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54144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07-14
方兴东
方兴东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凯文·凯利
凯文·凯利
约翰·佩里·巴洛
约翰·佩里·巴洛
泰德·纳尔逊
泰德·纳尔逊
霍华德·莱茵戈德
霍华德·莱茵戈德
克里斯·安德森
克里斯·安德森
斯图尔特·布兰德
斯图尔特·布兰德
汪丁丁
汪丁丁
段永朝
段永朝
胡泳
胡泳
郭良
郭良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道格拉斯·洛西科夫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道格拉斯·洛西科夫(Douglas Rushkoff),被誉为“麦克卢汉接班人”。

目录

[显示全部]

个人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Douglas Rushkoff (born 18 February 1961) is a New York-based writer, columnist and lecturer on technology, media and popular culture.

(图)Douglas RushkoffDouglas Rushkoff

Rushkoff graduated magna cum laude from Princeton University. He moved to Los Angeles and pursued a Master of Fine Arts in Directing from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he Arts. Later he took up a post-graduate fellowship from the American Film Institute.

Today, he teaches media theory at New York University's (NYU) Interactive Telecommunications Program. Rushkoff is known for being an active member of the cyberpunk movement and was the online associate of Timothy Leary. His views on cyberculture and the media made him a sought after advisor and consultant with many organizations and companies, including the United Nations Commission on World Culture and the Sony corporation.

He is an advocate for new technologies, especially open source uses of technology. This extends to his broader philosophy as the founder of an online community for discussion of Judaism and related issues, called Open Source Judaism. In the book Media Virus, he expounds on various terms such as meta-media and tactical media especially in relation to popular culture media such as television. He has also criticized the current economic system based on centralized currencies, corporations and banks as "a Ponzi scheme".

In 2003 Rushkoff was keyboard player for a short-term line-up of Psychic TV.

Rushkoff currently serves on the board of advisors of The Hyperwords Company Ltd of the UK, which works to make the web more usefully interactive and which has produced the free Firefox Add-On called 'Hyperwords'.

In 2009, Rushkoff started hosting The Media Squat, a radio talk show on WFMU.

个人博客:http://rushkoff.com/

著作一览表编辑本段回目录

Rushkoff, Douglas (1994). The genX reader. New York: Ballantine Books. ISBN 0-345-39046-6. 
Wells, Patrick; Douglas Rushkoff (1995). Stoned Free: How to Get High Without Drugs. Loompanics. ISBN 155950126X. 
Rushkoff, Douglas (1996). Media virus!: hidden agendas in popular culture. New York: Ballantine Books. ISBN 0-345-39774-6. 
Rushkoff, Douglas (1999). Playing the Future: What We Can Learn from Digital Kids. Riverhead Trade. ISBN 1-57322-764-1. 
Rushkoff, Douglas (1997). Ecstasy Club. San Francisco: HarperSanFrancisco. ISBN 0-06-017309-2. 
Rushkoff, Douglas (2000). Coercion: Why We Listen to What "They" Say. New York: Riverhead Books. ISBN 1-57322-829-X. 
Rushkoff, Douglas (2002). Exit Strategy: A Novel. Soft Skull Press. ISBN 1-887128-90-5. 
Rushkoff, Douglas (2002). Cyberia: Life in the Trenches of Cyberspace. Clinamen Press. ISBN 1-903083-24-9. 
Rushkoff, Douglas (2003). Nothing sacred: the truth about Judaism. New York: Crown Publishers. ISBN 0-609-61094-5. 
Rushkoff, Douglas; Steph Dumais (2004). Club Zero-G. New York: Disinformation. ISBN 0-9729529-3-4. 
Rushkoff, Douglas (2005). Get back in the box: innovation from the inside out. London: Collins. ISBN 0-06-075869-4. 
Rushkoff, Douglas (2009). Life Inc: How the world became a corporation and how to take it back. Random House. ISBN 1400066891. 
He recently wrote a twenty-two issue comic book series for DC Comics Vertigo imprint entitled Testament with art and cover by Liam Sharp.
In addition to Testament, he recently revealed on the Get Illuminated podcast that he is going to be working on another comic series, as well as another non-fiction book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John Brockman, which he stated will be "The book!".

纪录片说服者:道格拉斯·洛西科夫编辑本段回目录

中文名称:PBS说服者:道格拉斯·洛西科夫

(图)生活公司生活公司

英文名称:The Persuaders-Douglas Rushkoff
资源类型:DVDRip
发行时间:2005年
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洛西科夫为纽约大学教授,是当前研究与评论虚拟文化(cyber culture)的重量级人物(也是争议性人物),被评论界誉为「麦克鲁汉接班人」。他同时也为纽约时报和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NPR)担任撰述工作。除教学、研究、写作外,并应邀在世界各地演讲。已经出版六本书籍,包括《网路空间》和《媒体病毒》,目前住在纽约市。

"据说人类只使用了脑部容量的百分之一。据说多元不饱和脂肪比饱和脂肪对你更有益。据说某块石头里的细小难辨痕迹可以证明火星上一度存有生命。据说我们的孩子的考试成绩一直在下降。据说耶稣是大卫王的直系后裔。据说你可以在闲暇时间每周赚进美金15000元。据说大麻会让人开始使用迷幻药而迷幻药则会让人自杀。据说办公室边边角角的那些位置更容易使人快速升迁。据说老年人在这个季度应该接受感冒疫苗注射。据说同性恋是一种后天学习的特质。据说有一种同性恋基因。据说我们可以把人催眠指使他做任何事情。据说我们在清醒时不愿做的事情即使被催眠了也绝对不会去做。据说Prozac(百忧解)可以缓和忧郁症状……"

  ——这是美国纽约大学教授、着名学者、“虚拟”主题研究者洛西科夫在其新着《谁在操纵我们》开篇中写下的一段话。这段话危言耸听得紧。可如此危言耸听所提示出的,刚好是被大众——包括你我他在内的大众所一再忽视的一个事实,简单说,这个事实就是,就算我们成功逃离张朝阳、王志东他们那个互联网,我们也依旧生活在一个虚拟时代。这个时代的要害即:真实与虚拟之间必要的界限已被完全打破。你以为无所谓、你以为不过虚拟的那一切正在控制着你、改变着你、塑造着你——你的心灵你的感觉你的理性你的钱包,早已成为各方所谓虚拟势力竞逐的猎物,你能躲开?

  “超市购物”是每一个现代城市人都曾有过的生活经验——甚至就在如此寻常生活经验过程中,也每时每刻演出着商人们以“虚拟”兑现的“市场业绩期许”或“一季度赢利指标”。研究消费心理的专家说,在超市,将成箱的可乐放置于婴儿物品一侧较之放置于其它位置平均月销量可提升30%;而销售行为专家则说,当空中小姐展示出八颗牙齿去微笑的时候,最有可能表演出一种似乎是出于肺腑的热情……

  "有时候我们会怀疑人间有真诚善意,这是可以理解的,因此我们才预期专家会用这种手段来影响我们的生活。我们知道,只要步入大型购物中心,自己就会承受某种形式的影响;我们也知道,零售门市必须作出业绩、业主必须适度预测,甚至塑造客户的行为,企业才能继续生存。如果店经理只需指示门市小姐解开她衬衫上的第二个纽扣,就可以提高销售业绩,那么,为了自己、为了上司、也为了股东权益,她都会这样做。其实,这样做还真的有效……"

  上边这段话也是洛西科夫教授所言。阅读此话,令人顿生毛骨悚然之惑——“虚拟”果真已疯狂到“导购小姐”衬衫“第二粒纽扣”之位置?

一个老土的怪胎?!——书评:《生活不是一间公司》编辑本段回目录

声明:本文版权属于英国卫报。

(图)Douglas RushkoffDouglas Rushkoff

简介

让现代充斥着企业的社会退回到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洛西克夫的观点有些保守,甚至被讥为老土。洛西可夫的新书《生活不是一间公司(Life Inc.)》回顾500年以来的商业社会发展,企业已经让人们与生活的真实意义渐行渐远。一起和这个怪胎碰撞思维的火花吧!

两年以前,道格拉斯·洛西克夫Douglas Rushkoff)在他位于布鲁克林的家里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正当他在圣诞夜出去扔垃圾的时候,他遭到抢劫——那个劫匪持刀抵着他,抢走了洛西克夫的现金、电话以及银行卡。受到惊吓的洛西克夫,回到里屋,给当地的居民团体发了一封电子邮件,就刚才发生的事情向他们发出警告。

“此后一个小时之内我就收到了两封回信。”洛西克夫说:“他们并不是问我是否平安无事,而是抱怨我把抢劫发生的准确地点说了出来,认为这样做会降低他们房子等财产的价值。”

洛西克夫坦白,这样的回复,比遭到抢劫更加令人震惊。一气之下,他做出了行动。

洛西克夫是个地地道道的纽约人,卷发,平头,深色眼睛。他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写了一系列探讨科技和大众文化关联的书,包括《媒体病毒(Media Virus)》,书中他创造了病毒市场的概念,并且说互联网遭到了广告这一传染力很强的“病毒”的感染,还有《网络世界:如深处战壕一般的多维生活(Cyberia: Life in the Trenches)》,书中记录了互联网生活中古怪而又不为人知的地方。这些书的出版,使他成名。

与此同时,他也创造了“数字化的本地居民”这一现在很流行的概念,它指那些生活在电脑和电子产品中的年轻人,他们由于从小就在电脑和电子产品的环境下长大,因此显然比父母更会使用这些东西。但是,在记录了二十年高科技所带来的反传统文化之后,洛西克夫意识到他有了一个新的主题大有“写”头:我们现在所处的混乱的周遭。他的新书《生活不是一间公司(Life Inc.)》,讲的就是500年以来经济和社会起伏动荡的事。

“这不只包括本次金融危机,而是一次更大的发展进程,”洛西克夫如是说。我们相约在旧金山一个会议中心里的一个小房间相见,他刚在那里进行了“头脑风暴”,主题是为什么股票市场对于一屋子痴迷于股票的网络总裁们来说还是犹如猛兽一般危险。“在这个进程中,我们将价值内化,并构筑一个物质的世界。这里有城市和马路,来维持这种凡事私有化、企业化、个体之间毫无关联的存在形态;它让我们思考,究竟是为什么,道琼斯指数竟会成为衡量我们健康的标尺。”

(图)Douglas RushkoffDouglas Rushkoff

他的理论是:几个世纪以来企业所带来的影响已经把我们的世界转变成一个个人之间彼此较量的世界,充斥着孤立与利己主义。这个观点对那些娜奥米·克莱恩(Naomi Klein)和乔尔·巴肯(Joel Bakan)的追随者来说并不陌生。乔尔·巴肯曾著书《企业》,几乎以咒骂的口吻剖析现代企业。但是,洛西克夫的观点还要更加复杂。

他将我们现在的经济体制追根溯源到文艺复兴时期,那时,第一家企业诞生。起初,企业的成立,是贵族们想要控制商人阶层的一举一动,并从中获利的一种尝试。然而,企业渐渐地变得强大起来,制定了一套行业规则,鼓励人们停止生产,开始购买商品。

“人们直接相互交换等价商品,从500年前开始变得非法。从那时起,直到后来几个世纪,等价直接交换竟变成了一个让人感到奇怪而又麻烦的事,以至于人们会瞧不起它,而不是把它看作很美妙的、令人向往的事。”洛西克夫说道,“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集中的、全球化的文化观念已经将本地产销的观念抹去。”

“这样做就犹如教会对性、政府和企业对交易曾做的事。”他补充道,“我们视金钱为肮脏之物,但其实,企业才是真正肮脏的东西,还有我们需要企业这样的观点,也是肮脏的。”

洛西克夫骨瘦如柴,语气中透着烦躁和不安,他频频记着笔记,查看手机,一直在座位上前后移动。其实,不难看出他是个精力旺盛的人。在几年的兼职生活后,《生活不是一间公司》是他最好的复出形式。书中,他抨击广告、大众心理学、公关、郊区生活、网络热潮、真人秀和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但是,他仍表示,要因为已经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而去责怪其他人并不难,但是,要想从用户之上的消费主义中重新使我们的生活步入正轨,我们应该开始携手合作。”

“当这样的情势迫在眉睫,企业使我们陷入绝望,我们便开始呼朋引伴,寻求支持。”他说,“我们打算互帮互助,一起工作等等,接着,我们就会明白什么东西更有趣、更有意义、而且更实惠。”

这本书中那些带有怒气的字句,其实是由一些故事所激起的,这些故事正中洛西克夫觉悟的理论下怀。其中有一个这样的故事:查尔斯和桑德拉是一对来自纽约的中年夫妇,他们经历了一系列看上去毫无征兆的金融灾难,在从灾难里恢复的过程中,他们深感绝望。他们试图谋求更好的生活,却发现自己疲于加入暴发户的讨论会而身陷囹圄。他们花了根本花不起的钱,想要赢得他们根本不需要的钱财。在洛西克夫看来,查尔斯和桑德拉是企业和政府的受害者。企业和政府,几十年以来一直灌输给人们要他们成为庸碌的劳动者和消费者的想法。但是,查尔斯和桑德拉也不仅仅是受害者,他们更是承诺一切,却一事无成这个恶性循环的同谋。

(图)Douglas RushkoffDouglas Rushkoff

《生活不是一间公司》认为,要躲避这个企业化的世界的唯一方法,即集体的行动。人们需要重新建立起彼此之间的联系,再一次创造真实的价值。“我感到乐观的是,有许多人非常想要重新着手做些实在的事情,工作仅仅为了生计,这有什么错?”

令人惊讶的是,虽然他的观点中处处流露着强烈的保守特色,但是,他认为我们重拾生活的方法之一却是通过因特网。“这其实有点讽刺。”他承认,“企业试图在更少的时间里将更多的货物卖给更多人的时候,他们最终还是将一个能使人和人之间直接联系的工具交到了人们手中。”他提到了“克雷格广告单现象(Craigslist phenomenon)”。“克雷格广告单”是一个网上大型免费分类广告网站,人们可以免费贴出广告,最终,它被美国城市所接纳。

“克雷格广告单,使得人们能为彼此提供信息、创造利益。这样的价值是非凡的。”他说道,“我在我的住屋附近租了一间小型办公室,于是我不得不去找个有卡车的人帮我搬运东西。我还能做什么呢?我上了克雷格广告网站,在那里找了个人,这令我备受鼓舞。”

有观点认为,这样的运作方式,好像使得交易和货物流通又回到了文艺复兴以前的样子,那时充斥着企业的世界尚未形成,也没有随之带来的超市、大卖场、跨国银行、累累负债之类等产物。他听到这个观点以后感到心中狂喜,但是,虽然他坚信以国际港口为象征的国际贸易具有革命性的力量,他仍然强调,网络世界的唯一功能就是补充现实的物质世界,除此之外不应越半步雷池。

“如果你得了一种罕见的癌症,那么通过互联网与他人交流就是你唯一获得慰藉的途径,因为除此之外在你的镇上或你的国家里没有其他人得这样的病了。”他说,“你是不是想要让你本地的学校提高教学质量?你最好通过因特网,查明应该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去和哪些人碰头,来解决这个问题。”

洛西克夫说他着手写这本书有超过四个年头了(虽然是遭遇抢劫才使这个作品聚焦于一个更尖锐的主题)。回顾这些年,朋友和相识者曾经都嘲笑他的预言:“房地产泡沫的噩梦会触及许多底层百姓。”他说,“我用将来时写了这本书,可是在我后来编辑校对时却不得不把语句改成现在时,并且改到最后的原稿,我已经不得不用过去时了。这实在有些伤感。”

如果非得说他延迟出版该书的好处,那便是他的观点现在看起来是如此的引人注目,使人有种逼迫感,而且人们也不大可能再把洛西克夫视为一个反主流文化的怪人。诚然,他不能脱身于他所诋毁的社会体制,说到底,他的书还得卖出去,不是吗?洛西克夫开玩笑道。他自称是所谓“分散运动主义”的倡导者,比起有组织的政治运动,他更喜欢一群有些懒散的、没有组织的、自发的抗议。他说,他希望他书中的意见能得到共识,使得到最后,就像维基百科这样的项目能在大街小巷流传开来那样,许多人都能够在他们自己的生活中,奉献出一点时间,构建真正的价值。”

“我不是娜奥米·克莱恩,”他露齿一笑,继续说道,“我不仅没有能力做一场运动的先锋,我也不相信运动会带来什么改变。我尝试想要做到的,是鼓励人们在他们的社区、城市中,一步一步采取他们真正需要去采取的行动。”(编译:PierreTheClown )

背景阅读:玲音(LAIN) 编辑本段回目录

现实和虚构搀杂的信息社会. 即使是自己的存在, 人们也失去了自信. 为了将由此产生的那份不安消除, 人们通过wired网络互相连络在一起, 就算这样做没有什么意义也还是...

(图)Douglas RushkoffDouglas Rushkoff

CLOSE The World, Open the nExt
存在被定义为认识, 即是意识的连接, 所有的人, 都互相"连接"着. 而记忆只不过是记录. 在这种世界观下展开的, 是围绕着14岁的少女玲音(lain)的故事...
岩仓玲音 CV: 清水香里
本作的主人公. 内向的14岁少女, 现在上初中二年级. 平时感兴趣的事情很少, 游玩和打扮之类的女学生里很普遍的话题都没兴趣, 不过在得到一部NAVI之后显示出对DIY异乎寻常的才能... 在家也好, 在学校也好, 一直都对自己的存在感觉不安.她的家庭也不算一个理想的温暖家庭, 看来只是提供三餐与睡觉的地方此外不排斥也不干涉玲音的样子.
岩仓康雄 CV: 大林隆之介
玲音的父亲, 是一个相当资深的NAVI发烧友. 玲音对NAVI感兴趣使他很高兴, 马上就给她买了一套当时最先进的NAVI(好父亲!), 后来还告诫玲音不要太沉迷. 他自己的房间里也有一套非常强劲的NAVI设备. 此外, 岩仓康雄极有可能在橘总合研究所工作.
岩仓美穂 CV: 五十岚丽
玲音的母亲, 沉默, 寡言, 面无表情. 对岩仓康雄的爱好不太理解, 被丈夫发牢骚. 对两个女儿颇冷淡, 令人怀疑她到底是不是她们真正的母亲, 虽然对女儿冷淡, 但是夫妻感情却非常良好.
岩仓美香 CV: 川澄绫子
玲音的姐姐, 个性与玲音几乎完全相反, 姐妹两人性格对比非常鲜明. 她偶尔对玲音的习惯和作为挑挑毛病. 她也许是玲音一家里唯一一个正常人orz 后来她的精神被幻觉严重地摧残而坏掉了, 只会手作电话听筒状口中念念有词发出类似猫拨号时的那种声音...
瑞城ありす CV: 浅田叶子
玲音最好的朋友, 是一个非常和善的人, 经常照顾玲音, 总是鼓励她希望她变得开朗起来. 最后也是她放心不下玲音而去玲音的家里看她. 她暗恋着自己的老师, 虽然她自己也知道那是不可能有结果的, 但是玲音在片尾重置世界后, 她真的和自己喜欢的人走到了一起, 也许是玲音在幕后成全呢.
山本丽华 CV: 手冢ちはる 加藤树莉 CV: 水野爱日
玲音的同班同学, 总是跟瑞城ありす形影不离, 到哪里都是这样. "ありす, 丽华, 树里"这三个人名同样也在脚本作者小中千昭之前负责构成的作品"数码宝贝驯兽师 (DIGIMON TAMERS)"中登场. 不过这还不是第一次, 在小中千昭负责剧本的PS游戏"Alice In Cyberland"中同样有这三个名字出现. 不过, 虽然名字相同, 可不管是角色还是情节都跟本作是毫无关系的了.
四方田千砂 CV: 武藤寿美
玲音的同学, 但跟玲音不是同班. 曾经与铃音一起回家. 在本作开头的时候跳楼自杀. 随后大家都收到了她的电子邮件声称自己没死只是在另一个世界活着...
KIDS in Cyberia CLUB
タロウ(CV: 滝本启人) / ミューミュー(CV: 山本有纪) / マサユキ(CV: 藤间宇宙) 这三个小孩是在Cyberia Club里出现的小学生, タロウ告诉了玲音很多关于NAVI的东西. 另外还很喜欢玲音...ミューミュー是タロウ的女朋友, 会吃醋的哦. マサユキ则有点类似跟班了... 这三个人都没有找专业的声优来配音, 而是找年龄相当的小孩子来客串. 顺带一提, 当时的清水香里也跟玲音的年纪差不多.
英利政美 CV: 速水奨
自称网络之神的男人, 对玲音做过几次说教. 之前是橘总合研究所的首席研究员. 他深入研究了在世界范围内建立精神连接的可能性. 他的研究提出了一个基于全人类的无意识组成的, 毋需任何线路和设备的无线网络. 他暗自将舒曼共振编码, 并插入橘总研开发的第七代网络协议中. 发现他的所作所为后, 橘总研炒了他的鱿鱼. 一星期后, 英利政美的尸体在山手线的铁道上被发现...
Men in Black
在玲音家外边戴着眼镜监视玲音的黑衣人, 一高一矮, 高个子名叫卡尔·豪斯霍弗(CV: 中田让治), 矮个子名叫林随锡(CV: 山崎たくみ). 他们都受雇于橘总合研究所新桥事务所, 工作是监视玲音. 实际上这个新桥事务所, 或者说事务所的负责人到底为谁工作还未可知, 总之最后这两个人都被灭口了.
玲音辞典
Wired
玲音故事的这个世界里的网络, 相当于我们使用的Internet.
NAVI
玲音故事的这个世界里被广泛使用的个人电脑, 有掌上和台式两种形式, 不同的NAVI的外观和性能可能差别很大. NAVI都可以连接到Wired, 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工具. NAVI可能出自苹果公司前CEO John Sculley的著作"Odessey"中设想的"Knowledge Navigator".
Cyberia CLUB
玲音的同学去过的夜总会, 年轻人们找乐子的地方, 而且还有人出售迷幻药, 而且似乎某个组织将这里作为技术实验场. Cyberia是Douglas Rushkoff的一本著作的名字, 那本书里面作者提到了"地球的大脑在进化中,而人类是地球的大脑的脑细胞"的观点.
Acella
在Cyberia CLUB里交易的迷幻药, 价格颇昂贵, 一万日元一颗. Accela是一种智能迷幻药, 服用后, 它会以一个特定的精确频率释放, 从而使机体释放出一种与时间感觉有关的荷尔蒙. 这使服用者感觉自己的意识被加速, 同时也使大脑的处理速度加快. 这种迷幻药在服用后1天即从体内排除.
Psyche
一种用于增强NAVI的功能的配件, 为NAVI安装后, 它将截取NAVI原有的信息并自动加以处理. 达到让使用者不借助任何设备, 直接连接Wired的效果, 就有如意识进入了网络中一般. 传说这种芯片是在台湾制造的, Knights可能就是它的设计者.
Knights
全名是东方算法骑士团, 一个技术力量强大的网络黑客组织, 奉橘总合研究所前主任研究员英利政美为神, 其成员有家庭主妇, 办公室职员, 家里蹲废柴等不一而足. 但也只不过是被英利政美利用, 最后全部都被消灭了.
Protocol 7
玲音的世界中正在开发的第七代网络连接协议, 之前使用的第六代协议已经快要到达性能极限, 由于谁控制了协议, 谁就控制Wired, 所以世界上的大公司无不对其垂涎三尺. 橘总合研究所前主任研究员英利政美在开发此协议时在其内暗中加入了将舒曼共振编码的功能, 令它具备能够无条件无障碍连接任何人的精神的功能, 但橘总研发觉后立刻将他解雇. 英利政美虽然后来自杀, 但是实际上他是利用自己的研究成果让自己意识存在于Wired里面.
橘总合研究所
大企业, NAVI的制造商, NAVI所使用的操作系统也是橘总研开发, Wired所使用的网络协议也一样. 橘总研的业务并不止于此, 还有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
舒曼共振
1952年德国物理学家舒曼指出, 地球和电离层可以构成一个谐振腔体, 腔体中存在一个特殊的谐振频率, 这一频率主要由地球的尺寸决定, 并由全球的 闪电放电激发. 这个谐振频率被称为舒曼共振. 舒曼共振的频谱在ELF波段, 频率为8Hz左右, 恰好人类大脑的α波与θ波也近 于8Hz, 于是有人将舒曼共振称为"地球的脑波".
KID SYSTEM
简称为KIDS. 15年前, Dr.Hodgson主持了一项名为Kensinton Experiment的研究, 其理论是大部分的孩子都有微弱的精神力量, 而实验的目的是想知道如果将这些微弱的精神力量集合起来, 会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 Dr.Hodgson通过一种名为"外摄取器"的装置收集孩子们的精神力量并集合到一点, 这套装置就是KID SYSTEM. 当年的Kensinton Experiment是一场悲剧, 参与实验的孩子们全部都"死"了, 因为他们的意识再也无法回到现实世界中. Dr.Hodgson此后毁掉了所有实验资料, 可是, 实验资料并没有就此消失.
PHANTOMa
一款网络游戏, 一旦进入并开始游玩, 即使关掉NAVI, 也无法从游戏中退出, 而且这种游戏甚至还会连接到其他在线的游戏中. 据说这款游戏是Knights编写的, 而且很可能运用了Kensinton Experiment的研究资料, 此后发生的一系列幻像事件都可能是研究资料的具体运用.
Track 44
Cyberia CLUB内播放的嘈杂音乐, 有可能也与Knights有关, 听这音乐的人会看到幻觉, 可能也是Kensinton Experiment实验成果的运用.
MJ-12
也就是Majestic-12, 传说这一机构是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新墨西哥州罗斯韦尔UFO坠落事件发生后秘密组建的研究各地飞碟事件和地外生命与人类的通讯的组织. MJ-12是否真的存在仍然不明, 其中一个原因是1987年公开的用来佐证的MJ-12绝密文件上杜鲁门总统的亲笔签名是从另一个文件上拷贝下来的.
MEMEX
1945年, 曼哈顿计划的领导人Vannevar Bush在大西洋月刊上发表一篇名为"As We May Think"的文章, 其中提出一种叫做MEMEX的系统的构想, 它与广播电视和缩微胶片技术相结合, 人们可以通过它建立联结路径, 搜寻, 处理及整合资料, 供研究人员收集和分析各类资料并加以应用. MEMEX可以说的是后世个人电脑, 数据库及网络发展之滥觞.
John.C Lily
他运用药物和黑箱来调查人类的潜意识, John.C Lily相信他的实验让他以某种网络联系到了某种宇宙实体, 随后他以此建立了一个名叫E.C.C.O的模型, 也就是地球巧合控制局, 可能他觉得巧合都是地外智慧生物控制着的吧...
Xanadu Project
由Ted Nelson在1965年提出的以卫星网络组成的电子资料库, 可以以电波和电话来利用, 举例来说, 从网络上某处的Xanadu这个字, 读者可以连到Xanadu Project的发源地, 阅读有关的文字, 又可以反过来连回原来的地方, 而作者就可以从每一次连接中, 也就是每一次读者的浏览中得到一点点微薄的版税收入. 实际上, 它就是现代超文本的原型.

新词学习:你是screenager屏幕少年吗?编辑本段回目录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屏幕,电脑屏幕、电视机屏幕、游戏机屏幕、还有手机屏幕,似乎离开了这些屏幕我们的生活就无法正常进行。于是,就有了这么一类人——screenager。

  Screenagers are techno-savvy young people, reared on television and computers. The term was coined in 1997 by Douglas Rushkoff in his book Playing the Future. He argues that young people who have used computers and other microchipped devices since infancy will have effortless advantages over their elders in processing information and coping with change when they reach adulthood.

  屏幕少年指的是那些经常坐在电视机和电脑前,对各类技术信息领悟能力较强的年轻人。这个说法最初见于道格拉斯•洛西科夫所著名为《游戏未来》的一本书。他指出,从小接触和使用电脑以及其他微芯片装置设备的年轻人成年后在处理信息以及应对变化方面会比他们的上一辈展现明显优势。

  It's as if they come into this world with a game controller in one hand and a mouse in the other. They're referred to as generation wired, cyber tots, digital kids and screenagers.

  他们好像是一手拿着游戏机控制板,一手拿着鼠标来到这个世界的。他们被称为有线的一代、网络儿童、数码儿童、以及屏幕少年。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Douglas Rushkoff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Douglas Rushkoff ,Rushkoff ,洛西科夫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