候进行重新设计,是因为当前《华尔街日报》的新管理层清醒地意识到,我们身处这样一个互联网时代,我们必须变化,更敏捷地顺应时代的变化。以前的精华未必就是现在的精华,同时,我们也必须对市场以及读者有更多更及时的反应,不能像以前那样等待市场来找我们。

    《第一财经日报》:除了式样上,内容上会有什么新的变化吗?

    潘瑟艾罗:是的,我们增加了特写的数量,同时增加了亚洲版的内容,也增加了“新闻人物名单”的栏目,一个普通人物如果出现在我们某篇报道中时,我们也会在前面标注出他的名字及页数。读者看到时,会觉得很亲切,读报时也更方便。

    《第一财经日报》:整个的重新设计工程会在今年完成吗?

    潘瑟艾罗:是的。这是我们的计划。希望2007年1月,《华尔街日报》的所有版本都以一个熟悉但又焕然一新的面貌进入市场。另外,《华尔街日报》的欧洲版和亚洲版即将合并,这一举措也将每年节省1700万美元的开销。

    愿与中国内地媒体有更多合作

    《第一财经日报》:《华尔街日报》在中国有多少分支机构?目前在中国的发展情况怎样?

    潘瑟艾罗:《华尔街日报》进入中国已有很久的历史,早在30多年前,我们就在香港开设了办事处,并发行得很好,而现在报纸在内地的影响力和市场也是越来越大。我们在北京和上海都有自己的记者站,并且有不少中国同事,尽管他们还不是记者,但在调研等基础工作中他们同样出色。

    《第一财经日报》:《华尔街日报》下一步会在内地有什么发展和合作意向吗?

    潘瑟艾罗:我们希望我们的英文版报纸能够在中国直接有印刷和配送中心,而不需要像现在这样在运输费用上花费巨大;下一步,我们希望可以在这里印刷发行中文版的《华尔街日报》,如果最可行的方式是与当地报纸合作的话,我们会采取这样的方式。美国人有句话叫“先学会走,才能再学会跑”,中国是个很大的市场,我们会一步一步来。

    《第一财经日报》:听说这是你第一次来中国内地城市,对于中国,你有什么与美国媒体报道中不一样的发现吗?

    潘瑟艾罗:是的,我愿意用“有教育性的”来形容这次访问。尽管之前关于中国的报道我也一直很关注,但亲身感受依然是新鲜而不同的。我在北京看到很多很大的书店,我想一个喜欢阅读的国家,应该也是个文明而自由的国家。(莫非)

《华尔街日报》前总编总结转型网络成功秘诀 编辑本段回目录

北京时间2009年3月25日消息 据Businessinsider网站报道,《华尔街日报》前总编日前发表博客总结华尔街日报转型网络的成功秘诀。他认为,其在线内容付费模式的成功使之在应对新媒体革命上比其他多数印刷媒体更为有利,但其他报纸无法模仿其做法。

  《华尔街日报》前总编比尔·格鲁斯金(Bill Grueskin)在上周末发表博客称,不要期待大多数印刷媒体会突然转向付费内容模式,因为媒体培养了人们免费享受内容的习惯,很难再要求他们付费购买内容。

  比尔的这篇博客值得一读,里面讲述了大量的逸闻趣事,但总体来看不外乎以下几个突出点:

  ·《华尔街日报》不是故意实施付费内容战略,而多数人认为此举会降低《华尔街日报》的相关性。道琼斯公司前CEO康·比德(Peter Kann)曾表示,他这么做恰恰是因为他的无知,他不知道还有什么更好的战略,只是认为人们应该付费享受内容。

  ·现有的免费新闻网站突然采取收费模式是没有出路的。

  ·采用微支付、iTunes模式甚至更无希望。

  因此,当地媒体应如何做?比尔的看法是:每天发封电子邮件给读者告诉他们哪里出现了交通事故,或者发布一个权威性的、由读者选出的最佳、最差公立学校老师指南。或者建立一个定期更新的网站,告诉读者近几周当地房地产价格下跌和上涨情况及原因,如某些业主为何给出了低的评价。

  或者从新角度报道当地政府,在每次房产税提高时提供帐单的样张,或提供充满分析及事件背景的委员会会议的视频剪辑。

Wsj.com:新闻业正在把家搬到网上编辑本段回目录

    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日前采纳了数据分析权威机构尼尔森(Nielsen Online)针对新闻行业在2009年第一季度互联网表现的一份报告。
      该报告中称,报纸网站在第一季度的浏览量上升了10%之多,互联网已经成为传统新闻行业争斗读者和广告客户的新领域。
      受美国报业联合会(Newspaper Association of America)的委托,尼尔森以数据向读者显示了新闻网站的全球竞争力,该报告中说截止3月31日前的第一季度,由报业经营的新闻网站每月总共能吸引到7330万的独立访问用户,这相比去年同期的6640万有了大幅度的攀升。而第一季度创下了35亿页面访问量(page views)更是出现了13%的增长,这也是自2004年建立追踪数据库记录系统以来的最高值和最高增长率。
      美国报业联合会的首席执行官John Sturm认为,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媒体环境,读者们已经不太在乎他们媒体获取的新闻资讯究竟是来自传统的报纸还是来自互联网新闻网站。根据之前的一个读者调查数据显示,年收入在10万美元以上的家庭,更倾向于通过互联网的形式来获取新闻资讯。


美国华尔街日报新闻截图


      与此同在过去的两年,新闻网站的在线广告增长率也是远远高于报纸的广告增长幅度。

      NSA Media主席Dave Gusse在随后表示,虽然报纸也能提供高质量的新闻信息,但是他们在广告方面的吸引力正在日渐下滑。Dave Gusse说,一般之前每个城市都会有一家具有区域超级影响力的报纸,但是再具备影响力也只是区域性质的,而在互联网上则可能同时出现成百上千个区域性的报纸集合体,这个优势不管是对读者还是对广告客户都是无法抗拒的。

      在2005到2007年之间是报业开始下滑,新闻网站逐渐上升的一个关键时间段。


纽约时报,目前也正面临着广告萎缩的困境

      特别是最近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甚至连伟大的Gannett新闻集团和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 )都出现了经营上的困难。虽然纽约时报首席执行官 Janet Robinson 相信在2009年的下半年,广告商在传媒广告的投入会开始回暖。但是报业在经济危机大环境和新闻网站强势竞争下的关闭或者破产似乎还在愈演愈烈。

      今年3月Hearst 新闻集团已经关闭了西雅图邮政报(Seattle Post-Intelligencer)在报纸部分转而专职提供网站在线新闻内容。不就之前,该集团又提出了警告,如果不能找到切实有效的拯救办法,他们也将不得不关闭旧金山纪事报(San Francisco Chronicle )。


已经申请破产保护的洛杉矶时报(赢时代配图)

已经申请破产保护的芝加哥论坛报


      有独无偶,E.W. Scripps & Co新闻公司也在不久前关闭了位于丹佛市的落基山新闻报(Denver's Rocky Mountain News);而费城报业新闻公司(Philadelphia Newspapers LLC and Journal Register Co.)也需要申请破产保护。而更早之前Tribune新闻集团也已经宣布旗下各大报业芝加哥论坛报(Chicago Tribune)、洛杉矶时报(the Los Angeles Times)、巴尔的摩太阳报(the Baltimore Sun )申请破产保护。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6-06/09/content_4670407_1.htm
http://research.cbice.com/67/2009/04/01/24@794.htm
http://www.timev.com/netad/2009/0424/886.html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华尔街日报》网站 华尔街日报网站 《华尔街日报》网络版 wsj.com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华尔街日报网站,《华尔街日报》网络版,华尔街日报网络版,wsj.com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