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9084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0-05-17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占领华尔街的一代
占领华尔街的一代
电子游戏暴力
电子游戏暴力
诱奸门
诱奸门
不消费主义者
不消费主义者
讨厌电脑
讨厌电脑
海盗精神
海盗精神
LSD
LSD
比“囧、槑”还要极品的字
比“囧、槑”还要极品的字
摩门教
摩门教
雷人提案
雷人提案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不消费主义者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不消费主义者
  一名男子在街边“享用”战利品近年来,在美国有越来越多的人透过自愿性的拾荒、分享物资、不购物、不工作、居住在废弃空屋中等生活方式来抵制建立在剥削地球资源、牺牲儿童与劳工权益健康、并造成暖化的全球经济体系。他们自称“Freegans”(不消费主义者)。Freegans最“骇人听闻”的事迹莫过于在垃圾箱里翻拣食物。他们在超市或餐馆的垃圾箱中翻拣每日例行丢弃的轻微瑕疵品,或是刚刚过期的罐头,有时也到到餐厅索取免费的剩余食品。他们认为消费者浪费了数量巨大的产品,并同时制造了同样数量惊人的垃圾。
  据说这个群体是早就有的,但是,随着经济危机,很多人加入了这个群体中,既有不失体面的组织,又可以大方的做,何乐而不为呢?
目录

不消费主义者的行为其实是一种抗议编辑本段回目录

      他们之所以采取“吃垃圾”这种极端方式,目的只是为了与“失去理性”的消费主义保持距离,向世界证明他们依靠现代社会产生的“废弃物”就足以生活下去。
  作为美国各种向消费文化宣战的群体之一,“不消费主义者”绝对是最极端的一个。“一个垃圾堆就是另一种人生宝藏”是他们同消费文化决裂的宣言!他们不购物(包括食物)、不开车、不买房、甚至不上班,尽可能不消耗资源,只靠在垃圾箱里翻拣食物来维持生活。他们在超市或餐馆的垃圾箱中翻拣每日例行丢弃的轻微瑕疵品,或是刚刚过期的罐头,有时也到餐厅索取免费的剩余食品。他们认为消费者浪费了数量巨大的产品,并同时制造了同样数量惊人的垃圾。
  不消费主义者”群体各个年龄层的人都有,消费主义生活方式长期以来给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使他们感到压抑和绝望。      据了解,“不消费主义者”从上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组织起来,主力在美国,并在全世界近10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力量。目前,随着经济危机的不断蔓延,越来越夺的人加入到这个群体中,他们虽然算不上是成功人士,但也决不会向批评、蔑视和成见低头。
  
不消费主义者是最低碳的环保主义者
  目前流行的低碳经济,若设立低碳奖则必要颁发给那些不消费主义者。
不消费主义者的基础
  不消费主义者其实是建立在消费主义的基础上的,而且是生活在那些较为奢侈浪费的消费主义者的基础上。试问如果没有奢侈浪费,他们的衣食住行从何而来。

不消费主义者的时尚Pose编辑本段回目录

抵制大肆消费,并且关心环保
抵制大肆消费,并且关心环保

  导语:消费主义制造出的空中楼阁破灭之后,有一群人首先走出了原本的消费怪圈,抵制大肆消费,并且关心环保。他们所提倡的极简生活方式已经成了金融危机下的一种时尚行为。

  当你在美国遇到在超市下架物品堆里翻翻捡捡的人时,千万别轻易以为他们是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他们也可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曾经拿出名片就能够让你敬畏三分的人物。在如今消费主义横行的美国,平均每人每天扔掉至少1磅的食物:吃了一半的汉堡,喝了一半的咖啡、可乐,没有用完的沙拉酱……大街上这些自愿而且主动靠捡垃圾生存的人们,就是当下正在和消费主义顽强抗争的“免费素食主义者”(Freegans,也可称为“不消费主义者”)。对别人来说毫无意义的东西可以成为他们生活下去的依靠,于是,他们不消费、不吃肉、不上班……他们提倡的极简生活方式、环保态度、改善人际关系的决心都灌注在不消费主义这个时尚标签里,成为金融危机里特立独行的时尚潮流。

在超市下架物品堆里翻翻捡捡
在超市下架物品堆里翻翻捡捡

  与消费世界决裂

  消费主义的兴起源于对“需求—供给”循环更高的追求,用消费来带动供给,用消费来刺激经济。消费主义下的生活方式下,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实际需求的满足,人们所消费的,不是商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而是它们的符号象征意义。这种用不切实际的消费筑起来的空中楼阁造成了当下的金融危机;反过来,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需求的泡沫破灭,整个“需求—供给”链的断裂让发达国家的人们对消费主义产生了反思。于是,金融风暴下出现了一群“不消费主义者”,他们提倡极简的生活方式,提倡回归人性的消费需求。对他们来说,消费主义所破坏的自然环境、人际关系、社会文化都需要被重建。“不消费主义者”的主力在美国,因为在这个国家每年都要浪费掉大量的粮食、衣服和其他基本生活消费品。他们是一个绝对极端化的“战斗群体”,几乎是无政府主义的。他们对于身边的现代生活方式持完全否定和抵制的态度。作为一种抗议,他们选择绕开这种生活方式,并以自己的方式去维持生活。

  现在,大多数人都知道了环保的重要,但我们还没有意识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哪怕只是吃一个蛋糕都和二氧化碳排放有关。“不消费主义者”正是看透了消费主义驱使下日趋恶化的现状,提出不消费生活。不消费生活并不是完全不进行消费,而是尽量少的消费。“不消费主义者”们依靠别人用过的消费品维持基本生存,比如从超市的垃圾堆里把不那么好看的残次蔬菜和别人用剩的沙拉酱捡回家做成蔬菜沙拉,把刚刚过期几天尚可以食用的罐头拿回家,把别人扔掉的“过时”的衣服挑出来继续穿,他们还能在垃圾堆里找到榨汁机、图书架等等还能使用的家居工具和装饰品。

不消费,怎么活
不消费,怎么活

  不消费,怎么活?

  被称为城市挖掘者的不消费主义者有时会集体同行,身处一个集体中时,不论是谁,他们都会互相分享彼此发现的东西,甚至路人想要和他们分一杯羹的话也会被满足。在一些类似Freecycle的网站上,有很多二手物品,在这些网站“购物”的人之间没有金钱的往来,这里就像一个免费的淘宝网,大家以物易物,或是各取所需。来自纽约的魏斯曼曾经是一名警卫,他是纽约第一个提倡靠“回收食物”生存的人,他创办了在不消费主义者中很有名气的www.freegan.info网站,这个网站提倡应该将扔进垃圾堆的被浪费的食物捡回来。它义务地告诉很多和魏斯曼一样的不消费主义者应该如何捡到尚有价值的生活用品,去哪里挖掘被浪费的食物。不消费主义者之间是完全不存在利益关系的,他们乐意告诉新加入者生存技巧,他们也乐意与同伴分享“战斗果实”。

  也正因为“不消费主义者”不用消费,他们可以完全摆脱为了金钱去上班而牺牲爱好和自由的日子,他们大都不工作,从而有了更多的时间一起去参加公益活动,或者在社区里宣传环保知识,他们还会把社区的报废小屋整理一新作为宣传环保意识的课堂。对他们来说,比起给大财团打工,或者得到什么名利上的光环,他们更愿意把宝贵的时间献给自己关心的家庭、朋友和社区生活。因此,没有人能够把意志强加在他们头上,他们只为需要而工作。虽然有些人无法完全不上班——毕竟免费看病不像在路边捡个免费罐头那么容易,但是只要降低对财务的依赖,就算必须上班,还是可以做到自我掌控。

极端环保者
极端环保者

  极端环保者

  汽车对社会和生态带来很大的破坏,大部分人都把焦点放在燃烧汽油产生的污染,却经常忽略了其他,比如因为开路而消失的表土面积、森林和原野,以及车祸造成的人与动物的伤亡。基于这些原因,不消费主义者提倡尽可能不使用汽车,而是选择徒步、滑板、脚踏车、搭便车、火车等等。搭便车是去填满原来空着的位置,并没有增加额外的汽油消耗,所以是被他们所接受的。

  在食物方面,不消费主义者有时也会自己种些蔬菜水果,这些天然的植物不但可以提供口粮,而且还可以净化备受污染的城市空气。如果没有条件自己种植蔬果,还可以进行野外采摘,有时野外采摘得来的收获也不比在超市里翻捡下架商品小。总之,“天生天养”是他们对待食物的态度。

  让城市乐观温暖

  在不消费主义者之间建立起来的感情让他们摆脱了消费主义下将所有物品商品化的思维模式,原本越来越冷漠的城市在他们的群体里烟消云散。没有了功利目的,没有了等级化的价值,没有了工作中的上下级关系和巨大的物质压力,他们觉得这种温暖、平等的感情才是原本应该有的真正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也正因为这样的人际关系,几乎所有的不消费主义者都是非常乐观的,他们把别人看来不可思议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同时还具有别人不具有的自由和自信。凡·卓林曾经是一个小有名气的小提琴家,成为不消费主义者已有3年,他说:“有一天,我在家附近的一个垃圾桶找我的‘午餐’,翻到一个破了的CD机,它还能放,音质也不错,但让我兴奋的还不只是这个,我听着那曲子,竟然是我最喜欢的曲子,我曾经有过这张CD,可因为听得太多被磨损报废了。我跑遍各处都买不到,可却在这垃圾堆里找到了。”兴奋的他说着这些时,流露出喜悦的表情。

  “不消费”的时尚标签

  很多的不消费主义者是年轻人,他们之所以支持不消费主义,大部分是为了环保和摆脱功利的人际关系。还有一些人,他们原来过着奢侈的生活,也是消费主义的追随者之一。现在,对他们来说,不消费是他们面对世界的态度,他们是想用自己的行动告诉自己和周围的人,放弃原来看来绚烂浮华的生活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精神收获。

  51岁的娜尔森是不消费主义者中的一员,此前她是某跨国集团的CEO,年薪以6位数来计算。2005年,娜尔森毅然辞去了CEO的工作,并成为不消费主义者中的一员。“我们的行为是常人难以接受的,被视为社会的边缘人类。”娜尔森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这样去做,但是我们希望自己的行为可以引导人们树立合理的消费观,按需购物的观念。”娜尔森坦白地说,过去她每年花费在自己身上的食物、衣服、书、交通等日常开销至少要10万美元。可是现在,她的生活不再需要任何开销了,志愿者服务代替了之前忙碌的工作。

  1845年,对现代文明有排斥感的美国人梭罗,前往瓦尔登湖,并自给自足地过了两年。1854年《瓦尔登湖》出版,让西方人开始反思现代社会和奢靡的消费文化的弊病。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不消费主义者的群体中来。这些人中的很大一部分都受过高等教育,有很体面的工作,十分有诱惑力的薪水。他们加入的理由各不相同,但是对消费主义的厌恶和对环保、非功利关系的追求让他们走出了原来的圈子。随后他们再把不消费主义的潮流带到更多人中,不消费主义者已经成了所有具有环保精神、人文精神的时尚者的身份标签。


组图:美国不消费主义者街边捡垃圾吃编辑本段回目录

组图:美国不消费主义者街边捡垃圾吃

近年,在美国有越來越多人透過自愿性的拾荒、分享物资、不购物、不工作、居住在废弃空屋中等生活方式来抵制建立在剥削地球资源、牺牲儿童与劳工权益健康、并造成暖化的全球经济体系。他们称自己为“Freegans”(不消费主义者)。

组图:美国不消费主义者街边捡垃圾吃

2009年3月18日,美国纽约街头,“不消费主义者”(Freegans)在垃圾堆里寻找食物。

组图:美国不消费主义者街边捡垃圾吃

在经过纽约时,在前往一个纽约朋友家的时候,有幸遇见了这一群Freegans。因为黑夜正是他们出动的时候。一路上,遇见了好几群在翻垃圾桶的人,但是他们找的不是我们国内拾荒者捡拾的易拉罐等,而是食物。

组图:美国不消费主义者街边捡垃圾吃

到了朋友家时,座谈中我说起路上的所见所闻,他笑了笑。他解释道,这个群体是早就有的,但是,随着经济危机,很多人加入了这个群体中,既有不失体面的组织,又可以大方的做,何乐而不为呢?然后,他细心地给我介绍他们的行动。

组图:美国不消费主义者街边捡垃圾吃

Freegans最“骇人听闻”的事迹莫过于在垃圾箱里翻拣食物。他们在超市或餐馆的垃圾箱中翻拣每日例行丢弃的轻微瑕疵品,或是刚刚过期的罐头,有时也到到餐厅索取免费的剩余食品。他们认为消费者浪费了数量巨大的产品,并同时制造了同样数量惊人的垃圾。

组图:美国不消费主义者街边捡垃圾吃

一名男子找到一个表皮轻微破损的橙子。

组图:美国不消费主义者街边捡垃圾吃

有些人甚至会提醒民众垃圾分类要处理好,因为有些人会将食物与其他垃圾一起处理,这样就会污染了那些食物,这在美国人的眼中是不可饶恕的,因为食物是上帝赐给人类的,你用不上,也要将它清净奉还给上帝,对此。一般的美国民众,在处理垃圾时,也会格外小心。

组图:美国不消费主义者街边捡垃圾吃

但是,这些Freegans与乞讨者是有本质区别的,他们不会去乞讨,更不会接受施舍。他们只是秉行他们的宗旨:用行动与“失去理性”的消费主义保持距离,以减少对企业的支持及对地球环境的冲击。他们认为这样做可以减少垃圾存有量,并降低制造新食物及物品的机会。

组图:美国不消费主义者街边捡垃圾吃

而其他人的眼中,这只是一个人的信仰问题,所以,不太喜欢关涉他人私生活的美国人对这些人一般都持肯定的态度,因为在他们的眼中,他们与环保人士没啥区别,甚至跟小区物业可以攀比。

组图:美国不消费主义者街边捡垃圾吃

一名女子在垃圾堆中翻拣蔬菜。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美国民众在应对经融危机时,有部分人加入这个行动中,究竟是抱着什么心态,也不明了,毕竟一个人的信仰是他内心的事儿。但不可否认,肯定混入之辈。但是,既然能够解决一些困境,又何妨呢?

组图:美国不消费主义者街边捡垃圾吃

在垃圾堆中“淘”到的三文鱼片。朋友在看到我听后沉默不语时,就问我有何感想。我只说出几个字:This is the belief。朋友肯定地点了点头。

组图:美国不消费主义者街边捡垃圾吃

刚过保质期的甜甜圈。 在回去旅馆的时候,在此遇见这些人,就会笑笑地跟他们打个招呼,然后轻轻地走过,因为,面对一个在履行信仰的人,我们都要心怀虔诚,即使不是它你所信仰的。

组图:美国不消费主义者街边捡垃圾吃

一名男子在街边“享用”战利品。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http://finance.sina.com.cn/leadership/mroll/20090731/13126555314.shtml
http://style.sina.com.cn/news/2009-08-13/084047160.shtml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不消费主义者 Freegans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Freegans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