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1735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0-10-11
土土
土土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中国移动凛冬
中国移动凛冬
中移动Jego
中移动Jego
中移动重构飞信
中移动重构飞信
王建宙自述
王建宙自述
中移动香港实验
中移动香港实验
中移动新互联网帝国
中移动新互联网帝国
中移动互联网战略
中移动互联网战略
中移动九大业务基地
中移动九大业务基地
中国移动4G抉择
中国移动4G抉择
中移动增长放缓隐忧
中移动增长放缓隐忧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中移动变阵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显示全部]

“变阵”中移动编辑本段回目录

“变阵”中移动

9月2日,中移动成立10年以来最大规模的省公司高管调整基本敲定。如无变故,至少5个省和4个部门的要员都将在近期被调任新职。加上8月已进行的人事调动,在短短一月之内,中移动将有超过1/4的省公司变更“一把手”。

这只是巨人转身的一个微小侧影,更多的震荡还在或明或暗处进行。

不愿具名的中移动人士透露,过去数月之内,中移动对铁通的业务整合已经拉开序幕;已经延用10年的移动梦网模式全面调整;Mobile Market基地更名为互联网基地,并将大举发力;子公司卓望控股及其旗下公司即将重组;WLAN加速建网和大规模发展用户……从人事、架构到业务体系,中移动的诸多变革已在进行。

这场变革,是中移动对自己意识到的公司成立后最严峻挑战和考验的一次有力反击。

威胁下的取舍

传统业务的增长瓶颈,3G业务的先天不足,加上被打破的电信运营商竞争格局,让急需新业务增长点的中移动,加速拥抱神速发展中的移动互联网

北京西城区金融街29号,波澜不兴的表面下,“忘掉成绩、牢记责任”,正成为中移动总部大楼中新的主题词。

“巨大的竞争正由互联网而来。”9月15日,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专访时,中移动董事长王建宙说,随着通信业与互联网的融合,产业价值链正在发生转移,核心环节已被苹果、谷歌等IT企业抢夺,中移动面临着巨大的威胁。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打破垄断、平衡竞争格局的调控举措也渐显成效。中电信和联通的冲击、非对称管制的压力,令中移动市场份额不断下降;加上市场渐趋饱和,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增长乏力,利润率持续下降,中移动已逼近成长天花板。

面对成长的烦恼,转型势在必行。

现在的问题只在于,中移动将向何处去?是专注移动话音,还是打破藩蓠,向移动互联网领域扩张?如果是后者,在一个完全陌生且并不成熟的市场,中移动要依循怎样的路径和节奏前行?在此过程中,中移动如何划定自己的势力边界,哪些环节必须牢牢掌控,哪些环节要开放合作避免四面树敌?

这条路并无前人踏足,中移动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超级中移动

看上去,中移动理应高枕无忧。

放眼全球,没有任何电信运营商能与中移动一较锋芒:早在数年前,中移动就已被公认为全球网络和用户规模最大、市值最高的电信运营商。

截至2010年8月底,中移动的用户已经达到5.64亿,根据8月20日国资委公布的央企2009年业绩,中移动2009年收入4901.2亿元,利润1484.7亿元,稳居108家央企榜首。

与之相比,中国另外两家运营商中电信和联通都相形见绌。截至2010年第二季度,中移动仍占据中国手机用户市场份额的70%。2009年,中电信和联通营业收入分别为2429亿元和1590.6亿元,利润分别是141.6亿元和29.5亿元。

在技术研发、设备制造、增值内容等领域,中移动的强大影响力甚至已经辐射整个行业,举手投足就能决定企业命运,改变产业格局。

一位外资设备厂商负责人说,中移动每年的集中采购规模,都是电信设备厂商判断年景丰歉的风向标,这块蛋糕如何切割,更直接影响设备厂商的业绩和行业排名。在2009年,中移动的实际资本开支达1294亿人民币,2010年计划开支1230亿元,高于中电信和联通的资本开支总和。其中,有约70%用于网络、传输环节的设备采购和网络维护。

而在内容领域,中移动的话语权“更权威”。

“中移动说有20%的坏账,你就只能结算到账面收入的80%,中移动说你违规,你就必须整顿业务甚至下线。”一位SP(服务供应商)人士说,由于业务的上线、运营、收费乃至监管,都由中移动掌控,大量的内容厂商一直依附中移动生存。在本世纪初,多家互联网公司正是依靠中移动分成,才得以上市并挺过互联网寒冬,而现在,中移动的影响力则更进一步,甚至令其他行业公司都要仰中移动鼻息。

比如无线音乐,据四川移动2009年9月内部报告,中移动分成已成为唱片公司在中国内地的主要收入来源,占据了华纳收入的29.41%,环球的39.49%,EMI的43.4%,索尼的50.82%,其他唱片公司的70%~80%,中移动无线音乐基地更成为中国98%的新歌首发平台,每年带动全网收入超过200亿元。

政策转向

虽然影响力不断扩张,但在公开场合谈到这一话题时,中移动高层却往往避之唯恐不及。

让中移动讳言的原因在于,电信市场化改革以来,中国政府一直以打破行业垄断、建立相对均衡的市场竞争为主旨,并屡屡通过电信重组等举措重塑市场格局,一旦成为“出头鸟”,必然招致强硬管制。

8年电信重组中,中移动曾是最大受益者。2000年成立后,相对年轻化的公司结构,让中移动在没有历史包袱状态下,抓住了移动通信对固定电话的替代趋势,而率先进入香港资本市场,也让其拥有了更合理的治理结构。在此后的“黄金十年”高速发展中,屡次的电信重组,均对中移动影响微弱。无论是中电信南北拆分,还是后来的网通合并重组,均让中移动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在这样稳定的架构中,中移动成为中国电信行业新的领头羊。

所谓福祸相依,取代中电信地位的中移动发现,原来公众针对中电信的经营非议,监管层反垄断的矛头,开始转向中移动。

2008年5月,在工信部主导下,中国进行了第三次电信重组,并于次年1月发放了3G(第三代移动通信)牌照。在此过程中,固话萎缩的中电信获得原联通的CDMA网络,如愿进入移动通信市场;联通网通合并之后,也拿到期待以久的WCDMA牌照;“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中移动则被要求合并一直经营困难的铁通,并以产业基础最为薄弱的TD-SCDMA为3G标准。

这其实不是最坏局面。当时在坊间流传的重组方案,甚至不乏“拆分中移动”之议,与之相比,政府最终施行的方案已被认为“相对温和”和“相对市场化”。

“其中原因在于,对电信行业的监管思路是在左右摇摆。”一位国资系统的人士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

这位人士说,电信行业的监管思路一直有所分歧。一部分人认为,应该坚持以强硬手段,维持产业格局平衡,打破强势运营商的垄断暴利;另一部分人则认为,电信行业已经实现市场化,当前更应该维持运营商实力,确保中国运营商参与乃至主导国际通信业的走向,避免被欧美拉开距离。

令决策层棘手的是,在需要同时推进电信市场化和扶持自主创新的特殊国情下,中移动既是需要监管的目标,也是需要扶持的目标。“在未来1~2年内,扶持自主创新与民族产业的国家政策会导致对监管政策的干扰。”在一份内部报告中,工信部电信研究院专家分析认为,在此过程中,只能以促进竞争为中心,综合运用各种政策进行监管。

一位中移动人士透露,在中移动内部,如何应对政府管制政策的研究一直在进行。“政府有可能出台的非对称管制政策包括:单向的携号转网、跨网漫游,以及市场份额的上限管制”。其中携号转网可能带来用户的大量流失,网间漫游会抵消中移动与竞争对手间的网络优势,上限管制则可能令中移动被迫减缓甚至停止用户发展。除此之外,网间结算政策、号码资源分配等问题,工信部有可能向中电信和联通倾斜。

目前,工信部还未出台跨网漫游和上限管制举措,但单向的携号转网已经开始试点。按照计划,天津、海南两地10月16日就将开始携号转网试商用,天津用户可在三大运营商之间自由互转,海南用户则只能从中移动携号转向中电信和联通。

“至少1~2年内,这一政策对中移动还不会有太多影响。”电信业内人士认为,携号转网需要先在小范围试点解决技术问题并了解用户趋向,再逐渐大面积推广,而且从国际经验看,与政策初衷相反,用户往往会从弱势运营商流向强势运营商。

在该人士看来,携号转网政策的最大意义在于,作为政府的明确态度向中移动施加震慑,“中移动不得不放弃市场占有率最大化的策略,转为以保有中高端客户、拓展3G用户为主的防守姿态,以避免触发政府的更严厉举措出台。”该人士说。

TD-SCDMA发展迷局编辑本段回目录

面对政府管制,TD-SCDMA成为中移动的重要砝码。

TD-SCDMA是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3G标准,2001年4月与WCDMA、CDMA2000共同成为世界三大3G标准。在中国以举国之力推动自主创新国家战略的大势下,TD-SCDMA已被赋予技术本身以外的意义,被视作中国追赶甚至引领国际电信技术发展的关键所在。

在中移动内部,TD-SCDMA一直是一个纠结的话题。

自发展之初,起步较晚的TD-SCDMA就错过了全球第一轮3G发展高峰,在WCDMA全球掠地,不断兴建商用网络时,TD仍在实验室中缓慢前进。直到2006年中国开始积极推动时,无论是技术成熟度、稳定性乃至产业链各个环节,TD-SCDMA都已远远落后。

如果只考虑商业运营,TD-SCDMA就像一剂“毒药”:脆弱的稳定性意味着网络随时可能出现问题,影响大量用户通话;薄弱的产业链意味着用户要花更高的成本,买到的却是性价比更差的终端。直到现在,即使中移动已用诸多手段全力“催熟”TD-SCDMA,其业务质量依然屡受批评。

这也是国家意志将中移动与TD-SCDMA强行捏合的原因:如果没有最强势的运营商推动,TD-SCDMA有可能中途夭折。

中移动不得不将身家性命押在TD-SCDMA上。

“工信部监管的目标,是在加大对中国移动2G网络的管制力度同时,支持中国移动TD-SCDMA的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中移动2009年完成的一份内部报告显示,在对中移动2G业务进行非对称管制同时,工信部也对扶持TD-SCDMA不遗余力,从网络建设,资源共建共享,频率、号码资源支持,财政政策,政府采购,加快项目审批,纳入自主创新和高科技产业化基金,加强产业研发,引导推进业务应用,到出台优惠结算政策,每个环节都高度重视。

因此,中移动只能在2G投资上保持谨慎,通过大力推进TD-SCDMA以求一搏。

2008年到2010年上半年,中移动为TD-SCDMA投入巨大。一位中移动人士透露,2009年提前完成TD-SCDMA三期工程后,中移动已经将2011年的建网任务提前到2010年,计划于年底前覆盖全国330个城市,建设基站超过20万,实现“三年规划,两年完成”。

与此同时,通过巨额补贴,出台用户不换号、不换卡、不登记就可使用3G的“三不”政策、推广无线市话等办法,中移动吸引了大量用户入网TD-SCDMA,截至2010年8月31日,TD-SCDMA用户已经达1341万。

工银国际9月中旬的研究报告预测,未来几个月中,由于诺基亚等手机厂商的TD-SCDMA新款手机上市,中移动3G用户数还有可能加速增长。

问题在于,建设TD-SCDMA容易,运营TD-SCDMA难,发展TD-SCDMA用户更难,仔细算账之后,中移动开始有了新的计较。

“目前,每发展一个TD-SCDMA用户,平均终端补贴不低于1000元。这意味着,如果要依靠补贴把2G的用户全部搬到TD-SCDMA上,成本将超过5000亿元,相当于中移动近5年的净利润。”一位中移动内部人士说,在内部会议上,中移动高层已经转变态度,表示在建设发展好TD-SCDMA同时,也兼顾成本价值,不能只为了在短期内冲刺发展任务量,就大规模打掉公司效益,“对于要不要尽快把TD-SCDMA建设到县、乡,一定要慎重。”

这一思路也获得分析师认可。“虽然目前中移动的3G新增用户数持续增长,但公司ARPU值却在下降。”招商证券8月底的报告认为,由于TD-SCDMA的技术劣势,中移动主要依靠大量的手机补贴和价格战抢夺3G用户,但这样获得的用户可能大部分都是只打电话不用数据业务的低端用户,很难提升业绩和ARPU值,还将明显增加成本压力。

不过,中移动的犹豫令产业链再次彷徨起来。“我们现在并不确定,中移动的后续重心是尽快上4G,还是继续发展3G,这意味着我们产品线的规划和研发都必须放缓。我们可以跟着中移动一起赌博TD-SCDMA,但不能还没看清形势就把所有赌注都压上去。”一位手机厂商人士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

不过,一位中移动内部人士认为,产业链的担心过于杞人忧天。

“与几年前形势还不明朗不同,现在中移动与TD-SCDMA的命运已经绑在一起,无论从政治还是从商业考虑,中移动都不可能抛下TD-SCDMA,唯一的差别只在于,是牺牲利益不顾一切地推动TD-SCDMA,还是把握节奏精耕细作。”该人士说,中移动依然会对TD-SCDMA进行补贴和扶持,但与此前相比,会引入更多的竞争机制,并建立终端质量评估和质量考核体制,以促提升TD-SCDMA运行质量,“只要是优秀TD-SCDMA产品,都会获得好的回报。”

扩张WLAN

放缓TD-SCDMA同时,中移动其他网络的建设仍在推进。

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当属LTE。

LTE是3G的演进技术,可以容纳更快更高的数据流量,成本却只有3G的1/4。通过发展LTE,在下一代网络的技术竞争中将局势扳平甚至赢得先机,避免3G阶段一步落后步步落后的困局,这是中移动长远布局中的关键一环。

2010年以来,在中移动的推动下,LTE进展明显。上海世博期间,中移动就在世博园内建立了LTE试验网,以保障工作人员、记者和游客的移动网络需求,此外还计划于年内在3个沿海城市进行规模试验,与沃达丰共同研发LTE手机的合作也已经敲定。

除此之外,今年7月以来,中移动也开始大规模架设WLAN网络。

WLAN是基于Wifi技术的无线通信网络,速度可达3G网络的10倍,但只能覆盖较小区域。在此前,中移动已经在机场、酒店等公共场所实现Wifi网络覆盖。据中移动人士透露,中移动计划在现有网络系统上加装WLAN设备,从而在短时时间内迅速建立一张高覆盖的WLAN网络,为用户提供数据服务。

中移动人士透露,积极建设WLAN网络的原因在于,移动互联网发展导致无线流量快速增长,对现有网络已形成巨大压力。此前,在2009年底的一个行业会议上,中移动研究院副院长王晓云曾表示,中国无线流量将以每年231%的复合速度增长,宽带需要会在数年内增长66倍。而据中移动人士透露,由于数据流量增长,少数地方的通话质量已经有所下降。

该人士表示,与TD-SCDMA和LTE是中移动未来的战略支点不同,WLAN建设并投入应用非常容易,但更多是增加数据容量,分流网络压力的补充手段,无论是安全性、商业模式还是战略意义,都并非中移动重点。

据业内人士估算,中国至少已经有超过1亿台电脑、智能手机及其他终端设备具备Wifi功能。这意味着,通过WLAN网络分流,中移动通信网络的压力有望大大缓解。

中移动人士表示,按照规划,通过成熟的2G网络作为收入的主要来源,TD-SCDMA是面向未来的演进网络,LTE着眼长远逐步推进,WLAN承载和分流流量,中移动将建立一个立体的接入网络体系。其中2G与TD-SCDMA是两张大网,WLAN和LTE则在部分地区重点覆盖,用户可以在不同环境下,通过不同的方式接入中移动统一的业务平台。

目前,外界最关心的是,除了还不会规模建网的LTE外,中移动将如何平衡其他网络的资本投入——这将直接影响产业链的发展方向与格局。

在8月的财报发布会上,中移动总经理李跃表示,2G、3G以及WLAN具备不同的覆盖能力和业务场景,将长期共存,协调发展。

一位中移动人士则透露,在此之前,中移动放缓了2G投资,将主要精力用于发展TD-SCDMA,LTE虽然积极推动但并未产生大的投资。未来的投资结构则会进行调整,2G网络的投资会有所回升,以提高网络质量和利用率,确保服务稳定,在TD-SCDMA上则会略有收缩,在发展同时兼顾效益,WLAN会加快布局和推广,争取在年底前形成千万级的用户规模。

增长天花板

虽然未来已有多方布局,但在当前市场,中移动由攻转守却没有悬念。

在2008年初的高峰时期,中移动占据的市场份额超过3/4,新增用户市场份额更高达近90%,当时中移动每月新增用户超过700万,联通却只有100多万。但在电信重组以后,中移动的市场占有率逐月下滑,目前市场份额已经降低至70%,新增用户市场份额更下降到50%左右。

在3G市场上,中移动的优势微弱。截至2010年8月,联通3G用户总数已经达到951.1万户,中国电信的3G用户也超过了800万户,虽然规模都不及中移动,但三足鼎立之势已成。而在3G用户的质量上,联通3G用户的ARPU值已经超过100元,也远超中移动的3G用户。

“中移动的3G用户发展已经落后于竞争对手。”香港投行分析人士表示。

市场份额变化背后,是中电信和联通的大举发力。重组后,中电信在强势推出天翼品牌同时,以大规模补贴、销售社会化等手段发展3G业务,并利用宽带优势全业务捆绑发展用户;而联通则苦心经营WCDMA网络,利用3G优势和高端智能手机带动争夺优势资源,如在2009年联通的400亿元资本开支中,有超过300亿元用于购买3G通讯设备以及建设WCDMA配套工程,引入iPhone也带动了3G用户大幅增加。

不过,竞争对手们难以长时间保持对中移动的压制。

联通2009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了62%,被资本市场质疑3G投资过快。分析师们认为,联通高举高打的3G战略,已经带来公司资产盈利能力的下降与整体周转速度放慢,“以规模换市场的战略已经演变为一个易放难收的赌局。”

如果只看财务报表,即使在最坏情况下,至少2~3年内,中移动的行业领先地位都还难以动摇。9月20日,中移动发布8月运营数据,当月新增用户542.8万,新增3G用户158.5万,两数据都超出预期,被外界视作中移动市场下滑趋势放缓征兆。

而根据瑞银内部预测,即使持续减少,到2012年,中移动的整体市场份额仍会高于60%。

在资本市场看来,中移动更大的麻烦是:电信行业竞争日渐激烈、ARPU不断下降、新业务增长放缓、移动普及率提高,令新用户开拓日益困难。这也是当前中国乃至全球电信行业的发展天花板。

“中移动通过开发新业务来寻找新利润增长意义重大。”申银万国分析报告认为,“中移动目前大约70%的收入来自于语音电话服务,该服务的增长已经趋于平缓。”

“在新兴增值业务未出现前,中移动已从稳定增长型转换成缓慢增长型。”辉立证券则认为,虽然3G业务发展稍微落后,但中移动一家独大的竞争格局仍无法撼动,未来两到三年,中移动的主要困扰还是行业用户增速放缓、3G运营成本上升,以及整体资费水平下调。

事实上,自2008年以来,中移动的收入增长速度和净利润增速都已经在高速下滑。而好消息是,竞争对手的下滑趋势比中移动更加明显,所以中移动的行业收入份额不降反增。

一位中移动人士透露,李跃不久前在内部会议上也表示,中移动确实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但除了TD-SCDMA外,都是全球运营商面临的普遍挑战,而现在中移动需要考虑的是,以什么样的成本、能力和强度去应对竞争。

破局移动互联网

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专访时,王建宙认为,未来移动互联网和数据业务将成为中移动成长的最重要动力。

从2003年到2009年,中移动的数据及信息收入已经由179亿元增长到1211亿元,占收入的比重也从10.6%上升到29.2%,但这些数字都还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快于桌面互联网,并且其规模将大得超乎多数人的想象。”2009年12月,摩根士丹利在其发布的移动互联网研究报告中认为,未来5年内,移动互联网用户就有可能超过通过PC接入互联网的用户。

“运营商将处于有利的位置。”报告中认为,无线数据使用量的增长会影响到整个产业链,所有公司必须根据消费者推动的份额变化来调整自己的业务,但运营商“规模+频段+稳健的资产负债表”将成为制胜的关键因素,并有望从网络扩展和4G产品的问世中获益。

在中移动内部,这份报告颇受推崇。

中移动一直对移动互联网极为重视。早在2007年,中移动就曾组织一个逾30人的研究小组,对中移动如何发展互联网业务进行研究,并在提交相应的内部策略报告中认为,中移动可以关注“移动门户与手机桌面系统,例如客户端的发展;定位、搜索、商旅等与互联网紧密相连的应用;PC与手机内容、应用的互通模式,移动互联网门户的营销职能等业务”。其后不久,中移动便成立139.com,商用飞信并逐渐拓展无线互联网业务。

这也是中国运营商最早进行类似的移动互联网尝试。此外,从2005年至今,中移动已在各地成立9大业务基地,其目的也正是为了卡住移动互联网的关键环节。

尽管如此,中移动的行动依然过于迟缓,随着苹果iPhone和App Store在全球掀起的手机网络应用浪潮,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已经全面加速,此时中移动才发现,一些重要的机遇已经擦身而过。

“运营商将移动互联网当作打翻身仗的制高点,但事实上,有些本属于自己的机会正在悄然溜走。”2010年8月,国内行业媒体撰文批评三家运营商,认为运营商对移动互联网价值链的控制理念和力度一直处于矛盾和困惑状态,从而错过移动终端操作系统、手机支付等关键机会。

一位中移动人士透露,对这些外界批评,中移动高层大都认可甚至引为借鉴,但中移动应该如何才能做好移动互联网,即使中移动内部的一些相关人员都无把握。

“无论是企业文化、业务流程还是运行体制,中移动乃至旗下公司都与互联网企业相差太远。”一位分析人士说,与传统行业的发展趋势明显不同,互联网在某个业务爆发前,外界很难看清它未来会有多大市场,成功的企业出现往往有很大的随机性,而且往往是一些反应灵活、看到趋势立刻转向的小公司迅速崛起。“这些公司从发现机会、决策到开始研发可能只需要一周甚至更短,但在运营商的体系内,这个流程会被拖得很长,而且新的创意往往因为风险过大被直接放弃。”

这意味着,即使运营商看到机会,但由于内部问题拖慢发展速度,依然会被互联网公司迅速超越。这也是中移动早早开始尝试,却始终未有好收成的重要原因。

增值业务变阵

中移动已没有退步余地。

由于电信业与互联网的相互融合,两大产业链不同环节的业务相互渗透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在这个财富的创造和消亡的过程中,如果只是固守原地,必然被不断挤压,最终只能成为用户获取移动互联网服务的网络通道。

这也是中移动一直担心出现的局面:被互联网厂商“通道化”。

在此之前,国外运营商中,除了日本的NTT Docomo依然处于产业核心,沃达丰等强势运营商在产业合作中维持一定的掌控权外,很多的小运营商已经在IT企业的冲击下沦为管道。

更危险的是,越来越多的IT企业已经开始向电信业腹地展开攻势。

“苹果、谷歌、微软、黑莓等通过终端或操作系统向电信市场渗透,Skype、雅虎、softroute通过提供Voip(网络电话)直接参与电信市场竞争,这都对运营商构成巨大威胁。”一位运营商人士说,即使是“相对合作”的腾讯,其无线QQ也是中移动飞信等运营商即时通讯业务的对手,甚至有可能直接动摇运营商的话音业务根基。

行业渗透加剧的竞争格局,促使运营商必须做出改变。

一位中移动人士透露,集中力量发展面向移动互联网的业务平台,正在成为中移动的变革要点。

其中,最重要的当属Mobile Market,该人士透露,Mobile Market在中移动内部业务体系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有望超越中国移动无线音乐、手机视频、手机游戏以及手机阅读平台,成为中移动真正的“互联网基地”。

这意味着中移动增值业务模式的又一次全面转身。在此之前,中移动2000年推出梦网模式,通过与SP、CP的合作扩大移动互联网影响力,但由于产业链良莠不齐,导致大量不良内容泛滥;从2005年开始,中移动开始由放转收,在加强合作伙伴监管同时,在各地成立集中化的业务基地,到2010年7月30日,中移动正式授权广东移动建立中移动的互联网基地,至此,中移动已经在各地建立无线音乐、物联网、手机阅读、游戏、手机视频、位置、电子商务、手机动漫及互联网9大基地。

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基地模式也显得过于封闭,与之相比,Mobile Market的模式更加开放、业务模式也更加单一、清晰。

虽然业界对Mobile Market能否成功尚存观望,但对中移动来说,一个新的增值业务模式已经逐渐成型。根据中移动公布的最新数据,目前Mobile Market累计应用下载量已超过4000万,引入10万开发者,其中企业开发者超过2万家,上线产品接近3万。

“除此之外,增值业务体系还将有更多调整。”一位中移动数据部门人士透露,中移动在增值业务领域最重要的全资子公司卓望控股近期也将进行重组,其旗下的卓望信息、卓望数码和139.com三家子公司将整合为卓望中国,并以事业部形式对重点业务进行管理。

同时,中移动还会将旗下分散的数百个门户网站全部清理,最终形成一个统一的10086门户,比如139.com,虽然业务平台不变,但已经不再是一个独立网站,而是作为10086网站的社区存在。

在此之前,中移动已经于8月开始在部分业务推行新的合作伙伴管理模式,取消CP(内容供应商)、SP(服务供应商),统称为“移动合作者”,并调整分成比例,这意味着,延用10年的梦网模式将彻底退出舞台。

中移动与其他产业的合作也在悄然加速。9月20日,中移动提名的两位董事沙跃家、朱敏顺利进入浦发银行董事会,两公司业务层面的合作即将展开。

“这些还都只是开始。”中移动人士说,“围绕移动互联网,中移动的创新和变革还会不断进行。”

王建宙:移动互联网改变价值链格局编辑本段回目录

其实我们没有看到,更大的竞争是来自互联网的竞争,现在从Google、苹果已经可以看到这一点了,这个竞争是非常有挑战性的,对中移动也是如此

2010年9月10日,意大利科莫,一个私密的会晤正在进行。

这是一个小圈子的例行聚会:4位参与者分别为中移动董事长王建宙、沃达丰CEO科劳、软银董事长孙正义,以及Verizon Wireless的CEO麦克阿当姆。自2007年以来,这4家运营商已经组成一个牢固同盟,试图合力主导全球通信业前进方向,高管的定期会晤也已成为循例,探讨产业形势变化及确定更新合作是聚会主题。

就在2天前,沃达丰刚将持有的3.27%中移动股份全数减持,而据接近科劳的消息人士透露,未来一段时间,沃达丰还可能减持Verizon Wireless股份。但在这次会议上,这些决策者们讨论的主题却与股权交易没有关联。

在他们看来,全球电信运营商都处于巨大变革中:除了话音和短信业务,手机用户正在使用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业务,这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巨大冲击——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运营商们将面对更多的IT和互联网巨头的跨界冲击。

“这是对电信行业最大的挑战。”9月15日,在天津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独家专访时,王建宙强调说。

此时的王建宙正在完成身份的转变:从6月开始,王建宙已卸任中移动总裁一职,只保留董事长身份,这意味着他不再参与经营管理,却有了更多时间从更高角度来思考。

他要思考,在这场巨大的变革里,中移动如何继续向前。

王建宙的思考

《财经国家周刊》:我们知道,现在你已经不再担任中移动总裁职务,只任公司董事长。这个职务变化对你的最大改变是什么?

王建宙:我现在可以用更多的时间来思考研究,中移动应该如何发展,这样的中移动的战略问题,这应该是最大的变化。

《财经国家周刊》:那么,你现在思考得最多的是什么问题?

王建宙:最近很多人都在问,中移动究竟是一个什么类型的公司,究竟是一个成长型的公司,还是一个公用事业。成长性公司的特点是增长率高,它需要很多的现金,需要不断的投资,可能当时的利润不一定很高,但会不断地增长;公用事业很难快速成长,但是它的业务很稳定,回报也很稳定,有比较高的股息。

我认为,在过去的几年当中,中移动应该说是把两者很好地统一起来了,我们既是一个快速增长的公司,又是一个盈利很好的公司。这两点要统一是很难的,但在过去几年当中,我们确实这两点都做到了,投资也很大,增长也很快,盈利也在不断地增长,股息利润都在提高。

但在下一阶段,中移动还是不是一个成长型的公司,可以成长到什么程度,这个问题很难用一句话说清。我们始终希望,中移动能一直既是盈利性公司,又是增长性公司。

作为一个公司,中移动肯定是要增长的,因为电信行业还没有完全成熟,仍然存在增长空间,但是如何增长,就必须要应对形势的变化。

《财经国家周刊》:在你看来,当前产业最大的形势变化是什么?

王建宙:我认为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全面到来。

去年底,摩根士丹利出了一份关于移动互联网的分析报告,分析得很有道理。整个IT公司,包括技术型公司,包括互联网公司分为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大型机,那是上世纪60年代;第二阶段是小型机;第三阶段是PC个人电脑;第四个阶段是桌面的互联网;第五个阶段是移动互联网。每一个阶段都有每一个阶段的明星,没有一个人说大型机、小型机到个人机到互联网永远是第一名的,没有这种企业,每一个时代都会有当代的明星。现在很明显,苹果已经超过了微软,超过了Google成为市值最大的IT公司,它就是很典型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明星。

而在我们电信这条线,我个人也有个分类,分为三个时代:从100多年前到上世纪90年代,可以说是一个电报和固定电话的时代,在中国,一直到1999年固定电话都占绝对的优势;但到2000年以后,就进入一个移动话音短信时代,主要的收入来自于移动的话音,所有的固定运营商也都转向移动,这是第二个时代;现在,我们进入了第三个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你的业务光是话音跟短信已经不行了,必须把互联网加进去。

在这个时代,所有的IT公司都在向移动转移,Windows Mobile是微软的发展重点,戴尔、联想原来是电脑的,现在都重点转向手机了,苹果更是从电脑到iPod,最后到iPhone、iPad,连芯片公司Intel最近都收购了手机芯片公司英飞凌……可以说,IT企业都进入了移动领域,产业完全交叉了。

中移动的挑战

《财经国家周刊》:对中移动来说,移动互联网的到来,机遇多一些还是挑战多一些?

王建宙:应该说,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现在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是,以前我们一说竞争,就说这个运营商怎么样,那个运营商怎么样,你降价我送手机这些东西,整天都在说,我们运营商怎么竞争。其实我们没有看到,更大的竞争是来自互联网的竞争,现在从Google、苹果已经可以看到这一点了,这个竞争是非常有挑战性的,对中移动也是如此。

移动互联网的一个特点,是会对价值链格局产生变化,我觉得这个挑战是最大的挑战,对电信行业是最大的挑战。

比方说应用商店,就是移动互联网的一个中心环节,但是今天这个中心环节没有掌握在运营商的手里,而是掌握在IT公司的手里,你上网就要去买东西,买东西的钱不是付给运营商,用户不管使用谁的网络,最后都是付钱给IT公司。

也就是说,技术公司,而不是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当中占主导地位。

《财经国家周刊》:那么中移动怎样去应对这个挑战?

王建宙:我们的机会在于创新。我们现在看准了几个重点领域。

第一个是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当中我们最看准Mobile Market。现在看到的,好的App Store(应用商店)有两个特点:第一个全部不是电信运营商的,有苹果的、谷歌的、三星的、诺基亚的,都不是电信运营商的,我没听到哪个电信运营商做过好的App Store;第二,都不是中国公司。我们既是运营商又是中国公司,我想我们一定可以在中文的下载软件方面做到领先,我们要在这个领域做到主导地位,我们觉得确定这个目标是不高的。

第二个重点就是物联网。物联网简单的就是机器到机器,机器到人。这个现在还没有完全突破,一旦突破它对SIM卡的使用,就不是简单的增长,而是翻一番,翻两番了,现在全球60亿人,已经有接近50部亿手机,但是如果是物联网,使用SIM卡的市场容量可以翻好几番。

我前面说过,中移动希望继续保持高成长。如果光依靠话音,增长速度不会很快,所以中移动的增长机遇也要看我们在数据方面能否有所突破,这个市场还是非常之大的。

《财经国家周刊》:面对这些挑战,中移动有哪些竞争优势?

王建宙:现在,外面很多人说,你们电信运营商想做互联网是一定做不好的,因为有很多的例子,都做不好。但是我认为我们还是能够做得好,因为我们有这么多的客户。

今年2月我在美国见了乔布斯,我说我看到了美国的苹果商店,里面全是年轻人在咨询,在购买业务,在搞活动,而我们的动感地带商店,里面也是这样的场面。动感地带有一个新的东西,很多年轻人就要跟着用,我觉得我们也有这种文化的基础,有我们的特点,不是完全没有基础的。

其实我们也做了很多事情,无线音乐我们做得非常专业了,今天哪一个流行歌曲人气最盛,最主要的晴雨表就是无线音乐排行榜,因为我们的量最大,比演唱会、比电台都高很多。比如电子阅读,比如手机报,我们已经有5000万用户,很多人每天的新闻就是通过手机报知道的。所以说,这方面我们还是有优势。

现在我们要做的是,把我们的优势用好,因为我们现在是过渡的、转折的时期,很多的新业务还要培育,要达到产生效益带动增长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财经国家周刊》:中移动将如何培育这些业务?

王建宙:做互联网跟做话音完全是不一样的。原来我们有三个新:新用户、新话务、新业务,现在我们又增加了两个新:新领域,新模式。

新领域是说,现在手机音乐是娱乐业,手机支付是金融业,手机阅读是出版业,如果要做好移动互联网,你就必须要进入新的领域。但在新的领域,你不能按照老的思路来走,原来电报电话时代是不要分销的,只要邮电局直接做就行了;在手机时代,我们最大的特点是建立了大量的分销网络;到了互联网时代,也必须要有新的模式,你进入别的领域,但又不可能通吃,那就要跟别人合作,比如我们跟浦发银行合作就是这样。

交易与合作

《财经国家周刊》:最近沃达丰减持了中移动股份,未来你们是否还会继续合作?

王建宙:会。科劳已经明确向我表示,沃达丰无论是董事会、股东还是管理层,都对与中移动的合作很满意,减持的原因也与合作无关,以后也还会继续合作。除了过去的联合研发、漫游、跨国用户服务、绿色技术推广等合作不变,前几天我们在科莫的会议上又谈了一个新的项目:共同开发LTE手机。沃达丰关心FDD,我们关心TDD,我们两家会共同开发一个兼容的手机,让制造商都来响应,这对各个运营商都会带来好处,这一项目我们已经确定下来了,所以跟沃达丰的合作不仅没有减少,而且还在增加。

《财经国家周刊》:但我们注意到,沃达丰此前一直说不会尽快上LTE?

王建宙:情况有所变化。最近沃达丰已经告诉我,他们准备要加速了。主要的原因是,移动互联网带来另一个挑战,就是数据量的爆炸式增长。最近我们和沃达丰、软银、Verizon Wireless开会,大家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数据流量太大,现有的2G和3G网络无法承受,所以LTE的进程加快了。

数据流量爆炸的另一个影响是,我们需要不断地扩容投资,但是因为用户流量都是包月,所以收入并不会随着数据量的比例增长,而在峰顶的范围内,用户用多用少都跟我们的收入没有关系,却跟我们的支出有很大关系。

当然,我们也有自己的应对。第一,我们欢迎数据,因为收入也会有一定的增长,我们今年上半年数据增长了147%,收入也增长了112%;第二,必须要能够很好地管理它。管理它最好的方法是智能手机。我们有一个比较,一个是普通手机,一个是智能手机,还有一个是上网卡或是上网本,它们数据流量比例是1:10:100,所以我们会大力的推广智能手机;第三,不断地满足市场对网络的需要,我们还要不断地扩容。  

大象能否继续快跑?编辑本段回目录

过去10年间,中移动的每一任高管,都在中移动的高速成长中,打下了自身的成功印记。而作为最新的主导者,李跃担负着引导中移动继续快跑的使命

面对前所未有的冲击,中移动能否继续过去10年的快速成长?

在很多投资银行分析师眼中,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乐观。

此情此景就如昨日重现。6年前,联通董事长王建宙调任中移动之时,几乎所有的分析师都一致看空,认为面临增长困境的中移动必将“跑输大市”,直到一年后,中移动的良好业绩才让他们改变观点。

6年之后,中移动是否能再一次突破自我,继续大象快跑?这是对中移动新任总经理李跃的最大挑战。

在外界看来,从2000年成立开始,中移动一直行走于顺境:首任高管张立贵和王晓初用了4年时间为中移动打下基础,现任董事长王建宙又用6年时间将中移动打造成全球最大的电信运营商。但对中移动的下一任掌舵者而言,无论是行业格局变化带来的激烈竞争和政策管制,以及行业成长的天花板困境,还是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创新挑战,都是中移动要跨越的沟壑。

现在,李跃的棋局已经开始落子。从6月履新至今,在李跃的主导下,中移动的诸多变革已经相继推进。

张立贵与王晓初“双中心”

中移动走到现在,首任高管张立贵与王晓初所打下的基础相当关键,中移动专注移动通信、服务与业务双领先、建立动感地带品牌等具有重要意义的战略,都是在此期间得以确立。

了解内情的运营商人士回忆说,中移动有一段特殊的集团公司与上市公司分立的格局,却从客观上成就了中移动。

大多数国企的海外上市,都是资产剥离后分期注入,并且由母公司一把手兼任上市公司董事长,以确保母公司与上市公司在公司财务、人事乃至公司战略上的决策一致。中移动成立于2000年,但早在此前3年,广东、浙江邮电管理局旗下的移动资产就已经在海外上市,电信重组后,常规操作应该由上市公司与母公司管理层统一为“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并逐渐将资产管理权转移回到母公司,但由于张立贵与王晓初错综复杂的关系,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中移动成立之初,张立贵任集团总经理,王晓初则担任集团副总经理以及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兼CEO。一位运营商老员工说,两人在公司战略上意见多有相左——比如张立贵曾主张进军固网,王晓初却坚持专精移动业务,数度对抗之下,最终张立贵坐镇北京,主掌集团业务发展,王晓初则长居于香港,以上市公司为根基深耕细作。此后,张立贵身为集团总经理也迟迟未列身上市公司董事。

戏剧性的是,此时的“双中心”格局,本来有可能引发公司内部分裂等深层次冲突,但在当时的特殊环境下,却意外地为中移动打下重要基础。

“当时,电信、网通、联通都还未在海外上市,即使后来上市了,也由于高管长居国内,与海外投资者之间亦无紧密联系,推行现代企业治理方式的变革也远不及中移动。”该人士说,有常驻香港经历的王晓初给资本市场留下了“熟悉资本市场规则”与“在意投资者利益”的口碑,2003年3月,因消息传言王晓初可能离开中移动就职联通,中移动上市公司15分钟内就曾蒸发236亿市值。最重要的是,在王晓初的推动下,中移动最早成为中国运营商中治理结构最为规范的企业,这也是后来中移动一直领先于其他运营商的重要基础。

与此同时,张立贵在集团的苦心经营,也令中移动用户快速成长。2000年4月,中移动成立时国内约有4500万手机用户,其中约4/5是中移动用户,而到2004年底两人离开中移动时,中国手机用户已经达到3.3亿,其中中移动占据约65%份额。

王建宙“大象快跑”

王建宙时代中移动的成功,被很多人视作时势造英雄。

对于王建宙,业内毁誉者参半。毁者认为王建宙不过运势过人,借中移动之势才得以成就个人;誉者则认为王建宙观长远,善谋略,行事稳健,在中移动后6年持续增长中作用关键。

很多人认为,在中移动成立的前10年,中移动一直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发展一日千里,但在事实上,无论是成立之初,还是王建宙履新之初,都颇多挑战。

中移动人士说,在成立之初,中移动除了网络等固定资产外可谓一穷二白,建网还需大量资金,租用电信干网时也曾大受打压,其间一度到现金流枯竭边缘,而在王建宙上任时,中移动的用户增长和APRU增长已经出现困境,海外投资者对中移动的看衰亦是巨大压力。

拯救中移动成长危机的变革,是中移动对农村市场的开拓——这一被公认为2005之后中移动最关键的成就,大大拓展了中国移动通信市场规模,改变了整个电信产业生态,将行业饱和的时间至少推后了5年。

推动这一变革的正是王建宙。在上任后,王建宙一直积极推动“三新”,即把新客户、新业务和新话务作为业务增长引擎,在这一战略下,中移动积极开拓县域市场,加大推广彩信、WAP、无线音乐等增值市场等策略,后来都被证实成为中移动重要的业绩增长动力。

但在此过程中,王建宙的一些战略也受质疑,比如拓展增值业务领域过于积极开放,一度因不良信息等原因受到公众质疑;比如海外扩张不当,收购巴基斯坦运营商Parktel之后,在当地的发展并不理想;比如中移动在市场份额上对竞争对手步步紧逼,也被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是过犹不及,引来同行敌视及政府管制;TD-SCDMA发展过于积极,拖累公司业务等等。

不管这些质疑结论如何,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在王建宙任期中,中移动突破了外界的悲观预测,并保持高速成长,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电信公司。

“2004年以来,是中国电信市场快速增长,以及竞争白热化的时期,以这个过程中,中移动一直对对手保持强势的打压,确保了自己的市场份额,从战略上来看是正确的。”分析人士认为,王建宙的很多战略,从短期来看或许已经触礁,但从长远来看却有所必要,而其推动的“一个中国移动”、集中采购等举措,也都领先竞争对手,对中移动具有战略意义。

而在外界看来,王建宙的另一个成就,在于积极与外界交流。与其他运营商高管的低调不同,不论是全球运营商同行、设备、终端、内容供应商等合作伙伴、资本市场、其他行业高管,还是媒体记者,王建宙都愿意积极接触,“这在提高王建宙个人形象同时,也为中移动的合作及品牌形象增分不少。”一位分析人士认为,“不可否认,中移动现在全球都具有很大的品牌影响力,王建宙起了关键作用。”

李跃的使命

人称“跃总”的李跃,直到2010年6月才走向前台。但在成为中移动总经理之前,李跃已为中移动立下汗马功劳。

李跃对外一直极为低调。一个例子是,由天津调到集团后,他数年间都对外未发一言,即使是媒体中负责跟踪中移动的记者,多年下来与他的接触都寥寥无几。

但中移动内部,李跃一直手掌重权,长期分管后端网络建设。中移动人士透露,李跃是技术出身,做事务实,注重高效率与成本控制,中移动10年来打造的全球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的移动通信网络就出自他的规划。据透露,早在2004年退休前,张立贵就曾看好行事稳键的李跃,提议由他接任中移动董事长一职,但被李跃婉拒。

多年后,李跃终于站到前台,开始渐露锋芒。

虽然中移动内部一直讳言“交接班”,并坚持很多近期启动的变革都是既定战略,但显然,在过去的近4个月,是中移动变化最大的时期,而且其中很多战略完全是在中移动此前的节奏之外。

比如WLAN,中移动多年来一直未有重视,现在则开始大举建网并发展用户;比如铁通,2008年5月并入中移动以来,除了公专网分离外,一直没有实质重组进展,近期则已经开始内部调整、与中移动推进业务合作,并将在中移动支持下发力宽带业务;比如Ophone,此前中移动一直高调推进,近期则渐无声息,据未证实的消息说,其后续开发计划可能推迟。

此外,中移动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事调整、增值业务体系的全面调整等等,也都受到外界关注。

“以前王总的风格倾向于布局,着眼的是较远期的战略,是不是现在就要出成绩,短期成本是不是高一些都能接受,跃总则比较务实,做得好就做,做得不好就撤下来。”一位中移动人士说。

在这位人士看来,李跃的风格或许正好适应中移动的现状:持续的快速增长已经到达高点,用户增长率,ARPU值都在回落,3G产业链还存软肋,政府非对称管制,而且还面临更多行业的冲击,通过精细化的、更简单直接的、能迅速见到效益的发展战略,中移动可能会错过一些机会少一些布局,但在恶劣环境下的生存能力会有所提高。

对李跃来说,面临的挑战或许更大于他的几位前任。能否继续“大象快跑”甚至更上一层楼,这是中移动未来10年的命题。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来源: 财经国家周刊:http://money.163.com/10/1009/09/6IHV9S0N00253DC8.html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中移动变阵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