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9672 次
  • 编辑次数: 4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10-21
方兴东
方兴东
发短消息
roin
roin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大繁荣》
《大繁荣》
《风险投资的游戏》
《风险投资的游戏》
《大转折时代》
《大转折时代》
《文化vs技术创新》
《文化vs技术创新》
《第三种文化》
《第三种文化》
《版权法与因特网》
《版权法与因特网》
《论剽窃》
《论剽窃》
《烧掉舰船》
《烧掉舰船》
《创新及其不满》
《创新及其不满》
《抛弃版权》
《抛弃版权》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哪来的天才》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杰夫·科尔文认为与大众观念不同的是,人们成功的秘密不在于天分,也不是泛泛而谈的努力,而是一种称之为“有意练习”(deliberate practice)的机制。这个机制的大意是,用持续乃至终身的时间,有目的地努力提高具体某个领域的表现水平,不论在商界,体育,音乐,医学,象棋,科学和数学,莫不如是。

目录

[显示全部]

基本信息编辑本段回目录

《哪来的天才》,也译为《天分被夸大了》Talent is Overrated

哪来的天才:练习中的平凡与伟大(TALENT IS OVERRATED:Whet Really Separates World-Class Performers From Everybody Else)
作者:(美国)杰夫·科尔文  译者:张磊  合著者:赖伟雄 
市场价:¥28.00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页码:26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ISBN:9787508616681
·条形码:9787508616681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外文书名:TALENT IS OVERRATED:Whet Really Separates World-Class Performers From Everybody Else

内容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你的外婆也许会告诉你,如果要成为泰格·伍兹温斯顿·丘吉尔沃伦·巴菲特杰克·韦尔奇莫扎特这样的人,就必须埋头苦干。但事实并不仅如此,你还必须坚持不懈地“刻意练习”,你必须学会如何对结果进行分析,如何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只要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练习”,每个人都有可能获得成功,而不是仅仅取决于你的智商或者是情商。

       科尔文提出的“刻意练习”的成功法则不仅适用于科学、音乐、艺术领域,就是谈判、理财等技能,也可以依照成功法则来习得。

内容概要编辑本段回目录

前言

       你的外婆也许会告诉你,如果成为泰格·伍兹、温斯顿·丘吉尔、沃伦·巴菲特、杰克·韦尔奇、莫扎特这样的人,就必须埋头苦干。但事实并不仅如此,你还必须坚持不懈地“刻意练习”,你必须学会如何对结果进行分析,如何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只要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练习”,每个人都有可能获得成功,而不是仅仅取决于你的智商或者是情商。

第一章 谜

       为什么呢,为什么他们做不到呢?为什么他们不能像杰克·韦尔奇或安迪·格罗夫那样管理企业,或者像泰格·伍兹一样打高尔夫,或者像伊扎克·帕尔曼一样拉小提琴呢?毕竟,他们大多数都是不错的、善良的人,他们工作勤奋。有些人已经工作很长时间了,二十年、三十年甚至四十年,为什么他们没有因此而成为更优秀的人?更残酷的现实是,他们中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够达成、或者接近达成伟大的成就,只有很少的几个才达到。

       这是一个谜,这个谜如此普遍,以致我们几乎没有留意它。

第二章 刻意练习是什么,不是什么

       虽然我们已经清楚知道,大量的刻意练习会塑造优秀的外科医生、台球手或演说家,但我们还是很自然想知道,是否能用某些通用的方式来理解。刻意练习除了能使一个人在其从事的特定任务中表现更好外,是否还能在其他领域中得到应用?答案是肯定的,这值得我们确认,因为它和许多人的想法相反。

第三章 在生活中运用这些原则

       早些时候,我们看到,大多数的企业对这些刻意练习的原则是多么敌意。更让人疑惑的是,许多商业以外的机构却都在采用这个方法。我们对那些冠军体育代表团、管弦乐队、剧团等组织深表敬意,但当我们回到办公室之后,却不觉得我们可以从这些取得辉煌成就的人身上学到一些东西。美国军方通过学习和采纳这些原则使他们变得非常高效,而且他们也赞助和支持了这个领域的一些最重要的研究。但在绝大多数商业机构、教育机构和非盈利组织中,伟大成就的最基本原则却没有被足够认识到或者被忽略。

1978年,作者来到宝洁,见到了一对工作在狭小房间的22岁年轻人,当时人们都说“这两人将来一定能够取得成功”。果然不出所料,这两个年轻人后来成为了通用电气和微软的首席执行官,他们就是杰夫·伊梅尔特史蒂夫·鲍尔曼

是什么让当时的人们就认为他们具有取得成功的潜质?这并不取决于他们的天赋,也不取决于他们的基因,而是取决于他们坚持不懈地“刻意练习”,这是本书要告诉读者的最大的一个秘密。

《财富》杂志曾刊登过一篇非常受读者欢迎的封面报道,名为《如何成就伟大》 。《财富》杂志的高级编辑杰夫·科尔文在读者的期盼下,将这篇经典的封面文章写成了这本书,旨在为读者揭开成功的奥秘。

你的外婆也许会告诉你,如果要成为泰格·伍兹、温斯顿·丘吉尔、沃伦·巴菲特、杰克·韦尔奇、莫扎特这样的人,就必须埋头苦干。但事实并不仅如此,你还必须坚持不懈地“刻意练习”,你必须学会如何对结果进行分析,如何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只要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练习”,每个人都有可能获得成功,而不是仅仅取决于你的智商或者是情商。

科尔文提出的“刻意练习”的成功法则不仅适用于科学、音乐、艺术领域,就是谈判、理财等技能,也可以依照成功法则来习得。

亮点:

1、本书切中时弊,特别是在目前社会对造星的狂躁心理、初入职场者浮躁的心态和职场老手郁郁不得志的心情下,推出这本书正符合时代心理需求;

2、能帮助企业走出人力培养的误区,鼓励企业去发现员工身上的优点,使得企业团队的运作更为有效。

3、帮助为父母者、教育工作者走出功利性误区,多方面考察孩子的能力,找到最适合孩子发育的方向。

4、作者不仅在《财富》杂志的著名记者,中国国内媒体也对他非常熟悉,先后有新浪和讯雅虎中国新闻网价值中国网中金在线文化中国网转载他的相关文章。

推荐编辑本段回目录

自我否定?或是前路迷茫?

深谙职场,却默默无闻?

疲于奔命的状态与年少时的梦想相去甚远?

我们一直都在丈量自己与成功之间的距离,希望几度幻灭又燃起,不要希冀一本书能够改变你的一生,但是在杰夫?科尔文的文字中,我们能够读懂“天分”、“经验”、“努力”、“成功”等被我们说得太多以至忘却了其深刻含义的词语。

激发你的生命力。

——《时代》杂志

棒极了!

——《华尔街日报》

如果你有获得成功的强烈愿望,就不妨努力争取。杰夫?科尔文告诉了你获得成功的路径。科尔文所说的与我自己在体育运动、法律和商业领域的感受惊人地一致。

——西南航空创始人、总裁 赫伯·凯勒赫Herb Kelleher

作者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财富》杂志的资深编辑杰弗里·科尔文Geoffrey Colvin

书评:衰退经济中的成功秘诀编辑本段回目录

比尔·泰勒Bill Taylor

事实证明时机并非一切。我们正处在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中,有两位著名作家推出了他们新的力作,论述了使人们获得成功的惊人秘诀。而且,两位研究成功的学者都为同样一个秘诀而着迷——他们对柏林音乐学院超级成功的小提琴家们进行了研究,从中得到一个教益。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是《纽约客》 (The New Yorker)杂志的撰稿人,在他的畅销书《出类拔萃之辈》 (Outliers)中有个名叫安得斯·埃里克森的主角。埃里克森是一位心理学家,曾对三类小提琴学生做过一项调查:毋庸置疑的明星学生、良好但不杰出的学生,以及那些无望成为职业音乐家的学生。是什么让明星学生区别于其他学生呢?答案不是纯粹的天分,埃里克森总结说。(每个学生都有着很高的天分)答案是绝对的坚持不懈——那些练习得更加刻苦的学生做得更好,而那些练习得发疯的学生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格拉德威尔把这种现象叫做“一万小时定律”。要想在体育、科学、商业上有成就,需要十年以及每年1,000小时的练习。他说:“一万小时是使人变得卓越的神奇数字。”

《财富》杂志的资深编辑杰弗里·科尔文(Geoffrey Colvin)也同样被埃里克森的研究深深吸引。在他的新书《天分被夸大了》(Talent is Overrated)中,科尔文并没有仅仅强调十年练习的重要性。他解释了什么样的练习是必备的——那是一种他称为“精心练习”(deliberate practice)的强化训练方法。

精心练习的基本要素是什么?它的目的很明确,是用来提升成绩的——细微的改正能够产生巨大变化。它是重复性练习,这意味着当你正式表演时(如击球入洞、推销产品),你不会感到压力。持续的反馈会让人收益良多,因为只有当你明白如何提高时,练习才有效果。练习枯燥无趣,不过这也并不全是坏事。科尔文说:“这意味着大多数人不会这么做。”

那么,这些对成功的思考如何教会我们在困难时期取得成功呢?对个人来说,一个教益就是熟的确能生巧。因此,如果你是一名计算机程序员,花在写编码的时间上减少了,如果你是一名产品设计者,项目组合正在收缩,或者如果你是一名客服专员,服务的客人减少了,你不要让经济低迷的这段时间白白浪费掉。你要让它成为练习的时间——想办法对你的技术和业务技能进行精心的强化练习,要相信长远来说自己的努力是会得到回报的。

对于公司及其领导来说,有着更大的教益。我们还处在经济低迷的早期阶段,但是大公司已经在做出他们一贯的反应。他们鼓励薪水最高、最有经验的人才,也就是说“练习”最多的员工,首先离开公司。关于这种愚蠢的下意识的政策,去年有个也许是最著名的例子——电子零售巨头电路城(CIRCUIT CITY)宣布了其所谓的“工资管理举措”。该公司的计划是,裁掉最有天分和经验的员工,留下赚钱少的年轻的员工。当然,光临其商店寻求建议的客人所得到的建议少多了,那意味着他们把生意带到别处去了。结果怎么样呢?电路城不久前申请了破产。

如果这不是很普遍、很昏庸的做法,那倒是一件趣事。事实上,《纽约时报》专门报道评论传媒业的专栏作家戴维·卡尔David Carr)最近研究了电路城的惨败,并提出了一个令人不舒服的问题:电路城的领导被广泛嘲笑,可是他们的做法与我们最尊敬的媒体公司的领导者的做法有何不同?

传媒业——平面媒体、全国性电视台、地方新闻台——不仅仅是在缩减规模。他们正在请最知著名、最有经验的(因而最昂贵的)人才首先离开。著名的体育记者、偶像派主持人、有影响力的专栏作家和学者,他们都在带着领导层的祝福离开,取代他们的(如果有人的话)是没有经验的新来者,他们根本不指望达到前辈的水平。

这是何样的成功秘诀呢?事实上,鼓励最有经验的人离开,并不会帮助你度过经济低迷期。或许更多的商业领导者能够抵制这一愚蠢做法,并紧紧依赖那些在职业生涯中“练习”得最多的员工。

翻译:王素梅

TED书评:当你看到迈克尔乔丹的空中飞翔,你有啥想法?编辑本段回目录

By TEDtoChina

编者按:

昨天我们讨论了2004年TED大会的演讲者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的新书Outliers《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 ),谈论了个人成功的社会机制。

今天我们再发表一篇书评,同时介绍另外一本研究成功的新书Talent is Overrated(《天分被夸大了》)。格拉德威尔在Outliers中提到了“1万小时”定律,而《财富》杂志高级编辑Geoff Colvin则在Talent is Overrated中进一步揭示了“努力的真谛”。他认为与大众观念不同的是,人们成功的秘密不在于天分,也不是泛泛而谈的努力,而是一种称之为“有意练习”(deliberate practice)的机制。这个机制的大意是,用持续乃至终身的时间,有目的地努力提高具体某个领域的表现水平,不论在商界,体育,音乐,医学,象棋,科学和数学,莫不如是。

这次我们发表一篇香港TED粉丝关于Talent is Overrated和Outliers的书评,希望大家喜欢。原作者为Joey Chan陳穎堅),blog名称为“博念書評‧陳穎堅”(http://birdviewjoey.blogs.com/reviews),RSS订阅地址为:http://birdviewjoey.blogs.com/reviews/atom.xml

——-

當你看到 Michael Jordan 的空中飛翔,你有啥想法?

(刊登於2009年1月14日‧信報, 原文地址:
http://birdviewjoey.blogs.com/reviews/2009/01/outliers_talent_is_overrated.html)

你相信大師級人才是可以被塑造出來的嗎?要有這樣的信念,必須要有一個前題,就是不輕易被「天才」或「天賦」所迷惑。但我們真的能夠很「乾淨」的說明自己不被「他比較聰明」或「她是天生的」的這些觀念所迷惑嗎?我相信有一定的難度吧。因為我們在社會上總會遇上一些很不一樣的人才,然後我們很自然地會想到是甚麼造就了他們的神乎其技的技巧,是他們的父母嗎?是他們本人的努力嗎?是環境嗎?還是,簡簡單單的回到自己最被教化的一種想法上:他們生下來就是比較聰明。

這樣的題目,雖然在學術界做了很多研究,而且多是與以上的結論相榷,但在廣大的認知上,仍是不流行的。幸好,我們有兩位流暢的寫手擔當教育大眾的使命。一位是 Geoff Colvin 的 Talent Is Overrated,另一位是著名的 Malcolm Gladwell,他的新著是 Outliers。他們都是在拆破社會上深深影響著我們的迷思,然而,他們的攻擊方向並不一樣。

Talent is Overrated Geoff Colvin 是 Fortune 雜誌的總編輯,他在其 Talent Is Overrated 提出一個問題:當 Colvin 環觀他在 Fortune 工作期間所認識的名人時,不期然會問到:是否他們的腦袋與我們不一樣嗎?Colvin 翻開世界各地對於這個課題的研究,結果令他意外到他願意擔起筆桿寫下這本書。他留意到,不同的研究都認為在不同領域上的大師在年少時都不具備有所謂的天賦;相反,令人相信會在日後大放異彩的「天才」卻不見得能在這些最高級別的排行榜上逗留。然後,他再在書中提出一個所謂「熟得生巧 (deliberate practice)」的概念,並認為所有人皆能步上這種境界,只要有能耐持續地操練某一種技巧。

Talent Is Overrated 全書就是集中在了解何謂熟能生巧,背後需要有的條件是甚麼,以及為何有些人會能夠持續在充滿挫折的考驗下達致熟能生巧之境。這是一本易讀易懂,而且重要的著作。各讀者如有機會查看,建議不妨翻查一個書中沒有提及的運動界名人 Michael Jordan,你會驚訝的發現,無論你現在身體與智力在一個怎樣的狀態,但只要願意刻苦培訓,便足以立足天下。我深信,這本書能改變很多人的想法與命運。

同樣的,對於成功,Outliers: The Story of Success 的作者 Malcolm Gladwell 有另一個新觀點:今天所謂的英雄領導,他們的成功往往是來自他們身邊周遭的環境,或 Gladwell 所說的生態環境(ecology),而非這些人一開始有甚麼超乎常人的能力。Gladwell 認為在人群中脫穎而出的 outliers,他們之所以能立足一般人範圍以外,主要是來自他們周遭的環境的種種巧合,讓他們得以掌握一些影響無遠弗屆的先機。

Gladwell 之前的著作有 The Tipping PointBlink!,都是屬於大賣的作品。這本新著 Outliers 與他以往著作的思路頗一貫,為的是留意社會上容易被人忽略,或並未認清之大眾迷思。這些迷思一直植根在我們的思想,以至社會結構中。Gladwell 的著作,就是希望能夠動搖這些牢固的迷思。還記得在 2002 讀過他的一遍在 The New Yorker 的 The Talent Myth: Are Smart People Overrated?。當時他已經對所謂的天資過人的企業員工在組織中應享有更多的關注提出深度的質疑。今天,他在其新書 Outliers 中再一次對所謂成功人仕背後成功的原因提出同樣的質疑。

Outliers 他認為,與 Bill Gate 一樣能幹聰明的人大有人在,但為甚麼偏偏是蓋茨才能有六佰億美元的身家?不少人會認為因為蓋茨不單只絶頂聰明,而且有野心與毅力。少來吧,Gladwell 說。很多時候,我們看到人家的成功,便以為是來自他非凡的個人智力與努力,但故事往往並不如此。要知道蓋茨當年有機會在 1968 年幾乎是第一個幸運兒接觸電腦,然後又遇上華盛頓大學的 Paul Allen,讓他免費使用了當時大學中唯一一台電腦。當然,總不能抹殺蓋茨是一名願意努力和聰明的人,但更重要是,他早在七零年代時就已經擁有超過數千小時的時間投放在電腦程式設計上;而他身邊的人大部份連一分鐘使用電腦的時間也未曾嘗試過!因此,Gladwell 在其書中,指出這種的「佔盡先機 (head-start)」的優勢,才是這些人成功的重要原因,但卻往往在坊間上的成功故事中被刪除的部份。

「佔盡先機」可以有很多形式的,但若要對某些技能達致精煉程度,往往是需要投入一萬小時的刻苦培訓或鍛練才能成大器,這與 Talent Is Overrated 的主張是完全吻合,但 Gladwell 提出的論點有趣多了。你會想到,每人只要願意付出一萬小時,那就可以成功了吧。但並不如想像中簡單。

今天到處可見之「貧者越貧、富者越富」現象,其實早已埋藏在我們成長的環境之中。Gladwell 提出了一個有力的例證:他以美國曲棍球、藍球以至捧球的優秀運動員為例,學者驚訝地發現,這一批運動員佔著極大的比例是在一月至四月出生的。那代表甚麼,一月至四月生的小孩都是較有體育的天份嗎?這個答案你可以隨手找來一位幼稚員教師,便可以提供解答。成年人因年紀差距而突顯的智力差距,往往是毫不起眼,但若然是六歲以下的小孩,那怕是半年之差,也會有很大的差別。

由於入學時期往往是在六月至八月,因此在一月至四月生的小孩,往往會比較成熟,學習吸收能力也較好,體力的發展,以至理解力的控制都是有明顯的分別。因此,他們能在早期被徵召入隊的機會也較大,入伍後因起始的年齡差異,被派到更好的教練,更多的培訓資源的機會也較多。這是另一種「佔盡先機」現象,加上他們本身也真的不差,又願意付出努力,往往能在一個有保障的環境下,讓他們展開成為高手所需的一萬小時之旅。再一次,這是環境使然。但 Gladwell 並不將他的主張停留於此,他再更廣泛的指出,包圍人們的「生態環境」才更有力的解說成功背後的重要元素。

透過 Outliers,作者帶領讀者走訪不同的人與國度,當中包括有可能是全球最聰明的天才,他的堪苛遭遇;又有中國與南韓,為何中國人的數學特別好,和為甚麼南韓會有特別多的空難事故。這些都是非常精彩的故事。Gladwell 所提出的資料,其實不是沒有人在之前提論過,但一方面是 Gladwell 本人是一位專欄作者,文筆與故事都舖排得很暢順,而且吸引。另一方面,他以一個為求破除迷思的知識份子的角色出現,所連繫的資料也是較一般學者為之廣泛。從書中,也可見作者也花了不少時間搜集資料,令其主張有頗強的說服力。

這本書無疑會令你翻過不停,一頁接一頁的讀下去。但 Outliers 精彩之餘,卻不代表今天的成功人仕是不值得的。只是,他提出,一個人的成功,往往並不是靠個人意志就可獨力成就的;又或是,將這些成功人仕說成是一些天外飛仙般,人能所不能。作者認為並不是這回事。他們的成功,是由於環境造就了一個讓他們得以騎上「富者越富」的良性循環之列車。

相关链接:

原作者blog:“博念書評‧陳穎堅”(http://birdviewjoey.blogs.com/reviews)

书摘编辑本段回目录


章序
作者:【美】杰夫•科尔文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第一章  谜
    伟大成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价值,但是它来自哪里呢?
    1978年中期,我们在宝洁公司位于俄亥俄州辛辛那提的巨大总部,参观一间由两个22岁年轻人共用的小办公室。这两个年轻人刚刚毕业,他们的任务是销售邓肯·海尼斯Duncan Hines)巧克力蛋糕粉,但他们却被要求严格按照公司的规定,花费大量时间写备忘录。他们显然是非常聪明的:一个毕业于哈佛大学,另一个毕业于达特茅斯学院,但他们与宝洁公司新招聘的员工没有什么区别。他们与许多年轻人的区别是什么呢?这个公司每年雇佣的员工既不是特别有抱负,也没有具体的职业计划或者特别的职业目标。每天下午,他们将备忘录的小纸片揉成一团,当球一样扔到垃圾箱里。其中的一位后来回忆道:他们被认为是最不会成功的人。
    这两个人仅有一点吸引我们,那就是:他们是杰夫·伊梅尔特和史蒂芬·鲍尔默,他们分别在50岁之前成为通用电气和微软这两家世界最有名的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他们作为新职员时不被人重视,后来居然达到了企业成就的最顶端;所以,我们很显然就要问,他们如何做到呢?
    是天赋吗?如果是的话,那就奇怪了,这种天赋在他们25岁以前并没有显现出来。是智力吗?这两个年轻人无疑是聪明的,但是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他们比其他数千名同学或同事更聪明。是没日没夜的辛苦工作吗?没有达到那种程度。
    然而,某些东西将他们带到了商界的顶点。这可能是最难解答的问题了,问题的答案不仅仅适用于伊梅尔特和鲍尔默,也适用于我们生活中每一个人以及我们自己:如果那些事情并不是我们通常所想的那样,那它究竟是什么呢?

   看看你的周围
    看看你的朋友、亲戚、同事,看看你购物或参加晚会时遇到的人们,他们是怎样度过一天的?他们大多数都在工作。他们也做很多其他事情,例如运动、听音乐或有其他业余爱好以及做一些公共服务。现在,诚恳地问问你自己:那些他们做的事情,他们做得如何?
    很可能的回答是,他们做得不错。他们做得足够好,可以一直做下去。在工作中,他们不会被解雇,还可能会得到几次提升。他们做活动或者追求其他业余兴趣足够好,以至可以享受其中乐趣。但是你身边的人们很难把他们所做的事情做得非常好,做到令人惊叹的、世界一流的顶尖水平。
    为什么呢,为什么他们做不到呢?为什么他们不能像杰克•韦尔奇安迪•格罗夫那样管理企业,或者像泰格•伍兹一样打高尔夫,或者像伊扎克•帕尔曼一样拉小提琴呢?毕竟,他们大多数都是不错的、善良的人,他们工作勤奋。有些人已经工作很长时间了,二十年、三十年甚至四十年,为什么他们没有因此而成为更优秀的人?更残酷的现实是,他们中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够达成、或者接近达成伟大的成就,只有很少的几个才达到。
    这是一个谜,这个谜如此普遍,以致我们几乎没有留意它,然而它对我们组织的成败、我们所相信的事业、甚至我们的生命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某些时候,我们能够给出一些似是而非的解释,说我们在业余爱好和游玩中很难优秀,因为我们没有认真对待。但我们的工作呢?我们经过多年的教育准备,把我们清醒着的大多数时间都投入其中。当我们把用在工作上的总时间,与用在那些我们宣称更重要的事情上的时间比较一下,例如照顾家人的时间,大多数人都会尴尬的,因为前者大大多于后者,这表明工作是我们真正的优先选项。然而,在这么多时间、这么多年过去之后,大多数人只是把他们做的事情做得过得去而已。
    实际上,现实更加让人困惑。各行各业的广泛研究表明,很多人不仅没有把他们所做的工作做得出色,而且他们甚至没有比刚开始时进步多少,无论他们花多长时间。拥有多年经验的审计员不会比刚培训出来的新手更快看穿企业的欺诈行为,虽然,这对于审计员来说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技能。对于心理学家们判断一个人是否性格失调,临床经验的多少不会给他们带来技能的很大改善。一些顶尖研究人员指出,这二者的相互关系基本上为零。做手术的外科医生不能比住院医生更好地预计患者手术后住院时间的长短。在一个接一个的领域内,对于那些核心性的重要技能,如股票经纪人推荐股票、大学招生办官员判断申请者等,经验丰富的人并不见得比经验欠缺的人更好地做好工作。

    针对企业管理者的最新研究证实了这些结论。法国INSEAD商学院和美国海军研究生学院的研究者们称它为“经验困境”。他们的重要发现是:尽管企业们通常都重视有经验的管理者,但严格的研究表明,大体而言,“有经验的管理者员并没有产生高效的成果。”
    尽管很奇怪,但在其他一些领域,它就更奇怪了。有时候,有经验者实际上会变得更糟。在医学知识的可靠性方面的测试上,经验丰富的医生就比经验欠缺的医生得分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心音诊断和看X光时,大多数内科医生会变得不那么熟练。审计员对某些方面的评估也会变得更不熟练。
    尤其令人不安的是,这些发现不仅没有解答反而强化了伟大成就来自哪里这个的谜团。当被要求对为什么极少数人如此出色做出解释时,我们大多数人都有两种回答,第一个就是辛苦工作。有的人擅长某些方面,是因为他们在这方面非常努力。我们告诉孩子们,如果他们努力工作的话,他们就会过好日子。现实证明,这完全正确。他们会过好日子,就像所有把生命大部分时间花在工作上的人们一样,他们工作是完全可以被人认可的,但却永远不会出色。研究证实,只是花时间,对一个人成为顶尖人士帮助不大。
    因此,对于如何取得伟大成就,我们的直觉回答是不成立的。
    我们的第二个回答与第一个刚好相反,但却不能阻止我们热切相信它。这至少要上溯到2600年前的荷马时代:
    召集有创造力的吟游诗人
    得摩多科斯。上帝已给他歌唱的天赋。
    这是来自于《奥德赛》的两句诗,在《奥德赛》中多处提及人的天赋,而《伊利亚特》更是指出,人的各种不同特性是上帝赋予的天赋。在人类的历史中,我们在许多重要事情上改变了观念,行星如何运行,疾病来自何处等等,但在如何使自己变得更加卓越方面,我们的想法基本没有改变。我们仍然认同荷马的观点:对我们周围那些令人敬畏的超凡之辈来说,他们都是带着上帝赋予的天赋来到这个世界的,就像得摩多科斯的作曲和吟唱那样。正如荷马那样,我们也认为,成就伟大的人有着天赋和灵感,这意味着他们的卓越是上帝或缪斯惠赠给他们的。我们仍然相信,他们有着天赋,这就是说,他们的伟大成就是被别人赋予的,但无人能解释为什么只有他们才被赋予。
    我们进一步相信,这些人有着很好的时运去发现自己的天赋,通常是在生命的早期。这个解释与努力工作的解释明显自相矛盾,但它更根深蒂固,在许多方面也更能自圆其说。它解释了为什么某些我们大多数人完全不能做到的事情,伟大人士却似乎能毫不费力地做到,无论是为数十亿美元资产的大公司制定战略,还是演奏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或击中330码外的一个高尔夫球。天生才华也解释了为什么成就非凡的人如此罕见,上帝的天赋不应该随随便便给出的。
    这种解释有着额外的好处,当我们大多数人对自己的表现不满时,我们能够以此安慰自己。获得上帝天赋是百里挑一的机会;你或者有,或者没有。如果你没有,当然,我们大部分人都没有,那你很自然就会忘记自己其实如此接近伟大。
    虽然,大多数人不去留意这个伟大成就之谜,是因为我们不认为它是一个谜。我们在脑子里已经有了几种解释,如果我们认为第一种解释显然是错的,那么我们就会相信第二种解释。第二种解释最美妙的一点是,它使伟大成就脱离了我们控制范围内。如果我们天生能做某些事情,我们早就应该知道了。既然没有什么是我们天生能做的,我们就去留意别的了。
    这种解释的问题在于--其实它不是问题,它只是个好消息--它是完全错的。其实伟大成就完全在我们的掌控中,我们压根就不用怀疑这一点。

 关于伟大成就的新发现
    原来,我们对伟大成就的认识,如同我们对其它所有事情的认识那样,在过去的一千多年里,已取得很大进步,只不过许多发现没有进入人们的头脑。大约150年前,科学家开始将他们的注意力转到这上面,更重要的是,在过去短短30年,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已经堆积如山。在世界范围内,科学家们对广泛领域中创造高超成就的人士进行研究,这些领域包括管理、象棋、游泳、外科手术、喷气飞机驾驶、小提琴弹奏、销售、小说写作等,所有这些数以百计关于伟大成就的研究结论最后都归结为与大多数人对伟大成就的看法刚好相反的一点。具体来说便是:
    ● 成就最高者拥有的天赋根本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即使天赋的作用存在,也不足以解释这些人的成就。某些研究人员提出,那种特别的内在能力只是假象而已。也就是说,你不是天生的单簧管大师、汽车销售员、证券交易员或者脑科医生,因为没有人天生就是。不是所有的研究者都同意这个观点,但是天才倡导者越来越难证实,他们所相信的天赋,究竟能对成功产生多大的实质作用。
    ● 除了特别的内在天赋,甚至我们通常认为的伟大人士所特有的一般能力,也并非我们所认为的那样。在许多领域,如围棋、音乐、商业、医药,我们以为,这些领域的杰出成就者一定拥有令人震惊的智力或者超人的记忆力。有些人确实有,但许多人没有。例如,某些人虽然智商低于平均水平,但依然成为国际象棋高手。因此,不管是什么让这些人变得如此特别,它并不依赖超自然的能力。在这个方面,大多数人的表现都是令人惊讶地普通。
    ● 似乎能解释许多伟大成就来源的是专家们所谓的刻意练习,它的本质是非常重要的。很明显,这不是我们大多数人每天在工作上所做的事情。这也就可以解释上的谜团了,也就是说,为什么我们周围很多人辛苦工作了几十年,但却从来没有伟绩。刻意练习也并非我们大多数人练习高尔夫,或者吹双簧管,或做任何我们感兴趣的事的时候所做的事情。刻意练习是很难的,它很痛苦;但它有用。刻意练习越多,成就越大。大量的刻意练习,等于卓越。
    关于刻意练习的介绍有很多,这里是其中的一些要点:

   ● 刻意练习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如果说它可以解释所有事情,那就未免过于简单了。许多关键问题会立即显现:究竟需要练习什么呢?如何做呢?需要掌握哪些特殊技能或者才华呢?研究表明在很多领域,这些答案均有一定共性。在芭蕾舞表演、医学诊断、保险销售和棒球运动这些领域,要寻找伟大成就的普遍解释,似乎不可思议,但在这些以及更多领域中,确实有着几个关键因素。
    ● 大多数组织在应用伟大成就的法则方面做得很糟糕。许多公司的机制似乎完全阻止了人们利用这些法则为自己或他们所在的团队发挥自身优势。这种情况为企业了解这些法则并广泛应用它们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 关于伟大成就的最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刻意练习的困难。首要障碍是思维上,无论是任何领域,即使在人们通常认为对身体要求最严格的运动领域也不例外。在所有领域中,刻意练习所需的注意力是如此高度集中,以至让人疲惫不堪。如果刻意练习如此困难,如果在大多数情况下它有着“不令人愉快的本质”,正如一些顶尖研究者所指出的那样,为什么有些人还让自己数十年如一日地重复这个过程,而大多数人却不这样做?刻意练习所必需的激情来自哪里?这个问题相当深刻,但是其答案正在显现。
    关于伟大成就的新认识非常有威力,因为它有广泛的通用性。研究者在更多、更广泛的领域内继续测试,它始终有效。因此,在所有领域中对它的应用似乎都不可或缺,而且这样做的紧迫感越来越强了。
    你可能会说,这种新理解来的正是时候,因为每个领域对它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大。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最明显的是,在几乎所有领域中,工作的标准都在不断提高。稍微夸大地说,任何地方的人们都把几乎所有事情做得更好了。无论去到任何地方,我们都能看到这样的例子。在自己家里,你看到,每一年,你都能用更少的钱,买到更好的电脑;相同的现象发生在其他领域。你父母的车使用了多久呢?或许5万英里?但如果你的新丰田车开上20万英里,任何人都不会惊鄂。汽车轮胎也是一样。相比五年前,一部惠而浦洗衣机(或任何其他名牌)有更多功能,使用更少的水,耗电量更少,经过通货膨胀调整以后的花费也更少。在世界范围的每一个行业中,为了赢得竞争,企业必须在最高水准上进行运作和持续改进。伟大成就变得更有价值了。

   在个人成就的几乎所有领域,这种趋势也是一样的。例如体育活动,它不仅仅很有娱乐性,而且,正如我们即将看到的那样,它有很多地方可以启发我们在商业和其他领域获得伟大成就,而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输赢。我们都知道,体育纪录总是会被打破的,但是我们通常不会留心这个进程是如何奇妙,以及它为何如此。举例来说,一百年前,代表着当时地球上人类最好成绩的奥运纪录,今天却只相当于高中生的水平。1908年奥运男子200米冠军的成绩是22?6秒,现在的高中生纪录比它还快2秒,这是一个巨大的差距。今天,高中生马拉松最好成绩比1908年奥运冠军快20分钟。如果你认为原因是现在的孩子更高大,你错了。哥本哈根大学的尼尔斯•雪莱Niels H Secher)博士和其他人最近的研究表明,身高在跑步中不占优势,因为每跑一步,都需要你把自己抬起来。“你越小越好。”他说。
    无论如何,在大小和力量均无联系的场合中,标准不断提高的模式也同样呈现。比如,1924年奥运会几乎禁止在水下翻腾两周,因为这被认为是危险动作,今天,人们都觉得这个动作单调乏味。
    现代运动员更优秀,不是因为他们有所不同,而是他们更有效地训练。这是需要我们记住的重要概念,它非常重要。
    知识行业的水平提高,几乎和运动方面一样快,13世纪伟大的英国学者、教育家罗杰•培根曾指出,一个人需要30到40年学习数学才能熟练掌握数学。当时微积分还没有被发明,但是今天,他所谈到的数学,已经传授给数百万的高中生。没有人在意这件事,但是请想想这意味着什么。我们和13世纪时掌握这些资料的知识含量是一样的,人类的大脑也没有不同;七百多年对人类脑力的提升几乎没有帮助。但正如在运动界,我们利用我们所拥有的能力做到的事情,则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柴可夫斯基在1878年完成了他的小提琴协奏曲,他请著名小提琴家利奥波德•奥尔Leopold Auer)将其演奏出来。奥尔看了曲谱后说不行,他认为这个作品无法演奏,但今天,每一个从音乐学院毕业的年轻小提琴手都能弹奏。音乐是相同的,小提琴是相同的,人也没有改变,但人们已经学会了如何更好的演奏。
    新研究表明,这个趋势在持续中,即使在那些水平已经很高的领域也是如此。例如,一项对世界围棋锦标赛进行的精心设计的研究发现,与19世纪第一次世界锦标赛相比,当今的比赛已经在一个高得多的水平上进行。通过强大的棋类软件,研究者发现,现在的棋手比之前的冠军犯的战术错误少得多。事实上,旧日的冠军和现在的棋手相比,充其量只算是大师水平,远远无法接近高段棋手或冠军。研究者得出结论说,在围棋中,智力水平在过去两个世纪中得到大大改善。然而,比赛没有改变,时间也不足以改变人类的大脑,改变的是,我们利用我们所拥有的能力做到的事情更多了。
    在企业中,工作成效的标准比过去大大提升,这就提高了伟大成就的价值。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信息技术带给顾客前所未有的能力,他们因此要求更多。我们都明白这一点,因为我们都在网上购买过东西。作为买方,我们得到比之前看到的更多的信息。我们知道汽车经销商花多少钱买车;我们知道加拿大处方药品的价格;我们知道,在校园书店卖135美元的课本,从英国订购只需70美元。策略顾问加里•汉默Gary Hamel)曾说,如果你靠顾客的无知来赚取利润,你将会陷入困境。

  我们所面临的挑战
    不仅仅是企业要持续不断地提高他们的业绩,我们每一个人也是如此。由于经济的历史性变革,我们要让自己持续不断地变得更好的压力,也比过去大得多。
    为了明白前因后果,我们需要退一步思考。你每天在邮箱里收到多少信用卡广告?你的孩子收到过吗?你的宠物收到过吗?(这确实发生过。)你或许经常在角落里发现一些不请自来的账单,上面印有你的姓名和地址;催促你填写这些账单并支付一些费用。这些事情正在发生,因为世界金融机构正在被金钱浸泡着;他们拥有的金钱多得连他们都不知道如何是好;所以他们说:赶紧拿一些吧,请!
    那些金融机构不是孤立的。各种各样的企业拥有的金钱,都超过他们自身所需。美国企业持有的现金破纪录地多,纷纷把其中一部分钱用于回购自己的股票。当一个企业这样做,它就是告诉投资者:我们没有什么更好的主意来花钱吧,或许你有。
    这些表现都是一个更大趋势的冰山一角。在大约五百年中,伴随文艺复兴,贸易和财富开始激增,一直到20世纪末期,在这段时期,商业中稀缺资源是金融资本。如果你拥有金融资本,你就会创造更多财富;如果你没有,你就不能。这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世界已经发生了历史性剧变,金融资本非常充足。现在,稀缺资源不再是钱,而是人类能力。
    这样的断言像是在高唱人人至上的台词,所以证明它们正确十分必要。幸运的是,证据很容易找到。近年来,使用少量金融资本、大量人力资本创造惊人财富的商业模式,已变得可行。例如,微软运作至今,已经使用了大约300亿美元的金融资本,却创造了大约2210亿美元的股东财富。相比之下,世界上经营最好、最受赞赏的公司之一,宝洁公司,使用了远高于微软的金融资本,大约830亿,创造大约只有1260亿的股东财富,远远低于微软。
    更加戏剧性的是,谷歌只使用了大约50亿的资本,却创造了1240亿的股东财富。与它相反的是百事可乐,这是另一家管理卓越的企业,运用一个较早的商业模式,它使用比谷歌多得多的金融资本,大约340亿,只创造了730亿的股东财富。
    微软和谷歌完全明白,自己的成功是建立在人力资本之上的。这两个公司以雇用最杰出的知识型人才,并对求职者进行严格测试而闻名。比尔•盖茨说过,如果你把20个最聪明的人带离微软,微软将变得微不足道。如果你了解这家公司的核心能力,他们肯定不会说是软件。他们说,是招聘。他们很清楚,稀缺资源是什么。

   这种现象意义如此重大,原因在于它不仅仅是信息技术领域的奇观,它还适用于所有企业。考虑一下那些几乎所有业务都依赖金融资本的企业。最极端的例子是埃克森美孚,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企业,也是名副其实最大的资本密集型企业。近些年来,它每年的投资达到200亿,这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本投资计划。它一直获利颇非,在2006年,它的投资回报达330亿,大部分通过股息和股票回购返回股东手里。我问埃克森美孚的执行总裁雷克斯•蒂勒森Rex Tillerson),为什么要运行这种政策,毕竟,他们在投资上赚得的巨大利润,远高于其他主要对手,为什么不更多投资,而不只是200亿,以便增强股东财富?他说:难处不是钱,而是人才。“你不能在大街上随随便便招来一个埃克森美孚的工程师、或地球学家、或研究人员。”他完全能够为更多项目提供资金,但是他找不到足够合格的人才来管理它们。
    事实上,对当今每个企业而言,稀缺资源都是人。所以,企业处于前所未有的压力,去确保每一个雇员的能力尽可能地发挥出来;而正如我们即将看到的,没有人知道人才培养的限制是什么。
    同时,另一个历史潮流也给人们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迫使他们去提升自己的能力,不管其雇主是否提供条件去培训他们。这就是全球劳动力市场的出现。几个世纪以前,就出现了全球产品市场,资本市场也差不多有同样长的历史,但劳动力市场则完全不同。历史上,绝大部分工作都是聘用本地人,这些工作常常与本地消费者联系在一起:蹄铁匠必须在有马的地方,面包师要呆在有面包店的地方,银行家要在有存款人和借款人的地方。工作通常要与其依赖的自然资源紧密联系在一起:矿工要在有煤矿的地方,钓鱼者要在有鱼的地方。底特律成为汽车城,是因为它能将汽车工业所需资源汇集在一起,通过铁路和大湖航运,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煤炭、钢铁、橡胶和汽车部件,都运到底特律,而汽车则从这里运向全国各地。
    外包业的发展已有几十年,但它一直没有成为世界性的偏爱。在信息时代之前,在另一个国家协调生产,是极其缓慢和麻烦的。因此,大多数工人只与他们所在地区的其他工人竞争工作,而不会与国外工人竞争,充其量是与本国其它地区的工人竞争。

   今天,发达国家的数百万工人,要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工人竞争,因为很大一部分工作、而且只会越来越多、是以信息为基础的,完全不需要移动或者加工任何物体。我们都熟悉这些现象:其他国家的服务员回复我们的客户服务电话,给我们读X片,给我们编写软件。其他方面的发展或许更令人吃惊。每年有超过100万的税收返还案例是在印度处理的。伦敦的一个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在给某个企业审计时,让一组印度会计师飞来伦敦,让他们住上三个星期的酒店,完成任务后再让他们飞回去;这样仍然要比使用英国会计师节省成本。
    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因为电脑和通讯的功能不断增强,而成本却大幅降低了。信息处理和移动的成本几乎为零,因此,制造业外包迅速扩大。全球供应链的协调如此迅速和精确,所以在世界范围内利用廉价劳动力,变得非常合算。
    结果是,各个地方数量急速增长的工人,不得不和地球上任何地方最好的工人一样好。或许会有少数工作能够逃脱这种无情的竞争,但是这些工作的数量并没有我们希望的那么多。你也许会想,牙科医生总应该离他的病人不远吧?事实并非如此。在英国,牙科在国家卫生系统中饱受批评,所以他们宁愿坐廉价航班飞到波兰,让那里训练有素的牙医给他们治疗,然后再回到英国,而费用更为低廉。
    如果你认为你的工作是不可输出的,你或许是对的;但是在你松一口气之前,还是要认真考虑一下。
    “世界一流”这个术语太容易被滥用了。在历史的大多数时期,很少人会关心世界一流究竟是什么意思。但时代不同了,在这个全球性、以信息化为基础的、相互连接的经济体中,商业与个人素质都随着世界水准的提升在逐步提升。低于真正世界一流的代价正在增加,但成为真正卓越则可以带来巨大回报。
    了解非同寻常的成就来自何处,在任何时候都有价值。现在,它就更关键了。

  小结
    也可以这么说,明白伟大成就的价值,远不只有经济好处。繁荣并非坏事;大多数人都想过得更好,保持自己的工作,建立更多退休金,为他们的孩子支付教育费用;通过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工作者,能使他们避免很多折磨。但是,生活不只是工作,而需要做好的,也不只是工作。
    做好我们想做的任何事情,比如拉小提琴、赛跑、画一幅画、带领一群人,都会给我们带来极大的成就感。我们想做的大多数事情都是难的。但生活就是如此。遇到麻烦的时候,气馁和失望都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任何知识,只要能让我们把我们想做的事情做得更好,那些实在的知识,而不是神话或者臆想,都会让我们不仅变得富有,还能变得更快乐。
    在过去30年中,研究者已经发现并提炼了大量这样的知识,为我们更好掌握任何事情带来了巨大的希望。这些知识还没有得到广泛地传播和了解,这就使得应用它的机会更大了。许多发现是令人吃惊的;尽管它们能给人带来希望,令人鼓舞,但刚开始的时候,还是遭到很多人的抵制。
    19世纪著名幽默大师乔希·比林斯Josh Billings)说:“我们不了解的事情往往不会令我们陷入麻烦;我们所了解的事情却并非如我们所想。”了解关于伟大成就的新发现,第一步就是让它来帮助我们辨别那些我们想当然认为是、或不是的东西。

刻意练习是什么,不是什么
章序
作者:【美】杰夫•科尔文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第五章 刻意练习是什么,不是什么
    对新手来说,这不是我们很多人所做的那种“练习”
    我们都知道什么是练习,而且也一直在做练习。不管你练习什么,我想都是用差不多同样的方法去做练习的。当我练习高尔夫球时,我会先到练习场取两大桶的高尔夫球,走到自己的位置放下球包,并打开其中一个球桶。我曾在某处读到“你应该用短杆热身”,所以我选了8号或9号杆击球;我又曾在某处读到“你应该有一个目标”,所以我选了一个假“果岭”并瞄准它,不过我不清楚它有多远。当我用短杆、中杆、长杆、木杆先后击球时,我击出了不少坏球。我的反应是尽快击出下一个球,期望它是绝妙的一击,这样我就会忘记坏球。
    偶尔我觉得应该停下来思考一下,为什么会击出坏球。打高尔夫时,你可能会有五千种方法击出坏球,所以我挑了其中一个动作,下功夫去改正它,说服自己这次会有所改善;然后我击出另一个坏球,这时我想我应该去克服五千个错误动作中的另一个。不久,两大桶球用完了,我返回会所,非常期待去打一场真正的比赛,因为对自己完成的练习非常满意。
    但事实上,我并没有足够的理由让自己感觉良好。不管我在练习场做了什么事情,不管它能否称得上练习,它都没有能达成什么事情。

   如果没有老师或教练的帮助,几乎所有的事情都很难获得显著成就,至少是早期的时候,这是显然的。如果没有对一个人的绩效有清晰、不偏不倚的认识,则无法选择最好的练习方法;某些情形下是身体因素(例如在体育活动中),或心理因素,我们很少人能给自身绩效一个清晰坦诚的评价。即使我们能够评价,我们也不能在该时刻设计出最好的练习方法,让我们走向达成最高水准的快车道,除非我们拥有大量关于自己所在领域人才培养的最新、最好的方法以及知识。然而,我们大多数人都缺乏这些知识。
    尽管最好的成长方法总在不断变化中,但它们始终围绕着一个中心原则,那就是:不断延伸个人现有的能力。这种说法听起来很简单,但大多数人并没有这样做。无论在高尔夫练习场上还是在钢琴旁边,大多数成年人只是在重复我们之前做过的事情,希望保持我们很久以前就已经实现的现有的水平。
    相比之下,刻意练习要求人们清晰确定需要改善的元素,然后狠下功夫去提升它们。例子到处都有。伟大女高音歌唱家简•苏莎兰(补上英语,P68)花了很长时间专心练习自己的颤音,不仅是基本颤音,还包括全音、半音、巴洛克等许多不同类型。有人看到泰格•伍兹把球扔到沙坑里,踩上去,从这些罕见的位置进行击球练习。伟大的成功者盯住某些特别方面进行练习,直到取得进步,然后再去到其他方面进行练习。
    选择需要在哪方面提升,这本身就是一种重要技能。美国密歇根大学商学院教授、著名的通用电气公司Crotonville管理发展中心前任主席诺尔•迪奇Noel Tichy),借助三个同心圆阐述了这一观点。他将最里面的小圆称为“舒适区”(comfort zone),中间的圆为“学习区”(learning zone),外面的圆是“恐慌区”(panic zone)。只有通过在学习区里练习,我们才能进步。在这里,技能和能力刚好超过我们的掌握范围。我们在舒适区是不会进步的,因为我们已经很容易做成里面的事情;在恐慌区的事情最难,我们甚至都不去想应该怎样去碰它们。
    确定学习区,这本身是不容易的,然后随着学习区的变化而让自己持续待在这里,就更难了;这是刻意练习第一个且是最重要的特征。
    它可以重复很多次
    高度重复是刻意练习和实战之间的最大不同。泰格•伍兹在一个赛季里可能只会面对2、3次沙坑球,如果他只有这几次打沙坑球的机会,他肯定没有办法击出如今如此优美的球。

   反复重复某个特定动作,是我们大多数人认为的练习,然而对大多数人来说,这并不是特别有效。毕竟我也在重复某些事情,比如在球习场上打高尔夫球。刻意练习和我们大多数人平常做的练习有两点区别。其一,要在学习区选择合理高强度的活动。我在练习场上的练习肯定无法符合这个标准,因为我并没有专注在任何特别的事情上。其二,重复的数量。伟大成功者重复练习的数量达到了单调乏味的程度。棒球史上最伟大的击球手特德•威廉姆斯Ted Williams)持续练习击打直到双手流血。皮特•马拉维奇Pete Maravich),他的大学棒球记录30多年来仍无人能破,早晨体育馆开馆时他就练习击球,直到晚上关门。
    一个特别有启发的例子是高尔夫球手默伊•诺曼Moe Norman),他从1950年代打到1970年代,在职业巡回赛一直表现平平,因为他对赢得比赛没有太大兴趣,只是对如何持续不断地打好高尔夫球感兴趣,在这一点上他可能是史上最伟大的球手。他的击球是一个接着一个,总是那么笔直地飞出去。从16岁一直到32岁,他每周5天、每天击出800个球。显然他对这件事很执着,宣称计算着所有击出的球数。到1990年代中期,他已经击出了400万个球。高水平职业高尔夫要求的技巧不只是击出直球,但就是在对这个特定技能上,令人难以置信的重复产生了惊人的力量。
    普遍来说,最有效的刻意练习就是能大量重复的练习。
    对结果的反馈是可持续得到的 
    高盛公司前首席培训师史蒂夫•科尔Steve Kerr),在领导力发展领域是备受尊敬的研究专家,他说没有反馈的练习,就像把保龄球扔向一块没有球的幕板。你可以继续练习所有的技巧,但如果看不到效果,只会发生两件事情:你将不再进步,或者你不在乎了。
    在许多活动中获得反馈是很容易的。幕板一旦拉开,球手就会立即知道他做得如何。在体育运动中,结果是能很快看到的;有抱负的象棋师通过研究顶尖棋手的比赛进行训练,学员自己走出一步,然后看看冠军如何走这一步,来获得反馈。不过当结果需要解释的时候,困难就出现了。你或许认为,自己的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演奏得非常完美,但是你自己的判断可信吗?或者你认为自己的面试准备工作毫无瑕疵,但是你的意见并不重要。这种情况下,只有老师、教练或导师能提供重要的反馈意见。
    这是非常费神的
    刻意练习首先是专注和集中,这与大多数人盲目击球或者做不经意的练习有很大区别,这是它成为“刻意”的原因。刻意练习不断寻求在动作和绩效上令人不满意的某些元素,然后尽最大努力改善它们,所以它把一个人的心智拉伸得非常厉害。

   这个工作量非常巨大,以致似乎无人能长时间坚持下去。在这方面最持续和最显著的发现就是,一天内练习4~5小时应该是刻意练习的上限,每段练习只能持续60~90分钟。例如,在柏林研究中,那些最好的小提琴演奏者每天大约练习3个半小时,分成2到3段完成。据报道,其他高水平音乐家每天练习的上限是4~5个小时,象棋冠军练习时间也通常是这么长。优秀运动员也认为,决定他们练习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是持续专注的能力。
    20世纪最伟大的小提琴家之一的内森•米尔斯坦Nathan Milstein),是极负盛名的音乐教育家利奥波德•奥尔(Leopold Auer)的学生。奥尔曾宣称,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不可能弹奏,但他后来却成为柴可夫斯基的大拥护者。据说,米尔斯坦问奥尔是否他的练习时间已经足够,奥尔回答说,“用手指练习,你需要全天不停地练。用思想来练习,你可以在1个半小时内做到同样多。”
    奥尔并没有补充说,思想高度集中地练习,1个半小时就足够,因为你不可能整整一天都保持高度集中练习状态。
    这并没有多少乐趣
    说完刻意练习无法回避的其他特点以后,就到了这一点,这是可以用来制作无趣的菜谱。做我们得心应手的事情会让人心神舒畅,但这恰恰是刻意练习的相反。刻意练习不是去做那些自己得心应手的事情,而是去寻找那些我们不擅长的事情。我们去辨认一些我们觉得痛苦艰难、却促使我们不断进步的事情,然后不断重复这些事情。每次重复之后,我们都要强迫自己去看到、或让别人告知自己,哪里没有做好,然后继续重复其中最痛苦和最艰难的部分。我们继续这个过程,直到心神俱疲。
    埃里克森与其同事在他们的著作中对此做了陈述:在本质上,刻意练习是不令人快乐的。
    如果说,你为了改善技能所做的最重要事情是无趣的,这令人沮丧的话,只能自我安慰了:它必须这样。如果能够成就伟业的事情是简单、有趣的,每个人都能轻易完成的话,那就好坏难辨了。刻意练习很艰难的这个事实甚至是好事,这意味着大多数人都不会去做。那么你对刻意练习的意愿,就能把你和其他人明显地区别开来。

   克里斯•洛克的教训
    上面是对刻意练习的简短描述,这个解释似乎很好说明了伟大成就是如何得来的。如果你从事的是反复训练概念根深蒂固的领域的话,例如体育和音乐,你就会认为,埃里克森和他的同事对这个观点的解释是你所在的世界人人皆知的。但如果你从事的是商业活动,而这是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所参与的事情,那么你就会认为,这似乎不像是工作。
    实际上,大多数企业的情况,似乎都想有意打败刻意练习的所有原则。
    在工作中,我们所做的事情与第一个原则直接相反:它设计出来,并非让我们把某件事情做好。通常是毫无设计可言的。我们常常得到一个目标,去满足老板的要求,然后按照这个目标行事。从许多老板的有限和短期的视角来看,这样做是完全合理的。我们被聘用不是来提高能力的,而是必须有所产出。
    至于第二个原则就是,能够让我们更好的行为通常是不能被多次重复的。当我们面临新的和不寻常的新挑战时,比如竞争者的新发明、顾客态度的变化等等,我们常常无法从过去的经验中拿到借鉴,因为我们没有什么机会去处理这些状况。我就像高尔夫球手,一年的比赛可能遇到2~3次沙坑球,但我们并未练习200次。在工作中,即使我们只是做几件事情,例如与供应商谈判、管理效益等等,我们亦缺乏动力去每次都超越极限、做得再好一些。相反,刻意练习把我们推向一个即将崩溃的临界点,然后强迫自己制定一个解决方案。在商业中,错误的代价常常过于巨大,所以我们的动力往往是安全、可靠。
    反馈?在大多数企业,每年的年度绩效评估,对于被考核人是可怕的,而考核人则是一件头疼事。即使年度评估做得很好,效果也不见得显著。告诉某个人11个月前的工作做得好不好,对现在并没有什么帮助。
    你可以说,这类工作和刻意练习一样,常常是高度费神和令人疲倦的,但这通常并非是高度集中和专注而引起的,而是因为长时间重复去做一些我们早就知道结果的事情。如果我们对它早已厌倦,再花费额外时间在真正的刻意练习上,就会令人非常痛苦。同样,工作也是无趣的,但这并非是因为我们努力把自身能力推向极限。这是由于在现实世界里想获得任何成就,都是件苦差事。

   如果这是大多数企业的运作方式,那么对于个人和机构来说,通过采取这些伟大成就的法则获得优势的机会,就会很庞大。事实也的确如此,在以后章节里我们将详细说明如何做到。但首先,对什么是刻意练习进行再深入的思考,是有帮助的。事实上,多数机构对刻意练习毫无所知,最让人吃惊的原因并不是这些原则反直觉、或很难理解。相反,一旦我们能听到对它们的正确阐述,我们就会在许多领域看到刻意练习及其效果。
    看看这个例子。在新年前夕的麦迪逊广场花园上,喜剧演员克里斯•洛克(Chris Rock)如何为2万名观众高调进行一场高风险的表演。一份报纸这样报道:
    因为他一直是喜剧界的泰斗,所以人们很容易认为他与生俱来的天分总能轻易让大家笑得发抖。就像泰格•伍兹、比尔•克林顿汤姆•布雷迪一样,似乎他的某种基因决定他从事现在的工作。
    这篇文章似乎将要宣扬典型的天赋论,但事实上此文观点则完全相反。下面是它对克里斯•洛克如何准备这场表演的一些特别说明:
    当笑声像浪潮那样横扫全场的时候,最不感到吃惊的人就是洛克先生。在很多个月里,他将其在新泽西、纽约、佛罗里达和拉斯韦加斯俱乐部里的表演编织在一起。他一分钟一分钟地建造这两个小时的材料,从一点点元素中选出最让人笑破肚皮的炸弹……
    对于他来说,在新泽西州新伯伦瑞克的重音工厂(Stress Factory)做的18场热身秀,比他获得的三个艾美奖演出更重要。
    “他知道,因为他是克里斯•洛克,观众会给他第一个笑脸,”重音工厂的老板维尼•布兰德说。“但他来到这里,在他的材料上面工作,反反复复地删除和修正,直到最后,他制作出一出令人难以置信的戏。无论他有多高的名望,他仍然渴望自己能作为一个伟大的喜剧表演家站在观众面前。”
    在这个例子里,我们看到了刻意练习的所有要素。洛克设计这些俱乐部表演,纯粹是为了让自己的表演更上一层楼,因为他的水平已经很高,他有足够资格设计自己的练习。在这个过程中,高度的反复练习尤其令人惊讶,一次又一次的露面,反复地整理材料。在洛克的职业中,获得反馈非常容易,观众的反应应该是迅速、持续、坦率到残酷地步的大笑。显然,洛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全情投入,而且它不是那么有趣,而且新材料经常无法产生效果。但洛克取得了巨大成功,正如文章里说的,“如果他不是最有趣的活人,那么另一个家伙的隐身术就做得够好的了。”

    还有一个极富戏剧性的例子,对说明刻意练习很有帮助,它非常清晰地强调了这些原则。这就是波尔加三姐妹的故事。
    匈牙利教育心理学家拉斯洛•波尔加Laszlo Polgar)在1960年代提出了“伟大人物是后天培育而非天生”的观点。他的研究让他确信,那些取得伟大成就的人在早年确定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并开始专注工作,最终他们在这些领域成就斐然,他相信自己完全理解了这个过程,而自己完全能够亲身去实践它。他写了一本书,告诉人们如何去做(书名译名为《造就天才!》 ),并公开寻找愿意和他结婚生子的女士,以便能协助他一起完成这个实验。令人惊讶的是,他居然找到了这样一位女士,来自乌克兰、说匈牙利语的教师克拉拉。
    拉斯洛和克拉拉很快有了一个女儿苏珊,他们在苏珊四岁的时候开始了这项实验开始。至于拉斯洛为何决定让苏珊成为一名棋手,原因不详。一个说法是,象棋学习进度比较明显且易于测定;另一说法则是,流行观点认为象棋是男性的天下,女性无法在高水平上与男性竞争;所以这就成为拉斯洛证明他观点的理想领域。
    拉斯洛和克拉拉全心教苏珊下象棋,当他们另外两个女儿索菲亚和朱迪出世后,她们也被放进这个计划中。三个女儿全部在家接受教育,两位父母辞掉工作,全身心投入到这项研究。孩子们接受的教育主要是象棋教学。这个家庭堆积了一万本象棋书籍,就像一个图书馆,还有一个粗笨的老式文件检索系统,通过索引卡将先前的比赛和潜在对手分类。三姐妹也学习其他科目,匈牙利政府坚持要她们通过全部的学校常规考试,她们也会说几种语言。但下棋是最主要的事情,每天几个小时几个小时地练习。
    结果是:苏珊17岁时,就合符资格进入所谓的“男子世界杯冠军赛”,但世界国际象棋联合会没有允许她参赛。当苏珊19岁,索菲亚14岁,朱迪12岁时,她们组队参加了女子奥林匹克国际象棋赛并打败了前苏联队,赢得了匈牙利历史上第一次胜利,而成为国家英雄。苏珊21岁时,成为获得世界象棋大师称号的第一个女性,这是世界象棋的最高称号;不久之后,15岁的朱迪也成为国际象棋大师,而她则是包括男女在内、获得这一称号的最年轻的人,比鲍比•菲舍尔Bobby Fischer)之前的记录早了几个月。到写这本书为止,朱迪仍然是世界女子国际象棋排名第一,而且多年来,她在所有棋手的排名一直是前十位。

   波尔加的故事非常有价值,因为它通过姐妹们做到的和没做到的成就,详述了刻意练习的原则。当然,她们的巨大成功有力地证明了她们父亲的观点。没有理由说,拉斯洛和克拉拉把天生的象棋能力遗传给了女儿们:拉斯洛仅仅是一个平常的棋手,克拉拉则完全没有下棋能力。这些孩子的成功只能归因于她们多年的高强度训练,它在每一个方面都与刻意练习相吻合。
    同时,女儿们并没有取得相同水平的成就,她们也没有一个能达到世界顶尖水平:世界冠军。而这些事实也是和刻意练习的原则一致的。老二索菲亚并没有达到她两个姐妹的高度,尽管她排名也在世界第六位,其他人似乎一致认为她的承诺是最少。一篇关于三姐妹的长篇文章引用了国际象棋冠军乔希•维茨金Josh Waitzkin)的话说,索菲亚“下棋干净利落,攻势像钉子一样锋利,但她并不像其他姐妹一样努力。”苏珊说索菲亚“很懒惰”,甚至索菲亚自己也承认,“我比朱迪更容易放弃,我从不像她那样刻苦工作。”同样,每个人都同意,去到最高成就的朱迪是练习最刻苦的。合理的解释是,当朱迪到来后,拉斯洛也完善了他的训练设计方法。
    至于三姐妹没有一个成为世界冠军,我们不得不正视,要取得这样一个最巅峰的成就,不是容易的事。当她们还是20几岁,所有三姐妹都决定,生活不只是象棋;而这个时候,正是未来的世界冠军还在拼命征战的时候。正如索菲亚所说的那样:“并不是说,围棋对我来说太重了,而是太少了。”她们结婚、生子、陪伴家人,慢慢地疏离了在这之前占用了她们全部时间的象棋有关的事情。
    她们的成功故事使她们确信自己的父亲是正确的。苏珊说,“我父亲坚信,固有天赋不算什么;成功是99%的刻苦工作。我认同他。”更具体地说,波尔加姐妹的故事阐明了刻意练习的原则:当积累到非凡程度时,它就必会产生非凡的成就。

  我们下一步需要知道什么
    要找到更多熟悉的故事来强化刻意练习理论的说服力,是很容易的。我们很容易看到,杰里•赖斯是刻意练习理论近乎完美的例子,他在自己的事业里所倾注的热情和专注,都证明了这一点。我们在第二章中所描述的泰格•伍兹,也完全符合这个原则。其他高水平的运动员和音乐家,都是刻意练习理论的最好证明。有无数的故事证明,有些人不仅缺乏有利条件,而且完全处于劣势,但他们通过不断的刻意练习克服了这些障碍并最终成就非凡。我们可以看看威尔玛•鲁道夫Wilma Rudolph),他从小患上小儿麻痹症,走路蹒跚,但他获得了三枚奥运会田径金牌;还有口齿不清的温斯顿•丘吉尔,他经过多年高强度、极其严格的练习,最终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演讲家。
    刻意练习的例子随处可见,但问题立刻来了。最迫切的问题是:刻意练习理论能解释所有的成功吗?练习时间超过别人两倍,是否必然能获得超过别人两倍的成功?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刻意练习并不能解释所有的成功,现实世界过于复杂了。显而易见的是,我们都受到运气的影响,时运和机遇在我们所有人身上发生。尽管很多道理都说明,越勤奋刻苦的人则越幸运,但事实上,当你开车经过一座桥,桥突然塌了,你只能认命了。更少戏剧性但更有意义的是,一个人所处的环境,特别是幼年时所发生的事情,大大影响了他们参与刻意练习的机会。我们会说,泰格•伍兹是刻意练习理论的教科书式的例子,但我们也可以说,他很小就能够采用这种练习方式,确实幸运得要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你成不了泰格•伍兹,是因为你没有厄尔伍德•伍兹作为父亲,这样说也很合理。在第十章,我们将更仔细研究环境对成才的重要性,这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人无法控制的,尤其在青少年期。
    除了简单运气之外,我们也知道,随着时间过去,身体变化是不可避免的。正如我们将在第十章看到的那样,刻意练习能够延长人们在高水平上发挥的时间。但我们终究都是凡人,生理机能在不断衰退,这一事实是值得注意的。在一个人的生命中,刻意练习的总时间数是不会衰减的,如果它是决定成就的唯一因素,人们掌握的东西,就不应该退步。但每个人最终都会退步,即使在非常高龄的时候,因此肯定有一些我们无法控制的因素在影响着我们的成就。我们将在后面更深入地探讨这些因素。

    另外,即使在更广泛领域的研究中,能够证明刻意练习可以提高成绩,但它的作用并非在每一个情形中都是简单和直接的,也就是说,在我的练习和你的练习中,必然会有性质的不同。这取决于老师、教练和顾问的质量差异。练习是人设计出来的,因此它有好坏之分。
    且不管它设计得好与不好,另一个重要变量是人们投入精力的多少。我们都曾经在某件事情上进行过刻意练习,在乐器、体育运动等,所以我们都能理解利奥波德•奥尔关于用思想来练习的说法。有时候,我们头脑清醒,全神贯注地努力工作,而有些时候,我们则疲倦、分心,走走过场。测试刻意练习的强度或许有困难,但它很明显具有重大意义。在对歌手的研究中发现,业余歌手上声乐课时非常愉悦,把它当作是释放压力,但是专业歌手则感觉紧张且困难。从外面来看,他们在做同样的事情,但是从里面来看,他们在做着完全不同的事情。这是最重要的。
    比较大量人群的练习时间展示了重要倾向,但相对于特定人士投入的时间,如果我们不知道他们练习的强度,这种对比不能说明什么。这就把我们带入了一系列相关问题上……
    由什么来决定?谁去做?
    考虑到刻意练习的要求如此苛刻,吃力不讨好,且需要花费数年时间、数千个小时,才能获得较高成就,为什么有些人投身其中,而大多数人不这样做?如果通向杰出成就的道路是明确的,为什么只有这么少的人选择走下去呢?这是一个非常深层次的问题,如此深刻以至于我们不得不用整个第十一章来进行阐述。现在我们先针对另一个重要的争论……
    能否从遗传学方面来解释?
    对于很多人来说,刻意练习的概念形成了一种先天与后天的争斗,刻意练习拥护者与神赐火花论提倡者相抗衡的局面。但要特别指出的是,刻意练习拥护者从不排除基因在成功中的角色,只是并没有看到与此相关的有力证据。如果我们要寻找造就杰出双簧管演奏家、战斗机飞行员、高超销售人员的特殊DNA组合,或者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寻找限制一个人在这些领域成功的DNA组合,那我们迄今为止没有相关的发现。但刻意练习拥护者们也没有排斥基因会促使一个人愿意把自己投身于极端严酷的练习,以成为高水平的成功。
    有一些人,尤其是那些热衷于从内在天赋角度来解释成功的人,不会喜欢上述可能性,即使这种观点是以遗传学为基础的。我们眼下只能说它是一个未经测试的假设,更谈不上进行论证了。随着DNA研究的飞速发展,我们未来或许会获得新的领悟。同时,这个研究正在展现自从生命形成开始、DNA和环境之间有着多种方式的相互作用,进一步表明,绝对的天赋论和绝对的后天培育论的冲突,对了解人们如何进步是没有帮助的。当我们更深刻探讨刻意练习是如何作用之后,这也是我们将在第十一章阐明的内容。

   所有这些练习要做什么?
    虽然我们已经清楚知道,大量的刻意练习会塑造优秀的外科医生、台球手或演说家,但我们还是很自然想知道,是否能用某些通用的方式来理解。刻意练习除了能使一个人在其从事的特定任务中表现更好外,是否还能在其他领域中得到应用?答案是肯定的,这值得我们确认,因为它和许多人的想法相反。
    如果你是一位高尔夫球迷,你或许能在泰格•伍兹的录像带中看到这种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出现过几次的情景:他正在参加一场锦标赛,站在某处等待击球。他已经开始挥动球杆,但在击中球之前,这时一件重大干扰发生了:一个球迷大喊,人们急促移动,或者场内另一群观众大喊大叫。伍兹挥到一半时停住,后退一步,使自己恢复平静,再站前一步击球。
    普通高尔夫球手遇到这种情况会很惊慌,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在同样情形下会做什么:一旦他们挥出球杆,就没有办法停下来,他们将击出一个臭球或者完全没有击中。
    为什么这一点很重要呢?当我们看到成功人士时,我们经常惊讶于他们练习如此长时间,重复如此多次,他们应该可以自动完成。但实际上,他们培养的能力却往往是避开自动完成。
    当我们学习新东西的时候,比如驾驶,我们会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需要我们付出许多耐心,去尝试操作以及学习驾驶条例等;第二个阶段,我们开始将知识整合起来,协调动作,将我们的动作和有关汽车、气候、法规等知识更顺畅地结合在一起;第三步则仅凭思想去驾驶汽车,是自动发生的。最后,我们驾驶技术的改善程度将会不断降低并最终停止。
    我们所做的大部分事情,包括驾驶在内,都不是问题,我们不需要在这类事情上变得卓尔不凡,只需要用来过日子就可以了。对于很多人来说,打高尔夫球就是这样一种事情。我们不需要靠它来生活,无非是想娱乐一下而已。这些事情不需要花费我们很多心思,这也是一个福音,因为它让我们可以腾出思维空间,去思考对我们来说更重要的事情。但这也意味着做这些事时,我们的大脑处于休息状态。如果你的高尔夫对手在你挥杆至最高处时晃荡钱币,他也许打中了你的大脑对突然噪声作出本能反应的要害,因为你当时正处于自动飞行状态,所以你无法停止这记注定失败的挥杆。
    相反,伟大成功者从不允许自己进入自动状态。这就是持续刻意练习的效果,避免自动性。练习的本质是长时间做那些人们不能舒舒服服做到的事情,以至使自动行为变得不可能。当然,杰出人士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事时的心理压力比新手少很多,一名优秀飞行员能毫不费力将一架747飞机安全着陆。但归根结底,他们的动作是有意识和受克制的,而非自动。
    通过持续练习,避开惯性,是成功人士总是变得更好的另一种说法,这也是顶尖人士能在其领域的最高水平停留很久的原因。我们将在第十章更深入研究这种现象。
    它是如何起作用的?
    虽然大量刻意练习让人非常优秀的说法在直觉上是正确的,但除非我们知道它是如何起作用的,否则我们仍然不能完全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也无法充分利用它。这些活动究竟如何影响我们自身呢?有什么改变了?我们如何推动它?下一章我们将谈谈这些重要问题。

    第七章 在生活中运用这些原则
    机会有很多--只要我们用新方法看待我们的工作 
    本杰明•富兰克林大卫•休谟等很多人称作“美国第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所以我们自然想知道,他是如何成为伟大作家的。他在自己自传中的解释人所共知,但现在,按照我们所知道的杰出人士如何培养出来的方式,他的故事中的几个重要因素就更有意义和教育性。
    作为一个年轻人,富兰克林曾自认为自己的文章已经写得足够好。有一天,他的父亲发现本杰明正和他的朋友约翰•柯林斯John Collins)在激烈争论。争论的主题是女人是否应该接受教育,柯林斯认为女人不具备男人那样的学习能力,而本杰明持相反观点。本杰明的父亲首先告诉他,在他的文章中哪些地方写得好;拼写和标点符号比柯林斯用得更好。然后父亲向他指出具体哪些方面写得差,“在修辞、表达方式、写作方法和文章的通俗易懂等方面,并且还举了几个例子让我心服口服,”富兰克林回忆说。我们必须注意,当我们对别人进行评价时,要先指出优点,然后用例子来支持批评意见。年老的杰斯赫•富兰克林就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本杰明用几种方式来回应父亲的评论。首先,他找出几个明显比自己的文章好很多的作品,例如非常精彩的合订本期刊《旁观者》 (Spectator)。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做过类似的事情,而本杰明则着手进行一个我们很少人想得到的计划。
    他开始读《旁观者》,在每个句子下都写下简短的注释。几天后,他拿出那些笔记,尝试用自己的话去表达每个句子。写完后,他又将其与最初的文章比较,发现一些错误,然后改正它们。
    他注意到的其中一个问题是他的词汇。他是如何改善的呢?他意识到,创作诗歌需要一个巨大的“词汇库”,因为需要根据押韵和深度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传达任何一个意思。所以他用诗歌的方式重新改写了《旁观者》的一些文章。然后,在他忘记它们的时候,他又将诗歌改写成散文,最后把他写的东西与最初的文章一一比较。
    富兰克林认识到,一篇好文章的关键在于组织结构,所以他找到一种新方法在这方面下功夫。他不仅对文章中的每个句子都作出简短注解,还把每个注解写在一页纸上,然后把这些纸打乱顺序放在一起几个星期,直至他忘掉那篇文章。此时,他又把这些注解按照正确顺序排列下来,并且尝试把那篇文章重写一遍,然后和原文对照。就这样,他通过多次重复,发现很多错误并修改过来。

   令人惊奇的是,富兰克林当时面对问题时所采取的方法,如此吻合结构严谨的刻意练习的原则。他没有老师提供指导,但他的父亲能辨别出他写作中出现的一些具体错误。富兰克林通过找到一些比他写得好得多的文章,而创造了自己的老师。他几乎不可能找到更好的文章了,《旁观者》的文章论题鲜明,富有魅力且有创新意义,这正是富兰克林最想写作的那种文章。这些文章如此美妙,以至于300年后它们还被广泛阅读和学习。所以,富兰克林不但从中找到自己写作中需要提高的方面,而且找到了拓展自己的方法,这正是刻意练习的基本核心。
    值得注意的是,他并没有坐在那里、没完没了地写文章,让自己成为一个好作家。相反,就像一个顶尖运动员或音乐家一样,他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反复训练来提高自己。一开始是句子结构,他针对这个方面狠下功夫,这与刻意练习的原则完全一致。他一句接一句地归纳和改写《旁观者》的文章,这种方法非常聪明。他大量地重复练习,在文章中有着很多句子;然后立刻把自己写的句子和原文进行比较,得到良好的反馈。当他决定在另一方面即词汇上下功夫的时候,他又发明一个美妙的方法,改写诗歌,并且也得到及时有效的反馈。他最后把押韵文章改写回散文的时候,他坚持在句子结构上面练习。对待第三个元素、也就是文章结构的时候,他的方法同样非常聪明;它允许他重复地地提高自己这方面的技能,而且也保持其他方面的发展。
    富兰克林改进写作的另一个特点也需要留意,那就是他很勤奋。当今天的人们听说他所做的事情时,一般都为他的毅力而吃惊,而不是为他设计的这些方法之非凡而吃惊。理论上,每个人都可以效仿他的方法。任何人都可以,这样做的效果也非常好。但没有人这样做,甚至正在学习写作的学生都不这样做。富兰克林当时也不是学生,他那时正在他兄弟开办的印刷室里当学徒,繁重的工作让他几乎没有空闲时间。早上上班前他开始练习写作,下班后他也继续练习;在星期日,当印刷室里没有人的时候他继续练习。作为一个清教徒,他知道他在礼拜天应该去教堂,但他认为没有时间,无法去那里。

  富兰克林自学写作的细节,有两点值得我们注意。首先,这些细节清晰地展示了刻意练习如何起作用,在这里例子中,这些练习对他成为那个时代最有成果、最有影响力的英语作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其次,在今天那么多个人和企业面临窘境的时候,这个事例极具激励作用,鼓励人们在远非理想的情况下,如何应用这些原则。
    早些时候,我们看到,大多数的企业对这些刻意练习的原则是多么敌意。更让人疑惑的是,许多商业以外的机构却都在采用这个方法。我们对那些冠军体育代表团、管弦乐队、剧团等组织深表敬意,但当我们回到办公室之后,却不觉得我们可以从这些取得辉煌成就的人身上学到一些东西。美国军方通过学习和采纳这些原则使他们变得非常高效,而且他们也赞助和支持了这个领域的一些最重要的研究。但在绝大多数商业机构、教育机构和非盈利组织中,伟大成就的最基本原则却没有被足够认识到或者被忽略。
    这就是大多数机构的现实,虽然不是全部。在下一章,我们将会看一些机构如何用各种方式来应用这些原则,并且如何运用这些原则,以及他们可以做得更多。由于大多数机构不但不明白或者不去运用,而且大多数人更无法改变老板的做法,我们将先看看个人能做什么,就像本杰明•富兰克林那样,在自己的领域做得非常出色。

    知道你想去哪里
    第一步,显而易见,但也有必要思考一下,要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关键词不是“什么”,而是“知道”。因为取得伟大成就需要许多年的巨大努力,除非有着彻底的承诺,否则是不可能达到的。你必须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而不是猜测想做、倾向做、或者思考着它。在最后一章,我们将探讨一个人的承诺是如何产生的这一神秘问题。现在我们假设,你已经知道目标所在,即使只是下一步的大体方向。
    我们在设计一个刻意练习系统遇到的第一个挑战是,如何确定紧接下来的下一步。在某些领域中,这些步骤相当清晰,比如你想弹钢琴,你需要学习的准确技能和学习的顺序,已经由几代的老师总结出来。在高度结构化的职业中,比如会计师、律师或医生,情况也是如此,最初的步骤已经被很好地设计和确定下来,并且你也有着老师引导。
    但在绝大多数职业中,以及在所有职业的高级阶段,并没有相关的课程,也没有你必须研究和掌握的材料和教学大纲。在确定什么能力和技巧是必需的,以及如何去做,你只能靠自己了。我们绝大多数人完全没有资格去自己相处这些事情。我们需要帮助。
    在这样的视角下,我们以一种新的方式看待导师。他们不仅是能给我们方向和指导的智者,他们还在我们所在的领域中经验丰富、成就突出,不仅能建议我们下一步要掌握什么能力和技巧,并且能给我们正在进行的事情提供反馈。这是理想状态下、正确被利用的导师,找到这样的人并不容易,但仍然有一个通用规则可遵循:在所有的活动中,得到别人对我们应该做什么、现在做得如何的评价,总是很有价值的。
    一个人选择培养的能力和技巧是无限多的,但实践它们的机会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练习的机会,像音乐家在演出前练习某个乐章那样;第二种是作为工作的一部分练习。

    直接练习
    在大多数的工作中,直接练习的概念并没有很好得到确立,除了排练一个演讲的例子之外。但实际上,直接练习的可能性是令人惊讶的广泛和深刻。根据练习在不同领域中所起作用的关键程度,我们把它们分成三个大的不同种类。
    音乐模式
    在传统的古典音乐中,音乐家知道自己将要演奏的内容,因为音乐已经被写下。音乐家伟大与否的区别,在于他们的表演能力。在商业活动中,我们也发现许多类似的情况,这种情况远比你认为的更多。最明显的就是发言和讲解,它们已经成为被人们经常练习的企业生活的第一要素。但是好的程度如何呢?这些动作可以是非常重要的,向华尔街分析师介绍,向董事局报告,向自己的老板汇报,接受国会议员的质询,或者仅仅和自己的同事交流等,都会对企业的命运造成重大影响。然而,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些练习可能只是走过场而已。
    想一想能做得更好的方法。一个人可以分析演讲稿的文字,确定每个部分向听众传达的最主要意思--激情,逻辑,引起观众共鸣,幽默等等--然后在每一部分不断重复练习,努力用更有效的方法来表达那些关键意思,在每次重复以后,都请求教练的反馈,或者自行观看录像。在Youtube时代,我们很容易就找到别人的视频演讲资料,可以从中分析、学习,特别留意其他演讲者是如何传达关键意思的,无论他们使用的方式好坏。
    这种方式是不是比那些你所认识的人投入到演讲里的功夫更多呢?很可能。但这就是那些杰出人士投入到他们所做的任何事情里的。
    在商业活动中,很多重要元素都是可以进行类似训练的。其中一个让很多经理人棘手的问题是,如何给他们的直接下属做工作评估。这是一个音乐模式的任务。你知道自己想要传达什么信息,挑战是如何才能高效地传达它。信息可以被拆分成小片,每一小片都进行意图分析,然后反复练习,由教练或者录像提供即时反馈。甚至是你面对潜在老板或者新闻媒体做面试的时候,你也可以按照这种方式去练习。在那些情况下,无论对方问你什么问题,你肯定知道你想要传达什么信息。
    我们刚才没有谈到那些发言和讲解稿是如何写作的问题。人们常说,你写下来的任何东西也是一种表演,这说明写作也可以算作是音乐模式的活动。对直接写作来说,富兰克林采用的那些方式是合适的;你不必模仿《旁观者》,可以选择那些精彩的股东声明、广告、博客或其他合适的模式。对于口头演讲来说,富兰克林的方式也特别有效:观看一个你认为非常好的演讲,并且对各方面做笔记;然后,当你已经忘记大部分内容的情况下,根据笔记写出表达同样观点的演讲辞;发表这个演讲并且记录下来;最后把自己的演讲录像和原来的相比较。

  国际象棋模式
    卓越的国际象棋手在这样的情况下练习:学习最高级别棋手之间的真实比赛,由不同的情景来分类,开局、结局、进攻、防守和许多其他更为精确分类的实战模拟。这样的书籍出版了成千上万册。常规的训练是,研究某个特定的位置,然后做出自己的选择,与大师的选择进行比较;如果结果不同,就找出原因,看看哪种选择更好。
    这是另一种类型的练习,但它仍然满足了设计完善的刻意练习的要求。这是为了满足本领域内的主要需求,在这个情景中,就是选择好棋步,并且专注于需要改善的棋步中,可以得到大量重复和及时反馈。在工作中,许多要素都可以通过类似的做法而得到改进和提高。
    在商业培训中,国际象棋模型已经被广泛应用了80多年,只不过它被称为案例分析法罢了。哈佛商学院是这方面的先锋,他们的训练方法与国际象棋是如此相似:你面对一个问题,你需要找到一种解决方法。现实生活如此复杂多变,你不知道是用案例所建议的方法,还是用自己的方法。但是,专注于问题和评估多种解决办法的过程,却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因此案例分析法被世界上数以百计的大学广泛应用。
    这个方法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在刻意练习的原则下,这些练习能更有针对性地集中于那些需要提高的技巧。例如,你可能已经做了多年的市场推广,却只有几次将美国产品销往中国的机会,所以这不是你擅长的领域。但很快你就可以学到一堆将美国产品销往中国的案例。这当然和真正把产品销售出去还差一步,但和那些没有反复学习过这方面技巧的人相比,你已经领先很多步。
    应用国际象棋模型的方法,是去参加使用案例分析的商业课程。这样的机会不是随时都有,但它有很多优势。因为对案例问题的正确回答并不总是那么清晰,所以听取其他学员和老师的意见和观点会很有帮助,尤其是老师,因为他很可能是这个案例的写作者。学员通常能接触大量的案例,哈佛商学院的学生在两年的学习中,可以学到超过500个案例。
    如果你不能去商学院或去商务课程学习,你仍然可以在家里学习国际象棋模式的课程。许多著名商学院采用的案例,在世界上很多地方都可以买到。你可以在网上购买,然后自学。更加普遍的是,国际象棋模式可以改变你看新闻和观察在本行业和本企业发生的事情的方式。
   国际象棋模式的精髓是这样的问题:你会做什么?你所看到的每一个新闻事件,你所在企业或你所在行业的每个发展动向,对你来说都是回答这个问题的机会。油价上涨;消费者开支停滞;一个狡诈的交易员造成70亿美元的损失;苹果公司推出iphone等等--不要停留在读这些新闻上面,要思考这会对你所在的行业、或将要从事的行业造成什么影响,然后回答这个问题:你将会做什么?然后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写下你的答案,并保存下来。切记,反馈对有效的练习是至关重要的。人们对自己过去想过的事情会有记错的倾向,人们很多时候总是随着事情的发展而调整自己的回忆,但是书面记录却是无法回避的。把自己的“我将做什么”的结果,与那些倡导者的做法相比较,这是学到真正东西的唯一之道,而且收获可以是巨大的。
    体育模式
    优秀运动员的训练分成两大类。一种是体能训练,锻炼运动员的力量和体能,这在运动中是最有用的。橄榄球运动员锻炼腿部肌肉,使其产生巨大爆发力;网球运动员则着重增强耐力,使自己能在比赛3小时后仍能自如跑动击球。另一种训练则专注于具体的重要技能,比如击打棒球,投掷橄榄球,或者在沙堆里打高尔夫球等。很多这些技能共有的一个特性是,每次做这些动作都要有所不同,因为它们所面临的情况不会完全一样。这就是它和音乐模式的不同之处。对一个钢琴家来说,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moonlight sonata)的曲调从来不会改变,但对于一个篮球运动员来说,没有任何两次传球的情况是完全相同的。
    在商业中,如何理解呢?我们假设你做的工作,没有特别明显的体能要求,否则,体能训练就是很显然需要的了。但是在许多发达国家里,你做的工作基本上是围绕着信息和服务的,那么体能练习就意味着你的认知技巧和能力需要加强,例如在金融和会计师的工作中的基础数学能力,在工程行业的基础科学能力,在编辑工作中的基础语言能力。在许多情形中,这些都是你在高中或大学所学的知识;很多人以为复习这些东西没有用处,但正如体能那样,那些优势不去保持的话,就会衰退。
    在这个情形中,体能练习有着许多不同的形式。它可以意味着你把那些旧课本和手册翻出来,温习你在工作中需要用到的基础知识,在工作中更快、更有信心地使用它们。

    例如,不管你在投资领域已经工作多长时间,你仍然会从再读一次格雷厄姆托德《证券分析》获益,这也许是你一开始时就已经读了的书,并且我可以保证,你将会学到一些你已经忘记的重要东西。对于那些写作和编辑的人来说,福勒的《现代英语用法》以及斯特伦克怀特合著的《风格的要素》,也能起相同的作用。每个行业都有着其经典,只要回顾都会得到回报,就像每个球员都会从压腿练习中得到锻炼一样。不同的是,每个从高中到全国橄榄球联盟的球员都做压腿练习,而令人吃惊的是,在商业社会中,几乎没有人去做那些可以让他们获益的体能训练。
    体能训练也可以借助新素材来进行。即使你有只要按一下鼠标就能完成的分析软件,你也要用笔和纸来做你不熟悉的财务报表分析。对某只股票做价值分析。用笔来修改一篇杂志文章。你不会学到什么新技巧,但你正在打造使所有技巧发挥作用的基础。
    在体育模式中,第二种形式的训练,特殊技能的培养,建立在高度刺激的基础上。这种概念在商业中被广泛应用,虽然独立去做会有些困难。运动员把大多数时间都花在某些特别技能的训练上,它不像演奏歌曲的某个片段一样固定不变,或者像某几种完全在运动员自己控制下的技能;其它很多的技能从某个意义上来说是困难的,因为它们都有一两个显著特点。首先,他们需要在对手做出一个不可预知的行动后做出迅速回应,例如击球或者接一个发过来的球。其次,他们是不断移动的,是动态。
    不可预知的对手、快速的反应、不断变换的形势,这与商业社会是多么相像啊。靠自己来练习应付这些情形是困难的,因为它们的本质决定了需要其他人的参与。例如,如果你能找到一个人配合你练习打销售电话或者进行谈判,当你进行这样的练习时,切记以下原则:尝试提高自己技能的某个特别的方面,大量重复,即时反馈。如果你找不到别人帮助你,那就好好利用这个快速发展的商业模拟来做大量练习吧。你能得到的东西,真是令人惊讶。可以在互联网上练习或下载市场营销、证券交易、商务谈判、企业策略等方面的模仿游戏,不同难度的软件都可以拿来应用,每天还有更多的在被创造出来。它们确实使这种训练变得更简便、更易于掌握。

   工作中的练习
    在商业活动中,直接练习的机会比我们想象的多得多,但这也并非唯一的机会。我们都有着不同的方式去练习商业技能,通常是在工作中找到的。这是一种不同类型的练习。如果你正在和老板讨论自己的奖金目标时,你不可能说:“停一停,让我们多讨论五次。”在类似情况下,你可以做很多不同的事情,让自己处理得更好。这些都是在你的大脑做的。
    研究者把这样的行为叫做自我调节。这个称呼涵盖了许多范围的行为,有一些和这里谈的话题紧密相关。纽约城市大学的巴里 J 齐默曼Barry J. Zimmerman)教授和他的同事们对这些行为做了大量研究,他发现,“刻意练习的一些要素被作为自我调节的主要成分而被研究”。有效的自我调节是一些你在工作以前、工作当中、工作之后所作的事情。
    在工作以前
    自我调节从制定目标开始。它们不是那些巨大的、影响人生的目标,而是确定你今天将会做什么事情的目标。在相关研究中,表现最差的人根本没有制定目标,他们在工作中只是得过且过。表现中等的人只制定一个大概的目标,专注于取得某个好结果,例如赢得合同,取得利润,完成新的提议等等。表现最好的人制定的计划不只是专注于结果,还专注于取得结果的过程。例如,不单单只是赢得合同,还特别留意去发现顾客未说出来的需求。
    你会发现,这跟刻意练习的第一步是多么相似。它并非完全一致,因为你并不是在设计某种练习活动,而是去做某段时间内你必须要做到的工作。在这种活动中,杰出人士专注于把工作中某个特殊要素做得更出色,就像一个钢琴家可能专注于改善某个段落的演奏那样。
    当一个目标确定以后,接下来的准备工作就是做好如何实现目标的计划。那些最杰出人士往往制定最详细的、最具技术导向的计划。他们精确思考如何去到他们想去的地方,而不是模糊思考。如果他们的目标是去发现消费者未说出来的需求,他们制定的计划就可能包含去关注顾客谈话时用到的关键词语,或者向顾客提出一些具体问题,以引发他们关注的事项。
    工作前的自我调节的中心是态度和信心。你可能会觉得,每天订立具体目标和制定计划很难做到。确实如此,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就更需要强烈的激情和动力了。激情和动力来自哪里呢?表现最佳的人每天都带着坚强的信念去到工作中,他们坚信自己能做成事情,也坚信自己的付出都会得到回报。

   在工作中
    表现最杰出人士在工作中运用的最重要的自我调节技能是自我观察。例如,普通的长跑运动员总是去想除了跑步之外的事情,因为它很痛苦,他们希望不去想这些事情。长跑好手则相反,他们强烈地专注于自己所做的事情上,他们数着自己的呼吸,数着自己的步伐,还做其它必要的事情,来保持自身的协调统一。
    我们大多数人都不会在工作中消耗大量体能,但同样这些原则,可以应用在脑力工作上。表现杰出人士会仔细观察自己。他们可以做到离开自己,监测自己大脑里发生的事情,并且询问事情进展如何。他们知道自己知道多少,想着自己所想的事情。杰出人士比普通人更加系统地认识自我,这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自我认知非常重要,因为形势随时随地发生改变。它除了能寻找练习机会以外,还能帮助杰出人士适应各种各样的变化。在商业谈判中,当顾客提出一个意料之外的问题时,优秀商人会在大脑里踌躇一下,但他似乎在外面看着这一切,想着:我已经完全理解顾客抗拒背后的真正意图了吗?我生气了吗?我是否被我的情绪劫持了?我是否需要一个不同的策略?这个策略是什么样呢?
    另外,在应对不断变化的形势中,自我认知使杰出人士找到更多练习机会。这些人能监测自己的思想并提出问题:在这个情形中,什么能力受到考验呢?我能否尝试其它技巧呢?我能把自己推得更前一些吗?它做得如何?通过自我观察的能力,他们能够做一件事情,同时练习另一件事情。
    在工作后
    如果缺乏对结果的反馈,练习活动就是毫无意义的。所以,如果我们事后不做相应评估,我们在工作中的练习,也不会有任何作用。这些工作必须自我评估,因为我们是在自己的大脑海中练习的,只有我们才知道我们正在做什么,以及判断结果会如何。
    优秀人士判断自己的方式,与普通人的方式有所不同。优秀人士判断自己更加详细和明确,就像他们制定目标和策略一样。表现普通者则不在意自己好坏。优秀人士用他们正在努力达成的目标作为标准来评价自己。有时候他们把自己的表现与自己的最好相比较;有时候则把自己与他们面对的、或期待面对的竞争对手相比较;有时候他们把自己与这一领域所知的顶峰人士相比较。所有这样的比较都是有意义的,关键是,与刻意练习一样,要选择一种比较方法,把你刚好拉出现有的局限之外。研究结果向我们确认了一个普通常识,那就是,太高的标准会使人气馁且没有教育性,而太低的标准则无法使人进步。

   如果你给自己恰如其分的推动,而且严格评价自己,那么你就能够识别以前犯的错误。自我评估的关键之一是找出引起错误的原因。表现一般者常认为,错误是外在原因造成的,不在自己控制范围内:我的对手运气好;任务太难了;我没有胜任这份工作的天分,等等。杰出人士相信,他们要对自己的错误负责。注意,这并非仅仅是性格或者态度不同的问题。回想一下,那些优秀人士制定很详细、技巧性强的目标和策略;他们全面思考了如何达成他们想达成的目标。所以,如果某个部分没有做好,他们就会把这些失误与他们工作的某个可能会出错的具体要素作比较。有关高尔夫球冠军的研究展示了同样的模式。他们基本上不会像普通人那样抱怨天气、球场或者其他因素,相反他们会对自己做出深刻严格的检讨。
    工作后阶段的最后一个因素常被其他因素影响,它又反过来影响其它因素。你应该经历过某种情形,例如,与你的团队开会,业务洽谈,季度预算回顾,以及顾客来访等,它如何发展,就如何发展。现在,你如何回应呢?很可能的结果是,情况并不令人满意,有些部分甚至非常糟糕。在这种情况下,优秀人士会调整他们的应对方式,而普通人则想着以后尽量避免这种情形。这是合情合理的,因为普通人走进一个情形时,他们并不知道应该如何行事,或者他们的行为对达成最终结果有何影响,所以当事情不尽人意时,他们把问题归咎于他们控制之外的模糊因素。结果就是,当他们下次再碰到同样情况时,仍然会束手无策。难怪,他们宁愿下次避免经历类似的事情,这也意味着他们会失去获得进步的机会。
    由于那些杰出人士从一开始就经历截然不同的过程,所以他们能就如何调整和应对做出准确预测。当同样的情况再次发生时,他们对该如何行事的想法很有可能会奏效;所以他们当然比试图逃避的普通人能更好地重复这个经历,这是毫无惊人之处的。当他们再次重复这个经历时,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他们会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为什么会有着那样的态度,他们对工作也有着更详尽的目标和策略。他们先前的那些经验其实就是对他们的目标和策略的测试。他们更有可能会相信自己的能力,因为他们比普通人模糊、没有重点的自我评估更详细地去评估自己。他们的这种基础坚实的信念能给他们带来至关重要的动力和激情,让他们大步往前,推动一个强有力的自我强化的循环。

   加深你的知识
    除了寻找直接练习的机会,以及在工作过程中练习,人们在商业中可以尝试另一种方法,利用成就伟大事业的原则,来把自己所做的事情做得更好。我们已经看到,深厚的专业知识对出色表现非常重要。在工作中,你不必等候那些知识来到你身边,你可以去追求它。
    在大部分的工作和机构中,很少有针对本领域的明确教育,这看上去相当可笑。工程师、律师、会计师等人去学校学习专业技能和知识,但当涉及某个企业、行业、财务关系以及业务如何运作时,大多数人以为他们只要做下去,就自然学会他们应该学会的。事实上,也许你能学会,也许不行。但从行业知识的重要性来看,那种随意获取知识的方法毫无意义。
    想象一下,如果你把掌握行业知识作为最后目标,而不是工作的副产品的话,会有什么区别。如果你设定目标,去做本行业的专家,你就会立刻去做很多你现在不做的事情。你将会学习这个行业的历史,找出这个行业的领头羊,查阅所有你可以得到的信息,向你公司或公司之外的所有人了解多方位的视角,跟踪关键统计数字和重要趋势。确切的步骤会因你所在行业的不同而不同,但很明显的是,你将会获得比现在多得多的关于你所在行业的知识,而且会很快做到。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在知识方面超越别人的优势将会非常明显。
    机会比你想象的多得多。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是关于企业战略的权威人士,他非常刻苦地研究客户公司和相关产业,为咨询业务做准备。他曾经说,只要在图书馆进行20多个小时的研究(这是在互联网出现以前的事情了),他所看到的行业知识,就可以和CEO一样多。当然,波特花了许多年时间学会了要寻找何种数据,所以如果是你的话,可能需要超过40小时。这看起来仍然是一个高回报的投资。想象一下,掌握了这样的知识,会让你拥有多大的优势,尤其是当你的老板和大多数老板一样,从没有明确地教育员工掌握本企业和行业的最重要信息的话。
    当你增加你的行业知识时,需要注意的是,你的目标并不是收集大量信息。你在建立一个心智模型(mental model)--一个你的大脑如何系统运作的画面。这是伟大成就者的决定性特征:在他们所在领域,他们都有着高度发达、细致的心智模型。
    这一原理适用于所有复杂和高要求的领域,如公司战略、医药、政治等许多领域。例如,你关于驾驶的心智模型,虽然足够胜任你的驾驶,但很可能是很薄弱的。你对汽车如何运行有大概的了解,你对一些经常走的路线也很熟悉,你对油价也有一些关注。但一个出色的卡车司机的心智模型,要在同样的领域内掌握极其丰富的内容。他详细了解自己的卡车所有的次级系统,机械、液压和电路等,以及它们是如何相互影响的。他了解数以百计的道路,并知道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包括限速、道路状况、服务设施、重量限制、磅站、警察活动规律、油价、证件要求等等。更重要的是,他还精确地知道,所有这些变量因素如何影响他的利润。

  对所有人来说,良好的心智模型通过三种主要方式为出色表现做出贡献:
    心智模型形成思维框架,让你放置你的日益增长的行业知识
    我们已经看到,优秀人士可以用普通人无法做到的方法来取用他们的长时记忆,原因不是前者拥有非凡的记忆力,而是他们对自己所在领域拥有出色的知识。在心智模型内整理有序的大量知识,才能产生庞大的威力。一个心智模型不仅能带来清晰的回忆,也使优秀人士更好地比普通人学习知识和获取新信息,因为他们没有把这些知识当做孤立的数据,而是一个易于理解的大画面的一部分。例如,一个普通会计师会把某个会计准则的改变当作是一个头疼、伤透脑筋的事情,但一个杰出会计师则把这个变化看做是后安然时代的转变,将会要求更为详细的风险评估,并明白它帮助了谁,伤害了谁,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制定。
    心智模型能帮助你把相关信息和不相关信息区分开
    当你在某个环境中遇到新情况时,这种能力就很有价值,因为它能释放思维资源,去处理真正重要的信息。在一个研究中,优秀飞行员和飞行学员同时听一个航空控制中心的无线电通信,然后被要求复述所听到的东西。飞行学员比优秀飞行员回忆了更多的“填充物”式的、没有实质意义的词语。那些专家级飞行员复述了更多有重要含义的词语,因为他们听到的信息是自己心智模型的一部分,所以能够把脑力集中在重要的事情上面。
    更重要的是,一个心智模型能帮助你预测下一步将要发生什么
    因为心智模型是对自己所在行业作为一个系统而运作的理解,而你知道,在系统中的输入是如何影响输出的,也就是说,那些刚刚发生的事情会创造即将发生的事情。有两组的消防员,新手和老手,分别看一个火灾的场景,然后被要求述说有关情形。新手只说出了那些明显的情形,例如火的猛烈程度和火焰的颜色;老手则看到整个故事:他们使用自己的心智模型去推断,什么导致火灾,并预测最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是什么。注意,那些推断和预测不光是有趣的。它们是专家级消防员比消防员新手更有准备去扑灭一场大火的证据。
    心智模型永远不会过时。优秀人士不仅拥有高度发达的心智模型,他们在不停地扩展和改进这些模型。但仅仅通过学习是无法完成整个工作的,在许多领域中,只有通过刻意练习或在工作中提高自我认知,才能改进心智模型。当然,学习和增强知识可以建造和丰富心智模型,有着这些工具而不用,是可笑的。

 小结
    在你的工作和生活中,你可以通过运用以上原则,让自己表现更出色,做到伟大的事情。运用这些原则总是有好处的。无论在你选择前行的道路上,你需要迈出多少步伐才能创造伟业,你都会比不迈出步伐要好得多。在优势开始形成之前,没有任何障碍需要清除。这只是纯粹的机会。
    这是你的个人机会。你很可能在一个企业里工作。为了真正给刻意练习的好处涡轮增压,这些原则需要在机构层面和个人层面进行运用。它是能做到的,它还没有被广泛运用的这个事实,让它反而显得更有价值。这是我们下一章需要讨论的话题。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1

标签: 《哪来的天才》 《天分被夸大了》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