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4616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1-11-22
明天
明天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Spotify登陆美国
Spotify登陆美国
Yelp上市
Yelp上市
Fab奇异转型
Fab奇异转型
Zynga上市造富
Zynga上市造富
火狐窘境
火狐窘境
Groupon股价大跌
Groupon股价大跌
Napster倒闭
Napster倒闭
感恩节购物潮
感恩节购物潮
揭秘Groupon
揭秘Groupon
Groupon自比亚马逊
Groupon自比亚马逊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目录

揭秘Groupon编辑本段回目录

Andrew Mason

2011年8月,安德鲁•梅森(Andrew Mason)焦躁不安。
他的办公桌位于Groupon在芝加哥的办公区中央,那是个开放式、呼叫中心格局的办公区。他坐在办公桌前,头带耳麦,眉头紧锁。
过去两年,他的公司一直是商业新闻界的宠儿,但一夜之间恩宠尽失。
他不能死死把着首席运营官的职位不放。证券交易委员会在质询,行业高管们叫他庞式阴谋家。公司早期的员工虽然只是朝九晚五,但向他索要六位数的工资。其中一人甚至起诉了。商业客户们叫苦连天。而梅森和他的董事会虽然资助了他们九亿美元的现金,却仍被批作无能、贪婪,而这钱本来可以用在公司的。
才几个月,地覆天翻。几个月之前,Groupon还是华尔街的谈资。那时,Groupon是有史以来发展最神速的公司之一,拒绝了谷歌60亿美元的收购提案,准备以250多亿美元的估值上市。而如今,人人都在说Groupon的资金链断裂了!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问题出在哪儿?

现在,Groupon终于上市了,Groupon的故事该如何收尾?
我们这个故事来源于内部人士,回答了其中的一些问题。我们的报料人都要求匿名,要么是因为必须遵守美国证监会对计划上市公司“静默期”的规定,要么是因为要遵守与Groupon之间的离职协议。而Groupon公司婉绝评价。

当上资本家
2006年,安德鲁•梅森还是一名音乐专业的学生,正在芝加哥大学攻读公共政策的研究生学位。
梅森创建了一个名为“政策树”(Policy Tree)的网站,发表专题文章,例如“卡尔•罗夫(Karl Rove)应该为中情局的泄密事件被解雇或者主动辞职”等等。
他顺带还承包了一家公司的数据库建设工作,而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和投资人是一名叫做埃里克•莱夫科夫斯基(Eric Lefkofsky)的企业家。
莱夫科夫斯基已经是一名富豪,在呼叫中心和互联网领域拥有几家公司。而梅森只是个实习生。按其中一名报料人的话说,就是“属于整天窝在办公室的那种人”。
2007年1月,借助莱夫科夫斯基的支持,梅森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名为The Point,一个空想社会改良主义者的企业。
The Point是一个社会舆论平台,旨在集思广益,解决问题。
梅森起初并没有打算将The Point做成赚大钱的企业。根据一名早期在此工作的员工的说法,大部分员工当时对此并无异议。
The Point于6月上线,在芝加哥获得了一些反响,但并无起色。
每周一,莱夫科夫斯基、梅森和几名早期员工都会聚到一起,讨论The Point的发展。2008年年中的一个星期一,莱夫科夫斯基受到The Point以前发起的一项活动的启发,提出了一个建议,他认为这个建议可以拯救这个举步维艰的新企业。
通常,人们使用The Point来组织讨论一些事情,希望让世界更美好。
但在这次活动中,一些用户决定探讨如何省钱。他们的计划是召集20来位想购买同一产品的人,希望借此获得团体优惠价格。
据一名当时与会的报料人说:“埃里克认为这就是他们要做的事。也许我们应该建一个独立的页面,专做团购”。
在The Point最初的商业计划中,安德鲁•梅森的确曾提到把团购作为新公司可能赚钱的方法。但是,当莱夫科夫斯基一年多以后提出这种想法时,梅森和其他早期的高层却并不以为然。一名当时的与会人回忆,“团购好像并不是我们任务的核心。”
但是,2008年的整个夏末初秋,莱夫科夫斯基仍然没有放弃他的想法。他会说起他妻子及她的朋友要购买的那些昂贵的钱包,然后说:“这太疯狂了!她们为什么不一口气买20个?这样就能打折了!”
这段时间,随着次贷危机的爆发和信贷市场的停滞,全球经济自由落体般地下坠。2008年9月,雷曼兄弟申请破产,著名的硅谷风险投资公司红杉基金(Sequoia)发布了一篇报告,《安息吧,好日子》。梅森和莱夫科夫斯基决定裁员。
一位和早期员工关系甚密的报料人透露:“有市场崩溃的压力,再看看我们烧钱的速度和收入——我们也该尝试点什么来弥补了。”

Groupon

Groupon诞生了——一群空想社会改良主义者,自称根本不想赚大钱的人,出于绝望,启动了这么个计划外项目。
报料人都认可梅森的功劳,他提出的一些意见决定了日后Groupon的特色,比如每天只做一单交易,购买优惠券的人数量不够的话,交易就不生效,只做本地企业的优惠券。
其中的一些特色是由Groupon的关键基因演变而来;这是一群“不情愿的资本家”建立起来的企业。
一名早期的员工这样说:“我们为自己找借口,我们这么做是为了帮助人们在他们的城市里找到乐趣。”
“我们早期开展的订单主要是一小时音乐吧券或者是跳伞活动之类的。我们不希望搞了一个团购,结果买的东西最后扔进垃圾填埋场。我们不想卖积压的小物件。我们也不想处理运货和退货问题。”
这些不情愿赚钱的人决定,Groupon每天只做一单团购,而且只为当地企业推销优惠券。他们认为,日常电子邮件应该附搞笑动画。梅森还决定,在银行不贷款的情况下,Groupon应该为当地企业提供短期现金流的渠道。
梅森的主意立竿见影。当地的媒体闻讯公司的做法,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报道。而员工们也成功地从亲朋好友所办的本地企业中拉来客户签约。
据一位早期的员工透露,“商家开始告诉我们说,‘我在每日糖果(Daily Candy)上做10000封定向电子邮件营销,要花费X元,而你说,可以让我免费给10000人发促销邮件,条件只是如果他们购买了,我们就给你提供折扣?这可真是开了眼了。’”
到2008年年末,安德鲁•梅森和埃里克•莱夫科夫斯基意识到,The Point最终要成为Groupon。12月,莱夫科夫斯基将泰德•莱昂西斯(Ted Leonsis)招致麾下。泰德创立了AOL并成名致富。后来,莱昂西斯最终当上了Groupon的副总裁。莱夫科夫斯基的长期商业伙伴,布拉德•基威尔(Brad Keywell)也入伙了。
然而,The Point/Groupon的其他人可没有那么清楚的眼光看清公司的此次转型。
“起初,我们以为这只是一个非常规的小项目,通过它帮助我们盈利,继续发展我们的The Point。但是我想,这种想法很快就改变了,因为我们意识到我们已经逮住一条大鱼的尾巴了。”

Groupon Office Tour

2009年1月,Groupon在其首席技术官肯•佩里蒂尔(Ken Pelletier)的小公寓里举办了公司节日派对。到场的包括公司所有的员工及配偶,以及与公司有关的重要人物,佩里蒂尔亲自下厨烧饭。
一年之后,Groupon拥有300多名员工。
两年之后,员工人数超过5000人.
如今,Groupon拥有10000多名员工。
投资商们开始把Groupon称为有史以来发展速度最快的公司,他们其中一些还投资了Facebook。
这个项目第一个大考验就是进军第二市场:波士顿。一名Groupon早期的员工这样解释道:“在芝加哥,我们有庞大的亲朋好友圈子,签约和散播消息都不是问题。我们很多人都认识企业主。让这些企业主相信一家本地公司并不难。”
扩张进行得出奇的顺利——全靠技术方面的创新。
在Groupon开张的头几个月,每一单交易关闭后,客户支持负责人乔•哈罗(Joe Harrow)每天下午都要花3个小时给那些购买了Groupon优惠券的顾客发邮件。
9个月后,Groupon研发了一款专门针对此项新业务的软件。
Groupon又成功开辟了第三个市场:纽约。到这时,按一名员工的话说,“我们就像有了开辟市场的剧本,一座又一座城市,照做就行。”例如,Groupon清楚应该在广告上投入多少,才能在一座新城市培育一个数量足够的用户群。
到2009年夏天,莱夫科夫斯基开始在每周一的例会上施加压力,要求Groupon尽快扩张。
他开始建议Groupon到年底之前能发展到5座城市。
随后,他开始要求年底之前达到10座城市。
据一位了解这些会议的报料人透露,最后,莱夫科夫斯基干脆张口就说:“我们为什么不开足马力,为什么不努力一点,全速发展?”
“我们意识到,规模是敲开市场的主要壁垒。于是,我们想打入尽可能多的城市,因为我们发现,有人正原封不动地照搬我们当时的模式,在各地迅速冒出来。我们说,我们要么追着他们,击垮他们,起诉他们;要么超过他们,尽力做到最好。我们的选择就是不回头,尽全力做大做强。”
一位与Groupon董事会熟络的报料人说,正是Groupon的投资方、恩颐投资(NEA)的董事长彼得•巴里斯(Peter Barris)提供了支持这份野心勃勃的扩张计划的原始分析材料。
Groupon开始逐渐成长为拥有大量员工的新兴企业,并任命罗伯•所罗门(Rob Solomon)为首席运营官。所罗门曾卖掉自己的公司,效力于雅虎。
此时,不仅顾客们注意到了Groupon,新闻界也闻风而来。梅森上了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财经频道(CNBC),上了“今日秀”(The Today Show)。2010年8月,《福布斯》杂志把梅森放上了封面。他连衬衫都没掖进裤腰。他耸耸肩膀,好像在说,谁?我?《福布斯》的封面写道,“Groupon——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公司:网络新奇才。”
一名早期的员工说:“Groupon开创了一种‘典型的创业文化’。每个人都穿带帽体恤衫,销售代表之间约会——都是这类乱七八糟的事儿。有点像个兄弟会,在一起拼命工作。”
另一名早期的员工回忆道:“在那儿工作真的很疯狂。从2009年到2010年,我们招收了10000名员工。简直是疯了。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们用16个月把业务扩张到45个国家。很疯狂,很带劲,真他妈受不了。”

运筹帷幄的人
    据一位与Groupon董事会成员交往甚密的报料人说:“安德鲁•梅森是Groupon的‘灵魂’,但是董事长、早期的投资人埃里克•莱夫科夫斯基才是‘运筹帷幄的人’。”
    这位报料人还说:“埃里克对日常的经营管理亲力亲为,事必躬亲的程度我认为一般人都会感到惊讶。”
    据一位朋友讲,莱夫科夫斯基是一名典型的企业家,也是一名浪漫主义者,他大学一年级就开始捣鼓生意。他卖地毯给社会下层的人。他将自己的业务范围从1所学校扩展到5所学校,年收入最终达到约10万美元。他说,当时他觉得自己像是“这个地球上的首富”。
    在此之后,他创办了一家T恤衫公司,最后同样把它卖掉了。
    随后,莱夫科夫斯基同他在法学院结识的朋友布拉德•基威尔一起,买下了一家威斯康辛州的公司,名为布兰顿服装公司(Brandon Apparel Group)。这家公司主要生产带有运动徽标的童装。莱夫科夫斯基和基威尔借了很多钱,试图快速扩张公司。公司的确发展很快,但后来破产了。1999年5月,莱夫科夫斯基和基威尔进军互联网,创办了Starbelly.com,在网上售卖公司的小装饰品。在互联网泡沫达到顶峰时,两人将网站高价出售。之后不久,收购Starbelly的公司即宣告破产,其股东起诉了莱夫科夫斯基和基威尔。
    在经营Starbelly期间,莱夫科夫斯基写过一封电子邮件,在这次官司中被作为呈堂证供。通过这封电子邮件,我们就不难理解日后在Groupon每周一的例会上,他要求公司尽快扩张到10座、20座、乃至50座城市的做法了。
    莱夫科夫斯基写道:“让我们开始找点乐子,让我们眩酷起来……让我们宣告一切……让我们不顾一切笃信我们的未来……让我们把事情做到极致……如果我们倒了霉,谁他妈在乎呢……这是一个狂飙突进的年代……我们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
    最终,莱夫科夫斯基的事业逐渐走向成功,推出了一系列基于呼叫中心的互联网公司,专门致力于提高生产效率和和收益。他旗下的公司包括印刷公司InnerWorkings,广告软件公司Mediabank,物流货运公司Echo。其中两家成功上市,而MediaBank刚刚完成了10亿美元的并购。
    接下来就是The Point,后来成为Groupon。

 andrew mason, erik lefkofsky

  

     根据一些报料人的说法,除了促使梅森和The Point团队试水最终造就Groupon的业务,继而敦促其超常规扩张之外,莱夫科夫斯基在Groupon的早期是整个公司真正的幕后推手。
    其中一位报料人说:“安德鲁也不是一个傀儡,只不过如果没有莱夫科夫斯基,Groupon不可能走到今天。”
    另一位与Groupon董事会关系甚密的报料人透露,因为在早期阶段,梅森不得不“四处兼顾”。
    莱夫科夫斯基精于运营效率和财务制度,所以当梅森专注产品和研发的时候,他不得不“同时兼顾COO(Chief Operation Officer,首席运营官)、CFO(Chief Finance Officer,首席财务官)和董事长的一些职责”。
    从那时起,埃里克一直在一些细节问题上给梅森施加压力,诸如“我们如何回笼和支付现金,如何购买服务器?” 
    “而现在,他可以放心地把工作交给梅森,这样他就可以外出路演,对有关商业模式、财务、资金的每一个细节都了如指掌。埃里克和董事会的每一个人都对安德鲁充满信心,希望助他一臂之力,成为历史上最成功的创始人和CEO(Chief Executive Officer,首席执行官)。”
    如今,莱夫科夫斯基不再出席公司所有的运营管理会议。但他仍然是Groupon的最大股东——持有约21%的公开发行股份,约为安德鲁的3倍。

carol bartz

60亿美元太少了
    截止到2010年的夏天,Groupon上线18个月,已经拥有几千名员工,营业收入数亿美元,业务拓展到十几个国家。引起互联网大公司的注意,并将其纳入收购目标,只是一个时间上的问题。
    雅虎率先出手。
    2010年上半年的某个时间,雅虎集团发展部的主管安德鲁•西格尔(Andrew Siegel)主动出击,开价30亿到40亿美元收购Groupon。Groupon最吸引雅虎的是其承诺提供个性化服务。
    然而对于Groupon而言,雅虎却并不具备任何吸引力。
    根据一些报料人透露,安德鲁•梅森根本就不想加入雅虎,为其CEO卡罗尔•巴茨(Carol Bartz)效力,他对Groupon的董事会就是这么说的。
    他还说,“我们才刚起步。我还没有准备好。”
    Groupon拒绝了雅虎的提议。
    但是,董事会和Groupon的投资人也向梅森传达了一个信息。有朝一日,要么他选择接受类似他刚刚拒绝的这样一份报价,要么他选择带领公司上市。
    一名投资人回忆起当时的对话:“我们说,好吧安德鲁,你是获得了风险投资,但是你要记住,风险投资家总归要抽身。不见得就是明天,但是,如果有公司想要收购你的公司,你必须要深思熟虑,因为这并不光是你一个人的事情,也是你的员工、期权持有人和投资人的事情。”
这一天梅森并没有等得太久,又一份巨额报价接踵而至。
    不出几周,在经过谈判之后,谷歌向Groupon开出了一份巨额报价,达57.5亿美元。以如此高的价格出售公司,对于梅森、莱夫科夫斯基、莱昂西斯以及Groupon的其他股东来说,回报高得令人难以置信。基威尔和莱夫科夫斯基可以分别赚得6亿美元和18亿美元。
    Groupon的投资人和董事会董事、风险投资公司Accel的凯文•埃法西(Kevin Efrusy),同样也是Facebook的投资人之一。Facebook曾经明智地拒绝过几起高额收购建议。因此,埃法西强烈反对接受谷歌提议的想法,“他总是拍着桌子大喊,‘我们不能卖,我们不能卖’。”
    最后,Groupon也拒绝了谷歌的提议。
    “并购没有成功的原因只有一个,”一位与Groupon关系密切的报料人说。
    “反垄断法。”
    Groupon的董事会担心,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会花费9到18个月的时间来审查这起并购案,而结果很可能是否决这场交易。
    “莱夫科夫斯基非常神经质,这9到18个月他都别想睡觉了,最后他会崩溃的。”
    于是,谷歌向Groupon的董事会开出了令人瞠目结舌的8亿美元,作为并购失败的分手费。
    

Eric Schmidt Larry Page Zeitgeist '09

    结果还是太少了。
    即使可以获得这么多现金,Groupon的管理层和董事会仍然担心,一旦通不过审查,公司就会变成“一家破公司”,因为在过渡期间很难招募员工,也很难扩张规模。
    “同时,我们开始发现我们的公司在疯狂成长,这说明这桩交易对谷歌来说赚头太大了。”这位报料人说。
    尽管如此,假如谷歌再一次提高价码的话,那可能就把Groupon纳入麾下了。
    一位报料人说,“如果谷歌报价75亿美元而不是57.5亿美元,我想并购就可能达成。”
    

Brad Keywell_and_Eric Lefkofsky

    拒绝谷歌的报价改变了Groupon的投资人和董事会成员对公司的看法。
    根据一位熟识Groupon投资人的报料人回忆说:“谷歌提出以60亿美元收购公司,安德鲁和埃里克做出了正确的决策,他们与董事会和许多人反复磋商之后说,我们知道涉及一笔巨额金钱的得失,我们知道如果我们现在就把公司卖给谷歌,我们个人也可以赚一大笔——我们拿到我们的钱,变现走人——但我们认为这么做不对。我们将和公司同生死共存亡,继续建设公司。”
    “于是我们说:‘好!但如果你对谷歌说不,那你就必须上市’。”
    几位与Groupon关系密切的报料人都证实,谷歌的报价收购和上市目标整个就是一次严峻的考验,改变了梅森,也改变了他对公司未来的想法。
    一位报料人说:“谷歌的并购提议撤销的时候,安德鲁就对自己说,‘我要做CEO’。”
    另一位报料人说:“我认为他很受激励,他意识到在这个分岔的路口,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新闻界最终获悉了谷歌的收购提议,数额之大令人难以置信,这让Groupon的知名度再创新高。

尼古拉斯•卡尔森(Nicholas Carlson) | 2011年10月31日
初译 LDY 审译 fking86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http://article.yeeyan.org/view/257632/232448
http://www.businessinsider.com/inside-groupon-the-truth-about-the-worlds-most-controversial-company-2011-10?op=1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揭秘Groupon Groupon内幕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Groupon内幕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