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企业社会化产品 编辑本段回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
随着社会化媒体的发展,社会化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人理解和重视,一些针对企业的社会化产品如Yammer者也慢慢走进人们的视野。根据国外研究机构Mzinga,Teradata Aster和The Center for Complexity in Busines联合市场调查发现,企业级社会化产品在市场营销64%、客户服务47%、员工协同39%和产品销售27%等领域应用广泛。
由于企业活动的特殊性,企业级的社会化产品主要分为两种,一类是针对企业内部业务流程和人事管理的企业内部社会化应用,Yammer即这类产品;另一类是针对企业与外部交流的,主要是企业在公共社交平台的营销、客户服务、关系管理等需求而设计的产品,如Buddy Media 就是一类。本文以社会化产品功能性为主,抽样分类为大家介绍几款国内知名的社会化技术产品。
企业内部社会化技术产品
案例#1 明道
明道是梅花网旗下的企业社会化网络服务,网站成立于2012年1月。与大多数欧美产品类似,明道采用了类微博的信息发布和展现方式。用户可以通过相互的关注关系和群组关系来实现有目的的信息分享和沟通。在基本的信息功能之外,明道还提供了图片中心、文档中心、问答中心、任务中心、投票、同时通讯录、我的消息和应用接入等功能。从功能设计上来看,明道极其注重企业内部的知识管理功能,文档中心、问答中心、知识门户应用等功能可以说都是为知识管理服务的。另外,通过任务中心的项目和任务管理,实现企业内部的工作协同,在任务面板中同时提供讨论等交互功能,加强工作协同的社会性。
明道提供基于iPhone和Android手机的客户端软件,能够实现大部分的Web功能,方便移动办公。同时为企业用户和第三方开发者提供API。目前,明道提供免费和收费的两种版本,后者拥有增加的增值功能,其提供的私有部署版本为企业提供SaaS云服务。
案例#2 金蝶微博
金蝶微博是由金蝶集团开发的企业社会化应用,由于金蝶特殊的企业服务背景,金蝶微博也有特有的一些特点。金蝶没有将文档、问答等功能区分开来,完全采用类微博的信息管理方式,支持图片文档文字投票等信息形式。但相对于其他类似的企业社会化应用更关注企业私密性,其宣传口号中也称金蝶微博是以企业为核心构建的安全、独立、私密的社会化网络服务平台。在金蝶微博中,用户可以创建除了企业社区之外的公共社区,所有的社区之间的信息是完全隔离开来的。金蝶微博强调公司社区的管理,有公司社区管理员的申请审核功能。此外还提供公告、表扬、微博墙、赞、收藏等功能。金蝶微博也提供基于iPhone和Android手机的客户端软件,但不提供第三方开放接口。(由于其第三方接口限制开放,所以小编未能体验。经金蝶官方告知,金蝶提供第三方开放接口)
案例#3 tita
Tita是由北森推出基于工作协同的类Yammer企业内部社交网络,其最大的特点是将企业内部社交协作与传统的绩效KPI管理、人才测评等人力资源管理功能整合在一起。用北森CEO的话说, tita需要打造的不是基于“兴趣”、也不是基于“人际关系”的社交网络,而是完全基于“工作关系”的企业社交网络。应该来说,tita虽然是一个SNS,但是其重点不是社会化,而是工作协同和流畅的工作流程。从网站功能设计上看,Tita所有的功能围绕项目和任务展开,在工作协同中引入分享和讨论等社会化元素。Tita注册也需要有企业邮箱,某企业邮箱第一个注册的为该企业的超级管理员。用户不能创建私有群组,不能和非企业邮箱用户交流。发送的内容可以公开到企业,也可以私密发送到团队或项目。Tita的社交化限定在企业内部,并且分享和任务功能也限定到特定的人和团队中,在工作协同等相关内容上功能突出。
三者对比
虽然都是服务于企业内部社会化产品,三者在产品定位、核心功能、商业模式上有着明显的区别。明道以企业知识管理为重点,注重知识分享,商业模式较清晰,通过版本不同和私有部署等策略,有着明显80/20定律影响下商业模式的痕迹。金蝶微博以企业内部交流分享为主,兼顾岗位之间的交流;Tita注重企业内部的工作协同,借以促进企业的社会化。但是金蝶和Tita商业模式不甚明了,采用的是常见的互联网产品的免费模式。
企业对外社会化营销管理产品
国内企业级社交化产品以公共社交平台管理产品为主,本文举孔明社交管理与众趣为例。这类产品大多以社会化媒体营销管理为主,在功能上看中跨平台的内容管理、粉丝管理、数据分析、社交监控、协同管理等社交媒体营销重要内容。
案例#4 孔明社交管理
孔明选择了互联网思路,产品免费开放,有数据显示孔明社交管理用户数已经过万。

孔明社交管理
案例5 众趣社会化
众趣则采用了“产品加服务”的发展模式,众趣主张是站在管理的视角,系统化流程化的帮助企业管理社交网络。
写在最后的话
社会化是一种趋势,而企业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为了生产能力的提高、企业内部管理的和谐,还是处理外部危机或社交媒体营销,其不可避免的必须面对社会化程度剧增带来的各种问题与机遇。企业级的社会化产品以企业的社会化需求为起点,通过某些特定功能的专注与延伸,必然存在的巨大的市场价值,但是这类产品到底会如何发展?到底何种功能能被市场接受?归根结底,在于产品是否能够满足企业的利益增益需求以及员工的个人职业社交需求。
欢迎评论与大家分享你的观点。
———————————————————————-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帮助我们转发它分享给你身边的好友。
本文来自@SocialBeta 的内容贡献者@杨元龙 的原创。
本文链接:http://www.socialbeta.cn/articles/social-business-product-in-china-2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