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15230 次
  • 编辑次数: 3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0-12-01
admin
admin
发短消息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罗伯特·奥本海默
罗伯特·奥本海默
佩德罗·莱昂纳多·马斯凯罗尼
佩德罗·莱昂纳多·马斯凯罗尼
理查德·费曼
理查德·费曼
约瑟夫·亨利
约瑟夫·亨利
傅立叶
傅立叶
尼古拉·特斯拉
尼古拉·特斯拉
图说斯蒂芬·霍金
图说斯蒂芬·霍金
法比奥拉·吉亚诺蒂
法比奥拉·吉亚诺蒂
史蒂芬·威廉·霍金
史蒂芬·威廉·霍金
奥利弗·赫维赛德
奥利弗·赫维赛德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罗伯特·奥本海默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显示全部]

个人简历编辑本段回目录

罗伯特·奥本海默(J. Robert Oppenheimer,1904年4月22日—1967年2月18日),美国犹太人物理学家,曼哈顿计划的主要领导者之一。

奥本海默出生于美国纽约,是家境富裕的犹太人家庭,父亲是德籍犹太人,从小就移民到美国,后来在纺织界致富。母亲是一个天才划家,她鼓励奥本海默接触艺术和文学,却在奥本海默九岁时去世。奥本海默是早慧的天才,三年读完大学,1925年毕业于哈佛大学,以荣誉学生的身份毕业,他父亲很高兴,送给他一艘三十英尺长的帆船。

随後到英国剑桥大学深造,他想跟拉塞福(E. Rutherford,1871-1937)从事实验物理研究,但拉塞福不愿收他为学生,这时他迷上了量子力学,于是开始攻读理论物理,加入到着名的卡文迪许实验室,1926年,转到德国哥廷根大学,跟随玻恩(M. Born,1882-1970)研究,1927年以量子力学论文获德国格丁根大学博士学位,据称论文发表当天,在座的评审教授竟无一人敢发言反驳。接下来的两年他在瑞士的苏黎克(Zürich)和荷兰的莱登(Leiden)作进一步的研究。1929年夏天,奥本海默回到美国,不幸感染了肺结核,在新墨西哥州洛塞勒摩斯(Los Alamos)镇附近的一个农场上养病。

后来他在柏克莱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任教,即使是上课,烟斗仍片刻不离嘴,又经常咳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奥本海默不看报纸、不看新闻报导,也不听收音机,对政治也缺乏兴趣。奥本海默的研究范围很广,从天文、宇宙射线、原子核、量子电动力学到基本粒子。他有辩才,长于组织管理能力,精通八种语言,尤爱读梵文《薄伽梵歌》经典,为此自修梵文。
1936年,奥本海默追求过一位名叫珍·泰特洛克的研究神经病学的女学生,是一个共产党员。1940年,他跟生物学家凯塞琳·哈利生(Katherine Harrison)结婚,凯塞琳是左翼份子。奥本海默的妻子、前女友、弟弟等人和共产党有深浅不一的关系。

曼哈顿计划编辑本段回目录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了,情报也显示,德国已经在海森堡的主持进行原子弹的研究。美国罗斯福总罗伯特·奥本海默统下达总动员令,成立了最高机密的曼哈顿计划,目标是赶在德国之前制造原子弹。主持人是雷斯理?格劳维斯少将(Leslie R. Groves),格劳维斯不顾陆军情报单位的反对,选定奥本海默为发展原子弹计划主任。奥本海默告诉军方,想制造原子弹,就必须集中一流科学家和最好的设备于一个社区内,并统一指挥部统筹。

1942年8月,奥本海默被任命为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的实验室主任,在新墨西哥州沙漠建立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Los Alamos Laboratory),整个计划的经费是20亿美元,总工作人数15万。“氢弹之父”泰勒协助奥本海默组织在罗沙拉摩斯工作的团队,1943年有4000名科学家进驻罗沙拉摩斯(Los Alamos),着名的科学家费米、波耳、费曼、冯纽曼、吴健雄等大师级物理学家皆在其内,开始原子弹的研发工作,泰勒因执意研究「超级炸弹」,跟奥本海默起了不少冲突,后来泰勒作证指控奥本海默同情共产党,造成奥本海默处境的困难。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成功地制造了第一批原子弹,随后在阿拉摩高德沙漠上空引爆,并发出耀目闪光及冒起巨型蘑菇状云。1945年8月6日上午8时15分17秒,美国在太平洋蒂尼安岛上的空军基地朝日本广岛投下了第一枚原子弹。当原爆乍起,他想到了《摩珂婆罗多经》中的《福者之歌》:「漫天奇光异彩,犹如圣灵逞威,祇有千只太阳,始能与它争辉」。

战后活动编辑本段回目录

1947年到1966年期间奥本海默担任新泽西州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院长。1947年担任原子能委员会总顾问委员会主席,罗伯特·奥本海默这个委员会和爱因斯坦一起,反对试制氢弹,认为会引起军备竞赛,威胁世界和平。

由于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发生大萧条後,他开始对共产主义理论感兴趣。1937年他父亲去世为他留下30万美元的遗产,他用来资助西班牙内战中反法西斯的国际纵队,并资助了美国的一些左翼活动。美国参议员麦卡锡(Joseph McCarthy)指控政府官员中有多位共产党员,许多人因此下台,甚至被迫害致死。奥本海默也被钉上,被指控为与共产党人合作,包庇苏联间谍,反对制造氢弹等。1953年美国政府对他进行审查,在一场着名的听证会上,美国能源委员会安全理没有发现其犯有叛国罪,但仍决定他不能再接触军事机密,解除了他的职务。他曾向美国总统杜鲁门表示,「我们科学家的双手沾了血。」

被解职後,奥本海默在普林斯顿大学从事教学工作,美国科学家联合会为对他的审查进行抗议,认为他是麦卡锡主义的牺牲品。肯尼迪担任总统後,建议以为他颁发“费米奖”的方式平反。肯尼迪遇刺後,他的继任约翰逊于1963年为奥本海默颁发了费米奖(Fermi Award)和5万美元的奖金,但只是形式上的恢复名誉,仍然不允许他介入军事秘密。
1965年,奥本海默患了肝炎,身体不佳。他于1966年退休,1967年在普林斯顿死于喉癌,许多科学家参加他的葬礼,遵照他的遗嘱,将他火化,骨灰撒到维尔京群岛

奥本海默“改变了世界”编辑本段回目录

 他相信科学和人文是互补的,他证明科学影响着人类的实践,而其他方面同样影响着科学

  

[英美传记]奥本海默“改变了世界”

  罗伯特·奥本海默(1904-1967),有着杰出领导才能的美国理论物理学家。1945年

,由他组建并领导的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在极短的时间内把原子弹从理论变成了现实,但这一标志着人类智慧的科技成果却书写了人类历史上灾难最为深重的一页,原子弹爆炸时升腾的蘑菇云成为一切有良知、爱和平的科学家们心灵上永不愈合的创伤。

  

[英美传记]奥本海默“改变了世界”

  奥本海默亲自经历了20世纪上半叶那段科学飞跃期,也亲眼目睹了人类自私与贪婪的劣根性借科学之手带来的满目疮痍。

  除了爱因斯坦之外,罗伯特·奥本海默可谓是二十世纪最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美妙理论只有科学家才能恰当地理解,而奥本海默的成就就容易接受得多。作为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曼哈顿计划”的科学主任,他为美国造出了原子弹,并永远地改变了世界。

  凯·伯德和马钉舍温(后者是塔夫斯大学核时代历史与人文中心的创立者及主任)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在精神崩溃的边缘挣扎多年的矛盾人。他对朋友热情而慷慨,对智力上的敌人却投以无情的蔑视。作为马提尼酒和高雅艺术的爱好者,他的文学趣味趋向于普鲁斯特和古印度经文,并且是梵语原文。他还有一种禁欲的倾向。尽管他敏捷的头脑和对语言的出色运用迷倒了很多人,但对别人来说他还是显得自命不凡。

  奥本海默不仅是一流的物理学家,还是极具性格魅力的领导者。他协助创立了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第一个大型物理学院,把量子力学的新理论带到了美国。作为洛斯阿拉莫斯核武器实验室的领导者,不仅需要非凡的科学才能来理解原子弹设计的方方面面,还需要较高的组织才能,因为这个实验室把成千上万顶尖的科学家和工程师集中在了新墨西哥州一处秘密、隔绝的荒原之上。

  1949年,苏联打破了美国对原子弹的垄断,几位显赫的科学家和政治家开始热衷于氢弹的开发,这种武器比曼哈顿计划造出的炸弹威力大好几百倍。当时任美国首席原子弹顾问的奥本海默为广岛爆炸之后地缘政治的发展趋势所困扰,不同意研制。那是毫无军事用途的种族灭绝武器,他声明说。但是奥本海默并不总是大众想象中忏悔的科学家。他支持发展对抗欧洲苏维埃的小型战术性原子武器。

  对研制氢弹的反对态度使奥本海默给自己树了劲敌,而他的政治问题则给对手以摧毁他的武器。

  英美出版的两本书都谈到了他早年对共产主义的不明确的态度,但都推翻了说他是一个颠覆者的控告。最多,他就是一个“共产党的同情者”,书中如此作结。他从未真正加入过共产党,从上世纪30年代后期就渐渐疏远。但是这种微妙的差别在战后歇斯底里的空气中不可能被分辨。1954年,他被原子能委员会传唤,受了一场装模作样的闹剧似的公审,被剥夺安全特许权。

  而在哈佛大学历史学家普利西拉·麦克米伦的书中,这次审判是一个重点。

  她为因奥本海默被免职而丧失的机会叹息不已,指出他的许多建议在后来美国与苏联的关于武器控制的谈判中本应被采用。

  奥本海默的缺点———他的傲慢,时而闪现的残忍,不能承受压力———连同他显而易见的天才在两本书中都有很好的体现。

  它们都提供了一幅令人满意的奥本海默的画像:他相信科学和人文是互补而不是孤立的,他证明科学影响着人类实践的其他方面,而其他方面同样影响着科学。

罗伯特·奥本海默:原子弹之父的悲剧人生编辑本段回目录

  这场早已预约的对话,双方原以为会持续很长时间,但在一阵阵的沉默和尴尬之后,不得不匆匆结束。

  对话的一方是时任美国总统的杜鲁门,另一方是被称为“原子弹之父”的罗伯特·奥本海默(Robert Oppenheimer)。1945年10月25日上午10点半,在总统办公室里,主人自信地谈论关于核武器的观点,客人则在一旁不安地扭动着双手。在遇到压力时,奥本海默一贯如此。

  ; 或许是注意到了客人的神情,总统俯身想听听客人的意见。不料奥本海默只是平静地说,“我觉得我的手沾满鲜血。”这句话顿时激怒了杜鲁门,他回应说:“血在我的手上,让我去操心吧!”

  在两人礼节性地握手告别后,总统嘀咕道:“你手上的血还没我手上的一半多呢,你不过是在无故抱怨。”他告诉副国务卿艾奇逊,自己再也不愿看见这个“婊子养的家伙”。

  两个多月前,原子弹摧毁了日本的两座城市,也为美国换来了战争的胜利。谈起原子弹的威力,政客们乐此不疲。但在奥本海默和他所领导的不少科学家心里,留下的更多是死亡的阴影和焦虑。

  1946年7月1日,美国在比基尼珊瑚岛爆炸第四颗原子弹,奥本海默受邀观看。他不仅拒绝了,还给杜鲁门写信,试图劝服总统放弃这次爆炸演示。总统看过之后,在信上写下奥本海默是“爱哭的科学家”,然后把信给了艾奇逊。

  这封信也让“原子弹之父”和总统彻底分道扬镳。而奥本海默的悲剧,也就此开始。

  1947年,杜鲁门组建总统顾问委员会,他让委员们自己选出主席。在当年1月的第一次正式会议上,奥本海默被选为主席。也是在这个月,他被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任命为主管。

  不过在此时,奥本海默已经意识到,自己已被美国联邦调查局窃听和监视。他的弟弟弗兰克·奥本海默是一名天才的实验物理学家,在1949年被明尼苏达大学解雇后,只好到科罗拉多州以放牛为生。

  早在1945年,奥本海默就曾写过一份有关氢弹的秘密报告,认为“不应该在研究氢弹上耗费任何努力”。但5年之后,杜鲁门决定发展这个巨大的杀人武器,并且禁止所有科学家公开讨论这个决定。奥本海默感到非常失望,一度考虑辞去顾问委员会工作,他认为这“触及了道德上的根本问题”。

  1953年,艾森豪威尔总统上台。奥本海默牵头向政府呼吁,实行明确而“坦承”的核武器政策。换来的结果却是,总统下令切断奥本海默与政府核秘密的联系。因为著名的麦卡锡参议员,早已向艾森豪威尔政府施压,并打算亲自开始调查奥本海默。

  刚刚获任原子能委员会主席的刘易斯·斯特劳斯,一直与奥本海默不和。在他眼里,奥本海默是“不愿打仗、不渴望胜利的将军”。他打算趁此机会把奥本海默从政府机构清除出去。奥本海默则告诉对方,自己不会辞职。

  在这一年的圣诞前夜,奥本海默接到了委员会的正式起诉书。针对奥本海默的忠诚调查委员会成立,不过3名成员都是斯特劳斯精心挑选的。奥本海默则请来律师为自己辩护。

  听证会从1954年4月12日开始,整个过程几乎是对奥本海默的一种羞辱。在4月18日复活节的晚上,原子能委员会前任总顾问乔·沃尔普劝告奥本海默,“离开这里,不要再继续了,我觉得你不会赢的。”

  爱因斯坦也来到奥本海默的办公室。他认为奥本海默“没有义务使自己成为这场政治迫害的受害者”。“如果这就是国家所给的回报,就该转身离她而去。”爱因斯坦给了奥本海默这样的建议。不过,奥本海默没有接受这个建议。爱因斯坦只能冲着奥本海默向自己的助手叹息,“真是个傻瓜”。

  沃尔普的判断很快得到印证,忠诚调查委员会判定奥本海默有罪。但奥本海默只是告诉他的朋友,“爱因斯坦不理解,我对这个国家的爱正如对科学的爱一样深。”

  1957年,奥本海默在哈佛大学举行讲座,4天前麦卡锡刚刚去世,奥本海默在开始讲座前,在黑板上写下了一句“愿他安息”。

  6年之后,美国总统亲自将费米奖授予奥本海默。曾任原子能委员会主席的利林塔尔评论,这是“为给奥本海默所蒙受的仇恨和丑恶的罪行而举行的赎罪仪式”。

  而在奥本海默去世后的悼念仪式上,他的一位同事回忆,在被调查期间,他也曾问奥本海默是否想过到国外定居。但奥本海默眼含热泪回答他,“见鬼,我偏偏深爱着这个国家。”他还开玩笑说,自己的祖国花费在监视和调查他上的开销,远比在他领导曼哈顿工程时提供的薪水多得多。

《奥本海默传》:解密美国的“普罗米修斯”编辑本段回目录

    《奥本海默传——“原子弹之父”的美国悲剧》,[美]凯·伯德、马丁·J.舍温著,李霄垅、华夏、裔祖译

他领导的科研队伍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枚原子弹;20世纪50年代,美国当局对他的安全听证会在冷战时期曾经震惊全世界的科学界。他就是众所周知的美国“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日前,由译林出版社推出的《奥本海默传——“原子弹之父”的美国悲剧》以前所未有的细节揭示了奥本海默的生活及其所处的时代,生动勾画出了一位杰出的、充满抱负的、复杂的、有缺点的科学家形象。
 
2005年,《奥本海默传》原著——《美国的普罗米修斯——罗伯特·奥本海默的辉煌与悲剧》在美国面世。次年,该书荣获2006年美国普利策传记奖,并被译林出版社签下中文版版权。历经4年后,这部令人期待的著作终于呈现在中国读者的面前。
 
《奥本海默传》以前所未有的细节揭示了奥本海默的生活及其所处的时代,生动勾画出了一位杰出的、充满抱负的、复杂的、有缺点的人物形象,他与美国的“大萧条”、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有着深刻的关联。
 
“完整”的奥本海默
 
奥本海默经历了事业的辉煌又瞬间跌入人生屈辱的低谷,如何解释他所经历的大喜大悲,只是单一因素所能一蹴而就的吗?1979年的夏天,本书作者之一、美国塔夫茨大学英美历史学教授马丁·J.舍温,抱着历史学家的敏感和严谨态度,骑在马背上开始了“与奥本海默的长途旅行”,并毅然决定为奥本海默立传。此后的25年对舍温而言是一段“既艰辛却又使人快乐的路程”。尽管如此,期间他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念头,因为他坚信奥本海默事件是一场政治事件,而他有义务说出完整、全面的事实真相。
 
《奥本海默传》就像是一个难产的“婴儿”。为了找出事实背后的真相,舍温拿出了足够的耐心,除了要在大海般的资料中像侦探一样披沙拣金,辨析真伪,还要等待政治气候的坚冰解冻,以及公众意识的变化。起初,他走访了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很多地方,采访了将近一百位奥本海默的亲朋好友和同事,将其整理成个人回忆资料。尔后,他查阅了国会图书馆所收藏的奥本海默本人的大量文件汇编,还调阅了美国联邦调查局在长达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里对奥本海默进行监视留存下来的数千页文字记录,并将其写入书中。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国外来自各个领域有关奥本海默的各类报道、研究和关注可谓汗牛充栋,有研究的,也有艺术表现的。”《奥本海默传》的译者李霄垅说。在研究文献中,有些对奥本海默及其科学家团队进行了科学的研究;有些从原子弹的研制全程对其进行了历史的研究;有些从政治角度考量麦卡锡主义对奥本海默的迫害;还有些从道德角度探讨了原子弹给人类和奥本海默本人带来的悲剧;有的则只是从表层上关注了奥本海默的一些个人情况,如相貌、生活作风和傲慢性格等等。
 
即使在我国,人们对奥本海默也不陌生。1986年,原子能出版社曾出版了有关于奥本海默的传记类图书。此后国内其他出版社也相继引进出版了一些有关奥本海默的书,如《真知灼见》等。李霄垅说,然而,正如美国学者珍妮·马斯林(Janet Maslin)所说,这些文献大多“都只是集中在一个大主题之下”,也就是说,它们都关注了事物的一个侧面,或者是外表。
 
然而,舍温和伯德笔下的《奥本海默传》打破了这一局面。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方在庆认为,这是一本迄今为止最为全面地论述奥本海默生平与政治的杰作。《纽约时报书评周刊》也评论该书“成就了奥本海默传的‘第一本完整传记’”。
 
奥本海默没有拿过诺贝尔奖,为何能够成功地领导包含诸多诺奖得主的科学家团队,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既然他在研制原子弹时奋勇当先,为何对研制氢弹却坚决投反对票?在听证会上,他先是坚决否认自己的“历史问题”,后又默认,是什么使他摇摇摆摆,唯唯诺诺?是什么样的爱国心态让他在面临灭顶之灾时,拒绝接受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科学家们的建议……“总体而言,这部书中所写的奥本海默与以往的传记类作品中看到的基本一致。”李霄垅说,这部传记的长处是它跳出了一般的事实陈述,试图让我们看到一个从外到内的奥本海默,从政治、社会、科学和心理角度全方位地解释了奥本海默一生的辉煌与悲剧。
 
神秘性格之谜
 
为了诋毁奥本海默的政治和专业判断能力——实际上是对他的生活和他的价值观进行诋毁,奥本海默的批评者们于1954年揭露了他性格中的许多弱点:他既野心勃勃又缺少安全感,既才华横溢又幼稚可笑,既意志坚定又胆小怕事,既以苦为乐又心存困惑。原子能委员会的人事安全听证会的笔录——《关于J.罗伯特·奥本海默事件》密密麻麻地记了长达1000多页,暴露了奥本海默的许多性格。
 
舍温认为,这份听证笔录显示出,这个性格复杂的人从童年起就开始在自己周围铸造起一层掩盖自己情感的盔甲。“自20世纪20年代起,西方世界开始在传记中引用精神分析手法,对传主的行为动机、童年经历、心理因素等进行心理学分析,以此描绘出一个完整可信真实的传主。”李霄垅说,按照心理学理论,人的童年时期和青少年时期对其一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于是,舍温通过对奥本海默的童年时期和青少年时期的故事,挖掘隐藏在盔甲背后的神秘性格所形成的原因。舍温让我们看到,奥本海默上民族学校和在夏令营的遭遇,恰好显露了他看似脆弱的外表下,隐藏着倔强、自傲和坚强的性格;在哈佛学习期间,抑郁和强烈的嫉妒心驱使他“送给”导师布莱克特一个毒苹果;奥本海默自幼学习成绩突出,聪慧超人,是各个学校老师的宠儿,也正因为此,让他刚愎自用,孤傲过人;禀赋过人和犹太教传统都加强了奥本海默把忍受苦难看做炫耀的资本,致使他在后来面临被审查的危机时不能灵活应对……
 
译林出版社编辑、《奥本海默传》责编陈锐说,在这部传记中读者可以看到,奥本海默这一天才的成长并非一帆风顺,在极度敏感的少年和青年时期曾遇到过情感和学业上的挫折,甚至在某些时候他还要面对痛苦的精神疾病。但奥本海默是坚强的,也是有极高悟性的,他凭借自身的努力走出了青春期的困境,并一步步地迈向人生的成功。这些都值得我们现今的年轻人思考。李霄垅则表示,《奥本海默传》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像奥本海默这样的科学家,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烦恼。这能增加社会对科学家的理解或同情,对于加强我国科学家队伍建设的社会基础也会有些作用。
 
美国的“普罗米修斯”
 
《奥本海默传》中,舍温将奥本海默看做美国的“普罗米修斯”,意在表明奥本海默像普罗米修斯给人类带来火种一样,为美国在二战期间带领科学家们研制成功了原子弹,但后来,他却遭受了普罗米修斯式的不公待遇,被送上审判台,让他迎来了一场残忍的“安全听证会”……
 
“奥本海默过分地相信所谓的公正,相信通过法律途径即能解决问题。而忽视了对方背后藏有潜在的势力,听证会之前堂而皇之的卑鄙‘小动作’,使得奥本海默的律师处于被动的状态,故意让奥本海默出丑。”方在庆指出悲剧产生的原因之一。陈锐也说,奥本海默是一个典型的政治科学家,但参与政治的过程中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了幼稚的一面,在麦卡锡主义者的政治迫害面前,他的反抗显得相当无力。
 
“这场听证会见证了奥本海默是如何从辉煌的山巅骤然跌入人生谷底的,尤显出悲剧色彩。”李霄垅说,“奥本海默是冷战和冷战思维的牺牲品。现在看来,酿成悲剧的真正原因还是他跟美国政府的政策唱反调。”一个科学家,其身份永远都不是单纯的。他与政治有着不解之缘,而且科学家与政治的关系与其所研究的课题有着深刻的联系。如果其所从事的研究对政治思想以及政府主流政策具有挑战意义,那研究成果将会是敏感的。科学家不是因为其研究成果有误而受斥责,而完全由于其书房或实验室之外的事受审蒙冤的例子不胜枚举。
 
李霄垅说,尤其令人敬佩的是,“奥本海默能在冷战正酣之时,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道德意义提出质疑,对美国与苏联的军备竞赛加以反对。充分反映了科学家看问题的高度。”
 
方在庆指出,奥本海默是一位具有社会良知的悲剧英雄,“当今,有良知的科学家大有人在,但依然有一部分人头脑发热,沉不下心来思考科学发现的某些应用对人类及其生活环境的未来所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李霄垅说,读一下《奥本海默传》想必会有些退热作用,使科学家在钻研自然科学的同时不忘拓展自己的道德视野,更好地承担起科学研究及应用的道德责任,使我们的社会在高科技的应用方面持有更为健康和谨慎的态度。
 
其实从原子弹诞生的那一天起,包括奥本海默在内的一些有良知的科学家就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魔鬼”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并且奥本海默为找到一种根除核战威胁的方法一直坚持不懈地努力着。可在21世纪的今天,核武器的阴影依然挥之不去,朝核问题、伊朗核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国际政治中最为敏感的话题。陈锐说:“好在,现今很多科学家仍然在不遗余力地推动全球性的合作,以防止核武器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冷战时期如此,现在依然如此。”
 
或许有美好的愿景总是好的……
 
《科学时报》 (2010-4-15 B1 读书周刊)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http://tech.sina.com.cn/d/2010-12-01/08454928504.shtml
http://news.chinaunix.net/sci/2010/0415/510638.shtml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1

标签: 罗伯特·奥本海默 J. Robert Oppenheime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