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SAN!值得怀念的梦想-一个互联网创业的故事编辑本段回目录
文章中并没有对创业经验的指导,而是描述了一个创业者的热忱和梦想。或者描述的经历不值得你去效仿,不过却值得读一读感受一下。如文中所述“Forsan et haec olim meminisse iuvabit”—“也许有一天,这段经历会值得怀念”。
2011年初,20岁的W加入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支创业团队,之所以没说“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一次创业”,是因为当时他还是一名普通的在校大学生,他也不占股份,只是凭着一股激情和冲劲在拼命做。
5个人,10平方米不到的小屋,没有会议室就去旁边的星巴克,偶尔网络当机就得立刻满世界找网,加班是常有的事,有时10点晚上一起去吃夜宵,然后再回公司继续,睡衣拖鞋就是上班服,没有人计较工资,福利,加班费。那段日子里,团队的5个人,每天寄出超过100封的邮件,W出去跟人谈事接洽的时候,从来都介绍自己是85后——“反正90后也是85后啊”,他这么说。狡猾的偷换概念。
就在这间10平米的小屋里,这支小团队用了半年时间,打败了许多国内互联网大佬,做出了国内互联网又一个领域的第一。然而,就在公司从那间小屋搬到高端商务社区的第二周,W选择了退出。
我问他,为什么?
他回答:
因为我还小,年纪小,稚嫩,我觉得我希望经历更多,而不是被一份不错的薪水束缚住。就这么简单。
这是他的原话,连标点符号我都没改。
他问我,是不是很理想主义?
乍一听的确是。仔细想一想,却觉得非也。他不想被束缚,他想要的更多。接下来,很短的时间内,W去了微软。在那里,他又待了半年。他依旧还是个大学生。
W对微软的评价是这样的:
我觉得在里面,我20岁就看见了我40岁的摸样。
他又飞速开始了人生的第二次创业,这一次,团队人数缩小到了3,W对于公司的角色是“联合创始人”。另外两人岁数都比W大的多,也有丰富的工作与管理经验。他们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微博应用,在多如牛毛的应用里,这一个还不怎么出名,然而只是4个月的时间,他们已经成功完成了A轮融资。
W再次决定退出。
在这段时间里,他也和所有的大学生一样,满世界找工作,唯一不同的是他同时还处于创业流程之中,每天脑子里思考的除了“工作”、“简历”,还有“VC”、“商业计划书”等等对于绝大多数大学生来说还过于成熟的字眼。当然了,“打游戏”、“泡妞”也是很重要的关键词。
离开的原因,是W觉得团队出了一些问题。
随着A轮融资的完成,三个创始人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多,并且都是根本性的,涉及到公司经营的方向。W觉得,一个创业公司,最可怕的便是CEO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正确的;他预感:随着公司的扩大,团队原本的基因在慢慢弱化,最终将走向消亡。
关于W思考的结论姑且不予置评,只是这种思考本身的存在,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我几乎想要问他:这些优秀的念头到底是哪儿来的!
最要命的是,他做出离开的决定,是在他拿到Ebay的Offer之后。你看,他思虑周详,运筹帷幄,有勇有谋。
现在的W,又有了新的感悟,他说:我自己现在工作的地方,我的周围前后左右,很多都是常青藤的,不得不承认,学校是一种差异。他开始认真考虑在几年以后,出国读一读书。
他告诉我一些对未来的打算,很大一部分是对行业前景的判断,他使用的词语是“我坚持看好”、与“我会选择”。W甚至又有了一个关于手机应用的出色想法,蠢蠢欲动。
别忘了,他的名字,依旧存在于第二次创业的那份商业计划书里,他还是成员,vc投钱的时候有他在其中。
2005年,世界上最年轻的单身创业亿万富豪、Facebook的创始人、时年21岁的马克。扎克伯格在他办公室的墙上涂了六个巨大的字母:FORSAN,并且作为他Facebook的头像用了好几天。这个词来源于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叙事诗《埃涅阿斯记》(Aeneid):“Forsan et haec olim meminisse iuvabit”,意为“也许有一天,这段经历会值得怀念”。
W说:20岁的时候,我怕和很多现在的人一样,觉得人生最大的目标,就是赚钱,衡量一份工作的好坏的标准就是薪金;可是在创业的接近一年的时间,我越来越坚信,或许,这个社会百分之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
但总有那么一部分人,他们有一种不被这个社会主流大众认同的东西,叫做梦想。
他说:我觉得,我也应该像那样
这家伙到现在还没毕业……
没有比FORSAN这个词更适合他的了。
【编者按】本文作者@右耳本尊 发布于其个人的博客上。在文章中,描述了作者的一位朋友W的在互联网创业的故事。
原文链接:《FORSAN!值得怀念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