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未讲完的故事
《IT经理世界》1999年文章
一个企业从小到大,也要经历三灾五难的磨练。其中,有市场竞争的洗礼,也有内部经脉不和的震痛。经过了这些难关,企业才可能成长、成熟。
企业是人建立起来的,但企业不可能依赖某个人而生存。企业与企业间的竞争有如两军对垒,企业内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也可以演绎出精彩的故事,不论是喜剧,还是悲剧。
中国的企业总免不了带着中国色彩,虽然这些色彩在不断淡化,但留给人们的记忆却值得玩味,这也是一笔财富。
企业只要还存在,就有没讲完的故事。
联想、四通、北大方正,三家中国最好、最成功的高科技企业,三个最出人才、也是故事最多的中关村企业。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上面的形容都不算过分。这三家企业的历史浓缩了十几年来中关村的发展历程,也许这样的高科技企业才能算作“成人”,才能积淀出稍许企业文化。
与联想、四通、北大方正三个响亮名字联系在一起的还有三对创业的黄金搭档:北大方正的王选、张玉峰;四通的王缉志、段永基;联想的倪光南、柳传志,这是三位科学家和三位企业家的故事。王缉志发明的电子打字机使四通成名最早,M S2400、MS2401等机型打字机累计为四通创造了约12亿元销售额;王选教授领导开发的电子出版系统让整个中国出版界告别了“铅与火”时代,而方正因此过了许多年的好日子,直接步入了“壮年”期;联想汉卡与联想微机是倪光南为联想做出的两大贡献,他为此也赢得了中科院院士的荣誉。这几位在中关村都称得上“老人”和前辈,最近又成了媒体关注的焦点。
8月31日,上市公司“中关村”(0931)在各大证券报上刊登了一条简短公告,聘任现四通集团总裁段永基为 “中关村”公司新任总裁;9月2日,联想集团宣布,从1999年9月1日起,解聘中科院院士、原联想集团总工程师倪光南;接着,许多媒体又转述了王选教授将逐渐淡出方正管理层的说法。一连串的消息似乎在向人们暗示,这些曾对中国高科技 “明星”企业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人物,是否已经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而这些“前辈们”企业生涯的最终命运,也让很多人牵挂不断。
1993年,身为四通执行副总裁兼总工程师的王缉志, 难以抑制胸中的雄心壮志,决定离开四通(STONE) ,并创建了新宝石(NEWSTONE )公司。这位擅长技术的科学家要实现自己的企业家梦。多年以后,没有了王缉志的四通虽然有些步履蹒跚,但并没有倒下;而王缉志的NEWSTONE也没有成为另一个“新四通”,幸运没有再一次降临。
1994年,倪光南提出联想应该上专用芯片设计ASIC和程控交换机两个项目,后都被柳传志“阻止”,二人矛盾由此而生。1995年倪光南的总工职务被罢免,于是便开始了被认为是“搅混水”式的上告,谁曾想却演变出“院士被炒鱿鱼”的故事,这样的结局绝非有人安排。没有了总工的联想,今年成了中国电子百强的第一。为此,刘韧在他的《企业方法》中写道:“中关村的世界是总裁的世界,不是总工的世界,如果非要争夺‘世界霸权’,当然会有人爱伤。这是经济模式使然,不存在孰非的问题,更不是人品的问题。”
相比之下,王选教授豁达的胸襟一直为业界所称道。王选与张玉峰之间也有分歧,但二人从未闹到不可开交的地步。王选院士为方正留下了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关心人才的传统;王选领导的研究院和方正也最终合二为一。张玉峰现在是北大方正集团的董事长,王选是香港方正的董事局主席;张玉峰正在引领北大方正过最艰苦的“管理关”,而王选其实早已从方正的具体事务工作中脱身。方正有“依重技术”的传统,现在需要的是补上现代企业管理这一课。张玉峰说:“王选教授的技术掩盖了我们很多在管理方面的差距。”
今年7月,让段永基奋斗了十年的四通“产权革命”终于大功告成。段在眉头舒展的同时并没有忘记让传媒帮忙“宣传”一把。而媒体本也想从段永基的新任命中找到一些故事的线索,但最后得知那只是一项“不能拒绝”的工作安排,段永基现在依然是四通集团的总裁。承接四通大业的“四通投资”已安排了少帅杨宏儒担纲,这使得段永基确实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其他,据说“中关村”的前景还要更多地依靠段总的能量和经验,不过四通还是段永基的老窝,到“中关村”只是“打工”。
柳传志在与倪光南的较量中获胜,不一定会让柳总感到轻松。一想起那四年漫长的“调查”完全有可能产生另一种结局,就让人不寒而栗。应该说,柳和倪之间的矛盾是由于对企业前途的严重意见分歧而导致的冲突。在上面这三家公司中,联想现在发展得最顺利,这也说明了企业需要企业家的指挥,而不是科学家的梦想。对于联想的“无情”,倪光南日前还是通过互联网向联想集团说了声“道歉”。
科学家与科技企业究竟是何种关系?高科技企业是科学家的企业,还是企业家的企业?这些有点拗口的问题不禁让人想起一个故事,据说一位日本朋友曾送给王缉志一个日本的玩具娃娃,但玩具娃娃的脸上没有眼睛,按日本人的说法,科研人员一辈子只能做成两件大事,如果完成了这两件大事,就可以在玩具娃娃的脸上还是只有一只眼睛。不知道王缉志何时再画上玩具娃娃的另一只眼睛?
科技人员对于企业来说无异于是最宝贵的财富;而离开了适合自己才能发挥的企业土壤,科技人员就会离自己的梦想目标更加遥远。此外,对于还非常稚嫩的中国高科技企业来说,在向现代企业靠近的同时,如何淡化企业管理中很强的个人色彩,也是一个重大课题。毕竟,百年企业不可能靠一代人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