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移动网事编辑本段回目录
1月31日中国移动CEO王建宙在达沃斯论坛上的一句“要通吃是不可能的,也不可能全部收购”立刻就被一些媒体解读为“部分收购腾讯”。事实上,自2009年底王建宙到深圳参观腾讯总部之后,“中国移动打算收购腾讯”的风言风语就一直不断。
随着3G牌照的发放,移动互联网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以来,外界就一直认为中国最大的移动运营商中国移动,与最大的互联网即时通信服务提供商腾讯之间应该发生点儿什么。
因此一次参观就被误读成“收购谈判”,一句辟谣的话反而被曲解成“部分收购”。局外人甚至把此次王建宙深圳拜会的另一个对象宇龙酷派完全给抛到了脑后,王建宙深圳之行的目的很清楚:参观腾讯是为了学习互联网经营为日后的移动互联网之战做好准备;宇龙酷派之行则是为了稳定TD产业链,鼓舞TD终端厂商士气。
尽管移动的目的明确,但谣言依然四起。中国移动发言人在谣言传出后的第二天迅速对外澄清:“中国移动没有收购腾讯的计划,无论是全部还是部分收购。”
随着移动出面澄清这次的中国移动与腾讯联姻的传言彻底终结,但是移动与腾讯之间的恩恩怨怨,二者之间关系的微妙变化仍给舆论留下了遐想空间。
其实,在移动互联网这个领域里,“互联网基因”正在成为比“移动基因”更重要的竞争力,而中国移动迟早都要完成这角色的转换。所以无论是收购腾讯,抑或是任何互联网企业,对于中国移动来说不是可不可以的问题,而是对自己内部的基因进化是否彻底绝望的问题。
移动互联网上的恩仇
在2005年底之前腾讯曾是中国移动紧密的合作伙伴,早在1999年,中国移动就与腾讯合作将QQ与手机短信相结合,推出了“移动QQ”,在移动眼中腾讯作为一家出色的SP公司能够带来流量和收益。
很多SP都回忆那是一个“田园诗般的时代”──在当时仍以话音业务为主的年代,增值业务种类并不多,收益率也并不高。运营商并没有将增值业务看作“金山”,SP公司也只是被运营商“带着玩”,替运营商增加收入和流量的工具而已。
然而,“大哥与小兄弟”的关系随着电信市场发生了巨变,而迅速出现了问题。2005年,中国移动增值业务收入达到501.87亿元,同比2004年增长58.6%。而从2004年到2006年中国移动增值业务的收入平均增长率超过了48%。
市场的变化让中国移动与众多SP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像腾讯这样提供黏性极大的IM(即时通信)服务的公司。自2005年由北京移动负责的飞信进入测试阶段开始,腾讯就不再是中国移动的合作伙伴了,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曾经和运营商关系紧密的腾讯CEO马化腾再也没有出现在中移动的会议上了。
通过以数据业务为主的增值业务的爆发,也让中国移动迅速意识到了移动互联网的巨大潜力。其实,WAP业务在2005年中国移动大幅度调低全球通、神州行和动感地带WAP资费的前提下仍然获得很高的收入,达到35.7亿元,相比2004年的18.07亿元增加了97.6%,WAP的发展前景已经很清楚地摆在了移动面前。
移动希望控制移动互联网价值链的欲望越来越强烈,而想要掌握这条价值链,避免SP逐渐壮大能够“自己玩”的局面出现,最重要的就是拥有用户以及流量,而无线IM则是移动最好的切入点。有分析人士认为:“在无线IM平台上可以嫁接很多种应用,通过IM将流量引向各种其他服务;除此之外,移动不希望像腾讯这样具有庞大用户基础的SP逐渐成为虚拟运营商,透过无线IM捆绑他们自己业务,这样的话电信运营商在产业链上的话语权会降低,逐渐沦为腾讯们的‘运输管道’。”
此前的无线IM江湖一直被腾讯的移动QQ所把持,拥有超过500万用户,占据着60%的市场份额。
到2006年,移动终于开始了针对IM的一系列封杀行动。2006年初,中国移动副总裁鲁向东在一次会议上明确指出,中国移动2006年的工作重点和整体目标是打造移动综合的IM品牌,做移动综合IM领域的领先者。
到了年中,中国移动各省分公司几乎都陆续收到了要求暂缓与提供互联网IM业务的SP续签移动梦网合作协议的通知,相关合作协议只续签到2006年12月31日为止。
这一举动将移动的策略显露无遗,一边快马加鞭推出自有的IM工具飞信,一边向以腾讯为首的提供IM服务的厂商施压。为了即将登场亮相的飞信铺平道路,移动开始布局移动即时通信市场。
飞信如何能在短时间内拥有大批的用户?最快的办法是将原来的移动QQ收编。移动希望移动QQ的用户能和飞信用户实现互联互通,于是在2006年底采取了先“封杀”再“抢占用户”的方式。
终止合作的通知是移动摆给腾讯的两个选择:要么让出品牌和用户,保留原有的分成方式,每年仍有几千万元的收入;如果不合作,那连几千万元的收入也别想要了。
已经占据无线IM市场60%份额的腾讯,绝不愿意将超过500万的移动QQ用户让给移动。在互联网上,或许没有人可以强迫腾讯让QQ与其他IM工具互联互通,但移动QQ必须借助中国移动的短信系统。而且在当时腾讯依然依赖移动QQ所带来的收入:移动QQ向用户收取每月约5元的信息服务费,用户用手机发送短信到QQ,每条还需要再支付0.1元,接收免费。据腾讯2006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来自移动及电信增值服务收入为1.653亿元人民币,占到总收入22%左右,移动QQ的收入则约占其总收入的10%。
最终腾讯决定出让其品牌和用户以保住每年几千万元收入的决定。双方约定,飞信的手机终端用户与腾讯的QQ用户在未来的6个月内实现互联互通,即开通飞信服务的手机用户可利用短信查找QQ用户的线上状态,并进行信息交流。该服务的包月费为每月5元,腾讯与中国移动将进行分成,而现有的移动QQ业务也将逐步过渡到中国移动的飞信平台上。
被互联网基因所震撼
然而,腾讯绝不甘心就这样丧失了在移动互联网上的话语权,就在决定将移动QQ易手移动的前几天,腾讯发布了新产品“手机QQ”测试版。
2007年1月,腾讯又发布手机QQ 2007 Beta1版本,在新版的手机QQ中,腾讯集成了几乎所有PC端取得成功的增值服务,例如新闻资讯、游戏、Qzone,并且加快了推广速度。
当手机用户逐渐熟悉了解移动互联网之后,他们开始访问独立的WAP,包括下载独立的无线IM软件以及各种手机浏览器,绕开了移动梦网的这个门户。而手机QQ也已经不需要再借助移动的短信平台,而是通过移动互联网这种更贴近PC版QQ的方式提供无线IM服务。
当移动互联网大门被打开,运营商、手机厂商甚至SP纷纷开始在手机终端上做文章,一场抢占手机桌面的大战又开始了,腾讯当然不希望飞信大量出现在手机桌面上,移动可以将飞信服务植入到SIM卡中,而腾讯则采取了与手机厂商合作以及利用PC端的QQ平台推广手机QQ。
至此,腾讯终于从最初的中国移动的合作伙伴,到后来的被迫放弃百万用户的弱势SP厂商,再到中国移动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到2008年底,据易观国际发布的报告显示,2009年第四季度手机QQ的市场份额仍居榜首,达到59.6%,用户数为8123万;而飞信已经取代MSN坐上了老二的席位,份额为21.6%。尽管已经位居市场份额第二,但是飞信相比老大手机QQ还有一定距离。
但是,移动控制移动互联网话语权的渴望从来没有降低过,第一步或许就是拥有黏性极强、收益率高的服务,在移动眼中IM始终是众多增值业务中最合适的“人选”,所以在近几年中上演了与腾讯之间的分分合合。
时至今日,QQ用户已经超越中国移动的手机用户,再不发力移动恐怕只能沦为腾讯的管道。不过,这一次移动不会再把腾讯当作一家渺小的SP公司,更不会再去胁迫腾讯出让用户,当然也不太可能全盘收购腾讯。
因为中国移动已经渐渐明白,用户可以抢,甚至品牌可以抢,但是腾讯所拥有的根植于互联网的基因却是抢不来的。要想超越首先要虚心学习,因此才有了移动高管2009年底的深圳腾讯总部之行。
尚未放弃自我进化
中国移动被Discovery频道誉为中国数字长城,并在王建宙前往深圳前不久播出。这家全球规模最大的移动运营商在节目中被描绘得近乎神奇,堪称移动通信改变人类生活的典范。然而就是这样一家运营商也有着自己的顽疾,那就是缺乏互联网DNA。尽管在战略上一直非常清晰,要拥抱互联网,然而在战术上却始终处在摸索阶段。
在中国移动内部,腾讯已经从对手变为榜样,王建宙曾经表达过希望移动内部能出一两个互联网“疯子”,无奈长期在通信体制内的移动员工们都是“理智”的,却没能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疯出什么大名堂。最终,移动决定启用外来的“疯子”,2009年11月许久未公开露面的MySpace前CEO罗川,在互联网大会上现身,此时他的身份是139移动互联网首席运营官,是中国移动互联网战略的执行者。
2007年,中国移动花费1500万元从华亚和讯手中买下139.com的域名,希望把139.com作为一个独立的面向全球通用户的手机邮箱品牌。由移动控股的卓望通讯运营的这项业务一直做得不温不火。有内部人士透露,直到前段时间中国移动党委会决定将139.com从卓望通讯中独立出来,成立一三九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由中国移动数据部部长叶兵担任CEO,罗川则担任COO,全面负责公司运营。139.com在未来肩负着中国移动的互联网战略,不排除做一切服务的可能。眼下推出的第一项服务则是“139说客”,2008年互联网最热门的要数社区,开心网、校内网着实火了一把;而2009年则是twitter(微博客),不少门户网站纷纷推出微博。
139.com就从时下最流行的微博介入,在2009年8月推出了“139说客”。罗川介绍:“139说客的用户必须使用个人手机号进行注册,用户多采用实名并和熟悉的朋友沟通,最大程度地避免了网络马甲和不负责任的言论,保证了用户交流的真实、可靠。”
喜欢微博的人恐怕很难喜欢“说客”,移动的这一跟风之举似乎又没有抓住微博的精髓,虽然罗川强调“说客”最大的核心其实还是真实的人际关系,背靠中移动的运营商背景和用户资源,“说客”的差异化就建立在借助中移动的手机号码资源,圈占实名用户,建立一个可信赖的、真实性的全新沟通方式。
但是缺乏媒体属性、只支持移动用户,封闭式的说客究竟能圈住多少人?拥有多高的活跃度?还很难预估,虽然移动依靠自己的雄厚资源拉拢一批名人加入并不困难,只是单凭这一点恐怕还很难吸引众多的用户加入。
现在的139.com的网页还略显单薄,“说客”的功能也存在着些许欠缺,甚至有延续移动一贯的封闭式DNA的危险。在这个时间点,讨论移动是否收购腾讯或许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对中国的运营商来说资金不是问题,就算腾讯的市值高达400亿元,如果有国家支持移动也不是不可能的”。在达沃斯接受采访时,王建宙也有意澄清不会采取收购的方式,因为“我们毕竟不是其他行业的专家”。而这里的其他行业就是指互联网,在自己没有找到门道之前收购或许并不是最好的办法。
有不少媒体评论此时的罗川与在MSN和MySpace时不同,低调了许多。“或许是被中国移动内部的气氛所影响,疯子也很难疯起来。”有业内人士认为移动的问题不是一两个互联网疯子能解决的。如何改变中国电信行业顽固的“体制内DNA”,以适应移动互联网的方式,中国移动正在通过139.com进行尝试。
或许,在盛行的“血统论”之下,中移动这个缺乏互联网基因的巨兽如果真的有一天对自己的“进化”彻底失去耐性,其采用收购的手段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性。而到那时候回望今天其所做的所有关于“进化”的努力,都将成为为最终有效吸收外部基因而准备的“前奏”。
中国移动:需要互联网疯子编辑本段回目录
“中国移动未来需要的是互联网的疯子。”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的这句话充分表明了中移动对互联网的渴望。
毫无疑问,3G时代的到来已经正式拉开了移动通信行业“互联网化”的序幕,虽然从口头上而言,通信行业与互联网应该叫做融合。但是,面对活力四射的互联网,面对不断下滑的ARPU值,通信行业究竟有多少把握不被互联网洪流裹挟其中?
带着盔甲的拥抱
“每次我们看到QQ的数据时,都会从心里羡慕。”一位中国移动负责飞信的人士向《通信产业报》记者表示。相比于占据即时通讯市场八成份额的腾讯,飞信的表现显然无法企及。
但是,中移动的仍然足以引起所有人的关注。
“对于任何一个互联网企业而言,中国移动都是不容忽视的。”国内一位知名企业的市场总监向《通信产业报》记者表示。
这是一对相互恐惧的合作方。而恐惧的根本原因在于不了解。
当一只大象闯入了森林,虽然它并不知道已有道路在哪里,却并不妨碍它开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中国移动就是这样一只“大象”,对于中国移动“触网”,国内互联网业界都有一种恐防中国移动来“抢地盘”的担忧。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曾经做过一个对比:美国最大的电信公司at&t的市值2400亿美元,最大的互联网公司Google的市值超过1570亿美元,两者之比是1.6∶1;而中国最大的电信公司中国移动,市值超过2000亿美元,最大的互联网公司腾讯市值是60亿美元,两者之比达到32∶1,其中高下立现。千橡集团董事长陈一舟在接受《通信产业报》采访时表示,面对中国移动的进入,校内网的选择是成为一只“刺猬”,保护好自己的领地。
势不可挡
但是,从另一个层面而言,中国移动进入互联网却势在必行。
目前,运营商普遍存在话音业务收入所占比例过高的情况,其中中国移动话音业务收入占其总收入的73%。据业内人士介绍,在如今以语音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式下,中国移动虽然仍能够至少维持5年的较高速的增长,但5年之后如果盈利模式没有变化的话,则必然陷入滞胀甚至衰退。
正是在这样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的裹挟下,中国移动开始了对互联网的探索。
与传统的电信经营模式相比,互联网以免费为基础,通过第三方赢利的模式显然更受欢迎,“互联网商业模式对传统电信业深远的影响在于其免费的模式破坏了电信业固有的商业模式,改变了消费群体的消费习惯。”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正是互联网先入为主的免费商业模式已经让运营商在推广无线邮箱、无线聊天、VOD视频点播等业务时遇到了很大障碍,迟迟无法形成规模化发展的局面。
但是,对于运营商而言,设置障碍,进而阻止互联网的入侵显然难以奏效。以Skype为例,它的普及让全球运营商的国际长途业务损失惨重。“无论是最终沦为通道,还是掌控全局,中国移动都必须面对互联网的扩张。”
对于中国移动而言,尽管今天依然拥有着的利润率,但是其超过4亿用户已经没有多大的提升空间,加之不断下滑的ARPU值,中移动面向互联网的转型并没有多少回旋空间。
因此,面对完全不同的互联网商业模式,中国移动的众多举措已经表明了它的态度——融入其中,并成为核心。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中的这两句话无疑是中移动今日地位的显示,“率土之滨”所指的正是能够划分国土的河流,而这正是中国移动今日诸多举措的用意所在。
中国移动:合纵连横下的盟主之路
3G前夜,无论是中国移动还是下游厂商,目的都是要提前占领移动互联网的入口。
与2G时代与联通的“双寡头”市场不同,在未来的无线互联网市场,中国移动面临的将是群雄逐鹿的格局,把握住其中的合纵连横,将原有的对产业链的全盘控制转化为入口的掌控无疑是其中的关键。
“我们不会关上大门,我们不会说,只有移动梦网可以上,其他的通道都掐断,我们不让你们进来,我们没有这个想法。但也并不是说,你发展你的业务,我们提供管道,我们不想沦为‘管道’。”正是中国移动王建宙的这句话让所有人明白了中国移动传统姿态的转变,并不只有独立WAP,一瞬间几乎所有的合作伙伴都开始感受到中移动的热情。
而中移动在互联网四面出击的目的,显然并不仅仅是避免沦为通道。
卡位互联网
不久前,中国移动推出了其全新的业务平台DO平台,据了解,DO平台将采用短信代计费的模式对下载用户进行扣费,平台现在支持的产品包括铃声、图片、主题、视频、电子图书包,未来还会支持更多的服务。此前,上述增值业务产品主要由SP提供并放在移动梦网上,由梦网进行推广并结算。但新的DO平台能将增值业务放置在独立WAP网站上,并对其进行计费,并与合作方分成。
“中国移动增值业务政策正在发生重要变化。”3G门户总裁张向东向《通信产业报》记者表示。而类似的政策则在今年下半年频频出现。
8月,中国移动下调手机电视的流量费用,新的资费标准1分/M仅相当于原有资费的1/3000。更重要的,央视、上海文广等广电巨头成为中国移动的同盟军。
9月,13款手机网游上线中国移动手机网游平台。
10月,中国移动确定了新的百宝箱考核方式,其中的“精兵简政”宣告了中国移动已经意识到了百宝箱的问题所在。
11月,DO平台上线……
也许更多的人愿意将上述举措看做中移动对于电信重组后市场环境变化的被动应对,但是从更长的时间段来看,中国移动布局互联网也许早已开始。
此前,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就曾表示中国移动需要招聘更多的互联网疯子。
2003年年底,中国移动就已经成立了IM(即时通讯)虚拟小组,并推出了飞信。截至2008年9月,飞信的同时在线用户数量已经超过100万。2007年年初,中国移动又从深圳华亚和讯公司买下了139.com域名,发展自己的邮箱业务。
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借势同样是中国移动的选择。
早在2006年年中,王建宙在与新闻集团董事长兼CEO鲁伯特·默多克(RupertMurdoch)会晤后,达成了中移动收购新闻集团持有的部分凤凰卫视股份的决定。
作为非上市公司,收购中国移动(香港)集团有限公司并无披露信息的义务。但是,中国移动对于“联姻”凤凰卫视的宣传却表明王建宙的态度,这次合作的关键之处在于“在电信与媒体逐步融合的今天,中移动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和选择”。
在分析师们看来,凤凰卫视是个不错的投资对象——中国移动入股前的2005年盈利约1.81亿港元,同比上升20.6%。
但是,更重要的却是中国移动能够凭借与凤凰卫视的合作获得互联网上珍贵的内容资源,此外,凤凰卫视其下的凤凰网同样是国内的主要门户之一。
实际上,除了凤凰卫视之外,中国移动同样与新浪传出过“牵手”的传闻。
电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陈金桥表示,从全球电信技术发展的趋势来看,电信网、广电网同互联网的融合已经是非常明显的趋势,要想快速进入和发展互联网业务,直接收购的方式无疑是一条捷径。
中国移动跳出“管道商”的定位、“吞噬”产业链的野心显露无疑。
在一举“拿下”凤凰卫视和星空传媒之前,它已经有了MTV这个合作伙伴。而在更早之前,中国移动刚刚和唱片公司华友飞乐签约合作,随后还将有6-7家唱片公司继续跟进。
CNET科技资讯网执行总编高飞指出,中国移动效仿的是SK电讯、NTTDoCoMo这样的日韩运营商的运作模式,通过收购和结盟内容提供商等形式,加强对内容的整合,为无线增值服务。
模式困局
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曾经坦言,进入互联网领域后,最大的挑战就是经营模式。
2006年以前,中国移动主导的梦网模式是移动增值业务的主流模式。曾几何时,移动梦网几乎就是移动互联网的代名词。
但近两年过于严格的政策监管使得原本受到梦网荫蔽的SP风光不再。取而代之的则是中移动自营业务和非官方移动互联网门户得到了快速发展。无论是飞信、139邮箱,还是3G门户、空中网,增长远远超过梦网下的SP业务。
在中国移动多年的梦网政策下,高昂的流量资费与匮乏的无线业务减缓了传统互联网价值链模式向移动窄带互联网的直接迁移。根据记者了解,类似的措施包括:对CMWAP/CMNET区别定价、推出移动梦网对抗传统互联网门户WAP版本、推出飞信对抗QQ/MSN等,在推广移动互联网业务如GPRS套餐和WLAN套餐时,不主动推荐第三方应用。
由于由中移动垄断的移动互联网价格和相对封闭的内容,限制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即便是在今天智能手机已经逐渐普及的情况下,手机上网与各种无线业务对于中国用户而言依然是“时尚话题”。
根据中国移动的统计,即便是在奥运热潮的推动下,中国移动来自增值业务的收入虽然达到总营运收入的27%,但是其中短信占比明显过大。
重塑之路
就目前的经济环境是传统经济和新经济充分交融的阶段,以互联网、IT等为代表的新经济对电信行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移动想要在目前双重性的经济环境中取得新的发展,就必须向发展了十多年信息化经济的互联网学习借鉴,重塑商业模式。
中国移动转变更明显的推力则在于电信重组后中国电信的挑战。
中电信在通信展上高调亮相其移动品牌“天翼”,并在10月27日公布CDMA网络新战略,意图通过主打“互联网手机”的概念,推广其移动品牌“天翼”。从电信高层管理人员的言论可以初步判断中电信将“天翼”定位为CDMA+WLAN的“C+W多技术融合”产品。
在专家看来,中国电信最便捷的吸引用户的策略就是,运用电信的C+W接入技术,将传统互联网的免费政策(或者是低资费政策)直接移植到移动互联网。比如,以传统互联网上的热门免费网站+热门免费客户端软件的方式,推出可支持互联网综合应用的商务定制机品牌,将迅速吸引传统互联网上的商务用户。
显然,对于熟悉互联网应用的2亿网民而言,中国电信的诱惑将远远胜过中国移动。
由于中电信在C+W接入方式上,尤其是WLAN上的速率优势,其综合上网资费必然较中移动原资费有较大幅度下调,为了规避其在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上的后发劣势,直接借用传统互联网上的免费业务将极有可能成为中电信打造“互联网手机”的最佳途径。
这种策略将原本被中移动苦心设置层层阻碍的移动互联网直接开放,把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上的竞争直接推向纯通道层面,将极大压缩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窄带)领域的品牌延伸和利润挖掘的准备期空间,严重损害中国移动在未来移动互联网价值链上的地位。
3G前夜,无论是中国移动还是下游厂商,目的都是要提前占领移动互联网的入口。
与2G时代与联通的“双寡头”市场不同,在未来的无线互联网市场,中国移动面临的将是群雄逐鹿的格局,把握住其中的合纵连横,改变独霸心态无疑是中国移动的关键。
无线互联网典型模式
■通信产业报记者 王冀
“大包大揽”型:
美国是互联网的诞生地,但是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上,美国却并非世界第一。究其原因,很大程度在于美国对移动互联网的产业性质判定存在较大分歧。
长期以来,美国运营商的网络相对封闭,号称“花园内的围墙”。at&t等电信巨头已经习惯于在自己的网络上独自为用户提供服务和内容,甚至手机也全部为定制,如果用户离网,便要付出高昂的违约成本。
对于移动互联网,at&t等运营商也想采取类似的办法,将移动互联网的建设和运营统统包揽。苹果的iPhone面世后,加速了美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但iPhone用户仍然必须加入at&t的网络。此外,at&t还将自己的移动互联网门户网站内置在iPhone中,以增加用户黏性。
不过,at&t这种“大包大揽”的做法,正在遭遇Google等互联网企业越来越强有力的挑战。
Google们主张“网络中立”,认为运营商的网络应该公平、无条件地允许互联网服务商接入,而且不能干涉其传输的内容或者服务。此前,Google与T-Mo-bile推出的G1就是其中的代表。
运营商主导型:
截至2007年底,日本移动互联网的流量已是传统互联网流量的4倍。
日本移动互联网的历史开始于NTTDoCoMo在1999年2月推出的“i-mode”服务。当时,其他国家都用基于独立WAP的形式,向用户提供移动互联网服务,但是i-mode与其不同的是采用了标准的HTML格式为基础,借此加快了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
NTTDoCoMo北京事务所所长佐野升对记者介绍,i-mode的成功经验就是运营商要提供开放的移动互联网接入平台。目前,i-mode的网站分为官方和非官方两种。官方网站可以直接从i-mode链接,大约有超过8700个;非官方的网站虽然没有链接,但可以通过URL方式上网,总数大概有90000个。
佐野升表示,NTTDoCoMo对产业链不是掌控,而是提供服务与支持。“我们会确立技术规范,然后将这个规范公开给所有的服务提供商。面对上千万的用户,只有运营商才能将这个规范建立起来。”在NTTDoCoMo移动增值业务的商业模式中,91%的收入都交给了服务提供商,因为他们提供了服务内容。在NTTDoCoMo看来,只有让服务提供商获得利润,业务内容才能丰富起来。
“移花接木”型:
美国和日本的移动互联网发展各具特色,但深深植根于本国国情和文化,很难被完全移植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因此,许多运营商都是在参考美、日两国做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从而做到“为我所用”。
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代表是沃达丰(Vodafone)。沃达丰在2002年10月推出了自己的移动门户业务——VodafoneLive!。该业务在不长的时间内,就大大带动了沃达丰的移动数据业务。在业务内容上,VodafoneLive!参考了i-mode的成功经验,都提供移动E-mail业务和各种铃声、游戏下载,但是VodafoneLive!也没有完全模仿i-mode,在计费上,沃达丰采取了更灵活的混合计费策略,一些业务是按数据流量计费的,例如即时信息、E-mail和彩色WAP浏览,而其他业务则按次计费,例如SMS、MMS、游戏下载和铃声下载。在技术上,VodafoneLive!则采用了WAP2.0。
在业务模式上,VodafoneLive!也学习了i-mode的做法,都是将最好的合作者吸引到自己的品牌之下。VodafoneLive!的合作者都具有全球性的知名度,譬如铃声来自MTV,新闻来自CNN,旅游信息来自Lastminute.com,餐饮娱乐等英国本地信息则由TimeOut提供。
此外,欧洲的i-mode没有向预付费用户开放,但欧洲与日本市场不同,预付费用户比例高达60%。VodafoneLive!看准此点,对计费容量进行了扩充。因此,VodafoneLive!为预付费用户提供了预付费打包业务,沃达丰也因此成为英国第一个以预付费方式提供MMS业务的运营商。
中国移动布局六大领域 从管理业务走向内容运营
■通信产业报记者 舒杰
尽管中国移动仍然将自己当做互联网领域的新军,但是在众多的互联网公司看来,中国移动在互联网领域的布局早已开始,无论是邮箱、SNS乃至最近风头最盛的飞信,其把控产业链全局的脉络都已清晰,“中国移动所选择的业务都对用户具有极大的黏性,例如IM与邮箱,都是用户不会轻易更换的站点。”资深互联网人士、cnet主编高飞在接受《通信产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他看来,中国移动之所以会选择上述业务,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其都是互联网领域的入口,是用户进入虚拟世界的“第一站”。“中国移动拥有大量的用户数据与庞大的用户群,因此,发展上述业务具有天然的优势。”高飞表示。
因此,当中国移动是否会沦为通道讨论正酣,也许中国移动已经开始将自己作为未来移动互联网的入口了。
139社区:60分的核心产品
“移动推出的SNS网站,目前来看都已经具备了SNS网站的基本功能,我觉得应该能打60分。”51.com副总裁黄绍麟向《通信产业报》记者表示。
今年9月,中国移动名为“139.com”的社交网站悄然上线。与其他社区网站不同的是,“139社区”的“社区账号”一栏,需要输入用户手机号码。
单纯从页面上来看,不难看出中国移动在初期试水时采用了跟随策略,“139社区”与国内主流的SNS站点十分相似。但139社区在普通SNS网站基础上集合了中移动短信、彩信、飞信和手机邮箱等多项功能,移动意味浓厚。
“中国移动SNS网站以用户手机号码作为个人身份特征,将网络上建立的社交关系与用户手机号码直接绑定。”Frost&Sullivan(中国)公司总裁王煜全认为,随着“139社区”运行,手机号码对于移动用户来说将不再是可以随意更换的移动通讯账号,而是进行网络社交的身份凭证。手机号码作为中国移动用户的个人身份特征,现已承担了登录梦网WAP门户网站、登录即时通信工具飞信以及登录手机139邮箱的功能。
过去几年中,王建宙提出的进军互联网显然已经成为中国移动的既定战略。中国移动未来的目标是要成为整个产业链的核心。
中移动内部人士透露,“139社区”之后还会有其他互联网产品推出,也许最重要的一个信息则是,10月13日,原MySpace中国CEO罗川加盟中国移动旗下互联网公司139互联,出任副总裁职务。
来自互联网的点评
“运营商同样看到SNS是一个有利于吸引用户并留住用户的途径。运营商进入SNS,一方面是巩固各自积累多年的庞大用户资源,此外,通过推出自己的SNS站点为用户提供新的增值服务功能,这也会增加用户的黏度。”天下网创始人王鹏飞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此前在接受《通信产业报》记者采访时,3G门户总裁张向东表示,运营商作为整个产业链的源头,左手握有通道,右手握有客户,将其结合起来做SNS无疑是水到渠成的事。
“但是关键是运营商希望从SNS上得到什么?”黄绍麟反问道。
“对于51.com而言,SNS是全部;但是对于运营商而言,SNS恐怕仅仅是一个增值业务。”黄绍麟表示。
139邮箱:用Push Mail做差异化
根据CNNIC的统计,在33种互联网常见应用中,电子邮件以91.3%的得票率高居榜首。所以,手机邮箱成为群雄逐鹿的焦点。
今年7月底,北京移动手机邮箱企业版合作伙伴招募大会不仅仅吸引了近百家合作伙伴,移动方面同样对此高度重视,中国移动北京公司集团客户部总经理李建君等悉数到会祝贺,为合作伙伴们打气。
早在2006年5月,中国移动的“手机邮箱”和“BlackBerry”便已正式推出,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路演。今年,中国移动在各大省份相继推出免费139邮箱服务,其手机邮箱已由“单纯收发邮件的邮箱工具”转变定位为“移动进军互联网业务的桥头堡产品”。
预计未来,中移动将首先通过免费策略来实现139邮箱在移动用户和互联网用户中的整体普及,并在用户量达到一定规模后,再通过增值服务,如邮箱伴侣、超大容量手机网盘、加强Pushmail等方式实现业务收入,进而通过邮箱整合其他产品的方式拉动飞信、彩铃等数据增值业务的共同发展,间接带来更多数据业务收益——而非此前业界认为的通过扣取GPRS流量来获取收入。“GPRS流量费用属于通道费用,与邮箱业务收入是分开的,就好比个人用户上一个网站,会收取ADSL网络费用,但这个网站业务本身是免费服务。”相关人士进行了这样的解释。
中国移动相关人士透露:“目前中国移动139手机邮箱已经拥有2000万注册用户,其中约有400万活跃用户群,并且这个数量仍在不断增加。而手机邮箱帐号具有绑定手机号的特点,用户重复性低,这也大大加强了用户帐号数据的含金量。未来手机邮箱业务极有可能逐渐成为继短信之后的又一个移动通信领域杀手级应用。”
来自互联网的点评
“对于中国移动而言,规模是第一位的。”尚邮CEO严天亦表示。在她看来,139邮箱可能惟一存在的问题在于用手机号码作为邮箱前缀,“这对于垃圾邮件发送者来说太方便了,只要知道一个人的手机号,就能够间接的知道他的邮箱。”虽然139邮箱在中国移动的推动下,用户数直线上升。但是相比于中国目前最大的个人邮箱企业——网易,其注册用户数尚不足十分之一。
12580:非对称竞争
12580无疑成为了奥运期间中国移动的明星产品,“一按我帮您”更成了妇孺皆知的广告语。中国移动12580正在慢慢颠覆传统的话务咨询台。据了解,12580提供餐饮、娱乐、交通、旅游、便民等信息的查询服务,同时还可进行机票酒店等商旅信息的查询和预订,查询和预定结果以人工语音和短信方式告知用户。目前只收取基本通话费或漫游通话费,不收信息费用。
其实,早在多年前,传统查号台的问候语已经从“您好,请问您查哪?”悄然变成了“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其服务性质也变成了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其短信告知的方式,也颇有颠覆传统查号台的趋势。
来自互联网的点评
在众多的生活搜索转战WAP时,运营商的声讯服务究竟应该如何转向,话音与网页哪个更能够适应用户的需求,仍然需要市场检验。而近一段时期,谷歌、爱帮等互联网企业进入移动生活搜索已经将这一市场的温度抬升。
12530:iTunes的中国版本
根据中移动建设的无线音乐门户网站12530提供的数据,2008年1至4月,周杰伦的歌曲《青花瓷》在中移动12530的点击试听超过了100万次,为点击量冠军,而另一首歌曲《彩虹》被点击近70万次排名第二。据第三方机构估算,2007年,周杰伦的歌曲仅通过无线下载收入超过600万元。
更大的战绩则在奥运期间,奥运主题曲《我和你》超过千万的下载量无疑为正版音乐创造了一个奇迹。
2008年中移动音乐业务线的火爆,是建立在2007年新业务试水的基础上。
2007年10月,中移动音乐门户网站12530推出“全曲下载”,并成立了M.Music无线音乐俱乐部。
在中移动的计划中,上述新增的音乐类产业与飞信和手机报都被纳入KPI(KeyPerformanceIndication,关键业绩指标)业务。据中移动内部人士介绍,KPI作为中移动系统内部一个硬性的激励考核机制,它的制定指引往往主要来自于集团制定的各项任务指标。当无线音乐业务进入了中移动的KPI考核后,同样意味着其进入了中国移动的核心产品线。
中移动市场经营部总经理徐达表示,移动网络的无线音乐已成为继CD、网站等传统音乐载体之后出现的一种全新的音乐消费形态,手机正成为广大音乐爱好者24小时不离身的音乐终端。
来自互联网的点评
今年3月5日,韩国最大的电信运营商SK电讯宣布,战略投资中国娱乐和音乐公司太合麦田。SK电讯所掌握的韩国娱乐资源也将通过太合麦田的窗口进入中国市场。在日本最大的运营商DoCoMo的业务中,基础实用业务占14%,交易类业务占到21%,娱乐类占到了52%。
目前美国几大无线运营商均已推出手机音乐下载服务,Cingular的手机音乐服务还可以兼容苹果公司的iTunes,后者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正版音乐下载基地。
毫无疑问,中国移动正在复制国外运营商的道路,在中移动快速涉足内容制作和发行渠道搭建的过程中,一条移动运营商和内容提供商的无线音乐产业链正在悄然形成。
飞信:第二的尴尬
据易观国际《中国大学生即时通讯市场用户调研报告2008》研究发现,67.4%的大学生用户在最近的三个月使用过手机即时通讯工具。从市场份额来看,“移动QQ”和“移动飞信”的覆盖率要远远高于其他手机客户端软件。
飞信在终端的成功扩张成为中国移动近期增值业务的亮点。借力IM领域霸主QQ,中国移动成功实现了最初阶段的扩展,从而将用户使用飞信的转移成本降至最低,让飞信在短时期内超越MSN,跃居行业第二。
据了解,用户如果想要开通飞信QQ就必须先开通飞信,未开通飞信的用户在注册开通飞信QQ时,页面首先就会转到飞信注册页面。“也就是说,不管是冲着飞信还是QQ来的用户,只要多一个飞信QQ用户,就必然多一个飞信用户。
与腾讯的合作,中国移动无疑占尽优势。不但可以参与移动QQ分成,还得以实现与腾讯用户的互联互通。业内人士更是认为,未来中移动更可能收编腾讯QQ用户。
在超越了MSN之后,飞信的未来无疑更加值得期待。
来自互联网的点评
的确,中国移动不甘做通道,要进军互联网,而且很希望能够走腾讯的路子,用IM带动其他业务一起发展壮大。为此,飞信不惜一切代价和金钱,进行所有能够想到的方式推广。但是飞信和QQ的差别在哪里?
QQ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唯一身份识别,很多用户登录互联网第一件事或许就是登录QQ,因为用户的圈子和人脉很多都在QQ上,没法放弃。而飞信正如一位网友所说:“用飞信就是为了节省那1毛的短信费,别的再也没有了。”所以,在飞速增长的市场背后,飞信还没学会如何玩互联网,没搞懂IM成功的秘诀。
手机游戏平台:重新起步
8月1日,中国移动在旗下的百宝箱游戏下载平台推行了基于SP的“限量令”,根据这项规定,不同级别的SP在百宝箱内拥有的游戏数量将被限制。业界普遍认为这是中国移动希望打破百宝箱滥竽充数游戏过多的状况,打造精品平台。而与此配合的则是从去年上半年,中移动就开始计划搭建的新网游平台。
据记者了解,中国移动不论从注册人数还是在线时间,以及收入等方面,对于测试游戏均有较高的要求,并且对每一家测试的公司都有上线游戏的数量要求。可以说能够正式上线运营的游戏均是在产品质量、运营方式、客户服务等多方面综合实力较好的公司。
很显然,在经历了百宝箱业务的停滞不前后,中国移动希望能够重塑手机游戏的辉煌。
其实,尽管尚未真正开始收费运行,市场普遍仍对中国移动介入手机网游市场表示欢迎。“移动最大的优势是拥有便利的计费渠道与庞大用户资源,此外移动还拥有其他平台无法比拟的推广优势。”掌上明珠董事长高克家向《通信产业报》记者表示。
虽然中国移动的手机网游“算盘”已经打响,但能否摆脱百宝箱留不住用户的窘况才是中国移动应该考虑的重点。毕竟相比于早已上路的当乐、捉鱼们,中国移动在网游平台上仍然是个新军。目前当乐网的用户数量已经超过2000万,而捉鱼网的这个数字在2006年已经超过了1000万。
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游戏CP看来,一个良好的游戏平台无外乎三点:首先是稳定性。其次是便捷性,简化用户的操作和顺应玩家的操作习惯是平台所必须做的。最后是安全性。“这三点基本要素显然中国移动的平台都已经具备了。”一位游戏厂商的开发人员向记者表示。
来自互联网的点评
中国移动如果想要实现自己的网游霸主梦,以上的成绩单显然是不够的。对比最大的手机网游平台当乐网,一目了然。首先当乐在推广网游时,采用了完全不同于单机版游戏的方法。他们着力将自己的网游平台打造成为一个社区。其次,当乐在支付方面花费了大量精力,以期能够最大限度的方便玩家。也许更重要的则在于当乐的门槛,在中国移动倾心大型开发商时,当乐却大门敞开,无论什么样的游戏CP都能够来当乐的平台。
但刚刚正式运营的移动平台显然尚待磨合,“在移动的平台上购买装备的时候需要先将钱购买点数,然后再用点数对应装备和道具的购买,这点有些麻烦。”一位使用过中国移动网游平台的玩家表示。
一位游戏CP说:“现在移动解决的只是有和无的问题。”
技术解析:如何将互联网放到手机上
移动互联网,为用户提供更丰富业务的同时,也在技术上对现有网络提出了改进需求。为满足用户对高接入带宽的需求,无线网络需要不断升级接入标准和扩展载频;考虑到IP业务的快速增长,移动城域承载网要向更适合IP业务承载的分组传送(PTN)过渡;移动核心网正在试图用分布式业务网络(DSN)改进核心网,实现语音、数据和视频统一信息服务网络平台承载;IT支撑系统也明确了满足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的三个方向。
运营商网络技术升级和网络结构调整,会与运营商网络规划和业务进展紧密联系。运营商对网络演进会有一个长期规划,在什么时候采用哪种技术,都要符合运营商网络长期可持续发展要求。业务推动也是运营商革新网络一个原因,移动互联网开展情况将在一定程度上左右革新速度。
支撑 三大IT能力考量移动互联网
■通信产业报记者 靳辉
主要技术 后向计费 合作伙伴管理 支撑外包
从移动互联网的长远发展来看,电信运营商的IT支撑系统需要向三大方向进行调整和演进。
运营商要使支撑系统具备后向收费能力。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在过去看似话语权较弱的SP、CP以及新入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提供商,将成为电信运营商的合作伙伴。和传统互联网类似,后向收费模式将成为电信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重要商业模式,移动广告等创新的移动互联网业务要求运营商具备后向收费能力,因此电信运营商要不断强化面向合作伙伴的计费结算灵活性,支持对合作伙伴的个性化结算策略。
这将对偏重于支持前向计费的IT支撑系统构成挑战。挑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计费和结算的规则差异越来越大,要求计费模块和结算模块的分离;第二,后向收费的计费规则与以往的前向计费规则也有差异,需要运营商信息化部门进一步探索;第三,合作伙伴也有分类,面向前端的渠道类合作伙伴与面向后端的供应商类合作伙伴,其在IT支撑系统中对应管理流程、结算模型、技术架构、服务等级差异较大。
运营商要建设面向后端的合作伙伴关系管理能力。传统的电信运营商是向最终用户计费收费,因此业务支撑的重点是前向计费,对各种套餐、优惠和营销组合的适应能力,以及面向最终客户的客户关系管理(CRM)能力。移动互联网与2G时代会有类似的发展过程,初期具备领先优势的企业是靠客户资源、网络质量、业务种类,之后就要靠运营管理效率以及服务了,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服务不仅要考虑到面向客户的服务,更要关注面向合作伙伴的服务。
因此,在IT支撑系统中规划出一个好的合作伙伴关系管理系统成为了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首先,合作伙伴运营商的后向收费客户,为客户服务天经地义;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管理能力能帮助运营商留住优秀的合作伙伴,就像出色的客户关系管理能帮助业务部门留住高价值客户。系统应注重为合作伙伴提供满意的服务,既包括灵活的结算策略,也包括迅捷的回款、到位的服务和便利的运营管理。
运营商可以考虑为合作伙伴的创新提供运营支撑服务和保障,让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发挥专业化的优势和创新能力。移动互联网漫长而丰富多样的价值链组成方式,运营商和合作伙伴之间复杂多变又相互竞合的关系,以及运营商内部多级组织和多部门的横向关系,这些都会影响到运营效率。如果对这些运营流程不深入分析和研究,任何一个核心流程一旦出现问题。
如何解决好这种矛盾,让移动互联网生态链更好地成长?运营商不妨在产业链中扮演“运营外包”的角色,由运营商提供计费、结算、业务办理、客户服务、经营分析等运营支撑服务能力,而让合作伙伴在业务实现、营销等领域发挥自己的创新优势。这是IT支撑系统的一种新发展方向,但,其结果是电信运营商在赢得这种创新商业价值的同时,也促进了合作伙伴的成长;但这种IT支撑系统创新发展的落地,尚有待未合作伙伴与运营商共同对运营流程进行梳理,也需要运营商IT支撑系统能力的足够强大。
承载 MSTP加速向PTN升级
■通信产业报记者 于尚民
主要技术 MSTP PTN
移动承载网络建设是为了满足业务应用日益增长的带宽需求,无论是TD-SCDMA,还是WCDMA,3G系统都是为移动多媒体通信而设计。
现在,移动互联网业务将是基于IP,那么承载网也将向有利于承载IP的方向发展。“移动各种业务都向IP化方向发展,同时新型业务也都是建立在IP基础上。”中国移动研究院网络技术研究所项目经理徐荣表示。
3G/B3G、移动+互联以及全IP趋势的发展业对基站回传的承载和传送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IP化的业务呈现出带宽突发性、很高的峰均值比等特点,传统基于电路交换的MSTP传送网以刚性管道为特点,不能很好地满足这些分组业务的传送需求,如何构建一个能承载多种新旧业务、易于扩展、可靠、且低OPEX和CAPEX的城域网是电信运营商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另一方面,移动宽带的使用也让数据业务的迅猛发展,宽带多业务传送、端到端的带宽提供等新模式不断出现,迫切需要建立一种更高效率、更加灵活的面向分组的传送网络形态,充当未来大容量信息传送与交换的基础平台角色,实现IP与光传送网的完美结合。
目前,运营商比较认可的移动承载技术是基于综合电路、分组和光域技术的分组传送网PTN(Packet Transport Network)。徐荣表示:“PTN通过综合IP、MPLS和光传输技术的优势、实现各技术的融合来达到网络扁平化的目的,其基本特征是提供点到点的L2隧道,可以广泛用于城域传送网和宽带接入网的二层汇聚网络,以及3G基站到RNC的基站回传段。”
目前中国移动在向PTN网络的演进上,已经有了两种网络升级方式,选择哪类演进方式主要根据具体业务需求和地区采用不同策略。
一种方式是自上而下的引入PTN。首先在汇聚层采用PTN带接入层MSTP,然后逐步在接入层采用PTN替代MSTP。该方式适用于一定时期内仍以TDME1业务为主的地区,可以保护接入层大量的MSTP设备投资,并实现网络的平滑演进。
第二种方式是根据基站类型采用不同技术。在新建的IP化基站采用PTN技术实现接入和汇聚;现有基站则仍由MSTP提供接入和汇聚,部分有条件地区可通过更换板卡方式实现内嵌RPR的MSTP设备,并逐渐在汇聚层转入PTN承载,最终在接入层转入PTN,从而实现网络的平滑演进。
在3G世界里,移动电话是个人的移动信息工具,是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信息助手,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信息、应用和服务内容。3G网络大大拓展了用户通信方式,为用户提供了更丰富的业务选择。“由于3G网络能够提供的业务种类非常丰富,而且以多媒体业务为主,这将打破移动运营商收入主要来源于语音业务的局面,视频电话、宽带数据和信息助手等业务,将成为移动运营商新的收入增长点。”徐荣认为。
无线 解决“最后一公里”困境
■通信产业报实习记者 高贺
主要技术 HSDPA LTE
随着移动宽带时代的到来,用户如何能够通过丰富的终端方便接入移动互联网成为业界和广大公众关注的焦点。其中,如何给终端接入提供充足的带宽支持,在技术上满足“随时随地、方便快捷”的需求,更是给“最后一公里”赋予新的内涵。
目前,现有的2G/2.5G网络在传输速率上并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网速过慢和不稳定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用户体验。于是,人们对3G寄予更多厚望。空中接口带宽大幅增加的3G正式商用后,对数据、视频应用等新业务的支持能力将提高许多。
不过,随着用户对高带宽数据业务需求的爆炸性增长,3G最初提出时定义的速率要求正在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3G增强型技术——它们在数据速率、频谱效率等网络性能上进行了大幅提升,带动了全球移动通信市场向移动互联网迈进的步伐。
其中,3GPP在Rel5引入的HSDPA技术,发展尤为迅速。HSDPA通过在基站侧增加了一个MAC-hs实体,可获得较Rel4更高的用户峰值速率和小区数据吞吐率。这种为满足高速分组数据业务需求而提出的技术,很快受到运营商的青睐。国内已建TD网络的十城市已全面升级HSDPA。对于即将新建的3G网络,运营商也要求网络开通初期必须具有HSDPA的功能。
不过运营商并没有止步HSDPA,现在运营商又开始把目标盯在LTE上。“3G到LTE将产生革命性的变革,LTE是可以和固定接入相竞争的技术,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旺盛需求得到快速发展。”在前不久举行的第九届中国无线移动通信国际论坛上,中国移动副总裁沙跃家明确表示。
按照LTE版本8标准中规定:在20MHz载波的情况下,下行链路采用OFDM,峰值速率可高达326Mbps,上行链路采用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技术,峰值速率可高达86Mbps。
当“大家都在往LTE这个方向去”的时候,一些拥有优质频谱资源的机构正在加入“大家”的行列。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的预测,2020年之前需要在目前频率划分基础上至少新增800M带宽,以满足下一代移动通信的要求。关键问题在于:800M的带宽从何而来呢?
目前,6GHz以下频段已经非常拥挤,但利用率却非常低。据美国FCC频谱政策任务组(SpectrumPolicyTaskForce,SPTF)的报告,各种无线系统的总频谱利用率在10%以下。于是,在一些国家,频谱拍卖开始兴起。而其中模拟电视转换成数字电视后所空出的470-862MHz频段——“数字红利”,尤为全球许多运营商所重视。
在中国,广电部门已承诺未来实现模拟电视转数字电视之后,把UHF电视频段(即700MHz频段)拿出一部分用于未来的移动通信;而卫通则决定将逐步把部分卫星应用转向我国的边远地区,从而给大城市让出部分3.4~3.7GHz卫星频段,为无线宽带和LTE的发展给予更多的频段资源。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者已经开始将目光投向更高的频段——6-15GHz。在中国863信息技术领域中,高频段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就是其中重点项目。尽管,关于高频段的无线覆盖还有众多技术难点有待于攻破,但高频段无线通信系统的研究将成为拓展未来移动通信的重要发展方向,对解决频谱紧缺这个瓶颈问题也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核心网 从封闭到开放
■通信产业报记者 逄丹
主要技术 DSN P2P
中国移动在抢占移动互联网标准制高点的行动可谓大刀阔斧。
11月28日,中国移动发布了分布式业务网络(DSN)白皮书并召开电信级可运营P2P技术研讨会,力图通过DSN构建未来融合业务的核心网。而大概在一年前的这个时候,中国移动在移动互联网国际研讨会上,高调发布了其移动互联网计划WiiSE。WiiSE目标是建立一套面向移动互联网的端到端的业务环境。
中国移动研究院网络所所长魏冰告诉《通信产业报》记者,DSN是中国移动WiiSE计划中的重要一环,聚焦于核心网技术。
之前,业界把移动核心网的演进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基于R4的移动软交换,另一是IMS高级阶段。它的基本思想是采用基于软交换技术的全IP承载结构,实现传输网络、网络控制、业务提供三者的分离,提供一个分层的、开放的、可靠的、扩展性良好的网络体系。今日,中国移动提出了DSN,这是中国移动针对电信业务和移动互联网业务所提出的可运营、可管理的分布式核心网体系和功能架构。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院长黄晓庆表示:“在电信业面临业务推出周期慢、架构复杂的挑战时,最重要的是重新设立电信核心网建设的发展方向。作为移动网络和互联网相结合的产物,DSN具备更强的业务提供能力。”
网络融合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但目前Internet和电信网的融合仍处于初级阶段,甚至可以说还是各自为战。
“Internet和电信网的核心网、业务网都是一个封闭的网络,两者无法实现真正的融合。而WiiSE的出现为两者的融合创造了可能,DSN则是提出了面向移动互联网,并促进电信网和互联网融合的一整套核心网体系架构思想。”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IP和多媒体研究室主任何宝宏向《通信产业报》记者表示。
移动化、宽带化、IP化成为电信网络的发展趋势,单一提供语音的传统网络将逐渐被能够统一提供语音、数据和视频的综合信息服务网络平台替代。然而,这种服务提供能力也对传统电信网络的改造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IMS架构是从传统的电信思路提出的解决方案。IMS可以实现以统一的架构、融合各种接入网,以统一的业务提供机制为用户提供各种多媒体业务。而分布式业务网络DSN恰恰可以扫除这些缺点。
分布式业务网络中,每个DSN节点既是服务器又是客户机,可减少对传统C/S结构服务器计算能力、存储能力的要求,同时因为资源分布在多个节点,可更好地实现整个网络的负载均衡。同时,分布式网络结构避免了由于单点故障而造成的全局受影响的现象。
对此,魏冰表示:“DSN能够满足下一代网络的要求,分布式的网络架构是下一代网络的演进方向。中国移动已经将此标准提交给国际化标准组织,而今年早些时候,国际电信联盟ITU-T的SG13工作组确定DSN为NGN下一步演进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未来需要高带宽支持的多媒体业务,有可能成为运营商的杀手级应用业务,但其对网络的带宽和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实现对运营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网真系统要求的网络带宽为3-10M,时延小于100ms,抖动小于10ms,对路由建立过程和QoS也有很高的要求。DSN的智能路由机制可以为该系统实现提供路由通道选择功能,并基于P2P的带宽汇聚能力为这种大容量的多媒体业务的QoS提供保障。
目前,在DSN的应用系统中,可支撑的业务场景主要有MMTel应用、Contentstorageanddelivery、Streaming、大规模高带宽多媒体业务等。
DSN从互联网角度出发,以移动互联网为发展目标。“目前DSN还处于研究阶段,DSN的概念也在不断演进,不过相信随着新业务的出现和新技术的发展不断完善,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移动互联网业务。”
移动互联网的春天已经不远了,中国移动占领移动互联网制高点的目标亦指日可待。
掌控终端 掌控移动互联网入口
■通信产业报记者 胡强 特约撰稿 刘东凯
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出现,提出一个新的命题:谁掌控移动互联网通道的手机终端的操作系统的话语权,谁将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王者。
苹果推出了iPhone,Google推出了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诺基亚将Symbian开源免费,中国移动也将推出自有手机操作系统,全球众多电信、IT及传统的互联网巨擘纷纷将“移动互联”制定为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
以苹果为代表的手机制造商突破了原有硬件供应商的单一角色,推出了一系列特色业务,以中国移动为代表的运营商突破了服务供应商的角色,介入了手机操作系统领域。从移动互联网的产业特点来看,产业链的界限将进一步模糊化,如何顺应运营商和供应商的这种竞合关系?深度定制无疑将是有效手段之一。
手机也为互联网狂
2008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手机用户总数达到6.16亿户,移动互联网用户已达到8450万人。中国3G牌照即将发放,带宽可以使手机像电脑上网一样浏览网页,看新闻、娱乐、聊天等。YY搜索更提供能各种移动搜索的实用性服务。形成了我们目前所看到的具有差异化的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包括移动社交、手机电视、视频通话等。
为更好支持这些业务的发展,终端技术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一个非常典型的成功案例是苹果和各大运营商的合作推出的iPhone。
手机技术正向着更适应移动互联网体验的方向发展,而苹果的iPhone无疑将这场革命推向高潮。尤其就手机输入方式而言,在iPhone出现之后,全触屏输入方式得到用户的广泛认可,并成为各厂商争相模仿的对象。以多普达为例,2007年后推出的近百分之八九十的产品均为全触屏操作手机,三星、LG、酷派均在手机产品线中大量增加触屏操作手机,而诺基亚也将下一款旗舰N系列手机设计为全触屏加全键盘双输入方式,值得一提的是,诺基亚在截至2008年底前,一直不曾推出全触屏手机。
某手机从业者认为,iPhone之所以能获得成功在于其手机应用的成功,而全触屏输入方式成功的关健在于这种输入方式使得手机用户的移动互联网体验更加趋于PC化,对于不习惯使用全键盘手机的东方人更是如此。
但正如电脑有鼠标和全键盘两种输入方式一样,任何一种输入方式都不可能满足所有用户的所有需求。对于习惯于使用手机收发电子邮件的西方人而言,全键盘的输入方式却恰能方便其处理这些邮件。这也是黑莓手机的成功因素之一。事实上,后来,有很多企业希望复制黑莓的这种成功模式,但却发现始终无法成功。同时也有终端硬件厂商联合相应邮件服务提供商推广手机邮箱业务,结果更是遭到市场的冷落。究其原因,关健在于这些企业无法将终端和相应的无线解决方案更紧密结合起来。
所以更具针对性的定制手机无疑是移动运营商未来定制的重点,这也就是各大运营商一直所强调的深度定制。
作一个大胆的预测:移动互联网很可能引发现有十位数字键为主导的手机键盘的淘汰,因为这种数字键主导的输入方式完全是为话音时代设计的产物。
“云计算”推进移动互联网
当终端顺应业务的发展而发生技术变革的同时,终端自身技术的发展也同样反作用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我们记得儿时的万花筒旋转时镜子中的影像相互反射,实物与镜中影像会随着转动,不断变幻出不同对称的形状,“云计算”的逻辑和万花筒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云计算”随时在线的特性并提供无限量的应用可使用户只需要一台笔记本电脑或者一部智能手机,以一个标准的浏览器就能够获取这些能力,突破各种终端设备在存储及运算能力上的限制。3G网络或4G的LTE使移动网络速度变得越来越快且更加稳定安全的时候,用户将会从桌面电脑上的软件应用转向iPhone等移动互联网终端应用软件商店提供的应用,从而形成移动互联网裂变式的市场增长。
移动互联网是世界未来的中心,Google和微软等全球各行业跨界进入此领域想获得掘金的机会。Amazon的Kindle电子阅读器融合了先进的“电子纸”显示技术,能够提供高清晰度的阅读界面仅有“云计算”的影子,但Apple的MobileMe与Microsoft的LiveMesh服务则十足是“云计算”的典型应用,两种服务的共性在于信息存储的同步性和应用的一致性,进而保证用户业务体验的无缝衔接。北京时间12月6日消息,苹果周五宣布,iPhone应用程序商店第三方应用的下载量已经突破3亿次,这意味着iPhone应用程序平台取得巨大成功,但是其应用程序商店将会在明年正式运营。Google的Android应用程序商店已经在上月正式推出。消费者对信息储存空间无限需求及储存的同步性和应用的一致性、时时在线的需求,“云计算”将主导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发展方向。
移动互联网终端或取代PC
今年,由因特尔推出的概念MID(Mobile Internet Device),即移动互联网设备始终无法和笔记本一争高下,上网笔记本主打9-12英寸以上市场,MID定位9寸以下市场,智能手机不断融合MP3、MP4、数码相机、GPS、上网等功能,但始终无法取代上网笔记本,手机屏幕突破4英寸后的体积消费者无法接受,酷派9000的4.2英寸显示屏拥有硕大的身躯,虽然功能强大,但作为手机太大,作为上网电脑显示屏又太小,融合和取代上网笔记本无法突破。中国3G的商用,中国电信的天翼计划主打互联网手机的概念,中国移动主导的TD即使网速超过现有的宽带几倍,移动互联网终端也无法融合上网笔记本,手机显示屏的尺寸不可能放大到可以满足消费者感官享受的尺寸。
近期,台湾工业科技研究院(ITRI)推出可折叠液晶显示屏,可在不增加手机尺寸的前提下使手机的显示屏放大到10多英寸,这使移动互联网手机终端融合或取代PC成为可能,IT行业面临着一场由手机显示屏引发的行业巨变。可折叠液晶显示屏技术对即将到来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具革命性,对手机行业、IT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也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出现,谁掌控移动互联网通道的手机终端的操作系统的话语权,谁将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王者,中国本土有着深厚技术积累和研发实力并和运营商有着密切合作关系的中兴、酷派、UT斯达康等企业也有同样的机会,针对消费者基于不同的操作系统开发不同的应用软件,改变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智能化的手机终端将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