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3797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0-08-10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央视创业帮
央视创业帮
《纽约时报》推虚拟现实应用
《纽约时报》推虚拟现实应用
维亚康姆中年危机
维亚康姆中年危机
BBC全媒体战略
BBC全媒体战略
英法视听新媒体建设
英法视听新媒体建设
BBC媒体融合报告
BBC媒体融合报告
新型媒体集团
新型媒体集团
新闻客户端探索
新闻客户端探索
机器人编辑报纸
机器人编辑报纸
《新闻晚报》停刊
《新闻晚报》停刊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媒介融合教训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媒介融合:哪些无能为力?编辑本段回目录

  媒介融合已成新闻界的热门话题,随便看看——“媒介融合的大趋势”、“媒介大融合的趋势”、“媒介大融合的大趋势”……叠床架屋铺天盖地,大家都往一个方向走,本文坐下来问一句:在哪些地方,媒介融合无能为力?
  先看事实:

  一、电视融合的累累白骨

  “定位”理论之父阿尔•里斯与人合著《品牌之源》,认为“这是迄今为止我们所写的最为重要的一本书”,讲了好多融合失败的案例,挑出3个略加温习:

  之一:微软版互动电视。1997年,微软收购WebTV电视网,投入5亿多美元,结果很凄惨,到里斯写书的2004年,WebTV有100万注册用户,相比使用中的1亿电视机,只占1%。但微软已经沉迷于融合,比尔•盖茨希望通过一个有线机顶盒,把个人电脑、互联网和电视机组合成巨大的起居室娱乐和信息机。后来呢?到2010年这仍是不可捉摸的“想起来很美”,唯一确凿的是盖茨先生辞职了。

  之二:美国广播公司版互动电视。之一是新媒体融合传统媒体,之二反是。后者希望观众看电视时有些事可做,于2004年推出《名人摩尔Ⅱ》等互动节目。电视机观看常规节目,还可使用电脑通过该公司的网站得到另一套节目。这些节目确实与众不同,它需要有个人电脑才能获得所有节目的内容。个人电脑中的电视卡接收标准播放图像,网站提供附加的图像。里斯调侃:“听上去有些复杂,事实上就是复杂。……有多少观众在很容易地按一下遥控器就能看电视的情况下,愿意找麻烦去启动电脑看电视节目呢?”

  之三: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版互动电视。值得回顾当时的玫瑰梦:“设想坐在沙发上,在整块墙壁大小的等离子电视上观看由《烹调》杂志制作的节目。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提供数字版菜谱,你把菜谱发给冰箱,它就知道你要牛奶,就会到网上订购……”——这梦想我们多熟悉呀!媒介融合论者一次又一次给我们描绘类似蓝图。交流、购物、玩游戏、喝牛奶……一切都好,只缺烦恼……只是我们永远吃不到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的牛奶了,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已经不存在了!

  里斯的书不是专讲媒体,甚至主要不是讲媒体,但他的话值得深思:网络是主动媒体,电视是被动媒体,当想把两者并在一起,就会更糟。他还说:融合观念存在了这么久——第一个互动电视系统于1977年推出——却只取得了很小的进展,这非常让人吃惊!①

  二、报纸融合的辛酸狼狈

  让我们挥挥手告别里斯,从国外回到国内,从电视转向报纸,分析后者求融合三招:快、怪、晒!

  第一招:快。其特定含义是追逐网络的即时播报。整体的是一报两投,南京《扬子晚报》、上海《新民晚报》都曾把报纸分为上午版和下午版。很快遇上一堆麻烦:堵车高峰期,报纸如何发行?读者还说只买到“半张报”,广告商还斤斤计较哪个版是“非主流”……超级郁闷!一报两投火爆爆开场、静悄悄收场。零散的是快得失实或跟风网络。上海《新闻记者》多年持续评选“年度假新闻”,2009年初曾感叹:“2008年出现的假新闻,来源于网络的比例远远高于历年。”2010年又感叹:“让人大跌眼镜的是,2009年不少假新闻都来自主流媒体的新闻网站。”再回头看几年:“2005年的不少假新闻都源于道听途说。”②——2005年还是“传统假新闻”,2008年进入“现代化假新闻”,2009年,后现代了,真与假、主流非主流分不清了!——网络的快往往牺牲核实和真实,传统媒体学到了人家最坏的东西。

  第二招:怪。假新闻中有怪新闻,真新闻中还更多怪新闻。向网络学习,尽量弄得古怪、煽情、耸人听闻。以前对“黄色新闻”、“小报新闻”多进行伦理批判,有了网络,还可以加一个思维角度:你怪得过网络吗?网络红人一个比一个“小报化”,芙蓉、凤姐、伪娘……从前最多算“花边新闻”,现在进化为大版专访的“文化娱乐新闻”!要进化到哪一步呢?网络的怪是无国界的“全球比怪”,当“全裸天鹅湖”、“78岁老伯大战AV女优”……都可以BT下载,报纸能比它更怪吗?

  第三招:晒。免费上网“晒”出所有内容。即时回报的诱惑与遭受遗弃的恐惧让报纸心神大乱,顾不得听听日本朝日新闻社原总编中马清福2003年的告诫。他说:“美国最初在这方面的失败一直影响到现在”,由于预计网络新闻有光明前景,《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纷纷上网,免费人人都高兴,网上读者得到了。“但是,毫无疑问这样并没有带来利益。当报社发现这种经营矛盾的时候,一切都已经太迟了。”③

  莫道君行迟,更有迟行人!最近的是2010年3月24日,日本青少年友好使者代表团媒体分团访问《重庆晨报》,最让他们好奇的是,晨报办起“重庆晨网”这个网站——“这不会削弱报纸的影响力么?”这媒体分团的成员来自《读卖新闻》、日本每日新闻社、TBS电视台、朝日电视台、产经新闻等30多家日本媒体,都是部门负责人或骨干,内行看门道,一眼就看出了“命门”!日本客人介绍:日本网站不能随便转载报纸的稿件,有很高的门槛,报纸一般也不会主动涉足网络媒体。晨报主人回答:纸媒办网络,不仅不会让读者流失,还能扩大报纸的受众……④还是20年前美国报纸的思路,先烈的血呀……白流了!

  三、新媒体是小众媒体

  放眼世界,新老媒体的融合主流是失败——少数成功的个案也有,但你不能从轶事去找通则。通则是什么?里斯说网络是主动媒体,电视是被动媒体。我再推进一步:传统媒体是大众媒体,新媒体是小众媒体。前者众所周知,只需论述后者。因用户从事个性化搜索、圈子化交流、手工化生产,三层叠加遂使新媒体成为小众媒体。

  个性化搜索。搜索取决于兴趣,还取决于有多少时间、在一天中的那个时段、以及当时的心情、希望获得多少信息等等,直言之,搜索根植于个体差异。尼葛洛庞帝曾设想报业公司办“我的日报”,有了搜索引擎,再也不需要,把每天的搜索汇总,就是“我的日报”。也没有任何报社办得起小众细到“一个人”的“我的日报”。有人说数字化报业要先办网、后办报,或者干脆脱离纸媒转成电子报,似乎没想过电子报不是与纸媒,而是与网络搜索的——还是免费的“我的日报”面对面竞争,结局恐怕不大妙。

  圈子化交流。网络中惊喜不断,当谷歌访问量超越传统门户网站,人们说搜索是网络的核心;当2010年3月facebook的访问量超越谷歌,人们又说社交是网络的核心。两个核心不可能都对,却可能都错——就是一个也不对!真正的核心是背后的小众。搜索小到“我”,社交小到“圈子”。只看facebook的中国版,QQ校友录、人人网(原校内网),不就是一个个学生圈子么?而以书评、影评、乐评为主题的豆瓣社区,在我写此文的2010年6月,覆盖542个城市的4048万网民,有16万个用户自建的兴趣小组——平均每个小组253人,这不是小圈子交流又是什么?再考虑那些临时小众,如BBS的话题与跟帖;固定小众,如网易社区、讨论版、QQ群、博主及其追随者……更可看清什么是小众甚至微众的圈子化交流。

  手工化生产。与工业化、组织化生产相对的手工制造。远在Web2.0之前,甚至在1998年新浪、搜狐携海外资金进入国内之前,网上最热闹的地方是个人主页,那些把个人趣味和爱好做成“手工”产品的人,推动了网络的普及。到Web2.0,用户“自产”内容更是蔚为大观:博客、播客、拍客、晒客、闪客、短信迷、网络写手……近几年又兴起微博,手工生产的门槛不断降低,唠唠叨叨、其乐滔滔。有人说微博的出现是里程碑,标志个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里程碑”这个词也用滥了,总不好几米就竖一块里程碑吧!但拉长时段看,从Web1.0到Web2.0,从个人主页→博客→微博,倒是越来越显出手工化生产的草根狂欢。

  以上分析新媒体的几大进展:搜索、社交与微博,从一个侧面看出其发展,愈来愈凸现小众媒体的本质或趋势。这趋势就揭示出媒介融合的根本难题——系统对其他课题的低效性。按日本学者增成隆士的阐释:系统存在的意义就在它对某个确定主题有效,“可是,某个事物为某个确定的任务而被构成为系统,那么它的系统的特性越强,则必然对于其他别的课题越是低效的,甚至会成为它们的障碍。”显微镜是高度系统化的,但愈好的显微镜,观测天体愈没用,反而不如肉眼!⑤那么,小众媒体与大众媒体融合,是要把显微镜与望远镜相融合吗?

  四、内容生产无法融合

  仅凭上述论述就否定媒介融合么?不,我们还要深入实际,分析新老媒体的内容生产如何、为何无法融合。

  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继承了报纸探索成形的一套机制,盖伊•塔奇曼概括为“新闻生产网络”。它依据三个前提:受众只对发生在某些地点的事情感兴趣,只对某些组织的活动感兴趣,只对某些话题感兴趣;从而形成收集新闻的三种制度:地理边界化(采访有地理中心与区域边界,界外依靠通讯社或媒体联盟)、组织集中化(与区域内集中提供消息的组织建立固定联系,现在常称的“跑线”或“跑口子”)、主题专门化(金融、教育、健康、就业、旅游、房地产、汽车、文娱体育等设立专刊)。三者交叉重叠,靠制度建设新闻生产网络。⑥

  但这个制度,新媒体无法用,或不必用。它是小众媒体,更确切说是非地域的小众媒体,首先就要否定地理边界化,像新浪网,要考虑中国网民,还要考虑国外的中文网民。随之也要否定组织集中化,地理无边无界的组织,如何安排记者驻站或跑线?给它采访权,它也无法像传统媒体一样收集新闻。最后的主题专门化略为复杂,早期的综合门户网站与传统媒体相近,但继续靠“近”就有麻烦,还是听网易副总编辑张锐说:

  “门户网站在生产模式上也有很深的编辑模式危机”,它沿袭传统媒体,靠编辑进行内容的筛选、加工、排序。这种模式在Web1.0还有一定竞争力,但在Web2.0、Web3.0的背景下,遇到巨大的挑战。“网易每年花在版权上的费用是5000万元,而真正有价值的、能够带来收益的可能只有10%,也就是说90%的成本被浪费了。我们每天抓取很多新闻,但在页面上能够呈现的只有5%,另外95%的内容都被沉没了。传统的编辑模式便于把关,也便于议程设置,但很难迎合用户多样化的信息诉求,也使大量长尾内容被浪费了。”⑦——新媒体是小众媒体,你拿大众内容原封不动塞给小众,就必然浪费90%。

  奠基于报纸的内容生产机制,略加修改后为“各类”传统媒体所沿用。因为它是生产新闻的基本制度,一举解决了三个问题:如何满足“大众”的共同需求;如何与消息来源建立固定联系;如何有效率分配三种媒介稀缺资源:采编人员、生产时间、版面空间(或播出时段)。以之为主干,还有其他制度的配合,如新闻查证、新闻阅评、编前会、绩效考核等等,从而保证了原料供给→制造加工→产品销售的一条龙。

  新媒体满足小众则是完全不同的内容生产制度,想想百度的搜索、网易的游戏、腾讯的QQ,你让新老媒体怎么融合?新制度经济学特别强调制度的重要性,按诺思的说法:“制度提供人类在其中相互影响的框架,使协作和竞争的关系得以确定,从而构成一个社会特别是构成了一种经济秩序。”⑧重复一遍,不同制度构成不同的媒介经济秩序,甚至媒介社会,难怪回顾美国在线-时代华纳10年合并,离不了“同床异梦、内部斗争、互不信任”等关键词,也一致公认媒介融合有组织文化的磨擦。

  而以上分析说明,“磨擦”一词太轻飘,至少在内容生产这个制度文化的层面,两者根本无法融合。把“系统对其他课题的低效性”深入到制度,就显出了融合难题的核心症结。现代化生产是以“制度”为中轴结构和运行的,广义地说,制度是规范人的行为的程序、规章、伦理道德和习俗的集合。因而,制度文化必然影响到精神文化,服务大众与服务小众,不同的价值取向如何融合?一些人在新闻中救人,另一些人在游戏中杀人,本来不相干,非要融合进一个圆屋顶,他们会互相瞧不起,这个组织要得精神分裂!

  制度文化又必然影响到行为文化,只说融合论者常说的要培养“全媒体记者”,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样样精通,既有照相机又有摄像机,既会策划活动又会“织围脖”,还时不时去豆瓣、人人网开个小组逗粉丝……你说的每个笑话我都笑了,是你变幽默还是我变快乐……我告诉学生,别傻了!老天要下雨,你这个“候补全能”会在找工作时遇上大麻烦,人家会问:你最擅长哪一样?捞鱼摸虾,丢了庄稼。“全能”违背了“分工”的基本法则,哪怕是相对的全能,其出路要么是董事长,要么是万金油,那些当不成董事长的万金油,人到中年后又到哪儿去了?!

  五、融合之外的主流选择

  回到开头引过的里斯,他是坚决反融合的。其理论根据是达尔文提出的两类竞争:一是进化,二是分化。简单地说,进化是趋同竞争,分化是趋异竞争,里斯认为分化是事物发展的趋势,因而反对融合。⑨

  从这个视角看,为什么报纸融合有辛酸狼狈?就是想趋同,与网络比快、比怪、比免费(把所有内容往上晒),比又比不过,倒霉的就是自己。为什么电视融合有累累白骨?小众媒体要做大众媒体的事,微软要搞电视;大众媒体要做小众媒体的事,连送牛奶都要管!根子上还是想趋同。达尔文提出趋同之外的另一种选择:分化,转化成社会科学术语,就是分工、再分工。让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

  恐怕更早觉醒的是新媒体,现在网站的新闻产品根本不是盈利的主要手段,去问问腾讯、问问新浪,新闻是它们最重要的筹码么?他们更看重自己的网络生存能力或技术优势——即为小众服务的优势,不然无法解释新浪为何要大推博客或微博。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网站要转制为企业,那些“什么内容都做,就是不赚钱”的网站,很快会明白坚持融合做“大众”会死得更快!

  传统媒体不会全部转制,与新媒体的小众生产与交流相对,它们在中国工业化、信息化、民主化、城乡统筹……直言之,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将继续担当服务大众的“公共性”瞭望、协调和沟通的角色。它当然有自己的问题,但不能乱投医,像那个老笑话说的,找医生治他的驼背,把人也治死了,不找那医生,还可以把驼背驼上好多年呢!传统媒体坚持融合做“小众”,总有一天蓦然回首:报纸多了一家亏损的网站,并不等于就变成了一个全媒体!

  那么,我完全反对媒介融合么?否!它是个多义词。有学者追溯Convergence在新闻传播领域的演进,阐释不同传播语境下该词所表达的六种不同涵义:1、媒体科技融合;2、媒体所有权合并;3、媒体战术性联合;4、媒体组织结构性融合;5、新闻采访技能融合;6、新闻叙事形式融合。⑩本文只讨论其中一项:媒介组织结构融合,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办不到;更好的选择是趋异、分化、分工,在服务大众与小众之间,打造各自的核心竞争力。⑾在这个基础上,媒介融合的其他项目,如科技融合、战术联合、采访技能或叙事形式借鉴倒是可能的。但是,因为组织结构是媒介“内容生产”制度的核心,核心无法融合,就不能对其他融合抱过高的期望,更不能轻信什么“大趋势”、“大汇流”。

  我理解的媒介融合,用个比方,就是带橡皮的铅笔。你愿意用大字眼,说那是录入数据与消除数据的媒介融合,也行,它也成功了。但是,迄今为止,绝大多数铅笔不带橡皮,绝大多数橡皮也不带铅笔。手机报、网络电视、电子杂志或电子书,它们会成功的,特定时刻还会特别成功,如突发事件报道、奥运会世界杯报道……但再次强调不能从单独事件找通则,通则是融合媒介不会成为主流!主流是新老媒体各走各的路,各自发挥服务大众与服务小众的特长,手机报等融合媒介现在是、将来也是边缘产品,就像带橡皮的铅笔。

  (原载《新闻记者》2010年8期)

[注释]
①阿尔•里斯、劳拉•里斯:《品牌之源》,56~60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②贾亦凡、陈斌、阿仁:《2009年十大假新闻》、《2008年十大假新闻》、《2005年十大假新闻》,《新闻记者》2010年1期,2009年1期,2006年1期
③中马清福:《报业的活路》,90页,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④《30多家日本媒体骨干与本报记者编辑交流》,《重庆晨报》2010年3月25 日
⑤增成隆士:《美学应该追求体系吗?》,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美学研究室编《美学译文》(2),297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⑥参见盖伊•塔奇曼:《做新闻》,46~51页,华夏出版社,2008
⑦晋雅芬:《媒介融合背景下报业转型的是与非》,《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12月30日
⑧道格拉斯•诺思:《经济史上的结构与变革》,227页,商务印书馆,1992
⑨同注1,33、37页
⑩宋昭勋:《新闻传播学中Convergence一词溯源及内涵》,《现代传播》2006年1期
⑾参见陈国权:《分化是传媒发展的趋势——“融合论”质疑》,《新闻记者》2010年3期

作者: 张立伟  单位:四川省社科院新闻传播研究所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http://academic.mediachina.net/article.php?id=6423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

标签: 媒介融合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