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巨头PE化编辑本段回目录
迟有雷
互联网巨头公司PE化的趋势愈发明显。
4月29日,阿里巴巴集团以5.86亿美元购入新浪微博公司发行的优先股和普通股,约占微博稀释后总股份的18%,从而成为新浪微博第一大单一机构股东。
此轮投资完成后,阿里巴巴在移动互联网的羽翼更加丰满。对于手握50亿美元现金的阿里巴巴来说,通过投资或者并购的方式可以帮助其迅速完善战略布局。事实上,经历了2012年一年的休整,阿里巴巴今年投资步伐明显加快。从已经披露的数据显示,阿里巴巴已经发生了8起投资和并购案列。
除了阿里巴巴,诸如腾讯,百度,盛大网络等互联网巨头也都在扩张自己版图的边界。如腾讯的投资速度和数量就非常惊人。不仅在腾讯内部有多个投资基金,并且也有专门的投资并购部门。一位熟悉腾讯投资的人士透露,腾讯每年投资的数量可能上百。
SK资本合伙人陈恺认为,由于对行业的了解,互联网公司在TMT投资领域也有着先天的优势。而很多创业者也寄希望通过巨头的投资获得资源照顾。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甘剑平则告诉经济观察报,“中国在过去几年,几乎没有什么大的收购,现在是三个巨头收购或者行业整合,我相信未来还有很多这样的机会。”
博弈无线
在PC互联网时代,巨头已经纷纷成长起来,在各细分领域都能见到巨头的身影。而移动互联网来临时,已经赚的盆满钵满的巨头们希望通过投资或者并购的方式迅速切走蛋糕。
阿里巴巴无线事业部副总裁邱昌恒透露,移动互联网是今年阿里系最重要的战略重点之一。对于阿里来说,如何在蓬勃发展的移动互联网领域复制自己在PC互联网领域的优势,是决定未来发展的头等大事。
去年11月开始,资本市场陆续传来阿里巴巴投资新浪微博一事。彼时,一位原淘宝天下高管向经济观察报透露,阿里巴巴投资新浪微博已经在内部讨论许久,而价格是阻碍双方最大的障碍。
时隔半年,谈判46次,双方妥协后的结果是:阿里巴巴5.86亿美元稀释新浪微博18%股份,给出了后者32.56亿美元的估值;新浪授予阿里一项期权,允许阿里在未来按事先约定的定价方式,在新浪微博持有股份上升至30%。
对于阿里巴巴来说,除了微博和电商相结合的社会化电商是其追求的方向。在无线端,微博的用户数据和入口优势已经不言而喻。
数据显示,新浪微博注册用户人数已经超过5亿,日活跃用户为4700万,75%的活跃用户通过移动终端登录,即每天有超过3500万人通过移动终端上微博。
这一数字仅次于腾讯的微信。在今年深圳IT领袖峰会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就微信表示了担忧,“我看见微信,我也很紧张。”
现在看来,马云可以稍安勿躁了。除了淘宝和支付宝无线端,阿里巴巴通过投资或并购的方式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埋下重兵。阿里巴巴先后将UC浏览器,美团、陌陌、丁丁优惠、在路上、快的打车,新浪微博等纳入版图。还有一些未被双方公开披露,但已经被传遍互联网每个角落的公司。其中,墨迹天气和高德地图备受资本市场关注。这两者的用户量均已超过1亿。
上述无线APP均已代表了移动互联网各个细分领域,也是用户达到目标的入口通道。邱昌恒说,“对于入口型产品都会优先考虑。”
对入口的渴望,还有互联网三巨头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之一的百度。上周,百度作价3.5亿美元左右收购视频公司PPS。这是百度近年最大的一笔投资。一位接近百度的人士透露,收购PPS更多的是看重了后者在无线端的用户量以及打造的入口优势。
但是相比阿里巴巴,百度在无线领域的投资略显保守。上述接近百度内部的人士表示,百度内部对投资战略颇感失望,“小公司看不上,大的公司又舍不得花钱。”
这让投资人对百度未来的持续想象空间表示了怀疑。股价作为上市公司的晴雨表,首当其冲的反映了出来。从今年2月份开始,百度每股一直维持在90美元以下。截止到发稿日,百度股价创下连续52周新低。多家外国券商和银行下调了百度评级。
在无线领域,腾讯,盛大网络,奇虎360等也都加大投资。腾讯还将触角伸向了国外。甘剑平认为,中国在过去几年,几乎没有什么大的收购,现在是三个巨头在收购,未来行业内将有更多的收购和整合故事发生。
争相PE化
资本操刀的背后,互联网公司的PE化也随之表现的愈发明显。
互联网战略投资者从2010年底开始在资本市场渐趋活跃,包括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盛大等依托其开放战略,开展了频繁的投资及收购。在各大投资峰会上,不乏互联网公司投资资金的身影。
SK资本合伙人陈恺认为,由于对行业的了解,互联网公司在TMT投资领域也有着先天的优势。而很多创业者也寄希望通过巨头的投资获得资源照顾。
从为人人网上市背书开始,阿里巴巴在互联网投资的脚步就一刻没有停过。经历了2012年一年的休整,阿里巴巴今年投资步伐明显加快。从已经披露的数据显示,阿里巴巴已经发生了8起投资和并购案列。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认为,阿里巴巴希望用更快的方式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打造新的生态系统,而投资并购是最好的方式之一。
另一巨头腾讯投资速度和数量也非常惊人。在腾讯内部也有多个投资基金,并且也有专门的投资并购部门。一位熟悉腾讯投资的人士透露,腾讯每年投资的数量可能上百。
即便相对保守的百度,从2011年开始,围绕其中间页战略,相继在互联网多个搜索无法直接触及的领域落下棋子。旅游搜索网站去哪儿,本地生活平台爱乐活,家装B2C齐家网,视频网站爱奇艺都是基于该投资逻辑下的产物。
盛大网络更是调整其业务战略发展方向,将PE武装的更加彻底。去年曾将旗下多个业务出售,从而成功套现退出。
为了更好的在资本市场大展拳脚,盛大网络去年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完成母公司私有化。另一件则是成立一笔30亿元的文化产业投资基金。
作为盛大网络私有化的法律顾问、佳利律所事务所合伙人黄玲认为,盛大网络私有化背后的动机就是为了其战略投资布局考虑,而作为上市公司很多条款只能让其畏手畏脚。
管理该30亿元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盛大资本副总裁周冀曾告诉经济观察报,盛大资本专注于文化产业及TMT领域投资,其它子公司下面还有战略投资基金。被外界所知的另外两只基金,分别是盛大游戏专注于游戏领域的18基金,盛大无线专注于Android平台的Joy开发基金。
正因为对行业的了解,战略布局的需求和雄厚的资本支持,相比传统的PE/VC,互联网公司投资频率和数量是无法企及的。陈恺认为,传统私募从募资开始,考察项目到最终项目落地,往往会间隔很长一段时间。
此外,与私募投资不同的是,互联网公司投资动机更加多元化,而投后管理也显得较为松散和无序。一位不愿具名的私募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一些互联网公司的投资不乏是为了防止其成为潜在对手。
更为严重的是,互联网公司在投资管理上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漏洞。“创业者天真的认为互联网巨头投资过会就会给流量支持和入口照顾。但实际情况是,投资部门和产品部门是两码事,想从产品部门获得照顾非常之难。”上述私募人士强调。
腾讯百度阿里变身天使投资背后编辑本段回目录

专家表示,中国互联网用户不再关注功能诉求而是社区诉求,社区化是发展终极目标
本报记者 夏 芳
进入2011年,互联网行业中多了一道风景,那就是行业巨头开始做天使投资人。
虽然中国概念股在美遭遇集体“封杀”的厄运,但是并没有影响互联网巨头的并购步伐。特别是互联网三大巨头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的并购行为,看似是一场投资竞赛。
首先腾讯率先开启了对外投资的步伐,除了布局电子商务领域外,在5月份,腾讯拿出4.45亿元投资华谊兄弟,正式进入影视投资,另外,还投资艺龙网进入在线旅游行业。进入6月份,百度3.06亿美元投资去哪儿网,也涉足在线旅游。紧接着,美团网7月7日宣布B轮5000万美元的融资的投资方名单亮相,阿里巴巴集团是该轮融资的领投人。
当然,这次投资案例仅仅是三大巨头并购领域中的几笔大的投资,还有一些小的不为人知的投资,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从这些并购案例中,可以清晰的表明三大巨头正在朝着一些新的行业领域进军,而这些行业与公司主业是不相关联的。是什么原因使得三大巨头今年如此大刀阔斧、步伐一致的去做天使投资人呢?
市场PE估值偏低 并购恰逢其时?
说起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大家都知道这些都是些不差钱的公司,虽然近期中国概念股在美国资本市场遭遇了一波“封杀”潮,使得部分上市公司股价大幅下滑,但这三家公司的市值仍然处于在美上市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前列,截止昨日(7月12日)百度市值497亿美元,公司股价为147.78美元;腾讯市值为3734.44亿港元,股价为207港元,阿里巴巴市值为587.86亿港元,股价收于12.10港元。这些数字都是在中国概念股遭遇“封杀”后的最新数字,而之前,三大互联网巨头的市值也一直是互联网行业中的佼佼者。
今年,资本市场的低迷,加上国家的宏观调控收紧银根,让部分中小企业面临资金短缺,加上创业板公司和中小板公司经过市场的洗礼,估值相对处于低谷,而这些都是吸引VC/PE投资最佳的时机,而一向不差钱的互联网三大巨头今年大手笔的投资,是否也是看好了这些估值相对偏低的中小企业,而进行新一轮的投资,在扩大自己企业多元化发展的同时,在互联网上又一次的创新呢?这次是否能看做他们是一场抄底行为呢?
投中集体分析师冯坡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网络巨头加强在相关领域的投资,主要基于企业自身所采取的开放化战略。由于企业的投资主要出于战略目的而不会考虑未来收益,因此,一些新业务领域的早期企业,也会受到投资者的关注。
股权投资为将来做准备
对于腾讯、百度、阿里巴巴三大互联网巨头的对外投资,在大手笔投资的背后,引起互联网市场不小的震撼,一笔高过一笔的投资额,在外界看来更像是三者之间的投资竞赛,而对于三大互联网公司本身,他们对于今年的投资战略有着自己的答案。
百度巨资投资去哪儿网,涉足在线旅游网站,百度有自己的长远打算。
百度企业发展部总经理汤和松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投资旅游行业,是因为百度看到了旅游行业的整体强劲增长,并坚信在线旅游服务将在行业中担当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去哪儿网是在线旅游市场的行业领导者,具有较强的技术和产品,良好的品牌,和一个非常强大的管理团队。百度将通过百度的框计算平台结合去哪儿的数据及内容。在未来,百度将继续探索更多可以与去哪儿网整合的百度产品,例如与百度知道或者百度旅游。这是百度投资去哪儿的主要原因。通过对去哪儿网的投资,百度也将为计划旅游的网民带来更好的搜索体验。
而对于涉足多个行业的投资,汤和松是这样解释的。
汤和松表示,作为互联网企业的先行者,百度也愿意鼓励创业,并支持创业者获得回报。百度近期的投资着重在垂直电子商务领域,比如家装,房地产和汽车等。这些战略性少数股权的交易,旨在帮助发展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关键环节。作为在线生态链的核心,百度将从这些行业的蓬勃发展中间接受益。另外,可以充分利用投资并购方式加强公司核心业务发展、建设良性生态系统、并布局未来的机会,这是百度的一贯战略。而对去哪儿网的投资,百度将获取多数股权,这将带来更多的直接回报。
互联网未来将社区化
如果说百度的对外投资是为了支持创业者获得回报,给公司获得更多的投资股权回报的话,那么阿里巴巴的投资又是处于什么考虑呢?
阿里巴巴公关总监陶然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否定了这次对外投资是公司战略上的变化。陶然表示,阿里巴巴投资的目的是考虑到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提高阿里巴巴集团以及旗下公司对消费者和小企业的服务能力。
至于为什么选择做天使投资人,阿里巴巴方面没有给出正面的回答。陶然表示,公司对外投资的对象也是考虑主业相关的领域而做出的投资。
而最早发起大规模投资的腾讯,对于这次对外投资表示不作过多的解释。
就在腾讯、百度、阿里巴巴大张旗鼓的对外投资时,同样是互联网公司中的大鳄,几大门户网站如新浪、网易、搜狐就显得异常的安静,他们的投资显得略微的滞后。
对此,互联网专家王斌(笔名磐石之心)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的对外投资都为打造平台化而努力,都为圈住更多用户而投资。
王斌表示,腾讯、百度、阿里巴巴已经意识到互联网目前的变化,未来的互联网将是社区化,而三大巨头也是为整合社区化网络公司在做准备,面对一个开放和产业链共赢的互联网环境,巨头们通过投资可以获得更多合作伙伴,更多的业务,从而拓宽自己的服务范围,圈住更多用户。而国内的门户网站除了资金的紧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意识到当前互联网的变化。
同样,分析师冯坡也表示,在互联网企业普遍的平台化战略之下,企业不仅在技术层面吸引更多应用开发团队接入自身平台、共享相关数据信息,而且在企业业务扩张模式也发生重要转变——企业通过战略性并购及投资加强与原有业务的协同效应,或是开拓新的业务领域。
“中国互联网已将发生变化,当前互联网用户不再关注功能诉求,而是社区诉求,社区化是互联网发展的终极目标”王斌表示。
互联网创业者新出路:傍上腾讯百度阿里三巨头编辑本段回目录
如今的互联网投资圈,更像一个娱乐圈。时不时爆出三大互联网公司(百度、阿里、腾讯,英文缩写为BAT)又正在与谁亲密接触的“绯闻”。这样的小道消息传播很快,触动着这个从业人员的敏感神经。
3月22日,互联网圈内有消息称,阿里将全资收购友盟。即便阿里、友盟官方死活不承认,但阿里以7000多万美元收购友盟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实。在2011年6月的A轮融资中,友盟估值为5000万美元。而今是移动互联网融资低潮,被阿里收购还有溢价,在不少创业者眼里,友盟已算寻着了一个好归宿。
日前,投资圈的消息称,百度与阿里巴巴分别有10亿元以上的投资入股或者控股收购。虽然还未正式披露,但百度豪掷3.5亿美元来收购PPS已成事实,其目的是借助PPS的巨多用户,来分流爱奇艺的视频广告。
坊间亦传言称,百度与阿里巴巴都正在与高德地图接触,洽谈投资一事。高德软件拥有地图底层测绘资质,并且有过亿的用户数,移动互联网上的一些创新也颇具吸引力。
更早的投资并购传闻也会随波而来。每隔一断时间,不知道哪阵风刮起,百度与UC“联姻”一事,就会被拿出来炒一下。这是一对大家眼中业务互补、珠联璧合的“佳人”,却始终无缘牵手。据说是双方基本年年谈收购,但年年谈不拢。
无论有多少真相与谎言,绯闻与佳话,故事的主角总是他们——腾讯、阿里、百度。
10年创业艰难路,而今出路各不同。
10年前,互联网创业者的梦想是独立上市,那时候,大家都是虾兵蟹将,谁也吞并不了谁。如今,这个梦想可能离创业者越来越遥远,最好的出路可能是卖给某个互联网大佬。
卖掉的项目
2012年11月,创业不到一年,“今晚看啥”,一个做电影内容个性化搜索,就被百度以200万-3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两位从美国留学归来的创始人也被招至百度麾下,距离他们拿到徐小平的天使投资仅1年多时间。
成立3年的友盟,在即将迎来自己B轮融资的时节,接受了阿里巴巴7000多万美元的收购要约。公开的信息显示,目前,友盟笼络了3万个APP开发者,有10多万个APP正在使用友盟的统计分析服务,在APP统计分析领域占据领先地位。而阿里巴巴也希望搭建一个平台,将开发者拢聚在其中。而那些统计工具,用户也愿意形成。
这样的投资一直层出不穷。一位互联网投资界人士告诉记者,爱奇艺收购PPS,腾讯投资嘀嘀打车,都已经基本确定。
由于移动互联网投融资泡沫的破裂,一些移动互联网创业项目也遭遇了“今不如惜”的状况。VC们也开始为这些项目寻找下家,以求自己减少损失,收回成本。
这其中,有些“悲催”的典型例子是点心。在创业公司做手机操作系统风生水起时,2011年3月,点心以1500万美元的估值获得金沙江领衔的A轮投资。而当手机操作系统被实践证明不会成为移动互联网第一入口后,点心的估值大幅缩水。据一名互联网投资界人士透露,2012年11月,点心被百度全资收购时,估价已降至1000万美元。
这位互联网投资界人士透露,由于估值下降,被百度收购后,点心的创始团队并没有获得多少收益,而金沙江、创新工场等投资人也只是收回了成本。
在不少互联网人看来,收购点心,百度当了“冤大头”,花1000万美元收购了一个已被证明不再是移动互联网入口级的产品。
一位不愿意透露名字的互联网界人士透露,百度收购点心更多是看中其团队能力。除此之外,OS虽然被证明不再是移动互联网的入口,但也并非一无是处,其可以与百度易平台融合,接入易平台。
据创新工场创始人兼管理合伙人汪华介绍,点心的“优化大师”日活跃用户在同类应用中居领先地位。而从手机应用的层级来划分,“优化大师”对手机的重要性仅次于安全类的应用,如360安全卫士。这样,点心的用户粘性就很强。不仅如此,接下来,越来越多的普通用户开始使用智能手机,深度定制的手机操作系统还会有一些机会。
“那些不错的移动互联网创业公司基本上都收到了大互联网公司的投资收购要约。”汪华称道,移动互联网创业,经过两三年,市场已经洗过一轮,那些剩下来的标的,都很不错,三大互联网公司投资或收购的意愿强。
在移动投资领域,不少项目是“狼多肉少”。百度、阿里、腾讯的投资部门都有过“暗抢”某一个创业项目的经历。
移动公司被收购的大多分为几种类型:看中技术实力,如“今晚看啥”;要么将其作为一个有用的平台,如友盟、点心。更多的是业务层面的投资,比如丁丁网、嘀嘀打车等服务,未来可以直接接入平台层,起到丰富应用的作用。
这些互联网公司在投资或收购时,看重的点也不一而同。“有的收购是为了产品,有的是为了技术,有的干脆就是为了人。” 一位互联网早期投资人士告诉记者。
“现在,这些大公司成熟了,开始有收购的意识。这波投资收购潮与互联网大公司的这种意识会互相促进。但相比硅谷,中国互联网界的收购还是太少了。”汪华举例称,在硅谷,获得天使或者A轮投资活下来的公司,有70%最后都是被大公司收购。而国内的互联网投资收购远没有达到这样的活跃程度。
从外界来看,一个公司达几千万美元的投资,或者亿级美元的收购,这也是一笔很大的支出。因为在中国的互联网史上,还史无前例。汪华认为,这相对于以后在移动互联网上的机会来说,这样的投入还是值得的。
“现在这些互联网公司不投就没有任何机会,投了才可能有机会。”汪华说,移动互联网爆发很快,新的应用层出不穷,而现在谁也不知道哪一个细分领域会有机会,所以,四处下注是正确的。现在花千万,或者亿级的美元来投资或收购,如果不做这些事情,那么将来可能损失的是一个大市场。
稀缺资源下的抉择
“一个不错的应用,我们通过微博导流量及少量的流量购买,将用户从零做到几十万的规模,不难。拿到融资之后,自己多努力努力,将用户从几十万做到几百万,也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将用户做到千万规模,对一个没有资源的创业公司来说,是一件难度很大的事情。”一位被百度收购的公司的创始人告诉记者,当初,公司也收到VC发的Term sheet(投资意向书),但仔细考虑之后,还是觉得要想将这件事情做大,需要更多的资源,于是他们最终选择投身巨头。
他道出了不少移动互联网创业者的心声——不仅需要钱,更需要资源,以便在同行者的竞争中取得优势。
用户数达百万与千万级别,是一个移动互联网创业公司要过的两道坎。顺利穿过这两道坎,需要消耗大量的心血,绝大多数的创业者都倒在了通往这两个目标的路上。
2012年刮起的移动互联网创业寒潮,让创业者感觉到这个冬天格外冷,基本上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记者接触的不少手机游戏、APP应用的开发者由于缺少资金,许多都开始接短、平、快的APP外包单,先把自己养活。也有不少的创业团队干脆集体跳槽,傍上BAT。
互联网资本遇冷的情况,也引起了那些在挣扎中活下来的公司的警觉。
从创业者的角度来看,移动互联网的项目基本都需要线下的推广服务。一旦涉及线下,则需要建立一支较大的地推团队。这对创业者来说,意味着公司不再是只需几个技术牛人、几台服务器的轻公司,而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更大的资源。这对于一个创业公司来说,并不容易。它们一般只获得百万级人民币的天使投资,在A轮也顶多拿到百万美元到千万美元的投资。如若成为一家重公司,那么粮弹的消耗会非常迅速。
点心CEO张磊曾对媒体感叹:手机OS这条路太难走,需要整理硬件、软件等各种关系。行业竞争也在加剧,而随着三星、HTC、华为、中兴等手机厂商开始使用自己开发的系统,他曾说,“大公司要大规模投入,你再给我几千万美金,我也干不过他们。”
对这些创业者来说,百度、阿里、腾讯的庞大资源令人垂涎。百度在搜索、阿里在电商、腾讯在即时通讯、社交都处于垄断地位,资源的丰厚令他们可望而不可及。
“现在,百度、阿里、腾讯出手都还算大方,给的投资,收购价格相对VC都有一些溢价。”一位互联网投资界人士告诉记者,这样从财务投资的角度来看,创业者也愿意接受BAT的投资或收购,一些VC也愿意将手上的项目转手给BAT。
而投资与收购是一件你情我愿的事情。汪华告诉记者,一个不错的创业团队是否选择被收购,资方、创始团队、公司发展状况等都可能是决定因素。从目前国内形成的互联网早期投资氛围来看,投资人一般比较尊重创始团队。
与中后期的项目越来越注重短期套现相比,早期的互联网投资,投资人并不会那么“功利”,往往更看中产品与团队,也希望自己投的项目能够闯出一家伟大的公司,这样无论从金钱收益,还是个人名望,都会是最大化的回报。
但这些投资人也明白,与互联网时代从无到有、所有人都是白手起家不同,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存在的互联网巨头具有先头优势,而移动互联网更注重线上与线下的结合,独立创业的难度大增。一家公司从初创到最终上市,最快也需要花费5年以上的时间,这其中也会经历很多艰难险阻,并不容易。
“有的创始人团队并不一定适合一直独立创业,去一个大公司,或许还会有机会。”早在1999年就辞职投身互联网创业的汪华会依据创始人团队的性格特点,给出一些建议。他觉得,既要有远大的理想,也要有务实的操作手法。
占先机 卜入口
从目前这三大巨头所做的投资来看,各家的投资手法与逻辑各有千秋。
据记者的多方了解,目前,这三家互联网公司负责投资的人数在10人-30人之间的规模。百度的企业发展部,负责投资的大约有10名员工。而腾讯在北京、深圳都设有办公室,投资团队超过20人。阿里巴巴在北京、杭州两地设有投资部员工,人员数量接近30人。
百度现在只做战略投资,腾讯、阿里是财务投资与战略投资同时进行。百度大的收购策略是“优势实力提升型”,它更乐意收购那些能够加强搜索上的实力,以及地图业务的延展。例如,收购“今晚看啥”,就是想加强其在视频垂直搜索领域的个性化推荐。
自2012年才决心做移动互联网的百度在移动互联网比腾讯、阿里迟到不少,该公司着急追上移动互联网步伐,也愿意“出手”一些好的项目,用金钱换时间。2012年年底,百度通过资本市场发债15亿美元,而百度CEO李彦宏曾公开表示,这笔钱将用于投资收购、基础的技术研发、百度研究院等项目,公司的4大战略方向包括搜索、云、LBS、国际化等。
阿里巴巴一方面补充自己在电商上的不足,如物流,构筑涵盖物流、数据服务、代运营、站长资源的电子商务生态链,更多的是寻找无线、社交类的项目,以便在未来的竞争中取得战略性的优势地位。
“阿里巴巴在无线、社交上投的几个项目都还不错,丁丁优惠券、陌陌、在杭州做得不错的‘快的打车’。” 一位接近阿里巴巴的投资界人士认为,阿里的投资偏向中后期,一般情况下,天使轮与A轮融资不介入。
相比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的投资玩法更激进,除了天使投资外,早期、中期、后期的投资与并购都涉及。
“腾讯投资的风格更像是一家VC机构,它的投资项目多处于移动互联网的各个细分领域。”一位互联网早期投资界人士评论说,“腾讯想通过投资来寻找未来的增长引擎。”
其中,游戏是腾讯投资最看中的领域。在国内,热酷、行云、智明星通、易乐网、顺网科技等都接受了腾迅的投资。在硅谷、韩国、东南亚、俄罗斯,腾讯更是大手笔,韩国的Kakao(类似于微信的应用)、Riot Games、Epic Games 、ZAM、Raptr等知名游戏公司都接受了腾讯的投资。“现在,腾讯扮演游戏平台的角色,它希望将这种实力延展到移动上,只要拥有了好的游戏研发公司,那么无论未来游戏的形式如何展现,腾讯还是可以拢聚好的游戏内容,这样其游戏带来的营收便不在话下。”这位互联网早期投资界人士分析。
目前,由于具体的执行层面人员不同,BAT之间的投资风格也不同。目前,这三家公司在投资与收购时,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明抢”现象。但“好项目永远是稀缺资源”,未来,在一些项目上,可能会出现你争我压的现象。 “百度、阿里在无线上并没有找到一个杀手级的应用,它们投资的选择并不是那么明确,而只是希望补强自己在无线端的实力。腾讯在无线上的投资更加大胆。”汪华认为,现在各家做投资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并不知道未来哪一个细分领域会成为关键型的应用,于是都选择广撒网的布局方式。
百度、阿里、腾讯进行无线投资的背后,有一个移动互联网的入口逻辑。对此,汪华认为,所谓“入口”应具有3个特征:良好的产品与服务、受众范围广、用户使用频次高。符合这3个特征的应用很多,但移动互联网上并没有一个绝对的、统一的入口,而是从应用层、工具层、系统层等方面都是某一种入口。
“移动互联网的入口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新用户的进入,移动互联网的使用特点,习惯会不断发生变化。用户对移动互联网的看法,也会发生变化。这就从需求端带来了入口的变化。”汪华说,这样的变化,让大的互联网公司需要不停地广撒网,多投资,寻找未来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