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愤怒的小鸟》正式启动,Jaakko Iisalo画了最开始的原型图。我们那时候没有钱做市场,但这个游戏的名字很有意思,让人立刻会想到“为什么这些小鸟会愤怒”。这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和讨论,比新闻发布会还管用。
如果没有《愤怒的小鸟》,Rovio可能还是一家做外包的普通公司。如果没法独立生存,外包是一个选择,这也能学到东西,而且有钱拿,但做外包很容易懈怠下来。我认为可以做少量外包,不过要时刻记住目标是做自己的游戏,虽然这很困难也需要极大的勇气。
Rovio以前也做过一些比较成功的游戏,但都是给别人做的。外包和自己做游戏是不同的商业模式,做游戏本身也有不同模式。有的人喜欢把精力放 在一款游戏上,有的人喜欢做100款游戏。当然,这个也和公司大小有关系,大公司做的游戏自然多一些。但现在普遍在往精品游戏靠拢,电子艺界也在减少游戏 数量。游戏和电影一样,你说用户是想看100部烂电影还是一部好电影呢?对我们而言,可能5款游戏就太多了。

这款游戏彻底改变了Rovio。当你有一款如此成功的游戏时,所有东西都不一样了。而且你可以做很多事情,有无尽的机会。有人会说我们是“一次 性的奇迹”,谁知道呢?如果我们这招能像任天堂的《马里奥兄弟》一样成功,那也不错。很多人说我们应该做点其他的,但我们觉得《愤怒的小鸟》就够做好几年 了。这款游戏才推出一年,还在生命初期。旁观者说什么我们已经无所谓了。我们有那么多粉丝,而且越来越多。
之前做发行的Chillingo什么都不做就能拿走分成,然后帮别人的游戏做宣传。所以Rovio现在都自己发布游戏。好的市场推广很重要,对 市场营销应该和对游戏设计同等重视。如果你有一个好游戏,但市场营销做得很差,那你干嘛做这款游戏?在游戏设计时很多人完全忽略了市场营销,这埋没了很多 很好很有竞争力的游戏。市场营销是从开始设计游戏的时候就要开始考虑的事。
记住,市场营销并不等于做广告。做广告很简单,但是很花钱。Rovio做很多市场营销,但很少做广告。我们在主流的社交网站上都很活跃,从游戏 发布的第一天就积极而且持续地和用户交流,现在更是如此,我们每天花很多时间回复粉丝邮件。另一种市场营销是持续更新,《愤怒的小鸟》每4周更新一次,这 样人们会说“啊,游戏更新了!你下载了最新的吗?”这可以引起讨论,也是口碑营销。总之,你必须时刻记住,要让用户谈论你的游戏。
至于我们怎么做到让用户容易上手又可以一直爱不释手地玩下去,嘿嘿,我们就是做到了。你就是得设计这样的游戏。这是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很难的 事。你得在不增加游戏难度的基础上让玩家留下来。要保持游戏很简单,但要有很强的参与感让玩家能玩起来不容易。当有很多关卡需要玩家去挑战时,他进入状态 后就会一试再试,等他意识到的时候,已经玩了两个小时了。《愤怒的小鸟》这一点做得很好,但我也不知道有没有具体规则可供参考。我们的游戏开始就是一个简 单的单词“Play”,进入游戏后“Play”就被弹弓所替代,一看就明白。其实,我们做PPT时也尽量不用文字。这就是一种简化,没有文字,就必须让人 看到图就知道怎么玩,保持游戏的简单。很多苹果产品也是这样。

我们当初的计划是先做一个iPhone版,然后很成功就移植到其他智能手机平台。当然,我们当时没有想到会这么成功。移植有难度,但是可行的。 规律是先做简单的,然后往复杂平台上移植。如果本来是有很多功能的PC游戏,然后减少功能移植到手机上,就不好。从手机平台游戏往主机游戏发展比较好,而 且我们对手机游戏也更熟悉。iPhone之后先做WebOS是因为移植很简单,两个小时就做完了。我们后来拖垮了Palm的服务器,我们放到GetJar 上也这样。我们还没有拖垮苹果的服务器,所以还会继续试试。做Android是因为这也有一定的市场,做诺基亚是因为本来就跟他们有联系。
继诺基亚之后,风靡全球的社交游戏《愤怒的小鸟》已经成为芬兰国家的创新原动力。
《愤怒的小鸟》(Angry Birds)的火热不仅仅是小鸟与“绿猪”的你躲我藏,还有各种颜色的印有小鸟图像的衣服,鞋子。小鸟的毛绒玩具今年的销售额就达到5亿美元。
作为Rovio公司创始人兼首席市场官,彼得·韦斯特巴卡(Peter Vesterbacka)对《愤怒的小鸟》功不可没。他以自己张扬的性格,让这款游戏奔向全球。
2011年4月,彼得进入《时代周刊》2011年度百人榜。同时,《愤怒的小鸟》也被评为当年最受欢迎的社交游戏。现在,《愤怒的小鸟》与彼得互相代言,因为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梦想,那就是让小鸟成为新时代的迪斯尼乐园。
2011年4月,在长城会(GWC)举办的2011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彼得穿着一件产于越南的红色卫衣,高调亮相。善于把握机会的他,觉得身穿红衣就是最好的代言。
在这个大会上,彼得告诉了中国的粉丝,Rovio的梦想--要做虚拟世界里的“迪斯尼”。他认为,迪斯尼是一个庞大的、拥有多个入口与出口的文化输入、输出器。对这个梦想,彼得充满信心,那时《愤怒的小鸟》的全球下载量超过5亿次。在年轻人群体当中,小鸟的品牌认知度也非常广泛。
打造话题的好手
自2009年,登上苹果APP平台之后,《愤怒的小鸟》便以火箭般的速度蹿红,从40万应用当中脱颖而出。这个速度远比小鸟发射“绿猪”的速度要快上很多。此后,小鸟就在全球一发不可收拾。
目前,小鸟的全球下载量已经超过了10亿人次。“我们的下一个目标是10亿下载量。”彼得毫不掩饰Rovio的野心。
事实上,也是得益于彼得的加盟,愤怒的小鸟才能够快速发展。虽然是2010年才加入Rovio担任首席市场官,而早在2003年,彼得在惠普任职时,他就碰上了当时还在创业的Rovio公司创始人。就这样,他一路经历了Rovio的起起落落,并且他亦用自己的资源帮助Rovio渡过难关。
“从3岁到80岁,愤怒的小鸟都是可以玩的。”只要碰见合适的机会,彼得就用这一语言如此介绍《愤怒的小鸟》。
虽然一直在惠普这样的大IT公司工作,但是彼得自2000年起,就一直在关注移动互联网,他相信终有一天,移动互联网会繁荣起来。他创立了一个我叫Mobile Monday的组织。每周一的晚上,都会组织有关移动互联网的沙龙活动。彼得会邀请业内的Geek、创业者、分析师、投资人,探讨自己的项目,分享行业发展。对于移动互联网,彼得跟踪了十年,在这个领域倾尽全力。
或许,对于移动互联网,尤其是游戏,彼得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在彼得的名片上,名字下方甚至印着“Mighty Eagle”(魔法老鹰,游戏中的某个角色的名称),而不见其首席市场官的职位。
借着多年的市场工作,彼得有着丰富的市场经验。一款应用在市场推广的初期,图标、游戏名称、主要角色的形象等设计都是非常关键的。彼得曾透露,Rovio在设计愤怒的小鸟的图标时,发现,App Store上付费的应用榜单的前几十位,很少有应用采用红色作为主要颜色。而红色是暖色,在整个色系当中是非常抢眼的。于是,他们决定将红色的小鸟作为图标,使其成为游戏的主角。
2010年起,Rovio对产品体验开始非常重视。在Rovio只拥有40个人的小团队时,曾经有一段时间,有23个人专职负责回复邮件和Twitter上的留言。
彼得曾说,“这种投入比例是以研发为主的公司所无法比拟的。”那时,Rovio还算是小公司,规模不大,并没有充裕的经费去进行广告投放,而回复邮件与Twitter上的互动是低成本、效果好的活动。
今年44岁的彼得不仅对游戏的热情不减,也会召集Rovio的粉丝,制造出一些话题。在彼得的组织下,小鸟的超级玩家在游戏主题网站上公布自己的通关图片,并写出详细的通关攻略。而彼得也会参与进来,会询问玩家“找到金蛋了么?”、“打到哪一关了?”,有时候还会给一些玩家指点一二。
不仅如此,一旦机会合适,彼得还在各处论坛上,以及媒体上制造话题。有一次,一个5岁的小男孩画了一幅图画,给愤怒的小鸟制作了一个关口,后来,彼得就将设计融入到相应的关口背景图,并以这个小男孩的名字命令这个关口。
“这样做可以将玩家参与的热情充分调动起来,又能够为一款游戏保持持续、更新的创意源泉。”用这样的方法,彼得将数以亿计的用户拉进到游戏设计中来,让游戏与玩家一起共同成长。
打造迪斯尼2.0
在全球移动互联网公司当中,毫无疑问,Rovio已经大获成功。2011年,Rovio的营收为7540万欧元,净利润为4800万欧元。这样的营收与利润让其估值达到70欧元。根据市场的预期,今年的营收情况会更好一些。因为小鸟的毛绒玩具2012年的销售额就有可能达到4亿美元,从其中Rovio获得的分成收入占其收入的30%。这意味着,今年,Rovio营收1.5亿欧元的目标指日可待。
据媒体报道,在2013年底之前,Rovio准备IPO,如若成功IPO,那么Rovio就能够从资本市场获得更多的融资,来实现自己的大梦想。
在彼得等人的规划中,Rovio未来不仅仅是一家手机公司,也不是一家游戏公司,而将会是一家娱乐公司,包括游戏、电影、主题乐园、毛绒玩具等产品,愤怒的小鸟将要成为新型的迪斯尼公司。
彼得的“脑袋里装了很多点子”,这直接体现在全球热映的动画片《里约大冒险》与Rivio的合作。对于这一合作,Rivio的其他高管赞不绝口。
2010年11月,福克斯计划拍摄一部全新的动画片《里约大冒险》。时任福克斯数字娱乐副总裁安德鲁·斯塔伯找到Rovio,双方一拍即合。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里约大冒险》成为2012年全球最火的电影。电影在做广告的时候,每个地方都放了愤怒的小鸟这个品牌,所以不少人误认为《里约大冒险》就是他们的电影。
这或许是彼得故意制造的“误会”。“Rivio计划出版漫画书、拍摄动画连续剧和电影。”在彼得的心中,Rivio将围绕小鸟,打造一个迪斯尼2.0。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彼得在全球各地四处奔走。在公开的媒体报道中,仅中国,这两年,他就来过好几次。2011年底,在中国举办的TechCrunch大会上,彼得与Evernote CEO Phil Libin、Instagram CEO Kevin Systrom一道来到中国,不仅亲身感受到中国移动互联网的火爆与热情,还来中国布道。参加大会的他身着红色的、印有愤怒的小鸟图像的红色卫衣。
2012年,他再次借GWC来到中国,并表示未来2~3年,要在中国开600家愤怒的小鸟的专卖店。这一梦想并不遥远。目前,在中国,《愤怒的小鸟》这款游戏的下载量已经达到1.5亿次。
中国1亿粉丝的旺盛需求亦产生了大量的“山寨”,如毛绒玩具、山寨的专业词汇。看到这样的现象,彼得非但不生气,还认为,这表明中国市场的需求旺盛,是反盗版帮助他们进入了中国,并完成了品牌的市场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